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專題訓練-北史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專題訓練-北史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專題訓練-北史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專題訓練-北史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專題訓練-北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專題訓練?一《北史》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長孫真歸,字承業。宣武時,梁將裴邃、虞鴻襲據壽春,承業諸子驍果,邃頗難之,

號曰“鐵小兒”。詔河間王元琛總眾援之。琛欲決戰,承業以雨久,更須持重。琛弗從,遂

戰,為賊所乘,承業后殿。初,承業既總強兵,久不決戰,議者疑有異圖。朝庭重造河間

王琛等三都督,外聲助承業,內實防之。會鮮于修禮且于中山,以承業為大都督北討。尋

詔承業解行臺,遣河間王琛為大都督。承業遣子子裕奉表,稱與琛俱當國難,琛敗臣全,

遂生私隙。且臨機奪帥,非弟所長。書奏,不納。尋正平郡蜀反,承業討蜀,頻戰有功,

復本爵。未幾,雍州刺史蕭寶赍據州反,復以承業討之。承業時背疽未愈。太走袋之旦辨

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答日死而后已敢不自力。時子彥亦患腳痹,扶杖入辭。

尚書仆射元順被相謂曰:“吾等備為大臣,各居寵位,危難之日,病者先行,無乃不可乎!”

英有對者。時薛鳳賢、薛修義聚河東,據鹽池,攻圍蒲坂,東西連結以應寶受。時有詔廢

鹽池稅,承業上表曰:“鹽池天資賄貨,密邇京最,唯須寶而護之,為賊以理。今四境多虞,

府藏整竭。常調之絹,不復可收。昔高祖升平之年,無所乏少,猶創置鹽官而加典護。臣

輒符司監將尉,還率所部,依常收稅,更聽后敕。”孝武初,轉太傅,錄尚書事。以定策功,

更封開國子。承業表請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憚。初,承業生而母亡,為洪超圣所

撫養,是以求讓。許之。大統元年,薨,贈假黃鉞,謚曰文宣。

(摘自《北史?長孫冀歸傳》,有刪節)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答曰/死而后已硬不自力/

B.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

力/

C.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答曰/死而后己/敢不自力

/

D.太后勞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無可/寄如何/承業答曰/死而后己/敢不自力

/

2.下列對文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鮮于修禮反于中山”與“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兩句中的“反”的意思不同。

B.“非第所長”和“振長策而于宇內”《過秦論》兩句中的“策”的意思相同。

C.“尚書仆射元順顧相謂曰"和“荊軻顧笑武陽”《荊軻刺秦》兩句中的“顧”得意思相同

D.“邙贍以理”和“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均”的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孫承業穩重謹慎,招致猜忌懷疑。雖然統領著眾多兵馬,承業卻沒有貿然決戰,這樣

的舉動招致眾人猜疑,朝廷專門派遣官員來監督防范他。

B.長孫承業勇武善戰,偕子出征平叛。承業與他的幾個兒子都驍勇善戰,蕭寶黃反叛后,

他和兒子子彥不顧病痛疾患,毅然出征平叛,忠心顯著。

C.長孫承業心懷國事,勸留鹽稅制度。得知朝廷要廢除鹽池稅收一事后,承業上奏,認為

鹽池是上天資助朝廷的財貨,應該珍視并保留征收制度。

D.長孫承業知恩圖報,主動辭讓功名。幼年兇母親去世,被姨表哥哥元洪超之母養大,承

業一直銘記恩德,后來將本屬于自己的功名讓給了元洪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澤成現代漢語。

①承業遣子子裕奉表,稱與琛俱當國難,琛敗臣全,遂生私隙。

②吾等備為大臣,各居寵位,危難之日,病者先行,無乃不可乎!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高恭之,字道穆,自云遼東人也。父崇,為政清斷,吏人畏其成風。道穆幼孤,事兄

如父。每謂人曰:“人生厲心立行,貴于見知。若時不我知,便須退跡江海,自求其志。”

御史中尉元匡高選御史,道穆奏記求用于匡,匡遂引為御史。正光中,出使相州。前劌去

李世哲,即尚書令李崇之子,多有非法,逼買人宅,廣興屋宇。道穆繩糾,悉毀去之,并

表發其贓貨。后屬兄漾之被害,情不自安,遂托身于孝莊。孝莊時為侍中,深相保護。及

即位,賜爵龍城侯,除太尉長史。及元頹逼武牢,或勸帝赴關西者,帝以問道穆,道穆言

關中殘荒,請車駕北度,循河東下。帝然之。其夜到河內郡北,帝命道穆燭下作詔書,布

告率亞,于是四方知棗號所在。尋除御史中尉。

道穆外執直繩,內參機密,凡是益國利人之事,必以奏聞,諫爭盡言,無所顧憚。選

用御史,皆當世名輩,李希宗、李繪、陽體之等三十人。仆射爾朱世隆當期權盛,因內見,

衣乳失儀,道穆便即彈糾。帝姊壽陽公主行犯清路,道穆令卒棒破其車。公主深恨,注以

訴帝。帝曰:“高中尉清直人,彼所行者公事,豈可私恨責之也?”道穆又上疏日:“高祖

太和之初,置廷尉司直,論刑辟是非,雖事非古始,交漆時要。竊見御史出便悉受風用雖

時獲罪人亦不無枉濫如臣部見常依太和故事還一司直選歷官有稱心平性正者為之。御史若

出糾劾,移付司直。若御史、司直糾劾失實,悉依所斷獄罪之。”詔從之,復置司直。

及爾朱世隆等戰于大夏門北,道穆受詔督戰。又贊成太府卿李苗斷橋之計,世隆等于

是北遁。時雖外托征蠻,而帝恐北軍不利,欲為由吟之計。未發,會爾朱兆入洛,道穆慮

禍,托病去官。世隆以其忠于前朝,遂害之。太昌中,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

史。

(節選自《北史?高恭之傳》)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竊見御史出使/悉受風聞/雖時獲罪人研不無枉濫/如臣鄙見/請依太和故事/還置司直/選歷

官有稱心平性正者為之

B.竊見御史出使/悉受風聞/雖時獲罪/人亦不無枉濫/如臣鄙見/請依太和故/事還置司直/選歷

官有稱心平性正者為之

C.竊見御史出/使悉受風聞/雖時獲罪人/亦不無枉濫/如臣鄙見/請依太和故/事還置司直/選歷

官有稱心平性正者為之

D.竊見御史出/使悉受風聞/雖時獲罪/人亦不無枉濫/如臣鄙見/請依太和故事/還置司直/選歷

官有稱心平性正者為之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刺史,又稱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史”為“御史”之意。

B.遠近,遠處和近處,指范圍很廣,與陶淵明《桃花源記》“忘路之遠近”中“遠近”義同。

C.乘輿,指天子和諸侯乘坐的車子,也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運用借代手法,代指皇帝。

D.南巡,天子巡行南方。文中指皇帝因北方形勢不利想逃到南方,不直說南逃,諱稱“南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恭之懷有遠大志向,踐行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曾向御史中尉

元匡自薦擔任御史。

B.高恭之不畏權勢,嚴懲違法的尚書令兒子李世哲,彈劾不守禮節的仆射爾朱世隆,讓士

卒擊破犯清路的壽陽公主車。

C.高恭之很有識人眼光,任人唯賢,在擔任御史中尉時,他選拔任用的御史后來都成為當

時的知名人士。

D.高恭之深受皇帝信任,他在元顆逼武牢時請求皇帝北行,后又請求恢復設置廷尉司的官

職,都得到皇帝的同意。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人生厲心立行,貴于見知。若時不我知,便須退跡江海,自求其志。

(2)未發,會爾朱兆入洛,道穆慮禍,托病去官。

9.高恭之向皇帝建議“復置司直”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張須陀,弘農闋鄉人也。性剛烈,有勇略。我”從史萬歲討西爨,以功授儀同。后從

楊素擊平漢王涼,加開府。大業中,為齊郡贊務。會興遼東之役,歲饑,須陀將開倉賑給。

官屬咸曰:“須待剪羊。“須陀日:“如待報至,當委溝塞。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先

開倉而后狀,帝嘉而不責。

天下既承平日久,多不習兵。須陀獨勇決善戰,又長撫馭,得士卒心,號為名將。時

賊帥王薄北連豆子航賊孫宣雅、石祗闔、郝孝德等,眾十余萬,攻章丘。須陀大破之,率

布以聞。帝大悅,優詔褒揚,令使者圖畫其形容奏之。其年,賊裴長才,石子河等奄至城

下.須陀與戰,長才敗走。后數旬.賊帥秦君弘、郭方預等國北海,須陀倍道而進.大敗

之。司隸刺史裝操之上狀,帝遣使勞問之。十年,賊左孝友屯蹲狗山,須陀列八營以逼之。

孝友窘迫,面縛來降。其黨解象、王良、鄭大彪、李脫等眾各萬計,須陀悉平之,威廉東

夏。以功遷齊郡通守,領河南道十二郡釉陟討捕大使。俄而賊盧明月眾十余萬將寇河北,

次祝阿。須陀邀擊,殺數千人。賊呂明星、師仁泰、霍小漢等眾各萬余,擾濟北,須陀擊

走之。尋將兵拒東郡賊崔讓,前后三十余戰,每破走之。轉滎陽通守。時李密說讓取洛口

倉,遂逼滎陽。須陀拒之,讓懼而退,須陀乘之。蜜光父效壬&遨聲之麴里氏欲國清胤輒

出左右不能盡出復入救之往來數四眾皆敗乃仰天曰:“兵敗如此,何面見天子乎!”乃下馬

戰死。其所部兵晝夜號哭,數日不止。帝令其子元備總父兵。元備時在齊郡,遇賊,竟不

果行。

(節選自《北史》卷八十五)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密先伏數千人邀擊之;須陀敗腋圍/潰圍輒出左右/不能盡出/復入救之往來數/四眾皆敗/

B.密先伏數千人/邀擊之須陀/敗被圍/潰圍輒出左右/不能盡出/復入救之/往來數四/眾皆敗/

C.密先伏數千人/邀擊之須陀/敗被圍/潰圍輒出/左右不能盡出/復入救之往來數/四眾皆敗/

D.密先伏數千人邀擊之/須陀敗俄圍/潰圍輒出/左右不能盡出/復入救之/往來數四/眾皆敗/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弱冠,古時男子十五歲為成人,初加冠,因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B.詔敕,即“詔書”,指皇帝頒發命令布告臣民的文書。

C.露布,指不封口的文書、奏章等,也指軍旅文書中的告捷文書,文中為后者。

D.通守,佐理郡務,職位略低于太守,文中張須陀曾出任此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須陀是弘農闋鄉人,性情剛烈,勇敢有謀略。年輕時曾跟從史萬歲討伐西爨,因戰功

被授予儀同一職,后來又曾跟隨楊素擊平漢王涼,加授開府。

B.天下太平的日子久了,人們大多不擅長打仗,只有張須陀勇敢善戰,又擅長安撫駕馭士

兵,很得士兵擁戴,當時被稱為名將,也打了很多勝仗,

C.賊寇左孝友駐扎在蹲狗山,張須陀并不直接攻打他,而是排列八營來逼迫他,左孝友感

到沒有出路,自己兩手反綁來投降,他的徒眾也都被張須陀平定了。

D.張須陀戰死之后,他的士兵日夜號哭,幾天都不停止。皇帝感到只有讓他的兒子元備去

統領他父親的軍隊才能使軍隊穩定,但元備因為路途遙遠沒有成行。

13.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如待報至,當委溝壑。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

(2)帝大悅,優詔褒揚,令使者圖畫其形容奏之。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申徽字世儀,魏郡人也。祖隆道,宋北兗州剋寺。澈少與母居,盡力孝養。及長,好

經史。性審慎,不妄交游。元癩入洛,以元邃為東徐州剌史,邃引徽為主薄。顆敗,邃被

檻車送洛陽,故吏賓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廣集賓友,嘆徽有古人風。孝武

初,徽以洛陽兵難未已,遂間行入關見文帝。文帝與語,奇之。以徽為記室參軍,兼府主

簿。文帝察微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為大行臺郎中。時軍國草創,幕府務殷,四方

書檄,皆微之辭也。河橋之役,大軍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眾,徽獨不離左右。魏帝稱

嘆之。先是,東陽王元榮為瓜州刺史,其女婿劉彥隨焉。及榮死,瓜州首望棗榮子康為刺

史,彥遂殺康而取其位。屬四方多難,朝廷不遑問罪,因授彥刺史。頻征不奉詔,又南通

吐谷渾,將圖叛逆。文帝難于動眾,欲以權略致之,乃以徽為河西大使,密令圖彥。微輕

以五十馳■行,既至,止于賓館。彥見徽單使,不以為疑。徽乃遣一人微勸彥歸朝,以揣其

意,彥不從。徽又使贊成其住計,彥便從之,遂來至館。徽先與瓜州學有密謀執彥,遂叱

而縛之。彥辭無罪,徽數之曰:“君無尺寸之功濫居方岳之重恃遠背誕不恭貢職教屋使人輕

忽詔命計君之咎實不容誅但受詔之日,本令相送歸闕,所恨不得即申明罰,以謝邊遠耳。”

于是宣詔慰勞吏人及彥所部,復云大軍續至,城內無敢動者。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士,拜

瓜州刺史。微在州五參,儉約率下,邊人樂而安之。微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牘無大小皆

親自省覽,以是事無稽滯,吏不得為奸。后雖歷公卿,此志不懈。出為黑州刺史。時南方

初附,舊俗官人皆通餉遺。徽性廉慎,乃人楊震像于寢室以自戒。及代還,人吏送者數十

里不絕。

(節選自《北史?申徽傳》)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無尺寸之功尷居方岳之重恃/遠背誕/不恭貢職/戮辱使人/輕忽詔命/計君之咎/實不容誅

B.君無尺寸之功尷居方岳之重恃/遠背誕/不恭貢職/戮辱使人輕/忽詔命/計君之咎/實不容誅

C.君無尺寸之功雕居方岳之重/恃遠背誕/不恭貢職/戮辱使人能忽詔命/計君之咎/實不容誅

D.君無尺寸之功尷居方岳之重/恃遠背誕/不恭貢職/戮辱使人輕/忽詔命/計君之咎/實不容誅

15.下列是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刺史,古官職名,秦朝時設置,漢朝時指監察郡縣的官員,晉朝時指郡的行政長官。

B.表,我國古代臣下寫給帝王的一種文書,主要表達臣子對君主的請求、希望和建議。

C.豪右,指西漢時占有大量田產的豪門大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上,故稱豪右。

D.稔,因古代谷物成熟期多為一年,故有“年”義,“猶望一稔”中的“稔”即此義。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申徽為人忠義,品質高尚。元邃被裝入囚車押送洛陽時,只有申徽去送別;河橋之戰不

利時,近侍官吏逃散,只有申徽不離左右。

B.申徽有勇有謀,剛毅正直。他受皇命秘密捉拿劉彥,僅率領五十輕騎前往瓜州,先禮后

兵,秉公執法,直斥劉彥諸多罪狀。

C.申徽博學多才,穩重謹慎。他喜學經史典籍,當時國家很多文書都出自他之手,同時做

事深沉細密,皇帝常常委托他辦事。

D.申徽為政勤勉,廉潔儉約。任職瓜州時,他親閱公文,不拖延公事;同時也自覺抵制當

時官場中互相贈送禮品的不良風氣。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孝武初,徽以洛陽兵難未己,遂間行入關見文帝。文帝與語,奇之。

(2)徽性廉慎,乃畫楊震像于寢室以自戒。及代還,人吏送者數十里不絕。

答案

1.C句意:靈太后安慰他說:“你的病這么重,我想讓你休息,但沒有人可以托付重任,

怎么辦?“長孫承業回答說:“臣死而后已,怎敢不盡力而為呢?”

"曰"引出后文說的內容,其后斷句,排除A;

“朕欲相停”譯為“我想讓你休息,主謂賓結構,單獨成句;“如何”,怎么辦,單獨成句。排

除BD。

2.B

A.分別為“反叛”和“往返”之意。句意:正趕上鮮于修禮在中山反叛。/冬夏換季,才能往返

一次。

B.“意思相同”錯誤,分別為“策略”和“長鞭”之意。句意:并不是很好的計策。/揮舞著長長

的鞭子,讓整個天下都聽憑自己任驅使。

C.都是“回頭看”之意。句意:尚書仆射元順回頭對眾人說。/荊軻回頭看秦武陽,對他笑了

笑。

D.分別為“平均”和“衡量”之意。句意:平均收稅而管理。收衡這兩種策略,寧可答應而使

秦國承擔理虧的后果。

3.D“后來將本屬于自己的功名讓給了元洪超”張冠李戴,根據原文“承業表請回授其姨兄

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悻”,應該是讓給了袁洪超的次子元悻。

4.①承業派遣兒子子裕上奏表,稱說承業同元琛都承受著國家的患難,元琛失敗而臣下(承

業)保全了軍隊,于是產生了嫌隙(矛盾)。

②我們充數為大臣,各自處于優寵的職位,國家危難的時候,患病的人先出動,(這)恐怕

不合適吧!

參考譯文:

長孫冀歸,字承業。宣武帝時,蕭衍的將領裴邃、虞鴻襲擊并占據了壽春,長孫承業

的幾個兒子驍勇果敢,裴邃感到非常難以對付,稱他們為“鐵小兒”。詔令河間王元琛總領

軍隊援助他。元琛想要決戰,長孫承業認為很長時間以來一直下雨,需要格外慎重。元琛

不聽,于是交戰,結果被賊人抓住了機會,長孫承業殿后。當初,長孫承業總領強大的軍

隊后,長期不與敵人決戰,朝廷有人議論他有其他的想去。于是朝廷重新派河間王元琛等

三位都督前往,對外聲稱幫助長孫承業,實際上是防范他。正趕上鮮于修禮在中山反叛,

朝廷以長孫承業擔任大都督北進討伐他。不久詔令長孫承業解除行臺職務,派河間王元琛

擔任大都督。長孫承業派自己的兒子長孫子裕呈上奏章,說自己與元琛一同守在淮河以南,

一同承擔為國紓難的任務,元琛失敗而臣下保全,于是產生了個人恩怨。況且臨戰換帥,

并不是很好的計策。奏章呈上后,沒有被采納。不久,正平郡(治所在今山西運城市新絳

縣西南二十里)的有人反叛,長孫承業取討伐蜀人。連續作戰有功,恢復原來的爵位。不

久,雍州刺史蕭寶曼依據州城反叛,又命令長孫承業討伐他。長孫承業這時背上的癰疽還

未痊愈,靈太后安慰他說:“你的病這么重,我想讓你休息,但沒有人可以托付重任怎么辦?”

長孫稚回答說:“臣死而后已,怎敢不盡力而為呢?”當時長孫子彥(長孫承業之子)也患

有腳麻痹的病,他拄著拐杖入宮告辭。尚書仆射元順回頭對眾人說:“我等身為朝廷大臣,

都處在受寵愛的官位上,危難之時,卻讓生病的人先行,這恐怕不行吧?"沒有人能夠回

答。當時,薛鳳賢、薛修義在河東聚集兵力,占據鹽池,圍攻蒲坂,東西連結,以響應蕭

寶麥。當時有詔令廢除鹽池稅,長孫承業上表說:“鹽池是上天資助的財貨,靠近京城,必

須像寶貝一樣愛護它,平均收稅而管理。現在四境多事,國庫空虛。日常征收的締稅,不

能再正常收取。昔日高祖在太平的年份,并不缺少什么,還單獨設置鹽官加以保護。臣已

經下令管理鹽稅的將尉仍率所屬官吏,依常例征收鹽稅,另外聽取陛下今后的命令孝

武帝初年,轉任太傅,擔任錄尚書事。因制定策略有功,再封為開國子爵。承業上表請求

將這個爵位轉封給他的姨哥廷尉卿元洪超的次子元輝。當初,長孫孝武出生時母親去老,

被元洪超的母親所撫養,因此請求轉讓。皇帝答應了。大統元年,去世,追贈假黃鉞,謚

號文宣。

5.A句意:我認為御史們出去巡查,都根據所聞奏事,雖然不斷糾舉出犯罪的人,也不

免會出現冤枉和濫刑。按我的看法,請按太和年間的舊列,仍設置司直,選拔卓有政績,

心氣公正平和者充任。

“出使”是一個詞,“外出巡查”,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D;

“故事,,是一個詞,“舊例、先例%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

6.B”與陶淵明《桃花源記》,忘路之遠近,中,遠近,義同”錯誤。

“布告遠近”的意思是:以布告天下。“遠近”,遠處和近處,天下,指范圍很廣。

“忘路之遠近”的意思是:忘記了路程的距離。“遠近”,指路程的距離。

7.C”他選拔任用的御史后來都成為當時的知名人士”錯誤,原文的表述是“選用御史,皆

當世名輩,李希宗、李繪、陽休之等三十人”,可見,應是他選拔的都是御史都是當時的知

名人士,而不是他選拔任用的御史后來都成為當時的知名人士。

8.(1)人生應該專心樹立德行,最寶貴的是被人了解。如果當世不能了解我,就應該退出

社會,尋求自己的志向。

(2)還未出發,恰逢爾朱兆入侵洛地,高道穆擔心遭遇災禍,假借有病辭去官職。

9.①對解決現實中重要事情有益;②能糾正錯誤,公正判處案件。

參考譯文:

高恭之,字道穆,自稱是遼東人。他的父親是高崇,為政清廉,頗有決斷,官吏百姓

都害怕他的威嚴。道穆從小失去父親,對待長兄就像對父親一樣尊重。他常對人說:“人

一生專心致志,奮力做事,貴在被世人了解。如果當世不能了解我,就應該退出社會,尋

求自己的志向。”御史中尉元匡奉命選拔御史,他上奏聿向元匡自薦,元匡推薦他為御史。

正光時,出使相州。前刺史李世哲,是尚書李崇的兒子,干了很多違背法律的事情。他強

行買下別人的家宅,擴建自家的房舍。高道穆彈劾他,將這些非份使用的裝飾全部去焯。

又上表抄沒他的贓物。后來,他的哥哥高謙之被靈太后處死,他心里很不安穩,便傾身于

孝莊帝。孝莊帝命他為侍中,對他深加保護。孝莊帝即位,賜給他龍城侯的爵位,授予他

太尉長史的職住。等到元薇逼近武牢關,有人勸孝莊帝避向關西,孝莊帝征詢高道穆的意

見,他說關中殘破荒蕪,圣駕應該北渡黃河,再沿黃河東下,孝莊帝接受了他的建議。當

夜到達河內郡的北部,孝莊帝命他在燭光下起草詔書,以布告天下。于是,四方的官吏百

姓都知道皇帝在哪里。不久,他被任命為御史中尉。

高道穆對外用法律繩量百官,對內參與朝廷機密大事的商議,凡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他必定奏報朝廷。進諫時楊所欲言,無所畏懼。選用的御史,都是當代的知名人物,如李

希宗、李繪、陽休之、陽斐、封君義、邢子明等三十人。仆射爾朱世隆獨攬朝廷大權,到

內廷拜見天子,他的衣著打扮失去君臣的禮儀,道穆便立即彈劾他。孝莊帝的蛆姐壽陽公

主出行,違犯了清道的規矩,高道穆命軍卒用木棒將她坐的車子打壞。公主十分惱恨,哭

著告訴了孝莊帝,孝莊帝說:“高中尉是一個清廉正直的人,他所履行的是公事,我怎么可

以因私恨去責怪他呢?"他又上疏說:“高祖孝文帝太和初年,讓廷尉設置司直,討論死罪

判得是否恰當。事情雖然不是古代就有,但對重要事情有益。我認為御史們出去巡查,都

根據所聞奏事,雖然不斷糾舉出犯罪的人,也不免會出現冤枉和洪刑。按我的看法,詁按

太和年間的舊例,仍設置司直,選拔卓有政績,心氣公正平和者充任。御史如出京舉勃,

立即告知廷尉,廷尉派司直與御史一起出發。如果御史和司直糾勁失實,就按他們斷案錯

誤的大小予以處罰。”朝廷下詔采納他的建議,重新設置了司直。

等到爾朱世隆在大夏門北面與魏軍作戰時,高道穆奉命督戰。他又支持李苗提出的切

斷橋梁的建議,于是,爾朱世隆向北逃竄。當時,期廷雖然對外說是要南征蠻族,而孝莊

帝真正憂慮的是北部的戰事不利,想以南巡作借口乘機躲避。還沒有出發,爾朱兆已經攻

入洛陽。高道穆為了遠禍保身,借口有病辭去官職。爾朱世隆因為他忠于孝莊帝,也將他

殺害。太昌中,贈車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①對解決現實中重要事情有益;②

能糾正錯誤,公正判處案件。

10.D句意:當時李密預先在樹林中埋伏數千人,截擊張須陀軍,張須陀戰敗,被李密軍

圍困,后來張須陀潰圍而出,左右的人不能都出來,張須陀策馬入圍營救他們,來回幾次,

其部下皆敗散。

“邀擊之”的主語是“密”,與前文關系緊密,且“須陀敗”敘述的是另一件獨立事件,故”邀擊

之”與“須陀敗”之間必須斷開,排除BC;

“潰圍輒出”的主語是“張須陀”,此句獨立成句,“左右不能盡出”的主語是“左右”,此句獨

立成句,故應該在“左右”前斷開,排除A。

11.A“古時男子十五歲為成人,初加冠”表述錯誤,應該是“古時男子二十歲為成人,初加

冠,因體猶未壯,謂之,弱冠

12.D”但元備因為路途遙遠沒有成行”表述錯誤。根據原文,“元備時在齊郡,遇賊,竟

不果行”,元備沒有成行的原因是遇到了賊人。

13.(1)如果等待答復到,百姓可能都要餓死填溝壑了。如果我因為這個獲罪,死而無所

怨恨。

(2)皇帝非常高興,下詔褒揚,讓使者畫了他的樣子向上報告。

參考譯文:

張須陀,弘農閔鄉人。張須陀性格剛烈,勇敢有謀略。成年跟從史萬歲討伐西爨,因

功勛卓著授儀同。后來張須陀跟隨楊素攻打并平定了漢王楊諒的作亂,(因為有功勞)加授

開府。大業年間,擔任齊郡贊務。適逢遼東戰役,又遇上饑荒,張須陀將打開糧倉救濟百

姓。屬官都說:“必須等待詔書/張須陀說:“如果等待答復到,百姓可能都被拋到溝壑里

去了。如果我因為這個獲罪,死而無所怨恨。”于是他先行開倉濟民,然后才向皇帝報告情

況,皇帝對他予以嘉獎而沒有責罰他。

當時天下太平日子過久了,多不熟悉戰爭。唯獨只有張須陀勇敢決斷善于作戰,又擅

長撫慰統帥士兵,深得將士的擁戴,在當時被稱為名將。這一年,賊帥王薄又向北聯合豆

子航賊孫宣雅、石祗闈、郝孝德等十多萬人攻打章丘。張須陀大敗賊軍,用露布捷報向皇

帝上報。皇帝非常高興,下詔褒揚,讓使者畫了他的樣子向上報告。那一年,賊人裴長才、

石子河等率眾突然到城下,張須陀和他們戰斗,裴長才戰敗逃走。后幾十天,賊帥秦君弘、

郭方預等合兵圍攻北海,張須陀率兵加速而進,擊敗賊人。司隸刺史裴操之上奏匯報戰績,

皇帝派遣使者慰問他們。大業十年,叛賊左孝友屯兵狗山,張須陀布陣八營圍困他。左孝

友四面受困,窘迫,當面雙■手反綁于背來投降,他的黨羽解象、王良、鄭大彪、李脫等數

萬人,張須陀平定了他們,威勢震懾東夏一帶。張須陀因為功勛升任齊郡通守,任河南道

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不久賊盧明月十多萬人,將侵犯黃河以北,在祝阿駐扎。張須陀攔

擊,殺死幾千人。賊呂明星、師仁泰、霍小漢等數萬人,侵擾濟北,張須陀擊敗并趕走了

他們。不久率領軍隊抵拒東郡賊人翟讓,前后三十余戰,每每打跑了他們。轉任滎陽通守。

當時李密勸說翟讓攻取洛口倉,進而進逼滎陽。張須陀里擋他們,瞿讓恐懼而退,張須陀

乘勢追擊。當時李密預先在樹林中埋伏數千人,截擊張須陀軍,張須陀戰敗,被李密軍圍

困,后來張須陀潰圍而出,左右的人不能都出來,張須陀策馬入圍營救他們,來回幾次,

其部下皆敗散,于是仰頭向天說:“兵敗到如此地步,有什么面目去見天子呢?”于是下馬

戰死。他手下的士兵將士日夜痛哭,連續多天都不停止。皇帝命令張須陀的兒子張元備前

去統領張須陀的軍隊,張元備當時在齊郡,遇到賊兵,最終也沒有成行。

14.C句意:你沒有一點點功勞,卻掌管著一方重要的權力,依仗著地方偏遠,違命妄為,

不敬奉納貢職事,卻殺害朝廷派的人,輕視朝廷的命令。統計你的罪行,實在是殺了你也

抵不了你的罪行。

本題中,“濫居方岳之重”,“方岳之重”作“居”的賓語,其后應斷開,排除AB;

“戮辱使人”,“使人”,朝廷派的人,作“戮辱”的賓語,其后應斷開,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