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PAGE人民大學出版社《學前兒童心理與發展》教學活動設計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單元名稱項目五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課程名稱學前兒童心理與發展授課學時4授課類型R理論型□理實一體型□實踐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記憶的概念、過程和分類,掌握嬰幼兒記憶發展的特點及趨勢;2.能力目標:能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特點設計記憶游戲活動,能在活動中觀察分析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3.素養目標:理解并接納學前兒童記憶的特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前兒童記憶發展中各種問題,注重加深學前兒童對紅色文化、文化經典的記憶,傳承民族精神,樹立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培養幼兒記憶力的意識。教學重點理解記憶的概念、過程和分類,掌握嬰幼兒記憶發展的特點及趨勢。教學難點能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特點設計記憶游戲活動,能在活動中觀察分析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學資源PPT課前要求預習、查找資料活動歷程(含輔助手段、時間分配)教師活動課程思政任務一記憶概述【幼兒故事】在一次幼兒園組織的秋季采摘活動中,大班的孩子們摘玉米、拔蘿卜、剝花生……在采摘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感受豐收的喜悅。孩子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幼兒園后,老師問孩子們:今天在采摘園都看到了什么?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孩子們津津樂道,記憶的內容非常豐富、深刻。【想一想】幼兒為什么對記憶的內容如此深刻?【分析提示】在幼兒的記憶中,以形象、動作、情感等為內容的記憶占主要的地位,幼兒通過動作和活動親身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到收獲的喜悅,這會讓幼兒對記憶的內容無比深刻。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盡量豐富幼兒的學習方式,讓學習材料變得新穎、直觀、趣味性和操作性強,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記憶效果。一、記憶的概念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提取,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例如:人們對旅途經歷的回憶;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幼兒向媽媽講述幼兒園一天的生活等等,這些都是記憶的表現。記憶的過程(一)識記識記是識別和記住事物的過程,依據不同的標準可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有無目的性可將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兩種。根據識記時對材料的理解程度,可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由于意義識記的效果優于機械識記。因此,教師在引導幼兒識記時,對于有意義的材料,需找到其內在的聯系,讓幼兒積極思考;對于無意義的材料,教師可以賦予其意義,讓幼兒理解,達到記憶的最佳效果。【案例鏈接】在“學習10的組成”活動中,教師沒有情景導入,也沒有出示操作材料,直接教幼兒“湊十歌”,教師說一句,幼兒跟著說一句“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一遍一遍反復進行,讓幼兒學“湊十歌”。結果,很多幼兒都沒真正理解。【想一想】幼兒為什么沒有真正理解10的組成呢?【分析提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該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未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讓幼兒“死記硬背”,進行機械識記,這種方式不利于幼兒對學習材料的理解和記憶。(二)保持保持是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識記材料在頭腦中會產生質或量的變化。質的變化是指由于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對材料的認識、加工能力的影響而發生的改變。例如:請同學描述之前經歷的一件事情,其在復述時,有的部分變得概括、簡略,有的部分變得詳細完整,有的部分變得更有特色、有色彩。量的變化包括記憶回漲和遺忘兩個方面,記憶回漲是指學習某種材料后間隔一段時間所測量到的保持量比學習后立即測量到的保持量要高。例如:在一些實驗中,被試第二、第三天測量到的保持量比第一天的要多。這種現象在幼兒期較為普遍,這可能是由于當時沒有很好的理解,因而回憶少,隨著逐漸理解,回憶就會增多。遺忘是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和回憶,或者發生錯誤地再認和回憶。【知識擴展】遺忘的規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對遺忘做了系統的實驗研究。在實驗中,艾賓浩斯先學習一組無意義音節的材料,計算出記住它所需的時間。隔一定時間后重新學習,計算出重新記住它時可以節省多少時間。節省的時間多即表示保持的多。實驗的結果表明,在學習材料之后,隔20分鐘重新學習時,可節省誦讀時間58.2%;1小時后,節省誦讀時間44.2%;第一天結束時,節省誦讀時間33.7%;6天以后,節省誦讀時間已緩緩下降到25.4%。依據這些數據繪制的曲線圖,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的規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出先快后慢的趨勢。在學習和識記材料后,最初遺忘的比較快,后來遺忘的比較慢,最終到了一定的時間,幾乎不遺忘。遺忘的重要原因在于識記后缺乏鞏固復習。為了減少遺忘,要根據遺忘的進程,合理地安排復習。例如,及時復習、合理分配復習的時間、把回憶與反復閱讀相結合以及采取多樣化的、多種感官參與的復習方法等都可以有效地阻止遺忘。(三)回憶回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提取過程,包括再認和再現。再認是指曾經感知過的事物再次出現時,能夠重新識別和確認,是一種低水平的回憶過程。再現是指經歷過的事情不在眼前,卻能在腦海中重新浮現并加以確認的過程,是記憶系統中的重要環節。能再認的不一定能再現,但能再現的一定能再認。例如,在考試時,選擇題主要是通過再認的記憶系統,問答題主要是通過再現來實現的。回憶也分為有意回憶和無意回憶,有意回憶是指需要意志努力的回憶,例如:聽寫時學生有意識的回憶字詞,才能寫下答案。無意回憶是指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回憶,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舊經驗,如“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三、記憶的種類(一)根據記憶的目的性,記憶分為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有意記憶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運用一定方法的記憶。例如:家長要求孩子跟著音頻學習背古詩;在活動前會給幼兒提出識記任務等,就是有意記憶。無意記憶是指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記憶。例如:幼兒能記住旅游時發生的事情,就屬于無意記憶。【案例鏈接】前蘇聯心理學家陳千科(Zinchenko,1945)為研究“幼兒期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哪種效果更好”設計了識記圖片內容的實驗。圖片共15張,內容都是幼兒熟悉的東西,如水壺、蘋果、狗等。一組幼兒利用圖片玩游戲,而沒有要求他們記住圖片上的內容,屬于無意記憶組。而另一組單純地要求幼兒記住圖片上的內容,屬于有意記憶組。實驗結果表明,除了幼兒初期無法接受實驗任務,幼兒中期和晚期記憶的效果都是無意記憶優于有意記憶。【想一想】為什么以玩游戲的形式反而讓幼兒的記憶效果更好呢?【分析提示】通過實驗證明幼兒無意記憶效果優于有意記憶效果,這也解釋了日常生活中幼兒相比于課堂上的內容更容易記住電視上的內容的原因。因此,提示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教育活動時應注重寓教于樂。(二)根據記憶保持時間的長短,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是指外界刺激信息通過感覺器官時,信息在感覺通道內,以感覺痕跡的形式在人腦中被暫留的過程。例如:人們將電影中相繼出現的靜止畫面看成運動的圖像;又或者在照相時,我們注視閃光燈,閃過之后,在短時間內我們還是會保持有閃光燈時的印象。瞬時記憶的容量大,但保持的時間短,對視覺信息而言,約在1-2秒內,對聽覺系統而言,約為4秒內。短時記憶是信息在頭腦中保持1分鐘以內的記憶,它是信息從感覺記憶到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例如:學生上課時邊聽邊記筆記,就是依靠短時記憶,或者詢問電話號記在本上,也是依靠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在無重復的情況下只有5-20秒,最長超不過1分鐘。一般來說,短時記憶的信息容量為7±2個組塊。長時記憶是指保持1分鐘以上到很久甚至終身的記憶。例如:一些災難的事情發生后,經歷過的人會永遠不會忘記;童年時的某次游玩,你可能至今仍記憶猶新。長時記憶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從信息的來源來說,它是對短時記憶加工重復的結果。(三)根據記憶內容,記憶可分為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語詞邏輯記憶形象記憶是指以感知過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內容的記憶,它主要依靠表象。例如:幼兒參觀哈爾濱的索菲亞教堂后,對外形的記憶,就是形象記憶,直觀形象性是其顯著的特點。在幼兒的記憶中,形象記憶占主要的地位。【案例鏈接】冬天到了,大二班的小朋友們在戶外對柳樹進行觀察后,回到班級,老師開展了美術活動,老師說:“剛才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將它畫下來吧!”活動結束展示作品時,梓璇小朋友的作品讓老師很驚訝,同伴也非常喜歡,她回憶起了柳樹發芽、柳樹長葉、柳樹樹葉變黃等具體的形象,并將不同時期柳樹的形態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如圖5-4。【想一想】為什么幼兒能將不同時期的柳樹形態全都繪畫出來?【分析提示】幼兒在戶外對柳樹進行觀察后,形成了對柳樹發芽、柳樹長葉、柳樹樹葉變黃等具體形象的記憶,在幼兒的記憶中,形象記憶是一種主要的記憶類型。在形象記憶的基礎上,幼兒很容易將不同時期的柳樹形態畫了出來。運動記憶是指人們操作過的動作形象或運動狀態為內容的記憶,也稱作動作記憶。例如:幼兒在做早操或跳舞時,知道下一個動作是什么;人們學會騎自行車,即使多年不騎自行車,也不會將這個技能忘記。幼兒最早出現的是運動記憶,如嬰兒喝奶時就對吸吮動作產生了記憶等。【案例鏈接】隨著安吉游戲的推廣,某幼兒園也嘗試著為幼兒們準備大鐵桶、單梯、雙梯、木板、繩子、墊子等游戲材料,供幼兒們在戶外活動時自由選擇。樂樂對大鐵桶情有獨鐘,總想“征服”鐵桶,站在上面。老師雖然覺得危險,但并沒有制止樂樂探索的欲望,且默默地在旁保護。經過一次又一次從鐵桶上摔下來,樂樂終于可以通過調整自身平衡,穩穩地站住了。接著,他開始嘗試在鐵桶上用雙腳帶動鐵桶向前滾動,小伙伴們看著他的新技能,都為他加油鼓掌。樂樂的成功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幼兒加入到了“滾鐵桶”的游戲中,但樂樂始終是幼兒園里唯一一個能夠在鐵桶上直接調轉方向的幼兒。【想一想】最初在鐵桶上站都站不穩的樂樂,為什么最后可以雙腳在上面帶動鐵桶向前滾動?【分析提示】樂樂學習滾動鐵桶的過程體現了幼兒的運動記憶,運動記憶是指人們操作過的動作形象或運動狀態為內容的記憶。樂樂通過多次嘗試移動雙腳使鐵桶向前滾動,當這種操作過的動作變成了記憶內容后,也意味著樂樂逐漸習得了“雙腳帶動鐵桶向前滾動”的技能了。情緒記憶是以體驗過某種情緒情感為內容的記憶。例如:幼兒做游戲時的快樂情緒、人們演講時的激動心情、父母吵架時幼兒的恐懼情緒,都會形成情緒記憶。情緒記憶具有鮮明、深刻等特點,情緒記憶出現的比較早,比如:新生兒對某件事、某個人出現懼怕的情緒記憶。語詞邏輯記憶是指以語詞、概念、判斷和推理為內容的記憶,它包括公式、原理、概念等。語詞邏輯記憶具有高度的嚴謹性、邏輯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特點。語詞邏輯記憶是在幼兒掌握語言過程中逐漸發展形成的。【案例鏈接】為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園中班的陳老師開展了“小小餐前講解員”活動,她準備了話筒、廚師帽等小道具,請每日的“小主廚”為小朋友們介紹食物的名稱及其營養價值(圖5-5)。馬上輪到萱萱小朋友“上崗”了,她提前一天向媽媽請教了與當天食譜相關的營養知識。這一天午餐前,萱萱向小伙伴介紹道:“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主廚’萱萱,今天食堂的叔叔阿姨為大家準備了非常可口的奶香繡球饅頭、紅燒肉、炒菜花和紫菜蛋花湯。小朋友們,炒菜花里面的胡蘿卜也要好好地吃喲!胡蘿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能夠保護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擁有像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謝謝大家,祝大家用餐愉快!”【想一想】萱萱是如何做到能夠準確地說出當天食譜并為小朋友們作完整介紹的?【分析提示】案例中,萱萱一段餐前介紹就是詞語邏輯記憶的體現。一日生活皆課程,一切教育見生活。教師利用午餐前準備時間,組織的“小小餐前講解員”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幼兒記憶的效果。(四)根據意識參與程度,記憶分為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兩種外顯記憶是指在意志的控制下,自己能夠記住某些信息并說出來的記憶。例如:在玩推理游戲時,玩家能夠將線索說出來。內隱記憶是指當個體不能意識到自己記住某信息,或者知道但說不出來的記憶。例如:人們有時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記憶。任務二學前兒童記憶的發生與發展一、嬰兒記憶的發生與發展(一)習慣化“習慣化”是指隨著刺激物出現的頻率增加而對它的注意時間逐漸減少甚至消失的現象。習慣化可以用來測查對刺激物的熟悉程度,觀察其記憶能力。(二)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建立,也會作為記憶發生的指標,即新生兒對刺激物做出的行為反應。例如:新生兒對吮吸奶頭姿勢的再認,這是新生兒第一個自然條件反射出現的標志,時間是在嬰兒出生10天左右。沒過多久,嬰兒已經對母親喂奶的姿勢形成了條件反射,即使奶頭還沒有觸及到嘴唇,就已經有了吸吮的動作,說明嬰兒已經“記住”了喂奶的信號。(三)重學節省重學節省是指學前兒童學習一種知識或技能后,過一段時間再來學習,第二次學習比第一次學習的時間要少一些。此現象需要一定的時間間隔,可以用來檢測嬰兒記憶的效果及學習能力。二、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趨勢(一)記憶保持時間的延長記憶保持時間是指從識記材料到能夠對材料再認或再現之間的時間間隔,也稱為記憶的潛伏期。學前兒童再認和再現的潛伏期,即記憶保持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延長。(二)記憶提取方式的發展胎兒及新生兒的記憶都屬于再認性質的記憶,嬰兒期主要的記憶都是“再認”的形式。嬰兒末期1-2歲時,回憶開始萌芽。1歲至2歲嬰兒記憶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回憶的發展,并且具備了回憶過去事情的能力。(三)記憶容量的增加學前兒童的記憶廣度受大腦成熟度的局限。嬰兒期,由于接觸的內容有限,記憶的范圍極小,隨著動作的逐漸發展,接觸的內容增多、更多樣化,記憶的范圍也隨之越來越擴大,記憶的容量就會逐漸增加。(四)記憶內容的變化學前兒童的記憶內容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變化,最早出現的是運動記憶,會在出生后2周左右出現;6個月左右出現情緒記憶,6至12個月左右出現形象記憶,1歲左右出現語詞邏輯記憶。這幾種記憶的發展,是復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三、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一)無意識記占優勢,有意識記逐漸發展幼兒期有意識記雖已有發展,但仍以無意識記為主,直觀、形象、具體、鮮明的事物能夠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在幼兒晚期,有意識記才逐漸發展起來,有意識記的發展在幼兒記憶發展中會有質的飛躍。但幼兒期的有意識記只是初步的,遠遠未占優勢地位。成人要積極發展幼兒的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一方面要根據幼兒無意識記的發展特點,采取游戲活動、多感官參與等途徑,提高他們無意識記的積極性和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強幼兒言語系統的調節機能,適時提出明確的有意識記的要求,激發幼兒積極的活動動機,促進他們有意識記能力的逐步提高。【案例鏈接】大班幼兒在戶外參加跳繩活動時,老師要求幼兒自己記數,幼兒會邊跳邊記數,戶外運動結束后,幼兒從操場走到班級,紛紛將自己記的數記錄在紙上(圖5-6)。大班幼兒面對老師要求的“記數”任務都會積極完成,并且記數的準確性也很好。【想一想】為什么大班幼兒都能夠準確的記錄自己跳繩的數量?【分析提示】在大班階段,幼兒的有意識記已逐漸發展起來,在成人的要求下能進行一定的有意識記任務。當老師要求幼兒自己記數時,一方面激發幼兒積極的活動動機,另一方面也通過記錄自己跳繩的數量,促進幼兒有意識記能力的逐步提高。(二)機械記憶占優勢,意義記憶逐漸發展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分析和理解能力也相對來說有一些薄弱,與成人相比,幼兒大多數是運用機械記憶,所以他們很容易背誦自己并不理解的材料。幼兒意義記憶的效果優于機械記憶,他們對可理解的識記材料比對不理解或者無意義的識記材料效果好的多。幼兒只有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從而促進記憶和學習品質的發展。【案例鏈接】為了讓大班幼兒理解阿基米德杠桿原理,了解杠桿的結構,朱老師利用長板和原木凳(做支點)設計了“蹺蹺板”,邀請幼兒進行游戲。第一次嘗試游戲后,幼兒知道了重的一方在下,輕的一方在上。之后,朱老師再引導幼兒通過調整自身到支點的距離,感受“蹺蹺板”上下的變化。游戲結束后,朱老師問幼兒:“玩蹺蹺板時,如果想要翹起比自己重的人或物體要怎么做呢?”幼兒回答說:“要翹起比自己重的東西,可以往后坐一些,離支點遠一點”。接下來,老師又用積木箱當石板、用小玩偶當災民,將“災民”分別壓在“石板”下,模擬地震的場景。朱老師為幼兒提供了長木棍等工具,請幼兒想辦法解救“災民”。老師詢問幼兒:“誰能試試,有什么好辦法?”,只見有的幼兒拿起木棍,將木棍插到“石板”底部,將積木磚放在木棍下當作支點,幾名幼兒通過不斷移動支點位置,最后輕松地將“石板”翹了起來,成功解救了“災民”(圖5-7)。最終所有幼兒都記住了什么是杠桿原理。【想一想】教師是如何引導幼兒理解記憶杠桿原理的?為什么要這么做?【分析提示】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大班的朱老師設計組織“蹺蹺板”游戲,讓幼兒親身實踐去了解杠桿的原理,并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幼兒利用學會的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這說明,朱老師利用了意義記憶的方法成功引導了大班幼兒理解阿基米德杠桿原理。(三)形象記憶占優勢,語詞邏輯記憶逐漸發展幼兒形象記憶的效果優于語詞邏輯記憶。幼兒記憶的發展具有直觀形象性,語詞邏輯記憶薄弱一些。所以,在幼兒園小班年齡段老師盡量出示實物,這樣幼兒才能夠完全感知及記憶更加深刻。幼兒的形象記憶及語詞邏輯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隨著幼兒語言的發展,形象記憶和語詞邏輯記憶的發展越來越密切,兩種記憶的差別也相對減少。(四)記憶策略的發展記憶策略是指為了有助于提高記憶效果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幼兒有意記憶產生后,會逐漸學習用某些方法來完成記憶任務。一般來說,幼兒5歲以前沒有策略,5-7歲處于過渡期,10歲以后記憶策略逐步穩定發展起來。學前兒童的記憶策略主要有復述和組織等。1.復述或反復背誦。當幼兒掌握口語后,經常會不斷重復識記對象的名稱,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但對幼兒來說,復述還需結合其他方法使用才會對記憶產生作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正確進行復述。【案例鏈接】中二班的涵涵小朋友是早上第一個來到幼兒園的,老師交給涵涵了一個任務:去隔壁班級借一本書!老師對涵涵說:“涵涵,你能幫我去中一班借一本名字叫《落葉跳舞》的繪本嗎?”涵涵爽快地答應了!她邊走邊嘴里嘟囔著:“落葉跳舞,落葉跳舞……”最終,涵涵完成了任務,她將繪本交給老師時特別開心。【想一想】涵涵去幫助老師借書時,為什么要“邊走邊嘴里嘟囔著”繪本的名字呢?【分析提示】涵涵“邊走邊嘴里嘟囔”是復述策略的表現,這也是加深識記、避免遺忘的有效的記憶策略。幼兒通過復述來保持對任務的識記,有助于其在活動過程中提高效率,達成預定目標。2.組織或系統化。組織策略是指在識記的過程中,將記憶材料按不同的意義進行重組,編入各種主題,使材料產生意義聯系以便于記憶的一種策略。組織策略是從幼兒的實踐經歷中演變、積累而來的,這些經歷包括:教師按高度組織的方式來呈現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把高度相關的事物和事件歸為一類。例如:給幼兒呈現救護車、兔子、太陽、胡蘿卜、護士和月亮這6張圖片,然后問幼兒“剛剛看到了哪些圖片”,幼兒會說“看到了救護車和護士、兔子和胡蘿卜,還有太陽和月亮”。任務三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培養策略一、培養幼兒識記的興趣和信心,提高記憶效果幼兒記憶效果跟幼兒的情緒狀態有著直接的關系。若幼兒興趣很濃,情緒飽滿,積極愉悅,記憶效果就會有很大的提高。若沒有興趣、缺乏自信心,退縮等情緒去學習,其記憶效果就不佳。例如:教師在講述繪本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制作了動畫繪本,非常吸引孩子,并且有很大的興趣,那么幼兒就能更快地記住故事中的情節和發生了什么事情等。【案例鏈接】為了增強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感受紅軍兩萬里長征的艱辛,幼兒園組織中班幼兒進行了“重走長征路”大型戶外情景游戲(圖5-8),讓幼兒重溫長征經典畫面,思考銘記歷史。幼兒園老師們精心布置了長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勝利會師”的七個場景。隨著一聲號角,“小紅軍們”陸續出發。他們滑過索道、蹚過河水、爬過梯子,翻越護欄、跳過戰壕、鉆過烽火線……途中遇到困難時,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加油打氣。游戲中,老師也不斷引導幼兒們總結經驗,協商最佳渡過障礙的辦法。整個游戲過程,幼兒們斗志昂揚、激情滿滿。活動結束時,老師問道:“你們都經歷了哪些長征路線?”幼兒們紛紛作答,記憶內容豐富、深刻,一顆紅色的種子也悄悄地埋在了幼兒的心中。【想一想】為什么經歷游戲之后,幼兒們對長征路線的記憶如此深刻?【分析提示】幼兒園通過組織戶外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紅色文化,銘記歷史,讓幼兒沉浸式體驗“長征”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幼兒們的興趣和情緒,不僅發展了幼兒跳、鉆、爬等身體機能,陶冶了幼兒的愛國情操,還提高了幼兒記憶效果。二、使學前兒童明確識記的目的和任務,培養幼兒的有意記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向幼兒提出具體明確的識記任務,激發幼兒有意記憶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有意記憶。比如:在家里,可以讓幼兒“傳話”來完成一些事情;在外游玩時,讓幼兒看看周圍的一切,回來的時候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又如:在幼兒園里,老師在講故事之前,可以提出記憶的目的,“請小朋友們仔細聽一聽,我一會要講的故事中都出現了什么小動物”。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完成任務后,我們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提高幼兒有意記憶的積極性。【案例鏈接】幼兒園小班的李老師發現,最近小朋友吃米飯總會把飯粒撒到桌子上。為讓幼兒懂得珍惜糧食,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她設計了欣賞古詩《憫農》的教學活動。李老師首先出示掛圖,請幼兒們仔細觀察,說一說都看到了什么。幼兒說道:“太陽很熱!”“綠油油的小苗。”“農民伯伯在鋤草。”“農民伯伯很辛苦,他流汗了。”這時,李老師邊指著掛圖示意邊朗誦古詩。然后又請幼兒嘗試朗誦,邊朗誦邊想象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的畫面。朗誦過后,李老師又組織幼兒們共同玩“撿米粒”的游戲,讓幼兒們親身感受“辛苦”收獲的過程。【想一想】幼兒園教師為什么要利用掛圖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憫農》這首古詩?【分析提示】幼兒的有意記憶要優于機械記憶,他們對記憶材料理解的越深,記憶的保持時間也就越長。古詩《憫農》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園李老師利用掛圖引導小班幼兒朗誦古詩,孩子能看著圖片,理解詩意,理解“辛苦”的涵義,這正是利用了意義記憶的方法。四、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記憶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盡量將學習方式增加,將學習材料變得新穎、有趣味性、直觀性、可操作性,提高幼兒的興趣。例如:在一節科學活動“會變化的影子”中,通過給每位幼兒準備手電筒,讓幼兒在直立的水彩筆上自主探索影子的變化,比直接將“影子的科學原理”告訴幼兒的效果要好,幼兒的記憶會更深刻,也是非常好的體驗。再如:在數學活動,關于5的組成,如果只是讓幼兒去數數2+3等于幾這樣會很枯燥,幼兒會失去興趣,如果我們創設情境:“猴子拿了2根香蕉又拿了3根香蕉,一共拿了幾根呢?”而且最好有實物,幼兒能夠操作,學會舉一反三,加深記憶。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多種感官建立起來,一定能提高記憶效果。例如:通過故事“老鼠媽媽的禮物”,幼兒們聽一聽、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了解了“糖”的特性,知道了不同數量的糖塊在相同容器中,搖晃的聲音大小是不同的,通過實驗幼兒會有很多的感性認知,從而記憶效果會又快又好。五、為幼兒提供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新穎有趣和活動多變的形式幼兒的記憶以形象記憶為主,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更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準備豐富、新穎的玩教具。例如:導入朗朗上口的童謠、兒歌等,創設多種多樣的區域、手影教學、木偶表演等新穎的形式,都能夠達到很好的記憶效果。六、教給幼兒運用記憶的方法或策略(一)歸類記憶法將同類的事物放在一起,這樣能夠擴大記憶容量,更容易記憶。例如:出示10張圖片,有貓、豬、牛、羊、狗、汽車、火車、飛機、輪船、自行車。幼兒可以分類記憶,這樣更容易記憶。(二)整體識記和部分識記相結合整體識記是將材料一遍一遍地識記,部分識記是將整體材料拆成部分,一段一段地識記。在幼兒園,教師運用此方法要伴隨著游戲進行,增強趣味性。(三)聯想記憶法借助某些聯想進行間接記憶,這樣把一些無意義的識記材料賦予一定的意義,增加記憶效果。例如:在學習兒歌“雪地里的小畫家”,幼兒們通過聯想“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了解動物腳印的特點。七、正確評價識記結果,合理組織復習正確的評價幼兒的識記結果,提高幼兒記憶的品質。在幼兒說完記憶結果后,教師要及時地表揚、肯定,不責怪幼兒為什么記憶不完整,不全面,或因此“懲罰”幼兒,這樣做會打消幼兒記憶的積極性。要使識記材料保持得牢固,復習是避免遺忘最基本的方式。在幼兒園,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方式,有趣地進行。不要長時間反復的刺激,這樣會很枯燥,幼兒漸漸對學習新事物會失去興趣。合理的復習可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很快地鞏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案例鏈接】最近小班的幼兒們陸續學習了《三只小豬蓋房子》《小兔子拔蘿卜》和《十只小青蛙的運動會》的故事。為了讓幼兒們對故事有更深的印象,小班年級組的老師們經過教研,決定以三個故事為主題設計三條活動線路,為幼兒們精心準備一場故事運動會。運動會當天,隨著音樂響起,帶著小豬、小兔子、小青蛙頭飾的“小動物們”入場了,一個個蹦蹦跳跳十分可愛,見到運動場地都驚訝道:“哇!好漂亮呀!”。參加《三只小豬蓋房子》運動會的小朋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幼兒拖著海綿墊,越過障礙(草房子),然后用墊子圍成房子(木房子),他們用力地扶著墊子努力圍成一圈,可是風一吹就會把墊子吹翻。另一部分的幼兒負責用大型積木搭建城堡(磚房子),他們有的推車運送積木,有的負責搭建,忙得不亦樂乎,相比“木房子”這個“磚房子”就堅固多了。參加《小兔子拔蘿卜》運動會的小朋友越過獨木橋拿起胡蘿卜(拔蘿卜),再越過獨木橋、輪胎、梯子等障礙,將蘿卜插入帶有圓孔的墩子中(送給烏龜爺爺),然后繼續向前越過障礙,成功擊鼓后結束。參加《十只小青蛙的運動會》的小朋友們先是爬過墊子、鉆過輪胎、繞過柱子、走過平衡木等,然后在桶中拿起杠鈴(青蛙爺爺),繼續向前越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育嬰師行為管理策略試題及答案
- 職業勝任力測評試題及答案
- DB3210T 1188-2024樊川小肚制作技藝
- 育嬰師職業道德考點分析試題及答案
- 加快推進民生保障與改善的實施路徑
- 蘿卜箱子測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課外閱讀試題及答案
- 切片硅泥干燥機 光伏廢硅泥烘干機 網帯式干燥 環保高效
- 建筑工程質量通病治理完全手冊
- 評估母豬飼養效益的指標體系試題及答案
- JSBXC1-850時間繼電器
- 煤礦節電降耗管理措施
- 《英語委婉語與忌語》PPT課件.ppt
- 地域文化教學大綱(修訂本)
- 通用航空產業園項目商業計劃書范文參考
- 中國書法演變史
- 工商企業管理畢業論文范文
- 調查問卷設計-課件PPT
- 井下電纜著火應急演練預案
- APP開發合作協議通用版
- 小學數學 五進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