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

一、語言文字運用(★★)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說走就走的旅行”激發了人們奔赴山海的熱情。與那些人工打造的網紅景點相比,文化悠久的歷史名勝顯得鶴立雞群。B.唐山市緊緊圍繞重點領域,高效統籌協調,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城市,守法、用法在唐山大地蔚然成風。C.好的社會學著作,不僅應做到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見微知著,而且應讓讀者借助作者的方法去檢驗生活和理解社會。D.哲學家不應該犯這個錯誤,即毫不在意弗洛伊德提出的石破天驚的見解:人的行為動機受到無意識欲望的支配。(★★★)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中秘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旗艦項目錢凱港,將成為拉美地區新的樞紐港和太平洋門戶港,成為中拉間陸海新通道。B.光明網和中國金幣集團將攜手非遺傳人,探索如何以貴金屬紀念幣為原型創作非遺作品,促進并展現非遺創造性轉化的實踐成果。C.如果海水再次倒灌到陸地,有關部門就需要開展漫灘觀測,觀測涉及海水倒灌的淹沒范圍、淹沒水深、持續時間等要素。D.春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是一種綜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自然崇拜、節日裝飾、儀式、飲食和相關的娛樂活動組成。二、文言小題(★★)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活用類型不相同的一項是()

A.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十二章》)

亂者四應,倉皇東出(《五代史伶官傳序》)B.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五石之瓠》)

履至尊而制六合(《過秦論》)C.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大學之道》)

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傳》)D.故竊異室以利其室(《兼愛》)

以愚黔首(《過秦論》)(★★★)4.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克己復禮為仁克:約束(《〈論語〉十二章》)

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要:求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B.常于幾成而敗之幾:接近(《〈老子〉四章》)

客得之,以說吳王說:同“悅”,取悅(《五石之瓠》)C.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鼓勵(《兼愛》)

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靡:無,沒有(《屈原列傳》)D.如惠語以讓單于讓:責備(《蘇武傳》)

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抗:抵抗(《過秦論》)三、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王國維認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這就是“不隔”。可見,“不隔”首先要做到“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或者說“語語都在目前”。王國維稱贊周邦彥的“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因為周詞以白描的手法描繪出雨后風荷的神態,惟妙惟肖,所以王國維認為“不隔”。而姜夔的《暗香》《疏影》雖然歷來被推為詠梅絕唱,但因為堆砌典故,沒有具體描繪出梅花高潔的風姿,所以王國維認為“隔”。王國維反對堆砌典故和用替代字,因為這很容易使作品晦澀難懂,使藝術形象朦朧迷離。可見,所謂“不隔”,就是要求做到藝術形象的鮮明、具體、逼真、傳神,這和中國古典美學中關于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思想有著顯而易見的聯系。所謂“不隔”還要求做到“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這是對文學語言的要求。王國維認為姜夔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高樹晚蟬,說西風消息”是“隔”。除了這些詩句缺乏形象的鮮明具體性之外,還因為文學語言不那么流暢自然,帶有人工雕琢的痕跡。王國維說“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在文學史上,謝靈運的作品被稱之為“初發芙蓉,自然可愛”,顏延年的作品被稱之為“鋪錦列繡,雕繪滿眼”。蘇軾的作品如行云流水、萬斛泉源,黃庭堅的作品則追求冷僻生硬,無一字無來歷。可見,王國維要求文學語言做到渾然天成,不假雕飾,做到“極煉如不煉,出色而本色,人籟悉歸天籟”,他直接繼承了中國古典美學關于主張自然本色反對雕章琢句的思想。王國維稱贊“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要求思致深遠、含蓄蘊藉、一唱三嘆、余味無窮,反對“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摘自滕咸惠《論王國維“隔與不隔”》)材料二:王國維在提出“隔與不隔”時,尚無新批評或接受美學理論,在他那里,作者、文本和讀者沒有分野。葉嘉瑩認為王國維所提出的“隔與不隔”,僅僅是從作者的角度來欣賞衡量作品時所得的印象和結論。葉嘉瑩自己的理解是,如果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果然有真切之感受,且能做真切之表達,使讀者亦可獲致同樣真切之感受,如此便是“不隔”;反之,如果作者根本沒有真切之感受,或者雖有真切之感受但不能予以真切之表達,而只是因襲陳言或雕飾造作,使讀者不能獲致真切之感受,如此便是“隔”。葉嘉瑩話說得全面又縝密,作者、作品、讀者三者都顧及到了,而且讀者的地位分外重要,因為最終要以讀者能感受到為要務。(摘自蔣原倫《“隔與不隔”的多視角審視》)材料三:“隔與不隔”的分別就從情趣和意象的關系上面見出。情趣與意象恰相熨帖,使人見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亂或空洞,情趣淺薄或粗疏,不能在讀者心中現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比如“謝家池上”是用“池塘生春草”的典,“江淹浦畔”是用《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典,“謝家池上”“江淹浦畔”二句,歐詞因春草的聯想,就把這些名句硬拉來湊成典故。謝詩江賦原來都“不隔”,何以入歐詞便“隔”呢?因為“池塘生春草”和“春草碧色”數句都是很具體的意象,都有很新穎的情趣。歐詞二句意象既不明晰,情趣又不真切,所以“隔”。“隔與不隔”也體現在詩歌“顯”和“隱”的關系中。詩原有偏重“顯”與偏重“隱”兩種,“顯”易流于粗淺,“隱”易流于晦澀,這是大家都看得見的毛病。但是“顯”也有不粗淺的,“隱”也有不晦澀的。我們不能希望一切詩都“顯”,也不能希望一切詩都“隱”,因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人原來有種種“類型”上的差異。有人接收詩偏重視覺器官,一切要能用眼睛看得見,所以要求詩須“顯”,須如造形藝術;也有人接受詩偏重聽覺與筋肉感覺,最易受音樂節奏的感動,所以要求詩須“隱”,須如音樂,才富于暗示性。所謂意象,原不必全由視覺產生,各種感覺器官都可以產生意象。不過多數人形成意象,以來自視覺者為最豐富,在欣賞詩或創造詩時,視覺意象也最為重要。因為這個緣故,要求詩須“顯”的人占多數。顯則輪廓分明,隱則含蓄深永,功用原來不同。說概括一點,寫景詩宜于顯,言情詩所托之景雖仍宜于顯,而所寓之情則宜于隱。梅圣俞說詩須“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就是看到寫景宜顯,寫情宜隱的道理。寫景不宜隱,隱易流于晦;寫情不宜顯,顯易流于淺。(摘自朱光潛《詩論·“隔”與“不隔”》)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國維反對堆砌典故和用替代字,因為這樣容易使作品晦澀難懂,藝術形象朦朧迷離。B.蘇軾和黃庭堅作品在語言方面的區別主要是,蘇作語言流暢自然,黃作語言冷僻生硬。C.如果作者不能夠真切表達自己的真切感受,那么讀者就不會在作品中獲得真切的感受。D.接收詩的感覺器官不只一種,其中以視覺器官最為重要,所以人們要求詩歌要“顯”。6.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王國維認為詩歌創作要思致深遠、含蓄蘊藉,體現了他主張自然本色反對雕章琢句的思想。B.葉嘉瑩的觀點比王國維的觀點更加全面,這是因為葉嘉瑩受到新批評和接受美學的影響。C.朱光潛認為詩歌創作在寫景上不宜隱,隱則晦澀,寫情上不宜顯,顯則粗淺。D.三則材料雖然討論的角度不一樣,但都是圍繞“隔與不隔”這個中心展開的。7.下列選項,從“顯”和“隱”的角度來看,與其他三項不一致的一項是()

A.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B.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8.請結合材料一、三,簡要概括詩歌“不隔”的標準有哪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老漢與牛阮建華青山伯呆坐在冰涼的大橋的石墩上,渾濁的眼睛迷茫地看著河灘。河灘上,生產隊的20多個男子忙碌著,幾個年輕人用粗大的麻繩拴扣住老牛的四條腿,遠遠地拉著。水生叔在河邊的麻石上霍霍地磨著殺豬刀,一群小孩在河堤上蹦上跳下,顯得很興奮。老牛拼盡了氣力,朝著大橋上的青山伯哀嚎,似乎在呼喚著它的主人。這牛知道這群人將要對它做出什么,知道今天是它的歸期,痛苦地流下了眼淚。隊長仕功叔一聲吆喝,拉繩的年輕崽們一齊用力,老牛轟然倒地。幾個人一起上前,扳住牛角,不讓它頭部動彈。水生叔手操磨得锃亮的殺豬刀,對準牛頸捅去。老黑發出最后的哀嚎,前腿掙扎了一下,踢翻了木盆,暗紅色的牛血淌了一地。沒人注意到,此時橋上的青山伯一頭栽在橋面的石板上,一口鮮血吐出,染紅了青色的石板。青山伯生于民國十四年,屬牛。沒上過學,從小在父親的帶領下,學會了各種農活。人長得壯實,一百多斤的擔子挑二里路,可以不歇肩。這牛是由生產隊分給青山伯家負責放養的。接手時小牛剛斷奶,瘦弱不堪,仿佛一陣風都能吹倒。青山伯給牛取名細黑,每天煮飯的米湯留下來給細黑喝,經常從自家的雞窩里偷兩個雞蛋,打在米湯中。青山伯手邊常放把鐵梳,夏天牽了牛到河里洗個澡,便用鐵梳梳理細黑身上的毛發。冬天怕細黑凍著,把它牽進堂屋。那牛也特別通人性,見青山伯提了糞桶,便就著糞桶拉尿。堂屋里雖系了牛,也沒有一般牛棚里熏人的騷臭味。細黑在青山伯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不到兩歲便有一人高,毛發黑亮,膘肥體壯。細黑是生產隊五頭牛中絕對的主力,它力氣大,脾性溫和,不像其他牛那樣倔強,生產隊的勞力都爭著用它。因為這樣,細黑比隊里其他的牛勞作更多,農忙時節天天下田干活。勞力用完牛,便把牛一放。青山伯準放下手中的活計,牽細黑到河里洗澡、梳理毛發,喊來女兒或兒子牽到河邊去吃草。青山伯還給家里作了規定,放牛不準騎在牛背上。他說,細黑做農活,本來就很累,背上騎個人,得不到休息。青山伯是全隊公認的最勤勞的人。每天他起得最早,挑擔糞上自留地,待社員們都起床了,再和大家一起出早工。他家的自留地是全隊的樣板,每個季節的菜都是他家先種出來。留的蔬菜種子,來年每家都向他討要。夏天,任太陽如何毒辣,青山伯都光著頭,光著膀子,腰間系條白布做成的毛巾,既可擦汗又可洗澡。從頭到腳,全身古銅色。青山伯勤勞肯做,所有農活都會,生產隊重活累活都派他,他也從沒怨言。隊里的人都說,青山伯像細黑一樣,任勞任怨,能干肯干,不知道是應該說人如其牛,還是牛如其人。有一年,連降幾天暴雨,山民砍下的大樹來不及搬進家中,就被山洪沖進河道,順流而下,像放下的一片片木排。下雨天,沒安排農活,青山伯便牽了細黑在河邊吃草,見漂下的一根根木排,心頭一癢:這些都是極好的木料。青山伯自信憑自己的水性,下河撈幾根木料應該手到擒拿。河水洶涌,夾雜著枯枝敗葉迎面襲來,一個浪頭,青山伯灌下一口渾黃的泥水,一個個漩渦帶著他向更湍急的河心沖去。混沌中,青山伯摸索到一根毛茸茸的東西,便抓緊了。溺水的人見根稻草也想抓住,毛茸茸的東西帶著青山伯一點點向岸邊靠近。青山伯爬上岸,這才發現自己抓的是細黑的尾巴,逃脫了水神的威脅,趴在細黑頭上哭起來。細黑不愧是水牛,是青山伯的“救命恩牛”。時光荏苒,青山伯幾個子女都長大了,兩個女兒相繼出嫁,兒子也準備成家。細黑也16歲了,青山伯為細黑改名為老黑。谷雨剛過,田里的水還有幾分涼意。青山伯駕了老黑犁田,老黑忽然一個趔趄,躺倒在水田里,任青山伯怎么驅使也站不起來。老黑真的老了。晚間,隊長仕功叔來到青山伯家,說是看望老黑,其實是勸說:“這牛看來是不行了。隊里社員從春節后都沒聞到葷腥了,趁牛還活著,宰了,給社員打點牙祭。”青山伯搖搖頭,說:“老黑只是太累了,讓它歇幾天,我再好生喂養,它還會再出力呢。”仕功叔拗不過青山伯,轉身離開,把家里不足100斤的豬殺了,每戶分了一兩斤肉,為社員們打了個牙祭。青山伯其實最清楚老黑的狀況。老黑畢竟16歲了,已是牛生的暮年,老黑真的是老了。青山伯的身體也如老黑一樣,過了50歲每況愈下,過早地佝僂了。他時常感覺胃疼,痛得厲害時,就了一包蘇打粉,和水吞下,胃痛就減輕了許多。轉眼到了這年的中秋節。隊長仕功叔又打老黑的主意了。青山伯沒有再次反對,知道反對也沒用。牛,是生產隊的,自己只不過是喂養人,每年記3000個工分而已,這相當于一個女勞力一年的最高工分,可以換來兩個人的口糧,生產隊已經很照顧了。中秋節,村莊里彌漫著難得的牛肉香味。老婆黃家娘添了一碗牛肉湯,來到青山伯的床前。他努力掙扎著坐了起來,聞過飄香的土碗,喝了一口湯。喉嚨里一陣發癢,忽然一陣咳嗽,胃里的東西翻江倒海涌出,剛喝進去的牛肉湯變成暗紅色,吐了一地。農歷中秋節,青山伯結束了52歲的人生。隊里的赤腳醫生說:“青山伯死于胃病。”只有黃家娘說:“青山伯是去了那邊,找他的老黑去了。”(有刪改)9.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在隊長仕功叔第一次勸殺牛時,青山伯反對,透露出他為了得到工分有自私的一面。B.青山伯不僅勤勞肯做,任勞任怨,而且全心全意照料細黑,使它成為了生產隊的主力。C.青山伯撈木料溺水,被細黑救上岸后趴在它的頭上哭,主要說明他后悔、后怕和感激。D.青山伯雖然竭盡全力保護老黑,但也無法改變它被宰殺的命運,他最終因悲痛而離世。10.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運用動作、神態、心理描寫等手法,展現了青山伯豐富的內心世界和鮮明的性格特征。B.后文寫生產隊最終殺牛,是為了照應前文“牛是由生產隊分給青山伯家負責放養的”這一情節。C.文中細節描寫不僅豐富了故事的內容和情感層次,還引發讀者對生命尊嚴和價值的深入思考。D.本文富有悲劇色彩,從人物形象塑造、敘事的場景以及語言的表達上,都能體現出這一點。11.請分析首句在文中的主要作用。12.這篇小說在敘事上很有特色,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四、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王秋泉者,吾邑名醫也。有某富人病且死,延秋泉。秋泉適治某貴人疾,不果往。富人念不已,中夜綿惙①,謂其子曰:“吾寧得一晤王先生,雖死不恨。”子乃復走仆秋泉所,頓首敦促,會所治貴人疾良已。又數日,貴人起,治具觴秋泉,奉金帛為壽。秋泉飲大醉歸至舟中語家人曰今可赴富人約矣。而富人子所遣仆,蚤踴躍解維,代搖櫓。至其家,傳呼曰:“王先生至矣!”舉家驚喜出迎。秋泉方酣睡,家人起諸夢中。主人已盛衣冠,鞠躬入舟肅客。秋泉謝暮夜,請得詰朝櫛沐登堂。主人固請曰:“老父忍死待先生,先生幸辱臨,何櫛沐為?”強之入。診脈已,與藥竟出。主人盛饌揖秋泉,秋泉但搖手謝,還舟解衣臥。雞鳴酒醒,呼其家人罵曰:“惰奴誤乃公事,某富人延我久,當夜赴之,何尚泊此?”家人曰:“公頃已診脈與藥,忘之耶?”秋泉大驚曰:“審與藥乎?吾直大醉,必殺之矣。”頓足促解維歸,謂不去必受辱。家人匆遽解維。主人已遣仆伺秋泉,聞去,即入報。須臾門啟,望岸上燭籠數十,傳語止王先生。秋泉不知所為。俄而主人踉蹌至,入舟頓顙②,淚下承睫,謝曰:“老父得先生刀圭③,乃者熟寢,病若脫矣。先生存,父存,先生去,父且大去,惟先生終哀憐之。”秋泉自疑曰:“世豈有是事哉,必紿我。”然已無可奈何,強隨之登堂,門且掩,心猶怦怦然。坐定,主人申謝再三:“先生用藥何神驗乃爾。”秋泉乃漫應曰:“昨已得其概,請更得審視。”遂入視,索藥渣觀之。私自慰曰:“幸不誤。”更與數劑,起其疾,厚獲而歸。呼為醉先生云。(選自《螢窗異草》)注:①綿惙:病勢危重。②頓顙:叩頭。屈膝下拜,以額觸地。③刀圭:指藥物。1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秋泉飲[A]大醉[B]歸[C]至舟中[D]語[E]家人[F]曰[G]今可赴富人約矣。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延秋泉”中的“延”有“邀請”之意,與《過秦論》中“秦人開關延敵”中的“延”含義不同。B.“秋泉適治某貴人疾”中的“適”有“適逢”之意,與《屈原列傳》中“適長沙”中的“適”含義相同。C.“主人固請曰”中的“固”有“堅決”之意,與《五石之瓠》中“固拙于用大”中的“固”含義不同。D.雞鳴,指黎明時分,古代十二時辰之一,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丑時,即一時至三時。15.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擅用烘托手法,如“吾寧得一晤王先生,雖死不恨”,就從側面烘托了其高超醫術和社會名望。B.本文重視細節描寫,“盛饌揖秋泉,秋泉但搖手謝”中“但”字活畫出王秋泉酒力正酣、神志不清的情狀。C.作者在結構設計上,將人物置于“險”中,并一步步推到“險絕”的境地,使故事跌宕生波,妙趣橫生。D.王秋泉雖然醫術高超,但在富人生命垂危之際仍然優先為貴人治療,說明他在醫品方面還是存在瑕疵的。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子乃復走仆秋泉所,頓首敦促,會所治貴人疾良已。(2)先生存,父存,先生去,父且大去,惟先生終哀憐之。五、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西江月戴復古三過武昌臺下,卻逢三度重陽。菊花只作舊時黃,白雪堆人頭上。昨日將軍亭館,今朝陶令壺觴。醉來東望海茫茫,家近蓬萊方丈。1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點明時間、地點,詞人三次經過武昌臺,三次都逢重陽節,驚訝之余暗含著惆悵。B.兩個“三”字不僅沒有重復之感,而且描繪出詞人羈旅漂泊之頻繁與時間流逝之迅速。C.菊花依舊黃而人已青絲白的對比,巧妙抒發了詞人心中物是人非、青春易逝的感慨。D.“白雪堆人頭上”與“卷起千堆雪”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皆運用暗喻和夸張手法。18.這首詞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