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課后課時精練湘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課后課時精練湘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課后課時精練湘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課后課時精練湘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課后課時精練湘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2.2.2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時間:40分鐘滿分:100分(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56分;綜合題共44分。)固本訓練讀圖,完成1~2題。1.圖中數字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搬運作用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C解析依據五種外力作用的關系和“侵蝕產物”的標注,不難推斷①為侵蝕作用,②為風化作用,③為搬運作用,④為沉積作用。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圖中哪種外力作用?()A.① B.②C.③ D.④答案A解析“水滴石穿”是由于流水對巖石的長期侵蝕形成的,是侵蝕作用的結果。讀四種地貌景觀圖,回答3~4題。3.以上四種地貌景觀的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圖④為巖漿活動,屬于內力作用。4.在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環境中常見的地貌景觀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B解析圖②為風蝕蘑菇,受到風力侵蝕作用形成,在我國西北地區較常見。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5~6題。5.甲處的地形名稱是()A.喀斯特溶洞 B.沖積扇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錐答案B解析甲處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處,坡度小,河流從山谷攜帶泥沙到此,流速減小,泥沙沉積形成扇形地貌,為河流沖積扇。6.形成甲處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泥沙的沉積作用B.地質年頭風積作用C.地質年頭巖漿噴發D.第四紀冰川沉積作用答案A解析沖積扇的成因是河流泥沙的沉積作用。西部大開發調研組在河西走廊的調研中發覺一處面積約100平方千米,形態特別的花崗巖地貌。該處花崗巖巖體表面千瘡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飛禽。據此回答7~8題。7.造成這種“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巖漿活動 B.風力沉積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答案C解析我國西北內陸主要是風力作用,而花崗巖體表面千瘡百孔明顯是風力侵蝕作用的結果。8.下列地貌與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沙丘 B.火山錐C.沖積扇 D.風蝕凹地答案D解析風蝕凹地是風力侵蝕的結果。沙丘是風力沉積作用而形成,火山錐是內力作用的結果,沖積扇是流水沉積作用而形成。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從今東行入大流沙,沙則流漫,聚散隨風,人行無跡,遂多迷路,四遠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來聚骸以記之。(《大唐西域記》)(1)下圖為唐玄奘西游路途某種地貌的等高線示意圖,該地貌類型是________,并在圖中用箭頭標出盛行風向;用P標出治理該地貌時植樹種草的相宜位置。(8分)(2)下圖描述了唐玄奘西游路途中某處的一種外力作用形式,這種外力作用形式是________,其形成的先后依次是________。(8分)答案(1)沙丘圖略(風從緩坡吹來,即緩坡為迎風坡,P地標在上風向緩坡處)。(2)風化①④②③解析第(1)題,圖示為沙丘地貌,坡度緩的一側是盛行風的來向;且治理沙丘最相宜的植樹種草方位是上風向。第(2)題,圖示為巖石的風化過程,排列依次可依據巖石的完整程度和裂隙數量進行。提升訓練讀某地貌模式圖,完成10~11題。10.由圖可知()A.沉積物主要是由風力作用形成的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緣帶,沉積物顆粒漸漸變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條件良好,適合農耕D.扇緣帶地下水埋藏深答案C解析扇形地中、下部為綠洲分布區,排水條件良好,且土壤深厚肥沃,適合農耕。11.該地貌主要分布于()A.河流入海口 B.河流出山口處C.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答案B解析該地貌為洪(沖)積扇,是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處。圖Ⅰ為河水中顆粒物所受外力作用類型與河流流速、顆粒物直徑之間的關系圖,圖Ⅱ為某區域地貌示意圖。讀圖,回答12~13題。12.下表中P、Q兩種顆粒物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顆粒物直徑(mm)河流流速(cm/s)P0.02200Q207A.侵蝕作用、搬運作用 B.搬運作用、積累作用C.侵蝕作用、積累作用 D.搬運作用、侵蝕作用答案C解析在橫坐標0.02處作垂線,在縱坐標200處作水平線,兩線相交處的外力作用即為P種顆粒物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同理可得出Q種顆粒物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13.能夠反映圖Ⅱ所示地貌成因的點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B解析河流積累作用表現為大顆粒物先積累,小顆粒物后積累。圖Ⅱ為河口三角洲地區,主要由小顆粒物積累而成,故B項正確。14.關于對下列景觀圖的推斷,正確的是()A.該河床只有a岸受到侵蝕B.若河流中有砂金,淘金處應在a地C.若在a、b處建港口,應在b地D.若在a、b處建城市,應在b地答案D解析河道彎曲,說明兩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a為凹岸,侵蝕作用明顯,相宜建港口。b為凸岸,積累作用明顯,相宜建城市和淘金處。15.下列四幅地形示意圖分別是由①風力侵蝕作用,②流水侵蝕作用,③流水溶蝕作用,④冰川刨蝕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組數碼排序與示意圖a、b、c、d相符的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答案C解析流水侵蝕河谷呈“V”形;冰川侵蝕呈“U”形;c圖為風蝕作用形成的風蝕蘑菇;d圖為流水溶蝕形成的喀斯特地貌。16.讀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8分)(1)圖三至圖五中能正確反映圖一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個?該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蝕作用是什么?(8分)(2)推斷圖一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淺灘的是哪一岸?并說明其理由。(8分)(3)若圖一中河流A段的縱剖面如圖二所示,則形成的地理景觀最有可能是(4分)()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4)若圖一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斷積累而擴大,最終與河流的哪岸相連?為什么?(8分)答案(1)圖四。溯源侵蝕;下蝕。(2)D岸。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側蝕作用劇烈,往往在凹岸侵蝕,在凸岸積累。(3)C(4)與左岸相連。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右岸水流急,沖刷嚴峻,因此在河口處沉積的泥沙與左岸相連。解析第(1)題,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