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遷移 課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1頁
1.2 人口遷移 課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2頁
1.2 人口遷移 課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3頁
1.2 人口遷移 課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4頁
1.2 人口遷移 課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的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2.人口遷移對遷入地的影響特點:人口分布不均;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胡煥庸線:黑河-騰沖一線)原因:東部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面積大;東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開發時間早。西部地區氣候干旱,地形多高原山地,土壤貧瘠,降水稀少,水資源短缺,寒潮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脆弱。西部地處內陸交通閉塞,基礎設施不完善,經濟落后。課前復習背誦1.我國的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2.人口遷移對遷入地的影響課前復習背誦③加強與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聯系③加大生態環境的壓力②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②出現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②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④促進城鎮化水平提高①增加公共設施的負擔和城市管理的難度②出現住房緊張、交通擁堵、就業困難等問題①減輕遷出地資源與環境壓力(緩解人地矛盾)①人才外流,勞動力不足,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③土地撂荒①提供大量勞動力正面:正面:負面:負面:遷入地:人口數量增多遷出地:人口數量減少

3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針對練習:分析以下案例中造成人口遷移的主要推拉力案例1:土豆是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但從1845年起,愛爾蘭連續數年,土豆因病害嚴重歉收,引發大饑荒。在短短幾年中,愛爾蘭就有100多萬人背井離鄉,形成大規模的移民潮。遷出地——自然災害——推力PPT亮點在后面哦:手帳風頁面下載后可刪掉此重復頁,

4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案例2:2011年-2017年,飽受內戰摧殘的敘利亞,有400多萬人逃離家園,約占該國總人口的1/5。針對練習:分析以下案例中造成人口遷移的主要推拉力遷出地——戰爭——推力PPT亮點在后面哦:手帳風頁面下載后可刪掉此重復頁,

5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案例3:三亞,是東北人的“圣地”。在三亞,幾乎每個行當,你都能看到東北人的身影,開餐館,開旅館,開出租,開公交,賣房子……甚至海南黎族特色餐廳,老板也是東北人。針對練習:分析以下案例中造成人口遷移的主要推拉力遷入地——環境優美——拉力PPT亮點在后面哦:手帳風頁面下載后可刪掉此重復頁,1.2人口遷移Populationmigration1.這種春節期間回鄉過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動屬于人口遷移嗎?2.人口遷移需要滿足哪些條件?populationdistribution

8人口移動:人們總是不斷地進行空間移動,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01概念辨析:人口流動與人口遷移有的人口移動只是暫時性的,如探親訪友、出差、旅游等;是人口在地區之間所作的各種各樣短期的、重復的或周期性的運動。人口遷移有的人口移動具有永久性質,如從國內的一地遷居另一地或移居國外。我們把涉及人口居住地發生長期或永久改變的人口移動,稱為人口遷移。01人口流動02人口遷移有的人口移動具有永久性質,如從國內的一地遷居另一地或移居國外。我們把涉及人口居住地發生長期或永久改變的人口移動,稱為人口遷移。判定人口遷移的三大要素:(1)居住地變更——前提條件(2)空間移動——跨越行政區界線(縣級及以上)(3)時間限定——長期或永久性(至少為一年以上)01概念辨析:人口流動與人口遷移遷出地遷入地判斷下列現象哪些屬于人口遷移:小王去南京旅游一個月小王從美國學成歸來,在上海工作大學期間讀書,寒暑假回到家鄉三峽地區居民搬入蘇州安家落戶農閑季節來城市打工,農忙季節回到家鄉的農民工江蘇有計劃的抽調醫護人員支援武漢對抗新冠病毒居住地變更變更時間長(>1年)××××√√√√××××是是否否否否01概念辨析:人口流動與人口遷移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跨越國界未跨越國界02人口遷移的類型人口遷移國際人口遷移:指一個國家的居民進入另一個國家定居的現象“下南洋”指的是19世紀中葉以后我國東南、華南沿海民眾為了討生活或因戰亂年代不堪困苦等等原因,大規模遷徙到東南亞的海洋移民現象。“下南洋”在閩南語系也稱為“過番”。主要群體包括閩南人、潮汕人、客家人。據不完全統計,印尼兩億人口中,約一千萬是華人。馬來西亞兩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六百萬。泰國六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二千萬,占了將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五百萬人,華人約占75%,是海外華人占所在國人口總數比例最高的一個國家。02人口遷移的類型1.人口遷移分類:國內人口遷移:指一個國家內的居民從一個行政區進入另外一個行政區定居的現象“走西口”是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陜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伴隨著“走西口”移民的進程,口外的內蒙古地區以傳統單一的游牧社會演變為旗縣雙立,牧耕并舉的多元化社會。在這一演變過程中,作為移民主體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人口遷移分類:國內人口遷移:指一個國家內的居民從一個行政區進入另外一個行政區定居的現象“闖關東”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關內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等地區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中原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文化交流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人口、城市、經濟、軍事等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02人口遷移的影響Theconceptofpopulationmigration

16人口機械增長——人口遷移使得某一區域的人口數量發生變化人口機械增長率——是指一定區域、一定時間內(通常為1年),凈遷入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又稱人口凈遷移率。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共同決定的人口凈遷入區人口凈遷出區區域人口機械增長率為正時區域人口機械增長率為負時計算公式為人口機械增長率=

年內遷入人口數-年內遷出人口數年平均人口數X100%03人口遷移的影響分別從遷移者、遷入地和遷出地三個角度考慮人口遷移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從年齡結構上來看,遷移者以中青年人/老年人為主遷出地遷入地緩解遷入地勞動力短缺的狀況給遷入地帶來就業壓力可能影響遷入地的社會治理可能導致遷出地人才外流年輕人的遷出致使遷出地勞動力減少減輕遷出地的資源環境壓力有助于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遷移者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經濟收入03人口遷移的影響√03人口遷移的影響③加強與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聯系③加大生態環境的壓力②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②出現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②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③促進第三產業發展④促進城鎮化水平提高①增加公共設施的負擔和城市管理的難度②出現住房緊張、交通擁堵、就業困難等問題①減輕遷出地資源與環境壓力(緩解人地矛盾)①人才外流,勞動力不足,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③土地撂荒①提供大量勞動力正面:正面:負面:負面:遷入地:人口數量增多遷出地:人口數量減少03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Influencingfactorsofpopulationmigration1推拉理論消極因素多,促使移民離開積極因素多,吸引移民遷入遷出地遷入地推拉理論推力拉力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中間阻力因素:遷出地與遷入地之間的距離、交通和通訊條件等有親人朋友,環境宜人經濟不發達,教育落后,醫療落后,就業機會少。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生活便捷,教育條件好,背井離鄉,環境一般

21拉力因素——促使人們遷入,一種多種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積極,吸引力)推力因素——迫使人們遷出,一種多種不利因素所產生的推力(消極,排斥力)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推力戰爭、自然災害、環境污染、貧困……拉力工作、收入、醫療、教育、食物、和平、城市生活……++++++++________遷出地遷入地+_推力因素拉力因素遷移障礙人口遷移的推力和拉力示意中間阻力因素:遷出地與遷入地之間的距離、交通和通訊條件等中間阻力政治變革國家政策戰爭因素地形、氣候以及交通運輸的可達度遷出地遷入地地形平坦沃野千里礦產資源豐富國家政策婚姻家庭氣候適宜經濟發展快人均收入高文化教育發達戰爭因素氣候干旱淡水缺乏地形崎嶇土壤貧瘠國家政策文化教育發展緩慢婚姻家庭戰爭因素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

23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針對練習:分析以下案例中造成人口遷移的主要推拉力案例1:土豆是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但從1845年起,愛爾蘭連續數年,土豆因病害嚴重歉收,引發大饑荒。在短短幾年中,愛爾蘭就有100多萬人背井離鄉,形成大規模的移民潮。遷出地——自然災害——推力

24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案例2:2011年-2017年,飽受內戰摧殘的敘利亞,有400多萬人逃離家園,約占該國總人口的1/5。針對練習:分析以下案例中造成人口遷移的主要推拉力遷出地——戰爭——推力

25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案例3:三亞,是東北人的“圣地”。在三亞,幾乎每個行當,你都能看到東北人的身影,開餐館,開旅館,開出租,開公交,賣房子……甚至海南黎族特色餐廳,老板也是東北人。針對練習:分析以下案例中造成人口遷移的主要推拉力遷入地——環境優美——拉力

2604影響因素——推拉理論案例4:美國勞動力的每小時收入大約是墨西哥的8倍,如此巨大的收入差異促使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國。針對練習:分析以下案例中造成人口遷移的主要推拉力遷入地——工資收入高——拉力位于美國和墨西哥邊境,這一工程始于2006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簽署的《安全圍墻法案》,初衷是為控制美國不斷增多的非法移民美墨邊境墻遷出地→遷入地推力因素中間阻力拉力因素人文:經濟與生活(醫療教育、社會福利)就業機會少,收入不高人口遷移過程中所要克服的一些困難,如:嚴格的戶籍管理傳統文化觀念(父母在,不遠游)路途遙遠等就業機會多,收入高且穩定醫療、教育條件差醫療、教育條件好生活條件與社會福利差生活條件與社會福利好公共設施差公共設施好居住、交通與通信條件差居住、交通與通信條件好自然:資源與環境環境質量差環境質量好環境惡化、土壤貧瘠、氣候惡劣環境優美、氣候溫暖、土壤肥沃自然災害風險多自然災害少總結: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人口遷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人口遷移正是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氣候氣候的好壞會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優良的氣候,會成為拉力因素,惡劣的氣候會成為推力因素土壤土地數量質量土壤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條件,土壤肥沃往往會成為人口遷移的拉力因素,土壤貧瘠會成為推力因素水源淡水資源的分布會影響人類的生產與布局,水源充足的地區對人口的吸引力較大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的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會促使青壯年勞動的遷入例如大慶、攀枝花災害自然災害會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災害頻發的地區會成為推力因素,災害少的地區會成為拉力因素04影響因素——自然因素①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尤其是災難性的變化)2003年7月,湖北秭歸縣千將坪特大型山體滑坡現場,事后,滑坡體上的居民外遷到其他地方定居。2020年,美國加州經歷了山火最嚴重的的一年,幾十萬人被迫撤離家園,不知何時能返回。04影響因素——自然因素②生態環境脆弱寧夏紅寺堡移民開發區生態移民是將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人口遷移到生態環境出的地區,以改善移民生產和生活環境,保護和恢復遷出區的生的環境,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寧夏立足于自身的自然、社會和文化背景,實施了規模空前的生態移民工程。寧夏南部山區是生態移民的主要遷出區,干早少雨、自然環境極端惡劣,災害頻發,交通不便,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這里屬貧困縣連片區,素有“苦瘠甲天下”04影響因素——自然因素經濟經濟發展、大型工程建設往往對人口遷移起主導作用。例如深圳、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政治戰爭、社會變革、國家政策、政治中心的變化例如國際難民潮;我國三峽移民文化文化教育水平、宗教信仰、民族融合等例如印巴分治;交通交通的發展為現代人口大范圍的遷移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其他婚姻、家庭、醫療通信等也會在一定成都上影響人口遷移04影響因素——人文因素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交通通信大型項目工程建設社會因素

政策政治變革戰爭家庭婚姻文化教育

自然環境因素自然災害

氣候水

土壤礦產資源

1.個人動機的變化:個人對生活和職業需求的變化。2.生態環境的變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兩個變化”“三個因素”04影響因素—總結12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超過20萬居民被迫遷移近10多年來,寧夏中部揚黃灌區先后接納近20萬六盤山區移民32014年,烏克蘭東部俄羅斯族部分居民遷入俄羅斯4明清時期,我國出現“走西口”“下南洋”“闖關東”三次大的移民潮說出下列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520世紀30年代,一場大旱災使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及其附近地區赤地千里,許多農民舉家逃離了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選擇遷居東部,但大多數人則向西遷往加利福尼亞州。自然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政治和社會文化因素經濟因素自然環境因素、經濟因素小試身手—-活動探究--影響美國本土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問題1】結合背景資料,歸納美國不同階段國內大規模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南北戰爭時期:由東向西;工業化與城市化時期:鄉村到城市;農業危機和自然災害:南部到北部;新興工業發展時期:由東北部到南部、西部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造成人口大規模西移;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人口由鄉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南部人口大量遷往北部;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東北部老工業區遷往南部和西部的“陽光地帶”。活動探究--影響美國本土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問題2】任選一個階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形成大規模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新興工業發展時期:美國東北部老工業區緯度較高,冬季嚴寒,工業密集,環境惡化,居住條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灣沿岸環境優美,陽光充足,氣候適宜,新資源開發和新工業興起,吸引了大批人口遷移到這些地區。時期遷移的原因遷移方向影響因素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人口大規模西移戰爭因素19到20世紀之交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由鄉村流入城市經濟因素20世紀20到60年代農業危機、自然災害南部人口遷往北部和西部自然災害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東北部老工業基地環境惡化,西部、南部有新資源、新工業的陽光地帶由東北部遷往南部和西部環境因素20世紀70年代以后城市環境改善和老工業區經濟的重建人口向老工業區和城市回流經濟因素05國際人口遷移—19世紀以前的人口遷移背景地理大發現歐洲殖民主義的擴張(1)首先開辟新航路的西班牙、葡萄牙,較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荷蘭,地處大西洋沿海的英國及歐洲大陸的法國等,主要占據非洲、美洲等地區。(2)以殖民擴張、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販賣黑奴、殖民戰爭等為主要方式。(3)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是一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徑,反映了早期資本主義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05國際人口遷移—19世紀以前的人口遷移特征歐洲殖民主義的擴張地理大發現讀圖,概括新大陸被發現后世界人口遷移的方向,并分析原因。方向:1.新航路開辟和地理大發現的影響2.資本主義發展和殖民主義擴張,奴隸貿易原因:從舊大陸(歐洲、非洲)向新大陸(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遷移大規模集團性特點:05國際人口遷移—二戰后的人口遷移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人口遷移呈現新的變化: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外籍工人逐漸成為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歐洲吸引了大量移民,由人口凈遷出區變為人口凈遷入區。讀圖回答:世界人口的主要遷出地有哪些?主要遷入地有哪些?主要遷出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遷入地:大洋洲、北美、歐洲、西亞。盛產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經濟發展較快,而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的外國人前來打工謀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過吸引外來人口解決國內勞動力短缺問題。SaudiArabia,whichisrichinoil,hasdevelopedrapidly,Moreover,therichlifehasattractedalargenumberofforeignerstoworkforaliving.TheSaudiArabiangovernmentalsohopestosolvetheproblemofdomesticlaborshortagebyattractingforeignpopulation.沙特阿拉伯利雅得05國際人口遷移—二戰后的人口遷移LatinAmerica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由人口凈遷入區變為凈遷出區,大量人口流向經濟發達的北美和歐洲WestAsia-NorthAfrica西亞和北非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亞和北非石油輸出國從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成為人口凈遷入區。歐洲近年來,由于戰亂等原因,西亞、北非的大量難民遷往歐洲Europe時間原因特點主要遷入地主要遷出地19世紀以前地理大發現與新航線的開辟,歐洲殖民主義的擴張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主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亞洲、非洲、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經濟的差異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外籍工人逐漸成為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北美、歐洲、西亞亞洲、非洲、拉丁美洲05國際人口遷移國際人口遷移總特點19世紀以前:開發新大陸,傳播工業文明,改變人種空間分布。二戰以后:促進了國際人口流動,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加強了交流與協作。國際人口遷移的意義06國內人口遷移近代侵華戰爭,鴉片戰爭,抗日戰爭,中原戰爭,多自發性移民典型案例:走西口(山西省居民遷到今內蒙古西部)闖關東(山東省河北省居民遷到東北地區)建國前的人口遷移:戰爭、自然災害

1940年3月的一個凌晨,山東濱縣一個村子格外喧鬧,家家都在收拾行李,有些牽著牛車,有些懷攬背扛,拖家帶口,一起朝著東北方向走去。他們此行不為別的,只為尋生。

那一年,準確說那些年,世道混亂,日本侵略者四處掃蕩,農民不敢出門,每年開春,土地一片荒蕪,旱災不斷。不僅僅是山東,黃河下游百姓皆是如此,慘烈的現實擺在他們眼前:如果繼續留在家鄉,只有等死。闖關東06國內人口遷移“走西口”是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余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陜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伴隨著“走西口”移民的進程,口外的內蒙古地區以傳統單一的游牧社會演變為旗縣雙立,牧耕并舉的多元化社會.在這一演變過程中,作為移民主體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極大的貢獻。06國內人口遷移知識青年上山下鄉1949年至改革開放以前,國家實施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國內人口遷移主要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其中,20世紀50年代為了開發邊疆,國家有組織地移民邊疆的各類人員達百萬之眾。06國內人口遷移第一階段:建國后到改革開放以前改革開放以后,在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動下,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遷移;同時,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快,吸引大量內陸人口遷入。圖1.202005-2010年我國各省級行政區人口凈遷移率分布近些年來,我國人口遷入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廣東、天津、江蘇、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06國內人口遷移第二階段:改革開放以后黑龍江四川廣西貴州甘肅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廣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天津北京中西部農村欠發達地區東部沿海城鎮發達地區06國內人口遷移第二階段:改革開放以后主要遷出地:河南、湖北、安徽、貴州、湖南、江西、四川、甘肅、廣西、黑龍江等主要遷入地:北京、天津、江蘇、浙江、上海、附件、廣東等黑龍江四川廣西貴州甘肅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廣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天津北京06國內人口遷移第二階段:改革開放以后原因:改革開放,農村剩余勞動力,多東西部、城鄉差距大自發的,流動人口劇增流向:鄉村到城市、內地到沿海、向工礦地區特點:

有數據顯示,三亞常住人口不到80萬,其中有30萬東北人。三亞每三套房中就有一套是東北人的。對于東北人來說,在海南有一套房就和有一件貂皮大衣一樣。

海南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屬于夏季,即使最冷的冬天氣溫也在十幾攝氏度左右,氣候宜人,光照充足,非常吸引過慣了冰天雪地日子的東北人,尤其是東北的老人,更喜歡在海南頤養天年。導致東北人口遷入海南三亞的原因是什么?飛海南06國內人口遷移海南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全年溫暖濕潤,更適合老年人療養,尤其是患咳喘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臟病的老人療養。海南距東北較遠,文化和生活習俗差距較大,對東北人來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有較大吸引力。海南旅游經濟發達,城市基礎設施齊全,能夠為外來游客提供舒適的生活體驗。交通便利,通行方便。闖關東改革開放后建國后戰爭自然災害土地政策家庭礦產資源經濟發展水平氣候自然環境交通飛海南06國內人口遷移時間特點原因古代/歷史上/工業化以前大批遷移(遷往社會環境和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脆弱的農業經濟、戰爭、自然災害、政治變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改革開放以前)有計劃、有組織人口遷移規模小,頻率低東部人口稠密區遷往東北、西北等地受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制約,開發內地、建設邊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改革開放以后)數量增加,方向發生變化;大規模的、自發的農村到城市或礦區;山區到平原;內陸到沿海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快,吸引內陸人口遷移;農村存在大量剩余勞動力06國內人口遷移總結06國內人口遷移總結影響因素遷移特點流向古代當代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改革開放后)遷移的流量增大,自發流動大批遷移有計劃、有組織的遷移農業經濟的脆弱、戰爭、自然災害改革開放政策、地區發展不平衡計劃經濟的影響、國家政策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由東部遷往西北和東北;由沿海到西部、內地、邊疆農村城鎮內陸沿海山區平原貧困發達活動探究—卡塔爾卡塔爾大部分地區為覆蓋沙土的荒漠,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2022年2月最新數據顯示,卡塔爾人口數量為288萬人,其中卡塔爾本地居民約占15%,外籍人口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