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高一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閱讀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卜八選為博上弟子至府受遺太守聞其有異
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分事中。元
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
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顓之可也。湯以
致其法,不能訓其義,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偃窮訕,服罪當死。初,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
關,關吏予軍^①。軍向:"以比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
復傳還。“棄^而去。軍為謁者,使行郡國,建節東出關,關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生也?!?/p>
軍行郡國,所見廉價以聞。還奏事,上甚說。當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
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石前行。駕下不勻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
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缺乏以亢一方之任,
竊不勝憤懣。"詔問畫吉兇之狀,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
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
舉國內屬。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一用漢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毫不欲內
屬,發反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
(選自《漢書?終軍列傳》)
【注】①古時用帛制成的出入關卡的憑證。
(1)以下對文中畫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1)
A少好學/以辯博能屬丈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
B.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侄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
C.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
D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
12)以下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矯制,指假托帝王的命令,出于惡意假托帝王命令行事者才會獲罪。
B.《春秋》,我國儒家經典著作,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C.匈奴,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領被稱作"單于"。
D和親,指與敵議和,用婚姻關系來維護雙方的友好關系。
(3)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終軍受命審問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獨斷專行,對張湯的彈劾還巧言狡辯,終軍受命審理此案,駁
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詞窮,接受法律的審判。
B.終軍前往京城謁見,躊躇滿志。終軍去京城謁見博士,過關時拒絕接受憑證,認為自己不需憑它作
回來的憑證,最終終軍被任命為謁者,奉使巡視郡國。
C.終軍力爭出使匈奴,欲建功業。當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表示,自己過去沒有什么功績,現在
愿意出使匈奴,當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D終軍請纓前往南越,為國捐軀。終軍爭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務,成功地說服了南越王歸附,結果因為
南越發生了內亂,二十多歲的終軍為國捐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
②軍行郡國,所見廉價以聞。還奏事,上甚說。
【答案】(1)A
(2)A
(3)C
(4)①終軍辭別太守赴京,到長安上書言事?;实壅J為終軍的文辭與眾不同,就任命他為謁者給事
中。②終軍巡視郡國,遇見適宜的事情就上書報告朝廷。出使回來后向皇帝匯報,皇帝聽了很快樂。
【解析】【分析】(1)此題中,“少好學/以辯博能屬丈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
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的意思是:年輕時愛好學習,因為善辯博聞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十八歲
時,被選舉為博士弟子。選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報到時,太守聽說終軍才能出眾,就召見了他。其
中,”以辯博能屬丈聞于郡中“土謂賓俱全,中間不應斷開,排除B;〃年十八”是時間狀語,此處應斷
開,排除D;"博士弟子”為官職名,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應選A。
?2)A項,“出于惡意假托帝王的命令行事者才會獲罪〃錯誤,從文中信息“偃以為《春秋》之義,大
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顓之可也"可知,徐偃是根據《春秋》的道義,才假托旁王的命令
行事,所以并不是出于"惡意"。A錯誤。應選A.
(3)C項,”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與原文不符,原文沒有“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的信息。應選
C,
(4)此題中,第一句,“揖",辭別;"異",認為......不同;"拜〃,授予官職。第二句中,“廉價〃,
適宜的事情;“聞”,使皇上聽見;“說",通"悅”,快樂。
故答案為:⑴A;⑵A;⑶C;
⑷①終軍辭別太守赴京,到長安上書言事?;实壅J為終軍的文辭與眾不同,就任命他為謁者給事中。
②終軍巡視郡國,遇見適宜的事情就上書報告朝廷。出使回來后向皇帝匯報,皇帝聽了很快樂。
【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要根據常見的句首句尾語氣詞、句式、修辭、
意思進行斷句。此題可以根據句中動詞、虛詞、句子結構,抓住關鍵詞,然后根據語意進行斷句。
(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理解識記能力。文化常識的積累有助于解讀文言文,文化常識一般包括官
職、宗教禮儀、服飾、年齡稱謂、有特殊意義的專有名詞等,學習過程中注意準確積累。
(3)此題考查把握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類題目要梳理原文內容,準確把握文章大
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把各個選項與原文內容進行細致比對,逐個排除。
(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譯首先要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
尤其是句中重點字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
的表達,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藏,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語法知識,同時要求語言
表達流暢與優美。
【附參考譯文】
終軍,字子云,濟南郡人。年輕時愛好學習,因為善辯博聞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十八歲時,被
選舉為博士弟子。選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報到時,太守聽說終軍才能出眾,就召見了他。認為他很
奇異,就和他結為好友。終軍辭別太守赴京,到長安上書言事?;实壅J為終軍的文辭與眾不同,就任
命他為謁者給事中。元鼎年間,博士徐偃奉命出使巡視郡國的風俗教化。徐偃假托朝廷命令行事,讓
膠東國、魯國鑄鐵曬鹽,回京后,匯報了所做的事,調任太常丞。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托朝廷命
令行事,是國家的大害,依照法律應該處死。徐偃認為根據《春秋》的道義,大夫出了疆界,遇有能
夠安定社稷、撫慰萬民的事情,可以專斷處理。張湯只能根據法律判定徐偃的罪名,卻不能駁倒他用
來辯護的《春秋》的道義,皇帝下詔命終軍審問案情,終軍詰問徐偃,徐偃詞窮理屈,服罪而死。當
初.終軍從濟南赴京城謁見博士時,步行通過函谷關.守關的官吏交給終軍一塊用帛制成的憑訐c終
軍問:“用這干什么?"官吏答復說:“回來時作憑證,經過這里拿它合符?!ńK軍說:"大丈夫西游,
終不需住它作回來的憑證?!比酉虏频淖∽C走了。終軍被仟命為謁者后,奉使巡視郡國,執持符節
出函谷關東巡,守關的官吏記得他,說:“這位使者就是以前拋棄帛制符信的儒生。"終軍巡視郡國,
遇見適宜的事情就上書報告朝廷。出使回來后向皇帝匯報,皇帝聽了很快樂。當時朝廷派使者山使匈
奴,終軍自己請求出使說:“我連使草倒伏的功績都沒有,得以列為宿衛之臣,拿了五年俸祿。邊境不
時有戰亂的警報,我應該披堅甲執銳器,面對矢石箭雨,開路前行。可是我不熟悉沖鋒陷陣的事,現
在聽說準備派使者出使匈奴,我愿意竭盡精力鼓勵氣勢,輔助賢明的使者,在匈奴單于面前籌劃吉
兇。我年紀輕才能低下,不能在外任官保衛邊境,缺乏以獨當一面,私下感到煩悶難禁。"皇帝下詔
詢問終軍要求出使匈奴籌劃吉兇的內容,皇帝認為終軍的答復非同一般,提拔他為諫大夫。南越與漢
朝和親,于是皇帝派終軍出使南越,游說南越王,讓他入京朝見,待遇比照內地的諸侯王。終軍自告
奮勇說:“希望陛下給我--條長纓,我一定縛住南越王把他帶到宮中?!苯K軍就前往南越游說南越王,
南越王聽了并同意終軍的話,率領全部南越人歸附漢朝?;实鄯浅?鞓焚n給南越大臣印綬,讓南越統
一使用漢朝的法令制度,來改變南越人的風俗習慣,令使者終軍留下來安定撫慰南越。南越丞相呂嘉
不愿意歸附漢朝,發兵攻打南越王和漢朝使者終軍等人,他們全都被殺死了。終軍死的時候才二十多
歲,所以世人都叫他"終童"。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申屠致遠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從其父義徒居東平之壽張。致遠肄業府學,與李謙、孟祺等齊
名。世祖南征,薦為經略司知事,軍中機務,多所謀畫。
師還,至隨州,所俘男女,致遠悉縱之。至元十年,御史臺辟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楊居寬
宣慰兩浙,舉為都事,首言:“宋圖籍宜上之朝;江南學田,當仍以贍學?!ㄐ惺闹?。臨安改為杭
州,遷總管府推宅。宋附馬楊鎮從子圻節,家富于費,守藏吏姚溶竊其銀,懼事覺,誣價節陰與宋
廣、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誣服,獄具。致遠端之,得其情,溶服率,那節以賄為謝,致遠怒絕之。
杭人金淵者,欲冒籍為儒,儒學教授彭宏不從,淵誣宏作詩有異志。致遠察其情,執淵窮詰,罪之。屬
縣械反者十七人,訊之,蓋因寇作,以兵自衛,實非反者,皆得釋。改壽昌府判官。時寇盜竊發,加之造
征日本戰船,遠近騷然,致遠設施有方,眾賴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鄭顯、李兼訴平章忙兀臺不法,有詔勿問,仍以顯等
付忙兀臺鞫之,系于獄,必抵以死。致遠知其冤狀,將縱之,忙兀臺脅之以勢,致遠不為動,親脫顯等
械,使參軍自贖。桑哥當國,治書侍御史陳天祥使至湖廣,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語,誣以不道,奏遣使往
訊之,天祥就逮。時行臺遣御史按部湖廣,咸憚之,莫敢往,致遠慨然請行。比至,累章極論之。桑哥
方促定天祥罪,會致遠章.匕桑哥氣沮。轉運使盧世榮榷茶牟利,致遠并劾之。又言定本不可涉海遠
征徒費中國鈴選限以南北優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遠近定為立制則鈴衡平而吏弊革。致遠清修苦節,
恥事權貴,聚書萬卷,名曰墨莊。家無余產,教諸子如師友。
(走自《元史?列傳第五十七》,有刪節)
(1)以下對文中畫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遠征/徒費中國/錠選限以南北/優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遠近定為立制/則
性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遠征/徒費中國/管選限以南北/優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遠近/定為立制/則
錢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FI本不可涉海/遠征徒費中國/錢選限以南北/優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遠近/定為立制/則
性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H本不可涉海/遠征徒費中國/鈴選限以南北/優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遠近定為立制/則鋒
衡平而吏弊革
m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就可.以輕松斷句,同時,需要掌握語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時,應根據平時課內對文化常識的知識積累與不斷復習,結
合著具體語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斷。
(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根底上,帶著選
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擬分析,作出判定。
(4)此題考杳學生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根底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
用等,用標準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
【參考譯文】
申屠致遠,字大川,他的祖允是汴梁人。金朝末年跟隨他的父親申屠義遷居東平的壽張。致遠在府
學進修學業,和李謙、孟祺等人齊名。世祖南征,(申屠致遠)被推薦擔任經略司知事,軍中的機要
事務,大多由他謀劃。
軍隊返回,到達隨州,所俘獲的男女,申屠致遠全部釋放了他們。至元十年,御史臺征召他擔任掾
吏,(申屠致遠)沒有赴任。南宋被平定后,焦友直、楊居寬任兩浙宣慰使,推薦他做都事,(申屠
致遠)首先建議:"宋朝的圖書文集應上繳朝廷:江南的學田,應仍舊用來供給學校。〃行省聽從了他
的建議。臨安改為杭州,(申屠致遠)升任總管府推官。宋朝駙馬楊鎮的侄子楊疥節,家口很有錢。
看守錢財的小史姚溶偷了他的銀子,怕事情被覺察,就誣陷楊坊。暗中和末朝的廣、益二三勾結,官
吏拷打,楊玲節無辜服罪,案子已定。申屠致遠審議此案,得知實情,姚溶服罪,楊圻節拿財物作酬
謝,申屠致遠生氣地拒絕了他。
杭州有個叫金淵的人,想假冒籍貫作儒生,儒學教授彭宏天同意,金淵誣陷彭宏作詩有反叛之心。
申居致遠察知其中實情,拘捕金淵竭力審問,判了他的罪。屬縣中逮捕了十七個課反的人,(申屠致
遠)審問他們,原來是因強盜興起,他們拿兵器自衛,實際不是課反的人,都獲得了釋放。改任壽昌
府判官。當時敵寇盜賊暗中興起,加上建造攻打日本的戰船,遠近民眾騷動,申屠致遠布置得法,百
姓賴以安定下來。
至元二十年,(申屠致遠)拜任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鄭顯、李兼告平章忙兀臺不守
法,皇上下詔不讓追問,并把超顯等人交給忙兀臺審訊,(鄭顯等人)被關在獄中,(忙兀臺)一定
要置他們于死地。申屠致遠知道他們的冤情,要放了他們,忙兀臺以權勢逼迫他,申屠致遠不為所
動,親自解開鄭顯等人的囚具,讓他們充軍贖罪。桑哥當權時,治書侍御吏陳天祥被派到湖廣,彈劾
平章,桑哥摘錄他奏疏中的話,誣陷他大逆不道,奏請派使者前往審訊他,陳天祥被捕。當時行臺要
派御吏到湖廣巡查屬部,大家都怕桑哥,沒有人敢去,申屠致遠慷慨激昂地請求前往。等到了后,屢
次上奏章竭力爭論。桑哥正催促定陳天祥的罪,恰逢申屠致遠的奏章呈上,桑哥氣焰受阻。轉運使盧
世榮征收茶稅牟取暴利,申屠致遠彈劾他。他又說不能跨海遠征日本,白白消耗國力;選拔人才以南
北為限,苦樂不均,應考核他們的優劣,考慮地區的遠近,定為制度,這樣選拔人才就能公平而官場
弊端也能革除。申屠致遠清心修持,堅守名節,以侍奉權貴為恥,藏書萬卷,取名墨莊。家中沒有多
余的財產,教育孩子如同師友一般。
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題c
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p>
(《論語?學而》
材料二:子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p>
(《論語?口靈公》)
材料三: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臂,可謂仁之方也已?!?/p>
(《論語?雍也》)
11〕“出則弟"句中"弟"的意思是,“則以學文”中的“文〃指的是。
(2)請從材料二、三中任選一則,談淡你對“仁”的理解,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答案】(1)順從和敬愛兄長;《詩》《書》《禮》《樂》等傳統文化經典]能答出“文化經典”即
可)
(2)例如: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寧愿拋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義。殺身成
仁,這是儒學所主張的根本道德準則,對后世產生了深刻影響。自古以來,它就鼓勵著如譚嗣同、瞿
秋白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為國家卻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
篇。
【解析】【分析】(1)“弟”,結合語境出外要敬愛師長分析,"悌”的古字。弟弟尊敬順從兄長。
“文〃,結合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分析,譯為《詩》《書》《禮》《樂》等傳統文化經典。
(2)結合材料二內容分析,"仁〃是做人的最高原則。雖然生命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珍貴的,但還
有比生命更可珍貴的,那就是"仁"。"殺身成仁",就是要人們在生死關頭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
要保全仁的品德。自古至今,它鼓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
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結合材料三內容分析,稱之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
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只有從自己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樂于助人,這才是可能通
往仁的路。譬的意思為比喻,捫比方。對后世的影響可以結合一些仁人志士的事跡來寫。
故答案為:⑴順從和敬愛兄長《詩》《書》《禮》《樂》等傳統文化經典(能答出“文化經典"即
可)
⑵例如: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寧愿拋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止義。殺身成仁,
這是儒學所主張的根本道德準則,對后世產生了深刻影響。自古以來,它就鼓勵著如譚嗣同、瞿秋白
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能力。把握文章內容,一定要通讀全文,整體上把握文章內
容和主題,在此根底上根據題目要求回歸文章,找到相應的答題區域,仔細閱讀,根據題目要求提取
相關的內容答題。
(2)此題考查學生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需要整體理解原文內容,仔細對照作答。理解文
章內容,要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
【參考譯文】
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
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后,如果還有剩余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孔子說:“志士仁人決不為了自己的享受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也也要恪守仁義的
原則〃。
孔子說:“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別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
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4.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c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
勸?!?/p>
(《論語?為政》)
子曰:“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
之,仁能守之,莊以苻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C"
(《論語?衛靈公》)
【注釋】①知:通"智"。
(1)季康子對百姓提出了“敬、忠以勸”的要求,"敬”是指嚴肅認真,"忠”是指,"勸”是
指。
(2)結合兩則材料,孔子認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要具備哪些素質?
【答案】(1〕盡心竭力;勤勉努力
(2)①智。②仁。③莊(莊重嚴肅的態度)。④禮(符合禮的行為)。⑤能1管理能力)。
【解析】【分析】(1)語句意思是說,為政者在面對老百姓的時候,只有保持著莊重嚴肅的態度,才
會贏得人們的恭敬。也就是說,假設是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你得尊敬別人才行,這是禮“上"往來。
執政者應當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以虔敬之心對待君主,以底重嚴肅的態度處理政務,不敢有絲毫的
懈怠之情,那么,老百姓自然會效仿,敬重執政者。“忠〃是指盡心竭力。而要想讓民眾忠誠于政府,
最好的方法是執政者的“孝慈”??鬃诱J為,只要執政者做到任人唯賢,選拔那些道德素養高的人為
官,用心教育培養那些能力較差的人,就可能到達這個目的。試想,賢德之人日日精進并得到提拔,
能力稍差的人也得到教育培養,這樣就會形成相勸為善,攜手進步的社會風氣。"勸”是指勤勉努力。
(2)材料一,在孔子的眼中,為政者假設想讓百姓對自己恭敬、忠誠和勤勉,為政者必須把握三大要
訣,并從自身做起。也就是說,假設想讓老百姓對你恭敬,你必須有可敬之處才行;假設想讓老百姓
對你盡忠,你得先是忠孝之人才可:假設是想讓老百姓勤勉互助,你得先營造出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
環境才行。倘假設做領導失職缺德,下面的人也會跟著做些壞事。材料二,孔子提出了一個合格的執
政者所應具備的品質和治國理政的四條標準:首先要有治國的智慧,再追求仁德愛民,然后懷著莊嚴
敬畏的態度去對待,最后是依照禮法而動。
故答案為:⑴盡心竭力勤勉努力⑵①智。②仁。③莊(莊重嚴肅的態度)。④禮(符合禮的行
為)。⑤能(管理能力)。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能力。把握文章內容,一定要通讀全文,整體上把握文章內
容和主題,在此根底上根據題目要求回歸文章,找到相應的答題區域,仔細閱讀,根據題H要求提取
相關的內容答題。
(2)此題考查學生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需要整體理解原文內容,仔細對照作答。理解文
章內容,要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
【參考譯文】
季康子問:“要使百姓恭敬、忠誠并互相勉勵,該怎么做?”孔子說:“如果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他
們,他們就會恭敬:如果你能孝順父母、保護幼小,他們就會忠誠;如果你能任用賢能之士,教育能
力低下的人,他們就會互相勉勵。〃
孔子說:“靠聰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會喪失??柯斆鞑胖悄艿玫?/p>
它,仁德能保持它,但不以莊重的態度來行使職權,百姓也就不會嚴肅認真??柯斆鞑胖堑玫剿?,用
仁德保持它,能以嚴肅莊重的態度來行使職權,但不按照禮來發動百姓,也是不夠好的。〃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題。
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ú啡嗽唬骸绑叨听旈L,不如從
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輸。一蒸一獲(you),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弗聽,立之。生
奚齊,其娣生卓子。
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謨。姬渭大子曰:"君夢齊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歸昨于公。
公田,姬置諸宮六日。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斃;與小臣,小臣亦斃。姬泣
曰:“賊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殺其傅村原款c
或謂大子:“子辭,君必辯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我辭,姬必有罪,君老矣,
吾又不樂。"曰:"子其行平?"大子曰:"君實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誰納我?〃十二月戊
申,縊于新城。一一以上僖公四年
姬遂潛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初,晉侯使士篇為二公子筑蒲與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之。士篇(wei)稽首而對
曰:“臣聞之,無喪而戚,憂必仇焉;無戎而城,仇必保焉??艹鹬V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仇之保
不忠失敬與忠何以事君?《詩》云:什不德惟寧,宗子惟城?!羝湫薜露套谧樱纬侨缰咳陮?/p>
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狐裘龍茸②,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及難,公使寺人披③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斬
其祛,遂山奔狄。——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晉侯使賈華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將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
梁近秦而幸焉?!酥骸?/p>
【注釋】①齊姜:太子申生的母親。②龍茸:mengrong,蓬亂的樣子。③寺人披:叫披的寺人,寺
人為內官,即后來的宦官。
(1)對以下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專之渝,攘公之輸堅貞B.歸勝于公祭肉
C.公祭之地,地墳隆起D.被此名也以出蒙受
(2)以下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既與中大夫成謀谷與魚鱉不可勝食B.子其行乎其皆出于此乎
C.三年將尋師焉,應用慎吳之民方痛心遐D.乃京梁奚以三九萬里而南為
(3)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晉獻公想立驪姬為夫人,分別用龜甲、蓍草進行了占卜,占卜結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結果,
沒聽從卜人的勸說。
B,太子申生是個悲劇性的人物,是驪姬陰謀詭計的犧牲品,出逃本可以成為一條出路,他卻以自盡來
表示抗議。
C.重耳和夷吾比擬聰明,他們知道自己沒有過錯,又缺少正常的申訴渠道,在災禍臨頭時通過外逃來
保護自己。
D驪姬為了能夠讓她的親生兒子成為太子,不惜在用毒辣手段陷害太子之后又嫁禍重耳和夷吾,最終
達成自己的目的。
(4)用"/"給文中畫線的局部斷句。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與忠何以事君
1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我辭,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樂。
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ㄓ庠摺E麛仄潇?,遂出奔狄。
【答案】(1)A
(2)D
(3)B
(4)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與忠/何以事君[錯兩處扣1分)
(5)①君王沒有驪姬,睡不好,吃不飽。如果申辯,驪姬必定有罪。君王年老了,我又大能使他快
樂。②(重耳)就當眾宣布:“違抗的人就是我的仇人。"重耳跳墻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
耳干是逃亡到狄國c
【解析】【分析】(1)A項,“專之渝,攘公之瑜〃,"渝"如解釋為"堅貞",則與語境不合,從語境
來看?.這句話是說“專完過分會生變亂,會奪去您的所好",〃渝",改變,這里是“生變、出現翔亂”
之意,考生可聯系上下文及成語“至死不渝”來突破。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義法:rh
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式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
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刹扇?/p>
代入原文法、課內回憶法、成語遷移法??蓪⒃~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
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
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
(2)D項,兩個“之”都是動詞到、往。A項,“既與中大夫成謀〃,“與”是介詞,和,”與〃前后內
容不能顛倒;“谷與魚鱉不可勝食","與"是連詞,和,“與”前后內容可以顛倒。B項,“子其行
乎","其"表商量語氣,還是;“其皆出于此乎〃,“其"表揣測語氣,大概,恐怕。C項,“年將尋師
焉,焉用慎〃,哪里;"吳之民方痛心焉〃,"焉"是代詞,他,
(3)B項,“表示對抗”與文意不合,從文章第三段太子申生的話來看,他認為君上還沒有明察驪姬
的罪過,自己帶著殺父的罪名出走,沒有人會接納他,并不是用自盡來表示對抗。
(4)首先瀏覽所給句子,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周
優之保/不忠/失敬與忠/何以事君",這段話是說"既然仇敵會來占領,又何必那么謹慎呢?在官位
而不接受君命,這是不敬,加固仇敵的城池,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誠,拿什么來侍奉國君
呢”,先依據句末語氣詞"焉"斷開一處,再依據對稱的句式斷開“守官廢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
這幾處,“不敬〃和”不忠〃結構一致,也就順勢斷出“固仇之?!ê?守官廢命";”何以......"是固定句
式,應斷開??忌梢砸罁@種方式依次斷開這個句子。(5)“非〃,沒有;“居”,睡;"辭”,申
辯;“樂”,形容詞使動用法,及......快樂。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語"重耳〃;"乃”,就;"徇",對
眾宣示;“校者,吾仇也”,判斷句;“?!保瑢?,違抗;"逾",越過,跳過;"垣",墻;"走〃,
逃跑。
故答案為:⑴A;⑵D:⑶B;
(4)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廢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矢敬與忠/何以事君(錯兩處扣1分)
⑸①君王沒有驪姬,睡不好,吃不飽。如果申辯,驪姬必定有罪。君王年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樂。
01重耳)就當眾宣布:“違抗的人就是我的仇人。"重耳跳墻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
是逃亡到狄國。
【點評】(1)此題考杳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
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
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
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
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
(2)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
虛詞的常規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想等來推斷詞義。
13)此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艱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
譯理解文言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健所在,在解答的時
候要突出這?點內容。
(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志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
句斷。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常用虛詞是
標志C
(5)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
還要汴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協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胃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
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表達。
【參考譯文】
當初,晉獻公想把驪姬立為天人,便用龜甲來占卜,結果不吉利;然后用蓍草占卜,結果吉利。晉
獻公說:"照占筮的結果辦。"卜人說:“占筮不靈驗,龜卜很靈,不如照靈驗的辦。再說、筮的兆辭
說:’專寵過分會生變亂,會奪去您的所愛。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過了十年還會有臭味?!欢ú荒苓@
么做?!皶x獻公不聽卜人的話,把驪姬立為夫人。驪姬生了奚齊,她隨嫁的妹妹生了卓子。
到了快要把奚齊立為太子時,驪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預謀。驪姬對太子申生說:“國君夢見了你母親
齊姜,你一定要趕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帶回來獻給晉獻公。晉獻公在
外打獵,驪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宮中放/六天。晉獻公打獵回來,驪姬在酒肉中下了毒藥獻給獻公。晉
獻公灑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給狗吃,狗被毒死;給官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驪姬哭著
說:“是太子想謀害您?!ㄌ犹拥搅诵鲁?,晉獻公殺了太子的師傅杜原款。
有人對太子說:"您要申辯。國君一定會辨明是非?!ㄌ诱f:“君王如果沒有了驪姬,會睡不安,吃
不飽。我一申辯,驪姬必定會有罪。君王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樂。〃那人說:“您想出走嗎?“太子
說:“君上還沒有明察驪姬的罪過,我帶著殺父的罪名出走,誰會接納我呢?〃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
申生在新城上吊自盡。
驪姬接著又誣陷重耳和夷吾兩個公子說:“他們都知道申生口勺陰謀。”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
逃到了屈城。
當初,晉獻公派大夫上篇為亙耳和夷吾修筑蒲城和屈城,天小心,在城堵里放進了柴草。夷吾把這
件事告訴了獻公。晉獻公反而責備了士。士荔叩頭答復說:“臣下聽說,沒有喪事而悲傷,憂愁必定
變為仇怨。沒有戰事而筑城,仇敵必定來占領。既然仇敵會來占領,又何必那么謹慎呢?在官位而不
接受君命,這是不敬,加固仇敵的城池,這是不思。失去了恭敬和忠誠,拿什么來侍奉國君呢?
《詩》說:'心懷德行就是安寧,同宗子弟就是堅城?!畤绻苄薜滦胁㈧枃谧拥牡匚?,有什么城
池比得上呢?三年之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著那么謹慎?”士焉退下來后作了首詩說:“狐皮袍子毛蓬
松,一個國家有三公,我該跟從哪一個?〃
到災禍發生時,晉獻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說:“君父的命令不能違抗。〃于是他通告眾人
說:“違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敵?!ㄖ囟瓑μ幼撸氯伺车袅怂男淇凇V囟谑翘油龅搅说?/p>
國。(以上僖公五年)
魯僖公六年的春天,晉獻公派賈華去攻打屈城。夷吾堅守入住,與屈人訂立盟約后出走。夷吾準備
逃往狄國,谷芮說:"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國去,這證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國。梁國靠近秦國,而且
得到秦國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國。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葉生
蒲松齡
淮陽葉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詞賦,冠絕當時;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場。會關東丁乘鶴,來令是
邑。見其文,奇之。召與語,大悅。值科試,公游揚王學使,遂領冠軍。公期望黎切。闈后,索文讀
之,擊節稱嘆。不意時數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錢羽。生嗒喪而歸,愧負知己,形銷骨立,
癡假設木偶。公憐之,相期考滿入都,攜與俱北。生甚感佩,辭而歸,杜門不出。無何,寢疾。公遺
問不絕;而服藥百裹,殊罔所效。
公適以忤卜官免.將解仟夫C函致牛.其略云:"仆東歸有日:所以識識者.待足下耳c足下朝至.
則仆夕發矣。"生持書啜泣,寄語來使:“疾革難遽瘞,請先發。"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數日,門者忽通葉生至。公再,逆而問之。生日:“以犬馬病,勞夫子久待,萬慮不寧。今幸可從
杖履。"公乃束裝戒旦。抵里,命子師事生,夙夜與俱。公子名再昌,時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絕
慧,居之期歲,便能落筆成文C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亞魁。公以其久客,恐誤歲試,勸令歸
省。慘然不樂。公不忍強,囑公子至都為之納粟。公子乂捷南宮,授部中主政。攜生赴監,與共晨
夕。逾歲,生入北闈,競領鄉薦。會公子差南河典務,因謂生日:"此去離貴鄉不遠。先生奮跡云霄,
錦還為快?!ㄉ嘞?。
歸見門戶蕭條,意其悲惻。逡巡至庭中,妻攜簸具以出,見生,擲具駭走。妻遙謂曰:“君死已久,
何復言貴?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貧子幼耳。今阿大亦己成立,勿作怪異嚇生人。"生聞之,恍然惆
悵。逡巡入室,見靈柩儼然,撲地而滅。妻驚視之,大慟,抱衣悲哭。公子聞之,涕墮垂磨。即命駕
哭諸其室出橐營喪葬以孝廉禮又厚遺其子為延師教讀言于學使逾年游泮。
異史氏曰:"魂從知己,竟忘死耶?聞者疑之,余深信值。嗟乎!遇合難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
人,卞和惟爾;顛倒逸群之物,伯樂伊誰?天下之昂藏①淪落如葉生其人者,亦復不少,顧安得令威
復來,而生死從之也哉?噫!”
(節選自《聊齋志異?葉生》,有改動)
【注釋】①昂藏:儀表堂堂,氣度非凡。
(1)對以下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而所如不偶不偶:不對等B.疾革難避邃鹿:病愈
C.公喜,逆而問之逆:迎接D.所以淹君柩者淹:長久停留
(2)以下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公游揚王學使此非孟德之困王周郎者乎B.辭血歸,杜門不出則知明血行無過矣
C.以犬馬病但噠劉日薄西山D.余深信嵩去今之墓而葬建
(3)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葉生終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沒有斷絕:他知恩圖報,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不離不棄,死
后化作靈魂去報恩,終讓丁公實現科考夢想。
B.作者并非僅僅表達了一個凄惻動人的故事,比照葉生,結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不難得出這
樣一個結論: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憤之情。
C.本文文筆簡練,描寫細膩,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力避平鋪宜敘、平淡無奇,做
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義手法高超。
D通過“異史氏曰",卒章顯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節,又談了自己的看法,更抒發了對科考取士以
及難得如丁公那樣的知己的感慨。
(4)用給文中畫線的局部斷句。
即命駕哭諸其室出橐營喪葬以孝廉禮又厚遺其子為延師教讀言于學使逾年游泮。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不意時數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錢羽。
②天下之昂藏①淪落如葉生其人者,亦復:不少,顧安得令威發來,而生死從之也哉?
【答案】(1)A
(2)C
(3)A
(4)即命駕哭諸其室出橐營喪葬以孝廉禮又厚遺其子為延師教讀言F學使逾年游泮。
(5)①沒料想時運限人,文章雖好命不住,發榜后,葉生仍日名落孫山“
②天下才華非凡卻如葉生那樣淪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顧,天下哪里會再有?個丁乘鶴出現,
讓人牛跟隨他呢?
【解析】【分析】(1)A項,而所如不偶。但是命運不濟。不偶:不幸,不好。B項,疾革難遽瘞。
我的病很重,很難立即痊愈。癢:病愈C項,公喜,逆而問之。丁公大喜,迎上前來慰問他。逆:迎
接D項,所以淹君柩者。之所以一直停放著您的棺木沒有埋葬。淹:長久停留應選A。
(2)A項,介詞,在/介詞,被。B項,表承接/表遞進。C項,連詞,因為。D項,句末語氣助詞,
不譯/兼詞,相當于“于之〃。應選C0
13)A項,“終讓丁公實現科考夢想"錯,是幫助丁公實現了科考夢想。應選A。
(4)“即命駕哭諸其室〃從結構上來看是完整的,并且后面“出橐營喪〃承前省略主語,領起另一句
子,所以在“室”和"喪〃后停頓;通過一個“又"字可知,"葬以孝廉禮”及“厚遺其子”是兩個完整的
句子,所以在“禮”和"子〃后停頓;"為延師教讀"是針對"其子”的,所以在“讀"后停頓;“言于學
使〃和“逾年游泮〃結構完整,意思清楚,所以在“使"后停頓,
(5)"不意〃沒料想到。"時數”時運。"憎命"好命不佳。"依然〃仍舊。“錢羽〃名落孫山。昂藏:
儀表堂堂,氣度非凡。"顧"回首四顧。"從"跟隨。"淪落如葉生其人"葉生那樣淪落的才子
故答案為:⑴A:⑵C;(3)A:
⑷即命駕哭諸其室出橐營喪葬以孝廉禮又厚遺其子為延師教讀言于學使逾年游泮。
⑸①沒料想時運限人,文章雖好命不佳,發榜后,葉生仍舊名落孫山。②天下才華非凡卻如葉生那
樣淪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顧,天下哪里會再有一個丁乘鶴出現,讓人生跟隨他呢?
【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
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
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
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
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瓏與否。
(2)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
虛詞的常規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想等來推斷詞義。
13)此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艱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
譯理解文言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
候要突出這一點內容。
(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
句斷。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日〃"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常用虛詞是
標志。
(5)此題考杳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
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
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表達。
【參考譯文】
(河南)淮陽有個姓葉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詞賦,在當時首屈一指:但是命運
不濟,始終未能考中舉人。恰巧關東的丁乘鶴,來擔任淮陽縣令。(他)見到葉生的文章,認為不同
尋常,便召葉生來談話,(結果)非??鞓贰5搅碎_科考試的時候,丁公在學使面前稱贊葉生,使他
得了科試第一名。丁公對葉生的前途寄予極大的希望。鄉試考完,丁公要葉生的文稿來閱讀,拍案叫
好。沒料想時運限人,文章雖好命不佳,發榜后,葉生仍舊名落孫山。他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感到辜
負了丁公的期望,很慚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很同情他,約好等自己三年任滿進京,帶著他
一起北上。葉生非常感謝,辭別丁公回家,從此閉門不出。沒過多久,葉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經常送
東西思問他:可是葉牛服用了一百多副藥,根本不見效。
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職,將要離任回鄉。他給葉生寫了封信,大致意思說:“我東歸的日期
已經定了,所以遲遲不走的原因,是為了等待您。您假設早晨來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ㄈ~生看
著信哭得非常傷心,他讓送信人捎話給丁公說:“我的病很重,很難立即痊愈,請(您)先動身吧?!?/p>
送信人回去如實說了。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著他。
過了幾天,看門的人突然通報說葉生來了。丁公大喜,迎上前來慰問他。葉生說:“因為小人的病,
有勞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寧。今天有幸可以跟隨在您身邊了。"丁公于是整理行裝趕早上
路。丁公回到家,讓兒子拜葉生為師,并讓好好伺候,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當時
十六歲,還不能寫文章。但是如特刻聰明,過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筆成文。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
在了縣學成為秀才,不久就考了個第二名。丁公認為葉生長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誤了參加歲試,便勸
他回家。葉生聽說后臉上現出了凄慘不樂的神色。丁公不忍心強讓他走,就叮囑公子到京城參加會試
時,一定要為葉生稍納個監生。丁公子考中了進士,被授部中主政。上任時帶著葉生,并送他進太學
國子監讀書,與他早晚在一起。過了一年,葉生參加順天府鄉試,終于考中了舉人。正遇上丁公子奉
派主管南河公務,他就對葉生說:“此去離您的家鄉不遠。先生已經功成名就,衣錦還鄉該何等令人快
樂。〃葉生也很喜悅。
(葉生)到家[下車),看見自己的門戶很蕭條,心里非常難過。(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妻子
{正好J拿著簸箕從屋里出來,猛然看到葉生,〔嚇得J扔了簸箕就走。妻子站在遠處對他說:“您死
了已經很久了,有什么話想要說嗎?之所以一直停放著您的棺木沒有埋葬,是因為家里貧窮和兒子太
小的緣故。如今兒子已經長大成人,請不要作怪來驚嚇活人。"葉生聽完這些話,顯得非常傷感和懊
惱。[他)慢慢進了屋,見自己的棺材還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撲到地上沒了蹤影。妻子驚恐地看了
看,悲哀極了,抱起地上的衣服傷心地大哭起來。丁公子聽說,淚水浸濕了胸前的衣服。他立即乘著
馬車哭奔到葉生的靈堂祭拜:出錢修墓辦理喪事,用舉人的葬禮安葬了葉生。又送了很多錢財給葉生
的兒子,并為他請了老師教讀。后來丁公子向學使推薦,使葉生的兒子第二年入縣學成了秀才。
異史氏說:魂魄跟從知己,竟然會忘記自己已經死了?聽說的人都表示疑心,我卻深信不疑。嘆息
?。∶\不蹇,時運不濟,經歷之處,總難遇合。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獻和氏壁的卞和和你啊;舉世
賢愚倒置,(能慧眼識人的)伯樂如今又在哪里?天下才華非凡卻如葉生那樣淪落的才子,也是不
少,回首四顧,天下哪里會再有一個丁令威出現,讓人生死跟隨他呢?唉!
7.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各題
①郭原平字長泰,性閑木功,傭賃以給供養。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窮,父母不辦有肴味,唯饗鹽
飯而已。假設家或無食則虛中竟H義不獨飽;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于里汆買,然后舉爨。父篤疾
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父亡哭踴慟絕。
②高陽許瑤之罷建安郡不還冢,以綿一斤遺之,不受,送而復反者前后數十?,幹俗酝?,曰:“今
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①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終,毀瘠彌甚。墓前有數十畝DL不屬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墳墓,乃販質家資,貴買此
fflo每出賣物,人問幾錢,裁言其半。如此積時,邑人皆共識悉,輒加本價與之,彼此相讓。欲買者
梢稍減價,要使微賤,然后取直。
④每行來,見人牽域未過,輒迅椅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假設自船己渡,后人未及,常停住
須待,以此為常。
⑤太守蔡興宗臨郡,深加貴異,以私米饋原平。原平固比頻煩,誓死不受。人或問日:“府君嘉君淳
行,敏君貧老,故加此噂,豈官必辭?”原平臼:”府君假設以吾義行邪,則無一介之善,不可濫荷葉
賜。假設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己?!ńK不肯納。
《南史》(有刪改)
【注釋】①尊上,對人父母的敬稱。
(1)寫出以下加下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邕疾彌年
②原平不欲使人幔其墳墓
(2)為以下句中加下劃線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①要使微賤
A.細小B.低下C.稍微D.沒有
②己自頁船
A.領B.拉C.征引D.退卻
(3)第①段劃線局部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假設家或無/食則虛中/競日義不獨飽B.假設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
C.假設家或無/食則虛中競日/義不獨飽D.假設家或無食/則虛中競日/義不獨飽
(4)把第⑤段劃線句翻譯為現代漢語。
府君假設以吾義行邪,則無一介之善,不可濫荷此賜。
(5)對第③段郭原平賣物時的情況理解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實物時常常會有人攔腰砍價。B.實物花費的時間往往特別長。
C.物價為邑人認可,貨品特別搶手。D.買家總是主動出高于報價的價格。
(6)綜觀全文,結合郭原平的性格特點,推斷其拜受棉而拒受米的原因。
【答案】(1)重;怠慢、褻瀆
(2)C;B
(3)D
(4)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義行為(而賜米),那么(我)沒有一點微小的善行,不能隨便承受這一賞
賜。
(5)D
(6)太守贈米既為褒獎其德行,也有憐老惜貧之意。郭原平一方面因謙虛而推讓褒獎;另一方面仁厚
巨自強,念及天下貧老而不愿犯享。許瑤之贈綿表的是對郭母的尊敬和掛念,且親自上門以示重視,
故而孝子郭原平鄭重接受。
【解析】【分析】(1)①“篤"應翻譯為"重、嚴重",可以聯系《陳情表》"劉病日篤"中"篤”的解
釋;②"慢”應解釋為“怠慢,褻瀆"。據推斷這塊母親墓前的地不是他的,有人耕種會"褻瀆"母親。
(2)①前面說到"欲買者稍稍減價"意思是想要買東西的人稍稍地降價,后面“要使微賤”中“微〃也
應講成“略微,稍微",選C項。②〃引”應翻譯為“拉”,聯系《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引車避匿"中
“引”字的意思就是"拉",應選B項。
13)根據語意斷句。"無"需要賓語,沒有什么?所以是“無食",在"食"后斷句,排除A項、C
項;“競日”是作“虛中〃的狀語,后置了,不能斷開,應是"則虛中競日",排除B項。這句話翻譯
為:家里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餓。應選D。
(4)“假設”,如果;"以〃,因為;“義行”,孝義行為;"則〃,連詞,那么;“一介之善”,一點
微小的善行;“濫",隨意;"荷",承受:"此",代詞,這。句子翻譯為: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義行
為(而賜米),那么(我)沒有一點微小的善行,不能隨便承受這一賞賜。
(5)A項.表述有誤,結合“每出賣物,人問幾錢.裁言其半”分析.不是有人攔腰砍價,是郭原平
自己只要半價;B項,表述有誤,文中并沒有說到賣物花費的時間往往特別長,“如此積時"是說這樣
內間長了,本地人都知道這情況,不是說他賣物花甜時間特別長。C項,"物價為邑人認可”表述有
誤,據原文“邑人皆共識悉,輒加本價與之"可知,大家總是加上原價付錢,認為他東西價錢賣得太低
了。應選Do
(6)首先找到“拜受棉”的描述。據原文“送而復反者前后數十"“瑤之乃自往〃“以此奉尊上耳"可
知,他是反復送棉花好屢次,而且親自上門送,且表達了棉花是送給郭母的,表示尊敬,所以郭原平
奉孝,鄭重接受。找到有關“拒受米”的描述。太守贈米的原因是"深加貴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貧
老〃,佩服他的為人行事作風,覺得他很孝順而且憐憫他又窮又老。他的答復是“府君假設以吾義行
邪,則無一介之善,不可濫荷此賜。假設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己"。表現
了他的謙虛,覺得不知自己一人孝義,而且念及很多人都貧困,不只自己一人而且,他不愿意獨享這
些饋贈,宅心仁厚,自立自強。
故答案為:⑴重怠慢、褻瀆
(2)C;B;
(32;
⑷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義行為(而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0665:1980 EN-D A.C. electric ventilating fans and regulator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purposes
- 【正版授權】 IEC 60155:1993 FR-D Glow-starters for fluorescent lamps
- 土地經濟學課程總結
- 2025年辦公室工作方案
- 管理學案例介紹
- 衛生行業護理員技能培訓
- 2025年應急消防演習工作方案
- 伺服系統與工業機器人課件第7章 伺服系統的應用
- 新人教部編本2025年秋六班級上冊語文教學方案及教學進度
- 2024年四月份教育質量評估中的《陳情表》表現
- 《照明線路的安裝與檢修》課程標準
- 設備人員三級安全教育考試題與答案
- 2023年長春醫學高等??茖W校單招筆試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簡單實用電子簡歷表格,個人簡歷模板word格式
- 2022民族娃娃IP運營規劃-55P
- 備考2023新高考英語聽力12(答案聽力原文)
- GB/T 2423.20-2014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Kd:接觸點和連接件的硫化氫試驗
- 地震災害分類標準及分級響應表
- 胸痛的臨床鑒別診斷課件
- 火電廠工作原理課件
- 保安員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