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漆畫評述_第1頁
中國漆畫評述_第2頁
中國漆畫評述_第3頁
中國漆畫評述_第4頁
中國漆畫評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漆畫評述中國藝術的美學范式成熟于魏晉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的學者建構了“道”“氣”“象”的審美體系,強調以開放的心靈去體驗自然之“象”,進一步解析其本源之“氣”,最終體驗天地法則之“道”,從而構建藝術的精神世界,即所謂的“澄懷味象”。這種“觀看之道”成為中國藝術的精髓所在,某種程度上也造就了東方的文化形態。木板漆畫《依戀》120cm×90cm2007年近年來,觀看王向陽的作品演化,可以發現其系列作品正是對“象”的一系列解讀,試圖開啟“象”背后隱藏的諸多演繹。在他的作品中,觀念與符號的渾然共生、線條與肌理的縱橫捭闔及其所傳遞的微妙的情緒,具有獨特的東方美學意蘊。藝術的價值在于本真之道,王向陽以其獨特的觀念符號和形式語言表達了對“象”的認知,更為重要的是,他在物“象”之下所構筑的心“象”,引發了觀者更多的思考。實際上,在他的作品中,都市、紅魚、空間、肌理所承載的不只是符號化的語言,而已經成為最本真的內心體驗,如其作品中反復出現的遨游的紅魚,其所傳遞的信息在不可觸摸的表層之下卻具有一種當代人類共同的情緒。也許,可以看成是他對某種已悄然遠去的事物的追憶,并通過自己的藝術語言,將這種追憶演化為一種更為接近心靈空間的描述,從而形成與自然之道的共鳴。縱觀王向陽的漆畫創作歷程,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重要階段,分別體現了其三重境界,也將觀者引入了更深的思考。木板漆畫《空間·自由》120cm×90cm2006年第一個階段包括系列作品《故鄉》《空間·自由》等。這一系列的作品在風格方面,與傳統漆畫的裝飾性和工藝性迥然不同,體現了一種藝術的直覺和感性的靈動,已經將傳統漆畫的工藝制作方式轉化為藝術的自由表現形態,體現了一位優秀藝術家的自信與天賦。尤其以作品《游離》為代表,畫面中的都市諸象已經演化為流動的線條和色彩,天空的云和地面的車輛也都成為他重新思考的符號,體現了情緒的波動與情感的觸覺。一群遨游于都市空間的紅魚,則是貫穿其眾多作品的獨特符號,是他內心情緒體驗的物化,同時也作為一種深層的隱喻,似乎象征了某種情緒,也許是追憶,或者是冥想,代表了對理想與現實、真實與虛幻的重新思考,引發了觀者的無限想像,從中我們似乎可以解讀出他對當下生存狀態的一種人文寓言。從具象都市形態的思考轉向廣義文化形態的思考,成為王向陽第二個階段的作品特征,以作品《可能·凝固》《鱗浪》《止》及《昊》等為代表。木板漆畫《止》120cm×120cm2016年這一階段,他在作品中進一步發掘了古老漆藝的語言魅力,畫面中厚重而斑駁的肌理和色塊,營造了關于文明碎片的記憶和永恒時間的氣息。而其獨特的紅魚符號仍然在其中遨游,象征了個體與時間存在,這使我們聯想起了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關于“此在”的概念。海德格爾認為“此在”的存在是在敞開狀態下進行的,它是由三個環節構成的統一整體,這三個環節分別表示一種時態,即將來、過去、現在。從這個角度理解,王向陽的紅魚正是一種“此在”的象征,既成為畫面的存在,似乎又是一個無處不在的此在者,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由的象征和文化的共生,從而在其作品中表達了關于文明演化和個人體驗的復雜情感。可見,王向陽在創作中已經突破了傳統漆畫中某種程式化和套路化的沿襲,融合了象征主義、解構主義,甚至是行動畫派等領域的觀念和圖式,其作品呈現了當代語境下的審美世界,塑造了與當代觀念、東方審美相吻合的藝術語言,顯示了一種更為成熟的睿智。隱秘的鏈44cmx127cm2018年《荒蠻的印記》漆藝裝置57cm×86cm2018年對“漆性”本體審美的研究成為王向陽在第三階段的創作探索。從文化意義的角度詮釋,漆可以被譽為天造神物,孕于東方的漆樹,經割漆、過濾、曬制等步驟而髹于萬物,這一過程令人驚詫,充滿神秘。同時,其與畫者形成身體感觸,乃至過敏、潰爛,達到一種靈與肉的深度交流,從而化為一體,創造出古樸自然的神性狀態,并付于其藝術的永恒生命。王向陽以新的藝術形態表達了這一感悟,在這一時期,他的作品已不局限于漆的平面形態,而是轉向了更為開放的空間語義。如《隱秘的鏈》《蠻荒的記憶》《文字的游戲》等作品,在原初形態的木質材料上髹以紅、黑兩色的神秘符號,蒼茫的印記似乎回應著遠古先民的聲音,由此,其作品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成為文明的印記。《文字的游戲》木板漆藝裝置41cm×101cm2018年尤其是《莫生如己》《錯誤的空間》等作品,是一組以裝置為特征的表現形式,體現了其睿智的光芒。王向陽曾描述了這一作品形態的體驗過程:“遠古的漆器往往與祭祀、巫術、圖騰崇拜等原始而神秘的感覺相聯系。面對粗糙的亞麻布與傳統的生漆,我懷著對原始漆器神秘、質樸表達的向往,在創作的沖動中陷入深深的思考……”《莫生如己》呈現為一組細微卷曲的褶皺形態的筒狀結構,每一件都具有著內心的敏感以及不可被替代的唯一性。它們的存在仿佛是一個謎,將觀者引導向遠古的文化記憶。作品表面的凹陷、轉折等細節也塑造了時間的烙印,而彎曲的細線則將觀者的思緒逐漸引入更為久遠的深邃,進入那黑暗蠻荒的遠古大地。粗曠的紅黑兩色可以理解為血與火的痕跡,仿佛有一種血液燃燒的味道。那是人類經歷過的血與火的煉獄。作品出于自然而歸于自然,再現了原始人類在與自然不斷磨合中的堅韌而頑強的生存痕跡,以真實質樸的大漆語言回應了人類對生命不息的追求而提出的質詢與回應。同時,作品以二并列、三并列以及橫向放置的方式試圖向觀者提供不同的表達視角,同時也是對作品表達方式的一種探索與嘗試。我們可以發現,這一系列作品更具有當代的實驗性,包括主體的退場、物性的自語都成為其作品的主要特征;在表現手法方面單純、質樸,避免人為加工的痕跡,揭示了世界的本源存在方式,真正體現了“大象無形”的境界,這也使我們重新認識了漆性和空間的概念,以及漆性、物性與文化形態之間的關系,并由此進一步形成了“場域”的文化意義。木板漆畫《荒蠻之力》局部2019年毫無疑問,王向陽在三個階段的探索是非常成功的。在不同的階段,其作品都呈現出對漆畫圖式和創作觀念的深層思考,表達了不同于傳統漆畫的觀念、風格及手法。從作品的語言方式來看,他對“漆”這一東方藝術媒材具有深刻而獨特的認知,將傳統文脈的物性與當代藝術的觀念熔鑄為一體,因此,其作品已經不再是工藝和技法的再現,而是成為文脈的再生和美學的衍化,同時也體現了對當代文化狀態的審視和個體精神世界的反思。作品是藝術家的思考方式,外化為美學的語義,我們可以發現,王向陽通過其作品的物象與審美的心象,最終完成了自我的建構,再現了文化的反思,從而達到了藝術的臻境。木板漆畫《懷念江南》2018年100cm×160cm王向陽的作品對于當代中國漆畫創作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自上個世紀中期以來,中國漆畫歷經萌芽、探索、發展、繁榮等階段,先后出現了裝飾、具象寫實、抽象表現等諸多的風格,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認知與思考。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漆畫雖然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但同時也是一個年輕的畫種,在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也都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漆畫的裝飾化、小品化的傾向嚴重影響了漆畫的學術構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漆畫在探索繪畫性的同時,又出現了模仿其他畫種的圖式語言、進行材料翻譯等諸多問題,而最為嚴重的,則是漆畫在觀念方面的長期缺席。我們可以發現,王向陽的作品始終注重觀念的建構,同時,對“漆性”及其本體藝術審美進行著深層的思考,尤其是以多元、開放的視野,不斷嘗試新的風格,研究新的形態,并借鑒其他藝術門類的精髓,融入自身的創作實踐之中,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木板漆畫《大地的文本》120cm×120cm2017年解讀王向陽的作品可以對中國漆畫的本體語言形成更加深刻的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