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二則形象分析寓言主題概括分析_第1頁
《莊子》二則形象分析寓言主題概括分析_第2頁
《莊子》二則形象分析寓言主題概括分析_第3頁
《莊子》二則形象分析寓言主題概括分析_第4頁
《莊子》二則形象分析寓言主題概括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16【跟著課文學閱讀】同步閱讀教與學(統編版2024)第21課《莊子》二則內容導航【考點一:形象分析】【考點二:寓言主題概括分析】【考點針對演練】閱讀篇目:《莊子·雜篇·說劍》《莊子·秋水》《韓非子·喻老》《全唐文》(余曾有橫事被拘)《莊子集釋》《大鵬賦》《莊子·逍遙游》《說苑卷》《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無用之用》★考點一:形象分析一、課標及教材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探究語言文字的運用規律。學習按照詞類梳理字詞”。部編本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單元導語要求“學習本單元,要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培養文言語感;注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還要學習古人論事說理的技巧,體會他們的人生感悟,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文言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對字詞句的翻譯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對文中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的深入分析。通過形象分析,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內涵和主旨。文言文中的許多形象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人生感悟。通過對這些形象的分析,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古人的思想情感,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二、形象分析1.形象:寓言中的形象可以是人、動物、植物或其他事物,這些形象通過虛構的故事傳達深刻的道理。作用:傳達寓意:形象是寓言寓意的載體,通過形象的行為和命運揭示故事的主旨;增強感染力:生動的形象能夠增強故事的吸引力,使讀者更容易產生共鳴。2.形象分析的方法(1)外在特征:外貌描寫:分析形象的外貌特征,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的雕像。動作描寫:分析形象的動作行為,如《蚊子和獅子》中蚊子挑戰獅子的動作。(2)內在品質:性格特點:分析形象的性格特征,如《杞人憂天》中杞人的無端憂慮。精神品質:分析形象所體現的精神品質,如《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堅持不懈。(3)象征意義:象征手法:分析形象的象征意義,如《北冥有魚》中鯤鵬象征自由和逍遙。比喻手法:分析形象的比喻意義,如《蚊子和獅子》中蚊子比喻小人物的勇敢三、常見考查形式1.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寓言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行為表現,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的自高自大。2.動物形象分析:分析寓言中動物的形象特點,如《蚊子和獅子》中蚊子的勇敢和輕敵。3.象征意義分析:分析寓言中形象的象征意義,如《北冥有魚》中鯤鵬的象征意義。四、答題模式1.直接概括形象特點:形象+特點。例如,“鯤鵬形象龐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2.分析形象作用:形象+作用。例如,“鯤鵬象征著自由和逍遙,表達了莊子對自由生活的向往”。3.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形象:引用原文+分析+總結。例如,“從‘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可以看出鯤鵬有強大的力量,這種強大的力量不僅體現了鯤鵬的自由,還象征著一種超越的精神”。五、課后習題《<莊子>二則》思考探究一背誦《北冥有魚》,說說文中講了哪幾層意思,作者筆下的“鵬”是個什么樣的形象。答案示例子:文中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從開頭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寫北冥之魚由鯤到鵬的變化: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第二層,從“是鳥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寫大鵬遷移到南海時的宏大場面,說明萬物皆有所依憑的道理。第三層,從“天之蒼蒼"到結尾,作者仰觀蒼天,想象大鵬俯瞰大地,抒發了一種天地渾茫的感慨。作者筆下的“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例:★考點二:寓言主題概括分析一、課標及教材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探究語言文字的運用規律。學習按照詞類梳理字詞”。部編本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單元導語要求“學習這個單元,要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通過反復誦讀,領會詩文的豐富內涵,品味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寓言主題概括分析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詞、句式,并通過理解寓言的寓意,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圖和作品的內涵,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寓言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往往蘊含著巧妙的論事說理技巧。通過學習寓言主題概括分析,學生可以學習古人如何通過生動的故事來闡述深刻的道理。二、寓言主題概括分析(一)寓言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通過簡短的故事或比喻來傳達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它通常以虛構的人物、動物或事物為主角,通過它們的行為和經歷來揭示某種普遍的真理或道德觀念。(二)寓言特點故事性:寓言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情節簡潔明了,但富有戲劇性。寓意性:寓言的核心在于寓意,故事只是傳達寓意的載體。象征性:寓言中的角色和情節往往具有象征意義,通過象征手法表達抽象的思想。教育性:寓言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和啟發讀者,幫助他們理解某種道理或教訓。(三)如何進行寓言主題概括分析1.讀懂故事內容通讀全文:仔細閱讀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情節和主要事件。關注細節:注意故事中的關鍵情節和細節,這些往往是揭示寓意的重要線索。2.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角色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和性格特點。情節分析:梳理故事的情節發展,找出故事中的矛盾沖突和轉折點。3.提煉寓意歸納總結:根據故事的情節和角色行為,歸納總結故事傳達的核心道理或教訓。聯系實際:將故事中的寓意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思考其現實意義。三、常見考查形式及答題思路1.概括寓言的主題解題思路:讀懂故事:仔細閱讀寓言,理解故事的情節和主要事件。分析角色和情節: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其行為動機,梳理情節發展的關鍵點。提煉寓意:根據故事的情節和角色行為,歸納總結故事傳達的核心道理或教訓。簡潔表達: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概括主題,避免冗長和復雜的表述。2.分析寓言中的角色和情節解題思路:角色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和性格特點。情節分析:梳理故事的情節發展,找出故事中的矛盾沖突和轉折點。聯系寓意:將角色和情節分析與寓言的寓意聯系起來,說明其在表達主題中的作用。3.探討寓言的現實意義解題思路:聯系實際:將寓言中的寓意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思考其現實意義。具體分析:結合具體的生活場景或社會現象,分析寓言的啟示。簡潔表達: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避免空洞的說教。4.比較不同寓言的主題解題思路:主題概括:分別概括兩則寓言的主題。比較分析:找出兩則寓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主題、角色、情節等方面進行比較。簡潔表達: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比較結果,避免冗長和復雜的表述。四、課后習題《<莊子>二則》積累拓展四李白一生常以大鵬自比,下面這首《上李邕》,是他寫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四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結合注釋,并查閱工具書,說說詩人借助大鵬的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①猶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輕年少。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下詔尊稱孔子為“宣父”。②畏后生:語出《論語·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答案示例:《上李邕》是唐代詩人李白青年時期的作品。此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頌揚表達了李白的凌云壯志和強烈的入世之心,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態度非常不滿,表現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狂傲、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輕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戰,充滿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五、經典習題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表達了怎樣的思想?答案示例:《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過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展現了莊子對自然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對萬物和諧統一的哲學思考。2.請分析《北冥有魚》中鯤鵬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答案示例:鯤鵬的龐大身軀和高遠志向象征著莊子對自由和超越的向往。鯤鵬的飛翔需要借助風力,體現了莊子認為世間萬物皆有所依賴,即使是看似自由的飛翔也不例外。3.在《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莊子和惠子的辯論體現了他們怎樣的思想差異?答案示例:莊子以一種輕松自然的態度看待世界,他從魚的從容游動中感受到魚的快樂,體現了他追求自由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思想。惠子則從邏輯的角度出發,質疑莊子的主觀感受,強調認知的確定性和邏輯性。4.請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北冥有魚》對你的啟示。答案示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自由,不被世俗的束縛所限制。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即使是追求自由,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條件和資源。5.《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對現代社會有什么啟示?答案示例:在現代社會,我們應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感受自然和生活,而不是被邏輯和認知所束縛。這種心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欣賞生活中的美好,提升生活質量。6.比較《北冥有魚》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題,談談它們的異同。答案示例:相同點:兩則寓言都體現了莊子對自由和自然的追求,以及對精神自由的向往。不同點:《北冥有魚》通過鯤鵬的奇幻變化和遷徙,探討了自由與依賴的關系;《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過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展現了對自然和諧的感悟和對邏輯與直覺的思考。★考點針對演練提示: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問題。(帶★為考點針對題目)一、(2024·河南周口·模擬預測)【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節選自莊子《逍遙游》)。【乙】王曰:“天子之劍何如?”莊子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①,晉衛為脊,周宋為鐔②,韓魏為夾③;包以四夷,襄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④;制以五行,論以刑德⑤;開⑥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⑦,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⑧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節選自《莊子·雜篇·說劍》)【注釋】①鍔:劍刃。②鐔:劍環,劍鼻。③夾:同“鋏”,劍把,劍柄。④常山:恒山。⑤刑德:刑律和德教。⑥開:指開合變化。⑦無前:向前一無阻擋。⑧決:同“抉”,割裂。1.根據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1)亦若是則已矣詞語推斷法:固若金湯(2)匡諸侯查閱詞典法:①糾正。②輔助,救助。③虧損。④彎曲。(摘自《古代漢語詞典》)(填序號)(3)裹以四時課內遷移法:四時之景不同。(《醉翁亭記》)2.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甲文中描寫的大鵬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章簡要概括。4.《莊子》的藝術特色鮮明,請結合甲、乙兩文簡要賞析。答案示例:1.好像②四季2.(鵬)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3.碩大無比,體形巨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活動范圍廣: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富于變化:化而為鳥。騰飛時氣勢壯觀:水擊三千里。4.示例:甲文中描繪大鵬的形象和乙文中說到天子之劍時都運用了雄奇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修辭手法。甲文借鯤鵬遷徙,說明事物的存在都有所依憑;乙文借劍寓理,闡述了治國安邦的道理。兩文都蘊含著哲理(道理)。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固若金湯:像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一樣;比喻防守嚴密,無懈可擊。若:好像。(2)句意:可以輔助諸候。結合查閱字典法中的義項可知,選②輔助,救助。(3)句意:四季來圍襄。“四時之景不同”意為: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景色。四時:四季。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摶:旋轉;扶搖:自下而上的旋風;去:離開;以:憑借;息:氣息,這里指大風。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結合【甲】“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碩大無比,體形巨大且富于變化;結合“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鵬活動范圍廣,騰飛時氣勢磅礴壯觀。4.本題考查語言特色。結合【甲】“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和【乙】“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襄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可知,兩文都運用比喻的夸張的修辭手法,【甲】文將鵬的翅膀比作垂天之云,生動形象且夸張地展現其龐大;【乙】文中也通過比喻和夸張來描述天子之劍的威力和特征,兩文充滿奇特的想象。【甲】文借鯤鵬遷徙,說明事物之間都有所依憑的道理,【乙】文借天子之劍說明治國的道理,因此兩文都借事說理,意蘊深刻。參考譯文:【甲】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變化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此一飛在六個月后方才停歇下來。”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仿佛是由生物氣息吹拂。我們所見湛藍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無邊無際的嗎?鵬鳥所見,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乙】趙王說:“天子之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做劍衣,用四季來圍襄;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取,靠刑律和德教來評定;遵循陰陽開合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夏的時令而支撐,遵循秋冬的時令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摩,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斬斷大地。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輔助諸候,使天下人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二、(2024·云南昭通·二模)【甲】北冥有魚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乙】坎井之蛙子獨不聞夫坎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①;赴水則接腋持頤②,蹶泥則沒足滅跗③。還虷④、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⑤一壑之水,而跨跨⑥坎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⑦矣。于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⑧,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于是坎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選自《莊子·秋水》)【注釋】①缺甃(zhòu)之崖:井壁缺口靠水之處;②頤:面頰。③跗(fū):腳背。沒、滅:埋到、埋沒之意。④虷(hán):井中赤蟲。⑤擅:獨占。⑥跨跨(zhì):形容蛙在井中跳躍、蹲踞的神態。跨,蹲著。⑦縶(zhí):絆住。⑧潦:同“澇”,雨水過多,發生水災。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怒而飛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摶(3)而水弗為加益

(4)適適然驚

然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3.莊子善于運用想象,想象雄奇瑰麗,請結合甲文加以分析。★4.【甲】【乙】兩文借寓言故事分別揭示了什么道理?答案示例:1.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盤旋飛翔增加……的樣子2.(1)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2)那海,用千里的遙遠,不足以形容海之大;用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窮盡海的深。3.示例:“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運用想象描寫大鵬拍打水面,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寫出大鵬的碩大無比,善借長風的形象。4.《北冥有魚》:借鵬飛南冥表達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坎井之蛙》:借坎井之蛙、東海之鱉表達宇宙無終極,學識無窮盡,不要因一孔之見就洋洋自得。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1)句意:它奮起而飛。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2)句意: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摶:盤旋飛翔。(3)句意:可是海水并沒有因此而增加。益:增加。(4)句意:吃驚地呆住了。然:……的樣子。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野馬,指游動的霧氣:生物,概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息,這里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生的氣息。(2)之,結構助詞,的;舉,形容;足,足夠;極,形容。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莊子的文章,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如關于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豐富的想象,讓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甲文“北冥有魚,其名日鯤”寫鵬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說明莊子想像力豐富。“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4.本題考查文章主題的概括分析。甲文中,從“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傳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以看出,鵬飛南冥,借助于空氣的流動,借助于擊水的力量,還有“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知“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要想浮動,需要依靠氣息,由此可概括出甲文闡述了萬物都要有所依憑的道理。乙文中,從“井耄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可知,井里的蛤蟆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夏天里的蟲子受到氣候時令的限制;鄉曲之士受到了教養的束縛。強調說明由于環境的差異,人各有不同,從而告訴我們,人不能被外界環境所束縛,要有長遠目光。參考譯文:【甲】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云。這只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將要飛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齊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中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乙】一只住在淺井里的青蛙,對從東海來的大鱉夸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呀!有時高興了,就在井欄邊跳躍一陣;疲倦了,就回到井里,躺在井壁的磚洞里休息一會兒;要么只露出頭和嘴巴,安安靜靜地把身子泡在水里,要么在沒腳深的泥里散一會兒步;再回頭看看那些井中赤蟲、蟹和蝌蚪,實在誰也比不上我啊!而且,我獨占這一坑水,獨享這淺井的快樂,可算是達到頂點了。您為什么不常來這兒參觀呢?“那東海海鱉的左腳還沒有邁進去,右腿就已經被井欄卡住了。于是它連忙把腿收回來,然后把大海的情形告訴青蛙說:“那海呀,說一千里那么遠,不能夠形容它的廣闊;說八百丈那么高,也不能形容它的深度。禹的時候,十年有九年發大水。可是海水并沒有因此而增加;商湯的時候,八年有七年鬧旱災,可是海岸也沒有因此而減低。您瞧,那海水并不因時間的長短而變化,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漲落。住在這樣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樂呢!”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吃驚地呆住了,才覺得自己太渺小了。三、(2024·安徽蕪湖·三模)【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選自課文《<莊子>二則》)【乙】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智之如目①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②。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③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④。”(選自《韓非子·喻老》)注釋:①智之如目:智力和見識就像眼睛一樣。②睫:眼睫毛。③莊蹻:楚國的大盜,實為人民起義領袖,與楚王不同時,系寓言假托。④明:眼睛明亮,引申為明智。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志怪者也(2)野馬(3)臣患智之如目(4)而欲伐越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3.用“/”給畫線句斷句。(斷一處)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4.莊子善于用寓言的方式講道理,請說說【甲】【乙】兩文分別帶給你哪些啟示。答案示例:1.(1)怪異的事物(2)山野中的霧氣(3)擔憂(4)表示轉折,但是2.(1)(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2)因此要想認識事物的困難,不在于能否看清別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3.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4.甲文中鯤鵬南飛要依靠六月的大風,這啟示了我,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要依附一定的條件,在學習和生活中我要學會善于利用有利條件。(或“鯤鵬水擊三千里往南海飛,啟示了我,人一定要志存高遠,敢于追求更美好的事物”亦可)。乙莊子通過眼睛能看清遠處的事物,看不清近處的睫毛這一比喻,告訴了我認清自己比認清遠處的事物要更困難,人貴在自知。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句意為:《齊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怪:怪異的事物。(2)野馬:山野中的霧氣。(3)句意為:我擔憂智力和見識就像眼睛一樣。患:擔憂。(4)句意為:但是想要攻打越國。而:連詞,表示轉折,但是。2.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1)句重點詞語:摶,盤旋上升;扶搖,旋風;去,離開;息,氣息,指風。(2)句重點詞語:故,因此;知之難,要想認識到困難;見人,看清別人;自見,看清自己。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我真擔心(伐越)的智慧就像眼睛一樣,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也”字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語氣,所以在“也”字之后要斷開。正確的斷句方式是: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甲文“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是說鯤鵬展翅高飛,必須憑借六月大風的力量才能達到,“逍遙”要有所依憑,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外部條件,達到自己的目的,促進發展。乙文,莊子運用自己的眼睛只看見遠處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眉毛為喻,勸諫楚莊王不要討伐越國,需要整治內政。這個故事強調的是每個人要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要做到有自知之明,勤于反思,這樣才能更好發展自身。參考譯文:甲: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云。這只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將要飛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齊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有生命的萬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中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乙:楚莊王想攻打越國,莊子勸諫道:“大王為什么要攻打越國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政事混亂,軍隊軟弱。”莊子說:“我很愚昧,真擔心(伐越)的智慧就像眼睛一樣,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被秦、晉打敗后,喪失土地數百里,這說明楚國軍隊軟弱;有人在境內作亂,官吏無能為力,這說明楚國政事混亂。可見楚國在兵弱政亂方面,并不比越國差。您卻要攻打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楚莊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頭。因此要想認識到困難,不在于能否看清別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說:“自己認識到自己才叫做明察。”四、(2024·廣東汕頭·一模)【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北冥有魚》)【乙】余曾有橫事①被拘,為群小所使,將致之深議②,友人救護得免。遂作《窮魚賦》。有一巨鱗,東海波臣。映紅蓮而得性,戲碧波以全身。宕而失水,屆于陽瀕。漁者觀焉,乃具竿索,集朋黨,鳧趨雀躍,風馳電往,競下任公之釣③,爭陳豫且之網④,螻蟻見而甘心,獨獺聞而抵掌。大鵬過而哀之,曰:“昔余為鯤也,與子游乎。自余羽化,之子其孤。”俄撫翼而下,負之而趨,南浮七澤東泛五湖是魚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漁者猶悵望于泥途。(選自《全唐文》,有刪改)【注】①橫事:遭遇橫禍。橫禍指作者盧照鄰因為詩歌《長安古意》得罪權貴,被直接下獄。②深議:從重論罪。③任公之釣:指巨大的釣鉤。④豫且之網:指巨大的漁網。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北冥有魚

(2)志怪者也

(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友人救護得免/所識窮乏者得我與B.集朋黨/沙鷗翔集C.獨獺聞而抵掌/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D.負之而趨/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南浮七澤東泛五湖是魚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漁者猶悵望于泥途。★5.根據【甲】【乙】兩篇選文,把下面對話補充完整。答案示例:1.(1)同“溟”,海。(2)記載。(3)盤旋飛翔。2.(1)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邊的云。(2)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3.D4.南浮七澤/東泛五湖/是魚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漁者猶悵望于泥途。5.(1)由鯤轉變的(鯤的同類)(2)以大鵬寄寓了萬物皆有所憑借,自由是相對的道理(3)以大鵬喻幫助自己的友人,表達作者對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時暗表自己會抓住機會化鵬高飛,表達雖經沉淪,卻志向不改的豪情。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的能力。(1)句意為: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冥:同“溟”,海。(2)句意為:(《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志:記載。(3)句意為:乘著旋風盤旋飛到九萬里高空。摶:盤旋飛翔。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現象的準確理解與翻譯。句中重點詞語有:(1)怒:奮起,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翼:翅膀;若:像;垂天之云:懸掛在天邊的云。(2)蒼蒼:深青色;正:真正;邪:嗎。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的能力。A.得到/“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B.聚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C.聽說/使……聽到;D.都譯為“背”;故選D。4.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據句子意思進行斷句。再結合語法結構輔助斷句。本句句意為:向南飛過七個河澤,向東飛過五個湖泊。這條魚,已經忘記了江海的廣闊,而漁人們尚且還在污濁之地久久悵望。其中,“南浮七澤”和“東泛五湖”寫出大鵬背著魚飛過的區域廣;“是魚也已相忘于江海”寫出這條魚快樂的表現;“而漁者猶悵望于泥途”寫了釣魚人的表現。故斷句為:南浮七澤/東泛五湖/是魚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漁者猶悵望于泥途。5.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1)空,依據【甲】文中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和【乙】文中的“大鵬過而哀之,曰:‘昔余為鯤也,與子游乎。自余羽化,之子其孤。’”可知,鵬鳥是由鯤轉變來的。(2)空,依據【甲】文中的“《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句意可知,通過描述大鵬南徙的過程以及野馬、塵埃等生物的運動,告訴人們“萬物皆有所憑借,自由是相對的”道理。(3)空,依據【乙】文中“俄撫翼而下,負之而趨,南浮七澤東泛五湖是魚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漁者猶悵望于泥途”句意可知,通過大鵬幫助大魚,表達作者對友人的感激之情;依據“昔余為鯤也,與子游乎”句意可知,說明大魚與鯤應為同類,鯤可以化為鵬,一旦機會到來,大魚也會化鵬高飛,表現了作者雖經沉淪,卻志向不改的豪情。參考譯文:【甲】北方的海里有一條大魚,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變化為鳥,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乘著旋風盤旋飛到九萬里高空,乘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我們所見湛藍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無邊無際的嗎?大鵬從天空往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乙】我曾經遭遇過橫禍,得罪權貴,被直接拘拿關入牢獄,主管官員被邪惡小人指使,打算對我從重論罪,得著友人的救助保護才得以逃脫懲處。于是就寫了一篇《窮魚賦》。有一條大魚,是來自東海之波。掩映紅蓮之下而養成芳潔之品性,游戲碧浪之中而保全清白之身體。隨著海水漂泊而失水擱淺,滯留于臨近北岸的水濱。打魚的人駐足觀看,于是準備了魚竿和繩索,聚集朋友同黨,他們像野鴨一樣快走,像鳥雀一樣跳躍,像風吹閃電一樣迅速趕來,爭著下巨大的釣鉤,鋪下巨大的漁網。螻蟻見到了這條大魚而覺得稱心滿意,吃魚的水獺們聽說這樣的大魚到了岸上都高興得擊掌相慶。飛過此地的大鵬同情地說:“我以前做大魚的時候,曾經與你一起歡游。自從我生出翅膀變成了大鵬,就只留下你一個人孤孤單單了。”一會兒拍擊翅膀,背上大魚快步飛走了,向南飛過七個河澤,向東飛過五個湖泊。這條魚,已經忘記了江海的廣闊,而漁人們尚且還在污濁之地久久悵望。五、(2024·廣東揭陽·二模)【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選自《莊子集釋》)【乙】俄而,希有鳥①見謂之曰:偉哉鵬乎,此之樂也。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我呼爾游,爾同我翔。于是乎大鵬許之,欣然相隨。此二禽已登于寥廓②,而斥鸚③之輩,空見笑于藩籬。(節選自李白《大鵬賦》,有刪改)【注】①希有鳥: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異鳥。②寥廓:空空高原的樣子,這里指天空。③斥鸚:一種小鳥,飛不到一尺高。1.解釋【甲】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怒而飛

(2)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3)其視下也2.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3.解釋【乙】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俄而

(2)大鵬許之

(3)而斥鸚之輩4.請用“/”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5.大鵬這個形象在《莊子·逍遙游》一文中誕生,在李白《大鵬賦》中完成。那么,莊子和李白筆下的大鵬是怎樣的形象?李白借本文表達什么情感?答案示例:1.(1)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2)盡頭

(3)代大鵬2.(1)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2)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3.(1)不久,一會兒

(2)答應

(3)類4.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5.碩大無比、志存高遠、搏擊萬里的形象。李白以大鵬自比,寄托抱負遠大,追求自由,向往理想世界的感情。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意思。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句意來分析推斷詞義。(1)句意:當它用力鼓動翅膀而飛的時候。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2)句意: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極:盡頭。(3)句意:鵬鳥在高空往下看。其:代大鵬。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完整翻譯句子的基礎上,把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展現出來,注意省略句要補全,倒裝句要調整語序。(1)重點詞語:摶,盤旋上升。扶搖:旋風。上:向上。(2)重點詞語:蒼蒼,深藍。其,抑,或許。正色,真正的顏色。邪,同“耶”,疑問語氣詞。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意思。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句意來分析推斷詞義。(1)俄而:不久,一會兒。(2)句意:大鵬于是答應了它的要求。許:答應。(3)句意:而那些斥鷃一類的小鳥。輩:類。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意:我右邊的翅膀能覆蓋西方極遠之處,我的左翼能遮擋東方極遠之處。跨越疆域的界限,盤桓上天的綱維。“右翼掩乎西極”和“左翼蔽乎東荒”是一個對稱的句子,因此應在“右翼掩乎西極”和“左翼蔽乎東荒”分別斷開。“跨躡地絡”和“周旋天綱”也是對稱的句子,因此應在兩者之間斷開,據此可知這個句子正確的斷句為: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5.本題考查形象分析。結合【甲】文“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這里突出了鵬的碩大無比,“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突出了鵬的善借長風、志存高遠、搏擊萬里;結合【乙】文“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于是乎大鵬 許之,欣然相隨”,突出了大鵬鳥追求自由,向往理想世界的形象特點。由此可以得出,“鯤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善借長風,同時志存高遠、搏擊萬里的理想化的形象。結合【乙】文“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 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于是乎大鵬許之,欣然相隨”可知,大鵬答應希有鳥同游是因為希有鳥右邊的翅膀能覆蓋西方極遠之處,我的左翼能遮擋東方極遠之處。跨越疆域的界限,盤桓上天的綱維,大鵬愿意隨著希有鳥飛往更廣闊、更高遠、更自由的地方,由此可看出大鵬鳥志存高遠,抱負遠大,追求自由,向往理想世界,李白以此自比,可看出李白抱負遠大,追求自由,向往理想世界的感情。參考譯文:【甲】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用力鼓動翅膀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云。這只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將要飛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齊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齊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乙】不久,希有鳥看見了大鵬,它對大鵬說:“大鵬你真偉大啊,這真是讓我高興的事。我右邊的翅膀能覆蓋西方極遠之處,我的左翼能遮擋東方極遠之處。跨越疆域的界限,盤桓上天的綱維。以恍惚作為巢穴,把虛無當成場地。我呼喚你同游,你和我一起飛翔吧。”大鵬于是答應了它的要求,高興地隨它飛去。這兩只鳥都已經飛上了遼闊的天空,而那些斥鷃一類的小鳥,因囿于自己的見識,而徒自對他們發出嘲笑。六、(2223八年級下·河北唐山·期末)【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乙】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②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③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④適⑤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注釋】①窮發:不毛之地。②修:長。③羊角:狀如羊角的旋風。④奚:哪里。⑤適:到,往。【丙】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1)怒而飛

怒:(2)彼且奚適也

且:(3)才美不外見見: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2)此小大之辯也。(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閱讀三篇古文,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1)【甲】文善于通過形象的比喻、夸張來說理,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明。(2)【乙】文中寫“斥鴳”的形象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3)【丙】文借馬說人,告訴我們對待人才的正確態度,請簡單說一說。答案示例:1.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將,將要同“現”,顯現,表現。2.(1)鵬鳥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2)這就是大和小的區別了。(3)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來喂養它。3.(1)示例①:“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兩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極言鯤鵬身軀之大,想象奇特豐富,為下文大鵬遷徙借風做鋪墊。示例②:“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方法,把鵬的翅膀比作懸掛在天空的云,描摹出磅礴的氣勢和雄渾的景象。示例③:“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描寫出大鵬飛離北海時的壯觀場面,意境壯闊雄渾。(2)通過斥鴳眼界狹隘卻夸夸其談與大鵬形成對比,更從側面突出大鵬境界高而不自夸的特點。(3)告訴我們應懂得發現人才、善待人才、正確使用人才。解析:1.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2)句意:它打算飛到哪兒去?且:將,將要。(3)句意:它的才能和優良的素質不能表現在外面。見:同“現”,顯現,表現。2.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1)摶:回旋而上;扶搖: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2)之:的;辯:區別。(3)食馬者:喂馬的人;食:喂養。3.考查內容理解概括。(1)結合甲文“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可知,作者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描寫出鯤鵬體型的巨大,為后文寫鵬鳥憑借風遷徙做鋪墊;結合“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知,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樹林間的霧氣比作野馬塵埃,生動形象說明萬物氣息無處不在的特點。(2)結合乙文“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等內容可知,乙文通過描寫狹隘眼界的斥鴳卻夸夸其談,與大鵬形成鮮明對比,側面突出大鵬不居功自傲、含蓄內斂的特點。(3)結合丙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等內容可知,丙文借千里馬不被賞識而埋沒,意在告誡統治者要善于發現人才、賞識人才。參考譯文:(甲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巨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長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這只鵬鳥,海水運動時將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時,翅膀拍擊水面而行,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空氣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天空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乙文)商湯和棘也有過前面所講的談話。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寬有好幾千里,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名字叫鯤。有一只鳥,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展開的雙翅就像云垂天邊。借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云層,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澤里的麻雀譏笑鵬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起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它打算飛到哪兒去?”這是大和小的分別。(丙文)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雖然有名貴的馬,如果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辱,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之間,就不能憑借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優良的素質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七、(2223八年級下·廣西貴港·期末)【甲】莊子·北冥有魚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乙】莊子·秋水(節選)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①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②向若③而嘆曰:“野語④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注釋】①河伯:河神。②望洋:仰望的樣子。③若:海神。④野語:俗語。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志怪者也

處處志之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乃記之而去C.順流而東行

任意東西 D.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2.下面對【甲】【乙】選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都寫了大海廣闊浩渺的特征,【乙】文還寫了黃河雄偉壯觀的浩大景象。B.【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充滿了雄奇的想象,洋溢著浪漫主義的風格。C.【甲】文通過鯤鵬展翅于大海、野馬奔馳于原野的形象,闡發了莊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D.【乙】文寫了河伯觀海的典故,河神在海神面前,心態從原先的洋洋自得變成了自慚形穢。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2)東面而視,不見水端。★4.在莊子的筆下,鯤鵬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征?★5.【乙】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是:“聽說過成百上千的道理,便認為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呀。從這句話中你領悟到怎樣的生活哲理?答案示例:1.A2.B3.(1)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2)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4.這只巨鳥有著與普通鳥類所無法想象的抱負和能力,但在莊子看來,它仍然是“有所待”,受拘束,不自在,不自由,并沒能真正進入逍遙游的境界。鯤鵬在《逍遙游》成了莊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的一個反面例證。5.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要保持謙虛的美德,謙受益,滿招損;人貴有自知之明。(寫出其中兩點、意思對即可)解析: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記載/做標記;B.相同,都是“離開”的意思;C.相同,都是“向東”的意思;D.相同,都是“到”的意思;故選A。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乙】文沒有表現出“浪漫主義的風格”;故選B。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視下,向下看;若是,像這樣;已矣,罷了;(2)東面,面朝東;端,盡頭。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在古代著名哲學家莊子的《逍遙游》中,對鯤鵬形象的描寫充滿浪漫想象,富于夸張變化:“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遙游》中的這只大鵬從北冥出發,展翅高飛,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一直飛向南海。這只巨鳥有著與普通鳥類所無法想象的抱負和能力,但在莊子看來,它仍然是“有所待”,受拘束,不自在,不自由,并沒能真正進入逍遙游的境界。鯤鵬在《逍遙游》成了莊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的一個反面例證。5.本題考查閱讀收獲。【乙】文開頭一段,作者本是通過對河伯看到黃河的壯闊而驕傲自滿,見到北海后卻自嘆不如的情節描寫,來說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這一道理,但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寓言故事來看,帶給我們的啟迪卻是多重的,如: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要保持謙虛的美德,謙受益,滿招損;人貴有自知之明等。參考譯文:【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當海動風氣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鳥從高空往下看的時候,也不過就像這個樣子罷了。【乙】秋天里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八、(2023·河南南陽·模擬預測)【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徒于南冥,一一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徒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生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選自《莊子·北冥有魚》【乙】甘戊①使于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②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騏驥騄駬④,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⑤;干將⑥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節選自劉向《說苑卷》)注:①甘戊:戰國秦武王時丞相。②間:縫隙,此處指河面很窄。③謹愿敦厚:謹慎老實,誠懇厚道。④騏驥騄駬:四種駿馬的名稱。⑤小貍:小野貓。⑥干將:古代利劍的名稱,這里泛指利劍。【丙】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加點的字意思都不同的一項是(

)A.怒:①怒而飛

②一怒而諸侯懼

③怒發沖冠B.志:①志怪者也

②尋向所志③聊齋志異C.水:①其名為鯤

②山不在高,有仙則名③難以名狀D.已:①亦若是則已矣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2.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3.請簡要分析“大鵬”這一形象在【甲】【丙】中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甲】【乙】都運用了借物說理的方法,請具體分析兩篇文章借助哪些事物,具體闡述了什么道理。答案示例:1.C2.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呢?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3.【甲】文中的大鵬是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表達了作者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思想。【乙】文中,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鵬一樣遠走高飛,表達了她對現實的厭棄和對美好的追求,她想在自己創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暫時的安慰。4.語段【甲】:用大鵬憑借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野馬”“塵埃”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來說明萬物都有所憑借,都有局限的道理。語段【乙】:甘戊以千里馬不能捕老鼠,和利劍干將不能砍木頭的例子類比自己不會渡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長處與短處,應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解析:1.考查一詞多義。A.振奮,這里指鼓動翅膀\憤怒\憤怒;B.記載\標志\記載;C.名字\聞名,出名\說出;D.罷了\停止\停止;故選C。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蒼蒼,青黑色。正色,真正的顏色。其,表選擇。至,到。極,盡。3.考查比較閱讀。根據甲文中的“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可知,大鵬碩大無比。根據“怒而飛,其若垂天之云”可知,大鵬力大無窮。根據“是鳥也,海運則將徒于南冥”可知,大鵬志存高遠。根據“鵬之徒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鵬善借長風。作者借助大鵬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與向往。丙詞中“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為:長空九萬里,大鵬沖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載著我的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仙島。詞人夢想的地方是蓬萊、方丈、贏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詞人化用《莊子·逍遙游》中的句子,說“九萬里風鵬正舉”,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這讓人傷痛的現實社會,因此,詞人叫到“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風,你不要停止,把“我”輕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讓“我”在那里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一問一答之中,詞人通過“天帝”和“三山”這兩個形象,將自己美好的夢想表達了出來,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關心和社會的溫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4.考查比較閱讀。甲文“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是,大鵬在往南方之海遷徙時,水面激起三千里高的浪,羽翼拍起旋風,扶搖直上九萬里高空,去時乘的是六月的風。可知,大鵬要憑借六月的長風才能遷徙到南海,“野馬”“塵埃”也是生物用息吹拂的結果,也就是說萬物運行都要有所憑借,有所借助,都有局限。乙文“騏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干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意思是:騏驥騄駬這樣的好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們放在家里,讓它們去捕老鼠,還不如小貓;干將的鋒利名聲傳遍天下,木匠用它砍木頭,就不如斧頭得心應手。可知,甘戊以千里馬不能捕老鼠,利劍不能砍木頭的例子類比自己不會渡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長處與短處,應揚長避短。參考譯文:甲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鯛。鯤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云。這只鵬鳥啊,在海水運動的時候將要飛到南海去。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本專門記載怪異事物的書。《齊諧》記載說:“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而離開。”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中往下看,也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