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種植技術手冊作業指導書The"AgriculturalPlantingTechnologyManualOperationGuide"servesasacomprehensivereferenceforfarmersandagriculturalprofessionals.Thisguideisspecificallydesignedtoprovidedetailedinstructionsonvariousplantingtechniques,ensuringoptimalgrowthandyieldofcrops.Itisapplicableinbothsmall-scaleandlarge-scalefarmingoperations,aswellasinagriculturalresearchandextensionprograms.Themanualcoverstopicssuchassoilpreparation,seedselection,plantingmethods,croprotation,andpestmanagement,makingitanessentialtoolforanyoneinvolvedinagriculturalproduction.The"AgriculturalPlantingTechnologyManualOperationGuide"isavaluableresourceforfarmerslookingtoimprovetheirplantingtechniquesandincreasecropproductivity.Itincludesstep-by-stepinstructionsforeachplantingprocess,alongwithtipsandbestpractices.Theguideisintendedforuseinavarietyofagriculturalsettings,includingfieldcrops,orchards,andvegetablegardens.Byfollowingtheguidelinesprovided,farmerscanensurethattheircropsreceivethepropercareandattentionneededforhealthygrowthandmaximumyield.Toeffectivelyutilizethe"AgriculturalPlantingTechnologyManualOperationGuide,"usersarerequiredtohaveabasicunderstandingofagriculturalprinciplesandpractices.Theguideisstructuredtobeuser-friendly,withclearinstructionsandillustrations.Itisrecommendedthatreadersfamiliarizethemselveswiththecontentandfollowthesuggestedproceduresmeticulously.Byadheringtotheguidelinesoutlinedinthemanual,individualscanenhancetheirplantingtechniquesandcontributetotheoverallsuccessoftheiragriculturalendeavors.農業種植技術手冊作業指導書詳細內容如下:第一章農業種植基礎1.1土壤與肥料1.1.1土壤概述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它為植物生長提供了必要的養分、水分、空氣和溫度條件。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對于提高農業種植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土壤主要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組成,具有以下特點:(1)礦物質:土壤中的礦物質是植物生長所需養分的主要來源,包括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以及鈣、鎂、硫等中微量元素。(2)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源于植物殘體、動物糞便和微生物分解產物,對土壤結構、水分保持能力和養分供應具有重要作用。(3)水分:土壤水分對植物生長,它影響著土壤的溶質運輸、微生物活性以及土壤溫度等。(4)空氣:土壤空氣對植物根系生長和土壤微生物活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土壤通氣性有助于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分解。1.1.2土壤類型根據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可以將土壤分為多種類型,如沙土、黏土、壤土等。不同類型的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同,合理選擇種植作物和調整土壤類型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關鍵。1.1.3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主要包括土壤改良、土壤施肥和土壤保護等方面。通過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水分和調整土壤結構,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產量。1.2種子處理1.2.1種子質量要求種子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效果。高質量種子應具備以下特點:(1)純度高:種子純度是指種子中同名作物的比例,高純度種子有助于保持作物品種的穩定性。(2)發芽率高:發芽率是衡量種子生活力的指標,高發芽率種子有助于提高作物產量。(3)病蟲害少:種子應盡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以降低農業生產的風險。1.2.2種子處理方法種子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1)消毒處理:使用化學藥劑或物理方法對種子進行消毒,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2)浸種處理:將種子浸泡在一定濃度的藥劑或生物制劑中,以提高種子生活力和抗病力。(3)催芽處理: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下,促使種子提前發芽,提高播種效果。(4)包衣處理:將種子包覆在一定厚度的保護層中,以保護種子免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通過以上種子處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種子質量和農業生產效果。第二章蔬菜種植技術2.1蔬菜種植流程2.1.1選址與規劃蔬菜種植前,首先需選擇適宜的地塊,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根據種植蔬菜的種類和生長習性,合理規劃種植區域,保證各種蔬菜的生長條件得到滿足。2.1.2土壤處理在種植蔬菜前,應對土壤進行深翻、平整,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透氣性。同時施用適量的有機肥料,如堆肥、綠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2.1.3種植時間根據不同蔬菜的生長周期和氣候條件,合理安排種植時間。一般而言,春季和秋季是蔬菜種植的最佳時期。2.1.4種植方法(1)播種:將種子均勻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用鋤頭輕輕翻土,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播種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2)移栽:將幼苗從苗床挖出,移植到種植地塊。移栽時,注意保持幼苗的根系完整,避免損傷。2.2蔬菜病蟲害防治2.2.1病害防治(1)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減少病害的發生。(2)種子消毒:在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泡種子30分鐘,晾干后播種。(3)土壤消毒:種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噴灑土壤,晾干后種植。(4)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2.2.2蟲害防治(1)物理防治:利用黃板、藍板等誘殺害蟲。(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劑防治蟲害。(3)化學防治:在必要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2.3蔬菜采摘與儲存2.3.1采摘(1)采摘時間:選擇晴天上午進行采摘,避免雨后或傍晚采摘。(2)采摘方法:用手輕輕摘取成熟蔬菜,避免損傷植株。(3)采摘后處理:及時將采摘的蔬菜進行清潔、整理,去除病葉、殘葉等。2.3.2儲存(1)儲存條件:保持儲存環境干燥、通風、避光,溫度控制在28℃。(2)儲存方法:將蔬菜分層擺放,避免擠壓,定期檢查,發覺腐爛、病變的蔬菜及時處理。(3)儲存期限:根據不同蔬菜的儲存特性,合理安排儲存期限,保證蔬菜品質。第三章水果種植技術3.1水果種植流程3.1.1選址與規劃水果種植前,應選擇適宜的地塊,充分考慮土壤、氣候、水源等條件。地塊應具備以下特點:(1)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2)光照充足,熱量適中;(3)水源充足,水質清潔。在選址后,進行地塊規劃,劃分種植區、管理區、倉儲區等,保證種植過程中各項工作有序進行。3.1.2土壤改良根據水果種類和地塊特點,進行土壤改良。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深翻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2)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3)調整土壤酸堿度,滿足水果生長需求。3.1.3種苗選擇與繁育(1)選擇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生長勢好的優良品種;(2)采用無性繁殖方法,如嫁接、扦插等,保證種苗質量;(3)做好種苗檢疫,防止病蟲害傳入。3.1.4栽植(1)確定合理的栽植密度,根據水果種類、地塊條件和土壤肥力等因素進行調整;(2)栽植前,對種苗進行修剪、消毒處理;(3)采用正確的栽植方法,保證種苗成活率。3.2水果病蟲害防治3.2.1預防措施(1)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3)做好土壤消毒和種苗檢疫;(4)保持園區清潔,減少病蟲害發生。3.2.2病蟲害監測(1)定期對園區進行病蟲害監測;(2)采用生物、物理、化學等方法,準確判斷病蟲害種類;(3)及時掌握病蟲害發展趨勢,為防治提供依據。3.2.3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微生物等生物資源,控制病蟲害;(2)物理防治:采用燈光、色板、防蟲網等物理方法,驅避或殺死病蟲害;(3)化學防治:在必要時,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按照農藥使用規范進行防治。3.3水果采摘與儲存3.3.1采摘(1)選擇適宜的采摘時期,保證水果成熟度;(2)采用正確的采摘方法,避免損傷果實;(3)采摘過程中,做好果實分級、包裝工作。3.3.2儲存(1)選擇適宜的儲存方法,如冷藏、氣調、干燥等;(2)控制儲存環境,保持穩定的溫度、濕度、氧氣濃度等;(3)做好儲存期間的病蟲害防治,保證水果品質。通過以上措施,實現水果種植的規范化、標準化,提高水果產量和質量,滿足市場需求。第四章糧食作物種植技術4.1糧食作物種植流程糧食作物的種植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4.1.1土地準備在種植糧食作物前,首先要進行土地準備。這包括深翻土地、平整土地、開溝排水等。深翻土地有利于土壤松動,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長;平整土地可以保證作物生長的均勻性;開溝排水能夠有效防止作物受水浸泡。4.1.2種子處理種子處理是提高糧食作物產量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種子篩選、消毒、浸種、催芽等步驟。篩選優質種子可以提高發芽率,消毒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浸種和催芽可以促進種子快速發芽。4.1.3播種播種是糧食作物種植的重要環節。要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習性和土壤條件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播種方式和播種深度。播種后要及時覆土、鎮壓,以保證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4.1.4田間管理田間管理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蟲害防治等。要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合理施肥,保證水分供應,及時除草,防止病蟲害的發生。4.2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治是保證糧食產量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4.2.1農業防治農業防治是通過改變作物生長環境,降低病蟲害的發生。例如:合理輪作、適時播種、調整作物布局等。4.2.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例如:設置防蟲網、誘蟲燈、粘蟲板等。4.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降低病蟲害的發生。例如:利用天敵防治害蟲、施用生物農藥等。4.2.4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在選用化學農藥時,要遵循安全、高效、環保的原則,合理使用。4.3糧食作物儲存與加工糧食作物的儲存與加工是保證糧食質量和減少損失的關鍵環節。4.3.1儲存糧食儲存要選擇干燥、通風、避光的倉庫,避免潮濕、高溫、光照等不利因素。同時要定期檢查糧食儲存情況,防止霉變、蟲害等。4.3.2加工糧食加工主要包括脫粒、磨粉、制米等。在加工過程中,要保證設備清潔,防止糧食污染。同時要根據不同糧食的特點,采用合適的加工工藝,以保證糧食的營養成分和口感。第五章經濟作物種植技術5.1經濟作物種植流程5.1.1選址與土壤準備經濟作物種植前,首先需選擇適宜的種植地。應充分考慮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類型等因素,保證所選地塊適宜所選作物的生長。在選址確定后,需進行土壤準備,包括深翻、平整、施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5.1.2種子處理與播種在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處理,包括精選、消毒、浸種等,以提高種子發芽率和抗病能力。播種時,應根據作物種類、生長特性及土壤條件,選擇合適的播種方式,如條播、穴播、撒播等。播種深度和密度應適宜,以保證作物生長均勻。5.1.3田間管理田間管理是經濟作物種植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應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合理施用肥料,保證作物營養供應;適時灌溉,保持土壤濕度;及時除草,防止草害;加強病蟲害防治,保證作物生長安全。5.2經濟作物病蟲害防治5.2.1病蟲害防治原則經濟作物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種植前,應了解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在種植過程中,加強田間管理,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發覺病蟲害,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5.2.2病蟲害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通過調整作物布局、輪作、間作等農業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風險。(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微生物等生物資源,控制病蟲害的發生。(3)化學防治:在必要時,合理使用化學農藥,迅速降低病蟲害發生程度。(4)物理防治:采用燈光、色板、防蟲網等物理方法,誘殺或隔離病蟲害。5.3經濟作物采摘與儲存5.3.1采摘經濟作物采摘應根據作物成熟度、市場需求等因素進行。采摘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采摘時間:選擇適宜的天氣,避免在雨天或高溫天氣采摘。(2)采摘方法:輕拿輕放,避免損傷作物。(3)采摘工具:使用清潔、衛生的采摘工具。(4)采摘人員:加強采摘人員的培訓,提高采摘效率和質量。5.3.2儲存經濟作物采摘后,應盡快進行儲存,以保證產品質量和延長貨架期。儲存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儲存環境:保持清潔、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直射。(2)儲存設施:選用適宜的儲存設施,如冷庫、倉庫等。(3)儲存方法:采用合適的儲存方法,如裝箱、袋裝、散裝等。(4)儲存期限:根據作物特點,合理確定儲存期限。(5)儲存管理:加強儲存期間的檢查和管理,保證儲存安全。第六章茶葉種植技術6.1茶葉種植流程茶葉種植流程是保證茶葉品質的基礎,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6.1.1選址與規劃茶葉種植地應選擇在海拔較高、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區域。在規劃時,需根據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進行合理布局。6.1.2土壤改良茶葉種植前,應對土壤進行深翻、松土、施肥等改良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6.1.3種子處理選用優質、抗病蟲害的茶葉種子。種子在播種前需進行消毒、浸泡、催芽等處理。6.1.4播種播種時間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穴播等。播種后需覆蓋一層薄土,保持土壤濕潤。6.1.5管理與養護茶葉生長期間,需進行澆水、施肥、修剪、除草等管理措施。同時要注意防治病蟲害。6.2茶葉病蟲害防治茶葉病蟲害防治是保證茶葉品質和產量的關鍵環節。6.2.1防治原則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生物、物理、化學等多種防治方法。6.2.2常見病蟲害茶葉常見病蟲害有茶尺蠖、茶毛蟲、茶輪斑病、茶炭疽病等。6.2.3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進行防治。(2)物理防治:采用燈光誘殺、人工捕捉等方法。(3)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6.3茶葉采摘與加工茶葉采摘與加工是茶葉生產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茶葉品質。6.3.1采摘茶葉采摘應根據茶葉生長狀況和市場需求進行。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采摘時間一般為早晨,避免陽光直射。6.3.2初制茶葉初制包括殺青、揉捻、干燥等環節。初制過程要保證茶葉的衛生、色澤、香氣、滋味等品質。6.3.3精制茶葉精制包括篩分、切末、炒制等環節。精制過程要保證茶葉的形狀、大小、色澤、香氣、滋味等品質。6.3.4質量檢驗茶葉加工完成后,需進行質量檢驗,保證茶葉品質符合國家標準。質量檢驗包括感官檢驗和理化檢驗兩個方面。6.3.5包裝與儲存茶葉包裝應選用衛生、環保的材料。儲存條件要保證干燥、通風、避光、無異味。茶葉儲存期間,要定期檢查,防止變質。第七章畜牧業種植技術7.1畜牧業種植流程7.1.1選址與規劃畜牧業種植首先應選擇適宜的地理位置,充分考慮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在規劃過程中,要合理劃分種植區域,保證種植結構與養殖需求相匹配。7.1.2土壤改良針對不同土壤類型,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如施用有機肥料、石灰、磷肥等,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養分。7.1.3種植作物選擇根據養殖需求,選擇適宜的種植作物。如飼料作物、牧草、綠肥等。在種植過程中,要注重品種搭配,提高種植效益。7.1.4種植時間與方式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合理安排種植時間。采取科學的種植方式,如條播、穴播、撒播等,保證作物生長良好。7.1.5灌溉與施肥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合理灌溉與施肥。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干旱和水澇。適時施用氮、磷、鉀等肥料,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7.2畜牧業病蟲害防治7.2.1病蟲害監測定期對種植區域進行病蟲害監測,及時發覺病蟲害發生情況。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手段,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7.2.2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通過合理輪作、調整種植結構、清除雜草等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風險。(2)物理防治:利用燈光、色板、粘蟲板等物理手段,誘殺害蟲。(3)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微生物等生物資源,對病蟲害進行控制。(4)化學防治:在病蟲害嚴重時,采用低毒、高效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7.3畜牧業飼料種植7.3.1飼料作物種植選擇適宜的飼料作物,如玉米、大豆、苜蓿等。在種植過程中,注重品種搭配,提高飼料產量和品質。7.3.2牧草種植根據養殖需求,選擇適宜的牧草品種,如苜蓿、黑麥草、燕麥等。采取科學的種植方式,保證牧草生長良好。7.3.3綠肥種植在飼料作物和牧草種植區域,適時種植綠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常見的綠肥作物有紫花苜蓿、草木樨等。7.3.4飼料儲備與加工對收獲的飼料進行妥善儲備,防止霉變、損失。對飼料進行加工處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滿足養殖需求。第八章漁業種植技術8.1漁業種植流程8.1.1種苗選擇與準備漁業種植前,首先應選擇優質的種苗。種苗要求健康、無病蟲害,且符合當地養殖環境。在選擇種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了解種苗來源,保證種苗質量;(2)選擇適合養殖環境的種苗種類;(3)種苗要求規格一致,便于養殖管理;(4)種苗運輸過程中,應保持濕潤,避免陽光直射。8.1.2養殖場地選擇與準備漁業種植場地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交通便利的區域。在養殖場地準備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清除場地內的雜草、雜質,保證場地干凈;(2)挖設養殖池,池底要求平整、排水良好;(3)池塘周圍設置防護設施,防止野生動物侵入;(4)準備好養殖所需的設施設備,如增氧機、飼料槽等。8.1.3放養與管理(1)放養前,對養殖池進行消毒處理,殺滅病原體;(2)放養密度應根據養殖種類、池塘條件及管理水平來確定;(3)放養時,注意種苗的規格、品種、生長速度等因素;(4)養殖過程中,定期觀察魚類的生長情況,及時調整養殖管理措施。8.2漁業病蟲害防治8.2.1病害防治(1)了解常見病害的癥狀、病原體及傳播途徑;(2)加強養殖管理,提高魚體免疫力;(3)發覺病害及時隔離病魚,防止病情擴散;(4)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注意藥物種類、劑量及使用方法。8.2.2蟲害防治(1)了解常見蟲害的種類、生活習性及危害程度;(2)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方法;(3)加強池塘環境衛生管理,減少蟲害發生;(4)發覺蟲害及時處理,防止蟲害蔓延。8.3漁業養殖管理8.3.1水質管理(1)定期檢測水質,了解水質變化情況;(2)根據水質狀況,調整水源、增氧等措施;(3)保持池塘清潔,及時清除底泥、雜質;(4)避免過量投喂,減少飼料殘渣對水質的影響。8.3.2飼料管理(1)選擇適合養殖種類的優質飼料;(2)控制投喂量,避免過量投喂;(3)定期檢查飼料質量,保證飼料新鮮;(4)飼料儲存過程中,注意防潮、防蟲、防鼠。8.3.3養殖效益分析(1)分析養殖成本,包括種苗、飼料、藥物、人工等;(2)了解市場需求,確定養殖品種及規模;(3)計算養殖效益,評估養殖項目可行性;(4)不斷優化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效益。第九章農業種植機械使用與維護9.1農業種植機械類型與特點9.1.1類型概述農業種植機械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用于種植、管理、收獲等環節的機械設備。根據功能和用途的不同,農業種植機械可分為以下幾類:(1)播種機械:如播種機、穴播機、條播機等。(2)耕作機械:如犁、耙、旋耕機等。(3)施肥機械:如施肥機、撒肥機等。(4)植保機械:如噴霧機、噴粉機等。(5)收獲機械:如收割機、脫粒機等。9.1.2特點分析農業種植機械具有以下特點:(1)適應性強:能夠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土壤類型的農業生產需求。(2)效率高: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3)可靠性好:在惡劣環境中保持穩定的工作功能。(4)自動化程度高:部分機械可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操作。9.2農業種植機械操作規程9.2.1操作前準備(1)檢查機械設備的完整性、緊固件是否牢固。(2)檢查燃油、潤滑油、冷卻水等是否充足。(3)了解作業田塊的地形、土壤類型等信息。9.2.2操作過程(1)按照設備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規程。(2)在作業過程中,注意觀察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態,發覺異常及時停機檢查。(3)保持作業速度均勻,避免速度過快或過慢影響作業質量。(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種子批發市場客戶關系維護與提升考核試卷
- 取暖初二語文作文
- 看花燈初三語文作文
- 發酵豆醬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考核試卷
- 生態系統穩定性監測與預警考核試卷
- 水電工程案例分析與啟示考核試卷
- 煤炭批發市場供需平衡分析考核試卷
- 2-15邏輯函數的化簡-卡諾圖法4
- 山西農業大學《統計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數據描述與可視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水土保持工程質量評定規程sl3362006
- 苯乙酸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2022-2023學年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 邏輯與思維 10-2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 教案-
- 萬邦特種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8000噸特種紙遷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建模教程】-建模-數學建模夏令營
- 高中英語高頻詞匯拓展延伸
- 誠信友善教學反思(十篇)
- 2023版思想道德與法治專題6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道德品格PPT
- 部編本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古詩詞誦讀
- 銷售立項申請表
- 一案八制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