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濱州市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濱州市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濱州市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濱州市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濱州市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濱州市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鄉村是中華文明的生發之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都直接來自鄉村生活現場,具有獨特的文化意境。千百年來,人們每每吟誦這些詩句,往往會燃起內心的田園夢。于很多人而言,鄉村不僅是一個居住場所,更是品鑒和寄情的對象,是精神的歸屬。晉宋之際,陶淵明歸隱田園,躬耕于原野。當津津樂道于“歸園田”和“返自然”時,他所期待的顯然不是棲身意義上的鄉村空間,而是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簡單概括,即放浪于山水,在長河落日、細雨微風之間感悟自然與人生,獲得生命的撫慰。盡管陶淵明的鄉間生活其實是艱難的,有時衣食難以為繼,甚至還曾乞討,但這些并不妨礙后世文人將其視為精神楷模,并形成了綿延不絕的田園詩派。至少自唐代始,無論是處尊居顯還是地位卑微,文人在尋找心靈的棲息之地時,總是繞不過陶淵明的田園。只不過由于時代語境和個人際遇的差異,每個人在承襲陶氏田園志趣的同時,也形成了個人的風格特征。盛唐時期,生活優渥者如王維,購置鄉間別墅,遠眺孤煙遠村、獨樹高原,靜觀桃紅含宿雨、柳綠帶朝煙,聆聽雨打花瓣、黃鶯啼鳴,抵達了物我相容、物我兩忘之境。仕途失意者如孟浩然,隱居鹿門山,在鄉間友人家里做客后寫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盡管沒有做到“忘我”,卻也獲得了某種超脫現實窘境的意趣。北宋時期,被貶至黃州的蘇軾,“躬耕于東坡,筑雪堂居之”,以陶淵明自比,寫下“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在“歸去來”想象中找到了人生的平衡點,抵達了生命的澄澈。南宋時期,因病辭官還鄉者范成大創作了大型田園組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中“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等詩句,超越了文人的隱逸之志和歸田之樂,單純地展現了農家的質樸和風物的淳美,回歸生活的本身。縱觀中國古代文化史,文人們都傾向于把鄉村視為精神家園,即使一些非鄉村出身、亦無耕種經驗的文人也是如此。如前述的王維,出身于官宦之家,狀元及第后,投身官場,最高官職曾至尚書右丞。其早年經歷與鄉村并無交集,四十歲后卻移情鄉野,隱居藍田。一個初夏的黃昏,王維漫步于渭水岸邊,看見落日的余暉灑滿村莊與麥田,野雞鳴叫,牛羊暮歸,農人荷鋤,心生羨慕,情不自禁地吟起:“式微,式微,胡不歸?”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歸途,其對鄉村的情感顯而易見。這種狀況的形成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由中國傳統社會的特點決定的。費孝通認為,中國的社會是鄉土性的,在他看來,“土”不是貶義詞,而是我們的民族特征。區別于游牧民族和工業社會,中華文明是靠土地的產出來維系的,“人是黏著在土地上的”,因此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極強的“鄉土情結”,無論遷徙到哪里,都期盼落葉歸根。(摘自徐志偉《把酒話桑麻》)材料二:有人說,中國人往上數三代,多數來自農村,來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經常會遐想“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恬淡意境。然而現實中,為了保護古村落,卻往往不得不與時間賽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厔抹去壁畫;有的地方把古村落當“搖錢樹”,隨意搭建破壞古貌……正如作家馮驥才所感嘆的那樣:“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不能沒等我們去認真翻閱,就讓這些古村落在城鎮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見。”對于發源于農耕文化的中華文明,村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從《漢書》所言“或久無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會學家林耀華在《金翼》里所言“別忘了把種子埋進土里”的樸素信仰,村落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文化屬性。在《鄉土中國》中,費孝通寫道:“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的社會是鄉土性的”。在這里,“鄉土”并不是一個貶義的概念,而是千百年來農業社會發展特點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鎮化成為通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高樓大廈伸向天際之時,也離不開從歷史文脈中吸納地氣。因而,保護村落、振興鄉村,就成了追索“從哪里來”的方式,也成為標記“向何處去”的注腳。“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鎮化的目標所在。在云南古生村,習近平總書記稱贊當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記得住鄉愁”,指出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一道,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許多一輩子種田勞作的村民來說,村子就是他們的家;對擁擠在鋼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們而言,鄉村又何嘗不是精神的歸宿?村落不可能也不應該一成不變,只是,這樣的變化不應是衰敗,而應是成長。惟其如此,才能守護好我們的鄉愁,留住我們的根。(摘編自盛玉雷《守護好鄉愁才能留住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那些直接來自鄉村生活現場具有獨特文化意境的詩句,往往會燃起我們內心的田園夢。B.陶淵明歸隱田園,追求的顯然不是棲身意義上的鄉村空間,而是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C.范成大的田園組詩《四時田園雜興》,單純地展現了農家的質樸和風物的淳美,回歸生活本身。D.現實中存在古村落缺乏保護甚至被破壞的現象,采取必要的行動保護古村落迫在眉睫。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世文人將陶淵明視為精神楷模,可見陶淵明窘迫的生活處境并未影響他在后世文人心目中的地位。B.材料一第三段列舉了多個事例,印證了后世文人在承襲陶氏田園志趣的同時,也形成了個人風格。C.“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社會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D.與一輩子種田勞作的“村里人”將村落視為生存空間不同,“城里人”將村落看作精神的歸宿。3.下列選項不能用來說明材料二第二段中“村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的一項是()

A.費孝通:一旦鄉村消失,文化也會隨之流逝。B.馮驥才: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樣性都在村落里。C.靳亦冰:傳統村落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價值傳承和延續。D.賈平凹:衰敗的農村已成了我心中的一種痛。4.兩則材料都引用了費孝通的“中國的社會是鄉土性的”這句話,請簡要分析其不同用意。5.請結合兩則材料,談一談新時代如何才能“守護好我們的鄉愁,留住我們的根”。(★★★)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看海劉建超父親被班長從河里拽出來,狼狽地趴在岸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連長急慌慌地跑過來,對著父親的屁股就是一腳:“你找死啊。”父親委屈地說:“我就是想在大海里浮浮水嘛,誰知道海水這么急啊。”班長笑了,說:“看海啊看海,你可真逗。這哪是海啊,這是黃河,離海還遠著哪。”父親吐出一口水,說:“沒事,沒事。班長,我會浮水。我能在村里的池塘子里狗刨兩個來回。”連長臉都氣白了,對班長說:“把人給我帶回去,關禁閉。”班長拍拍父親的肩膀,吐吐舌頭。父親說:“我又沒有招他惹他,連長就是看我不順眼,每次見面,都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地訓斥我。”父親說,連長訓斥他,是因為父親不和家里說一聲就偷偷跑出來當兵了,家里人還不得急死?可要是和家里說了,那還走得了嗎?再說了,連長當初不也是沒和家里打招呼就跟隊伍走了?父親被關禁閉,送來的飯湯他賭氣不吃。晚上,連長來了。父親背對著他。連長揶揄地說:“還鬧情緒啊,聽說你平時飯量挺大啊。身子骨瘦小得來陣風都能把你吹跑,還來當兵哪?”“瘦小咋了,行軍打仗我掉過隊嗎?沖鋒殺敵我落過伍嗎?你憑啥看不上我?”連長撥拉著父親的頭,說:“嚯,脖梗子還挺硬嘛,說說你的名字為啥叫看海?”父親說:“村里十年九旱,幾百口子人都在村東頭的一口老井里淘水吃,水金貴得很。孩子的名字都和水有關,看江看河看塘看井都有了,父親就給我起名叫看海。”父親問奶奶:“海是什么樣的?”奶奶就把父親帶到村北五里地遠的一個池塘,說:“海就是這樣的。”父親問:“哪里能看到海啊?”奶奶看著遠方,說:“太陽升起的地方就能看到海。”連長說:“你黃嘴丫子還沒褪凈呢,不好好在家陪著你娘,跑出來干啥?”父親說,他從懂事起就每天到村東頭的水井旁排隊打水。村里有個惡棍,長得滾瓜溜圓,打水從不排隊,誰不服就動拳頭,村子里的人也是敢怒不敢言。父親十五歲那年,天大旱,土地都冒煙。老井里的水也下落不少,取水更難。父親排著隊等了半晌午,剛要輪到他打水,惡棍就提著桶大搖大擺地上井,把父親推到一邊。父親剛理論幾句,惡棍就揮起了拳頭。父親也是拼了,被打得鼻青臉腫就是不讓步,硬是把惡棍給耗軟了。父親揣著兩個紅薯面窩窩頭,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村子,要長點本事回去收拾村里的惡棍。連長說:“當兵打仗可不是為了報私仇。你啊,心胸要像大海一樣寬闊。”父親說:“連長你本事大,你見過大海嗎?”連長說:“何止是見過。跟你說,大海啊,有十個黃河那么大。”連長走了,留給父親一個烤紅薯。部隊渡黃河,敵機成群結隊地來轟炸。連長把父親護在身下,鮮血染紅了河水。連長臨終前將手中的望遠鏡塞給了父親,說:“我也沒有見過大海。隊伍就要南下了,你替我看看大海。”父親跟著部隊南下,父親第一次見到了大海。父親說,那日的海水藍得跟天空一個色,遠遠望去,海就是天,天就是海。海面風平浪靜,船帆旁有趕也趕不走的鳥兒環繞著。“這么美的地界交給了我守衛,心里得勁兒啊。”父親被分配到一個小島上,只有他和一名老兵守著一盞信號燈。父親每天的任務就是在小島上巡邏,給信號燈添加柴油。守島的日子單調枯燥,父親卻喜愛上了這個小島。父親最喜歡坐在礁石上,舉著望遠鏡,望向海洋的盡頭,任海浪打濕衣褲。他說,在海天交合的盡頭能看到連長在向他揮手。父親在海島駐守了25年。母親說:“只見過你父親流過一次眼淚。離開部隊,告別他朝夕相處的小島,他淚流滿面,就那一次。”父親回到家鄉,依然惦記著海島。父親看電視,他總要看海洋氣象預報,預報有臺風警報他就一副憂心忡忡的神情。大學畢業,我也到了部隊。回家探親,我先去了父親當年駐守的那個小海島,用水壺裝了島上的細沙和海水。父親興奮極了,買來一個魚缸,把沙子和海水倒進魚缸,手捏一撮細沙在水里洗淘。父親還學會了疊紙船,每天都要疊一只大紙船放進魚缸里。母親說:“你疊的船太大了。”“你懂什么,這是航空母艦。”父親說,“啟航了——”父親中風住進了醫院,留下的后遺癥是認不得字、記不住事,朋友的名字也叫不出來。可是,他會如數家珍地講他的小島,講他的信號燈。父親的話越來越少了,每天就是坐在門口,拿著望遠鏡,看向遠方的藍天。鄰居說:“你家老爺子多寂寞啊。”母親說:“他才不寂寞呢。他心中那片海啊熱鬧著哪。”父親似乎聽到了,嘴角浮出一絲得意的笑。父親胸前掛著望遠鏡,站在連長的畫像前,說:“你看看,我的兒子比你的兒子有出息。他在咱自己的航空母艦上替你看海呢。”連長就是我爺爺。(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緊張且略帶詼諧的場景,生動地展現了父親在河中遇險后的狼狽,為后文連長看不上父親做了鋪墊。B.父親對連長的抱怨為后文兩人關系的轉變埋下了伏筆,也直接寫出父親的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C.父親在海島上的工作,“單調枯燥”與“喜愛”形成對比,突出了父親對大海的情感以及對使命的堅守。D.父親在中風后話語越來越少,只能借助用望遠鏡望向遠方排解內心的寂寞,表現了父親記憶受損后的孤獨。7.關于文中父親參軍之前的經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對自己名字由來的解釋,反映了村子缺水的狀況,也體現出村民們對水的渴望。B.奶奶對“哪里能看到海”的回答充滿了詩意和想象,也飽含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C.文中插敘惡棍插隊等情節,解釋了父親參軍的原因,使父親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D.父親揣著紅薯面窩窩離家,既寫出當時條件的艱苦,也反映出父親離家時的決心。8.文中畫線語句情感豐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一個好標題是故事的種子”,小說以“看海”為標題,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莊宗①之嗣位也,志在渡河,但恨河東地狹兵少,思欲百練其眾,以取必勝于天下,乃下令曰:“凡出師,騎軍不見賊不許騎馬,或步騎前后已定,不得越軍分以避險惡。其分路并進,期會有處,不得違晷刻。并在路敢言病者,皆斬之。”故三軍懼法而戮力,皆一以當百。故朱梁②舉天下而不能御,卒為所滅,良有以也。莊宗好獵,每出,未有不蹂踐苗稼。一旦至中牟,圍合,忽有縣令,忘其姓名,犯圍諫曰:“大凡有國家者,當視民如赤子,性命所系。陛下以一時之娛,恣其蹂踐,為民父母,豈其若是耶!”莊宗大怒,以為遭縣令所辱,遂叱退,將斬之。伶官敬新磨者,知其不可,乃與群伶齊進,挽住令,佯為詬責曰:“汝為縣令,可以指麾百姓為兒,既天子好獵,即合多留閑地,安得縱百姓耕鋤皆遍,妨天子鷹犬飛走耶!而又不能自責,更敢咄咄,吾知汝當死罪。”諸伶亦皆嘻笑繼和。于是莊宗默然其怒少霽頃之恕縣令罪。(節選自《五代史補》)材料二:成而不傾,敗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項羽、李存勖戰而必勝,犯大敵而不撓,非徒其勇也,知機之捷亦智矣,然而卒以傾亡者,豈智之遽窮乎?智則未有不窮者也。項羽不足以持敗,一摧于垓下,遂憤恚失守而自剄,量不足以勝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東以為后圖,韓、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漢者,收余眾,間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漢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勝之威,敗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勝而不可以持敗,故敗則必亡,存勖可以忍敗,而不足以處勝,故勝則必傾,一也。(節選自《讀通鑒論》卷二十八)材料三:莊宗以雄圖而起河、汾,以力戰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國祚中興。然得之孔勞,失之何速?豈不以驕于驟勝,逸于居安,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征搜輿賦,竭萬姓之脂膏。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靜而思之,足以為萬代之炯誠也。(節選自《舊五代史·莊宗紀八》)注①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莊宗均為后唐莊宗李存勖。②朱梁,即五代中的后梁,朱溫所建。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于是莊宗默A然B其怒C少D霽E頃之F恕G縣令罪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得越軍分以避險惡”與《五代史伶官傳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的“以”用法不同。B.病,疾病,與《登高》“百年多病獨登臺”的“病”意思相同。C.犯,遭遇,與《蘇武傳》“見犯乃死,重負國”的“犯”意思不同。D.間,離間,與《屈原列傳》“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的“間”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宗即位之后,鑒于地勢和兵力的狀況,下達了一系列的律令,三軍害怕律法而齊心協力,戰斗力大大提升。B.中牟縣令勸說莊宗應全力保護百姓,不能因一時的快樂,任意毀壞莊稼,莊宗聽后非常生氣,打算殺了他。C.項羽、李存勖作戰就一定會勝利,不是因為他們作戰勇猛,而是因為他們富有才智,善于把握取勝的戰機。D.莊宗在河、汾起兵,平定了汴、洛地區,家仇得報,國運振興,得天下勞苦不易,失天下卻也非常地迅速。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蘇武傳》)(2)故朱梁舉天下而不能御,卒為所滅,良有以也。14.《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指出“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材料二和材料三認為導致李存勖敗亡的“人事”是否相同?請簡要說明。三、詩歌鑒賞(★★★)閱讀詩歌,完成各題。題興善寺后池盧綸隔窗棲白鶴,似與鏡湖鄰。月照何年樹,花逢幾遍人。岸莎青有路,苔徑綠無塵。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窗外棲息著白鶴,仿佛與鏡湖為伴,營造出一種清幽、空靈的意境。B.頸聯“青”“綠”色彩詞的運用,使得畫面更顯清新自然,讓人心生向往。C.作為僧人,詩人愿在此終老,傳達出其厭惡塵世、超脫世俗的心境與情感。D.本詩語言平易淺顯,情感真摯,可謂“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16.本詩頷聯富有哲思,請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兩句,提醒我們成就事業,要善始善終。(2)《過秦論》中“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陳涉起義得到了天下的競相響應。(3)在古詩詞中,“會”有“應當”的意思,常用來表達期許之情。如《將進酒》中的“______,______”。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大蒜對身體健康有諸多好處,但唯獨不友好的是,吃完大蒜開口的瞬間就是“大殺器”。有些腦洞大開的網友發現把鼻子和嘴巴捂住,用蒜汁洗腳,也能感受到蒜味。蒜味是怎么從腳底跑到嘴巴里的?蒜味來源于大蒜素及其代謝產物,(甲),所以基本沒什么蒜味。但大蒜一旦被取食或者被切割破壞后,大蒜中的蒜氨酸就會立即在酶的催化下產生大蒜素,而且放置的時間越久,(乙),蒜味也就越重。皮膚是身體的長城防線,緊密排列的上皮細胞就像城墻一般通過物理屏障及油脂分泌等保護身體免受細菌等侵害。上皮細胞的細胞膜主要由磷脂雙分子層和蛋白質組成,磷脂是“長城”的墻磚,載體蛋白就像“關隘”。大部分物質通過“關隘”進出細胞,但是也有一些物質不走尋常路,可以通過“磚縫”出入。這種僅憑濃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