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Technicalstandard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四川省成都市二環路北一段111號西南交通大學創新大廈21樓)各地新華書店、建筑書店經銷成都蜀通印務有限責任公司印刷*成品尺寸:140mm×203mm印張:3.625字數:91千2019年7月第1版2019年7月第1次印刷定價:31.00元版權所有盜版必究(舉報電話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本社負責退換(郵政編碼610031)3關于發布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的通知川建標發〔2019〕235號各市州及擴權試點縣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由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和美好建筑裝配科技有限公司主編的《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已經我廳組織專家審查通過,現批準為四川省推薦性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為DBJ51/T113-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在全省實施。該標準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技術內容解釋。2019年4月28日5本標準根據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下達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編制計劃的通知》(川建標發〔2018〕538號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和美好建筑裝配科技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而成。在標準制定過程中,編制組開展了調查研究,進行了相關試驗研究工作,認真總結了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在國內的工程實踐經驗,結合四川省地域特征,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反復討論,并參考有關國內標準,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標準。本標準共10章,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和符號;基本規定;材料;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基本要求;疊合剪力墻設計;樓蓋設計;施工;驗收。本標準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各單位在執行本標準時,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意見或建議反饋至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地址:成都市高新區天府大道中段688號;郵政編碼:610000;郵箱:sadi_jsfzb@163.com;電話。美好建筑裝配科技有限公司參編單位:四川省建筑工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市土木建筑學會成都天府新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6四川宏宇科創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章一萍陳定球白永學楊興志涂遠德王學翔宋星見劉艷秋劉章勇秦盛民徐存光馮身強尤亞平7 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53基本規定 7 4.3防水密封、保溫材料 5建筑設計 5.1一般規定 5.2模數化和標準化 5.4接縫與防水構造 5.5設備管線設計 6結構設計基本要求 6.1一般規定 6.2結構布置 206.3作用及作用組合 226.4結構分析 236.5預制構件設計 2487疊合剪力墻設計 267.1一般規定 267.2截面設計及構造 28 8樓蓋設計 428.1一般規定 428.2疊合樓板設計及其構造 428.3連接設計與構造 46 9.1一般規定 9.2施工準備 9.3安裝施工 9.4成品保護 9.5施工安全與環境保護 10.1一般規定 10.2預制構件 10.3安裝與連接 10.4文件與記錄 本標準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9 2 2 5 7 4.2Rebar、stee 4.3Waterproofseal、thermalinsulationmaterial 5.1Generalrequiremen 5.4Jointsandwaterproofstructure 5.5Equipmentpipelinede 6Basicrequirementsforstru 6.1Generalprovisi 22 6.5Prefabricatedcompon 267.1Generalprovisio 37 42 8.2Designandstructureofcomposi 46 9.1Generalprovisio 9.2Constructionprepar 9.3Installationan 9.4Finishedproductprotecti 9.5Constructionsafetyandenviro 55 57 60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65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 7111.0.1為在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中,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方便施工、保證質量,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四川省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及8度以下地區、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的民用建筑中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1.0.3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應將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部裝飾系統集成,實現建筑功能完整、整體性能優良的目標。1.0.4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和四川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術語和符號全部或部分剪力墻采用疊合剪力墻,并與現場后澆混凝土形成整體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2.1.2疊合剪力墻superposedconcreteshearwall兩側預制鋼筋混凝土板通過桁架鋼筋或連接件連接而成具有中間空腔的墻板構件,經現場安裝固定后,后澆筑混凝土填充中間空腔形成的剪力墻。疊合剪力墻分為雙面疊合剪力墻和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2.1.3雙面疊合剪力墻double-sidesuperposedconcreteshear兩側預制鋼筋混凝土板均參與疊合受力,通過桁架鋼筋連接,與中間空腔的后澆混凝土整體受力的疊合剪力墻(圖2.1.3)。32.1.4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single-sidethermalinsulation由兩側預制鋼筋混凝土板、中間空腔后澆混凝土、保溫層組成;預制外葉墻板及保溫層通過連接件與預制內葉墻板連接,預制內葉墻板與中間空腔后澆混凝土通過桁架鋼筋連接、整體受力,預制外葉墻板不參與疊合受力,僅作為施工時的一側模板及保溫層的外保護板(圖2.1.4)。42.1.5桁架鋼筋trussrebar由一根上弦鋼筋、兩根下弦鋼筋以及連系的腹桿鋼筋焊接而成(圖2.1.5),設置在疊合剪力墻中連接兩側預制板或疊合樓板中連接預制混凝土板和后澆混凝土疊合層。52.1.6連接件connection將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中預制外葉墻板和保溫層與預制內葉墻板連接成一體的連接器件,一般采用纖維增強材料或者不銹鋼材料。2.1.7結合面jointsurface預制混凝土和后澆混凝土的交接面。2.2.1材料力學性能f—普通鋼筋的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2.2.2作用和作用效應N——軸向力設計值;Vw—疊合剪力墻水平接縫處剪力設計值。6As、A——受拉區、受壓區縱向鋼筋截面積;b——矩形截面寬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寬度;bf、bw——疊合剪力墻截面厚度;IE——抗震設計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ho——截面有效高度;H?——單片墻高度;Ic——約束邊緣構件沿墻肢長度;t?——內葉板厚度;t?——后澆部分厚度;△——水平接縫高度。YRE——構件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T——結構第一平動或平動為主的自振周期(基本自振周期);T,——結構第一扭轉振動或扭轉振動為主的自振周期。73.0.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的規定確定其抗震設防類別。除本標準特殊規定外,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設計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的基本要求。3.0.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設計應加強建筑、結構、設備、裝修等各專業之間的配合,協調設計、生產、運輸、施工安裝全過程,統籌考慮材料性能、加工工藝、運輸限制、吊裝能力3.0.3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設計按照通用化、模數化、標準化的要求,以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實現建筑和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樣化。3.0.4本標準中的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不適用于框支剪力墻結構、錯層結構和連體結構,高層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不應采用具有較多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83.0.5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連接設計應符合1預制構件連接部位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預制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2預制構件的連接位置宜設置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3預制構件的連接應傳力可靠、保證結構的整體性,且構造簡單、施工方便。4預制構件的連接部位應考慮溫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縮徐變等不利影響,宜適當增加配筋。3.0.6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中的預制構件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滿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數化、標準化要求。2根據預制構件的功能、安裝部位、制作方法、施工精度及質量控制等要求,確定合理的尺寸公差。3應滿足制作、運輸、存放、安裝及質量控制要求。3.0.7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不適用于非承重外墻,其保溫層設計應滿足《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四川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51/5027等國家和四川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的預制外葉墻板與預制內葉墻板以及中間空腔后澆混凝土之間應可靠連接。3.0.8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非承重隔墻宜采用輕質墻板,且與主體結構應有可靠的連接,并應滿足承載力、穩定性和3.0.9預制構件深化設計應滿足建筑、結構和機電設備等各專業以及構件制作、運輸、安裝等各環節的綜合要求。93.0.10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宜實現全裝修,裝修宜與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一體化設計和建造。3.0.1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實現全專業、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4.1.1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50476的規定。4.1.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4.1.3疊合剪力墻的混凝土應采用自密實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283的規定。4.2鋼筋、鋼材和連接材料4.2.1鋼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規定,縱向受力鋼筋宜采用強度等級為400MPa及以上的鋼筋。4.2.2預制墻板和預制樓板中應采用鋼筋焊接網,鋼筋焊接網宜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14的規定。4.2.3預制構件的吊環應采用未經冷加工的HPB300級鋼筋制作。預制構件脫模、翻轉、吊裝及臨時支撐用內埋式螺母或內埋式吊桿及配套吊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等相關規定。4.2.4鋼筋錨固板材料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錨固板應用技術規程》JGJ256的有關規定。4.2.5預制構件連接用預埋件、鋼材、螺栓、鋼筋以及焊接材料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鋼結構焊接規范》GB50661以及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4.2.6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中連接件應滿足下列要求:1采用非金屬連接件時,應為耐堿材料;采用金屬連接件時,應有可靠的阻斷熱橋措施和防腐蝕措施。2纖維增強復合材料(FRP)連接件的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建設工程應用技術規范》GB50608的有關規定,并進行專項設計。4.3.1外墻板接縫處的密封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1密封膠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建筑接縫用密封膠》JC/T881的規定,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膠應分別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膠》GB/T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膠》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膠》JC/T483的有關規定。2密封膠應與混凝土、填充材料、背襯材料等具有相容性,密封膠尚應具有防水、防火、耐候、防霉變及附著能力等性能。3密封膠的背襯材料宜選用聚乙烯塑料棒或發泡氯丁橡膠,聚乙烯塑料棒直徑不應小于縫寬的1.5倍。4.3.2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中的保溫材料,其導熱系數不宜大于0.04W/(m·K),體積比吸水率不宜大于0.3%,燃燒性能不宜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中B?級要求。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雙面疊合剪力墻等構件的耐火極限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有5.1.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應滿足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使5.1.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居住建筑的體形系數、窗墻面積5.1.3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防火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5.1.4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隔聲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GB50118的有關規定。5.2.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化住宅設計模數協調標準》DBJ51/T064的有關規定。設計宜按照建筑模數制的要求,采用基本模數或擴大模數的設計方法實現尺寸協調。5.2.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的開間、進深、層高、洞口等尺寸應根據結構受力、建筑類型、使用功能、部品部件生產與施工等要求確定。5.3平面、立面設計5.3.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采用大開間大進深的布置方式。2平面形狀布置宜簡單、規則。3設備與管線宜集中設置,并應進行管線綜合設計。4當采用集成廚房和集成衛浴時,其平面尺寸宜滿足標準化集成廚房及集成衛浴的要求。5.3.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的豎向設計宜規則、均勻,避免有過大的外挑。5.3.3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立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外墻、陽臺板、空調板、外窗、遮陽設施及裝飾等部品部件宜進行標準化設計。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宜通過建筑體量、材質肌理、色彩等變化,形成豐富多樣的立面效果,立面線條不宜復雜。3預制混凝土外墻的裝飾面宜采用清水混凝土、裝飾混凝土、免抹灰涂料、反打面磚等耐久性強、不易污染的建筑材料。4門窗應采用標準化部件,門窗洞口平面位置和尺寸應滿足結構受力和預制構件生產的要求,門窗框宜采用預裝法。當采用后裝法安裝門窗框時,宜采用預埋附框的方法。5.4.1外墻板接縫應符合下列規定:1接縫位置宜與建筑立面分格相對應,外墻板立面拼縫不宜形成倒T形縫。2外墻板的接縫構造應安全可靠,滿足施工安裝與使用維護的要求。3接縫寬度和接縫材料應根據外墻板材料、立面分格、結構層間位移、溫度變形等因素綜合確定,所選用的接縫材料及構造應滿足防水、防滲、抗裂、耐久等要求,接縫材料應與外墻板4宜避免接縫跨越防火分區;當接縫跨越防火分區時,接縫室內側應采用耐火材料封堵。5接縫處以及與主體結構的連接處應設置防止形成熱橋的構造措施。5.4.2外墻板接縫處的防水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合理選用構造防水、材料防水相結合的防排水設計,豎縫宜采用平口或槽口構造,水平縫宜采用企口構造。2當板縫空腔設置導水管排水時,板縫內側應增設密封構造。5.5設備管線設計5.5.1設備管線與主體結構分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設備與管線系統應采用集成化和標準化設計,優化管線布局,減少平面交叉,連接盡量減少接頭,提高集成度、施工精度和效率。2強弱電井、水暖井、風井及相應設備,應統一集中設置3設備管線穿越疊合樓板和墻體時,應采取防水、防火、隔聲、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有關規定。4設備管線設計的預留預埋應不影響結構性能,不得在預制構件上剔鑿溝槽、打孔開洞等,穿越樓板管線較多且集中的區域可采用現澆樓板。5設備和管線的基礎、支架的抗震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的有關規定。6設備管線接口應避開預制構件受力較大部位和節點連接區域。5.5.2設備管線與主體結構不分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設備管線設計應滿足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中強電、弱電及智能化、給排水、消防、暖通空調、電梯系統等使用、運行、維護和維修要求。2預制墻板應進行建筑電氣、給排水、天然氣、暖通空調等管線的預留預埋設計。3預埋于預制墻板內的豎向電氣管線,應保持安全距離。4豎向管線宜集中布置,并應滿足維護更換的要求。5強弱電水平套管可布置在疊合樓板的后澆層;預埋管線較密集區域且實施布線較困難的樓板宜全現澆。6設備管道穿越樓板時,應有防水、防火、隔聲、密封措施,管道宜采用預埋件或管卡等予以固定。7墻面預留安裝電氣設備的洞口,應滿足結構功能、隔聲及防火設計要求。8強電、弱電預埋管線需采用較小角度折線布置時,應在折彎點設置轉接盒。5.5.3給水排水設備管線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排水系統宜采用同層排水技術,并結合房間凈高、樓板跨度、設備管線等因素合理確定降板高度、降板范圍等。2排水管道穿過疊合樓板宜采用預留孔,設置止水環并進行二次封堵。3吊頂、樓地面架空層內給排水管線與其他管線應綜合設計,確保其中的給水、排水及消防管水平及豎向布置合理。4給水及熱水管道宜采用分水器技術。5.5.4電氣與智能化設備管線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公共區域的照明、火災報警及聯動、安防監控、網絡覆蓋等預埋管線,豎向主管線宜沿強、弱電管井橋架敷設,水平管線敷設在樓板架空層、墊層、吊頂內。2配電箱不宜在預制構件內布置。3邊緣構件內布置防雷引下線的鋼筋,應在構件接縫處作可靠的電氣連接并應明顯標記。4防雷接地設計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規定執行,附屬在外墻的金屬管道、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時,應與相關預制構件內部的金屬件連接成為電氣通路。5.5.5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與天然氣設備管線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通風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376和《建筑通風效果測試與評價標準》JGJ/T309的有關規定。2集中采暖的循環管、集中太陽能熱水豎管宜管井內布置。3采暖系統采用低溫地板輻射采暖時,采暖管應在疊合樓板找平層以上或者架空層內敷設。4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管道穿過疊合剪力墻時宜預留套管。6.1.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建筑的高寬比不宜超過表6.1.1的規定。表6.1.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適用的最大高寬比7度最大高寬比6656.1.2的規定。表6.1.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建筑適用的最大高度(m)結構類型7度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頂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頂部分)。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的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按表6.1.3確定。其他特殊場地類別下的建筑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中對抗震措施進行調整的規定。四三四三二三二6.1.4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構件及節點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YRE應按表6.1.4采用。當僅考慮豎向地震組合時,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YRE應取1.0。預埋件錨筋截面計算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類別梁小于0.15的柱接縫和節點受力受彎受剪和受沖切6.2結構布置6.2.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沿兩個方向布置剪力墻,且兩個方向的側向剛度不宜相差過大。2剪力墻平面布置宜簡單、規則,自下到上宜連續布置,避免層間側向剛度突變。3剪力墻門窗洞口宜上下對齊、成列布置,形成明確的墻肢和連梁,避免造成墻肢寬度相差懸殊的洞口布置;抗震等級為一、二、三級剪力墻的底部加強部位不應采用錯洞墻,結構全高不應采用洞口局部重疊的疊合錯洞墻。4剪力墻的墻段長度不宜大于8m,各墻段高度與長度之比不宜小于3。5電梯井、樓梯間等部位宜采用現澆剪力墻。6.2.2結構平面布置應減少扭轉的影響。在考慮偶然偏心影響的規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樓層豎向構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不宜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2倍,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4倍。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之比,不應大于0.85。6.2.3當樓面梁與疊合剪力墻在平面外單側連接時,應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之一來減小梁端部彎矩對單面預制疊合剪力墻的不利1沿梁軸線方向設置與梁相連的剪力墻,墻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寬度。2當不能設置與梁軸線方向相連的剪力墻時,宜在疊合墻與梁相交處設置扶壁柱,扶壁柱截面寬度不應小于梁寬,扶壁柱按計算確定截面及配筋。3當不能設置扶壁柱時,應在疊合墻、梁相交處設置暗柱;暗柱截面高度不應小于墻的厚度,截面寬度不應小于梁寬加2倍2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上一層的剪力墻宜采用現澆剪力6.2.5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防震縫最小寬度應符合下列1房屋高度不超過15m時,不應小于100mm。2房屋高度超過15m時,6度、7度和8度分別每增加高6.2.6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伸縮縫、沉降縫的寬度均應符合本標準抗震縫的最小寬度要求,伸縮縫的間距不宜大于6.3.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作用及作用組合應根據國6.3.2預制構件在翻轉、運輸、吊運、安裝等短暫設計狀況下荷載標準值。構件運輸、吊運時,動力系數宜取1.5;構件翻轉及安裝過程中就位、臨時固定時,動力系數可取1.2。6.3.3預制構件進行脫模驗算時,等效靜力荷載標準值應取構件自重標準值乘以動力系數后與脫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構件自重標準值的1.5倍。動力系數與脫模吸附力應符合下列規定:1動力系數不宜小于1.2。2脫模吸附力應根據構件和模具的實際狀況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2。6.3.4在疊合剪力墻空腔中澆筑混凝土時,應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等國家現行標準驗算混凝土澆筑階段兩側預制墻板的承載力、變形以及施工穩定性。澆筑混凝土對兩側預制墻板的作用的標準值應乘以1.2的動力系數。6.3.5進行疊合樓板后澆混凝土施工階段驗算時,疊合樓板的施工活荷載取值應根據實際施工情況確定,且不宜小于6.4.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可采用與現澆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相同的方法進行結構分析。6.4.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及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作用效應分析可采用彈性方法。6.4.3抗震計算時,當同一層內既有疊合剪力墻又有現澆剪力墻時,現澆剪力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彎矩和剪力宜乘以不小于1.1的放大系數。6.4.4在結構內力與位移計算時,應考慮現澆樓板和疊合樓板對梁剛度的增加作用,中梁可根據翼緣情況近似取1.3~2.0的增大系數,邊梁可根據翼緣情況取1.0~1.5的增大系數。6.4.5按照彈性方法計算的風荷載或多遇地震標準值作用下,之比不宜大于1/1100,多層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樓層層結構薄弱層(部位)彈塑性變形驗算應按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抗1對持久設計狀況,應對預制構件進行承載力、變形、裂3對制作、運輸和堆放、安裝等短暫設計狀況,預制構件6.5.2陽臺板、空調板宜采用預制構件,預制構件應與主體結6.5.3用于固定連接件的預埋件與預埋吊件、臨時支撐用預埋iB50010、《鋼結構設計標準》GB5.5.4預制構件中外露預埋件凹入構件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7.1一般規定7.1.1疊合剪力墻的墻肢厚度不應小于200mm,內、外葉預制墻板厚度不應小于50mm(圖7.1.1)。對于雙面疊合剪力墻,中部后澆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100mm;對于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后澆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150mm。預制混凝土與后澆混凝土的結合面應設置粗糙面。預制墻板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預制墻板中鋼筋位于中間空腔一側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0mm。7.1.2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僅適用于建筑外圍護承重剪力墻.其預制內、外葉墻板間應通過連接件進行可靠連接。連接件應進行專項設計,并滿足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7.1.3除本標準另有規定外,疊合剪力墻的截面設計和構造要求同現澆剪力墻的設計與構造,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的有關規定。剪力墻寬度bw取疊合剪力墻的計算厚度。其中:雙面疊合剪力墻計算厚度取疊合剪力墻全截面厚度;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的計算厚度取預制內葉墻板厚度與后澆混凝土厚度之和,不包括預制外葉板厚度和保溫層厚度。7.1.4疊合剪力墻結構宜采用預制混凝土疊合連梁(圖7.1.4)。連梁的計算分析、配筋及構造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1以及《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的有關規定。7.1.5疊合剪力墻之間的豎向連接(水平縫)應在樓面標高處,水平連接(豎縫)應在受力較小的部位。7.1.6疊合剪力墻宜采用矩形板。帶門窗洞口的疊合剪力墻洞口至板邊距離不應小于200mm,洞口不宜跨板邊布置。7.1.7疊合剪力墻的后澆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預制部分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預制和現澆部分混凝土強度等級宜一致。當疊合剪力墻同一截面,預制和現澆部分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一致時,應按較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進行計算。7.2截面設計及構造7.2.1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抗震等級為一級的疊合剪力墻墻肢的軸壓比不應大于0.5,抗震等級為二、三級的疊合剪力墻墻肢的軸壓比不應大于0.6。7.2.2疊合剪力墻兩端應設置邊緣構件,其中抗震等級為一、二、三級的疊合剪力墻應在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上一層設置約束邊緣構件。邊緣構件陰影區域應全截面采用后澆混凝土,邊緣構件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的有關規定。全截面采用后澆混凝土的邊緣構件陰影區域與相鄰疊合剪力墻之間應通過水平連接鋼筋連接。水平連接鋼筋的間距宜與預制墻板中水平分布鋼筋的間距相同,且不宜大于200mm;水平連接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疊合剪力墻預制墻板中的水平分布鋼筋的直徑。7.2.3疊合剪力墻結構約束邊緣構件(圖7.2.3-1和圖7.2.3-2)內的配筋和構造要求,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約束邊緣構件陰影區域內應設置封閉箍筋。2約束邊緣構件非陰影區域的拉筋可由疊合墻板內的鋼筋桁架代替,鋼筋桁架的面積、直徑、間距應滿足拉筋的相關規定,且不小于一榀鋼筋桁架。(a)轉角墻(構造1)2代拉筋2v/2B5(b)轉角墻(構造2)bw~75代拉筋λv/238≥bfbw≥be且≥300且≥3002bf2be(c)有翼墻(構造1)75代拉筋λv/2bb7(d)有翼墻(構造2)圖7.2.3-1單面疊合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示意l一約束邊緣構件沿墻肢的長度;1—預制墻板部分;2—后澆段;3—單面疊合剪力墻;4一雙面疊合剪力墻;5—預制外葉墻板;6—保溫層;7—連接件1代拉筋λv/223bw且≥300應b(a)轉角墻(L形墻)水平連接筋3且≥40012(c)現澆暗柱(一形墻)7.2.4疊合剪力墻結構的構造邊緣構件(圖7.2.4-1和圖7.2.4-2)內的配筋和構造要求,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的有關規定。構造邊緣構件在后澆段內應設置封閉箍筋。(a)轉角墻(構造1)(b)轉角墻(構造2)(c)有翼墻(構造1)127373水平連接筋55(d)有翼墻(構造2)圖7.2.4-單面疊合剪力墻構造邊緣構件示意1—預制墻板部分;2—后澆段;3—單面疊合剪力墻;4—雙面疊合剪力墻;5—預制外葉墻板;6—保溫層;7一連接件3水平連接筋bw水平連接筋≥1.2laE≥1.2laE水平連接筋水平連接筋327.2.5疊合剪力墻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級時均不應小于0.25%,四級時不應小于0.20%,豎向和水平鋼筋距疊合剪力墻預制墻板邊緣的距離不應大于40mm。7.2.6抗震設計的雙肢疊合剪力墻,其墻肢不宜出現小偏心受拉;小偏心受拉剪力墻應采用現澆剪力墻,大偏心受拉剪力墻宜采用現澆剪力墻;當任一墻肢為偏心受拉時,另一墻肢的彎矩設計值及剪力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1.25。7.2.7疊合剪力墻中桁架鋼筋的設計應滿足運輸、吊裝和后澆混凝土施工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桁架鋼筋應豎向設置,每一片預制疊合剪力墻墻肢設置不應少于2榀。2桁架鋼筋中心間距不宜大于400mm,且不宜大于豎向分布鋼筋間距的2倍,鋼筋桁架距疊合剪力墻預制墻板邊的水平距離不宜大于150mm(圖7.2.7)。3桁架鋼筋的上弦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下弦鋼筋直徑不宜小于6mm,腹桿鋼筋直徑不宜小于6mm。4桁架鋼筋應與兩層分布鋼筋網片可靠連接,連接方式可27.3連接及構造設計7.3.1雙面疊合剪力墻豎向連接的水平接縫高度不宜小于50mm,也不宜大于100mm。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外葉板豎向連接的水平接縫高度宜為15mm~20mm;內葉板豎向連接的水平接縫高度不宜小于50mm,也不宜大于100mm。7.3.2疊合剪力墻豎向連接(圖7.3.2)水平接縫處應設置豎向連接鋼筋,連接鋼筋面積應通過計算確定,并滿足下列要求:1疊合暗柱內的豎向連接鋼筋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6/E,其余豎向連接鋼筋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2lE,1E為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2豎向連接鋼筋與相鄰預制墻板內表面的凈距離宜為15mm;豎向連接鋼筋沿墻長方向的間距不應大于疊合剪力墻的預制板中豎向鋼筋的間距,且不應大于200mm。3達接鋼筋的直徑應比疊合剪力墻的預制墻板中豎向鋼筋的直徑提高不小于一級。2345(b)正視圖圖7.3.2疊合剪力墻豎向連接構造示意1—下層疊合剪力墻;2—上層疊合剪力墻;3--豎向連接鋼筋;4—樓層水平拼縫;5一疊合剪力墻豎向鋼筋7.3.3疊合剪力墻水平接縫處的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定:1持久、短暫設計狀況2地震設計狀況7.3.4非邊緣構件位置,相鄰疊合剪力墻的豎縫處應設置后澆段,后澆段的寬度不應小于墻厚且不宜小于200mm(圖7.3.4)。后澆段內應設置不少于4根豎向鋼筋,且鋼筋直徑和配筋率不小于預制墻板中豎向分布筋,且不應小于8mm;兩側墻體與后澆段之間應采用水平連接鋼筋連接,水平鋼筋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2水平連接鋼筋的間距不大于與疊合剪力墻預制墻板中水平分布鋼筋的間距,且不宜大于200mm;水平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疊合剪力墻預制墻板中水平分布鋼筋的直徑。7.3.5當疊合剪力墻設置后澆混凝土扶壁柱或暗柱時,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與扶壁柱和暗柱應有可靠連接(圖7.3.5),且應符合下列規定:1扶壁柱和暗柱中豎向主筋按計算確定,且不小于預制墻板中豎向分布筋。2水平連接鋼筋在疊合剪力墻中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1.2laE。3水平連接鋼筋的間距應不大于疊合剪力墻預制墻板中水平分布鋼筋的間距,且不宜大于200mm;水平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疊合剪力墻預制墻板中水平分布鋼筋的直徑。3柱寬柱中主筋按計算確定1—預制墻板部分;2-后澆部分;3—搭接鋼筋7.3.6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中預制內外葉墻板之間的連接件應接件的外徑不應小于16mm,壁厚不應小于3mm。連接件的間距不大于350mm,且每平方米不小于5個。8.1.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樓板宜采用疊合樓板,不應采用全預制樓板。平面復雜或開洞較大的樓層、結構轉換層、地下室樓板、屋面板應采用現澆樓蓋結構。8.1.2疊合板剪力墻結構樓蓋應受力明確、構造可靠,滿足承載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8.2疊合樓板設計及其構造8.2.1疊合樓板應按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和現行地方標準《四川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設計標準》DBJ51/T024進行設計。8.2.2桁架鋼筋混凝土疊合樓板中桁架鋼筋應滿足下列要求:1桁架鋼筋應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2桁架鋼筋距板邊的距離宜為200mm,且不應大于300mm,中心間距不宜大于600mm。3桁架鋼筋的弦桿鋼筋直徑不宜小8mm,腹桿鋼筋直徑不4桁架鋼筋的上、下弦桿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8.2.3疊合板可根據預制板接縫構造、支座構造、長寬比按單宜按單向板設計。對長寬比不大于3的四邊支承疊合樓板,當其預制板之間采用無接縫[圖8.2.3(b)]或整體式接縫[圖8.2.3(a)單向疊合樓板(b)無接縫雙向疊合樓板(c)帶接縫的雙向疊合板圖8.2.3疊合樓板布置形式示意1—預制板;2—梁或墻;3—單向板密拼接縫;4—雙向板密拼接縫;5—后澆帶8.2.4雙向疊合樓板板側的接縫宜設置在疊合樓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且宜避開最大彎矩截面。接縫可采用后澆帶形式(圖8.2.4),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后澆帶寬度不宜小于200mm。2后澆帶兩側板底縱向受力鋼筋可在后澆帶中焊接、搭接連接、機械連接、彎折錨固。3當后澆帶兩側板底縱向受力鋼筋在后澆帶中搭接連接時,1)預制疊合樓板板底外伸鋼筋為直線形[圖8.2.4(a)],鋼筋搭接長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有關規定。2)預制疊合樓板板底外伸鋼筋端部為90°或135°彎鉤[圖8.2.4(b)、(c)]時,鋼筋搭接長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直段長度分別為12d和5d(d為鋼筋直徑)。4當有可靠依據時,后澆帶內的鋼筋也可采用其他連接方式。8.2.5單向疊合樓板板側密拼接縫宜配置附加鋼筋(圖8.2.5),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接縫處緊鄰預制板頂面宜設置垂直于板縫的附加鋼筋,附加鋼筋伸入兩側后澆混凝土疊合層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15d(d為附加鋼筋直徑)。2附加連接鋼筋截面積不宜小于預制板中該方向鋼筋面積,鋼筋直徑不宜小于6mm、間距不宜大于250mm。8.3連接設計與構造8.3.1頂層現澆樓板與疊合墻板相連時,樓板支座處縱向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1現澆板底縱向鋼筋宜從板端伸出并錨入支承梁或墻的后澆混凝土中,錨固長度不應小于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且宜伸過支座中心線[圖8.3.1(a)]。2附加鋼筋[圖8.3.1(b)]直徑不應小于疊合墻板中豎向分布鋼筋的直徑,間距不應大于疊合剪力墻的預制板中豎向分布鋼筋的間距,且不宜大于200mm,附加鋼筋水平段長度不小于1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充分利用鋼筋強度:≥06/充分利用鋼筋強度:≥0.6/ab8.3.2疊合樓板支座處的縱向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1板端支座處,當板底帶外伸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時,伸入支座的長度不應小于5d(d為板底受力鋼筋的直徑)且應過支座中心線(圖8.3.2-1)。2當疊合板后澆混凝土疊合層厚度不小于100mm且不小于預制板厚度的1.5倍時,板底帶外伸受力鋼筋可采用間接搭接333且≥5d1(a)雙面疊合剪力墻邊(b)雙面疊合剪力墻中(c)單面疊合剪力墻中間支座間支座支座圖8.3.2-1疊合樓板板端構造示意(一)43432受壓≥15d受拉≥l4受壓=15d3(a)雙面疊合剪力墻邊支座(b)單面疊合剪力墻邊支座圖8.3.2-2疊合樓板板端構造示意(二)1—疊合剪力墻;2—預制板;3—樓板受力鋼筋;4—駙加鋼筋;5—保溫層;6—外葉板;7—連接件3單向疊合板的板側支座處,當板底分布鋼筋不伸入支座時,應在后澆混凝土疊合層中設置附加鋼筋。附加鋼筋截面積不宜小于預制板內的同向分布鋼筋面積,間距不宜大于600mm。附加鋼筋伸入樓板的長度不小于15d(d為附加鋼筋的直徑)。附加鋼筋伸入支座錨固長度不應小于15d,且過墻中線(圖8.3.2-3)。1過墻中線29.1.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工程應結合設計、生產、裝配一體化的原則整體策劃,協同建筑、結構、機電、裝飾裝修等專業要求,制訂疊合剪力墻結構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應按有關規定進行評審、備案。施工過程中重要節點的隱蔽應留存攝像資料,專項施工方案應包括重要節點隱蔽攝像方案。9.1.2施工單位應根據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工程特點配置施工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施工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應具備各自崗位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施工單位應對管理人員、施工作業人員進行質量安全技術交底。9.1.3疊合剪力墻在安裝施工前,宜選擇有代表性的單元進行構件試安裝,并應根據試安裝結果及時調整和完善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案,并按完善后的工藝和施工方案組織施工。9.1.4疊合剪力墻后澆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值的75%后,方可進行上部結構施工。9.1.5疊合剪力墻在運輸、堆放及施工全過程中,應采取防止預制構件及其附件、預埋件等損傷或污染的保護措施。9.1.6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工程的安裝施工除滿足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和四川省的現行標準規定。9.2.1施工單位應根據工藝措施,配合設計單位完成預制構件加工圖設計。9.2.2施工現場應根據施工平面規劃設置運輸通道和存放場地,應滿足下列要求:1現場運輸道路和存放場地應堅實平整,并應有排水措施。2施工現場內道路應按照構件運輸車輛的要求合理設置轉彎半徑及道路坡度。3預制構件運送到施工現場后,應按規格、品種、使用部位、吊裝順序分別設置存放場地。存放場地應設置在吊裝設備的有效起重范圍內且不受其他工序施工作業影響的區域,同時應在堆垛之間設置通道。4疊合剪力墻應采用插放或靠放進行存放,插放架、靠放架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并需支墊穩固。對采用靠放架立放的構件,宜對稱靠放且外飾面朝外,其與地面傾斜角度宜大于80°,構件上部采取隔離措施。5構件運輸和存放對已完成結構、基坑有影響時,應經計9.2.3疊合剪力墻安裝前,應進行測量放線、設置構件安裝定位標識,并根據設計圖紙核對構件的型號、規格等。測量放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的有關規定。9.2.4疊合剪力墻安裝前,應核對已施工完成的后澆混凝土結構、基礎的標高、平整度、外觀質量、尺寸偏差、預留預埋等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并核對預制構件和配件的型號、規格、數量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9.2.5吊裝前,應核對吊裝設備的型號及吊裝能力,對力矩限制器、重量限制器、變幅限制器、行走限制器等安全保護裝置進行檢查,并應符合有關規定,確保合格后方可使用。預制構件起吊前,應對吊具及吊索進行檢查,并對起重司機、信號指揮人員和司索人員等特種作業人員的配備和持證上崗情況進行檢查。9.2.6疊合剪力墻施工應在現場環境、天氣狀況等滿足吊裝施工要求時,方可進行安裝作業。9.3.1疊合剪力墻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1安裝工藝流程:基層處理→測量→檢查調整墻體豎向連接鋼筋→設置墻底調平裝置→吊裝就位→安裝臨時支撐→疊合剪2與現澆部分連接的疊合剪力墻宜先行吊裝,其他宜按照外墻先行吊裝的原則進行吊裝。3疊合剪力墻應以軸線和輪廓線為控制線,外墻應采取軸線和輪廓線雙控制的方式施工。4疊合剪力墻就位前,應按設計要求校核連接鋼筋的尺寸、數量和位置,應在墻板底部設置調平裝置,控制墻體安裝標高。5疊合剪力墻的上部斜支撐,其支撐點距離板底的距離不宜小于構件高度的2/3,且不應小于構件高度的1.2;斜支撐應與構件可靠連接。6疊合剪力墻下口預留的水平縫應采取可靠的封堵措施。7疊合剪力墻安裝就位后應測量預制墻板的水平位置、垂8疊合剪力墻的臨時支撐應在后澆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值的75%后方可拆除。9.3.2疊合剪力墻安裝完成后應及時進行水平、豎向連接鋼筋9.3.3現澆邊緣構件的鋼筋綁扎施工應在與之連接的疊合剪力1疊合剪力墻之間現澆連接帶接縫宜采用定型鋁合金模板4疊合剪力墻應根據設計及施工方案要求預留與模板連接2疊合剪力墻內部應采用自密實混凝土進行后澆施工,自3混凝土澆筑前,疊合面應清除浮漿、松散骨料和污物并的水泥砂漿50mm~100mm厚鋪底接槎。4疊合剪力墻混凝土可以單獨澆筑,也可以和疊合樓板同應在疊合剪力墻混凝土澆筑完成1h后進行。5混凝土強度等級和收縮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澆筑時應6混凝土分層澆筑高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1外墻連接接縫防水節點基層及空腔排水松造做法應符合3施工前,預制外墻板外側水平、豎直接縫側壁應清理干4外側豎縫及水平縫防水密封膠的注膠寬度、厚度應符合9.4.1預制外墻板飾面層、石材、涂刷、門窗等處宜采用貼膜9.4.2在疊合剪力墻施工全過程中,應采取防止預制構件、部9.4.3當進行混凝土地面等施工時,應防止物料污染、損壞預9.4.4疊合剪力墻安裝施工過程及施工完成后,不應受到施工9.4.5疊合剪力墻上不應后打膨脹螺栓等固定物體,不宜在疊9.4.6遇有大風、大雨、大雪等惡劣天氣時,應采取有效措施9.5.1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疊合剪力墻的施工安全與綠色施工,9.5.2疊合剪力墻安裝施工前編制的專項施工方案應包含相應9.5.3施工單位應對從事疊合剪力墻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9.5.4施工人員應按規定配備和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操作9.5.5塔式起重機和施工升降機安裝、拆卸、加節等應有專項9.5.6吊裝作業區域應合理設置警戒區和警戒標志,并設專人監護,嚴禁非作業人員進入。9.5.7應根據結構體系和施工環境,選擇安全防護設施,并在構件預制時進行施工措施的預留預埋。9.5.8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應進行專項設計,保證安全牢固和整體穩定,并與主體結構有可靠連接。9.5.9安全防護設施與主體結構連接時,結構承載力應經原設計單位復核驗算。9.5.10不同類型的外圍護設施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應對架體進行承載力驗算,安裝與提升作業應符合相應安全技術規程的要求。9.5.11應根據擬建建筑的結構特點、構件特點、施工進度及環境因素,合理布置堆放場地。構件實行分類堆碼,避免二次轉運,科學組織吊裝作業,提高吊裝工效。9.5.12加強施工現場揚塵治理,現場應建立灑水清掃制度,配備灑水設備;對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及易產生揚塵的車輛應采取封閉或遮蓋措施;高空垃圾清運采用管道或垂直運輸。9.5.13應采用先進機械、低噪聲設備進行施工,機械設備廢氣排放應符合國家年檢要求,機械設備應定期保養維護;吊裝作業指揮應使用對講機傳達指令;施工噪聲排放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的規定。9.5.14現場道路和材料堆放場地周邊應設排水溝,雨水污水應分流排放;工程用水應經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10.1.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工程應按混凝土結構子分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4構件的尺寸偏差。5預制構件上的預埋件、插筋、預留孔洞的規格、位置、數量。10.1.5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連接節點及疊合構件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隱蔽工程驗收應包括下列主要1混凝土粗糙面的質量,鍵槽的尺寸、數量、位置。2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位置、間距,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及平直段長度。3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搭接長度、錨固方式及錨固長度。4預埋件、預留管線的規格、數量、位置。5預制混凝土構件接縫處防水、防火等構造做法。6保溫及節點施工。I主控項目10.2.1預制構件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及設計的要求,進場時應檢查質量證明文件。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或質量驗收記錄。10.2.2預制構件的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且不應有影響結構性能和安裝、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尺量,檢查處理記錄。10.2.3預制構件表面預貼飾面磚、石材等飾面與混凝土的粘結性能應符合設計和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數量:按批檢查。檢驗方法:檢查拉拔強度檢驗報告。10.2.4預制構件上的預埋件、預留插筋、預埋管線等的規格、位置和數量以及預留孔、預留洞的尺寸、數量、位置應符合設計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10.2.5單面保溫疊合剪力墻進場時,其保溫材料和連接件應進行質量檢驗,其性能應符合設計和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數量:按批檢查。檢驗方法:檢查夾心保溫材料和連接件的產品合格證明和復驗報告。10.2.6預制構件應有標識。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10.2.7預制構件外觀質量不應有一般缺陷,出現的一般缺陷應要求構件生產單位按技術處理方案進行處理,并重新檢查驗收。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技術處理方案和處理記錄。10.2.8預制構件粗糙面的外觀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量測。10.2.9預制構件表面預貼飾面磚、石材等飾面及裝飾混凝土飾面的外觀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或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數量:按批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或輕擊檢查,與樣板比對。10.2.10預制板類、墻板類、梁柱類構件外形尺寸偏差和檢驗方法應分別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1的相關規定,施工過程中臨時使用的預埋件,其中心線位置允許偏差可取規定數值的2倍。設計有專門規定時,尚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按照進場檢驗批,同一規格(品種)的構件不超過100個為一批,每批抽檢數量不應少于該規格(品種)數量的5%且不少于3件。I主控項目10.3.1預制構件臨時固定措施應符合專項施工方案要求及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檢查施工方案、施工記錄或設計文件。10.3.2疊合墻板空腔內的后澆混凝土、疊合墻板與疊合樓板接縫處的混凝土必須澆筑密實,養護充分,其強度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及國家現行規范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查方法:觀察法,檢查標準養護齡期28d試塊報告及施工10.3.3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采用后澆混凝土連接構件時,構件連接處后澆混凝土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按批檢驗,檢驗批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第7.4.1條的規定。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的有關規定。10.3.4鋼筋采用機械連接時,其接頭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的有關規定。檢查數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鋼筋機械連接施工記錄及平行試件的強度試驗報告。10.3.5鋼筋采用焊接連接時,其焊縫的接頭質量應滿足設計要求,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有檢查數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有關規定。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文件、鋼筋焊接接頭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及平行加工試件的強度試驗報告。10.3.6預制構件采用焊接連接時,焊縫的接頭質量應滿足設計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相關規定。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和《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有關規定。10.3.7預制構件采用螺栓連接時,螺栓的材質、觀格、擰緊力矩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誰》GB50017和《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的有關規定。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的有關規定。10.3.8豎向鋼筋接頭的工藝檢驗報告。檢查數量:同種類型、同形式、同等級、同規洛豎向鋼筋接頭不應少于3件。檢驗方法:按照現行行業《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中第7.0.2條的工藝檢驗有關規定進行單向拉伸極限抗拉強度檢驗和殘余變形檢驗。10.3.9外墻板接縫的防水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按批檢驗。每1000m2外墻(含窗)面積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1000m2時也應劃分為一個檢驗批;每個檢驗批每100m2應至少抽查一處,抽查部位應為相鄰兩層4塊墻板形成的水平和豎向十字接縫區域,面積不得少于10m2。檢驗方法:檢查現場淋水試驗報告。10.3.10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分項工程安裝施工完畢后,其尺寸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表10.3.10的規定。檢查數量:按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檢驗批。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豎向構件(柱、墻、桁架)8水平構件(梁、板)55552m靠尺、塞尺量測3558中心位置寬度中心線位置10.4.1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子分部工程驗收時,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提供文件和記錄外,尚應提供下列文件和記錄:1通過圖審機構審查合格的工程設計文件、預制構件制作和安裝的深化設計圖。2預制構件、主要材料及配件的質量證明文件、進場驗收記錄、抽樣復驗報告。3預制構件安裝施工記錄。4后澆混凝土部位的隱蔽工程檢查驗收文件及強度檢測報告。5疊合剪力墻中空后澆混凝土的鉆芯取樣記錄。6豎向鋼筋接頭的工藝檢驗報告。7外墻防水施工質量檢驗記錄。8裝配式結構分項工程質量驗收文件。9裝配式工程的重大質量問題的處理方案和驗收記錄。10裝配式工程的其他文件和記錄。本標準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標準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引用標準名錄2《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8《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10《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1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1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14《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1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16《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18《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19《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20《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建設工程應用技術規范》GB5060821《鋼結構焊接規范》GB506612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3《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帶》GB18173.224《建筑模數協調標準》GB/T5000225《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26《建筑隔聲評價標準》GB/T5012127《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GB/T5047628《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規范》GB/T5090529《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30《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512313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3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34《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36《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37《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39《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1144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42《鋼筋錨固板應用技術規程》JGJ25643《建筑施工起重吊裝工程安全技術規范》JGJ45《建筑通風效果測試與評價標準》JGJ/T30946《聚氨酯建筑密封膠》JC/T48247《聚硫建筑密封膠》JC/T48348《混凝土建筑接縫用密封膠》JC/T88151《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與驗收規程》DBJ51/T02752《四川省建筑工程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技術規程》53《四川省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程》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Technicalstandard制定說明《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DBJ51/T113— 2019,經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9年4月28日以川建標發〔2019〕235號公告批準發布。在本標準制定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調查研究,總結了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在國內的工程實踐經驗,結合四川省地域特征,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反復討論,并參考有關國內標準,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訂本標準。為便于廣大設計、施工、科研、學校等單位有關人員在使用本標準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條文規定,《四川省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技術標準》編制組按章、節、條順序編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對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執行中需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明。但是,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標準規定的參考。 3基本規定 4.1混凝土 4.2鋼筋、鋼材和連接材料 4.3防水密封、保溫材料 5建筑設計 5.2模數化和標準化 5.3平面、立面設計 5.4接縫與防水構造 835.5設備管線設計 836結構設計基本要求 866.1一般規定 6.2結構布置 6.3作用及作用組合 6.4結構分析 6.5預制構件設計 7疊合剪力墻設計 907.1一般規定 7.2截面設計及構造 7.3連接及構造設計 8樓蓋設計 8.2疊合樓板設計及其構造 9.1一般規定 9.2施工準備 9.3安裝施工 9.4成品保護 9.5施工安全與環境保護 10.1一般規定 10.2預制構件 10.3安裝與連接 1.0.3本條強調構成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的系統及各系統的集成,同時,強調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的使用功能與綜合性能,提升建筑綜合性能與品質、節約資源、節約造價是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3.0.1與現澆混凝土相同,疊合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抗震設防類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3.0.2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與全現澆剪力墻建筑有很大3.0.3裝配式建筑的建筑設計應進行模數協調,以滿足建造裝3.0.4鑒于框支剪力墻結構、錯層結構、連體結構以及具有較3.0.5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結構原理是采用預制構件連接成一個整體,保證其結構具有整體性、延性、承載力,故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設計應注重預制構件的連接設計。3.0.6采用合理的尺寸和形狀對預制構件是十分重要的,它對建筑功能、建筑平立面、結構受力狀況、預制構件承載力、工程造價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設計時,應同時滿足建筑模數協調、建筑物理性能、結構和預制構件承載能力、便于施工和進行質量控制等多項要求。此外,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建筑應根據預制構件的功能和安裝部位、加工制作、施工精度及質量控制等要求,確定合理的尺寸公差。公差提供了對預制構件推薦的尺寸邊界,構件加工和施工單位根據這些實際的尺寸制作和安裝預制構件,以此保證各種預制構件在施工現場能合理地裝配在一起,并保證在安裝接縫、加工制作、放線定位中的誤差發生在允許的范圍內,使接口功能、質量和美觀均達到設計預期要求。3.0.9裝配整體式疊合剪力墻結構的施工圖完成后,還需要進行預制構件的深化設計,以便于預制構件的加工制作。預制構件的深化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建筑、結構、節能和機電設備等各專業以及構件制作、運輸、安裝等各環節的綜合要求。4.1.3在疊合剪力墻預制空腔澆筑中,為了保證后澆混凝土能在不經振搗或少振搗的情況下可以自行通過鋼筋間隙、充滿模具并達到自流平,且后澆混凝土與預制混凝土能有效結合,后澆混凝土應采用無收縮或微膨脹的自密實混凝土。4.2鋼筋、鋼材和連接材料4.2.1為節省材料,受力鋼筋宜優先采用高強鋼筋。4.2.2應鼓勵在預制構件中采用鋼筋焊接網,以提高建筑的工業化生產水平。4.2.3預制構件起吊用預埋件,需要同時考慮脫模、翻轉等各個工況。吊環的選取需經過專門設計,并滿足此條規定,當采用其他材質的吊環時,須提供可靠依據。4.2.5裝配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光電設備的故障排除方法試題及答案
- 學生宿舍管理培訓
- 客戶回款合同協議
- 2024年衛生管理教科書試題及答案
- 外科填空題試題及答案
- 店鋪加盟合同協議
- 寧河冷藏配送合同協議
- 湖南外貿筆試題目及答案
- 醫學基礎知識全面性考核試題及答案
- 宣紙銷售合同協議
- 計算機在材料學中綜合作業
- 建設項目辦理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技術方案
- 2019年遼寧省普通高考志愿填報表(一)
- x-y數控工作臺機電系統設計
- 北京中醫藥大學個人自薦信
- 工程交付使用表
- 電子物證專業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公司清算報告計劃工商局版
- 欣賞 牧童短笛
- (完整版)BrownBear繪本附配音課件
- T∕CADERM 3035-2020 嚴重創傷院內救治流程和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