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2025年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一模)2025年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一模)2025年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一模)2025年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一模)2025年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 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座位號.(在此卷上答題無效)2025年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語文注意事項:1.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務必擦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傳千年,就在于它生動謳歌了偉大的母愛。蘇東坡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講的是從司馬遷之后到韓愈,算起來文章褒弱了八代。韓愈的文章起來了,憑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載道。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事實上,外國人也跑到我們這里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們的文化資源嗎?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語文試卷第1頁(共8頁)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摘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4年20期)材料二: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這些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正是中華文脈之所在。中華文藝史上,凡是在創作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作家、藝術家,其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浸潤著中華文脈的汩汩清流。上古神話的抗爭意識,《詩經》與漢樂府的民本情懷,《天問》的求索精神,司馬遷的懲惡揚善,李白的激濁揚清,杜甫的博施眾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等等,都是五千年中華文脈澎湃向前時的激響。中華文脈不僅為中華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厚滋養,同時也是中華文藝思想的泉源與本根。崇德尚善的中華文脈,直接孕育并塑造了中華文藝思想重視倫理道德、講求審美教化的傳統。音樂批評方面,強調“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詩歌批評方面,主張“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繪畫批評方面,認為“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書法批評方面,主張“記善則惡自削,書賢則過必改……與圣同功,參神并運”;戲曲批評方面,強調“舉賢奸忠佞、理亂興亡,搬演于笙歌鼓吹之場,男男婦婦、善善惡惡,使人觸目而懲戒生焉”;等等。中華文藝思想史上,諸如此類注重文藝社會功能、講求道德教化的例子不勝枚舉,它們共同演繹了中華文脈向上向善的恢宏樂章。中華美學精神是中華文藝思想的靈與魂。在長期的文藝實踐中,中華美學精神深刻地影響了藝術家的審美創造,涵養培育了中國人的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和價值取向。周敦頤的《愛蓮說》,全文不過百余字,卻描繪出了蓮花“中通外直”之形、“香遠益清”之味、“出淤泥而不染”之潔、“濯清漣而不妖”之貞。同時,作者還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君子品格。作品簡潔凝練,格調清新,形神兼具,寄托遙深,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感召力。傅抱石、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圖,選取最具中國特色的景觀、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意象:黃河奔騰、珠峰聳立、長城蜿蜒、青松挺勁、紅日噴薄、白雪皚皚……整幅畫卷大氣磅礴,視野縱橫萬里,既抒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也表達了對新中國勃勃生機的深情禮贊。這種以意象、意境傳情達意的方式,很好地呈現了中華美學“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獨有風范。正是中華美學精神的浸潤,才形成了中華文藝與眾不同的風骨、趣味與審美傳統。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中華文脈、中華美學精神與中華文藝創作、中華文藝思想之間呈現出相互生發、相互映照、相互綰結的邏輯關系,始終保持著融通契合的雙向運動。中華文藝創作、中華文藝思想對中華文脈、中華美學精神的培育與反哺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中華文藝創作、中華文藝思想,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是文明發展的結晶,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帶來生生不息的創新活力。我們要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自覺肩負起賡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美學精神的時代重任。(摘編自黨圣元《傳統文藝思想與中華文脈傳承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6月12日)語文試卷第2頁(共8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追求真善美是文藝作品的永恒價值,中華民族要想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需要我們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B.蘇東坡稱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是因為韓愈文章能夠“載道”,從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堅定道路自信等至關重要。D.“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中華文藝創作、中華文藝思想是“實”“流”,中華文脈、中華美學精神是“樹”“源”。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藝作品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這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B.外國人也從我們的文化資源中尋找素材和靈感,這證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也啟示我們要文化自信。C.中華文脈不僅為中華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厚滋養,同時也是中華文藝思想的泉源與本根,直接孕育并塑造了中華文藝思想。D.中華文藝思想史上,那些共同演繹中華文脈向上向善恢宏樂章的作品,就是注重文藝社會功能、講求道德教化的很好例證。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一中“中華審美風范”的一項是(3分)A.油畫作品一般都注重光影效果和立體感,畫面逼真而細膩。B.水墨畫講究筆墨情趣和意境營造,畫面簡潔,又富有內涵。C.流行音樂追求節奏明快和旋律流暢,通俗易懂,易于傳唱。D.古典音樂注重和聲和復調的運用,結構嚴謹,且音韻深遠。4.材料二多處使用了排比和引用,請以第一段為例簡要分析其在論證中的效果。(4分)答: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請結合材料談談在文藝創作中如何堅定文化自信。(6分)答:(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這是我父親的一句名言。父親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是畫家,會刻圖章,畫寫意花卉。圖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漢印。他會擺弄各種樂器,彈琵琶,拉胡琴,笙簫管笛,無一不通。他認為樂器中最難的其實是胡琴,看起來簡單,只有兩根弦,但是變化很多,兩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現在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層,他的胡琴音色剛亮。胡琴碼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認為買來的不中使。他養蟋蟀養金鈴子,他養過花,他養的一盆素心蘭在我母親病故那年死了,從此他就不再養花。我母親死后,他親手給她做了幾箱子冥衣——我們那里有燒冥衣的風俗。按照母親生前的喜好,選購了各種素色花紙做衣料,單夾皮棉,四時語文試卷第3頁(共8頁)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麥穗、羊羔、灰鼠、狐肷。父親是個很隨和的人,我很少見他發過脾氣,對待子女,從無疾言厲色。他愛孩子,喜歡孩子,愛跟孩子玩,帶著孩子玩。我的姑媽稱他為“孩子頭”。春天,不到清明,他領一群孩子到麥田里放風箏。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們那里叫“百腳”),是用染了色的絹糊的。放風箏的線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結實而輕,這樣風箏可筆直地飛上去,沒有“肚兒”。用胡琴弦放風箏,我還未見過第二人。清明節前,小麥還沒有“起身”,是不怕踐踏的,而且越踏會越長得旺。孩子們在屋里悶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躍,身心都極其暢快。他用鉆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狀的小塊,再一塊一塊斗攏,接縫處用膠水粘牢,做成小橋、小亭子、八角玲瓏水晶球。橋、亭、球是中空的,里面養了金鈴子。從外面可以看到金鈴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鳴叫。他會做各種燈。用淺綠透明的“魚鱗紙”扎了一只紡織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紅染了色,上深下淺,通草做花瓣,做了一個重瓣荷花燈,真是美極了。用小西瓜(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作“打瓜”或“篤瓜”)上開小口挖凈瓜瓤,在瓜皮上雕鏤出極細的花紋,做成西瓜燈。我們在這些燈里點了蠟燭,穿街過巷,鄰居的孩子都跟過來看,非常羨慕。父親對我的學業是關心的,但不強求。我小時候,國文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時得佳評,他就拿出去到處給人看。我的數學不好,他也不責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畫畫,我小時也喜歡畫畫,但他從不指點我。他畫畫時,我在旁邊看,其余時間由我自己亂翻畫譜,瞎抹。我對寫意花卉那時還不太會欣賞,只是畫一些鮮艷的大桃子,或者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瀑布。我小時字寫得不錯,他倒是給我出過一點主意。在我寫過一陣《圭峰碑》和《多寶塔》以后,他建議我寫寫《張猛龍》。這建議是很好的,到現在我寫的字還有《張猛龍》的影響。我初中時愛唱戲,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潤。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學有幾個能唱戲的。學校開園樂會,他應我的邀請,到學校去伴奏。幾個同學都只是清唱,有一個姓費的同學借到一頂紗帽,一件藍官衣,扮起來唱《朱砂井》,但是沒有配角,沒有衙役,沒有犯人,只是一個趙廉,搖著馬鞭在臺上走了兩圈,唱了一段“郡塢縣在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場。父親那么大的人陪著幾個孩子玩了一下午,還挺高興。我十七歲初戀,署假里,在家寫情書,他在一旁瞎出主意。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煙,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我們的這種關系,他人或以為怪。父親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和兒子的關系也是不錯的。我曾下放張家口農村勞動,他那時從幼兒園剛畢業,剛剛學會漢語拼音,用漢語拼音給我寫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趕緊學會漢語拼音,好給他寫回信。后來,我被送進“牛棚”。偶爾回家,孩子們對我還是很親熱。只有一件事,兩代之間,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縣“插隊落戶”,按規定,春節可以回京探親。我們等著他回來。不料他同時帶回了一個同學。他這個同學的父親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軍將領。這個同學在北京已經沒有家。按照大隊的規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學的秘密幫助下,我的兒子就偷偷地把他帶回來了。他連“臨時戶口”也不能上,我們留他在家住,等于“窩藏”了他。公安局隨時可以來查戶口,街道辦事處的大媽也可能舉報。當時人人自危,自顧不暇,兒子惹了這么一個麻煩,使我們非常為難。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們的臥室,對他的冒失行為表示不滿。我責備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們商量一下!”我的兒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傷心。我們當時立刻明白了:他是對的,我們是錯的。我們這種怕擔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們對兒子和同學之間的義氣缺乏理解,對他的感情不夠尊重。他的同學在我們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離去。對兒子的幾次戀愛,我采取的態度是“聞而不問”。了解,但不干涉。我們相信他自己的語文試卷第4頁(共8頁)選擇,他的決定。最后,他悄悄和一個小學時期的女同學好上了,結了婚。有了一個女兒,已近七歲。我的孩子有時叫我“爸”,有時叫我“老頭子”!連我的孫女也跟著叫。我的親家母說這孩子“沒大沒小”。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選自汪曾祺《人間有味》,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親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僅會畫畫、刻圖章,還會擺弄各種樂器,甚至親手為母親制作冥衣,這些技藝都體現了父親對生活的熱愛。B.文章通過敘述“我”與父親、“我”與兒子之間的故事,展現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相處,但并未直接表達作者與父親對家庭教育的看法。C.文章通過敘述我的孩子和我的孫女對“我”的稱呼這件事,表明了作者對現代家庭應有的相處模式的看法,即長輩與晚輩之間應平等相待。D.文章結構自然,脈絡分明,行文極為流暢;語言華麗優美,而又不失明白曉暢,娓娓道來;大量使用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7.關于文中“父親對我的學業是關心的,但不強求”這一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該段落通過對比父親對“我”國文成績和數學成績的不同態度,表現了父親對“我”的尊重,只對我喜歡的學科做嚴格要求。B.“我”喜歡畫畫,父親卻從不指點,這既體現了父親對“我”的信任,也反映了父親教育方式的獨特,即讓“我”自由發展。C.父親應我的邀請為幾個唱戲的同學伴奏,并開心地陪我們玩了一個下午,這既體現出父親對我的愛,也體現出父親富有童心。D.該段落中敘述了大量的典型事例,不僅表現出父親的性格特點,也可以表現出“我”與父親之間的關系親密,可謂一舉兩得。8.文章為何說“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4分)答:9.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家風、家教,曾說“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風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長,社會才能健康發展”。請結合這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答: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延州諸砦多失守,仲淹自請行,遷戶部郎中兼知延州。明年正月,詔諸路人討,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師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賊馬瘦人饑,勢易制也。況邊備漸修,師出有紀,賊雖猖獗,固已懾其氣矣。鄜、延密邇靈、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動,以觀其釁,許臣稍語文試卷第5頁(共8頁)

以恩信招來之。不然,情意阻絕,臣恐偃兵無期矣。若臣策不效,當舉兵先取綏、宥,據要害,屯兵營田,為持久計,則茶山、橫山之民,必鬇族來歸矣。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議。仲淹又請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還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漢之民,相踵歸業。慶之西北馬鋪砦,當后橋川口,在賊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賊必爭,密遣子純祐與蕃將趙明先據其地,引兵隨之。諸將不知所向,行至柔遠,始號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順城是也。賊覺,以騎三萬來戰,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順既城,而白豹、金湯皆不敢犯,環慶自此寇益少。明珠、滅慼勁兵數萬,仲淹聞涇原欲襲討之,上言曰:“二族道險,不可攻,前日高繼嵩已喪師。平時且懷反側今討之必與賊表里邊患未艾也。若北取細腰、胡蘆眾泉為堡障,以斷賊路,則二族安,而環州、鎮戎徑道通徹,可無憂矣。”其后,遂筑細腰、胡蘆諸砦。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節選自《宋史·范仲淹傳》,有刪改)材料二: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而優游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后可以動于險。鄧艾縋兵于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節選自蘇洵《心術》,有刪改)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平時且懷A反側B今C討之D必與賊E表里F邊患G未H艾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在文中指“只管”,與《與妻書》“第以今日事勢觀之”的“第”意思不相同。B.引,在文中指“率領”,與《蘭亭集序》“引以為流觴曲水”的“引”意思不相同。C.謹,是指“謹慎地對待”,與《齊桓晉文之事》“謹庠序之教”的“謹”意思相同。D.窮,在文中指“陷入困境”,與成語“窮而后工”“窮形盡相”的“窮”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中,延州的多個邊砦失守后,第二年正月朝廷決定出兵,范仲淹清楚地認識到敵我雙方的形勢,認為要等待合適的時機出擊,可先施之以恩信。B.材料一中,范仲淹迅速建成大順城,敵人察覺后立刻出動三萬騎兵攻打,又假裝敗退,范仲淹識破詭計,告誡士兵不要追擊,后來發現敵人果然有伏兵。C.材料二中,作者認為古代的優秀將領能用兵試探敵情,而鄧艾曾以繩索垂降兵士進攻蜀中,卻差點導致百萬大軍被圍困束縛,這是因為鄧艾輕視敵人。D.材料二中,作者認為對于優秀的將領來說,冷靜忍耐比勇敢重要,將領們要練就各種本領而又能保存自己的力量,唯有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語文試卷第6頁(共8頁)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順城是也。譯文:(2)豐犒而優游之,所以養其力。譯文:14.材料二出自蘇洵的《心術》,論述的是優秀將領用兵作戰的方法,請結合兩則材料,說說范仲淹的哪些做法契合蘇洵的軍事理念。(5分)答:(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山中方岳①半塢幽深近物情,一筇②老健愜山行。月于水底見逾好,風打松邊過便清。鶴睡不驚舂藥臼,鳥啼時作讀書聲。山翁兩手渾無用,只把犁鋤做太平。【注】①方岳(1199—1262),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因秉性剛正不阿,三次遭遇權幸佞臣的打擊,晚年隱居山林,這首詩就是晚年所作。②一筇:一根筇竹手杖。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的開頭說隱居深山更能體會萬物的情趣,詩人拄著一根拐杖行游山中感到非常愜意。B.頷聯寫水底之月靜影沉璧,而風掠過松林,就如微波蕩漾,給人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C.頸聯寫白鶴安然入睡,不被臼聲驚擾,山鳥啼喚似書聲悅耳,以動襯靜,意境寧靜優美。D.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整首詩描寫詩人晚年隱居山林的生活,語言輕盈澹蕩,筆觸粗獷深沉。16.有評論家說這首詩尾聯貌似頌詞,卻含有深意。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歸去來兮辭》里“,”以云鳥的動作構成一個富有象征性的畫面。(2)《聲聲慢》里詞人化繁為簡,化多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獨、所有的無奈都濃縮在“,”中。(3)以景結情是詩人慣用的一種技巧,它可以使讀者在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如“,”。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人類非物質遺產、人類記憶遺產全覆蓋,5項人類非遺、310處中國傳統村落、8000處歷史文化遺存、百萬件徽州文書……這一切的背后有一個璀璨的名字:徽州文化。語文試卷第7頁(共8頁)“徽州文化很有影響力。”作為距離當代中國最短路程的古代文明,徽州文化與藏文化、敦煌文化比肩成為中國三大地方顯學,成就了黃山作為沒有屋頂的博物館,也成為讀懂中國的密碼,璀璨了世界文明的星空。她A、底蘊深厚。在這里,仰望星空,朱熹、戴震、胡適、黃賓虹、陶行知等思想巨人和文化巨匠群星閃耀,經史哲醫科藝繁花似錦;(),徽州文化即是生活,看到馬頭墻就想到了徽州,信步走進一處徽州民宅,就會翻動一頁歷史,隨處踏足一塊石板,(乙)。徽派建筑、徽菜、徽劇、新安醫學,凝聚文化、歷史、美學、經濟多重價值,延續流淌千年的鄉愁,寄托魂牽夢繞的鄉戀,承載著B的鄉土生活,蘊含了徽州人的生活智慧和價值觀念。我們謹懷敬畏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以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徽州文脈傳承工程推動徾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搖曳的魚燈拉開靜謐的波光,田野的鄉音打開折疊的歲月,徽學大講堂縱論前世今生,齊云的鐵花將鄉愁妥帖安放,黃山成為快節奏現代人的心靈休憩之地。①推進蔭余堂漂洋過海,②推動春華園坐落法蘭克福,③黃山因此讓我們以文化之名歌詠,④黃山、徽州兩個頂流IP傳遞“中國黃山世界黃山”的自信,⑤聲音響亮。18.文中第二段用“沒有屋頂的博物館”比喻黃山,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請以“中華傳統經典”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暗喻;比喻貼切,表達流暢,不少于20個字。(5分)答: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答:20.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答: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答:22.第一段畫波浪線的部分,前后內容有一定的重合。有人認為語義重復,應當刪除其一,也有人認為不重復,不能刪除。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高中教材《石鐘山記》里提及:“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這一主張被北宋張載認為是“見聞之知”,即人們通過感官接觸外界事物而獲得的知識。張載認為它只是“小知”,對此,你是怎么看待的?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試卷第8頁(共8頁)2025年度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B2.C3.B6.C7.A10.BDF11.D12.C15.D4.①排比:第一段在列舉中華文脈對中華文藝創作的影響時,使用了排比句式,如列舉上古神話的抗爭意識、《詩經》與漢樂府的民本情懷等,使論述更加全面、有力,同時也增強了論證的氣勢。②引用:引用范仲淹、龔自珍等人的詩句,既寫出了中華文脈對作家、藝術家的影響,論述更加具體,同時又富有文采和感染力。(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5.①文藝創作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文藝創作要傳承中華美學精神,展現中華審美風范。③文藝創作要促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8.①“沒大沒小”意味著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平等、親密,沒有傳統家庭中的等級觀念和嚴肅氛圍。②如果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這樣的家庭就會失去人情味。(或:一個現代化的家庭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選擇,父母不應高高在上,而應與孩子平等交流,相互理解,這樣才能營造出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9.①我的家庭和睦,家人親近。我的父親與母親感情深厚,影響到兒孫,即便文革中我被打成“黑幫”,送進“牛棚”,我的孩子們對我還是很親熱。②我的家教良好,家風端正。父親與“我”、“我”與兒子均可謂“多年父子成兄弟”,孫女也和“我”“沒大沒小”,都體現了長輩與晚輩之間互相尊重、平等友愛、和諧交流的家風,并且代代相傳。③作者明確表達:“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這樣,子女既能享受家庭的溫情,又能設計和把握自己的未來,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由這樣的個體組成的社會也會更健康更有創造力地發展。(每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13.(1)筑城的工具和材料準備好了,十天時間城池就修建完成了,這就是大順城。(“版筑”“具”、判斷句各1分,句意通順1分)(2)給予士兵豐厚的犒賞,讓他們悠閑自在,養精蓄銳,這就是培養戰斗力的做法。(“犒”“優游”“所以”各1分,句意通順1分)14.①蘇洵認為在戰爭前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范仲淹就很重視屯兵屯田。②蘇洵認為出動軍隊前要充分了解對方,正因為對敵方有清醒的認識,范仲淹改變涇原路討伐明珠和滅臧這兩個部落的做法轉而修筑細腰、胡蘆等處的堡寨。③蘇洵認為行軍打仗還應審勢,見了小利益不輕舉妄動,在敵人攻打大順城假裝敗退時,范仲淹認清形勢沒有追擊避免身陷險境。(答出一點給1分,兩點3分,三點5分,意思對即可)116.第一種情況:同意。①詩的前三聯描繪的是山中優美的風景和詩人純粹寧靜的生活,然而這一切只是陪襯;②尾聯“渾無用”“只把”兩個詞,寫出了詩人因屢遭打擊,歸隱山林的無奈;③尾聯貌似頌詞,實是刺世也是自嘲,在平靜悠閑中蘊藏著孤憤之情。第二種情況:不同意。①詩人通過描繪山谷的景色,如半塢幽深、月亮在水底下的美好,以及山間的風聲和鳥鳴,展現了山中的寧靜和美麗。②尾聯寫出詩人不受世俗的擾亂,不受功名利祿的困擾,只是以犁和鋤頭來象征對太平生活的追求。③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及對太平生活的歌詠。(每點2分,答出三點6分,意思對即可)17.(1)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2)這次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