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IIP 001-2024 綠色低碳園區標準_第1頁
TCCIIP 001-2024 綠色低碳園區標準_第2頁
TCCIIP 001-2024 綠色低碳園區標準_第3頁
TCCIIP 001-2024 綠色低碳園區標準_第4頁
TCCIIP 001-2024 綠色低碳園區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團 體 標 準T/CCIIP 001—2024綠 色 低 碳 園 區 標 準StandardforGreenandLow-CarbonParks2024-08-20 發布 2024-08-20 實施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 發 布T/CCIIP001—2024T/CCIIP001—2024II目 次前言 II范圍 1規性用文件 1術和義 1基要求 2能要求 2評定6評定7評定標方法 7評定7評定件理 8T/CCIIP001—2024T/CCIIP001—2024IIII前言本文照GB/T1.1-2020《標化作則 第1部分標化件結和起則》規起。員會、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京津冀地區聯絡處、中國國際投資安徽省開發區協會、天津市開發區協會、北京市開發區協會、河北省開發區協會、山東省開發區協會、內蒙古開發區協會、浙江省開發區研究會、上海市開發區協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協會、廣東省促進企業投資協會、四川省園區企業外經貿發展促進會、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上海地產閔虹(集團)有限公司、坤鼎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檔檔(北京)數字技術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呂建華、高永懿、韓江、張鳳民、王潤亮、王靜、李屹林、王萌、劉維君、劉永利、胡仁、吳貽敬、陸維福、冀曉軍、盛晶、盛敏、崔鳴文、陸平、顏敏、宋峰、曹曉虹、邵暉、王春玲、楊冬、李奎濤、張建新、張殿坤、張翠英、鄧潔、楊軼欣、閆妍。T/CCIIP001—2024T/CCIIP001—2024PAGEPAGE1綠色低碳園區標準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綠色低碳園區標準的基本要求、能力要求、評定原則、評定組織、評定指標與方法、評定程序以及評定文件管理。本文件適用于綠色低碳園區的建設和管理,可作為綠色低碳園區的評定依據,建設規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0378綠色建筑評定標準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GreenLow-carbonPark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污染物排放減少;集中統一規劃,土地集約利用,產業功能結構合理;能源、資源合理高效利用,發展與能源利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有機結合,人與環境和諧統一、協調發展的產業區域。綠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全生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來源:GB/T50378-2019,2.0.1]GreenManufacturingSystem綠色制造體系包括:制造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高效、清潔、低碳、循環,包括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基本要求申請參加的開發區/產業園區應滿足以下基本條件:開發區/開發區能力要求申請參加的開發區/產業園區應提交能力證明的數據及資料。數據及資料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每生產1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所消費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每生產1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能源消費量與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每生產一個單位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園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達到歷史最高值,并且此后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碳達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比值。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是指依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認定的工業范疇的高新技術企業。計算公式: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比例()=高新技術企業的工和萬)/業區工總值萬)×100。六大高耗能行業的工業企業營收占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的比例。六大高能耗行業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占比指園區評價期內綠色產業增加值占園區評價期內工業增加值比例。計算公式綠色低產業增加值比()=色低碳產業加值()/園區工增值萬)×100。式中: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依據《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中關于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具體分類統計得到。在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過程中,所創建的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占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比例。建設期內,工業園區范圍內累計開展自愿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數量與納入排污許可管理企業總數(納入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名單中的企業除外)的比值。開展自愿清潔生產審核指根據《清潔生產審核辦法》自愿組織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報告并通過評審。園區內工業企業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量與綜合能耗總量的比值。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波浪能等非化石能源。計算公式: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工業企業可再生能源使用量(tce)/工業。(中水園區新建工業建筑中的綠色建筑是按照GB/T50878-2013《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評價,獲得二星及以上評級的工業建筑。計算公式:新建工業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比例(新建工業建筑中綠色建筑的面積(m2)/(m2)×100。園區新建公共建筑中的綠色建筑是按照GB/T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評價,獲得二星及以上評級的公共建筑。計算公式:新建公共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比例(新建公共建筑中綠色建筑的面積(m2)/(m2)×100。園區內已建設或預留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接口)數量占園區內規劃停車位總數量的比例。計算公式: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配置率()=已建設或預留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停車總量個)×100。園區內各類綠地總面積與園區規劃范圍內用地總面積的比值。計算公式:綠化覆蓋率()=園區內各類綠地總面積(m2)/園區用地總面積(m2)×100。。園區完成綠色低碳發展規劃編制,或編制的綠色發展規劃、碳達峰發展規劃等園區發展規劃中有綠色低碳發展相關內容。園區設有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資金。ISO14000截止報告期末,園區“四上”企業中已通過ISO14000認證并獲得證書的企業數量(不包括未能通過復查,已失去該項認證的企業數量)占園區“四上”企業數量的比例。定期在園區管委會網站、局域網或相關網站上發布綠色工業園區建設和改造信息,建設生態環保、能源或碳排放的信息管理平臺。固定資產投資額(包括廠房、設備和地價款)除以園區管轄土地面積,是衡量開發區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標準。計量單位:萬元/畝,計算公式如下:單位土地投資強度=固定資產投資÷園區管轄面積針對土地的稅收收入,具體包括但不限于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等。計量單位:萬元/畝,計算公式如下:單位土地稅收收入=稅收收入÷園區管轄面積評定原則評定工作應遵循中立客觀、科學可靠、安全保密的原則。綠色低碳園區標準應遵循中立原則,確保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根據各開發區/產業園區申報數據及材料、相關文件,形成自評材料,也可通過省開發區協會推薦,形成量化標準指標,邀請行業內權威專家參與,遵守操作流程規范,確保結果科學合理。對各開發區/產業園區申報數據及資料,建立保密管理制度,明確涉密人員,相關人員簽署保密協議,確保申報數據及資料的信息安全。評定組織;評定組織負責建立專家庫,遴選專家并成立評定專家工作組,由評定專家工作組3本標準的評定指標包括必選指標和特色指標。評定指標見附錄A。評估對象應完成表1內必選指標14項中的10項,6項特色指標中至少完成3項。評定程序開發區/A標準打開發區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單位對評定結果有異議的,可在規定時間內向評定組織申請,在規定期限內復核10附 錄A評定專家工作組對申報開發區/產業園區提交的申報表及證明材料進行評審時,按照表1要求進行評定。表1綠色低碳園區評定分值計算方法表一級指標代碼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代碼二級指標單位引領值選擇屬性A經濟發展綠色化1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噸標準煤/萬元0.33必選2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率%3必選3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噸二氧化碳當量/萬元1必選4單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水耗立方米/萬元6.67必選5園區是否實現碳達峰是/否是特色B產業結構綠色化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比例%25必選7六大高能耗行業企業營收占工業企業營收比重*%25特色8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占比%25必選9綠色工廠數量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比重%5必選10開展自愿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比例%10特色C基礎設施綠色化11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5必選12再生水(中水)回用率%缺水城市達到20%;京津冀達到30%,其他地方10%必選13-1新建工業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比例%30特色,二選一13-2新建公共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比例%6014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