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試題單元檢測1_第1頁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試題單元檢測1_第2頁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試題單元檢測1_第3頁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試題單元檢測1_第4頁
2017-2018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2試題單元檢測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一)(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四川不少地區過去都有舉辦“牛王會”的風俗。崇州農戶要給牛喂湯圓,簡陽農戶要給牛披紅戴花,雅安農戶要給牛王菩薩祝壽……這反映了()A.四川地區農民生活富庶、安定B.迷信思想借民間習俗廣泛傳播C.牛耕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D.川西地區小農經濟的生產特點解析材料反映了對牛的重視。這是因為牛耕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答案C2.《漢書·食貨志》認為,“治田勤謹則畝益三斗。”東漢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陳旁認為,對待不同土壤只要對癥下藥,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這反映了古代農業()A.需要大量勞力 B.適時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細作 D.善于積累經驗解析材料沒有強調勞力,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對待不同土壤只要對癥下藥”,“增加肥力”只是一個方面,故B項錯誤;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勤謹,則畝益”“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對待不同土壤只要對癥下藥”等,分析、判斷選項,可知材料強調的是精耕細作,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積累經驗,故D項錯誤。答案C3.葉茵在《田父吟》中說:“未曉催車水滿溝,男兒鬼面婦蓬頭,但求一熟償逋債,留得糠粞便不憂。”這主要反映了封建社會()A.男耕女織式的自然經濟B.開墾荒地逐漸增多C.政治腐敗,民不聊生D.賦稅沉重,農民生活困苦解析從材料中“但求一熟償逋債”可知,農民債務沉重。四個選項中只有D項會導致這一狀況。答案D4.在中國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卻被用作國家的代稱。這主要是因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國古代以農業為立國之本C.人們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國家的稅收主要是土地上出產的谷物解析“社稷”和農業生產緊密相關,把它用作國家的代稱,可見古代對農業的重視,故選B項。答案B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寧織造局的生產。根據當時的制度,該局生產的產品()A.全部投放市場,收入歸皇室B.部分用于納稅,部分投放市場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場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場解析江寧織造局由皇帝派人管理,可見其屬官營性質,因此其產品不投放市場,全部供皇室使用。答案C6.明清時期,中國農耕文明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并分離出一些迥異于傳統經濟模式的變異,這些變異帶有向工業文明演進的趨向。這里的“變異”主要是指()A.私營手工業占據了手工業的主導地位B.“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傭關系產生C.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出現D.白銀逐步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解析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是雇傭關系的出現,B項表述符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答案B7.下圖是東漢畫像石上的集市圖。你認為對該集市圖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市的四面沒有圍墻 B.集市無須定時開閉C.集市有專門官員管理 D.市門內外店鋪林立解析東漢時期,商業活動受時間、地點的嚴格限制,因此不可能出現A、B、D三項所述現象。答案C8.《東京夢華錄》記載:“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早市)。”這種現象的普遍出現開始于()A.兩漢時期 B.隋唐時期C.兩宋時期 D.明清時期解析材料介紹了早市的情形,經商沒有時間的限制從宋代開始。答案C9.我國古代封建王朝進行對外貿易時,普遍表現為政治動機大于經濟動機。造成這一特點的根本原因是()A.中國本身物產豐富 B.統治者好大喜功C.封建經濟的獨立性 D.交通條件的限制解析決定“政治動機大于經濟動機”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古代經濟因素。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的特點之一是自給自足,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很少進行商貿交流,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因此答案選C。答案C10.清人錢泳說:“俗語云‘百年田地轉三家’,言百年之內,興廢無常,必有轉售其田至于三家者也。今則不然……十年之間,已易數主。”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源是()A.政府閉關鎖國政策的實行B.農業耕作方式的變化C.政府重農抑商政策的實行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解析田地頻繁易主的根源與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有關,D項正確。答案D11.明清時期山西外出經商者眾多,達到“挾輕資牽車四方者,則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舊“壯者服賈,老者歸田”。這主要說明()A.商品經濟占據主導地位B.重商主義觀念盛行C.重農抑商觀念影響深遠D.社會逐利風氣不斷增長解析從題干可以看出,經商現象雖然非常普遍,但也出現了“壯者服賈,老者歸田”現象,所以反映的是“重農抑商”思想的深遠影響,故選C項。明清時期占據主導地位的仍是自然經濟,A項錯誤;明清時期強化“重農抑商”政策,B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及逐利之風,D項錯誤。答案C12.據文獻記載,明朝時法國“始有船只赴中國之廣州,但貿易額甚微。”“貿易額甚微”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海禁”政策限制對外貿易B.法國商品粗劣缺少競爭力C.清朝“閉關”政策限制對外貿易D.“重農抑商”政策阻礙工商業發展解析明朝實行“海禁”政策,規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行,故A項符合題意。B項與史實不符;C、D兩項與材料不符。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13題20分,14題32分,共52分)13.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說:“經濟、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轉移,常常導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華興盛,到北宋時已發展為當時世界上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的商業繁榮是建立在農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生產的專業化和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大為提高的基礎上的。宋代城市的數量和規模都較前代有較大幅度的擴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史仲文《中國全史》材料二開放強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貿易經濟,突破了宋以前京師關于夜市的禁令……坊市制度的崩潰,商業街取代商業區的市,御街兩旁“許市人買賣其間”,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馮天瑜《中華文化史》材料三當時開封以經商為業的有二萬多戶……號稱“正店”的大酒樓有170家,兼具飲食與商品貿易的多種功能,作為商人驗看商品質量、商定商品價格、簽訂契約的場所。……酒樓、茶坊適應商業大潮,與娛樂場所瓦子,都通宵營業。——樊樹志《國史十六講》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東京城市商業繁榮的主要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三,概括東京出現“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的表現。(8分)(3)綜合上述材料,以東京為例,簡述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趨勢。(6分)解析第(1)問,解題時注意從農業、手工業發展、商業環境、政治中心等角度歸納。第(2)問,注意緊扣材料,從材料二經營地點限制被突破、材料三商業服務功能的增強等方面歸納。第(3)問,注意結合古代城市發展的規律,從經濟功能的增強、人口增加、城市規模擴大、市民階層擴大、思想觀念的變化等角度,分析歸納。答案(1)農耕經濟的發展;政府寬松的商業經濟政策;政治中心的影響。(2)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政府放松了對商業活動的限制;商戶多,貿易繁榮;有完善的飲食、娛樂服務設施。(3)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商業性城市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不斷擴大,生活和思想觀念不斷變化。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論積貯疏》材料二以海外之有余,補內地之不足,內地無足輕重之物,載之番境皆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藝及女工針繡,皆于洋船行銷,歲收入番島銀洋貨物百十萬入我中土。——《中國古代經濟史綱》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閩廣家給戶足,游手無賴亦為欲富所驅,盡入番島,鮮有在家饑寒竊劫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藝能之罔用,行者嘆至遠之無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維朽蠹于斷港荒岸之間……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貧,貧者困,驅工商為游手,驅游手為盜賊耳。——《論南洋事宜書》(1)材料一主張國家推行什么政策?這一政策在當時有何積極作用?到封建社會晚期有何影響?(12分)(2)根據材料二、三,指出海外貿易對沿海居民乃至中國社會的有益之處。(12分)(3)材料三體現出國家實行的是什么政策?你怎么評價這一政策?(8分)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中的信息“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可判斷該政策是重農抑商政策,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從促進農業發展以及抑制商品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其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第(2)問,對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歸納即可。第(3)問,閱讀材料得出該政策為閉關政策,聯系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其對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答案(1)政策:重農抑商政策。積極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