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第1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2022版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和主要戰場,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課屬于歷史部編版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5課的內容,與本單元的羅斯福新政、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同屬于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帶來的結果。理解本課,有利于學生理解二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對學生學習世界現代史有重要意義。因此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課主要學習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和主要戰場、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戰爭形勢的轉折、雅爾塔會議及戰爭結束。這三個部分內容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擴大、轉折、結果和影響。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系統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歷史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同時,他們對于西方國家的歷史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一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調動已有知識分析問題。當然,由于初中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尚在形成階段,對于希特勒等歷史人物,容易產生崇拜心理。因此教師要加強本課的價值觀引領,讓學生認識到法西斯對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并讓他們通過學習本課,理解和平來之不易,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學習目標】
1.知道二戰爆發的背景;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與主要戰場;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了解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等史實。
2.立足唯物史觀,分析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同盟國協同作戰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與前提;分析雅爾塔會議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與影響,形成歸納概括的能力。
3.通過學習本課內容,認識到和平來之不易,認識到世界人民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視團結合作,珍視和平的國際意識。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教學難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雅爾塔會議及戰后國際新秩序的實質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思考:從圖一到圖二,發生了什么使蘇德由秘密的盟友變成公開的仇敵?
由此引入新課,第1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
(設計意圖: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進而產生探知欲望。)
展示2022版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
【講授新課】
PPT展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展示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目標導學一:二戰全面爆發及主要戰場
1.閱讀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爭爆發的原因。
材料1: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和約》簽字的消息后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材料:2:“一戰”后的近20年,資本主義發展極不平衡。德國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迅速增長,強烈要求從英、法、美戰勝國手中奪取殖民地和市場,爭奪歐洲霸權。
材料3:納粹黨巧妙利用德國人民痛恨《凡爾賽和約》,煽動復仇主義情緒和種族狂熱,鼓吹日耳曼人必須以戰爭“獲取生存空間",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4:經濟危機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法西斯勢力趁勢發展壯大,對內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
材料4:法西斯國家的實力遠不像西方國家想象的那樣強大。希特勒承認:“進入萊茵河以后的48小時,是我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墨索里尼承認:如果國聯“把經濟制裁擴大到石油上,我就不得不在一周內從埃塞俄比亞撤退”。
學生閱讀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的打擊。(3)催化劑: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設計意圖:利用材料,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鍛煉他們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也讓他們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建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的認知。)
2.侵略史實。
(1).利用時間軸的方法自主梳理二戰的過程(如下圖),教師再進行簡單總結。
(設計意圖:立足時空觀念,梳理二戰進程,初步理解二戰的艱巨性。)
法西斯同盟:“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三國軸心嚴重威脅世界和平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事變后,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開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主戰場。
思考:哪一歷史事件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2).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
教師:1931年中國局部抗日開始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是反法西戰爭中國戰場的全面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逐步擴大。1939年準備充分的德國軍隊對波蘭以“閃電戰"的方式發動突然襲擊。波蘭的盟國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合作探究】:波蘭迅速滅亡的原因。
材料二:英法在大戰爆發后沒有放棄綏靖政策,以為希特勒會繼續東進,因此“宣而不戰”。德波戰爭期間,法軍在法德邊境消極觀戰。英國遲至10月間才派遠征軍到法國。波蘭孤軍作戰。
材料三:蘇聯乘機向西擴展疆域,占領波蘭東部的地區。
材料四:到1939年時,我們當然有力量摧毀波蘭一國。但無論在1938年還是在1939年,實際上我們從來無力抗拒這些國家的聯合攻擊。我們在1939年之所以沒有潰敗,那只是因為,當我們進攻波蘭時,在西部與23師德軍對峙的將近110個師的英、法軍隊完全沒有動作之故。
——[德]約德爾
教師設問: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德國成功突襲波蘭的原因。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教師總結:德國蓄謀已久,準備充分,軍事力量強大,戰術先進;波蘭裝備和戰術思想落后;英、法對德國“宣而不戰"(綏靖政策),致使波蘭孤立無援;蘇軍趁火打劫,占領了東部地區。
教師總結:德國成功突襲波蘭是因為英、法推行綏靖政策,之后,英、法被迫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設計意圖:史料實證意識的培養,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教育。)
(3).歐洲西線戰場的形成
PPT圖文展示:
這幅歷史漫畫以一個牙科診所的場景展現了二戰初期的戰事情況。漫畫中希特勒以“牙醫”的身份出現,對著座位上僅剩的一個病人(英國)喊道:下一個!墻上的帽子上寫著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最后一頂帽子是英國。這個“牙醫”,不僅僅是拔牙,而且還是“屠夫”,被他診治過的“病人"再也沒有從醫務室中出來。
PPT展示:在戰爭初期,德國人在西線,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就,只付出了不到四萬名士兵的代價,就占領了幾乎整個歐洲。特別法國一淪陷,當時西歐唯一面對德國的就是——英國。
教師:擁有三百萬大軍的法國,在6個星期內就被打敗,分析法國戰敗的原因。
PPT出示:馬奇諾防線
指導學生觀察示意圖中的標識,通過“電影院”、“娛樂場所"感知馬其諾防線的堅固。
(設計意圖:開發課程資源,通過觀察圖片資料,形成感知,與后面德國法西斯繞過馬其諾防線攻陷法國形成對比,引導學生認識到英法西方國家對法西斯本質認識不夠、防備不夠;抓住事物的本質,認識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不是防御工事的堅固與否。)
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7日英國開始的“發電機計劃”,動用了8500艘船只,經8晝夜撤走了33萬8千226人,其中英軍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為之后反攻歐洲大陸保存了有生力量。此役中動用了英國、法國、荷蘭和比利時的各種船只,包括驅逐艦、海峽渡船和私人游艇。
不列顛空戰
1940年7月10日,德國對英國發動“空中閃電戰”,由此,揭開了不列顛之戰的序幕。
德軍曾連續3個多月轟炸英國,共出動飛機4.6萬多架次,投彈量約6萬噸。英國居民死傷8.6萬多人,建筑物被毀100多萬棟,但德國始終未能達到迫使英投降目的,英國取得“不列顛空戰”的勝利,極大地消耗德軍。
教師:請結合漫畫、材料及教材內容講述二戰全面爆發初期的戰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并進行思考。)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1)1940年4月,德國進攻北歐的丹麥、挪威。不久,荷蘭、比利時投降。1940年5月,德軍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國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峽。擁有數百萬大軍的法國,在6個星期內就被打敗。德軍進攻法國后,意大利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
(2)德軍出動飛機和潛艇對英國展開了大規模的攻擊,英國在首相丘吉爾的帶領下進行了頑強抵抗,使希特勒滅亡英國的計劃破滅。
教師過渡:希特勒在西線受阻后,將向何處去?德國針對蘇聯的進攻計劃也在醞釀之中。
(4).歐洲東線戰場的擴大--德國入侵蘇聯
PPT材料展示:
材料:“巴巴羅薩"來自于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胡子”。這一計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的侵蘇行動的代號。該計劃于1941年6月22日展開。計劃內容為快速攻克北起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蘇聯西部領土。在作戰的最初數月里,德軍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電戰”,橫掃了大半個東歐平原,取得了輝煌無比的戰績,但最后卻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巴巴羅薩計劃失敗。
【播放視頻】莫斯科保衛戰
提出設問:根據材料,指出二戰初期德國對蘇聯的進攻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損失兵力50多萬,投降9萬,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汽車1.5萬輛以及其他技術裝備,這些人員的損失不可估量。蘇聯獲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教師過渡: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擴張的同時,日本法西斯也加緊了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侵略。
(5).太平洋戰場的形成--日本偷襲珍珠港
PPT材料展示:
材料1:“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提出的侵略擴張計劃,日本妄圖建立一個由其控制的包括中國、朝鮮以及東南亞地區,進而包括南亞、大洋洲在內的殖民大帝國。20世紀40年代,日軍侵占了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廣大東南亞地區。
材料2:1941年12月7日晨(夏威夷時間),日本聯合艦隊在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率領下,日本未經宣戰,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當日,日本在2個小時內出動350余架飛機突然襲擊夏威夷珍珠港的美軍基地,炸沉炸傷美軍艦艇40余艘,炸毀飛機200多架,斃傷美軍4000多人,美軍主力戰艦“亞利桑那"號被擊沉,艦上1177名將士全部殉難。
【播放視頻】播放電影《珍珠港》中日本轟炸珍珠港的片段。
提出設問:材料所述事件的結果如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68內容并進行思考)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1)結果: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受到重創。
(2)影響:珍珠港事件直接導致美國對日本宣戰,加入反法西斯國家行列。12月8日,美國國會全票通過對日宣戰,英國、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對日宣戰。至此,全世界約4/5的人口卷入二戰,戰爭的范圍達到了真正的世界規模。
教師講述:當英國首相丘吉爾聽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后,快樂地流出了感激的眼淚。
課堂討論:為什么丘吉爾快樂地流出了感激的眼淚呢?
教師總結: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后,實力強大的美國就會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這能增強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促進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6)中國戰場(東方主戰場)——抗擊日軍的主力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總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華戰爭。如果不是由于日軍主力陷在中國大陸,太平洋戰爭初期英、美、荷的失敗還要慘得多。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失守不是沒有可能的。
____——《世界史·現代史編》
教師講述:在亞洲,中國牽制著大部分日本陸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教師:為何在戰爭初期,法西斯國家總是屢屢得手?
材料一:希特勒大力發展軍事工業,積極擴軍備戰。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起龐大的軍隊。
——摘自部編人教版第14課《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
材料二:隨著平安地吞并奧地利,希特勒又把目標對準了鄰國捷克斯洛伐克……更為嚴重的是,有某些跡象表明英、法政府準備放棄捷克斯洛伐克;斯大林作出了轉向以往一向是他的不共戴天的敵人——軸心國的重大決定,8月23日,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摘編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法國士兵的“靜坐戰爭”
提示:①德國法西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采用閃電戰;而受侵略的國家戰爭準備不充分,戰術思想落后,許多國家是倉促應戰,所以被動挨打。②英法等國繼續推行綏靖政策:具體表現為英法的“不干涉"政策和美國的中立法等;③反法西斯國家各自為戰,缺少國際合作……
【教學過渡】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被卷入了這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用鮮血染紅了地球,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衛自己的家園,此時此刻必須怎么做?
目標導學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戰爭形勢的轉折
1.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PPT圖片展示:
提出設問:此漫畫反映了什么歷史信息?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PPT出示圖文材料
1942年美國印制的一份海報。從圖上“united”(團結)、“win"(獲勝)等宣傳語和美、英、蘇、中等國國旗,可以看出這些國家團結了起來,這種局面的形成源于當時簽訂了什么文獻?有何意義?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它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播放視頻】《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
2.二戰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PPT材料展示:
材料:毛澤東指出,像希特勒這樣的法西斯國家的政治生命和軍事生命,從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進攻上面的,進攻一完結,它的生命也就完結了。
提出設問:毛澤東這番話是對蘇德戰場中哪次戰役的評價?運用史實佐證毛澤東對該戰役的評價。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因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后,德軍元氣大傷,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御。
閱讀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歷史作用。
蘇軍防御階段戰役,是整個戰役最為艱苦的階段。俄國人拼命抵抗讓德軍束手無策,德軍團長威廉·霍夫曼在日記中寫道:“他們不是人,而是某種鋼鐵鑄成的東西。”
總結: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此后,蘇軍連續進攻,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形勢。
(設計意圖:讀圖能力的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唯物史觀的教育,認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家國情懷的培養;全球史觀的落實。)
【教學補充】中途島戰役:為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1942年6月,日軍進攻美國的太平洋海軍基地中途島。美國成功截獲了日軍的密碼,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最后,美國以少勝多,日軍損失慘重。從此,美國取得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教師總結:中途島戰役——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由此,軸心國轉入防御,反法西斯同盟開始反攻。
教師: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臺,不久,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3.開辟歐洲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
材料: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國盟軍5個步兵師、3個空降師在法國諾曼底沿海登陸。為此次登陸盟軍集結兵力達287.6萬人,6500艘戰斗艦艇和運輸船只,11000架作戰飛機及2700架運輸機。這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諾曼底登陸"圖片信息,講述諾曼底登陸的概況。
提示: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使德國處于東西兩面夾擊的局面,加速歐洲戰場的結束。
目標導學三、雅爾塔會議及戰爭結束
1.開羅會議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開羅會議。
教師總結: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的首腦在開羅會晤,并于12月初發表《開羅宣言》。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據的中國領土,例如中國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
2.雅爾塔會議
PPT出示圖文材料
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蘇聯也參加對日作戰,斯大林對羅斯福說:“但總統閣下,我用什么理由來說服蘇聯人民,在剛完成對德國如此損失重大的戰爭后,再對日宣戰?”羅斯福淡淡一笑:“您認為旅順、大連、中長鐵路作為理由夠不夠呢?"斯大林吐出一口輕煙:“我認為加上外蒙和庫頁島南部大概差不多了。”兩人相視都笑了起來。
----《66個改變歷史進程的轉折點》
教師:圖文再現了哪一歷史事件?圖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誰?說說該事件的目的、內容及影響。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丘吉爾的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提示:雅爾塔會議;圖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別是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進一步協調了盟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行動,加速了戰勝德、日法西斯國家的步伐。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認識雅爾塔會議的內容與影響。
教師: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召開雅爾塔會議。
內容:(1)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2)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3)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本作戰。
積極影響:進一步協調盟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行動,加快戰勝德、日法西斯國家的步伐。
消極影響:①帶有大國強權主義色彩,出賣了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②雅爾塔會議的基本原則為美、蘇重新劃分世界提供了依據。
3.德、日戰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PPT出示圖文材料:圖片《1945年4月蘇聯軍隊攻占柏林》
1945年4月25日,美蘇軍隊在易北河岸的托爾高一帶會師。同一天,蘇軍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開始了最后的攻堅戰。4月27日,蘇軍攻入柏林市中心,紅軍戰士經浴血奮戰,于4月30日把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主樓的圓頂上。就在這一天,惡貫滿盈的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朝自己的腦袋開了一槍,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
教師:上述圖文反映出什么歷史信息?德國是何時投降的?
提示:1945年5月8日,攻克柏林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
教師:日本法西斯是何時投降的?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蘇是如何對日本作戰的?日本投降有何歷史意義?
提示:1945年8月上旬,美國在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蘇聯也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參加對日作戰,中國在毛澤東號召下,發起對日的最后一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日本投降,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4.波茨坦會議
(設計意圖:學生學會運用表格整理搜集到的歷史知識,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材料中提取關鍵詞,進行歸納概括。)
教師:根據上表說明1942年后,法西斯軸心國集團迅速走向失敗?從中可得什么認識?
提示:1942年后,由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人民浴血作戰,所以法西斯勢力迅速走向失敗。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①建立統一戰線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②大國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設計意圖:利用表格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點,并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從二戰主要進程中提取歷史信息,從中認識到建立統一戰線是反法西斯勝利的根本原因。)
5.二戰勝利的原因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小組合作,指出二戰勝利的原因?
PPT出示材料
反法西期聯盟在人口、資源、生產能力、人心向背和團結互助方面,比軸心國集團占明顯優勢,為以后戰勝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提示:
6.“二戰”的影響與啟示.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據統計,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的總兵力高達1.1億。據估計,死亡人數約6000萬,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萬人。蘇聯死亡人數超過2700萬。這次戰爭的直接軍費消耗有1.1萬億美元,占所有參戰國當時國民總收入的大半。人類多年積累的財富毀于一旦。
材料二:“二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在非洲,僅1960年一年就出現17個獨立國家。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
教師:學生分組討論“二戰”的影響與啟示.
教師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和人口卷入其中,給人類帶來巨大破壞和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發展。
啟發:遠離戰爭、珍愛和平。
(設計意圖:呈現多種史料,既要讓學生認識到戰爭對人類帶來的傷害,知道和平的可貴,也要讓學生建立辯證的思維,認識到二戰在客觀上也為世界帶來了一些積極的影響。)
教師:二戰的性質與一戰有何變化?
提示: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的掠奪戰爭,二戰是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
【暢所欲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低空經濟產業園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絡合分散劑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組合立柜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純真絲毯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舒更葡糖對VATS下肺部分切除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影響
- 新型徑向彈性超材料甚低頻寬帶減振特性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國精甲霜靈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簡易文件套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端子機刀片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立式自動壓濾機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GB/T 18655-2025車輛、船和內燃機無線電騷擾特性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的限值和測量方法
- 《新疆大學版學術期刊目錄》(人文社科)
- 文化遺產學概論:第七講 遺產的完整性問題
- 鋼結構設計總說明(新版)
- 2017年中國陵園墓地市場規模現狀分析及十三五投資價值評估報告(目錄)-副本-副本(3)-副本
- 裝修項目技術標(范本)
- 二手車營銷策劃方案
- 中小學科學學科分項等級評價操作手冊
- 風機基礎降水專項施工
- 《松樹的風格》原文閱讀
- 盾構施工管片滲漏水原因分析及預防堵漏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