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課件-高一下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6_第1頁
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課件-高一下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6_第2頁
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課件-高一下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6_第3頁
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課件-高一下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6_第4頁
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課件-高一下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課鞏固復習提綱1.西非文明的開創(chuàng)者、文明概況?2.東非、西非、南非各自代表國家與典型特征(統(tǒng)治概況)?3.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及典型特征(統(tǒng)治概況)?4.印加人如何統(tǒng)治他們龐大的帝國的?5.古代美洲文明的特點?臨沭縣實驗中學高一歷史備課組2022、03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fā)的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時空觀念: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

(一)動因

1、根本原因: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對金銀財富的渴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2、社會根源:《馬克·波羅行記》掀起的東方“尋金熱”。3、商業(yè)危機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威脅到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4、精神動力: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精神鼓勵冒險精神;

傳播基督教(二)條件-可能性1、政治條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2、經驗的積累。3、地理知識日益豐富,如“地圓學說”。

4、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三)思考:為什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新航路開辟前列?①地理位置:瀕臨大西洋,便于向海外發(fā)展。②政權支持:中央集權制國家,有能力支持和供應遠航所必需的裝備和費用。③技術先進:早掌握了航海技術,造船業(yè)也較發(fā)達④精神動力:傳播天主教⑤現實需求:擴大貿易和增加財源1、(2024·福建福清高一下期末·4)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熱衷航海,于15世紀早期創(chuàng)辦水手學校,用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水手,并把他們一批批送到海上,每批海員的任務就是向南多推進一段距離。材料可以說明新航路開辟()A.源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滿足了尋求財富的欲望C.得到王室成員的支持

D.達成了傳播宗教的目的跟蹤練C

2.(2024·浙江卷6月)在馬可·波羅之前,歐洲人只知道絲綢來自神秘東方,并不清楚它原產地的模樣。馬可·波羅通過分享親身經歷,把來源地具象化。《馬可·波羅游記》“成為中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暢銷書之一。隨后幾個世紀,許多探險家、航海家和商人決定追隨馬可·波羅的腳步,一定要前往馬可·波羅所描述的東方。”“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馬可·波羅的書和前往中國的愿望影響的。”上述材料旨在說明()A.歐洲人長期對東方尤其是中國興趣濃厚B.馬可·波羅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陸C.馬可·波羅激發(fā)歐洲人的中國情結D.《馬可·波羅游記》是中世紀歐洲暢銷書【解析】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馬可·波羅通過分享親身經歷,把來源地具象化,激發(fā)了歐洲人的中國情結,追隨馬可·波羅的腳步前往中國,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馬可·波羅的經歷激發(fā)了歐洲人的中國情結,而不是強調歐洲人長期對中國興趣濃厚,排除A項;中國不是“新大陸”,排除B項;材料沒有《馬可·波羅游記》是中世紀歐洲暢銷書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C3、(2024·山東德州高一下期中·11)1482年初,天文學家托斯卡內利回信哥倫布說:“地球之形狀,實為圓球。由里斯本向西直行,即可抵達東方大國,那里有金、銀、珠寶、香料等物,都是世人所需要的東西。”這一說法()A.有悖于基本地理知識

B.支持了葡萄牙的航海方向C.有利于新大陸的發(fā)現

D.開啟了西歐邁向海洋的步伐跟蹤練C(一)主要航道(結合課本p36地圖)航向支持時間航海家路線意義向東葡萄牙14871497-1498向西西班牙14921519-1522迪亞士達·伽馬歐洲—非洲西南端好望角—非洲東海岸第一次繞過好望角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哥倫布(意)歐洲—美洲|巴哈馬群島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麥哲倫(葡)歐洲—大西洋—美洲—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大西洋—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歐洲—非洲西南端好望角—印度二、新航路的開辟北美洲歐洲非洲南美洲亞洲印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1487年迪亞士好望角(風暴角)麥哲倫海峽菲14921487--148814981497二、新航路的開辟太平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兩條航線四個人物歐洲東西西歐—非洲—印度西歐—美洲—亞洲哥倫布、麥哲倫迪亞士、達·伽馬二、新航路的開辟4、(2024·河南南陽六校高一下期末·5)達·伽馬一行開辟的新航路不經過陸路轉運,不穿過運河、天然河流和狹窄的海峽,不受人為因素、地緣政治、國際關系的影響和限制,極大地方便了三大洲的人員往來和物資交易。這表明,該航路()A.便利了歐美非三大洲的交流

B.具有較高的商業(yè)價值C.推動了世界地理格局的變化

D.是甘薯傳入中國通道跟蹤練B航向時間航海家支持開辟新航路的概況及成就向北1497卡伯特父子英國發(fā)現紐芬蘭島16世紀卡蒂埃法國到達拉布拉多半島巴倫支荷蘭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qū),留下航行記錄和航海圖17世紀初哈德遜(英)荷蘭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俄羅斯在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qū)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向南1578德雷克英國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合恩角1642-1643塔斯曼荷蘭環(huán)航澳大利亞,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三、其他航路的開辟俄羅斯: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世界地圖:以航海家名字命名的地方:1、麥哲倫海峽2、德雷克海峽3、哈得孫海峽4、哈得孫灣5、塔斯曼海6、塔斯馬尼亞島7、美洲

......課下畫一畫:新航路開辟的重要路線圖(過程)四、全球航路開辟的影響影響:①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

②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

③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也是掠奪和奴役當地人民的過程

④人類歷史從原始的、孤立的、分散的,發(fā)展為一個整體。--------1493年,哥倫布回到西班牙,向國王和王后展示他在“新世界”擄獲的印第安人和金銀珠寶

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強烈不滿。他們打出的一條標語上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對哥倫布的“通緝令”O(jiān)RPK對歐洲而言?對美洲而言?對歐洲而言:哥倫布發(fā)現了新大陸,把歐洲文明傳到了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帶入文明時代,特別給歐洲帶來財富,推動歐洲大發(fā)展,是一個有功之臣。對美洲而言:哥倫布把歐洲強盜帶到了美洲,迫害土著居民,破壞當地文化,瘋狂掠奪財富,是一個千古罪人。四、全球航路開辟的影響比較鄭和與哥倫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別?鄭和船隊每到一地,都要先向當地的國王、酋長宣讀明朝皇帝的詔書,贈送珍貴的禮品,然后用所帶的瓷器、絲綢、麝香、鐵器和金屬貨幣,交換各國的珍珠、寶石、香料及珍禽異獸,還同當地人分享中國的歷法、圖書、冠服、樂器、度量衡器、種植技術等。陛下應該下決心讓我們成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開始做,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西班牙贏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廣大的領土和巨大的財富以及他們所有的人,毫無疑問,在這些土地上蘊藏著大量黃金,…這里還有寶石,有名貴的珍珠,取之不盡的香料…也許這里還有數量可觀的棉花…哥倫布《航海日志》(1492年11月12日)宣揚國威尋奇珍異寶傳播文化傳播宗教獲取領土和財富四、全球航路開辟的影響探究: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有何區(qū)別?中西對比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不同點經濟形態(tài)目的性質結局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宣揚國威商品、市場、資本;傳播基督教政治行為——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經濟行為——資本主義的海外掠奪七次遠航耗費巨大,被后來的統(tǒng)治者中止,航海事業(yè)逐漸衰落引發(fā)全球性流動,成為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重要節(jié)點四、全球航路開辟的影響

5、(2024·河北唐山高一下期中·16)梁啟超曾評價:“鄭君之初航海,當哥倫布發(fā)現亞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梁啟超認為()A.歐洲大航海時間較早

B.航海動機影響了結果C.歐洲航海技術更先進

D.歐洲水手有探險精神跟蹤練B6、(2023·廣東卷)有學者在評價某歷史事件時說:“無非是其通過探險活動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個單一的航海體系,那就是歐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為基礎將他們的影響力擴展到所有大陸的整個過程。”下列選項中符合該學者評價角度的是A.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與擴散B.社會從傳統(tǒng)到現代C.文明從農耕時代到工業(yè)時代D.世界從分散到整體【解析】

據材料“過探險活動”“歐洲人如何控制海洋……擴展到所有大陸的整個過程”可知歐洲人在海外探險的基礎上開辟了新航路,將世界聯(lián)系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同時通過殖民擴張建立起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故選D項;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與擴散主要強調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的確立,屬于上層建筑的變革,與“控制海洋”“所有大陸”等信息不符,排除A項;從傳統(tǒng)到現代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思想、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材料無法充分體現,排除B項;從農耕時代到工業(yè)時代主要體現在生產工具的變革和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材料并未體現,排除C項。D跟蹤練鄭和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問題探究】“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并肩者何其寡……而鄭君之烈,隨鄭君之沒以俱逝。

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

——

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

來自于百年前的質疑和感嘆教材38頁“問題探究”概括梁啟超的觀點,嘗試回答梁啟超提出的問題。參考答案:鄭和下西洋宣揚了國威,促進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但這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為和不計經濟效益的貢賜貿易,損耗重大,不利于國家的發(fā)展,對國家造成重大損耗。

而西方新航路的開辟為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猛發(fā)展,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lián)系。7、(2024·湖北咸寧高二下期末·17)【地理科學與社會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傳世的中國古代地圖中,有大量的軍用地圖、土地測繪圖、地形圖。西周在分封諸侯時,經常會使用地圖。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之間割讓土地,首先要獻上地圖。地圖的繪制還體現了對空間秩序的官方認定,傳統(tǒng)中國的輿圖常被稱為皇輿,其繪制往往由朝廷主導。在地圖繪制時,中國往往會居于地圖正中,占據主體位置,體現中國古代的“華夷秩序”。——吳仰湘、周祿豐《地圖的歷史》材料二: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開始根據實地考察和科學的測算繪制地圖。到了18世紀,歐美國家地圖的繪制水平大幅度提高。法國出現了三角測量法,使地圖的繪制更加精確。英國利用海上計時器測量海上經度,完善了航海圖的繪制。德國的印刷工發(fā)明的石板印刷術改進了正在成長的制圖業(yè)。在此背景下,歐洲各國出現了諸多大幅、高精度的土地測量圖和航海圖。法國人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