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 課件匯 張福榮 項目5-6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 GNS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_第1頁
《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 課件匯 張福榮 項目5-6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 GNS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_第2頁
《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 課件匯 張福榮 項目5-6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 GNS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_第3頁
《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 課件匯 張福榮 項目5-6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 GNS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_第4頁
《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 課件匯 張福榮 項目5-6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 GNS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控制網的技術設計技術設計概述01精度和密度設計02目錄CONTENTEGNSS控制網的技術設計01技術設計概述網形密度基準精度作業綱要技術設計是建立GNSS網首要工作提供了建立GNSS網的技術準則01技術設計概述《全球定位系統(GPS)規范》《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參考站網建設規范》《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型接收機檢定規程》《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測量任務書及測量合同書02精度和密度設計全球性地球動力學研究A級地方或城市坐標基準框架B級區域、城市基本控制網C級四等大地控制網D級中小城市測圖、地籍、房產、建筑施工控制測量E級02精度和密度設計精度指標02精度和密度設計各等級城市GNSS測量的相鄰點間基線長度的精度用下式表示:為基線向量的弦長中誤差固定誤差比例誤差系數相鄰點間距02精度和密度設計精度及密度設計的注意事項:

在一般情況下測量單位只需依據項目的目的、用途和具體要求,就能對號入座確定相應的等級,然后按規范及規程規定的精度、密度、施測綱要及數據處理的方法來加以執行即可,而無需專門進行技術設計。

GNSS測量規范及規程中的各項規定和指標,通常都是針對一般情況而規定的,并不適合所有的場合,所以在特殊情況下,測量單位仍需按照測量任務書或測量合同書中提出的技術要求,單獨進行技術設計,而不可一概套用GNSS測量規范及規程中的相關規定。第四章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控制網的技術設計2GNSS網基準設計01GNSS網布網形式02目錄CONTENTEGNSS控制網的技術設計201GNSS網基準設計基準GNSS網的基準包括位置基準、尺度基準、方位基準三類。01GNSS網基準設計坐標參照系GNSS網所采用的坐標參照系根據布網目的及用途而定。城市控制網區域動力學獨立坐標系ITRF坐標系01GNSS網基準設計位置基準設計網中一個點,固定或給以適當權擬穩平差獲取網的基準網中若干點,固定或給以適當權01GNSS網基準設計尺度基準設計尺度基準由GNSS網中基線來提供。方位基準由網中的起始方位角來提供。方位基準設計02GNSS網布網形式跟蹤站式A會戰式B多基準站式C同步圖形擴展式D單基準站式EGNSS布網形式是指在建立GNSS網時觀測作業的方式,包括網的點數與參與觀測的接收機數的比例關系、觀測時段長短、觀測時段數及在觀測作業期間接收機所處的地位等特征。01GNSS網基準設計接收機數量與網的點數相同,常年、不間斷觀測。一次組織多臺接收機分區觀測,同時遷站。若干臺接收機連續觀測,另外一些接收機則進行點觀測模式。跟蹤站式A級網會戰式B級網多基準站式B\C\D\E級網02GNSS網布網形式同步圖形擴展式,多臺接收機同步觀測形成同步圖形,不同同步圖形間有若干公共點相連,整個GNSS網由同步圖形構成。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第四章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控制網的布設1GNSS網圖形設計01GNSS網設計準則02目錄CONTENTEGNSS網的圖形設計01GNSS網圖形設計工程GNSS網絡根據GNSS網的精度指標及完成任務的時間和經費等因素,GNSS網的圖形設計可由三角形、多邊形、附和導線、支導線等基本圖形組成。01GNSS網圖形設計三角形網三角形網的幾何強度好,抗粗差能力強,可靠性高,缺點就是工作量大。多邊形網以邊數n4,作為基本圖形所構成的GNSS網。01GNSS網圖形設計以附合導線作為基本圖形所構成的GNSS網稱為附合導線網,GNSS規范里一般都會對多邊形的邊數和附合導線的邊數作出限制。01GNSS網圖形設計星形網,從一個已知點上分別與各待定點進行相對定位所組成的圖形。由于各基線之間不構成任何閉合圖形,因而星形網抗粗差能力極差。常用于界址點、碎部點及低等級控制點的測定。02GNSS網設計準則GNSS網形與GNSS網質量之間的關系若基線向量精度相同,則GNSS網網形與網的精度和可靠性無關。若基線向量精度相同,則GNSS點的質量與其位置無關,而與其相連接的基線向量數量有關。02GNSS網設計準則GNSS網提高可靠性的方法一、增加觀測期數(增加獨立基線數)二、保證一定的重復設站次數。三、保證每個測站至少與三條以上的獨立基線相連。四、所有最簡異步環的邊數不多于6條。02GNSS網設計準則GNSS網提高精度的方法一、網中距離較近的點一定要進行同步觀測二、以框架網作為整個GNSS網的骨架三、所有最簡異步環邊數不多于6四、引入高精度激光測距邊作為GNSS網起算邊長五、布網時網中水準點數量盡可能多,且分布均勻六、網中增設長時間、多時段的基線向量02GNSS網設計準則起算數據的選取與分布一、起算點數量越多越好,且均勻分布在網的周圍二、采用高精度激光測距邊作為起算邊長三、建立獨立坐標系,可以引入起算方位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第四章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控制網的布設2GNSS網特征條件01GNSS網設計指標02目錄CONTENTEGNSS網特征條件的計算01GNSS網特征條件基線總數020103060504理論最少觀測時段設計時段數獨立基線總數必要基線數多余基線數01GNSS網特征條件理論最少觀測時段數在滿足所規定的重復設站次數要求的前提下,完成GNSS網外業觀測理論上所需的最少觀測時段數。n為GNSS點數,m為重復觀測次數,N為接收機數,ceil()為天花板函數設計時段數:按照設計的外業觀測方案完成GNSS觀測所需的時段數。01GNSS網特征條件基線總數GNSS網中所產生的所有基線數。一個時段中用N臺接收機進行同步觀測時共獲得同步觀測基線N*(N-1)/2條,若完成GNSS網共用了S個時段,則基線總數BA為:01GNSS網特征條件獨立基線總數GNSS網中每個時段中可測定的獨立基線向量僅為N-1條,故GNSS網中獨立基線總數BI為:01GNSS網特征條件必要基線數GNSS網的必要基線數是建立網中所有點之間相對關系所必需的基線向量數。多余基線數為獨立基線總數減多余必要基線數。01GNSS網特征條件某GNSS網由80個站組成,現準備5臺GNSS接收機來進行觀測,每站設站次數為4次,令n=80,N=5,m=4,進而計算理論最少觀測時段數、全網所有基線數、獨立基線數、必要基線數和多余基線數。某GNSS網特征參數計算02GNSS網設計指標10%可靠性指標用來衡量GNSS網關于粗差的指標20%45%精度指標用來衡量GNSS網的整體精度效率指標用來衡量GNSS網設計方案的效率01GNSS網特征條件效率指標理論最少觀測時段數與設計觀測時段數的比值,用e表示其值越接近1,GNSS網設計的效率指標越高01GNSS網特征條件可靠性指標平均可靠性等于多余基線數BR/獨立基線數BI其值越大,可靠性越高。01GNSS網特征條件精度指標GNSS網設計階段,利用協因數陣的跡衡量GNSS整網精度。其值越小,整體精度越高。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第四章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星歷預報與作業調度星歷預報01作業調度02目錄CONTENTE星歷預報與作業調度01星歷預報星歷:在GNSS測量中,天體運行隨時間而變的精確位置或軌跡表,它是時間的函數。具體應用中有“廣播星歷”與后處理“精密星歷”之分。星歷的用途:衛星星歷能精確計算、預測、描繪、跟蹤衛星的時間、位置、速度等運行狀態。衛星星歷的時間按世界標準時間(UTC)計算。01星歷預報根據測區地理位置,及最新衛星星歷,對衛星狀況進行預報,作為最佳觀測時間段的依據,所需預報的衛星狀況有衛星可見性、可供觀測的衛星星座、隨時間變化的PDOP值等。01星歷預報星歷預報示意圖02作業調度作業調度:給出了在外業觀測期間人員、設備、車輛的調度方案,決定了GPS網的結構,是GPS測量的關鍵環節。注意事項:1、人員:隊長、內業處理人員、觀測小組、駕駛員、后勤人員。一個觀測小組1~3人組成。注意人員的合理搭配,至少安排一名操作熟練的人。2、車輛:遷站的交通工具,車輛不應少于觀測小組數的一半。3、觀測時段及時段長度:挑選衛星總數較多,PDOP較小的時段觀測02作業調度

在GNSS網建立時,通常網中點的數量要遠遠多于GNSS接收機的數量,這就需要采用逐步推進方式的同步圖形擴展法來進行測量。同步圖形擴展法根據連接點的數量可將同步圖形的連接方式分為點連式,邊連式,混連式及網連式四種。B1ACED2FG3HI4B1AC62D3F4E5GHI702作業調度5B11A1C123467在一般的工程GNSS作業中,并不是單獨采用點連式或邊連式,而是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靈活采用這兩種方式作業,這就是混連式。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第四章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外業數據采集101GNSS外業數據采集1外業靜態觀測與常規測量中的外業觀測相比,GNSS的外業觀測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安置儀器、設置參數、量取儀器高等,其他都由接收機自動完成,GNSS控制測量中都將外業工作稱為GNSS數據采集。01GNSS外業數據采集1國家平面控制點、水準點、GNSS點點之記、控制網圖、技術總結表地形圖、交通圖、發展規劃圖了解測區情況、交通、通信、供電參考項目任務書、合同書選點準備01GNSS外業數據采集1避免或減少氣象元素的代表性誤差。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原有控制點高度角15°以上不存在成片障礙物遠離大功率的無線電信號發射源測站應遠離房屋及大面積平靜水面測站應該位于地質條件良好、點位穩定GNSS外業選點注意事項01GNSS外業數據采集1埋石包括埋設標石及建造觀測墩。各級GNSS點均應埋設固定的標石或標志,埋石結束后需要上交埋石GNSS點之記,土地占用批準文件與測量標志委托保管書,標石建造拍攝照片,埋石工作總結等資料。01GNSS外業數據采集1一般性檢視

接收機及天線的外觀是否良好,儀器、天線等設備的型號是否正確通電檢驗有關的信號燈工作是否正常,按鍵及顯示系統工作是否正常等附件檢驗電池電纜電源是否完好,天線高專用量尺是否完好等試測檢驗接收機內部噪聲水平的測試,接收天線相位中心偏差及穩定性檢測01GNSS外業數據采集11觀測方案基本技術要求、觀測方案內容等作業調度人員安排,交通安排,遷站方案等2GNSS外業數據采集重要內容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第四章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外業數據采集201GNSS外業數據采集2外業靜態觀測一、GNSS接收機在正式觀測前應進行預熱和靜置。二、按照觀測要求進行GNSS接收機及天線的對中、整平、量儀器高及天線定向等操作。01GNSS外業數據采集2嚴格遵守調度命令,按規定的時間進行作業檢查接收機電源電纜和天線等連接指示燈和儀表顯示正常后方可輸入測站作業員應隨時填寫測量手簿中的記錄項目觀測時段內不允許關機后重新啟動接收機記錄和資料完整無誤,方可遷站觀測作業要求01GNSS外業數據采集2采樣間隔、截止高度角測站名、時段號、近似坐標C/A碼及P碼偽距載波相位接收機編號、天線編號觀測時刻及衛星星歷天線高、量取方式等GNSS外業靜態觀測記錄數據內容01GNSS外業數據采集2外業觀測記錄手簿B時段號C接收機及天線信息D近似經緯度及數據采樣間隔E點位略圖A圖幅編號F氣象因素記錄01GNSS外業數據采集2天線高量測方法天線墩上天線高測量:從基準面起彼此間隔120°分別量取垂直高并取平均值求得。三腳架上天線高量取:可采用傾斜測量方法,從腳架三個空檔出量取基準點到天線標志點處距離取平均值,再結合天線底盤半徑求得準確天線高。覘標儀器臺上天線高測定:量取基準面到儀器臺上表面高差,再從三個方向量取儀器臺下表面到中心標志面的高差取平均最后獲得天線高。01GNSS外業數據采集2觀測記錄完整性及合理性檢查記錄手簿中的內容是否完整,是否按要求量測了天線高,天線類型及量測方式是否正確等外業觀測數據質量的檢核對處理結果進行檢核來進行,即基線解算結果及網平差結果外業觀測成果的質量檢核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第四章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外業數據檢核01外業數據檢核外業靜態觀測GNSS原始數據01外業數據檢核截止高度角:是指在GPS測量中,為了屏蔽遮擋物及多路徑效應的影響所設定的蔽遮高度角,低于此角空域的衛星不予跟蹤。一般常用10°或15°,以具體項目而定。01外業數據檢核觀測時長:數據記錄的起始時間與結束時間間的長度。外業數據觀測文件中會明確標明,數據記錄的起始歷元及結束歷元注意:其時間戳參考為UTC協調世界時與我國相差8小時01外業數據檢核采樣間隔:兩次采樣之間的時間間隔。常用為5″、10″、30″。采樣間隔越小,同一時段內數據量越大。采樣間隔不得大于項目所要求的采樣間隔。01外業數據檢核多路徑效應:信號在傳播過程中,受一些物體的反射,而改變了信號的傳播方向、振幅、極化以及相位等,這些變化了的信號到達接收機,與通過直線路徑到達接收機的信號產生疊加。mp1、mp2分別表示L1、L2頻點偽距和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多路徑效應mp1<0.5mp2<0.6501外業數據檢核周跳比:觀測值和周跳的比,反映的是數據周跳的情況。信噪比:信號功率S與噪聲功率N之比,可用來衡量測距信號質量的優劣,信噪比值越大,說明觀測信號的質量越好。一般情況下,RINEX文件會直接給出信號的信噪比。01外業數據檢核數據完整率:觀測歷元數占整體應觀測到的歷元數的比例。不但要統計缺失歷元數,還要在可解析的歷元內對觀測量的完整性進行統計和標記,并刪除不滿足條件的觀測數據。對于滿足條件的觀測數據計數器進行自加,即為滿足條件的觀測數據個數與當前歷元和初始歷元的差值的比值。01外業數據檢核質檢報告:質檢報告應包含數據質量檢查的必備信息,如:開始結束歷元、時段長度、高度截止角、采樣間隔、衛星系統、概略坐標及多路徑效應、數據完整性、信噪比的詳細信息。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項目四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數據格式RINEX格式介紹01文件結構及特點02GNSS數據格式實例解析03目錄CONTENTEGNSS數據格式01RINEX格式介紹GNSS衛星發射信號GNSS接收機接收衛星信號01RINEX格式介紹RINEX:

是ReceiverIndependentExchangeFormat的縮寫,顧名思義,其是一種與接收機無關的數據交換格式。RINEX格式采用文本文件存儲數據,數據記錄格式與接收機的制造廠商和具體型號無關,這樣可以方便數據的傳遞,使數據盡可能多被使用。01RINEX格式介紹RINEX格式對數據文件的命名有著特殊的規定,以便用戶僅通過文件名就能很容易地區分文件的歸屬、類型和所記錄的數據的時間。

SSSSDDDF.YYT測站代號年積日時段序號年份文件類型02文件結構及特點D0012681.20oD0012681.20nD0012681.20g......02文件結構及特點文件結構:不管哪一種文件類型,都是由一個文件頭(Headersection)和數據(Datasection)組成的。文件頭位于文件的開頭,包含了整個文件的全局信息。而數據則根據文件頭的信息不同有不同的格式與布局。GNSS數據文件文件頭數據文件02文件結構及特點文件頭文件頭標簽在每一行的61-80列。文件頭以標簽“ENDOFHEADER”來表示結束,其后是數據。數據數據記錄則以文件頭中所標識的記錄格式進行數據存儲。61-80列03GNSS數據格式實例解析D0012681.20o03GNSS數據格式實例解析備注概略坐標天線偏心改正觀測值類型采樣間隔觀測開始結束時間......03GNSS數據格式實例解析2020年9月25日UTC時間2點47分45秒共觀測到14顆衛星數據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項目四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LGO軟件數據處理-基線解算基線解算理論知識01LGO基線解算步驟02目錄CONTENTELGO軟件數據處理-基線解算01基線解算理論知識基線向量解:GNSS基線向量是利用由2臺或2臺以上GNSS接收機所采集的同步觀測數據形成的差分觀測值,通過參數估計得方法所計算出的兩兩接收機間的三維坐標差。基線向量可采用空間直角坐標的坐標差、大地坐標的坐標差或站心地平坐標的形式來表示。測站點A測站點B(?X,?Y,?Z)01基線解算理論知識一次性解算出所有參與構網的相互函數獨立的基線,一次提取項目整個觀測過程中所有的觀測數據。整體解模式基線逐條進行解算,一次僅同時提取2臺GNSS接收機的同步觀測數據來解求它們之間的基線向量。單基線解模式基線逐時段進行解算,一次提取一個觀測時段中所有進行同步觀測的n臺GNSS接收機所采集的同步觀測數據。多基線解模式01基線解算理論知識衛星截止高度角、誤差處理模型等設定基線解算控制參數020103060504導入觀測數據觀測數據、星歷數據檢查與修改外業輸入數據天線高、天線類型等自動或人工干預基線解算同步環、異步環閉合差等基線解算質量控制基線向量結果獲得結果01基線解算理論知識數據剔除率1同步環閉合差2異步環閉合差3復測基線長度較差4基線向量殘差5重要的基線解算質量控制參數02LGO基線解算步驟錄屏!!!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項目四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LGO軟件數據處理-網平差網平差理論知識01LGO網平差步驟及結果02目錄CONTENTELGO軟件數據處理-網平差01網平差理論知識消除誤差消除由觀測量和已知條件中存在的誤差所引起的GNSS網在幾何上的不一致性。評定GNSS網精度改善GNSS網的質量,評定GNSS網的精度。獲得參數估值確定GNSS網中點在指定參照系下的坐標以及其他所需參數的估值。01網平差理論知識無約束/最小約束平差約束平差觀測量為GNSS基線向量,引入了會使GNSS網的尺度和方位發生變化的外部起算數據聯合平差觀測量不僅為GNSS基線,還有邊長、角度等地面常規觀測量觀測量為GNSS基線向量,僅引入一個位置起算數據01網平差理論知識01020304基線向量提取三維無約束平差約束平差/聯合平差質量分析與控制02LGO基線解算步驟錄屏!!!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項目四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LGO軟件數據處理-坐標轉換坐標轉換理論知識01LGO坐標轉換步驟及結果02目錄CONTENTELGO軟件數據處理-坐標轉換01坐標轉換理論知識空間直角坐標與大地坐標間的微分關系a為參考橢球的長半軸,b為參考橢球的短半軸,e為參考橢球的第一偏心率,N為卯酉圈的半徑,f為參考橢球扁率,M為子午圈半徑。01坐標轉換理論知識空間直角坐標與站心直角坐標間的轉換i,j兩點在空間直角坐標系和大地坐標系下的坐標分別為(Xi,Yi,Zi)和(Bi,Li,Hi),(Xj,Yj,Zj)和(Bj,Lj,Hj),設j點在以i點為中心的站心坐標系下的坐標為(Nij,Eij,Uij)。Ti為旋轉矩陣。01坐標轉換理論知識布爾莎模型七參數模型不同的坐標系統的轉換本質是不同基準間的轉換,不同基準間的轉換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為常用的是布爾莎模型又稱為七參數轉換法。設兩個空間直角坐標系間有7個轉換參數:3個平移參數,3個旋轉參數和1個尺度參數。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項目四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LGO軟件數據處理-坐標轉換坐標轉換理論知識01LGO坐標轉換步驟及結果02目錄CONTENTELGO軟件數據處理-坐標轉換01坐標轉換理論知識空間直角坐標與大地坐標間的微分關系a為參考橢球的長半軸,b為參考橢球的短半軸,e為參考橢球的第一偏心率,f為參考橢球扁率,N為卯酉圈的半徑,M為子午圈半徑。01坐標轉換理論知識空間直角坐標與站心直角坐標間的轉換i,j兩點在空間直角坐標系和大地坐標系下的坐標分別為(Xi,Yi,Zi)和(Bi,Li,Hi),(Xj,Yj,Zj)和(Bj,Lj,Hj),設j點在以i點為中心的站心坐標系下的坐標為(Nij,Eij,Uij)。01坐標轉換理論知識布爾莎模型七參數模型不同的坐標系統的轉換本質是不同基準間的轉換,不同基準間的轉換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為常用的是布爾莎模型又稱為七參數轉換法。設兩個空間直角坐標系間有7個轉換參數:3個平移參數,3個旋轉參數和1個尺度參數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項目四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高程高程系統及其相互關系01GNSS高程02提高GNSS測高程精度方法03目錄CONTENTEGNSS高程01高程系統及其相互關系

確定高程時,以大地水準面或似大地水準面為基準,傳統測量技術通過水準測量或測豎角與邊長來確定高程。采用GNSS在內的空間定位技術,所確定出的高程是相對于一個選定的參考橢球,即大地高,而不是實際應用中的正高或正常高。01高程系統及其相互關系地球橢球面:是處理大地測量成果而采用的與地球大小、形狀接近并進行定位的橢球體表面。大地水準面:是一個假想的由地球自由靜止的海水平面,擴展延伸而形成的閉合曲面。似大地水準面:是為了研究地球形狀而引入的一個虛擬的輔助面。01高程系統及其相互關系參考橢球面和大地高大地高是以參考橢球面為基準面的高程系統。某點的大地高是該點到通過該點的參考橢球的法線與參考橢球面的交點間的距離,也稱為橢球高。用H表示。大地高是一個純幾何量,與參考橢球有關。01高程系統及其相互關系大地水準面和正高正高是以地球不規則的大地水準面為基準面的高程系統。某點的正高是從該點出發,沿該點與基準面各個重力等位面的垂線所量測出的距離。正高的測定通常是通過水準測量來進行的。01高程系統及其相互關系似大地水準面和正常高正常高系統是以似大地水準面為基準的高程系統。某點的正常高是該點到通過該點的正常重力線與似大地水準面的交點之間的距離。01高程系統及其相互關系正高和大地高關系:H=Hg+NH為大地高,Hg為正高,N為大地水準面差距,即大地水準面與參考橢球面之間的高程差。01高程系統及其相互關系正常高和大地高關系:H=Hr+ξH為大地高,Hr為正常高,ξ為高程異常,即似大地水準面和參考橢球面之間的高程差。02GNSS高程

由于GNSS所觀測得到的高程信息為大地高,為了確定出點位的正高或正常高,需要在基于橢球和大地水準面或似大地水準面的高程系統間進行轉換,也就必須要知道這些點上的大地水準面差距或高程異常。

經常使用的方法:

1、天文大地法

2、模型法

3、重力測量法

4、幾何內插法

5、殘差模型法02GNSS高程幾何內插法:通過一些既進行了GNSS觀測又具有水準資料的點上的大地水準面差距,采用平面或曲面擬合、配置、三次樣條等內插方法,得到其他點上的大地水準面差距。殘差模型法:殘差模型法較好地克服了幾何內插法的缺陷,其基本思想也是內插,但對象并不是大地水準面差距或高程異常,而是模型殘差值。03提高GNSS測高程方法GNSS高程的精度取決于大地高和大地水準面差距兩者的精度。提高大地水準面差距精度:應用最新的全球重力場模型,結合地面重力數據,精密水準資料建立區域大地水準面模型。提高大地高測量精度:1、使用雙頻接收機2、使用扼流圈天線3、使用精密星歷4、估計對流層延遲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項目四

GNSS控制測量與數據處理GNSS控制測量技術總結01GNSS控制測量技術總結作業依據外業觀測結果及建議測區概況數據檢核及處理儀器設備及軟件01GNSS控制測量技術總結測區概況表明測區的范圍、位置、自然地理條件、氣候特點、交通等作業依據及已有測量資料提供項目參考的技術標準,和項目精度要求及測區已有的測量成果資料01GNSS控制測量技術總結測量時間及主要完成工作投入使用的測量儀器主要測量人員儀器和人員組織01GNSS控制測量技術總結選點埋石明確各平面及高程控制點的位置及埋設標準。外業觀測明確外業GNSS控制測量觀測方案及操作流程。01GNSS控制測量技術總結數據檢核總結多路徑效應、周跳比、數據完整性等

結果及建議GNSS控制測量總結性分析及建議數據處理總結基線解算、網平差技術總結報告完整性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大家項目五

GNSS-RTK測圖與放樣任務5.1RTK實時動態定位測量基本概念01定位原理02系統構成03目錄CONTENTE任務5.1RTK實時動態定位測量04優點缺點01基本概念實時差分動態定位技術(RTK)GPS測量技術與數據傳輸技術相結合而構成的組合系統。RTK測量技術以載波相位觀測量為根據的實時差分GPS測量技術。儀器設備

至少2臺接收機、數據通訊鏈、RTK軟件特點和用途在短時間內獲得厘米級精度02RTK的定位原理在已知點上設立基準站,對所有可見GPS衛星進行不間斷連續觀測,將觀測數據及基準站坐標信息一起發給流動站;流動站不僅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還要采集GPS觀測數據,根據相對定位、實時差分的原理,通過手簿中安裝的軟件,計算出兩測站坐標差,加上基準站的已知坐標得出流動站的坐標。此時,流動站的坐標為WGS-84坐標系中坐標,通過坐標轉換可以得到流動站在地方坐標系中的坐標,并顯示在手簿上。RTK實時動態測量系統是集計算機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無線電技術、和GPS技術為一體的組合系統,具有定位精度高、可全天候作業等特點。03RTK動態定位系統的組成基準站流動站03RTK系統基準站的組成和作用基準站包括:●基準站接收機●衛星接收天線●無線電數據鏈電臺及發射天線●直流電源基準站的作用:求出GPS實時相位差分改正值,然后將改正值通過數傳電臺及時傳遞給流動站以精化其GPS觀測值,進而得到更為精確的實時位置信息。03RTK系統基準站的組成和作用GPS-RTK作業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因素是無線電數據鏈的穩定性和作用距離是否滿足要求。它與無線電數據鏈電臺本身的性能、發射天線類型、參考站的選址、設備架設情況以及無線電電磁環境等有關。基準站位置選擇注意事項:★基準站上空開闊,以保證對衛星的連續跟蹤和衛星信號的質量;★基準站周圍200m內無大功率無線電發射設施、高壓輸電線,減少電磁波對衛星信號的干擾;★基準站遠離高層建筑、大片水域等,減少多路徑影響;★基準站應該交通便利、易于保存。03RTK系統流動站的組成和作用流動站的電臺接收基準站電臺發射的信號,同時也接收基準站觀測的相同衛星的信號,用配備手簿上安裝的軟件進行實時解算。流動站數據鏈電臺的功率為2W,其電源和衛星接收機共用,不需另配電池。04電臺作業模式的優缺點利用電臺傳輸基準站數據至流動站的模式為電臺作業模式(經典RTK模式)。相比傳統測量技術,常規RTK技術存在以下優點:1.觀測時間短,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野外作業時間,大大減少了勞動強度。2.定位精度高。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在一定的作業半徑范圍內(一般為8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達到厘米級,這是普通測量方法很難達到的精度。3.全天候作業。RTK測量不要求基準站、移動站間光學通視,只要求滿足“電磁波”通視,因此和傳統測量相比,RTK測量受通視條件、能見度、氣候、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小,在傳統測量看來難于開展作業的地區,只要能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它也能進行快速高精度定位,有利于按時、高效地完成外業測量工作。4.RTK測量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高,數據處理能力強。RTK可進行多種內、外業測量工作。移動站利用自帶軟件,無需人工干預便可自動實現多種測繪功能,減少了輔助測量工作和人為誤差,保證了作業精度。電臺作業模式的局限性:1.數據通訊信號受到遮擋,有盲區!2.電臺信號容易受干擾,所以要遠離大功率干擾源;3.作業距離一般距離為0-28公里,特別是山區或城區傳播距離就會受到影響;4.電臺的架設對環境有非常高的要求;5.設備較多,攜帶不方便。04作業模式項目五

GNSS-RTK測圖與放樣任務5.2GNSS-RTK的作業模式電臺模式01GPRS模式02CORS模式03目錄CONTENTE任務5.2GNSS-RTK的作業模式01電臺模式1)系統原理01電臺模式視野開闊2)作業方式01電臺模式1

用戶需要架設本地的參考站。2

誤差隨距離增長,可靠性和可行性隨距離加大而降低。3誤差增長使流動站和參考站距離受到限制。4

數據通訊通常采用無線電技術,流動站距離受到基準站電臺天線高低及障礙物影響限制較大。3)局限性技術優化1:利用網絡(GPRS技術)代替電臺傳輸數據!Internet互聯網數據傳輸方式:GPRS/CDMA撥號上網→Internet→服務器→

Internet→GPRS/CDMA撥號上網安裝有手機卡安裝有手機卡Internet互聯網02GPRS模式1)系統原理02GPRS模式1.儀器配置簡單,攜帶方便,減輕了野外作業的勞動強度。2.作業距離不受限制,測量范圍更加廣泛。3.基準站位置的選擇更加不受限制,無需架設在高點。1.通訊的穩定性較差,容易受一些外部電磁信號干擾。2.作業范圍取決于移動通訊的網絡覆蓋度。3.采用GSM或GPRS/CDMA通訊還會產生費用。局限性優點3)優點和局限性03技術優化2:利用CORS代替網絡模式中的基準站!Internet互聯網服務器數據傳輸方式:GPRS/CDMA撥號上網→Internet→服務器→

Internet→GPRS/CDMA撥號上網安裝有手機卡Internet互聯網與聯網的電腦相連,不需要手機卡,連續運行!1)系統原理CORS模式032)作業方式CORS模式03

(1)改進了初始化時間、擴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圍。

(2)采用連續基站,用戶隨時可以觀測,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采用了多個參考站的聯合數據,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統誤差和周跳,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4)用戶不需架設參考站,真正實現單機作業,提高了儀器使用效率。

(5)使用固定可靠的數據鏈通訊方式,減少了噪聲干擾。

(6)提供遠程INTERNET服務,實現了數據的共享。

(7)擴大了GPS在動態領域的應用范圍,更有利于車輛、飛機和船舶的精密導航。3)優點和局限性CORS模式033)優點和局限性用戶需要架設本地的參考站(費用高)。1誤差隨距離增長。2誤差增長使流動站和參考站距離受到限制,距離越遠初始化時間越長。3可靠性和可行性隨距離降低(40km)。4CORS模式謝謝項目五

GNSS-RTK測圖與放樣任務5.3CORS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CORS系統原理01CORS系統組成02CORS系統分類03目錄CONTENTE任務3.CORS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04CORS系統優勢及必要性01CORS系統原理CORS全稱:連續運行參考站網絡(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s)CORS技術就是利用地面布設的一個或多個基準站組成GPS連續運行參考站(CORS),綜合利用各個基站的觀測信息,通過建立精確的誤差修正模型,通過實時發送差分改正數,修正用戶的觀測值精度,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移動用戶的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CORSRTK技術集Internet技術、無線通訊技術、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和GPS定位技術于一體,是參考站網絡式GPS多功能服務系統的核心支持技術和解決方案。01CORS系統原理CORS的特點通俗的講,就是大的測繪部門架設幾個或者幾十個上百個永久的基準站,覆蓋一個比較大的區域,那么下次出去做外業測量就不用再架設基準站。

02CORS系統組成CORS組成數據通訊子系統數據中心子系統基準站網子系統用戶服務子系統02CORS系統組成02CORS系統組成提供CORS系統的原始數據GNSS接收機+天線----核心基建:天線礅標、機房接地與避雷:避雷針、電涌防通訊:路由器供電:交流電、UPS基準站設備03CORS系統分類網絡CORS多基站CORS單基站CORSCORS只有一個連續運行站。類似于一加一或一加N的RTK,只不過基準站由一個連續運行的基準站代替。分布在一定區域內的多臺連續觀測站,每一個觀測站都是一個基準站,他們都將數據發送到一個服務器。流動站作業時,只要發送它的位置信息到服務器,系統自動計算流動站與基站間的距離,將距離近的基站差分數據發送給流動站。利用一套軟件,對分布在一定區域內的多臺基準站的坐標和實時觀測數據進行系統綜合誤差改正建模,盡可能消除區域內流動站觀測數據的系統綜合誤差,獲得高精度的實時定位結果。04CORS系統優勢及必要性優勢無需架設基準站,單站即可作業操作簡便擴大作業半徑基準站架設節約成本: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工作效率、作業效率04CORS系統優勢及必要性必要性1CORS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測繪精度、速度與效率,降低測繪勞動強度和成本。23CORS將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由此建立起城市空間基礎設施的三維、動態、地心坐標參考框架,從而從實時的空間位置信息面上實現城市真正的數字化。CORS的建立,可以對工程建設進行實時、有效、長期的變形監測,對災害進行快速預報。謝謝項目五

GNSS-RTK測圖與放樣任務5.4RTK控制測量控制測量基本知識01平面控制測量02高程控制測量03目錄CONTENTE任務5.4RTK控制測量04成果數據處理01控制測量基本知識(1)分類及適用范圍一、二、三級控制五等高程控制平面控制測量RTK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

適用于范圍:布設外業數字測圖和攝影測量與遙感的控制基礎,可以作為圖根測量、像片控制測量、碎部點數據采集的起算依據。01控制測量基本知識(2)技術設計與精度要求地心坐標參心坐標坐標系統轉換參數高程成果技術設計組織實施

精度要求:經、緯度記錄精確至0.00001”,平面坐標和高程記錄精確至0.001m。天線高量取精確至0.001m02平面控制測量RTK控制點平面坐標測量時,流動站采集衛星觀測數據,并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通過坐標轉換方法將觀測得到的地心坐標轉換為指定坐標系中的平面坐標。(1)平面控制測量原理02平面控制測量(2)平面控制點測量主要技術標準02平面控制測量(3)RTK平面控制點測量的技術要求1.自設基準站如需長期和經常使用,宜埋設有強制對中的觀測墩。2.應正確設置隨機軟件中對應的儀器類型、電臺類型、電臺頻率、天線類型、數據端口、藍牙端口等。3.用電臺進行數據傳輸時,基準站宜選擇在測區相對較高的位置。4.用移動通信進行數據傳輸時,基準站必須選擇在測區有移動通信接收信號的位置5.選擇無線電臺通信方法時,應按約定的工作頻率進行數據鏈設置,以避免串頻。5.觀測開始前應對儀器進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當長時間不能獲得固定解時,宜斷開通信鏈路,再次進行初始化操作。4.作業過程中,如出現衛星信號失鎖,應重新初始化,并經重合點測量檢測合格后,方能繼續作業。3.進行后處理動態測量時,流動站應先在靜止狀態下觀測10-15min,然后在不丟失初始化狀態的前提下進行動態測量。2.RTK測量流動站不宜在隱蔽地帶、成片水域和強電磁波干擾源附近觀測。1.網絡RTK測量流動站應在CORS網的有效服務區域內進行,并實現數據與服務控制中心的數據通訊。基準站流動站02平面控制測量(4)測區坐標系統轉換參數的獲取方法方法二方法三方法一在獲取測區坐標轉換參數時,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參數。在沒有已知轉換參數時,可以自己求解。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與參心坐標系(如1954年北京坐標系、1980西安坐標系或地方獨立坐標系)轉換參數的求解,應采用不少于3點的高等級起算點兩套坐標系成果,所選起算點應分布均勻,且能控制整個測區。方法四轉換時應根據測區范圍及具體情況,對起算點進行可靠性檢驗,采用合理的數學模型,進行多種點組合方式分別計算和優選。03高程控制測量RTK控制點高程的測定,通過流動站測得的大地高減去流動站的高程異常獲得,高程異常值為:WGS-84橢球面與本地參考橢球面的高差。(1)高程控制測量原理03(2)高程控制點測量技術指標及要求

要求:RTK高程控制點測量流動站觀測時應采用三角架對中、整平,每次觀測歷元數應不小于20個,采樣間隔2s~5s,各次測量的大地高較差應不大于4cm。

高程控制測量04成果數據處理用RTK技術施測的平面控制點成果應進行100%的內業檢查和不少于總點數10%的外業檢測,平面控制點外業檢測可采用相應等級的衛星定位靜態(快速靜態)技術測定坐標,全站儀測量邊長和角度等方法,高程控制點外業檢測可采用相應等級的三角高程、幾何水準測量等方法,檢測點應均勻分布測區。檢測結果應滿足表的要求(1)RTK控制測量外業采集的數據應及時進行備份和內外業檢查04成果數據處理(2)RTK任務完成后,應提交下列資料1234技術設計、技術總結和檢查報告。接收機檢定資料。按要求應提交的控制點點之記。技術設計書要求的各類成果資料。04成果數據處理(3)RTK成果驗收內容工作包括0102030405成果驗收技術設計和技術總結是否符合要求。觀測的參數設置、觀測條件及檢測結果和輸出的成果是否符合要求。轉換參考點的分布及殘差是否符合要求。實地檢驗控制點的精度及選點、埋石質量。實地檢驗地形測量各質量元素的質量。謝謝項目五

GNSSRTK數字測圖任務5.5GNSSRTK數字測圖GNSSRTK數字測圖衛星定位技術——人類利用人造地球衛星確定測站點位置的技術。衛星大地測量——利用人造地球衛星為大地測量服務的一門技術,它的主要內容是在地面上觀測人造地球衛星,通過測定衛星位置的方法,來解決大地測量任務。數字測圖是以計算機及其軟件為核心在外接輸入輸出設備的支持下,對地形數據進行采集、輸入、成圖、輸出、管理的過程。GNSSRTK數字測圖該測量模式是位于基準站的GNSS接收機通過數據鏈將其觀測值及基準站坐標信息一起發給流動站的GNSS接收機,流動站不僅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還接收GNSS衛星數據,并與基準站觀測數據組成相位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直接測定地物點三維坐標成果,由于GNSS-RTK技術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實時獲取點位三維坐標等特點。平板儀測圖全站儀測圖GNSS-RTK測圖平板儀測量是早期我國各生產單位用于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的一種傳統方法。利用全站儀進行地形數據采集,電子手薄記錄觀測數據,同時人工繪制地形草圖,測量工作完成后,將測量數據直接由記錄器傳輸到計算機,再由人工按草圖編輯圖形文件,經人機交互編輯修改,最終生成數字地形圖。GNSSRTK數字測圖測區資料收集圖根控制網布設碎部點測量地形圖繪制成果檢查驗收GNSS-RTK數字測圖的流程GNSSRTK數字測圖測區高等級控制點已有各比例尺地形圖交通圖與行政區劃圖等資料收集BACGNSSRTK數字測圖圖根控制網是為滿足測圖需要而建立的控制網,建立圖根控制網的目的就是獲得能直接用于地形測圖的控制點坐標,其控制點稱為圖根控制點或圖根點。圖根控制網的精度要求相對來說較低,一般要求圖根點相對于圖根起始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大于圖上0.1mm。GNSSRTK數字測圖碎部測量就是測定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碎部測量是根據比例尺要求,運用地圖綜合原理,利用圖根控制點對地物、地貌等地形圖要素的特征點,用測圖儀器進行測定并對照實地用等高線、地物、地貌符號和高程注記、地理注記等繪制成地形圖的測量工作。GNSSRTK數字測圖地形圖繪制就是利用將外業測量的地形數據傳輸至計算機,利用專業的制圖軟件進行編輯,繪制,出圖的過程。GNSSRTK數字測圖123作業人員自查互查作業單位自查的業主成果驗收二級檢查測繪成果GNSSRTK數字測圖基準站應架設于測區中心位置,選擇環境空曠、視野開闊、地勢較高的地方,避免架設在高壓輸變電、無線電通訊設備等影響GNSS信號接收與基準站無線電信號發射的區域在測繪過程中及時進行調整與矯正,以保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及數據的準確性。移動站要求衛星高角度應大于15度,確保移動站所能觀測到的GNSS衛星數不少5顆,根據儀器的固定誤差與比例誤差,移動站與基準站之間距離不大于一定距離移動站需要處于固定解后方可開始測量,直至測量任務結束。GNSS-RTK數字測圖質量儀器架設測圖工程設置坐標轉換參數的求取待測量地物的取舍GNSSRTK數字測圖1954北京坐標系對應的克拉索夫斯基橢球,其長半軸a為6378.245km,α為1:298.3;1980西安坐標系對應的IAG-75

橢球,其長半軸a為6378.140km,扁率α為1:289.257;國家2000大地坐標系對應的CGCS2000橢球,長半軸a為6378.137km,扁率α為1:298.257。測圖工程設置包括橢球參數設置與投影設置橢球參數設置投影設置包括投影方式及中央子午線設置1:100萬比例尺地形圖采用蘭伯特投影(正軸等角割圓錐投影)大于等于1:50萬比例尺地形圖均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等角橫軸切橢圓柱投影)高斯投影分為3度投影或6度帶投影,三度帶中央子午線計算方法為3*N,6度帶中央子午線計算方法為6N-3,其中N為帶號。GNSSRTK數字測圖GNSS接收機直接獲取的點位坐標為WGS-84坐標系,轉換參數的求取是利用GNSS-RTK進行數字測圖的重要環節01020304公共點錄入與測量公共點坐標匹配轉換參數求取點位精度驗證轉換參數GNSSRTK數字測圖數字測圖是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進行測定,并按一定比例縮小,用符號和注記繪制成地形圖的工作。地物類型地物類型舉例水系江河、運河、溝渠、湖泊、池塘、井、泉、堤壩、閘等及其附屬建筑物居民地城市、集鎮、村莊、窯洞、蒙古包以及居民地的附屬建筑物道路網鐵路、公路、鄉村路、大車路、小路、橋梁、涵洞以及其它道路附屬建筑物獨立地物三角點等各種測量控制點、亭、塔、碑、牌坊、氣象站、獨立石等管線與垣墻輸電線路、通信線路、地面與地下管道、城墻、圍墻、柵欄、籬笆等境界與界碑國界、省界、縣界及其界碑等土質與植被森林、果園、菜園、耕地、草地、沙地、石塊地、沼澤等。GNSSRTK數字測圖GNSS測量技術與應用謝謝!第五章

GNSS-RTK測圖與放樣任務5.6GNSS-RTK施工放樣施工放樣是根據建筑物的設計尺寸,找出建筑物各部分特征點與控制點之間位置的幾何關系,算得距離、角度、高程、坐標等放樣數據,然后利用控制點,在實地上定出建筑物的特征點,據以施工,施工放樣是保證工程順利安全實施的重要前提。GNSS-RTK施工放樣GNSS-RTK施工放樣施工放樣放樣內容放樣過程直接放樣是根據放樣依據和放樣結果的幾何位置關系,直接放樣出實地位置。歸化放樣是在直接放樣后,再精確測定其位置,與設計位置比較求出偏差,然后調整到設計位置。高程放樣平面位置放樣放樣結果角度放樣距離放樣高程放樣直接放樣歸化放樣GNSSRTK施工放樣放樣前準備工作熟悉總體和細部結構設計圖確定工程主要設計軸線,各部件之間的幾何關系檢查設計數據,計算放樣數據,確定放樣方案GNSSRTK施工放樣控制點是從合法、有效途徑獲取,若控制點達不到放樣所需精度和密度時,可重新布設控制網或對原有控制網加密。整體或局部設計圖紙必須為業主確認簽署的正式圖紙或文件。圖紙及控制點要求

放樣方法及精度估算

放樣程序

人員及設備配置54放樣方案控制點精度檢查與加密13

放樣依據2GNSSRTK施工放樣GNSS-RTK通過實時載波相位差分定位功能,實現高精度定位,并實時解算待放樣點與GNSS接收機之間的幾何位置關系,通過手簿可視化界面進行引導測量員到達放樣位置,完成放樣工作。GNSSRTK施工放樣基準站架設于施工區中心位置,并且選擇環境空曠、視野開闊、地勢較高的地方;避免架設在高壓輸變電、無線電通訊設備等影響GNSS信號接收與基準站無線電信號發射的區域;放樣過程中及時進行調整與矯正,以保證放樣結果的可靠性及數據的準確性。GNSS-RTK儀器模式選擇電臺模式或者網絡模式CORS模式無需自行架設基準;移動站通過SIM卡接收來自CORS站所發送的位置信息與觀測數據,與移動站所觀測到的GNSS衛星數據形成相位差分觀測值,實現高精度放樣工作。GNSSRTK施工放樣HUANXIANGPPT移動站設置內容CORS站名稱運營商APNIP地址或域名端口用戶名和密碼接入點移動站設置主機工作模式主機數據鏈差分數據格式電臺通道

CORS模式電臺模式GNSSRTK施工放樣

高斯-克呂格投影屬于等角投影,即距離變形,角度無變形,且距中央子午線越遠,其距離變形越大。工程測量中要求綜合長度變形值不大于1/40000,所以工程測量中一般要求使用3度帶投影或者1.5度帶投影。利用GNSS-RTK進行放樣工程的設置內容包括橢球參數設置與投影設置GNSSRTK施工放樣

工程建設中經常遇到工程坐標系與國家坐標系不一致的情況,此時需要進行坐標系統轉換。坐標轉換的流程包括:1、公共點錄入與量測;2、公共點坐標匹配;3、轉換參數求取;4、點位精度驗證。獨立坐標系的建立方法含義平移中央子午線法

選擇經過測區中心的經線作為中央子午線,使測區盡可能離中央子午線較近,進而減小綜合長度變形;抵償高程面法

中央子午線保持不變,選擇某一高程面作為歸化高程面,使高程歸化改正和高斯投影變形改正相互抵消,使測區中央的兩項投影變形接近于零。GNSSRTK施工放樣第六章

GNS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任務6.5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某河道治理項目需要測量河道中心線兩側一定范圍內1:1000數字地形圖,由于河道兩側為淤泥和陡坡,利用全野外測圖方法較為困難,所以采用無人機航測成圖方法。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01測區資料收集030204空中三角測量首級控制網建立05地形數據采集06外業調繪07圖形編輯08圖幅整飾09檢查驗收10成果提交無人機航攝進行地形圖測繪的整體流程像控點布設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在GoogleEarth中進行GPS控制點點位概選,E級GPS控制網最短邊長要求為1km,最長為10km,平均邊長為2~5km,測區長度為30公里,共設計12個平面控制點。高程控制網通常采用四等水準測量方式進行,平面控制網為E級城市GPS控制網。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等級AAABCDE衛星截止高度角(o)101015151515同步觀測有效衛星數≥4≥4≥4≥4≥4≥4有效觀測衛星總數≥20≥20≥9≥6≥4≥4觀測時段數≥10≥6≥4≥2≥1.6≥1.6采樣間隔(s)30303010~3010~3010~30時段長度(min)≥720≥540≥240≥60≥45≥40各級GPS測量基本技術要求規定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實測前,應對接收機進行外觀檢查,通電檢查以及數據記錄檢查。外觀檢查接收機外觀有無磕碰刮擦通電檢查接收機否正常開關機,儀器指示燈能否正常顯示接收機工作狀態數據記錄檢查接收機能否正常采集數據,并且通過數據線將觀測數據導出。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

將接收機在測站上對中整平,量取天線高度,將同步觀測時段的起止時間、儀器編號、點名等信息記錄于外業觀測記錄薄中,測站完成后,根據外業調度表,進行測站搬遷,直至整個測量任務結束。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基線解算

控制網二維無約束平差控制網三維約束平差54

新建工程

數據導入靜態GNSS數據處理流程132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像控點測量前,在GoogleEarth上進行像控點點位預選,要求像控點分布均勻,并能覆蓋整個測區,所以為保證測量精度及工作效率,采用GNSS-RTK技術進行像控點測量。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大疆精靈4RTK、大疆M300、飛馬及縱橫等都內置了GNSS-RTK模塊,可通過架設GNSS基準站或連接省級CORS系統進行POS數據實時解算,獲取影像高精度POS數據。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飛行時需通過地面站軟件實時關注無人機飛行狀態,密切注意無人機飛行速度、高度、姿態角、油量及GPS衛星狀態等。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外業數據無誤后即可進行空中三角測量簡稱空三,空三過程包括刺點,連接點匹配,光束網平差等,空三合格后即可進入內業地形數據采集。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數字測圖是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進行測定,并按一定比例縮小,用符號和注記繪制成地形圖的工作。地物類型地物類型舉例水系江河、運河、溝渠、湖泊、池塘、井、泉、堤壩、閘等及其附屬建筑物居民地城市、集鎮、村莊、窯洞、蒙古包以及居民地的附屬建筑物道路網鐵路、公路、鄉村路、大車路、小路、橋梁、涵洞以及其它道路附屬建筑物獨立地物三角點等各種測量控制點、亭、塔、碑、牌坊、氣象站、獨立石等管線與垣墻輸電線路、通信線路、地面與地下管道、城墻、圍墻、柵欄、籬笆等境界與界碑國界、省界、縣界及其界碑等土質與植被森林、果園、菜園、耕地、草地、沙地、石塊地、沼澤等。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對于在航攝影像上無法解譯的地物,需采用GNSS-RTK進行實測,對于RTK無法實測的碎部點,可利用RTK控制點測量方式加密圖根控制點,基于圖根控制點利用全站儀進行采集,最終繪制成地形圖。GNSS-RTK是對地物進行修補測的重要手段GNSS技術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第六章

GNSS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任務6.2GNSS在高鐵控制測量中的應用高鐵工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01GNSS在高鐵各等級控制測量中的應用02目錄CONTENTE6.2GNSS在高鐵控制測量中的應用GNSS數據質量控制與成果分析0301高鐵工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高鐵的最大特點是車行速度高,達到了250km/h以上,舒適度好,要求軌道平順性好。軌道的平順性是限制行車速度和舒適性的基本因素。為了滿足軌道的平順性要求,線路須嚴格幾何線性參數的準確性,測量須保證毫米級的誤差范圍內,這就對測量的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進行高精度的控制測量。01高鐵工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高速鐵路精密工程測量“三網合一”的測量體系勘測控制網:CP0、CPⅠ、CPⅡ、水準基點施工控制網:CPⅠ、CPⅡ、水準基點、CPⅢ、GRP運營維護控制網:CPⅢ、加密維護基三網合一坐標高程系統的統一;起算基準的統一;測量精度的協調統一01高鐵工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框架控制網CP0基礎平面控制網CPI線路平面控制網CPII軌道控制網CPIII01高鐵工程控制網的布設形式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02GNSS在高鐵各等級控制測量中的應用CP0控制網測量CP0框架基準網是采用衛星定位測量方法建立的三維控制網,是高速鐵路建設的平面坐標起算基準。由于高速鐵路線路長,地區跨越幅度大且平面控制網呈帶狀布設。為了控制帶狀控制網的橫向擺動,采用GNSS精密定位測量方法建立高精度的框架控制網CP0,作為平面控制測量的起算基準和平面控制網復測的基準,全線一次性布網,統一測量,整體平差。02GNSS在高鐵各等級控制測量中的應用CP0控制網測量布點要求:

CP0控制點應沿線路走向每50km左右布設一個點,在線路起點、終點或與其他線路銜接地段,應至少有1個CP0控制點。測量方法:應與IGS參考站或國家A、B級GNSS點進行聯測,使用標稱精度不低于5mm±1ppm的雙頻GNSS接收機,同步觀測的接收機不應少于4臺。衛星截止高度角數據采樣間隔同步觀測有效衛星數有效衛星的最短連續觀測時間觀測時段數有效時段長度15°30s≥4≥15min≥4≥300min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02GNSS在高鐵各等級控制測量中的應用CPⅠ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