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浙江省慈溪市六校高考仿真卷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
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
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
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
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
1、補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莊子在《逍遙游》中寫道,蜩與學鳩起飛后,“",有時飛不了多高就落在地上了,所以他們不解地詰
問大鵬:“?”
(2)荀子在《勸學》中,從反面論證學習應當專一的句子是:“,,o”
(3)李白在《蜀道難》用夸張的手法,寫行人仿佛能觸摸到星辰的句子是“o”
2、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箋紙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固有的藝術形式和交流載體。中國的筑紙內涵豐富、琳瑯滿目,給人
以、美不勝收之感。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國家將箋紙印制成一種—的藝術品,賦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內涵,
使其.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懷的使命。
A.目不暇接巧妙絕倫傳載
B.應接不暇巧妙絕倫承載
C.應接不暇精美絕倫傳載
D.目不暇接精美絕倫承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中國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借助算盤和口訣,通過人手指撥動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難度計
算。,,,,,o12月4日,“中國珠算”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
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①即便是不識字的人也能熟練掌握
②珠算算盤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蘊含了坐標幾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運算,無論速度還是準確率都可以跟電子計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訣則是一套完整的韻味詩歌
A.②⑥④⑤①B.⑤①②⑥③?C.②④I).⑤②???①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山地是世界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陸地的主要地貌骨架,其面積占整個陸地的30%。山地不限于單純的地貌
學概念,而且還是一種特殊的自然和經濟綜合體。在山地,熱量和水分條件隨海拔高度增加而發生變化,從而引起植
被、土壤的垂直分布變化,農業生產方式也因此而變化。世界上許多高大山系不僅是自然地理的界線,而且是重要的
農業界線。山地地區人口雖然占比不大,但是依賴山地資源生活的人口卻占世界人口的30%~40%。山地具有豐富的動
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山地的自然風景和空氣清新的山地氣候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大多數自然保護區位于具有代表性
的自然生態系統或珍稀動物、植物種屬的山地地區。
人類認識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數千年的歷史。中國先秦時期的《山海經》中就有對山地的描述。以后的《管
子?地員》《漢書?地理志》和《徐霞客游記》等都有翔實的對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記載。對山地的綜合研究是
20世紀中期才開始的。1968年,國際地理聯合會成立高山地生態學委員會。國際山地學會于1980年9月成立,翌年
5月正式出版《山地研究與開發》學術性刊物。這些都標志著世界山地研究已進入一個國際合作的階段。
(摘編自百度)
材料二
山地生態系統覆蓋了地球表面的1/4,居住著世界12%的人口,山地生物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提供了全球
40%的生態系統服務。同時,山地生態系統由于海拔高度、坡度與坡向變化,以及造山運動等地質活動,也成為地球上
典型的脆弱生態系統之一。山地處于全球變化的最前沿,深受氣候變化與經濟全球化的深刻影響,生態環境破壞與惡
化的趨勢十分明顯,山地也因此成為研究全球變化的熱點地區與生態治理的關鍵地區。
山區肩負著生態安全屏障、生物資源貯備、經濟增益配套、民族社會和諧發展等多重戰略功能。L地未來必須走
生態重構、鄉村文明、產業振興與市場保障的綠色發展之路。
(摘編自許建初《山地未來與綠色絲路》)
材料三
氣候常對全球山區和山區人民的影響
溫及定國*節平均溫度一)占山R山根的比例占山口人。的比例
氏之上(<3.51)0.0%
家冷?金怎/<6,八)18.3%0.7%
本?工比之上(>6,N.<叭)20.51<3.6%
22.7%26.0X
金一■山地區(>151)35.3%69.7X
總的來說,全球約7%的人口(約5億人)居住在山區。近一半的人類則通過獲得飲用水、灌溉水、木材或特殊的
農產品,如茶、咖啡、藥用植物等,享受到了來自山地完整的生態系統帶來的益處。
(摘編自《山地-----個耦合的社會生態系統》)
材料四
一說到山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農村,是貧窮。然而,山區的未來也可以是“山境”。“'山境'不僅要
求風景優美,里邊還包含了一種人文理念,一種境界,是現實世界中的桃花源。”山地未來項目發起人、世界農用林
業中心首席科學家許建初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5日下午,作為2018年瑞士創新周活動的一部分,中瑞可持
續山區發展論壇,暨“山地未來紅河行——中瑞共同愿景”主題活動在瑞士駐華大使館舉辦。瑞士一直以其風景優美著
稱。然而在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大量留守村莊出現,大量的土地也隨之荒蕪。如何找到新的產業,找到新
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6年3月,經許建初發起,在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學者的共同倡議下,以2002年成立的“山地生態系統研究
中心”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世界農用林業中心和
紅河縣人民政府攜手打造了山地未來國際合作平臺,旨在通過與國際合作伙伴的合作,特別是和瑞士伯爾尼大學的合
作,創造和分享創新的解決方案,探索山區和山地居民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摘編自《山地未來:中瑞合作打造中國版“山境”》,“國際在線”)
1.下列關于山地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山地是世界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的主要產地,山地的自然風景和空氣清新的
山地氣候更是重要的旅游資源。
B.山地不是單純的地貌學概念,而是一種特殊的自然和經濟綜合體。其農業生產方式會因海拔高度增加引起的植被、
土壤的垂直分布變化而變化。
C.如今全球多地的完整的山地生態系統,使近一半的人類可以獲得飲用水、灌溉水、木材或特殊的農產品,如茶、
咖啡、藥用植物等。
D.對山地的綜合研究雖然從20世紀中期才開始,但人類認識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數千年的歷史,《山海經》中就
有翔實的對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記載。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球約7%的人口(約5億人)居住在山區,其中大部分在低山山區,而依賴山地資源生活的人口則占世界人口的
30%~40%,
B.1980年9月成立的國際山地學會,以及翌5月正式出版的《山地研究與開發》學術性刊物,都標志著世界山地研究
已進人一個國際合作的階段。
C.山區肩負多重戰略功能,但山地處于全球變化的最前沿,深受氣候變化與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山地生態環境破壞
與惡化的趨勢十分明顯。
D.山地未來必須走生態重構、鄉村文明、產業振興與市場保障的綠色發展之路,而2016年打造的山地未來國際合作
平臺就是在這個理念下的成功探索。
3.根據全文,概括我國急于探索山區和山地居民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的原因。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野人送朱櫻
杜甫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
數回細寫①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憶昨賜靄門下省②,早期擎出大明宮。
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堂新任轉蓬③。
(注)①寫:這里指將櫻桃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②賜靄:即雷賜,受到賞賜之意。門下省,杜甫當年任左拾
遺,屬門下省。③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蜀櫻桃也自紅”的意思是西蜀的櫻桃也自然地垂下鮮紅的果實,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經歷的時空變
化。
B.“數回細寫愁仍破”是說盡管作者十分細心傾倒櫻桃,但仍恐碰破,櫻桃如此嬌嫩的弱點,給詩人增添了一絲哀
愁。
C.“萬穎勻圓訝許同”一句中“萬”字寫出了櫻桃數量之多;“訝許同”是說這么多櫻桃大小如此相同,讓人驚嘆。
D.以時間詞為標識,全詩可分作三層;前兩聯一一“今日”,第三聯——“昨日”,第四聯——“今日”。
2.結合全詩的內容,分析“此日嘗新任轉蓬''一句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
6、按要求填空。
(1),為誰流下瀟湘去?(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2)塞上長城空自許,<.(陸游《書憤》)
(3)柳永《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頤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幾句,從對方著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蘇
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采用同樣手法的句子是“,,O”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逝川
遲子建
大的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種被當地人稱為“淚魚”的魚就從逝川上游哭著下來了。
淚魚是逝川獨有的一種魚。每年只在第一場雪降臨之后才出現,它們到來時整條逝川便發出嗚嗚嗚的聲音。
當晚秋的風在林間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樹葉時,敏感的老■漁婦吉喜就把捕撈淚魚的工具準備好了。吉喜七十八歲
了,干瘦而駝背,喜歡吃風干的漿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語。如果你乘著小船從逝川的上游經過這個叫阿甲的小漁村,想
喝一碗噴香的茶,就請到吉喜家去吧。她還常年備著男人喜歡抽的煙葉,幾桿銅質的煙鍋齊刷刷地橫躺在柜上,你只需享
用就是了。
要認識吉喜并不困難。在阿甲,你走在充滿新鮮魚腥氣的土路上,突然看見一個豐腴挺拔有著高高鼻梁和鮮艷嘴唇
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輕時的吉喜,時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發髻高維,明眸皓齒,夏天總是穿著曳地的灰布長裙,吃
起生魚來是那么惹人喜愛。而現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漁村,你看哪一個駝背的老漁婦在突然
抬頭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魚鱗般的光芒,那個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從凌晨五時悄然來臨的。不用說,雪花來了,淚魚也就要從逝川經過了。
吉喜的木屋就面對著逝川。
吉喜醒來是被敲門聲驚醒的,來人是胡會的孫子胡刀。
胡刀懊喪地連連說:“吉喜大媽,這可怎么好,這小東西真不會挑日子,愛蓮說感覺身體不對了,挺不過今天了,唉,
淚魚也要來了,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時候?"
在阿甲漁村有一種傳說,淚魚下來的時候,如果哪戶沒有捕到它,一無所獲,那么這家的主人就會遭災。淚魚不同于
其它魚類,它被網掛上時百分之百都活著,大約都是一斤重左右,體態勻稱玲瓏。將這些籃幽幽的魚投入注滿水的木盆中,
次日凌晨時再將它們放回逝川,它們再次入水時便不再發出嗚嗚嗚的聲音了。
吉喜打發胡刀回家去燒一鍋熱水。她吃了個土豆,喝了碗熱茶,把捕魚工具一一歸置好,關好火爐的門,戴上銀灰色
的頭巾便出門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會,他就被葬在逝川對岸的松樹林中。那時的吉喜不但能捕魚、能吃生魚,
還會刺繡、裁剪、釀酒。胡會那時常常到吉喜這兒來討煙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會幫忙張羅蓋起來的。那時的吉喜有個
天真的想法,認定百里挑一的她會成為胡會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為陣痛而揮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詢問反應有多長時間了,有什么感覺不對的地
方。
時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吉喜烏黑的頭發上落著干草屑,褐綠色的草屑還有一股草香氣。落日
掉進逝川對岸的莽莽叢林中了,吉喜這時看見胡會從逝川的上游走來。他遠遠蠕動的形象恍若一只螞蟻,而漸近時則如
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搖著尾巴的可愛的叭兒狗了。吉喜笑著將她體味到的類似螞蟻、青蛙、叭兒狗的三
種不同形象說與胡會。胡會也笑了,現出很滿意的神態。吉喜在那個難忘的黃昏盡頭想,胡會一定會娶了她的。然而胡
會卻娶了另一個女人做他的妻子。
產婦再一次呻吟起來,吉喜用毛巾擦了擦產婦額上的汗。
產婦期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媽,您去捕淚魚吧。沒有您在逝川,人們就覺得捕淚魚沒有意思了。”
的確,每年在初雪的逝川岸邊,吉喜總能打上幾十條甚至上百條的活蹦亂跳的淚魚。吉喜用來裝淚魚的木盆就能惹
來所有人的日光。
大的午夜十一時許,產婦再一次被陣痛包圍。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終于看見了一個嬰孩的腦袋像只熟透的蘋果一樣
微微顯露出來,那顆猩紅的果實終于從母體垂落下來,那生動的啼哭聲就像果實的甜香氣一樣四處彌漫。
“吉喜大媽,興許還來得及,您快去逝川吧。”產婦疲乏地說。
吉喜聽著逝川發出的那種輕微的嗚咽聲,不禁淚滾雙頰。她再也咬不動生魚了,那有質感的鱗片當年在她的齒間是
怎樣發出暢快的叫聲耐。她的牙齒可怕地脫落了,牙床不再是鮮紅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曠日持久被煙熏火燎的
老墻。她的頭發稀跋而且斑白,極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族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這么流著淚回到她的木屋,她將魚網搭在蒼老的肩頭,手里提著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瓏剔
透,許多漁婦站在盛著淚魚的木盆前期吉喜張望。吉喜將網下到江里,又艱難地給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邊等待
淚魚上網。天有些冷了,吉喜將頭巾的邊角努力朝胸部拉下,她開始起第一片網。網從水面上刷刷地走過,那種輕飄飄的
感覺使她的心一陣陣下沉。一條淚魚也沒捕到,是個空網。又過了一段時間,曙色已經微微呈現的時候,吉喜開始起第二
片網。她小心翼翼地拉著第二片網上岸,被收上來的網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么也沒看見。
放完淚魚的漁民們陸陸續續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來,將兩片魚網攏在一起,站在空蕩蕩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
的那個木盆。她艱難地靠近木盆,這時她驚訝地發現木盆的清水里竟游著十幾條美麗的籃色淚魚!它們那么悠閑地舞蹈
著,吉喜的眼淚不由彌漫下來了。
一抹緋紅的霞光出現在天際,使阿甲漁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的“逝川”,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背景,表達了中國人“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的傳統時空觀。
B.小說運用插敘和補敘手法十分突出,對豐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也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
C.小說描繪出清新自然、淡泊寧靜、韻味無窮的畫面,帶給讀者憂傷中不絕望、充滿溫情與欣喜的感受。
D.小說寫吉喜親手為阿甲漁村的后代凌生的過程,暗示了主人公充滿生機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歷程。
2.吉喜是小說的主要人物,請簡要分析這一人物形象。
3.小說中的“淚魚”具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道德的本質不是遠離“得”,而是要學會如何在處理現實復雜利益關系中獲得正當性;道德的完滿也不是不要
“得”,而是能夠自如地運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儒家“孝”倫理發展到“德”的階段,便在個體自身內部
完成了“孝”的內化,但這只是抽象地完成。儒家“孝”倫理的意義與價值,決不僅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
化為他物”。這種現實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倫理能夠更有效地干預現實社會生活。“得”是儒家“孝”
倫理邏輯運行的目的。但“得”的實現與獲取也不能偏離倫理的邏輯。
在儒家“孝”倫理中,“德”與“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邏輯結構。
第一,“得”必須有“德”。在中國傳統社會,因為孝行而獲得社會廣泛認可的孝子不乏其人,這種認可包括物
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嘉獎:在物質上能夠獲得上層的封賞,比如對孝子實行赦免賦稅的優惠等;在精神上獲得社會的廣
泛贊譽,孝子們被旌表門閭、載入史書,其而能夠因為孝行被選入官。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則被除名削爵,永世不
得續用。
第二,“德”必然能“得”。舜因何能貴為天子,因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遠。而且這種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
自然就會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會“得”。“德”不以“得”為目的,但“德”卻必然有“得”的報答。
父子是血親相連的天倫關系,如果孝敬雙親是為了嬴得孝子的美名和求得功利,則損害了親親之情,使人失去最基本
的情感依托。所以,“得”并非最終目的,只是在進行價值預設時,人們確信孝子必然會得到好的歸宿。所以,在主
觀動機上,“德”并非為了“得”;但在客觀效果上,“德”卻必然“得”。
第三,有“德”就是“得”。孝的根本是對父母的血緣情感的真實流露,而不是出于機心和利益,那種對自然本
真的背離會導致孝的矯揉造作。特別是漢代以來,越來越多外在的物質利益附加在孝上面,使孝越來越遠離人性的自
然。而孝本該是為人子女良善本性的流露和自然天性的表達,有父母可以供養就是福氣,就是大“得”。孝是道德的
始源,是源自人的真性情。這種發自內心的親愛父母之情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念和追思,是儒家“孝”倫理深刻的
情感基礎。人們為了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不拷?雜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
由“德”至“得”的邏輯運行過程解決的是孝德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得失問題,也即儒家“孝”倫理的現實外化
過程。由此,儒家“孝”倫理逐步形成由現實的親子血緣關系出發,最后又回歸現實生活的邏輯運行路徑。
(王健嶄《儒家“孝”倫理的邏輯運行路徑研究》)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必須有“德”是指孝子具有孝行,能夠獲得社會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嘉獎。
B.儒家“孝”倫理中,“得”是倫理觀念下的生活世界,直接指向現實社會生活。
C.“孝”源于對父母的真實情感,不能有外在的功利目的,這是儒家倫理所推崇的。
D.“德”與“得”之間的相互轉化,實際上都是儒家“孝”倫理的現實外化過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對比、舉例、比喻等方法,論證了儒家“孝”倫理的邏輯運行路徑。
B.文帝從三個方面充分論證了儒家“孝”倫理中“德”與“得”的相互映射關系。
C.文章從人性的角度論證“孝”的本質,論證視角較為獨特,將論證推向了深處。
D.文章以孝德在現實生活中的得失問題為前提,論證了推行“孝”倫理的必要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道德的完滿要求我們學會用不偏離倫理的方式去獲得現實生活中的正當利益。
B.“得”是“孝”倫理邏輯運行的終極目的,但必須運用合“德”的方式去“得”。
C.舜不為“得”而行孝德,但客觀上卻能“得”,可見“德”必然有“得”的報答。
D.要真正落實儒家“孝”倫理,就要注重“得”,更要強化“德”,二者缺一不可。
9、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7月2日報道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雜志網站6月29日發表文章《德國鐵路集團押注“一帶一路”,增加對華
列車貨運》稱,德國國有鐵路集團一德國鐵路公司貨運部計劃大幅提高對華運輸能力,寄希望于北京“一帶一路”
互聯互通計劃繼續支持陸路運輸。
文章稱,德國鐵路公司貫運部準備明年將中歐班列鐵路貨運服務增加17.6%,從目的的8.5萬個標準集裝箱增加
到10萬個。
雖然鐵路在歐中貨運總量中所占份額仍然微不足道——僅占1.5%,但交通運輸業觀察家預測:隨著雙方企業利用
列車運輸優勢,鐵路貨運量將出現增長。
文章稱,由于歐中班列對德國鐵路公司投資組合日益重要,2018年年底德國鐵路公司成立了歐亞貨運公司。公司
董事長卡斯滕.欣內說:“我們預測貨運能力增加,依據的是公司成功地擴大了中國與我們歐洲鐵路網連接的目的地,
我們的鐵路網是歐洲最大的鐵路網。”
(節選自《看好“一帶一路”前景德鐵擬增加對華列車貨運》,2019年7月《參考消息》,有刪減)
材料二:
到2018年末,全國鐵路擁有機車2.1萬臺,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車保有量2.3億輛,是1949年的4564.1
倍;民用飛機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運輸船舶13.7萬艘,是1950年的30.3倍。數量激增
的同時,各類運輸裝備技術不斷突破創新。以高速列車、大功率機車、大型客機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
性能鐵路和飛機裝備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18年,全國主要運輸方式完成客運量179億人,旅客周轉量34218億人公里,是1949年的128.5倍和220.8
倍,年均分別增長7.3%和8.1%。完成貨運量515億噸,貨物周轉量204686億噸公里,是1949年的275.3倍和793.8
倍,年均分別增長8.5%和10.2%。隨著現代化碼頭建設的加速推進,帶動港口貨物吞吐量大幅增長.2018年,全國沿
海規模以上主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92.2億噸,是1949年的1390.6倍,年均增長11.1%。
運輸服務轉型升級,居民出行和貨物流轉更加高效。在政策積極推動下,涌現上海虹橋綜合客運樞紐、廣州南站
綜合客運樞紐等一批綜合客運樞紐,實現高鐵、城市客運、軌道交通、民航等交通方式無縫對接,旅客換乘更加便捷。
多式聯運、無船承運、無車承運等貨運組織形式快速發展,貨物運輸及時性和延展性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便捷、高效
的貨物運榆服務體系。
(節選自2019年8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六》,有刪減)
材料三:
11月1日,5G商用時代正式開啟。隨著高速的5G網絡投入應用,數字旅游產品、手機動漫視頻、云游戲、智慧
旅游服務等都將為人們帶來更高品質、更多層次的體驗,5G技術將逐漸成為數字創意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
為數字創意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江西省定南縣桃花源景區,視覺工業(贛南)創意基地成為文旅產業與數字創意融合發展的典范。目前,為活
化利用贛南客家文化資源,該縣正在制作“客家文化百米長卷VR”,利用數字影像技術呈現贛南客家文化和山川,游
客不出景區便能實現“人在畫中游”飽覽客家美景。
今天,消費者對文化旅游消費的品質需求不斷提高,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的年輕人成為主要消費群體,他們
更注重產品的體驗感、科技感、創意感。而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旅游消費者帶來了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位多層次的
全新場景體驗。
隨著5G技術的興起,文旅行業聚焦在虛擬現實和產品可視化領域的應用也迎來新的發展。高速率低延遲的5G技
術與VR技術結合,讓這些交互式應用迎來更大發展空間,讓體驗和互動形式更加豐富、更加身臨其境。同時,5G還
可以促進智慧旅游的進步,涉及無感購票、智能監控、智慧餐廳、文物保護、景區運營等領域。
(節選自《5G時代,數字創意產業將迎來哪些新機遇》,2019年11月《光明日報》,有刪減)
[注]①旅客周轉量,是指反映一定時期內旅客運輸工作總量的指標,是運送旅客人數與運送距離的乘積,以人公里(或
人海里)為計算單位。
1.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1949年到2018年,我國鐵路機車比增加了5.3倍,民用汽車增加了4564.1倍,而民用飛機則從1985年的404
架增加了6134架。
B.1949年到2018年,我國客貨運輸年均增長率由低到高分別為:客運量、客運周轉量、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港口
貨物吞吐量。
C.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設備量質齊升,得到長足發展。
I).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極大滿足了居民出行和貨物運輸需求,帶動旅客和貨物運輸量大幅增長。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日本媒體關于德國鐵路集團將增加中歐班列鐵路貨運服務的報道中,使用了“押注”一詞,足見日本媒體十分關
注中國的“一帶一路”互聯互通計劃。
B.德國鐵路公司成立了歐亞貨運公司,因為它們預測到德中鐵路貨運量會出現增長,決定要把德國鐵路網打造成歐
洲最大的鐵路網。
C.5G技術為數字創意和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所以5G商用時代一定會為數字創意產業帶來發展機遇。
I).桃花源景區的視覺工業(贛南)創意基地制作“客家文化百米長卷AR”,就是要給旅游消費者帶來視覺、聽覺、
觸覺等多方位多層次的全新場景體驗。
3.建國70周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國家的可喜變化。請結合材料,分析我國獲得不斷發展的策略與途徑。
10、閱讀卜面的文言文,完成卜列小題。
書陟,字殷卿,與弟斌俱秀敏異常童。傷甫十歲,授溫王府東閣祭酒。風格方整,姜文辭,書有楷法,一時知名
士皆與游。居喪,以父不得志歿,乃與斌杜門不出八年。親友更往敦晚,乃強調為洛陽令。宋璟見叩嘆日:“盛德遺
范,盡在是矣。“遷出郢侍郎。陟于鑒裁尤長。故事,取人以一日試為高下。陟許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試之,已乃程
考,由是無遺材。遷吏部侍郎.選人多偽集,與正調相冒,陟有風采,植辨無不伏者,黜正數百員,鏗綜號為公平。
自以門吊可坐階令公,居常簡貴,視僚黨傲然;其以道誼合,雖后進布衣與均禮。
李林甫惡其名高,恐逼己,出為襄陽太守。入考華清宮,楊國忠忌其才,謂拾遺吳多之曰:“子能發陟罪乎?吾
以御史相處。”務之乃劫夢饋遺事。夢貶桂嶺尉。會安祿山陷洛陽,弟斌沒賊,國忠欲構夢與賊通,密詢守吏,令脅
陟使憂死,州豪杰共說曰昔張說被竄匿陳氏以免今若詔書下誰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寧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當
爾其敢逃刑因謝遣,堅臥不出。
肅■宗即位,起為吳郡太守,會永王兵起,委傷招諭,乃授江東節度使。與高適、來頊會安州,多日:“今中原未
平,若不齋盟質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心我力,則無以成功。”乃推埃為地主,為載書,登壇曰:“室術后土,實
鑒斯言。”辭旨慷慨,士皆隕過。
永王敗,帝趣陟赴鳳翔。初,季廣琛從永王亂,非其本謀,陟聶廣琛為歷陽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廣琛有后變,
乃馳往論詔恩釋其疑,而后趣召。帝雅聞陟名,欲倚以相,及是遷延,疑有顧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昔張說被竄/匿陳氏以免/今若詔書下/誰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寧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當/爾其敢逃刑
/
B.昔張說被竄匿/陳氏以免/今若詔書下/誰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寧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當/爾其敢逃刑
/
C.昔張說被竄/匿陳氏以免/今若詔書下/誰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寧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當爾/其敢逃刑
/
D.昔張說被竄匿/陳氏以免/今若詔書下/誰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寧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當爾/其敢逃刑
/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楷:文中指書體。漢字形體的演變,歷經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八大類形體。
B.禮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機構的六部之一。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等事。長官稱尚書,副職
稱侍郎。
C.三公:也稱“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職不同,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西漢末至東漢初期以大司
徒、大司空、大司馬為三公。
D.皇天:古代對天的尊稱。后土:古代對地的尊稱。古人認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韋陟才華突出,遵守孝道。他從小聰明異常,十歲擔任官職,擅長寫文章;他的父親去世,因父親生前不得志,
他和弟弟八年不出來做官。
B.韋陟恪盡職守,為國選材。他在禮部任職,改變以往選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職,憑借個人素質,改變了吏部舞
弊叢生的選人風氣,人稱公平。
C.韋陟遭人忌恨,堅忍不屈。他因名聲高被李林甫排擠;楊國忠妒忌他的才華,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
的事進行陷害,他沒有屈服。
D.韋陟慷慨陳詞,忠于國家。有人叛亂時,他表達自己效忠國家的志向,感動士兵;他不顧皇帝的勸阻,去安撫經
參加過叛亂的季廣琛,維護國家利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事,取人以一日試為高下。陟許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試之,己乃程考,由是無遺材。
(2)帝雅聞陟名,欲倚以相,及是遷延,疑有顧望意,止除御史大夫。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愁》,孝景時為博士。下椎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
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后百數,而仲舒以賢良芍耳焉。
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驕,好勇。仲舒以禮義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問仲舒曰:“舉
手勾踐與大夫泄庸、種、蠡謀伐吳,遂滅之。孔子稱殷有三仁,寡人亦以為越有三仁。桓公決疑于管仲,寡人決疑于
君。”仲舒對日:“臣愚不足以奉大對。聞昔者魯君問柳下惠:'吾欲伐齊,何如?'柳下惠日:'不可。'歸而有
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于我哉!'徒見問耳且猶羞之況設詐以伐吳乎由此言之越本無一仁夫仁
人者正其義不誄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為其先詐力而后仁義也。茍為詐而已,故不
足稱于大君子之門也。五伯比于他諸侯為賢,其比三王,猶武玦之與美玉也。”王曰:“善。”
仲舒為人廉直。是時方外攝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為從諛,弘
嫉之。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恣,數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日:“獨董仲舒可使相股西王。”膠西王聞仲舒大儒,
善待之。仲舒恐久獲罪,病免。凡相兩國,輒事驕王,正身以率下,數上疏諫爭,敬令國中,所居而治。及去位歸居,
終不問家產業,以修學著書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議,使使者及廷尉張湯就其家而問之,其對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為相而
隆儒矣。及仲舒對冊,推明孔氏,邢型耳筌。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年老,以壽終于家,家
徒茂陵,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
(節選自《漢書?董仲舒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徒見問耳/且猶羞之/況設詐以伐吳乎/由此言之/越本無一仁夫/仁人者/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B.徒見問耳/且猶羞之/況設詐以伐吳乎/由此言之/越本無一仁夫/仁人者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C.徒見問耳/且猶羞之/況設詐以伐吳乎/由此言之/越本無一仁/夫仁人者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D.徒見問耳/且猶羞之/況設詐以伐吳乎/由此言之/越本無一仁/夫仁人者/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儒家“五經”之一,孔子編訂,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B.對策是西漢開始創立的一種選官方式,由君主就政事、經義等設問,應試者對答。
C.越王,越國國君。越國為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與后文吳、魯,均為春秋五霸之一。
D.抑黜百家,董仲舒提出,漢武帝推行,是儒學在中國文化中居于統治地位的標志。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董仲舒專心治學,不關心家庭產業.他足不出戶,自己三年不窺室外園圃,以致有的學生竟然都沒見過他。
B.董仲舒品行端正,受到世人敬重。他注重儀容舉止,不合禮節的不做,兩次為官都侍奉驕王,但是二王都敬重他
的品行,善待他。
C.董仲舒敢于直言,因此也遭人嫉恨.他批評公孫弘奉承諂媚,迎合世俗,公孫弘因此嫉恨他,舉薦他去給兇殘蠻
橫的膠西王為相,欲借刀殺人。
D.董仲舒有治世之才,深為朝廷信任.即便去官在家,朝廷每遇重大問題,就派使者去他家向他征詢意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為其先詐力而后仁誼也。
(2)凡相兩國,輒事驕王,正身以率下,數上疏諫爭,教令國中,所居而治。
1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這個特殊時期,全國人民正在進行一場特別的考試:疫情防控。而作為高中生的你,又迎來了另一場特別的考
試。是的,今天的這場考試有些很特別的地方:居家、線上、沒有老師監考……
因為特別,你會有特別的應對,特別的思考,特別的感悟。今后的人生中,也許還會有許多特別的考試,而你,
就是那個答卷人。
請你以“父母或哥哥(姐姐)”的身份,給參加這次考試的你寫一封信,表達你的對這特殊考試的思考、感悟、應對。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切合身份,貼合情境;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
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搶榆楊而止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捫參歷并仰脅
息
【解析】
此題考查識記和默寫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寫要求學生在識記時候要以理解為基礎進行識記,可根據對課文知識的積累
答題,平時對富有教育意義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記憶,還要注意錯別字的正確寫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
寫法,不能出現錯別字或漏字、多字,書寫務必規范。此題中需注意“搶”“榆
榜”“奚”“蟹”“螯”“鰭”“躁”“捫”“脅”的書寫。
【點睛】
本題既考查學生名句名篇記憶默寫情況,又考查學生對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況。題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課
內要求背誦掌握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記憶背誦名句名篇時,不但能正確地書寫出來,還要注意領悟其含義,結合名句
名篇的含義和具體語境記憶。同時還要特別注意通假字、生僻難寫字、同音異義詞、同義異形詞,留意語句順序等。
2、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境;注意
對近義成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
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
目不暇接:意思是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應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后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
應付不過來。結合“中國的箋紙內涵豐富、琳瑯滿目”分析,修飾“感覺”,選用“目不暇接”。
巧妙絕倫:靈巧高明,無與倫比。精美絕倫:意思是指精致美妙得沒有東西可以比得上。修飾“藝術品”,選用“精
美絕倫”。
承載:指承受支撐物體。傳載:記載流傳。結合“使命”分析,選用“承載”。
故選D。
3、C
【解析】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做題時要注意:綜觀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陳述對象,語
段的結構特點,感情基調,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點等。語句的連貫不能只注重語言形式的連貫,主要應看句子的內
容是否前后照應,意思是否連貫順暢。
按照六個語句的內容特點與語言形式,②與⑤打頭都可以與前面的內容相接,B項承著前面所說的中國珠算借助算盤和
口訣,用②打頭照應前面的“算盤”,接著用④說明算盤結構與坐標幾何的蘊含式聯系,再用⑥介紹琰算口訣,照應了前
面的“口訣”,將③置于⑥后面說明珠算口訣的內涵價值,介紹了算盤和口訣特點之后,繼續說明珠算的使用價值,①是
說它不受文化程度限制,③是說它不比電子計算器差,①⑥的內容看起來不分先后,但聯系前面幾句的內容來看,帶有關
聯詞“即便”的①在語氣和語意上與上面的關系更直接,宜先說,六個語句都說明珠算了不起,最后說它被列入非物質
文化遺產也就是水到渠成的。其他幾項都有銜接問題。A項也是先說算盤再說口讀,然后說使用價值,但主要問題是③④
的位置不合適,③的“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更適合用來說珠算口訣,④的“蘊含了坐標幾何的原理”更適合用來說
算盤;B項的⑤①尚可,但③④的位置不合適,且②若與①相接語意比較松散,①的后面宜用句號斷開;D項的排列雖與C
項不同,但問題是一樣的。
故選C。
4、1.C
2.D
3.①山地生物多樣,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提供了大量的生態系統服務。②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態系統之一。③山區肩
負著多重戰略功能。④在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大量留守村莊出現,山區和山地居民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亟待
解決。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
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
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
A項,“主要產地”于文無據;
B項,“不是……而是……”表述錯誤,原文說的是“不限……而且還……”,兩者都包括;
D項,“《山海經》中就有翔實的對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記載”錯,原文是“《管子?地員》《漢書?地理志》和
《徐霞客游記》等都有翔實的對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記載”。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
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
符合題干的選項。
D項,“2016年打造的山地未來國際合作平臺就是在這個理念下的成功探索”于文無據。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
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首先要分析并概括各材料的主要內容。根據材料一“山地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山地的自然風景和空氣
清新的山地氣候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大多數自然保護區位于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或珍稀動物、植物種屬的山地
地區”可概括出①。根據材料二“山地生態系統由于海拔高度、坡度與坡向變化,以及造山運動等地質活動,也成為
地球上典型的脆弱生態系統之一”“山區肩負著生態安全屏障、生物資源貯備、經濟增益配套、民族社會和諧發展等
多重戰略功能”可概括出②③。根據材料四“然而在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大量留守村莊出現,大量的土地
也隨之荒蕪。如何找到新的產業,找到新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可概括出④。
【點睛】
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第一步: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實,確定不同文本陳述的角度,分析主體對象
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第二步:通讀材料,關注細節。整體感知是略讀(或粗讀)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挖掘文本的
細節需要精讀(細讀)。笫三步:明確主旨,辨清關系。由于非連續性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不是很緊密,在閱讀的過程
中要有意識地確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
5、1.B
2.①“嘗新”(村民贈櫻桃益事),既有嘗櫻的喜悅又有由此產生的對村民的感激之情。②“此日”一詞,暗含對往昔
生活的追念,對長安朝廷的思念,有撫今追昔之感。③“任”字表明了詩人對漂泊生活的無可奈何之情。
【解析】
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觀
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
求,如本題的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
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
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確認,得出答案。
B項,“'數回細寫愁仍破'是說盡管作者十分細心傾倒櫻桃,但仍恐碰破,櫻桃如此嬌嫩的弱點,給詩人增添了一
絲哀愁”說法錯誤。“愁”是說為櫻桃碰破而擔心,表現了西蜀櫻桃的鮮嫩。“弱點”的說法不妥,詩人此時的心情
是喜悅的,并非“給詩人增添了一絲哀愁”。
故選B。
2.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
聯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作背景來考慮,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要“知人論世”。此詩以“朱櫻”為描寫對象,采
用今昔對比手法,前四句描寫西蜀櫻桃,體物精微,攀寫工細。后四句寫由野人送朱櫻而引起對當年皇帝賜櫻的回憶,
抒寫了作者憂時傷亂的感慨。“嘗新”指“野人相贈滿筠籠”,村農以“滿”籃鮮果“相贈”,詩人既有嘗櫻的喜悅
又有由此產生的對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嘗新”勾起了回憶,“憶昨賜靄門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宮”,在門下省內
接受櫻桃之賜,退朝時分,徐徐擎出宮門。這二句是追憶任左拾遺時在宮中蒙受恩賜,擎持歸家的情景。“此日”暗
含對往昔生活的追念,對長安朝廷的思念,有撫今追昔之感。“轉蓬”是詩人以蓬草自比,輾轉漂泊如蓬草般居無定
所,“任”字表明了詩人對漂泊生活的無可奈何之情。
【點睛】
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容。一般答題的時候,盡量兩
者都涉及。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
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
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可以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
抒情;可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題的時候,應
先借助題干明確考查的是哪個方面的內容,有無暗示。
6、郴江幸自繞郴山鏡中衰鬢已先斑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能力。在默寫名句名篇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
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誤寫。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
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生經常在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來區分。所以在平時
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
來但得不到分數。本題要注意如下字詞:郴、鬢、斑、岡。
7、1.D
2.①勤快能干。她總是閑不住,為過往的人們備茶備煙,能捕魚,會刺繡、裁剪、釀酒,還會接生。②熱情善良。下
雪天,不怕寒冷,也不顧捕淚魚祈福的習俗,面對接生的請求,二話不說,簡單填一下肚子便出門,③命運多舛。胡
語會喜歡她,但沒娶她;到七十八歲時仍孤身一人。
3.①以“淚魚”為線索,使小說結構嚴謹,情節一波三折。②以“淚魚”隱喻吉喜的不幸,有利于刻畫典型人物的形
象。③以“淚魚”為中心講述故事,通過淚魚的捕和放,有力地表現了對生命的崇拜、對苦難的消化以及對新生的希
冀的主題。
【解析】
1.本題考查分析鑒賞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小
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立足考查“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
行分析。
D項,“暗示了主人公充滿生機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歷程”有誤,過度解讀,吉喜親手為阿甲漁村的后代接生的過程
看不出來主人公充滿生機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歷程。
讀選D。
2.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征要從兩點入手:一是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
教養和氣質等,因為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二是結合小說對人物語言、外貌、行動和心理
的直接描寫,以及對環境、與他人的關系等的間接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由原文“如果你乘著小船從逝川的上游經過這個叫阿甲的小漁村,想喝一碗噴香的茶,就請到吉喜家去吧。她還常年備
著男人喜歡抽的煙葉,幾桿銅質的煙鍋齊刷刷地橫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可知,吉喜總是閑不住,為過往的人
們備茶備煙,能捕魚,會刺繡、裁剪、釀酒,還會接生,體現了她勤快能干;由原文“胡刀懊喪地連連說:'吉喜大媽,
這可怎么好,這小東西真不會挑日子,愛蓮說感覺身體不對了,挺不過今天了,唉,淚魚也要來了,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
時候'”和“吉喜打發胡刀回家去燒一鍋熱水。她吃了個土豆,喝了碗熱茶,把捕魚工具一一歸置好..關好火爐的門,戴
上銀灰色的頭巾便出門了”可知,吉喜在下雪天,不怕寒冷,也不顧捕淚魚祈福的習俗,面對接生的請求,二話不說,
簡單填一下肚子便出門,體現了她熱情善良;由原文“吉喜在那個難忘的黃昏盡頭想,胡會一定會娶了她的。然而胡會
卻娶了另一個女人做他的妻子”和“在阿甲漁村,你看哪一個駝背的老漁婦在突然抬頭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魚
鱗般的光芒,那個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胡語會喜歡她,但沒娶她,到七十八歲時仍孤身一人,可見吉喜命運多
舛。
3.本題考查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小說中物象的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題②反復出現,串起相關
情節,從而成為全文的線索,兼有使結構更加嚴謹的作用;③襯托環境,或者具有象征意義。分析物象的作用,首先
要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物象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物象出現的位置,尤其是反復出現的位置,要結合上下文來分析。
文章開篇就是從“淚魚”寫起,寫了大約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種被當地人稱為“淚魚”的魚就從逝川上游
哭著下來了,接下來又寫了在阿甲漁村的一種傳說,也是關于“淚魚”的,文章下面以捕捉“淚魚”展開敘述,由此可
知,以“淚魚”為線索,使小說結構嚴謹,情節一波三折;“淚魚”是從逝川上游哭著下來了,它們到來時整條逝川
便發出嗚嗚嗚的聲音,聽了讓人感覺非常凄涼,就好像吉喜在哭泣自己命運的多舛,當初語會喜歡她,但沒娶她,到
七十八歲時仍孤身一人。以“淚魚”隱喻吉喜的不幸,有利于刻畫典型人物的形象。由原文“在阿甲漁村有一種傳說,
淚魚下來的時候,如果哪戶沒有捕到它,一無所獲,那么這家的主人就會遭災。……次日凌晨時再將它們放回逝川,它們
再次入水時便不再發出嗚嗚嗚的聲音了”可知,通過淚魚的捕和放,有力地表現了對生命的崇拜、對苦難的消化以及
對新生的希冀的主題。
【點睛】
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主要要素。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通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從而表現一定的
主題。小說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兩個方面:外在特征和內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職業、生活習慣等,
內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狀態、精神品質等。
8、1.D
2.A
3.C
【解析】
1.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
最后進行辨析。題干問的是“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
和概括。選項D,“實際上都是儒家'孝'倫理的現實外化過程”表述有誤。結合第一段可知,由“德”至“得'是
儒家“孝”倫理的現實外化過程,由“得”至“德”是儒家“孝”倫理的內化過程。故答案選D。
2.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
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選
項A,“文章采用比喻等方法”說法有誤。根據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文章主要論證了儒家“孝”倫理的邏輯運
行路徑。采用了對比,舉例等論證方法,但沒有采用比喻的論證方法。故答案選A。
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分析和推斷概括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
句子,最后進行辨析。題干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概
括和分析、推斷的能力。選項A,“道德的完滿要求”曲解文意。原文:道德的本質不是遠離“得”,而是要學會如
何在處理現實復雜利益關系中獲得正當性。可見,要求我們學會用不偏離倫理的方式去獲得復雜現實生活中的正當利
益是道德的本質。選項B,“得”是“孝''倫理邏輯運行的終極目的。說法有誤。結合第一段可知,“得”是儒家“孝”
倫理邏輯運行的目的。結合第三段可知,“得”并非最終目的。因此,“得”并非是“孝”倫理邏輯運行的終極目的。
選項D,就要注重“得”,更要強化“德”。說法有誤。從全文來看,“得”與“德”同等重要,都是落實儒家“孝”
倫理的路徑。所以,ABD三個選項選項表述有誤。故答案選C。
【點睛】
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
淆范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
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總之,考生要根據對原文內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內容和選項,認真細心
的去比對分析,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
9、1.A
2.B
3.示例1:(1)策略:①對外開放,通過“一帶一路”加強與各國的交流合作;②實現知識產權自主,加強自主研發,
不斷轉型、升級運輸服務。(2)途徑:①開設歐中班列,實施北京“一帶一路”互聯互通計劃;②5G廣泛應用,各類
運輸裝備技術實現突破創新;③快速發展綜合客運樞紐和多種新型貨運組織形式。
示例2:(1)努力與國際接軌,融入世界發展。比如“一帶一路”政策給中國也給世界帶來了巨大機遇。(2)抓住機
遇,提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京理工大學《居住區規劃及住宅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火力發電廠施工中的暖通工程管理考核試卷
- 礦物加工廠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考核試卷
- 玻璃熔化過程中的節能減排考核試卷
- 硅冶煉廠的生產成本控制考核試卷
- 監理工程師合同條款解釋與應用能力考核試卷
- 海洋工程船舶拆解與回收考核試卷
- 棉花加工設備的自動化改造案例考核試卷
- 期貨市場業務外包管理與合作考核試卷
- 玉米加工過程中的能源回收與利用考核試卷
- DB44-T 2198-2019城鄉社區協商工作規范-(高清現行)
- 血液科疾病診療規范診療指南診療常規2022版
- PDCA降低I類切口感染發生率
- 幼兒園《開關門要小心》
- 《運營管理》第2版題庫與參考答案
- 基于PLC的自動配料系統畢業設計論文
- 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表范本
- 煙花爆竹工程設計安全規范
- 回旋加速器的五個有關問題
- 四川省中學生學籍卡片
- 夕陽簫鼓-鋼琴譜(共11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