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練之神童篇
一、王戎嘗與諸小兒游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
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學與諸小兒游嘗:曾經
B.諸兒競串取之走:跑
C.唯戎不動唯:只有
D.取之,信然信:相信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2)取之,信然。
3.王戎根據推斷李子是苦的。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你認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
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魅后至,人以
其語語之,鹿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鹿大跛躇。
【注釋】①清稱:有名譽。②中表,古代父親姐妹的兒女為外表,母親兄弟姐妹的兒女為內表,合稱中表。
③先君,死去的祖先。④奕(yi)世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來。⑤躡躇(cuji):局促不安。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為司隸校尉為:擔任
B.詣門者詣:前往,至U
3.文中劃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
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4.袁公兩次問陳元方。請你用自己的話把袁公兩次問話的主要意思說出來。
5.指出陳元方第二次答語的巧妙之處。
四、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
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
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
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
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未嘗識書具嘗:曾經
B.邑人奇之奇:奇怪
C.日扳仲永扳:通“攀",牽,引
D.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就:完成
2.下列與“借旁近與之”中的“之”字的解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邑人奇之B.不能稱前時之聞C.忽啼求之D.于舅家見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2)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造成仲永“泯然眾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5.本文對我們的教育和啟發是什么?
五、曹沖稱象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
其理。沖日:“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時孫權曾教巨象致:得到
B.太祖欲知其斤重欲:想要
C.感莫能出其理咸:都
D.則校可知矣校:通“較”,比較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2)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3.文中劃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4.《呂氏春秋?察今》記載了《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日: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這個故事
和“曹沖稱象”比較,就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兩者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呢?
5.短文意在稱贊曹沖幼時過人的智慧。你在曹沖的身上學到了什么?(至少寫兩點)
六、童區寄傳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貨視之。自毀齒以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不足,則取他室,束縛
鉗梏之,至有須鬣者,力不勝,皆屈為僮。當道相賊殺以為俗。幸得壯大,則縛取幺弱者,漢官因以為己
利,茍得僮,恣所為不問。以是越中戶口滋耗,少得自脫。惟童區寄以十一歲勝,斯亦奇矣。桂部從事杜
周士為余言之。
童寄者,柳州莞牧兒也。行牧且莞,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寄偽兒啼,
恐栗,為兒恒狀,賊易之,對飲,酒醉。一人去為市一人臥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刃,力下上,
得絕,因取刃殺之。逃未及遠,市者還,得童,大駭,將殺童。遽曰:“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彼
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市者良久計曰:“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
得專焉?幸而殺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縛,牢甚。夜半,童自轉,以縛即爐火燒
絕之,雖瘡手勿憚;復取刃殺市者。因大號,一虛皆驚。童曰:“我區氏兒也,不當為僮。賊二人得我,
我幸皆殺之矣!愿以聞于官。”
虛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視兒,幼愿耳。刺史顏證奇之,留為小吏,不肯。與衣裳,吏護還之鄉。
鄉之行劫縛者,側目莫敢過其門。皆曰:“是兒少秦武陽二歲,而討殺二豪,豈可近耶!”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以是越中戶口滋并耗:減少
B.賊易之,對飲易:輕視
C.童微何其睡伺:伺候
D.虛吏自州白:告訴
2.下列“以”的用法和意思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以是越中戶口滋耗B.以縛即爐火
C.愿以聞于官D.無不一以當十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去逾四十里之虛所賣之。
(2)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焉?
4.文中劃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
一人去為市一人臥植刃道上。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區寄所以能夠自救,在于利用了敵人麻痹大意、低估自己的智力和膽量的弱點。
B.再被賊人抓獲后,區寄危在旦夕,但他用“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打動強盜的心,不僅保住了性
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殺賊逃脫的可能。
C.本文中,作者通過一個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擄掠兒童、販賣人口的社會現實,并且說明在殘害人民
這一點上,官匪本是一家。
D區寄機智勇敢。他偽兒啼哭,就刀就火絕繩,連殺二賊,哭叫報官等等,這些都是一般孩子難以達到的。
雖是傳記,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虛構的成分居多。
七、司馬光
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
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
洛畫以為圖。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退為家人講退:回到家
B.自是手不辱書釋:解釋
C.眾皆棄去去:離開
D.光持石擊甕瑕之破:砸破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⑵其后京、洛畫以為圖。
3.文中劃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
4.選文主要寫了司馬光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5.依據全文分析,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人?
八'神童
饒州自元豐末朱天錫以神童得官俚俗爭慕之。小兒不問如何,粗能念書,自五六歲即教之《五經》,
以竹籃坐之木杪,絕其視聽。教者預為價,終一經,償錢若干,晝夜苦之。中間此科久廢,政和后稍復,
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饒州出神童。然兒非其質,苦之以至死者,蓋多于中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以竹籃半之木杪坐:通“座”,座位
B.簞其視聽絕:斷絕,隔絕
c.晝夜芾之苦:使……辛苦
D.政和后稍呈復:恢復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教者預為價,終一經,償錢若干。
(2)然兒非其質,苦之以至死者,蓋多于中也。
3.文中劃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限斷兩處)
饒州自元豐末朱天錫以神童得官俚俗爭慕之。
4.縱觀全文,文中哪兩句話直接點明了造成小兒“苦之以至死者,蓋多于中也”的原因?
5.對于文中提到的培養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九、陳太丘與徐孺子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
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相委而去去:前往
B.元方入門不理顧:回頭看
C.學月下戲嘗:曾經
D.人語之曰語:告訴,對……說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友人慚,下車引之。
(2)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
3.文中劃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限斷兩處)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你認為徐孺子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好在哪里?
5.兩文都選自《世說新語》,都在字里行間表達了對睿智兒童的贊許之意。文中元方和除孺子聰穎機智分
別表現在哪里?請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
十、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
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弈,見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
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
“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
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云:
“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道落于將軍署之內宅適:舒適
B.莊京入索取直:徑直,直接
C.遽謂之日詰:詰問
D.莊以實時對:回答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將軍方與客弈,見其神格非凡。
(2)對,小事耳,何難之有!
3.文中劃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限斷三處)
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4.仿照對聯格式,補全下面的下聯,概括贊美神童有恭。
上聯: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下聯:小童七歲神不卑情不亢贊句有恭。
5.請你結合文章說說哪些地方能夠表現莊有恭與一般小孩子不同?
十一、甘羅
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后,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于秦。秦使張唐往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
廣河間之地。張唐謂文信侯日:“臣嘗為秦昭王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經
趙,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強也。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
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己入質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文信侯叱曰:
“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羅曰:“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
其試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
城墮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侯之用于秦也,孰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侯不
如文信侯專。”甘羅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攻趙,武安君
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于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唐曰:“請因
孺子行。”令裝治行。
行有日,甘羅謂文信侯日:“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日:“昔日茂
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唐欲稱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愿先報趙,
請許遣之。”始皇召見,使甘羅于趙。
趙襄王郊迎甘羅。甘羅說趙王曰:“王聞燕太子丹入質秦歟?”曰:“聞之。”曰:“聞張唐相燕歟?”
S:“聞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趙,危
矣。燕、秦不相欺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趙王立自割五城以廣河間。秦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后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
哉。
(節選自《史記》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事:侍奉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強也強:勉強
C.趙襄王郊迎甘羅郊:郊區
D.王聞燕太子丹入廈秦歟質:做人質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秦使張唐往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
(2)應侯之用于秦也,孰與文信侯專?
3.文中劃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限斷七處)
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后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乘,古代稱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
B.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
C.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時,周朝及諸侯國都有卿,是高級長官;戰國時一般授予勞苦功高的大臣或貴
族,地位相當于丞相(宰相)。
D.《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甘羅奉事呂不韋的時候,雖然年紀只有十二歲,但是卻幫呂不韋完成了游說張唐去趙國任相的任務。
B.甘羅游說張唐運用了作比較的游說技巧,將張唐和武安君比,將應侯和文信侯呂不韋比,借武安君被賜
死警示張唐,達到游說目的。
C.張唐出行是甘羅游說的第一步,接著甘羅借張唐出行游說趙王,讓趙王主動割了五城給秦國。
D.秦國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趙國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讓秦國也得到了十一城的好處。
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練之神童篇(參考答案)
一、王戎嘗與諸小兒游
1.D(點撥:D.的確)
2.(1)那些小孩們爭相跑著爬上樹摘果子。只有王戎沒去摘。
(2)(有人)摘下李子(一嘗),的確是這樣。
3.李子樹在路旁還剩下很多李子
4.遇事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5.聰明,善于思考的人。
【參考譯文】
王戎七歲時,曾經和他的伙伴一同游玩,看見路旁有一棵李樹結了許多果實,果實壓得枝條快要斷掉,
小孩們爭相跑著爬上樹摘果子。只有王戎沒去摘。有人問他,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大路邊,果子竟然
還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有人)摘下李子(一嘗),果然是苦的。
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1.C(點撥:C.我,謙稱)
2.(1)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眾的人、有名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去通報。
⑵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
3.陳禺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言外之意是:孔文舉長大以后未必聰明。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5.聰明機智、能言善辯。
【參考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膺名氣很大,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
出眾的人、有名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去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
戚。”通報了以后,上前坐下來。李膺問:“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
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髭后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魅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
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鞋聽了局促不安。
三'陳元方
1.A(點撥:A.拜訪,問候)
2.(1)你賢良的父親任太丘長,遠近的人都稱贊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2)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
3.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4.第一次問元方父親在太丘為官是如何贏得稱贊的,第二次是問自己和元方父親究竟是誰效法誰。
5.借周公和孔子沒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的父親并不存在誰效法誰的問題,既尊重了袁公又
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顧全了雙方的面子。
【參考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時,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你賢良的父親任太丘長,遠近的人都稱贊他,他到
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說:“家父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讓人們做心安理
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越來越敬重。”袁公說:“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
不知是令尊學我,還是我學令尊?”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相隔遙遠,但他們的所作
所為卻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四'方仲永
1.B(點撥:B.對……感到驚奇)
2.D(點撥:他,指方仲永)
3.(1)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他最終成為常人,是因為他受到的后天教育沒有達到要求。
4.不使學
5.一個人的成功,不能僅憑天資,更重要的是要靠后天的學習。
【參考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
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里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
句,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為主旨,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
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
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
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
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
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和普通人沒有什
么區別了。”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
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天資是那樣的好
沒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
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五、曹沖稱象
1.A(點撥:A.送來)
2.(1)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他的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水平,已經比得上成年人的智慧。
⑵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的手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3.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4.相同之處都是在船上刻痕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不同的是曹沖靈活,可以相互轉化相近東西,而刻舟求
劍者死板,只認一個方向,導致失敗。
5.遇事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我們要善于將所學的知識用于生活之中。
【參考譯文】
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他的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水平,已經比得上成年人的智慧。當時孫權送
來了一頭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的手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
沖說:“先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后將大象牽下來,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
稱一下這些東西,那么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六'童區寄傳
1.C(點撥:C.看、觀察)
2.A(點撥:A.以,因為;)
3.(1)離開四十多里地,想到集市上把他賣掉。
⑵與其殺死這個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賣掉呢?與其賣掉他后兩個人分錢,哪里比得上我一個人獨吞呢?
4.一人去為市/一人臥/植刃道上。
5.D(點撥:D.“虛構的成分居多”不正確,傳記可以有適當的藝術加工,但是所寫必須是真人真事)
【參考譯文】
柳先生說:越地的人寡恩薄情,無論生男生女,都把他們當作貨物一般看待。孩子七八歲以后,父母
就為貪圖錢財而把他們賣掉。如獲得的錢財還不能滿足他們的貪欲,便去偷他人的子女。得手后就用鐵箍
套頸,木銬銬手,以防逃跑,甚至有的成年人因敵不過束縛者也被逼為奴仆。當時在大路上互相殘殺已習
染成風,有幸而能長得強壯高大的人就去綁架那些力小體弱的人。漢族官吏則利用這種惡習為自己謀利,
只要能得到僮仆,他們就放縱而不加追究。因此,越地人口減少,很少有人能逃脫作僮仆的悲慘命運。只
有區寄,以十一歲的小小年紀卻戰勝了綁架他的強盜,這也算夠奇特的了。桂州都督從事杜周士對我講了
這件事。
兒童區寄,是郴州地區打柴放牛的孩子。一天,他正一邊放牛一邊打柴,有兩個蠻橫的強盜把他綁架
了,反背著手捆起來,用布蒙住他的嘴,離開本鄉四十多里地,想到集市上把他賣掉。區寄裝著小孩兒似
的哭哭啼啼,害怕得發抖,做出一幅孩子常有的膽小的樣子。強盜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對喝酒,喝醉了。
其中一個強盜離開前去集市談買賣孩子的生意,另一個躺下來,把刀插在路上。區寄暗暗看他睡著了,就
把捆綁自己的繩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動,繩子斷了;便拿起刀殺死了那個強盜。區寄逃出去沒
多遠,那個上集市談買賣的強盜回來了,抓住區寄,非常驚恐,打算要殺掉他。區寄急忙說:“做兩個主
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個主人的奴仆呢?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無
論怎么樣都可以。”強盜盤算了很久,心想:”與其殺死這個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賣掉呢?與其賣掉他
后兩個人分錢,哪里比得上我一個人獨吞呢?幸虧殺掉了他,好極了!”隨即埋藏了那個強盜的尸體,帶
著區寄到集市中窩藏強盜的主人那里。他越發把區寄捆綁得結實。到了半夜,區寄自己轉過身來,把捆綁
的繩子就著爐火燒斷了,雖然燒傷了手也不怕;又拿過刀來殺掉了做買賣的強盜。然后大聲呼喊,整個集
市都驚動了。區寄說:“我是姓區人家的孩子,不該做奴仆。兩個強盜綁架了我,幸好我把他們都殺了,
我愿把這件事報告官府。”
集鎮的差吏把這件事報告了州官。州官又報告給府官。府官召見了區寄,年幼老實罷了。刺史顏證認
為他與眾不同,便留他做小吏,區寄不愿意。刺史于是送給他衣裳,派官吏護送他回到家鄉。鄉里干搶劫
勾當的強盜,都斜著眼睛不敢正視區寄,沒有哪一個敢經過他的家門,都說:“這個孩子比秦武陽小兩歲,
卻殺死了兩個強賊,怎么可以靠近他呢?”
七'司馬光
1.B(點撥:B.放下)
2.(1)從此他手里放不下書本,甚至不知道饑餓口渴,寒冷炎熱。
(2)(那件事)之后,東京和洛陽一帶的人把這件事畫成了圖畫。
3.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
4.刻苦讀書、砸缸救友
5.司馬光是一個喜歡讀書、聰明機智的人。
【參考譯文】
司馬光長到七歲時,嚴肅莊重的樣子如同大人,聽講《左氏春秋》,十分喜愛,回去之后讓家人講給
他聽,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從此手里不放下書本,甚至不知道饑餓口渴,寒冷炎熱。
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個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進去,大家都扔下他離去,司馬光拿起石頭砸破缸,
(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那件事)之后,東京和洛陽一帶的人把這件事畫成了圖畫。
八'神童
1.A(點撥:A.坐:使……坐)
2.(1)教書的人預先就商量好價錢,教完一種經書,就給他們一些錢。
⑵然而許多小孩不是讀書的料,苦讀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3.饒州自元豐末/朱天錫以神童得官/俚俗爭慕之。
4.俚俗爭慕之;晝夜苦之
5.文中提到的培養神童的做法是拔苗助長,扼殺了兒童的天性,實在是危害極大。
【參考譯文】
饒州從元豐末年時,有個叫朱天錫的小孩兒憑借神童得到了一個官位,民間的百姓都很羨慕他。小孩
不論怎么樣,大概能念書時,從五、六歲,就分次教他們讀《五經》,把竹籃吊在樹梢上讓他們坐在里面,
斷絕他們與外界的交流(讓他們專心讀書)。教書的人預先就商量好價錢,教完一種經書,就給他們一些
錢,白天黑夜(讓這些小孩)苦讀。在這期間,神童科被廢除了好長時間,政和年間后又重新逐漸恢復,
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間就流傳饒州出神童。然而許多小孩不是讀書的料,苦讀到死的孩子,比起
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九、陳太丘與徐孺子
1.A(點撥:A.離開)
2.(1)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
⑵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會非常明亮吧?
3.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把月亮中有物比作眼睛里有瞳仁,恰當生動地指出了某些事物存在的重要性。
5.面對客人的無禮,元方每一句都指向客人的不足之處,令客人無地自容,明白了自己的錯誤,足見元方
聰穎機智,行為方正。徐孺子從月亮聯想到眼睛,把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機智巧妙地回答了別人提
出的問題。(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
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
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他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
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
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
家門。
【乙】徐孺子九歲的時候,曾經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會非常明
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沒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十、神童莊有恭
1.A(點撥:A.剛好)
2.(1)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態氣質非同一般。
(2)對對子,小事罷了,這有什么難的!
3.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4.“言不慌張語不亂”或“心不急躁思不亂”;“高明高明”或“厲害厲害”。
5.膽略過人,風箏落于將軍署內宅,不懼家丁徑直前往;口舌伶俐,頭腦清晰;面對將軍問話,對答如流;
才思敏捷,即景作對。
【參考譯文】
粵中部的莊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
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莊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
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態氣質非同一般,急促喝問他說:“小孩從哪來的?”莊有
恭實話回答。將軍說:“你讀書了沒有?可以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說:“對對子,小意思罷了,這有
什么難的!”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將軍
認為他自大并且夸張,于是就指著廳里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
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說:“就是這里一盤棋,便可以對呀。”應聲對道:“殘棋半局,
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十一、甘羅
1.C(點撥:C.到郊外)
2.(1)秦國準備派張唐去燕國任相,打算跟燕國一起進攻趙國來擴張河間一帶的領地。
(2)應侯范睢在秦國任丞相時與現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力大?
3.太史公曰/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后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
謀詐哉。
4.B(太子不指其他兒子)
5.A(點撥:“張唐去趙國任相的任務”錯,張唐去的是燕國。)
【參考譯文】
甘羅是甘茂的孫子。甘茂死去的時候,甘羅才十二歲,侍奉秦國丞相文信侯呂不韋。
秦始皇派剛成君蔡澤到燕國,三年后燕國國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國作人質。秦國準備派張唐去輔助燕國,
打算跟燕國一起進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一級造價師之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建)真題練習試卷B卷附答案
- 智慧操場學期班級智力發展計劃
- 2025年標準辦公室租賃合同范本
- 債務重組合同樣本
- 樓層走廊欄桿施工方案
- 農村水渠建設合同樣本
- 冷凍品采購合同樣本
- 農場肉類出售合同樣本
- 買賣違建房屋合同樣本
- 提高生產透明度的實施方案計劃
- 幼兒園中班創意美術《我運動了》課件
- 自動焊錫機烙鐵頭更換記錄表
- 廣東省省級政務信息化服務預算編制標準(運維服務分冊)
- 汽車維修公務車輛定點維修車輛保養投標方案
- 歌曲Wonderful U:美妙的你.中英互譯
- 部編教材教讀課教學課例例說課件
- 冀教2011版四年級英語下冊《Lesson23MyFavouriteSchoolWork》評課稿
- 設備安裝調試驗收單
- 綜合能力測試真題和答案
- 雙眼視與斜視弱視學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溫州醫科大學
- Q-CR 783.1-2021 鐵路通信網絡安全技術要求 第1部分:總體技術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