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務:國有糧食企業會計造假問題分析_第1頁
會計實務:國有糧食企業會計造假問題分析_第2頁
會計實務:國有糧食企業會計造假問題分析_第3頁
會計實務:國有糧食企業會計造假問題分析_第4頁
會計實務:國有糧食企業會計造假問題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有糧食企業會計造假問題分析近幾年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經愈來愈引起經濟理論界和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治理會計造假,克服會計誠信危機,重建會計信用體系,已成為一致呼聲和十分緊迫的任務。國有糧食企業受其行業特點決定,其會計造假表現獨特。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物資。糧食經營具有政策性和商業性共存的特點,企業行為與政府行為交織在一起,這就使糧食企業會計造假的危害性更大,給國家和人民利益帶來的損失更直接,如果說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的上市公司管理當局是企圖從心理上誤導投資者,那么制作假帳的國有糧食企業經營者則是直接從所有者衣兜里掏錢。本文結合對糧食國企的實際調查,就如何認識和防范國有糧食企業會計假帳談點粗淺見解。

一、國有糧食企業會計造假的手段和特點

(一)乘糧食收購和劃轉儲備糧之機搞違規核算,套取國家資金和補貼

1.虛購虛銷,套取糧食收購資金和財政補貼。國家計委等五部門已經通報了在全國糧食清倉查庫工作中查實的少數糧食企業通過虛開收購和銷貨憑證等手段虛報收購和銷售,騙取收購資金,套取差價款、超儲補貼款、銷售獎勵款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都離不開會計造假。

2.利用自采糧轉儲備糧之機,采用不合規手段亂擠或虛列費用,虛增儲備糧成本。如,有的企業把不相關的市內運雜費、整理費等列入儲備糧采購成本,套取財政補貼。

3.不執行國家規定的按保護價收購糧油的政策,借市場糧價走低之時,壓低收購價格,損害農民利益,然后作假收購憑證,按保護價虛報收購成本,套取國家收購資金和補貼,

4.通過搞“提等扣量”和虛報運輸損耗,減少賬面糧食數量,加大入庫糧食的單位成本,利用“漲”出來的糧食賺取銷售收入。

(二)存貨嚴重失實,擠占挪用糧食收購資金

1.在全國糧食清倉查庫中發現,有的糧食企業擅自銷售國家政策性糧油,并將銷糧款用于費用或其它項目開支,造成糧食大量虧庫,國家收購資金被擠占挪用,會計賬面庫存失真。有的企業為應付檢查,指使會計人員將虧庫的糧食虛作銷售處理。

2.以陳糧充新糧,虛構購銷業務,套取差價。根據中儲糧公司、國家糧食局通報,有的糧食國儲庫在新庫(擴建)裝糧時,將部分陳糧調入新庫,假充新糧,并令會計人員作銷售舊糧和購進新糧的假帳,套取差價,然后,此部分陳糧隨新糧一起劃轉為國家儲備糧。

3,由于國家對糧食儲存過程中“水分減量”的核算尚未拿出具體辦法,有的企業以此作為掩護,虛報庫存水分減量,將不合理保管損耗和因其它非正常原因造成的虧庫同水分減量混同起來。

(三)不當確認和隱匿收入,人為操縱銷售成本

1.將預收銷貨款提前計入收入并結轉銷貨成本,有時存貨尚未生產完工,導致期末庫存出現紅宇。

2.固定資產或資材出租收入不入賬,流入“小金庫”。

3.以虛增庫存商品的手法,人為調節商品銷售成本。如,某糧油工業企業在存貨采用后進先出法計價的情況下,因小麥市場價格變化,賬面小麥成本高于市價。為避免賬面虧損較大,便按市場價虛增原材料和應付賬款,再結轉已銷產品成本,以后再購進原材料時直接沖減應付賬款。有的企業經常使用這種手段調節利潤。有時甚至將虛構的應付賬款再沖減財務費用,加倍調增利潤。

(四)利用關聯方關系轉移收入和費用,偷逃稅款

1.糧食企業集團內部公司之間轉移收入,如某集團下屬合資面粉企業將來料加工生產的面粉轉內銷,為逃避海關補征進口環節關稅和增值稅,卻把銷售收入記入集團所屬另一內資企業帳內。

2.公司與集團公司之間費用界限不清,多表現為子公司為集團承擔費用,如業務招待費、匯票貼現息等。

3.為躲避納稅,子公司與集團相互占用資金并計息,從而虛減利潤。

(五)濫用資產、費用的確認、計量與分攤

1.不按會計制度要求提取固定資產折舊,根據主觀需要多提或少提。固定資產盤虧不予及時確認,

2,超過被投資企業注冊資本20%的長期股權投資不按權益法核算,被投資企業連續虧損,投資賬面卻不反映投資損失,已經無法收回的投資長期掛帳,不做處理。

3.無形資產、待攤費用等不按規定期限攤銷,隨意延長攤銷年限。如,財產保險費超過合同期限攤銷。

4.不計糧油保管損耗。

5.資材盤虧、報廢推遲確認,實際注銷時又無相應審批手續。

6.支出不計入當期損益,虛增利潤。如應作為營業外支出的贊助費記入應收賬款,長期掛賬。應計入期間費用的契稅、房屋交易手續費、代理費等在福利費中列支。

二、國有糧食企業會計造假的原因及防范對策

(一)追求企業和個人利益是會計造假的主觀動因。謀求企業和個人利益是導致糧食國企領導者策劃假賬的最直接動機,他們授意會計制作假賬一般出于兩種目的,一是為了掩飾企業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二是通過操縱利潤,粉飾業績,騙取獎勵。鑒于上述原因,一要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打擊會計造假的行為,二要加強企業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審計,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嚴防虛盈實虧和會計信息失真。

(二)改革不到位,政企不分,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會計造假的客觀因素。政府機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不正之風是企業會計造假的助長劑,有的違規經營活動就是在政府部門授意下所做出的。對此,應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伐,轉變政府職能,使企業真正自主經營,并接受法律的約束。同時,要加大反腐敗工作的力度,凈化會計環境。

(三)目前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仍沒有擺脫領導個人說了算的管理模式。事實表明,企業領導是假賬的真正制造者,因此,必須盡快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有效遏制企業領導的腐敗行為。

(四)外部監督弱化使假賬得以泛濫。市場經濟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博弈的過程,如果監管者的監督和處罰力度大于造假行為,使造假成本遠遠高于收益,則造假行為將會減少。因此,要加強外部監督,切實履行審計監督的作用,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小編寄語:會計學是一個細節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