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文言文閱讀
第12講七上文言文
01模擬基礎練
02真題實戰練
03重難創新練
模擬基礎練?
I.(2024?廣東廣東江門蓬江區?校級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
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與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世說新語》)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②相參而去③友人慚
(2)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②元方入門不顧。
【乙】
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諾,期返而食?!逼鹑眨骸按场!惫嗜酥聊翰粊?,起
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
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選自《龍門子凝道記》)
【注釋】①吳起: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③歟(yU):句末語氣詞。
(3)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4)結合【甲】【乙】兩文,說說陳元方與吳起在待人處事方面的異同點。
【答案】(1)①相約同行②舍棄③感到慚愧
(2)①到了正午您卻不來,這是不守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沒有禮貌。
1/74
②元方走入家門不回頭看(他)。
(3)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4)相同點:他們都講信用,守誠信。不同點:元方因友人不講信用而“入門不顧”,有些失禮;吳起與
友人約定到自己家吃飯,朋友不到,吳起不食,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次邀請,朋友來了才和朋友一起進餐,
可見吳起既講信用又待人誠懇。
【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重點文言實詞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理解字詞的含義,還要注意理解
文言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①句意: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
期行,相約同行。②句意: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委,丟下,舍棄。③句意:友人慚愧。慚,感到慚愧。
(2)本題考查句子翻譯。①重點詞:至,至IJ;貝U,就。句意為:到了正午您卻不來,這是不守信用;對
著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沒有禮貌。②重點詞:入,進入;顧,回頭看。句意為:元方走入家門不回頭看
(他)。
(3)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句意進行分析。句意為:第
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飯。故斷為: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來/方與之食。
(4)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元方“入門不顧”,這種行為失禮。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
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誰都可能會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老朋友失約,吳起沒有用餐,而是第二天再邀請老朋友聚餐?!炯住课闹?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告訴我
們做人要守信,【乙】文從吳起等老朋友吃飯這件小事,體現了他以身作則,為人講信用,待人誠懇守信
的品質。所以,兩文都談到了“誠信”問題。根據“昔吳起出,遇,而止之食”可知,吳起待人誠懇,根
據“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故人來,方與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可知,吳起守信。
【譯文】
【甲】
陳太丘與朋友約好時間一同出門,約定的時間是正午。過了正午,那個朋友沒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
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七歲,正在門外戲耍。那朋友問元方:“你父親
在家嗎?”回答說:“等你很長時間,你不來,己離開了?!蹦桥笥驯闵鷼獾卣f:“真不是人哪!和別人約
好一起走,把別人丟下就走了?!痹秸f:“您和我父親約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則是沒有信用;當著
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則是沒有禮貌?!庇讶藨M愧,走下車來拉他,以示親近,元方走進家門頭也不回。
【乙】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到時再回來吃飯。”吳起說:“(我在家)等
待您一起吃飯?!崩嫌训搅艘雇磉€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讓人去找老友,老
友來了,才同他一起吃飯。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
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2.(2024?廣東深圳龍華?校級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2/74
【甲】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像西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勺孫婚?”兄子胡兒日:“撒
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跞诊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乙】
(黃)琬①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郡②太守。建和元年③正月日食④,京師不見而
瓊以狀聞。太后詔⑤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碗年七歲在傍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
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后瓊為司徒,琬以公孫拜童子郎,辭病不就,知名京師。
(節選自《后漢書?黃琬傳》)
【注釋】①黃琬:東漢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元年:漢桓帝年號,即公元147年。④食:同“蝕二
侵蝕。⑤詔:皇帝的命令。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俄麗雪驟_____________
②白雪紛紛僅折似
③未若柳絮困風起
(2)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②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p>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為魏郡太守/為所欲為
B.瓊思其對而本知所況/本若柳絮因風起
C.辭病不就/尊君在不
D.即以其言應詔/以觀滄海
(4)請用三條“/”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5)根據【甲】【乙】兩篇選文,請分析謝道鎘與黃琬的才情分別體現在哪里?
【答案】(1)①不久,一會兒。②像什么。③趁、乘。
(2)①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談論文章的義理。
②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
(3)B
(4)琬年七歲/在傍/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5)①從甲文“未若柳絮因風起”可知,謝道福將雪比作柳絮,突出雪花飄舞的輕盈姿態,表現出謝道
鎘的才華。②結合乙文“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
余如月之初?可知,太后向黃瓊詢問日食情況,黃琬巧妙地將日食后的太陽比作一輪彎月,形象生動,
化解了祖父黃瓊的難關,體現出黃琬聰明過人的才華。
3/74
【解析】(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①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會兒。②句意:這紛紛
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何所似,像什么。③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因,趁、乘。
(2)本題考查翻譯。①重點詞:內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內;兒女,子侄輩們;講論文義,講解文章的
義理。句意: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談論文章的義理。②重點詞:差,
大致,差不多;擬,相比。句意: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p>
(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不同,做/替。B.相同,不。C.不同,表否定/同“否二D.不同,按照/來。
(4)本題考查斷句。句意:(當時)年僅七歲的黃琬在旁邊,說道:“為什么不說日食剩下的就像月初的
新月呢?”故可斷為:琬年七歲/在傍/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5)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甲文“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由此可知,謝
道鎘將雪比作柳絮,突出雪花飄舞的輕盈姿態,表現出謝道鎘的才華。乙文“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
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的意思是:太后下詔書問他情況,黃
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卻不知道該如何描述。(當時)年僅七歲的黃琬在旁邊,說道:“為什么不說
日食剩下的就像月初的新月呢?”由此可知,太后向黃瓊詢問日食情況,黃琬巧妙地將日食后的太陽比作
一輪彎月,形象生動,化解了祖父黃瓊的難關,體現出黃琬聰明過人的才華。
【譯文】
甲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們講解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
“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個哥哥的女
兒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碧荡笮ζ饋怼K褪侵x無奕的女兒謝道鎰,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乙
黃琬字子琰,少年時喪父。自幼聰慧善辯。祖父黃瓊擔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發生日食,京城里
看不到(那次日食情況),黃瓊把他聽到的情況報告(朝廷)。太后下詔書問他情況,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
太后的詢問卻不知道該如何描述。(當時)年僅七歲的黃琬在旁邊,說道:“為什么不說日食剩下的就像月
初的新月呢?”黃瓊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黃琬說的回答報告太后,并且認為黃琬十分與眾不同,便十分喜
愛他。后來黃瓊擔任司徒,黃琬因是他的孫子被授為童子郎,黃琬推辭有病不就職,在京城聞名。
3.(2024?廣東廣州?校級期中)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
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贰<垂笮譄o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世說新語?言語》
(乙)
偷本非禮
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②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③飲而不拜。既
4/74
而問毓何以拜,毓日:"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目:“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世說新語?言語》
【注釋】①因:于是:就。②托寐(mei):假裝睡著了。③會:鐘會。鐘毓、鐘會是兄弟。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與兒女講論文義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B.吾目三省吾身君與家君期日中
C.尊君在不傳不習乎
D.毓拜而后飲思而不學則殆
(2)下列對(乙)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
B.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
C.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
D.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的劃橫線句子。
①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②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p>
(4)言語動作往往能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一起偷服藥酒,鐘毓、鐘會兩兄弟的表現卻有所不同,說明
他們的性格特點亦有異。你更喜歡哪個呢,為什么?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1)A
(2)B
(3)①謝太傅高興地說:“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么呢?”
②(父親)又問鐘會為什么不拜,鐘會說:“偷本來就是不符合禮的,所以不拜。”
(4)示例:喜歡鐘毓,因為他比較忠實,拘禮守節,即使是偷也還念念不忘禮節?;蛳矚g鐘會,因為他
更機靈、善于變通,既然偷已經是大“非禮”了,還講究什么拜的小禮節呢?
【解析】(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相同,和;B.不同,每天/中午;C.不同,同“否”/否定;D.不同,表
順承/表轉折。
(2)本題考查句子的斷句。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句意進行分析。句意為:鐘毓、
鐘會兄弟倆小時候,在父親白天睡覺的時候,于是一起偷喝父親的藥酒。故斷為: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
/因共偷服藥酒。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欣然,高興的樣子;何,什么。句意為:謝太傅高興地說:“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么呢?”
②中重點詞語有:何,為什么;非,不。句意為:(父親)又問鐘會為什么不拜,鐘會說:“偷本來就是不
符合禮的,所以不拜?!?/p>
5/74
(4)本題考查閱讀觀點的表達。題干要求對鐘毓、鐘會兩兄弟的表現發表自己的看法,答案不唯一,明
確觀點,表述出充分的理由即可。如果喜歡鐘毓,可從他識禮來表述理由;如果喜歡鐘會,可從他的才思
敏捷來表述理由。
【譯文】
【甲】
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輩們談論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緊了,太
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p>
他哥哥的女兒道鎘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滿天飛舞?!碧蹈吲d得大笑起來。(謝道鎘)就是太傅大哥謝
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乙】
鐘毓、鐘會兄弟倆小時候,在父親白天睡覺的時候,于是一起偷喝父親的藥酒。他們的父親當時已經
醒了,姑且假裝睡著來觀察他們。鐘毓行過禮才喝酒,鐘會卻只喝酒不行禮。過后父親問鐘毓為什么行禮,
鐘毓說:“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备赣H又問鐘會為什么不行禮,鐘會說:“偷本來就不合乎
禮,所以不必行禮。”
4.(2024?廣東廣州天河區?校級期中)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文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
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③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
欲,不逾矩。”
(《為政》)
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為政》)
⑤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⑥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雍也》)
⑦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乙文
①子曰:“由①,誨女②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
6/74
②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公冶長》)
③子曰:“默而識③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注釋】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學生,長期追隨孔子。②女:同“汝”,
你。③識(zhl):同“志”,記住。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A.學而時習之/傳不習乎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之為知之
C.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敏而好學
D.為人謀而不忠乎/可以為師矣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與朋友一起探討學習就會充滿趣味,闡明了學習的樂趣。
B.曾子每天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做到“忠”“信”“習”,提高自我修養,塑造理想人格。
C.孔子從學習態度的角度強調,只要溫習了學過的知識,就可以憑借這一點成為老師了。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與“思”的關系,二者相結合,才能有所得。
(4)甲、乙兩文都選自《論語》,很多章節內容都具有共同點?;蛘剬W習態度,或談學習方法,或談修
身做人,請問乙文中“不恥下問”與甲文中哪句話從意識行為思想上是高度一致的,并說明理由。
【答案】(1)D
(2)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②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3)C
(4)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度一致。理由:“不恥下問”意思
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叭诵校赜形規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
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兩句話都體現了一種謙虛好學的態度,能夠認識到他人身上有
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不管對方身份地位如何,都愿意去學習和借鑒,這種意識行為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解析】(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相同,溫習;B.相同,學習;C.相同,愛好;D.不同,替/成為。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知,了解;慍,生氣、惱怒。句意為: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
養的人嗎?②中重點詞語有:厭,滿足;誨,教導。句意為: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7/74
(3)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確。C.有誤,“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從學習方法的角
度強調,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就可以憑借這一點當老師了,而不是只要溫習了知
識就能成為老師。
(4)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解釋“不恥下問”,其核心意思是在學習或者獲取知識的過程中,
不以向地位、學問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體現了一種非常謙虛的學習態度,突破了身份地位等因
素對學習的限制。再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幾
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師的人。并且明確了學習的方法是選擇別人好的方面學習,看到別人
不好的方面對照自己來改正。這體現了一種向周圍人學習的觀念,不管對方在身份、地位、知識水平等方
面與自己相比如何,只要有值得學習或者值得警惕避免的地方,都要去學習和借鑒。這兩句話在意識行為
思想上的共同點在于都體現了謙虛好學的態度,都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
方,不因為外在的因素而忽視學習他人優點的機會,所以是高度一致的。
【譯文】
【甲】
①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地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
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②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
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③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
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耳;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p>
④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借這一點當老師了?!?/p>
⑤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p>
⑥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的人?!?/p>
⑦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
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乙】
①孔子說:“仲由啊,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
是智慧啊?!?/p>
②孔子說:“聰敏又好學,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文'的謚
號?!?/p>
③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這些事對我來說有什么
難的呢?”再翻譯一段文言文推薦一些文言文書籍如何培養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5.(2024?廣東高州市?校級期中)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74
《學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述而》
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述而》
子在川上目:“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罕》
子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罕》
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子張》
(節選自《(論語)十二章》)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不逋矩__________
②學而不思則圈_________________
③思而不學則箱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痹釉唬骸昂沃^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
9/74
說不芾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苫,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惫?/p>
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
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p>
(選自《孔子家語》)
(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不知其君/尊司在不
B.賜好說不若己者/天涯若比鄰
C.商好與賢己者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與萼人居/擇其善者而從之
(4)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5)【甲】【乙】做工共同談到了交友的話題,請結合兩文內容(用文中語句回答),談談在交友方面你有
哪些收獲?
【答案】(1)①越過②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③疑惑
(2)①懂得某種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把研究這種學問和事業作為快樂的人。
②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
(3)C
(4)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5)【甲】文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認為這一點很有必要。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
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乙】文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里。交朋
友要和品質高尚的人做朋友。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
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為:不會逾越規矩。逾:越過。②句意為:一味地讀書學習而不主動思考問
題,就會迷惑而無所得。罔: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③句意為:只空想卻不去學習鉆研,也會陷入困境而
無所獲。殆:疑惑。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好,喜愛、愛好;樂:以……為快樂。句意為:懂得某種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愛它的
人,喜愛它的人不如把研究這種學問和事業作為快樂的人。②中重點詞語有:飯,吃;水,冷水。句意為:
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
(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不同,君主/對別人父親的尊稱。B.不同,比得上/像。C.相同,喜愛。D.不同,
行為高尚的/好的。
(4)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
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賣咸魚的地方,時間長了也聞不到臭味
10/74
了,也是融入環境里了。據此斷句為: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從【甲】文"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之”可
知,我們與朋友交往要講誠信,要選擇能給予我們幫助的人做朋友;要學習他人的優點長處,在他人的幫
助下改正自己的缺點不足。從【乙】文語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
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可知,和人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
選擇那些品質高尚的人做朋友,可以給予我們幫助,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譯文】
【甲】
孔子說:''學了(知識)又按時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
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一一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老師傳授
的學業是否復習了?”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
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到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又不會逾越規矩。”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p>
孔子說:“一味地讀書學習而不主動思考問題,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卻不去學習鉆研,也會陷
入困境而無所獲?!?/p>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
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 ?/p>
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
的人?!?/p>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
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
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p>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說:“軍隊的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一個普通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
孔子說:“我死之后,子夏會比以前更有進步,而子貢會比以前有所退步?!痹訂枺骸盀槭裁茨??”
孔子說:“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子貢喜歡談論才質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
看孩子的父親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
了;不了解本地的情況,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說:“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
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里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
11/74
就像到了賣咸魚的地方,時間長了也聞不到臭味了,也是融入環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紅,藏
漆的地方時間長了會變黑,也是環境使然啊!所以說,真正的君子必須謹慎地選擇自己身處的環境。”
6.(2024?廣東珠海?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甲】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零,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日:''撒
鹽空中孝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斐也。
(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乙】
六歲時,大父①雨若翁攜余至武林②,遇眉公先生③跨一角鹿,為錢塘游客,對大父日:“用文孫善屬對,
吾面試之?!敝钙辽稀独畎昨T鯨圖》目:“太白騎鯨,采石江邊撈夜月?!庇鄳眨骸懊脊缏?,錢塘縣里打
秋風④?!懊脊笮ζ疖S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
(節選自張岱《自為墓志銘》)
[注]①大父:祖父。②武林:錢塘。③眉公先生:指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下文的角鹿是張岱祖父
所贈的馴鹿。④打秋風:向有錢人討要財物,有占人便宜的意思。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俄而雪驟___________
②撒鹽空中萃可擬
③同文孫普屬對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未若柳絮因風起。
②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為錢塘游客。
(3)請用三條“/”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眉公大笑起躍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
(4)【甲】【乙】兩文中,引起謝太傅和眉公先生“大笑”的相同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段內容分析。
【答案】(1)①急,緊。②大致,差不多。③聽說。
(2)①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
②遇到眉公先生騎著一只馴鹿,他是錢塘游客。
(3)眉公大笑/起躍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
(4)示例一:他們“大笑”的共同原因是看到晚輩聰穎有才華,心里很高興。謝道鎘用“未若柳絮因風
起”這一比喻,巧妙地寫出了大雪紛紛的樣子,謝太傅很高興;張岱的對聯既工整又巧妙,同時還開了眉
公的玩笑,眉公也很高興。所以,謝太傅和眉公都“大笑”。
示例二:他們大笑的共同原因是看到晚輩的天真可愛,心里很高興。謝道鎰“未若”二字自信滿滿,又帶
著小孩子的天真,謝太傅為她的自信和天真感到高興;張岱借對聯開眉公的玩笑,童言無忌,眉公為他這
種天真高興。
12/74
【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
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①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驟:急,緊。②句意: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③句意:我聽說你的孫子擅長詩文對仗。聞:聽說。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未若,倒不如;因,趁、乘。句意為: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
②中重點詞語有:跨,騎;為,是。句意為:遇到眉公先生騎著一只馴鹿,他是錢塘游客。
(3)本題考查句子的斷句。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句意進行分析。句意為:眉公先
生大笑,起身跳下來,說道:“哪里能夠找到像這樣聰明雋秀的(的孩子),(當然)是我的小友了?!惫蕯?/p>
為:眉公大笑/起躍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
(4)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根據具體內容分析。甲文謝
道鎘用“未若柳絮因風起”這一比喻,巧妙地寫出了大雪紛紛的樣子,謝太傅看到晚輩聰穎有才華,心里
很高興。同時,“未若”二字自信滿滿,又帶著小孩子的天真,謝太傅也為她的自信和天真感到高興。乙
文張岱的對聯既工整又巧妙,同時還開了眉公的玩笑,眉公也很高興。所以,謝太傅和眉公都“大笑”。
張岱借對聯開眉公的玩笑,童言無忌,眉公為他這種天真高興。
【譯文】
【甲】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
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
“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碧荡笮ζ饋?。她就是謝奕的女兒謝道鎘,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乙】
六歲時,祖父雨若公帶著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騎著一只馴鹿,他是錢塘游客,對祖父說:“我
聽說你的孫子擅長詩文對仗,我當面試試他。”他指著屏上的《李白騎鯨圖》說道:“太白騎鯨,采石江邊
撈夜月?!蔽一卮鸬溃骸懊脊缏?,錢塘縣里打秋風?!泵脊壬笮?,起身跳下來,說道:“哪里能夠找到
像這樣聰明雋秀的(的孩子),(當然)是我的小友了
7.(2021?廣東揭陽揭東區?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
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非寧靜無以蒙遠
②非學無以廣才
③年與時馳_______________
13/74
④意與日去
(2)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②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車馬仆
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于「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于傲矣。京師子弟之壞,未
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廢弛,亦以焦躁故爾。
一經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弟總宜平心靜氣。爾與諸弟戒之,至囑至囑!
(節選自《曾國藩家書》,有刪改)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不必錦衣玉食畫后謂之奢也/學晅不思則罔
B.車馬仆從習慣為常/可以為師矣
C.此即日習于傲矣/學而時習之
D.此即目趨于奢矣/日中不至
(4)請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于傲矣
(5)請根據【甲】【乙】兩篇選文回答問題。
①【甲】文中諸葛亮認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以“A"四字比喻了過度懈怠、不靜
心于學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狀態;【乙】文中曾國藩以自己為例勸誡弟弟,提出做事宜
“B",否則會導致“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的結果;【甲】【乙】兩文的作者都認為C
會阻礙“靜”的養成,從而影響學習與做事。
②【甲】文中諸葛亮提出“儉以養德”的觀點,請你結合【乙】文內容,談談在生活中該如何培養“儉”
的習慣。
【答案】(1)①達到②增長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④意志
(2)①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
②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3)B
(4)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于傲矣
(5)①A.遂成枯落B.平心靜氣C.躁(險躁/焦躁)②培養儉的習慣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
說并不是“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隨處都是,“車馬仆從”成為習慣,這樣就靠近奢而遠
離儉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行等方面注意節儉,不過度消費。
【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①句意: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14/74
②句意: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廣,增長。③句意:年華隨時光而飛馳。馳,疾行,指迅速逝去。④
句意: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意,意志。
(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①重點詞: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
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養,培養。句意: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②重點詞:淫
慢,放縱懈怠;勵精,振奮精神;險躁,輕薄浮躁;治性,修養性情。句意: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
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表順承,可譯為“然后”、表轉折,去kB.做,做為、做,做為;C.習慣'復習;
D.一天天'日,太陽。
(4)本題考查斷句。句意為:看見鄉下的人就譏笑他粗俗鄙陋,看見雇的人就隨意支使人,這就是一天
天地習慣傲慢了??砂淳湟鈦頂嗑??!耙娻l人則嗤其樸陋”是第一層意思,是見到鄉人之后的反應?!币姽?/p>
工則頤指氣使”是第二層意思,是見到雇工后的反應。“此即日習于傲矣”是第三層意思,是作者根據前
兩種表現得出的結論,這就是一天天地習慣傲慢了。故斷句為:見鄉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此
即日習于傲矣。
(5)①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第一空:甲文中“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的意思是“年
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其中的“遂成枯落”比喻了過度懈怠、不靜心于
學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狀態。第二空:乙文中“一經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弟總宜平
心靜氣”意為: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辦妥帖做好。弟弟總應該平心靜氣。所以乙文中曾國
藩提出做事宜“平心靜氣”。第三空:從甲文的“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和乙文的“一經焦
躁,則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可看出,兩文的作者都認為“躁”會阻礙“靜”的養成。從而影響學習
與做事。②本題考查閱讀遷移能力。從文中的“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車
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于奢矣”可以看出,不是“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隨處都是,
“車馬仆從”成為習慣,這樣就靠近奢而遠離儉了。所以節儉習慣的養成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在平時時時
提醒自己,衣食住行每一方面都要注意節儉。
【譯文】
甲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
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
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
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
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乙
世家的子弟最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不一定錦衣玉食之后才說他奢侈,只要是皮袍呢褂到處都是,
乘車騎馬跟著隨從仆人習以為常,就一天天地接近奢侈了??匆娻l下的人就譏笑他粗俗鄙陋,看見雇的人
就隨意支使人,這就是一天天地習慣傲慢了。京師子弟的壞毛病,沒有不因為“奢”“傲”這兩個字。初
15/74
五的晚上接到弟弟的信,我本來就擔心弟弟焦躁,我前年頹廢松弛,就是因為焦躁。一旦焦躁,心情就不
好,做事就不能辦妥帖做好。弟弟總應該平心靜氣,你和各位弟弟要引以為戒,注意注意。
8.(2023?廣東廣州白云區?期末)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
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
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
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
意甚倉皇。
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啤,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
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
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
【注】①牧豎:牧童。②跑:同“刨”,獸類用足扒土。③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g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BL狼徑寺/太丘舍去
C.靜以修身/以刀劈狼首
D.而兩狼之并驅如數/政令嗥
(2)用現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的劃線句子。
①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②口無停聲,足無停趾。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的“暴起”“劈”“轉視”“斷”等動詞,表現了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
B.甲、乙兩文寫了兩個“殺狼”的故事,一則以攻為守,一則以守為攻,情節扣人心弦。
C.甲文告訴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先作讓步,如果其得寸進尺,再勇敢斗爭。
D.乙文中開篇寫兩牧“謀分捉之”及后面對大狼的描寫,從側面表現出牧童的“謀”。
(4)請結合選文內容比較甲、乙兩文中“狼”的不同形象。
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總覽紡織工程師考試中的軟技能考察試題及答案
- 浙江林場考試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工程師試題探討
- 深度理解醫學基礎知識概念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藥品研發中的倫理標準研究試題及答案
- 探討文化產業管理證書考試的試題與答案
- 營養指南更新的背景與公共營養師考試知識的對接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有效學習方法探討試題及答案
- 系統管理師筆試中的常見錯誤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工程師重要知識點總結試題及答案
- Unit 3Keep Fit.教案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小米創業思考(商業思考)
- 保障公路、公路附屬設施質量和安全的技術評價報告
- 2022年10月自考06779應用寫作學試題及答案
- 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復習題庫及答案
- 土方填筑碾壓試驗方案(完整版)
- 往日時光(原版)鋼琴雙手簡譜_鋼琴譜_鋼琴簡譜
- 工地運輸車輛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防控
- 2014—2015—2《刑法總論》教學大綱(修正版)
- 《美在身邊》PPT課件.ppt
- 2016年最新《援外出國人員生活待遇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