廣東省汕尾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廣東省汕尾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廣東省汕尾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廣東省汕尾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廣東省汕尾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汕尾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題本試卷共8頁,3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自己的學校、姓名和班級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海灘高處挖兩個15丈見方的池子,灌上水,然后將鴉片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后,將生石灰拋入,頃刻池水便沸騰起來。工人用鐵鋤、木耙來回翻攪,直到把煙土化盡。退潮時開啟涵洞,銷毀的鴉片隨海浪被送進大海。材料描述的歷史事件是()A.虎門銷煙 B.亞羅號事件 C.火燒圓明園 D.黃海海戰2.清代張維屏作詩曰:“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家室田廬須保衛,不待鼓聲群作氣。婦女齊心亦健兒,犁一鋤在手皆兵器。”詩歌描繪了()A.國家主權遭到破壞 B.鄉民群起反抗侵略C.農民起義風起云涌 D.統治腐朽民怨沸騰3.關于鴉片戰爭,有人自詡中立稱其為“中英戰爭”,有人認為是英國為了維護正常貿易權利而稱其為“通商戰爭”,有人站在清政府的角度稱其為“夷匪犯境”。對此,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A.歷史事實無法真實再現 B.歷史評價缺乏統一標準C.自身立場影響歷史評價 D.歷史敘述總是因人而異4.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這反映出()A.中國開放通商口岸由被動到主動 B.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C.中國與外國通過通商口岸建立了平等貿易 D.列強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5.1852年,太平軍進入湖南后,東王楊秀清與西王蕭朝貴聯名發布《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痛陳剃發易服之恨,贊美史可法誓死不事清的氣節。“討胡”的“胡”是指()A.外國侵略者 B.清朝統治者 C.地主 D.傳教士6.英國的倫敦畫報曾報道過清政府的官員辦企業、采購設備,美國的《紐約時報》也曾報道過洋務派“已經獲得皇帝陛下的許可,在上海創辦中國第一家機器紡織廠——上海機器織布局”。這表明洋務運動()A.實現了富國強兵目的 B.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C.引起了西方社會的關注 D.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7.《馬關條約》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使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條約內容中“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的主要是()A.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B.賠款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C.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D.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8.南開大學歷史教授李喜所評價戊戌變法:“變法失敗的基本緣由不在康梁維新派的變法內容和詳細戰略上,而在于當時沒有呈現一個使變法勝利的整體的社會環境。”其意在表明戊戌變法()A.重思想啟蒙 B.變法策略不當 C.缺乏社會基礎 D.順應時代潮流9.“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美德俄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上述揭帖的內容反映出義和團()A.是民間發起的抗日組織 B.旗幟鮮明地反對洋務運動C.是政府組織的民間武裝 D.具有鮮明的反帝斗爭意志10.在《辛丑條約》簽訂問題上,列強拋開中方先進行談判,中國代表雖“名為全權,與各國開議”,但“其實彼族均自行商定,是日交給條款照會而已”。這反映了()A.帝國主義的強權本質 B.中國代表的懦弱妥協C.中國主權的完全喪失 D.中國外交的遲鈍滯后11.1911年10月,《申報》曾連續報道了武昌起義事件:“余昨日方評武昌革命黨之泄事失機,而昨晚得武昌新軍之變,省城陷,總督走,督署毀,張彪傷”,“武昌、漢陽、漢口均為革黨占據……漢陽兵工廠及火藥廠亦入革黨之手”。《申報》的報道意在表明()A.起義前革命黨缺乏準備 B.起義成功純屬偶然事件C.革命黨扭轉局勢取得勝利 D.辛亥革命成功乃歷史必然12.“帝制的覆滅意味著對儒學三綱之首和傳統等級制的徹底否定,意味著蕓蕓眾生那些整天忙于磕頭的腦袋和應酬跪拜的雙腳同時得到解放,讓它們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思考和走路。”此觀點意在說明辛亥革命()A.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B.根除了社會陋習C.徹底廢除了封建制度 D.推動了思想解放13.“宋案”發生后,孫中山發動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并莊嚴聲明:“為公仆者,不以國利民福為懷,反欲犧牲國家與人民,以爭一己之位置,中華民國豈容開此先例。”這表明孫中山的主要意圖是()A.維護民主制度 B.倡導君主立憲C.查明宋案元兇 D.結束軍閥混戰14.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戰前(1914年8月)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所涉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的最快。材料意在表明()A.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不平衡B.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C.辛亥革命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清了障礙D.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15.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響,時人將“science”譯為“格致”。19世紀末,梁啟超等效仿日本,將“science”譯為“從事科學,講求政藝”。民國時,陳獨秀將“science”稱為“賽先生”,意為“科學”。這表明英文中譯()A.體現出中外文化差異 B.與翻譯者能力有關C.具有明顯的隨意性 D.受時代背景的影響16.五四運動以前,漢字中的“他”本無男女之分。1920年,劉半農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創了“她”指代女性,并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1926年,趙元任將此詩譜曲,并廣為流傳。這一現象折射出當時社會()A.平等觀念深入人心 B.性別歧視逐漸消失C女權運動取得勝利 D.文學革命引發思想變革17.五四運動是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材料意在表明五四運動()A.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B.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D.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勝利18.1921年7月,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紅船精神”在這里孕育。這一“大事變”是指()A.國民大革命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國共合作 D.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1922年7月,共產黨人彭湃在他的家鄉廣東海豐縣赤山約領導成立了農會。1923年元旦,彭湃又領導建立了海豐總農會,海豐全縣的農民運動蓬勃開展起來。農會的成立()A.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爆發 B.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C.提高了農民的革命覺悟 D.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20.孫中山十分關注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的傳播,他敏銳地認識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重要影響,毅然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賦予三民主義思想以新的內涵。這表明孫中山的革命活動()A.順應歷史潮流而改變 B.以推翻帝制為主要任務C.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 D.從俄國十月革命得到了啟示21.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將8月1日定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紀念“八一”源于()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井岡山會師 D.紅軍長征22.在參觀一處紅色革命遺址時,導游介紹這里曾發生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該處紅色革命遺址應是()A.中共一大會址 B.遵義會議會址 C.延安革命圣地 D.西柏坡舊址23.1931年某天,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南滿鐵路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第二天,日軍占領沈陽。這一事件()A.成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 B.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C.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 D.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4.中共中央在對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進行正確分析之后,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同時還主張用一切方式聯合南京的左派,爭取中間派,反對親日派,以推動南京政府走向抗日。中共的主張()A.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B.消除了國共兩黨的分歧C.加速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 D.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25.時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院長的美國人明妮·魏特琳女士在其1937年12月16日的一段日記中寫道:“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無辜、勤勞的農民和工人被殺害。今夜我們要照看四千多名婦女和兒童。不知道在這種壓力下我們還能堅持多久,這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恐怖。”該日記真實的反映了()A.南京大屠殺 B.重慶大轟炸C.日軍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 D.日軍在華北推行“三光”政策26.李宗仁在談及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時說道:“淮南、魯南各地民眾的力量完全和軍隊配合起來,在戰場上搶救傷兵的是民眾,幫助軍隊輸送炮彈、糧食的也是民眾。”李宗仁強調戰役的勝利得益于()A.軍事戰略正確 B.軍民團結合作 C.武器裝備精良 D.國際廣泛援助27.下列抗日戰爭中的重大戰役及其影響對應錯誤的一項是()A.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B.臺兒莊戰役——是敵后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C.平型關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D.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28.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軍事行動,猶如一把利劍插人國民黨統治區的心臟。下列關于千里挺進大別山行動意義的表述,正確的是()A.瓦解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B.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C.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 D.標志著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29.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有這樣一首支前民謠:“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民謠意在表達()A.戰爭時期物資的極度匱乏 B.解放戰爭的慘烈與艱難C.人民群眾對國民黨統治的痛恨 D.人民解放戰爭贏得了人民支持30.“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這一詩作是為了慶祝()A.抗日戰爭勝利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長征勝利會師 D.解放軍占領南京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各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31.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當今我亡國滅種大禍迫在眉睫之時,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再一次向全體同胞呼吁:無論各黨派間在過去和現在有任何政見和利害的不同,無論各界同胞間有任何意見上或利益上的差異,無論各軍隊間過去和現在有任何敵對行動,大家都應當有“兄弟閱墻外御其侮”的真誠覺悟,首先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而奮斗。——摘編自1935年8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材料二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告訴本報記者:“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貢獻者行列中,中國占據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值得世人永遠銘記。如果沒有中國在遠東戰場牽制并消耗日軍絕對主力,日本軍國主義者很可能實現與德國法西斯的會師,進而落實其控制世界的瘋狂企圖。中國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太平洋、東南亞等多個戰場的重大戰役,為同盟國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摘編自人民網2014年9月1日《國際人士高度評價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重要意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史實,并分析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所發揮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地位和作用。(3)結合所學知識,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戰中所表現出的抗戰精神,談談你的認識。32.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紅軍必須在邊界這等地方,下斗爭的決心,有耐戰的勇氣,才能增加武器,練出好兵。邊界的紅旗子,業已打了一年,雖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贛三省乃至全國豪紳階級的痛恨,另一方面卻漸漸引起了附近省份工農士兵群眾的希望。……并且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摘編自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材料二紅軍長征油畫作品賞析沈堯伊的作品描繪了遵義會議召開前的20位參會者。畫面中,毛澤東雖然位于畫面左側,但形象突出,他的旁邊是周恩來和張聞天。在周恩來另一邊,博古正拿著文件苦苦思索,李德則被安排在會場門的旁邊。1935年8月,經松潘北上的交通要道已被蔣介石的嫡系胡宗南控制,穿越兇險難行的松潘草地成為紅軍北上的唯一選擇。1975年,畫家沈堯伊根據中央紅軍穿越松潘草地的壯舉創作了油畫《革命理想高于天》。1959年,畫家靳尚誼以中央紅軍從江西于都出發開始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創作了油畫《送別》,生動地再現了紅軍長征出發前和于都百姓依依惜別的場景。材料三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摘編自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材料一中的“邊界”指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中國共產黨在“邊界”所開創的革命道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33.政治革新與移風易俗緊密聯系,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變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孫中山一生既穿過長袍,也穿過西服。然而當他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期間,卻既不穿西服,也不穿長袍。他穿的就是一種改制過的學生裝。這種服裝有西服的優點,但比西服更合乎中國人的口味,且價格廉于西服。于是,在民國成立之后,它比西服更容易代替長袍馬褂。他所創制的服裝至今仍被稱作“中山裝”。——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剪發興,辮子滅;盤云髻興,墮馬髻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愛華兜興,女兜滅;天足興,纖足滅;放足鞋興,菱鞋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馬路興,城垣卷柵滅;……旅館名詞興,客棧名詞滅。——摘編自《時報》1912年3月5日(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山裝”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山裝”創制流行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社會生活變化的趨勢。選取材料二中的兩項內容,談談這些內容在現代生活中的表現。八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A【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D【5題答案】【答案】B【6題答案】【答案】C【7題答案】【答案】A【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D【10題答案】【答案】A【11題答案】【答案】C【12題答案】【答案】D【13題答案】【答案】A【14題答案】【答案】B【15題答案】【答案】D【16題答案】【答案】D【17題答案】【答案】A【18題答案】【答案】B【19題答案】【答案】C【20題答案】【答案】A【21題答案】【答案】A【22題答案】【答案】B【23題答案】【答案】A【24題答案】【答案】C【25題答案】【答案】A【26題答案】【答案】B【27題答案】【答案】B【28題答案】【答案】D【29題答案】【答案】D【30題答案】【答案】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32小題各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31題答案】【答案】(1)史實: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前提。作用:中國共產黨最早高舉全民族抗戰旗幟,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鼓舞者和組織者;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為抗戰勝利指明方向;開辟廣大敵后戰場,建立鞏固抗日根據地,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以自我犧牲精神,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2)地位: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主戰場。作用: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戰場消耗了日軍大量人力、物力,打亂了其戰略部署,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為同盟國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抗戰有力地支援了蘇美等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為戰勝德意日法西斯集團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3)認識:抗戰精神是以愛國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