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1消息二則教學設計新人教版_第1頁
2024年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1消息二則教學設計新人教版_第2頁
2024年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1消息二則教學設計新人教版_第3頁
2024年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1消息二則教學設計新人教版_第4頁
2024年秋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1消息二則教學設計新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1消息二則【教材分析】《消息二則》是統編教材初二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二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在參與渡江戰役時,毛澤東主席親自撰寫的兩篇新聞稿。它真實地再現了我軍渡江的狀況,集中表現了我人民解放軍的銳不行當、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政府已面臨徹底崩潰。兩則消息行文精粹、言簡意賅、氣概豪邁,是學習消息這種文體的典范?!窘虒W目標】1.了解消息的基本學問,培育獨立自主閱讀消息的實力。2.理清二則消息的內容、要素、結構,體會消息語言的精確、簡潔以及富有的感情色調。3.感受人民解放軍移山倒海、所向無敵的氣概和勇往直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绢A習提示】1.日積月累(1)我搜集的資料(背景和作者)(2)我積累的字詞(字音和字形)2.邊讀邊悟(1)新聞消息的含義和特點。它的結構五部分和六要素分別是什么?(2)在閱讀消息的過程中,從它的結構五部分和六要素的角度把握課文的內容。(3)三路大軍的渡江狀況,哪路軍是詳寫?哪路軍是略寫?為什么要這樣支配?(4)這兩則消息的語言有什么特點?(5)讀完全文,我的閱讀感受是:3.學貴有疑預習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一)齊讀詩歌《七律·人民解放軍占據南京》,說說這首詩主要講解并描述了什么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據南京毛澤東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勝勇追窮寇,不行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明確: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據南京的事。今日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關于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不過,這篇課文不是詩歌,而是屬于一種新的文體,就是消息。(二)出示學習目標(三)檢查學生預習狀況1.積累生字詞:銳不行當()要塞()潰退()摧枯拉朽()荻港()阻遏()2.新聞寫作必需留意記敘的六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消息結構的五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一)初讀消息,理清二則消息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務發生的緣由、經過、結果。1.《我三十萬大軍成功南渡長江》(老師點撥指導)明確:人物:人民解放軍三十萬大軍時間:1949年4地點:安慶、蕪湖之間事務發生的緣由: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經過與結果:二十日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突破安慶、蕪湖線,二十一日三十萬人全部渡過,占據長江南岸廣闊地區。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學生自主解決)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長江戰線事務發生的緣由: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占據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已占據廣闊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成天激戰,已殲滅及擊潰一切反抗之敵,占據南岸陣地,限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途。(二)再讀消息,明確二則消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1.《我三十萬大軍成功南渡長江》(老師點撥指導)明確:標題:我三十萬大軍成功南渡長江導語: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主體: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起先,——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結語: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吩咐。背景:國民黨反動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議》,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馬上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吩咐,人民解放軍發起了渡江戰役。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學生自主解決)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導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主體:20日夜起,———————課文最終。(三)研讀消息,解決懷疑(基于導學案上學生出現比較多的懷疑,小組先探討,老師再點撥)1.第一則消息主要敘述了中路軍渡江作戰的具體狀況,其次則消息中三路大軍渡江狀況是按怎樣的先后依次敘述的?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起渡江作戰的,為什么先說西路軍,再說東路軍?分述三路戰況,為什么又能一揮而就?明確:按“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的依次支配首先,中路軍最早渡江,所以先寫;其次,中、西兩路所遇反抗都很微弱,東路所遇反抗較為堅韌,所以中、西路合寫在前,東路單寫在后。先寫中路軍,再寫西路軍,然后寫東路軍,這樣的依次反映了三路大軍起先渡江的時間先后,也體現了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中先從中間突破、再以三路并進的戰略部署。依據時間發展及事務特點支配依次,清楚合理。2.三路大軍的渡江狀況,哪路是詳寫?哪路是略寫?為什么要這樣支配?明確:中路軍寫得較簡略,是因為新華社在此前已經有關于中路軍的具體報道了,因此,此處簡略交代即可轉入下文。西路軍寫得稍詳,是因為渡江正在進行中,有些事情須要交代,如“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過的“正向南擴展中”,預示了戰役的前景。東路軍寫得最詳,因為它所遇反抗“較為堅韌”,成功來之不易,故作具體報道。這樣支配:一是較具體地寫了戰斗狀況;二是更詳盡地寫了戰果。三個層次寫得有同有異,有詳有略,在統一中有改變,避開了重復雷同。3.小結。明確:消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了解國內外重要事務的最主要文體之一。了解消息的基本學問,駕馭新聞的主要特點,對于我們更好地閱讀新聞報道,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這也是我們本堂課的主要內容。三、課后作業,有效訓練1.從當天的《齊魯晚報》等報紙中選擇自己喜愛的幾則消息,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和導語、主體、結語等五結構。2.觀看錄像片段《百萬雄師過大江》。其次課時一、檢查作業,溫故知新1.就昨天從《齊魯晚報》中選取的幾則消息,先說出其中的六要素和導語、主體、結語等五結構,再闡釋你喜愛這則消息的理由。2.回顧關于新聞消息的學問,以提問形式出現。明確:主要包括消息結構的五部分、六要素、三特點。二、品讀消息,語言鑒賞(一)語言的精確、簡潔。1.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像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設問:“經營”能否換成“組織”?“潰退”能否換成“敗退”?為什么?(留意從詞語含義的差別上體會不同表達效果)明確:不能,“經營”有細心籌劃和打算之意,“潰退”指失敗,狼狽不堪,沒有秩序地撤退。兩個詞語程度較深,更能精確地說明盡管國民黨軍隊細心籌劃,可也挽回不了節節敗退的慘狀。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設問:文中的“不含”能否刪去?為什么?明確:“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里,精確反映了當時的狀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3.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成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反抗之敵。設問:“殲滅”與“潰退”放在一起是否過于啰嗦,能否刪去一個?明確:東面防線經過成天激戰,敵軍一部分被“殲滅”,另一部分被“擊潰”,刪掉其一就與實際狀況不符,即所謂“不精確”、“不真實”。(二)語言的顯明、富有感情色調。1.⑴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⑵結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設問:文中的第一句能否換成下面的其次句?為什么?(留意比較語句的感情色調)明確:“結果就在21日那一天”,盡管時辰表述明白,但語氣平淡,“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充溢嘲諷蔑視的語氣,既對“督戰”、“認為很鞏固”構成劇烈諷刺,又證明白的確“不起絲毫作用”。敵人“不料”,我軍“突破”,對比顯明,既可見敵人狼狽,又可見我軍神勇。感情色調顯明。2.在兩則消息中,試著用紅筆標出描寫我人民解放軍狀態特點的詞語,用黑筆標出描寫敵軍特點的詞語,比較異同。(分別從兩則消息中找尋,學生做旁批,老師適時點撥)明確:描寫我軍的詞語“英勇善戰”、“銳不行當”與描寫敵軍的詞語“紛紛潰退”、“毫無斗志”,贊揚與褻瀆之情,對比顯明“占據”、“限制”“封鎖”、“切斷”一系列動詞,顯明的寫出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和敵人狼狽不堪、倉皇逃跑的情形。三、課外延長,比較閱讀閱讀下面新聞,并與課文《我三十萬大軍成功南渡長江》作比較閱讀。我軍橫渡長江情景(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3日電前線記者閻吾報道)人民解放軍在安慶、蕪湖間某地敵前強渡長江時的情景稱:21日黃昏,江北某地解放軍的陣地上空,突然升起銀光四射的發光彈,頃刻,整個北岸陣地發出了震天動地的雷鳴,從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上,多數道火線飛向南岸,接著整個南岸國民黨軍的陣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熾烈的炮火映紅了江面和天空。接著,從各個港口涌出了多數只大小船只。它們馬上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飛駛而去。北岸的江邊,站滿了當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軍的指戰員們,大家都屏息注視著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著。突然,在南岸飛起了登陸的信號,槍炮聲、喊殺聲連綿不斷。北岸全部的人們立時迸發出一片歡呼:“過去了!”“過去了!”多數船只接著從各港口涌出來,加速向對岸駛去。對岸的解放軍則起先不斷發出前進的信號,和響起前后各部隊間聯絡的號音。在寬敞的江面上,解放軍的指揮燈不斷閃爍著,慢慢槍炮聲、喊殺聲越來越遠了。工兵們驚慌地搭起很多碼頭,多數民工忙著把多數的彈藥、器材、糧食、蔬菜送到船上,隨著大軍運過江去。這時,在大江南岸,布滿著多數匆忙登岸的解放軍,到處可以聽到船工們和解放軍戰士們興奮而親熱的告辭聲:“同志們,再見了!”“老鄉們,辛苦了!南京再見!”(原載1949年4月25日《東北日報》)相同點:從文體角度看:兩文都是新聞報道(消息);從內容角度看:都報道了渡江戰役中中路軍渡江作戰的狀況;從情感角度:兩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歌頌渡江戰役的成功和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銳不行當。不同點:兩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報道的角度不同?!段臆姍M渡長江情景》重在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我軍渡江的情景,特殊加入了語言和場面描寫,發光彈升空、炮轟南岸、大小船只渡江、登岸、群眾的歡呼、人民的支援……寫得歷歷在目。而《我三十萬大軍成功南渡長江》只用了不到200字簡潔、明白地呈現了渡江戰役的概貌?!段臆姍M渡長江情景》文中有對于敵軍的實力狀態分析的內容,《我三十萬大軍成功南渡長江》文中對敵軍狀況幾乎未作報道?!段臆姍M渡長江情景》文中語言樸實無華,描述部分細致周到,內容充溢;《我三十萬大軍成功南渡長江》文中語言凝練、概括,描述部分近乎繪畫的“白描”,深刻生動?!段胰f大軍成功南渡長江》一文敵我狀態對比顯明,《我軍橫渡長江情景》無對比手法的運用。四、課堂小結,情感升華這兩則消息報道了解放斗爭中渡江戰役的情形,表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寫得大氣磅礴,充溢了成功的豪情。雖然兩則消息涉及的事務已成為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