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元月調考(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約4200—5900年的屈家嶺文化遺存,地處大洪山南麓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在遺存的東北部發現了已知構成要素最為齊備的史前水利系統,包括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這表明該文化遺存()A.水稻種植技術漸趨完善B.具備國家的初始形態C.社會分化現象日益明顯D.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2.《論語》記載,孔子“飯疏食飲水”,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體現了他們輕財重道的取向。漢武帝時期公孫弘“布衾疏食”,《漢書》記載了時人的評價“公孫弘以宰相,布被,食不重味,為下先,然而無益于俗”;漢宣帝時期的王吉,任博士諫大夫時“好車馬衣服”“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據此可以推斷,漢武帝至漢宣帝時期的儒學()A.已經成為主流意識形態B.融合了諸子百家的學說C.尚未深入影響社會生活D.適應了休養生息的需要3.下表的史料節選,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南北方()史書編撰者卷名內容宋書南朝梁沈約索虜傳索頭虜姓讬跋氏(拓跋氏),其先漢將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數百千種,各立名號,索頭亦其一也。魏書北齊魏收島夷列傳島夷劉裕,字德輿,晉陵丹徒人也……島夷蕭道成,字紹伯,晉陵武進楚也……島夷蕭衍,字叔達,亦晉陵武進楚也。A.以夷夏之辨爭正統B.以典章制度證文明C.以宗法之制明親疏D.以相互模仿促交融4.南宋宋伯仁編繪的《梅花喜神譜》是中國第一部專門描繪梅花種種情態的木刻畫譜,為了還原梅花的真實面貌,他花費了梅花的一整個生長周期的時間去觀察與刻畫。每圖多一枝一蕊,形象鮮明而富有變化。這從側面反映了南宋繪畫()A.趨向大眾化與世俗化B.踐行格物致知的理念C.深受商品經濟的影響D.強調表達個性與情趣5.元朝時期,直沽口(今位于天津)改為海津鎮,設有接納運河與海運物資的糧倉;云南金齒地區交易五日一集,以毯、布、茶、鹽互相貿易;江南嘉興府濮院鎮,市立四大牙行,收積機產。這些現象的出現源于元朝()A.行省制度的推行B.大運河航道的取直C.邊疆管理的完善D.大一統局面的重建6.下表是1847—1894年外商在上海新設商業、服務業、房地產業、娛樂業等企業數量。它折射出這一時期的上海()行業1847—1860年1861—1870年1871—1880年1881—1890年1891—1894年小計商業5459427服務業4227116房地產業021205碼頭倉庫052007娛樂旅游體育111014律師會計公證業012014合計10151318763A.淪為西方經濟附庸B.城市化的水平提升C.自然經濟走向解體D.早期現代化的嘗試7.如下表所示,英文“university”及其相關概念的翻譯在晚清時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的出現()英文19世紀中后期的翻譯20世紀初的翻譯university大書院、大學館、大學堂、翰林院大學校、大學堂professllor國子監祭酒大學教習、大學教授、大學教員president掌院校長chanccor翰林學士、翰林尚書大學堂監督graduate秀才、舉人、進士畢業①沖破了天朝上國的藩籬②推動了思想文化的革新③順應了近代外交的需要④反映了民族危機的加深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8.1937年,陳長蘅曾把“四萬萬五千萬左右”的中國人口與世界各國進行比較:比蘇俄的人口約多二萬萬一七八千萬,比美國的人口約多三萬萬,比英國本國及殖民地的白種人口約多三萬萬六一七千萬,比日本本部的大和民族亦約多三萬萬六一七千萬,比德國約多六倍以上,比法國和意大利各約多十倍,比印度亦約多一七八千萬,比全歐洲的人口僅少六七千萬。陳長蘅這樣比較的目的是()A.增強國人贏得抗戰的信心B.宣傳實現民族復興的底蘊C.論證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D.摘掉近代中國貧弱的標簽9.新中國成立后,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漸恢復,在城市,有不法資本家不僅通過挑撥、腐蝕職工等手段分裂工人階級內部的團結,還組建“星四聚餐會”“會計座談會”“星期茶座”等從事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盜竊國家資材等秘密活動的非法組織。在農村,許多農民“想單干,想雇工”“想當富農”,導致一些地區的互助組面臨著渙散解體、不進則退的危險。材料可以用于說明新中國()A.制定五年計劃的重要性B.開展三大改造的必要性C.實行剿匪鎮反的緊迫性D.推進土地改革的艱難性10.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合作項日落地生根,種植中國雜交水稻的非洲農民喜獲豐收,智利車厘子、秘魯青提“飛入”中國尋常百姓家,中老鐵路通車,老撾人民圓了鐵路夢。“一帶一路”的共建()A.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新變革B.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C.開辟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新空問D.實現了中國經濟的歷史性飛躍11.關于埃及金字塔是誰修建的,歷史上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如下表所示)。基于此,我們應該()歷史人物觀點公元前5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第一個提出金字塔是由埃及奴隸修建而成的人。在其著作《歷史》中講述了奇阿普斯國王的故事,說他讓埃及人“分成十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個大群要在采石場工作三個月”公元1世紀,猶太神父和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其著作《猶太古史》中寫道,“埃及人妒忌希伯來人的富有,因此對希伯來人無甚好感……于是,埃及人就讓希伯來人……修建金字塔”斯皮羅·科斯托夫(1936—1991)在《建筑史》一書寫道,“尼羅河每年7月底至10月底河水泛濫,此時大部分人都處于農閑狀態,因此法老大概會征用額外的勞動力來運送石塊。”“作為回報,這群人會得到配給的食物。對一個家庭來說,這些額外的糧食很受歡迎”A.理解歷史學家的治史情懷B.了解運用各種史料的原則C.合理選擇史觀的治學態度D.分析造成不同解釋的因素12.中世紀的阿拉伯對外貿易史是世界商業史的一個重要篇章。八世紀的阿拉伯人經營的對外貿易(如下圖所示),其規模之大,范圍之廣、距離之遠舉世罕見。據此可以推知()阿拉伯人商業活動示意圖A.阿拉伯帝國政治相對穩定B.巴格達是當時世界最大城市C.阿拉伯商人控制海陸商路D.阿拉伯人融合了東西方文化13.在12世紀之前,佛羅倫薩的城市景象就是“高聳密集的帶塔樓的建筑擁擠在一起,幾乎不存在公共廣場”。而16世紀圣克羅齊教堂廣場上的馬上搏擊比賽、大教堂廣場前的禮拜活動等(如下圖所示),無不體現出佛羅倫薩市民的日常生活。這一變化體現出()A.商品全球性流動的開啟B.天主教會的權威遭受質疑C.人的現實需求得到關注D.理性化思維方式逐漸普及14.貿易統計數據表明,從1916年7月到1917年7月,美國對歐洲中立國的出口幾乎都在急劇下降,流向德國的商品大幅減少,1916年至1917年的“大頭菜之冬”(因大規模的馬鈴薯病,只能食用熱量極低的大頭菜,導致大范圍的營養不良)更是直接展現了德國本土的糧食短缺情況。由此可推知()A.美國尋求世界領導地位B.單一農作物結構弊端明顯C.德國的速決戰圖謀破產D.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15.近幾年來,西方媒體對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充滿了籌劃:俄羅斯被認為是渴望戰爭的獨裁者,中國被認為是“渦望資源”“向非洲輸出新殖民主義”的不可信國家,非洲被認為是“被戰爭撕裂,領導人渴望權力的腐敗國家”。這表明,西方媒體成為()A.新型冷戰思維的鼓吹者B.西方價值觀念的推銷者C.國家利益優先的維護者D.大國霸權政治的支持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戲曲演出與社會轉型】(14分)材料一宋元時期,在文獻當中便已有了在酒樓表演戲曲的記載,戲劇演出五花八門,尤以雜劇為盛。明開國以后,朱元璋時期頒行的《大明律》規定:“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裝扮者同罪。”“其神仙道扮及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而對于官員的戲曲之娛,則限于政府支持下宴飲娛樂的場所(如明初南京官辦的御勾欄“十六樓”)。明中后期,隨著中央政府管控的不斷減弱,民間戲曲進入了一個復興的時期。明代江南地區民間的普通酒樓成為城市里的演戲場所,主要是從萬歷之后開始的。祁彪佳的《祁忠敏公日記》中記載了崇禎五年(1632年)五月二十日同眾人去酒樓飲酒觀看雜劇的情景,次年正月十二日又到酒樓小飲,觀賞《灌園記》。——摘編自王勝鵬、楊瓊《明清江南地區酒樓茶園中戲曲演出發展述略》材料二明代社學的大規模開辦最早緣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詔令:“宜令有司更置社學,延師儒以教民間子弟,庶可導民善俗也。”到了嘉靖時期,江南地區甚至出現了“一社多學”“村各有學”的場景。明太祖時期下詔除書籍稅,嘉靖、萬歷年間印書業達到極盛。各書坊還經常組織文人進行戲曲評點,如杭州的容與堂在萬歷三十八年(1610)刊刻出版了李贄評點的戲曲唱本。同時,文人不再滿足于程式化的戲曲模式,戲曲中充斥著“奇”與“情”。沈璟、卜世臣、沈自晉、阮大誠、湯顯祖等著名的傳奇作家無不在其創作實踐中貫徹著“奇”與“情”。——摘編自張璟《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區的戲曲文人化與戲曲消費》(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明代初期到明中后期江南地區戲曲發展的趨勢。(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影響明朝江南地區戲曲消費的因素。(8分)17.【思想啟蒙與社會革命】(14分)材料一1919年,《晨報》的《勞動節紀念號》刊載多篇文章,第一次系統地介紹勞動節。此后,《晨報》《民國日報》等政治報刊在每年5月1日設立專號紀念。“五四”知識分子匯聚的《晨報》,通過勞動節傳遞民主與平等的政治觀念,以此撬動腐朽、落后的政治。在他們看來,“勞動問題,也是democracy(民主)的表現”,民主就是追求“人類生活上一切福利的機會均等”。原本追求“八小時工作制”與提高經濟待遇的勞動節,被知識分子轉換為政治問題,成為改造封建與專制傳統、普及現代民主與共和觀念的契機。——據《申報》(1920—04—29)、《新聞報》(1921—04—25)等整理材料二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后,政黨接替知識分子成為宣傳勞動節話語的主導性力量。中國國民黨積極利用勞動節的資源,將工人的斗爭和犧牲指向打倒軍閥和帝國主義。相較于早期爭取工人權利的思想啟蒙與動員,此時國民黨話語已明確服務于國民革命的目標;對流血犧牲的追憶,也構成了革命的情感。革命話語的生產更為細膩。《向導》將勞動節由工人的節日擴展為全民動員的象征:“‘五一’這一天,在中國不但是工人階級檢閱戰斗力的日子,也是農民檢閱戰斗力的日子,并且是被壓迫的學生自由職業者小商人等一切勞苦平民,對工人農民表示同情的日子。”——摘編自彭志翔《勞動節的媒介話語實踐與意義博弈(1919—1929)》(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勞動節”引入中國后內涵所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紀念勞動節話語主導權轉移產生的影響。(6分)18.【多邊貿易體制與國際秩序】(15分)材料巴西是GATT(關稅和貿易總協定)和WTO(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貿易體制的創始成員之一。時間事件1964年巴西渴望開創國際貿易關系的新時代,抨擊GATT是一個為發達國家利益服務的論壇。1977年巴西向GATT框架小組遞交了改革提案,建議為普惠制提供長期、穩定的法律基礎,鼓勵發展中國家充分參與GATT談判。1978年巴西首次向GATT提出上訴,指控歐共體的食糖出口退稅政策違規,而此前GATT巳參與處理了百余起爭端案件,說明巴西對部分機制的開發和運用較為滯后。1986年巴西加入了由農產品生產與出口國組成的凱恩斯集團。在GATT時期,巴西共以上訴方身份參與了16起貿易爭端及磋商,其中13起發生于1986年后,且絕大多數針對的都是美國和歐共體。1995年巴西設立了駐日內瓦WTO代表團、外交部WTO爭端司等多個官方機構。在隨后幾年里,巴西共提出22起上訴案件,其中17起針對的是發達成員。2001年巴西聯合印度、中國等主要發展中國家共同遞交文件,集體要求WTO從國內支持、市場準入、出口補貼等方面加速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改革,形成了農業議題20國協調組,打破了WT0談判由美國和歐盟達成先期共識的模式。2014年受到全球大宗商品價量齊跌的影響,巴西國內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除了批準《貿易便利化協定》外沒有取得更多有代表性的進展。2019年中國、印度等發展中成員曾聯署文件駁斥美國要求WTO取消部分成員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建議,巴西拒絕參與。——整理自張思匯《巴西參與WTO改革的角色分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1964—2019年巴西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主要歷程及其目的。(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簡要評價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多邊貿易體制里的活動。(7分)19.【歷史關口與主觀抉擇】(12分)材料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經常出現十字路口,不同的抉擇往往會深刻影響歷史的發展進程。抉擇史實新“勢力”1861年春夏,英國決策者正面臨清帝國可能瓦解的局面時,在地球另一端,美國也走向流血裂解之路。夾處于兩場戰爭之間,英國境內的中國政情觀察家,個個都看得出中美兩國情勢的相似。英國政府給予南方邦聯交戰國權利,但又覺得有可能同時與中國境內的兩個政權發展出有益且友好的貿易關系。——【美】裴士鋒《天國之秋》新“中國”1945年的戲劇性事件在繼續影響著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當我們重溫危機不斷的這一年中的歷史事件時,毛澤東、周恩來、史迪威、馬歇爾——這些偉人和其他一些叱咤風云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此書的頁面上,他們不得不就這些事件做出重大抉擇。——【美】理査德·伯恩斯坦《中國1945:中國革命與美國的抉擇》新“歐洲”謀求歐洲統一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然而在千余年的發展中,歐洲的政治家和統治者們雖不惜使用最強大的武力,卻都失敗了。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劇烈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歐洲政治家們又發出了新的歐洲統一的呼聲。——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請以“歷史關口與主觀抉擇”為主題,任選角度,自擬論題、結合上述材料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910答案DCABDBCABC題號1112131415答案DACD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1)趨勢:地位從政府管控削弱到民間戲曲地位提升;表現形式從程式化到文人化;場所從官方指定場地擴展到民間的酒樓茶園;功能從政治說教到娛樂消費。(6分)(2)因素:統治者政策的變化;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的發達,市民階層的壯大;江南地區民眾文化水平的提升;思想界出現提倡自由和反對專制的傾向;相關從業者的努力。(8分)17.(1)變化:從經濟問題轉變為政治問題(或:從追求“八小時工作制”、提高經濟待遇轉變為改造封建與專制傳統、普及現代民主與共和觀念)。(2分)原因: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新文化運動推動的思想文化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五四”知識分子的推動。(6分,任意三要點即可。如回答“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減半給分)(2)影響:使打倒軍閥和帝國主義成為各革命階級的共識;有利于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擴大了的影響;擴大勞動節的社會影響力。(6分)18.(1)歷程:1964—1978年,有限參與或相對滯后;1986—2001年,廣泛融入積極有為;2014年以后,漸趨保守。(6分)目的:倡導多邊主義、維護巴西的國家利益。(2分)(2)背景:發展中國家的日益壯大;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弊端暴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3分)影響:打擊了發達國家長期以來的霸權,提升了發展中國家的實力,推動著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發展;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政治和經濟生態的不確定性,發達國家的逆全球化和“脫鉤”等做法,較大程度上制約了國際體系的理性改革與發展。(4分)19.示例:觀點:個人或國家的抉擇應符合歷史大勢闡述:在社會變革或重大事件中,個人或國家的某個抉擇,只有符合時代潮流和社會需要,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抗戰勝利后,和平建國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當時的中國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力爭建成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美國為了維護有利于其國家利益的雅爾塔體系,在“反對共產主義擴張”的旗號下,選擇支持國民黨政權發動內戰。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在此過程中不斷加深,則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結論:總之,由于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其所作出的歷史抉擇,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元月調考(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約4200—5900年的屈家嶺文化遺存,地處大洪山南麓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在遺存的東北部發現了已知構成要素最為齊備的史前水利系統,包括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這表明該文化遺存()A.水稻種植技術漸趨完善B.具備國家的初始形態C.社會分化現象日益明顯D.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2.《論語》記載,孔子“飯疏食飲水”,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體現了他們輕財重道的取向。漢武帝時期公孫弘“布衾疏食”,《漢書》記載了時人的評價“公孫弘以宰相,布被,食不重味,為下先,然而無益于俗”;漢宣帝時期的王吉,任博士諫大夫時“好車馬衣服”“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據此可以推斷,漢武帝至漢宣帝時期的儒學()A.已經成為主流意識形態B.融合了諸子百家的學說C.尚未深入影響社會生活D.適應了休養生息的需要3.下表的史料節選,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南北方()史書編撰者卷名內容宋書南朝梁沈約索虜傳索頭虜姓讬跋氏(拓跋氏),其先漢將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數百千種,各立名號,索頭亦其一也。魏書北齊魏收島夷列傳島夷劉裕,字德輿,晉陵丹徒人也……島夷蕭道成,字紹伯,晉陵武進楚也……島夷蕭衍,字叔達,亦晉陵武進楚也。A.以夷夏之辨爭正統B.以典章制度證文明C.以宗法之制明親疏D.以相互模仿促交融4.南宋宋伯仁編繪的《梅花喜神譜》是中國第一部專門描繪梅花種種情態的木刻畫譜,為了還原梅花的真實面貌,他花費了梅花的一整個生長周期的時間去觀察與刻畫。每圖多一枝一蕊,形象鮮明而富有變化。這從側面反映了南宋繪畫()A.趨向大眾化與世俗化B.踐行格物致知的理念C.深受商品經濟的影響D.強調表達個性與情趣5.元朝時期,直沽口(今位于天津)改為海津鎮,設有接納運河與海運物資的糧倉;云南金齒地區交易五日一集,以毯、布、茶、鹽互相貿易;江南嘉興府濮院鎮,市立四大牙行,收積機產。這些現象的出現源于元朝()A.行省制度的推行B.大運河航道的取直C.邊疆管理的完善D.大一統局面的重建6.下表是1847—1894年外商在上海新設商業、服務業、房地產業、娛樂業等企業數量。它折射出這一時期的上海()行業1847—1860年1861—1870年1871—1880年1881—1890年1891—1894年小計商業5459427服務業4227116房地產業021205碼頭倉庫052007娛樂旅游體育111014律師會計公證業012014合計10151318763A.淪為西方經濟附庸B.城市化的水平提升C.自然經濟走向解體D.早期現代化的嘗試7.如下表所示,英文“university”及其相關概念的翻譯在晚清時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的出現()英文19世紀中后期的翻譯20世紀初的翻譯university大書院、大學館、大學堂、翰林院大學校、大學堂professllor國子監祭酒大學教習、大學教授、大學教員president掌院校長chanccor翰林學士、翰林尚書大學堂監督graduate秀才、舉人、進士畢業①沖破了天朝上國的藩籬②推動了思想文化的革新③順應了近代外交的需要④反映了民族危機的加深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8.1937年,陳長蘅曾把“四萬萬五千萬左右”的中國人口與世界各國進行比較:比蘇俄的人口約多二萬萬一七八千萬,比美國的人口約多三萬萬,比英國本國及殖民地的白種人口約多三萬萬六一七千萬,比日本本部的大和民族亦約多三萬萬六一七千萬,比德國約多六倍以上,比法國和意大利各約多十倍,比印度亦約多一七八千萬,比全歐洲的人口僅少六七千萬。陳長蘅這樣比較的目的是()A.增強國人贏得抗戰的信心B.宣傳實現民族復興的底蘊C.論證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D.摘掉近代中國貧弱的標簽9.新中國成立后,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漸恢復,在城市,有不法資本家不僅通過挑撥、腐蝕職工等手段分裂工人階級內部的團結,還組建“星四聚餐會”“會計座談會”“星期茶座”等從事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盜竊國家資材等秘密活動的非法組織。在農村,許多農民“想單干,想雇工”“想當富農”,導致一些地區的互助組面臨著渙散解體、不進則退的危險。材料可以用于說明新中國()A.制定五年計劃的重要性B.開展三大改造的必要性C.實行剿匪鎮反的緊迫性D.推進土地改革的艱難性10.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合作項日落地生根,種植中國雜交水稻的非洲農民喜獲豐收,智利車厘子、秘魯青提“飛入”中國尋常百姓家,中老鐵路通車,老撾人民圓了鐵路夢。“一帶一路”的共建()A.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的新變革B.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C.開辟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新空問D.實現了中國經濟的歷史性飛躍11.關于埃及金字塔是誰修建的,歷史上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如下表所示)。基于此,我們應該()歷史人物觀點公元前5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第一個提出金字塔是由埃及奴隸修建而成的人。在其著作《歷史》中講述了奇阿普斯國王的故事,說他讓埃及人“分成十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個大群要在采石場工作三個月”公元1世紀,猶太神父和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其著作《猶太古史》中寫道,“埃及人妒忌希伯來人的富有,因此對希伯來人無甚好感……于是,埃及人就讓希伯來人……修建金字塔”斯皮羅·科斯托夫(1936—1991)在《建筑史》一書寫道,“尼羅河每年7月底至10月底河水泛濫,此時大部分人都處于農閑狀態,因此法老大概會征用額外的勞動力來運送石塊。”“作為回報,這群人會得到配給的食物。對一個家庭來說,這些額外的糧食很受歡迎”A.理解歷史學家的治史情懷B.了解運用各種史料的原則C.合理選擇史觀的治學態度D.分析造成不同解釋的因素12.中世紀的阿拉伯對外貿易史是世界商業史的一個重要篇章。八世紀的阿拉伯人經營的對外貿易(如下圖所示),其規模之大,范圍之廣、距離之遠舉世罕見。據此可以推知()阿拉伯人商業活動示意圖A.阿拉伯帝國政治相對穩定B.巴格達是當時世界最大城市C.阿拉伯商人控制海陸商路D.阿拉伯人融合了東西方文化13.在12世紀之前,佛羅倫薩的城市景象就是“高聳密集的帶塔樓的建筑擁擠在一起,幾乎不存在公共廣場”。而16世紀圣克羅齊教堂廣場上的馬上搏擊比賽、大教堂廣場前的禮拜活動等(如下圖所示),無不體現出佛羅倫薩市民的日常生活。這一變化體現出()A.商品全球性流動的開啟B.天主教會的權威遭受質疑C.人的現實需求得到關注D.理性化思維方式逐漸普及14.貿易統計數據表明,從1916年7月到1917年7月,美國對歐洲中立國的出口幾乎都在急劇下降,流向德國的商品大幅減少,1916年至1917年的“大頭菜之冬”(因大規模的馬鈴薯病,只能食用熱量極低的大頭菜,導致大范圍的營養不良)更是直接展現了德國本土的糧食短缺情況。由此可推知()A.美國尋求世界領導地位B.單一農作物結構弊端明顯C.德國的速決戰圖謀破產D.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15.近幾年來,西方媒體對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充滿了籌劃:俄羅斯被認為是渴望戰爭的獨裁者,中國被認為是“渦望資源”“向非洲輸出新殖民主義”的不可信國家,非洲被認為是“被戰爭撕裂,領導人渴望權力的腐敗國家”。這表明,西方媒體成為()A.新型冷戰思維的鼓吹者B.西方價值觀念的推銷者C.國家利益優先的維護者D.大國霸權政治的支持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戲曲演出與社會轉型】(14分)材料一宋元時期,在文獻當中便已有了在酒樓表演戲曲的記載,戲劇演出五花八門,尤以雜劇為盛。明開國以后,朱元璋時期頒行的《大明律》規定:“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裝扮者同罪。”“其神仙道扮及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而對于官員的戲曲之娛,則限于政府支持下宴飲娛樂的場所(如明初南京官辦的御勾欄“十六樓”)。明中后期,隨著中央政府管控的不斷減弱,民間戲曲進入了一個復興的時期。明代江南地區民間的普通酒樓成為城市里的演戲場所,主要是從萬歷之后開始的。祁彪佳的《祁忠敏公日記》中記載了崇禎五年(1632年)五月二十日同眾人去酒樓飲酒觀看雜劇的情景,次年正月十二日又到酒樓小飲,觀賞《灌園記》。——摘編自王勝鵬、楊瓊《明清江南地區酒樓茶園中戲曲演出發展述略》材料二明代社學的大規模開辦最早緣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詔令:“宜令有司更置社學,延師儒以教民間子弟,庶可導民善俗也。”到了嘉靖時期,江南地區甚至出現了“一社多學”“村各有學”的場景。明太祖時期下詔除書籍稅,嘉靖、萬歷年間印書業達到極盛。各書坊還經常組織文人進行戲曲評點,如杭州的容與堂在萬歷三十八年(1610)刊刻出版了李贄評點的戲曲唱本。同時,文人不再滿足于程式化的戲曲模式,戲曲中充斥著“奇”與“情”。沈璟、卜世臣、沈自晉、阮大誠、湯顯祖等著名的傳奇作家無不在其創作實踐中貫徹著“奇”與“情”。——摘編自張璟《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區的戲曲文人化與戲曲消費》(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明代初期到明中后期江南地區戲曲發展的趨勢。(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影響明朝江南地區戲曲消費的因素。(8分)17.【思想啟蒙與社會革命】(14分)材料一1919年,《晨報》的《勞動節紀念號》刊載多篇文章,第一次系統地介紹勞動節。此后,《晨報》《民國日報》等政治報刊在每年5月1日設立專號紀念。“五四”知識分子匯聚的《晨報》,通過勞動節傳遞民主與平等的政治觀念,以此撬動腐朽、落后的政治。在他們看來,“勞動問題,也是democracy(民主)的表現”,民主就是追求“人類生活上一切福利的機會均等”。原本追求“八小時工作制”與提高經濟待遇的勞動節,被知識分子轉換為政治問題,成為改造封建與專制傳統、普及現代民主與共和觀念的契機。——據《申報》(1920—04—29)、《新聞報》(1921—04—25)等整理材料二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后,政黨接替知識分子成為宣傳勞動節話語的主導性力量。中國國民黨積極利用勞動節的資源,將工人的斗爭和犧牲指向打倒軍閥和帝國主義。相較于早期爭取工人權利的思想啟蒙與動員,此時國民黨話語已明確服務于國民革命的目標;對流血犧牲的追憶,也構成了革命的情感。革命話語的生產更為細膩。《向導》將勞動節由工人的節日擴展為全民動員的象征:“‘五一’這一天,在中國不但是工人階級檢閱戰斗力的日子,也是農民檢閱戰斗力的日子,并且是被壓迫的學生自由職業者小商人等一切勞苦平民,對工人農民表示同情的日子。”——摘編自彭志翔《勞動節的媒介話語實踐與意義博弈(1919—1929)》(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勞動節”引入中國后內涵所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紀念勞動節話語主導權轉移產生的影響。(6分)18.【多邊貿易體制與國際秩序】(15分)材料巴西是GATT(關稅和貿易總協定)和WTO(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貿易體制的創始成員之一。時間事件1964年巴西渴望開創國際貿易關系的新時代,抨擊GATT是一個為發達國家利益服務的論壇。1977年巴西向GATT框架小組遞交了改革提案,建議為普惠制提供長期、穩定的法律基礎,鼓勵發展中國家充分參與GATT談判。1978年巴西首次向GATT提出上訴,指控歐共體的食糖出口退稅政策違規,而此前GATT巳參與處理了百余起爭端案件,說明巴西對部分機制的開發和運用較為滯后。1986年巴西加入了由農產品生產與出口國組成的凱恩斯集團。在GATT時期,巴西共以上訴方身份參與了16起貿易爭端及磋商,其中13起發生于1986年后,且絕大多數針對的都是美國和歐共體。1995年巴西設立了駐日內瓦WTO代表團、外交部WTO爭端司等多個官方機構。在隨后幾年里,巴西共提出22起上訴案件,其中17起針對的是發達成員。2001年巴西聯合印度、中國等主要發展中國家共同遞交文件,集體要求WTO從國內支持、市場準入、出口補貼等方面加速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改革,形成了農業議題20國協調組,打破了WT0談判由美國和歐盟達成先期共識的模式。2014年受到全球大宗商品價量齊跌的影響,巴西國內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除了批準《貿易便利化協定》外沒有取得更多有代表性的進展。2019年中國、印度等發展中成員曾聯署文件駁斥美國要求WTO取消部分成員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建議,巴西拒絕參與。——整理自張思匯《巴西參與WTO改革的角色分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1964—2019年巴西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主要歷程及其目的。(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簡要評價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多邊貿易體制里的活動。(7分)19.【歷史關口與主觀抉擇】(12分)材料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經常出現十字路口,不同的抉擇往往會深刻影響歷史的發展進程。抉擇史實新“勢力”1861年春夏,英國決策者正面臨清帝國可能瓦解的局面時,在地球另一端,美國也走向流血裂解之路。夾處于兩場戰爭之間,英國境內的中國政情觀察家,個個都看得出中美兩國情勢的相似。英國政府給予南方邦聯交戰國權利,但又覺得有可能同時與中國境內的兩個政權發展出有益且友好的貿易關系。——【美】裴士鋒《天國之秋》新“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熔爐內襯材料選擇與應用考核試卷
- 3-11全加器電子課件教學版
- 水產加工品安全風險管理與質量控制措施考核試卷
- 游藝用品生產項目管理與風險控制考核試卷
- 電視機制造業的售后服務體系建設考核試卷
- 滾動軸承的超聲波檢測技術考核試卷
- 遼寧省高二會考語文作文
- 教學工作參考總結高中語文教學年終工作參考總結
- 小學二年級寒假數學口算練習題
- 針刺傷的防護與應急處理 2
- GB/T 20899.1-2019金礦石化學分析方法第1部分:金量的測定
-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及其應用
- GB 150-1998鋼制壓力容器
- 工程聯系單(模板)
- 2023年海南省財金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耳聾與人工耳蝸植入術課件
- 公司獎項申請表(個人)
- 機油濾清器工作原理剖析
- 工程施工資源配置計劃施工資源配置計劃
- 高中美術教案3-12地域的永恒魅力1
- 安全生產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