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1課+++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1課+++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1課+++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1課+++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提問:從原始人類的生活到古代城市的出現,人類社會在生產、生活、社會組織等方面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伊拉克烏爾古城遺址的俯瞰圖圖中能看到古城的城墻、宮殿、神廟等建筑遺跡,以及街道布局。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的臨摹圖該壁畫生動描繪了原始人類狩獵的場景,原始人類正手持簡陋武器,與野獸搏斗的畫面導

入第1課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二、教學重點重點人類文明產生的前提和標志。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和中國文明的主要成就。古代文明呈現多元特點的表現及成因。課標要求: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產生了解各文明古國的不同特點分析這些文明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一、人類文明的產生

“農業和畜牧業產生后,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食物的生產者。農業生產增加了人類的食物供應,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長。”——《中外歷史綱要(下)》——《全球通史》一、人類文明的產生文明出現的條件和標志是什么?條件:農耕畜牧取代漁獵采集生產效率提高出現剩余“城市是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城市的出現,表明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的發展達到了一定程度。文字的發明,使人類的經驗和知識得以傳承和積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一、人類文明的產生文明出現的條件和標志是什么?龐貝古城復原圖埃及象形文字石板標志: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現前提:農耕和畜牧的產生過程:社會大分工標志:階級的產生、國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現剩余產品——私有制——貧富分化——階級——國家——文字(記事管理)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一、人類文明的產生采集漁獵農耕畜牧手工業社會分工剩余私有階級國家文字播種收獲定居城市人口生產力矛盾記事管理剩余產品掠奪戰爭生產力奴隸

兼并政治宗教活動文明產生的過程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特點:獨立發展、多元并存的特征相同點:(1)基本位于中緯度北溫帶(2)多臨近大河流域、海洋12345西亞: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約BC3500年北非:古埃及文明約BC3500年南亞:古印度文明約BC3千紀中國:黃河和長江流域歐洲:古希臘文明約BC2千紀發展種植農業為主的農耕經濟,地區性大國,君主專制的政治統治。發展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為主的經濟,建立起城邦民主政治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自然環境:兩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但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最初文明(前3500年)一系列城市國家(前2900年)古巴比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前18世紀,國王漢謨拉比)政治文明:建立君主專制制度①《漢謨拉比法典》②楔形文字——最早的史詩③《吉爾伽美什》④洪水和方舟傳說⑤發明了60進位制、繪畫等-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和人工——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完整的成文法典——蘇美爾人創造,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軍事成就:最早使用戰車作戰的文明1.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文明進程文化文明重點探究:《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石柱(盧浮宮藏)漢謨拉比王太陽神沙瑪什權柄第196/197條如果一個人傷了貴族的眼睛,還傷其眼。如果一個人折了貴族的手足,還折其手足。第203/205條如果貴族階層的人打了貴族出身的人,須罰銀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隸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處割耳制刑。思考:該法典有何特點?其內容有哪些?說說你的看法?“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同態復仇法階級歧視,維護貴族利益及私有財產內容:涉及社會結構、婚姻、土地租賃和借貸等多方面地位: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評價:(1)宣揚君權神授,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和權威;(2)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奴隸主的任意性,有利于維持社會秩序。(3)倡導同態復仇具有野蠻性。自然環境:埃及地處干旱地區,但尼羅河的定期泛濫,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尼羅河還提供了連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條件。埃及文明興起(前35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前3100年)政治文明:最高統治者稱法老,法老被視為神在人間的代表,掌握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最重要的權力。法老之下,設有官員分別處理政府和地方事務。2.尼羅河的贈禮——古埃及文明文明進程文化成就:象形文字、神話和文學故事、莎草紙、太陽歷、金字塔。公元前1550年,埃及新王國時期,國王開始采用“法老”尊稱神化王權,體現國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埃及象形文字太陽歷胡夫金字塔內部的直角三角形廳室,各邊之比為3:4:5,體現了勾股定理的數值。底部周長如果除以其高度的兩倍,得到的商為3.14159,這就是圓周率。莎草紙在干燥的環境下可以千年不腐◎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木乃伊制作過程

制作木乃伊的工匠首先要用一個金屬鉤子從死者鼻孔伸人,將大腦取出,然后在尸體肚子的邊緣切開一個小口,取出器官,用棕櫚酒清洗后放人石制容器封存。接下來,工匠清洗尸體并填充香料,用天然泡堿浸泡大約2個月。當泡堿將尸體的水分吸盡后,工匠再次對尸體進行清理,用上好的亞麻布條纏裹并涂抹油膏。用珠寶進行裝飾后,尸體就可以人棺下葬了,棺木上面還要刻畫死者生前的模樣。——希羅多德:《歷史》尼羅河三面是沙漠,面朝三角洲,這些自然屏障使它得到特別好的保護……尼羅河就像一條天然紐帶,把整個流域地區連接成一個穩定、有效整體……尼羅河每年可以預知且又水勢平緩的泛濫則助長了埃及人的自信和樂觀……埃及人則把他們的洪水之神看作是“會給每個人帶來歡樂”的喜神。——斯塔夫利阿諾斯《全球通史》地理如何影響文明?探究:蘇美爾人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環境影響,尤其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每年泛濫的影響。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河水泛濫的周期性,而是泛濫的時間和洪水量的不可預見性。北部地區的大雨和山脈積雪消融,常常引起特大洪水,它們不只是充滿灌溉溝渠,還毀壞農田。在蘇美爾人眼里,他們的洪水之神尼諾塔不是一位慈祥的神,而是一位惡毒的神。——斯塔夫利阿諾斯《全球通史》各個文明的河流都是“母親河”嗎?埃及文明是穩定而保守的,此外它還是一個自信而樂觀的文明。——《全球通史》地理如何影響文明?探究:(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人生觀帶有恐懼和悲觀的色彩…人與人之間也充滿了不安全感。——《全球通史》自然環境: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恒河流域雨水豐沛、植被茂盛,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政治文明:“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會的一種等級制度,它將人分為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外歷史綱要(下)》文明誕生(前3千紀,1千紀=1000年)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前6世紀年)孔雀帝國阿育王統一印度半島(前1750年左右)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文化進程文化成就:天文、歷法、數學、醫學、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了按位計值的方法、佛教自然環境:巴爾干半島南部及周邊島嶼,這里多山少平原,陸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區性大國的興起,但有利于發展工商業和對外貿易克里特和邁錫尼文明誕生(前2千紀,合稱愛琴海文明)形成眾多奴隸制城邦國家,雅典和斯巴達最為著名(前8—前6世紀)政治文明:小國寡民、獨立自治;斯巴達實行寡頭政治(少數人掌握政權);雅典實行民主政治(奴隸制;公民;公民大會)4.古希臘文明文明進程:文化成就:文學、歷史、哲學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希羅多德修昔底德文學成就西方歷史之父政治史奠基人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重點探究:“希臘三賢”的思想主張“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立邏輯學歐洲科學知識系統。“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認識你自己。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活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理念是萬物的本源。5.多元特點類型大河文明:西亞、埃及印度、中國海洋文明:希臘特點大河文明:以發展種植農業為主的農耕經濟,一般都建立起地區性大國,實行君主專制的政治統治海洋文明:以發展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為主的經濟,適應這種經濟發展要求,通常建立起城邦民主政治類型文明地理環境政治文化西亞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兩河流域平原,充足水源尼羅河定期泛濫,便利交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平原,雨水豐沛黃河和長江流域平原,交通便利,多山少平原,海上貿易發達君主專制《漢謨拉比法典》法老被視為神在人間的代表種姓制度城邦國家寡頭、民主政治分封制、宗法制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60進制象形文字、太陽神、金字塔佛教、《摩柯婆羅多》、數字0-9甲骨文、思想、歷法文學、藝術、史學、哲學大河文明海洋文明總結

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影響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文明無高低優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紅之別。文明將共存,人類將共榮,只有共榮才能共存。“文明是多彩的,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

——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結語: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多元的文明

文明無高低優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紅之別。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長處、優點。文明無高低優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紅之別。應該秉持平等與尊重,摒棄傲慢與偏見,加深交流對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對待世界多元文明,我們應該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世界文明的共同前進;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2024·佛山)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記敘尼羅河的源頭時,直言“直至埃勒方提那是我親眼所見,從此往南則僅僅是道聽途說。”為核實關于埃及風土人情的一些說法,他專程前往太陽城,通過親歷和詢問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資料。這表明,希羅多德具有()A.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B.求真求實的價值追求C.兼收并蓄的研究態度D.求新求異的好奇動機B[解析]

根據材料“為核實關于埃及風土人情的一些說法,他專程前往太陽城,通過親歷和詢問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資料”可得出,希羅多德通過實地游歷考察來獲取歷史事實,具有求真求實的價值追求,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希羅多德根據時代進步進行創新,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希羅多德在研究中注意吸收各方面觀點和材料,排除C項;希羅多德實地調查的原因是“為核實關于埃及風土人情的一些說法”,并非主要出于好奇,排除D項。2.(2023·湖南期末)古印度史詩《薄伽梵歌》(約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4世紀)中有如下訓示:“盡你該盡之責,哪怕其卑微;不要去管其他人的責任,哪怕其偉大。在自己的職責中死,這是生;在他人的職責中活,這才是死。”對其解釋最合理的一項是()A.植根于封建制度 B.凸顯了神權威嚴C.宣揚了眾生平等 D.蘊含著種姓思想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對不同種姓的人所能從事的職業有嚴格的規定,材料所示訓示有助于人們形成對不平等的種姓權利和義務的認同,D項正確;《薄伽梵歌》所記載的內容不全是封建社會的內容,且訓示本身并沒有反映封建社會本質的信息,排除A項;訓示中沒有關于神權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中顯示的是印度社會的不平等,排除C項。3.(2024·寧德)考古發掘表明,位于西亞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遺址原是一處獵人村,到公元前7000—6000年間發展成為一村鎮遺址,其中有圓形豎穴居室、用雕琢規整石塊壘的城墻和望樓等。最能解釋這一變化的應該是()A.地理因素決定文明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