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倫理學——第一章導論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醫學倫理學的涵義和發展階段、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對象、醫學道德的
涵義和類型、醫學倫理學任務;熟悉倫理學的含義和類型,“道德”和“倫理”的涵義和類
型、醫學倫理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了解醫學、倫理學和醫學倫理學之間的關系,醫學倫理
學三個任務之間的關系。
二、講授學時
4學時
V、講授的內容綱要及重點、難點
(一)內容綱要
1、歷史上倫理學的四種基本類型:規范倫理學、元倫理學、美德倫理學、描述倫理學;倫
理學的涵義。
2、醫學、倫理學與醫學倫理學之間的關系。
3、醫學倫理學的三個發展階段:醫德學、近現代的醫學倫理學、生命倫理學;醫學倫理學
的涵義。
4、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是醫學道德現象,即醫學領域中的道德現象。
5、道德與倫理的涵義,道德的兩種分類:社會道德、宗教道德、自然道德、個人道德;戀
愛婚姻家庭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
6、醫學道德的涵義,醫學道德的四種類型:醫德、醫學科學道德、衛生管理道德、患者道
德。
7、描述醫學道德:揭示醫學的道德本性、確定醫學的(道德)目的、建構醫學倫理學的基
礎理論、分析醫學倫理的歷史和現實。
8、確立醫學道德:醫學倫理道德規范的確定方法、確定醫學倫理規范的內容。
9、實現醫學道德。
10、醫學倫理學三個任務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1、醫學倫理學的涵義和發展階段
2、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對象
3、醫學道德的涵義和類型
4、醫學倫理學任務
(三)教學難點
1、醫學道德的涵義和類型
2、醫學倫理學的任務
四、教學設計
第一節倫理學與醫學倫理學
一、醫學與倫理學
(一)倫理學
1、倫理學的類型
(1)規范倫理學(Normativeethics)
一直到19世紀末,規范倫理學與倫理學或理論倫理學是同一概念,規范倫理學是倫理學的
傳統理論形式,其歷史最為久遠。它通過對人類倫理行為的善惡價值分析,研究道德的起源、
本質和發展規律等,建構人類道德規范體系——社會的道德要求——道德原則和規則,以達
到規范人們倫理行為、協調人們倫理關系、指導人們道德實踐,最終達到完善社會、完善人
類自身的目的。因此,規范倫理學既是一門理論科學,又一門實踐科學。
(2)元倫理學(Meta-ethics)
1903年摩爾(GE.Moore)發表了《倫理學原理》(PrincipleEthics),標志著元倫理學的誕生。
在元倫理學家們看來,元倫理學就是關于倫理術語的意義和道德判斷的確證的科學,因而也
就是分析道德語言的科學。
(3)美德倫理學(Virtueethics)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元倫理學的開始走下坡路,一方面是傳統的規范倫理學的復興;
另一方面是反對規范倫理學的所謂美德倫理學的復興。美德倫理學,即美德中心論,就是關
于人類優良道德的實現,關于人類優良道德品質——美德的養成的科學。
(4)描述倫理學(Descriptiveethics)
除了倫理學之外,涉足道德現象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還有很多,如社會學、心理學、人類
學、民俗學等,倫理學與這些科學聯袂,便形成了道德社會學、道德心理學、道德人類學、
道德民俗學等描述倫理學。
2、倫理學
我們在人類倫理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來研究倫理學。人類倫理思想成果無疑是今天科學
倫理學的理論基礎,但是規范倫理、元倫理、美德倫理和描述倫理中的某一類型,它們僅僅
是科學倫理學的一個部分或側面,單獨均難以成為倫理學體系。
(~)醫學中的倫理學
醫學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以及同疾病作斗爭的一門科學體系。從人的整體性及其同外界環境
的相互關系出發,用實驗研究、現場調查、臨床觀察等方法,不斷總結經驗,研究人類生命
活動和外界環境的相互關系,研究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防治、消滅的規律,以及增進
健康、延長壽命和提高勞動能力的有效措施。按照研究內容、對象和方法分為基礎醫學、臨
床醫學和預防醫學三部分。
隨著人們對醫學的認識的深化,人們的醫學觀念已經發生了轉變。尤其是20世紀以來,隨
著醫學模式——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總的看法的轉變,即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生物心
理社會醫學模式,人們從單純的生物因素研究醫學,轉變為從社會、心理、生物、環境等多
角度去認識和研究人類健康疾病的本質及相互關系。
根據醫學發展的趨勢以及所涉及的內容,人們提出了新的醫學分類方法:醫學是由自然科學
和人文社會科學有機組合的學科群,可以分為生物醫學和人文社會醫學兩大部分。生物醫學
與人文科學交叉,產生了人文醫學。人文社會醫學也是一個學科群,倫理學與醫學的交叉產
生了一門新的學科一一醫學倫理學,醫學倫理學就是人文社會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
傳統生物醫學模式下,人們認識到醫學倫理對于協調醫學人際關系意義重大,醫學道德成為
防病治病重要的外部保障條件;在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人們不僅認為醫學倫理對
于協調醫學人際關系的重要意義,而且認為醫學道德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還會通過作
用于人們的心理狀態,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疾病,不僅認為醫學道德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的保證
條件,而且是重要的醫學因素,本身具有了醫學上防病治病的直接價值。
二、醫學倫理學
(-)醫德學
醫德學是醫學倫理學的最初形式,亦稱傳統的醫學倫理學。我國古代和國外中世紀以前的醫
學倫理學就屬于這個形式。實際上當時并沒有“醫德學”這個概念,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理論
體系,尚不能稱為一門學科,只是今天我們為了研究當時的醫學倫理思想,而冠以這一概念。
醫德學實際上就是醫生(醫者)道德學,醫學倫理學在這個時期的這種形式與當時醫學所處
于經驗醫學階段,醫療形式是個體行醫的狀況相聯系的,醫學倫理強調的是醫生個體的道德
自律——醫生自己如此應該好好地行醫”。由于當時醫學中的倫理關系比較單純——基本上
是醫患關系,所以醫德學的主要內容,則主要是醫生的職業戒條和醫生的職業美德——醫學
義務和醫學美德。醫德學的這些思想主要散載于歷代醫學典籍和體現在醫家的身體力行之
中。
此階段的醫學倫理學處于醫者自律階段。
(二)近、現代的醫學倫理學
近、現代的醫學倫理學,以英國的托馬斯帕茨瓦爾(ThomasPercival)的《醫學倫理學》
(《Medicalethics》)一書出版為標志。此時的醫學已經超越經驗醫學階段,生物醫學模式已
經確立,醫學真正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實驗醫學興起,使醫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醫療衛生發展成為集體和社會性事業。醫學中的倫理關系不僅僅是醫患關系,而且包括醫療
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相同專業醫生之間、不同專業醫生等復雜人際關系。醫醫關系的突出,
使醫學倫理由過去強調的醫者的個體自律,轉變為醫學的行業自律。帕茨瓦爾的《醫學倫理
學》的意義,主要便是在醫學行業中確立倫理道德規范一一醫學行業應該如此,才能好好在
社會上生存。
此階段的醫學倫理學進入了行業自律的新階段。
(三)生命倫理學
本世紀60年代末,在美國形成了?門新的學科一一生命倫理學(bioethics),生命倫理學的
產生與醫學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醫療衛生保健日益社會化有關,尤
其是生殖技術、器官移植、安樂死、基因技術等問題使生命倫理學引起人們的重視,其焦點
集中在生與死兩端。1971年,波特在《生命倫理學:通向未來的橋梁》一書中,首先使用
了“生命倫理學”一詞。然而,他給“生命倫理學”下的定義是用生命科學來改善生命的質
量,是“爭取生存的科學”。他把應用科學和倫理學混為一談。1978年,美國肯尼迪倫理學
研究所組織編寫的《生命倫理學百科全書》給生命倫理學下的定義更為人們接受,即“根據
道德價值和原則對生命科學和衛生保健領域內的人類行為進行研究”的科學。此時的醫學又
超越了生物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得以確立,此時的醫學發展和醫療衛生實
踐更加社會化,醫學發展和醫療實踐帶來的大量社會倫理問題,使人們感到對醫學進行倫理
學干預迫在眉睫。
此階段的醫學倫理學進入了對于醫學進行社會倫理控制的新階段。
第二節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道德與倫理
(-)道德與倫理的涵義
人們大都把道德和倫理視為一個概念,其實,兩者并非完全一致,對此進行界定,苜先應該
分別弄清楚它們的辭源意義和概念意義。
1、辭源涵義
從辭源上考察,在西方,“道德"(morality)一詞源于風俗(mores),而mores則是拉丁
文mos(即習俗、性格)的復數,后來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根據希臘道德生活的經驗,從
mores一詞創造了一個形容詞(moralis),指國家生活的道德風俗和人們的道德個性。英文
的morality就沿襲了這一含義。
“倫理”或“倫理學”(ethics)一詞源于古希臘的伊索斯(e'90S)。該詞在荷馬時期
表示駐地或公共場所,在早期古希臘哲學家中,這個詞表示某種現象的實質或穩定的場所。
后來專指?個民族特有的生活慣例,相當于漢語的“風俗”、“品質”、“品格”、“德性”等意
思。
可見,在西方道德和倫理的辭源涵義相同:都是指外在的風俗、習慣以及內在的品性、品德。
即一方面是外在的行為規范,另一方面是指內在的行為規范心理自我——個人的品德。
但在中國,道德與倫理的辭源涵義卻有所不同:“道”本義為道路。《說文》臼:“道,所行
道也。”引申為規律。所謂人道,指社會行為應該如何的規則,如《禮記》云:“親親、尊尊、
長長、男女有別,人道之大也。”“德”本義為得。《管子心術上》曰:“德者,得也”。“德”
是“外得于人,內得于己。”(《說文》)“道”與“德”的連用,始于《荀子?勸學篇》中:“故
學止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道”和“德”聯系在一起的意思是:“道者,人之
所共由;德者,人之所得也(《四書集注?論語注》)可見,中國“道德”的辭源涵義與西
方相同,一方面是外在的行為規范,另一方面指內在的行為規范心理自我一一個人的品德。
“倫”本義為“輩、《說文》曰:“倫,輩也。”引申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古代的
“五倫”就是指五種人際關系: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理”本義為“治玉”。《說
文》云:''理,治玉也。”引申為治理和物的紋理;進而引申為規律和規則。可見,中國的“倫
理”就包括如下兩個意思:一方面是外在的規范——行為應該如何;另一方面是人際關系的
規律行為事實如何。
2、概念涵義
我們是在如下意義上使用“道德”和“倫理”這兩個概念的:“道德”指行為應該如何的規
范和規范在人們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倫理”指行為事實如何的規律和行為應該
如何的規范。
要正確理解“道德”與“倫理”這兩個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兒點:
(1)道德與倫理是“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的涵義
作為“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的道德與?倫理是指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具有社會效用的
行為應該如何的非權力規范。
第一、關于道德和倫理“具有社會效用”
道德和倫理都是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應該”是道德和倫理的重要屬性。但是,并不
是它們的特有屬性;因為“應該”如何的行為規范并不都是道德和倫理。以吃飯為例,西
方人習慣用刀叉,印度人習慣用手指,中國人習慣用筷子。這三種習慣都是應該如何的規范,
但皆非道德和倫理。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使用刀叉或筷子,是道德的和合乎倫理的,而使用
其他的手段是不道德的。
道德和倫理的“應該如何的行為規范”的關鍵在于具有利害社會的效用:道德和倫理是社會
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的對社會“具有利害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
第二,關于道德和倫理是“應該而非必須的非權力”規范
道德和倫理是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但法律也是“應該”的行為規范。這兩種的區別在
于什么?過去的觀點一般認為是法律規范依靠“強制力量”來維系,而道德和倫理規范依靠
“非強制力量”來維系。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所謂強制,就是使人不得不放棄自一的意
志而服從他人意志的力量,強制包括肉體強制、行政強制和輿論強制。實際上道德和倫理也
依靠“強制力量”維系,是依靠“輿論強制”。因為,輿論同樣具有使人們不得不放棄自己
意志而服從他人意志的力量。俗語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舌頭底下壓死人”,就是“社會
輿論”強制力量發揮的作用。
因此,倫理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的區別,不在于是依靠依靠“強制力量”,而在于是否依靠
一種特殊的強制:權力。權力是管理者擁有且被社會承認的迫使被管理者服從的強制力量。
法律規范是權力規范:倫理道德規范則是非權力規范。
(2)道德是“規范在人們身上形成的心理臼我——品德”的涵義
作為“規范在人們身上形成的心理自我——品德”的道德,是指?個人的道德人格,是一個
人在長期的道德行為中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狀態。所謂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為所表
現和形成的心理自我,是一個人在長期行為中表現和形成的穩定的、恒久的、整體的心理狀
態。一個人長期地遵守或違背道德規范地行為,以致于形成和表現為一種穩定的、恒久的、
整體的心理狀態,就是道德的另一個涵義——品德。如果說“規范”是人們外在的道德,那
么“品德”則是人們內在的道德。
(3)倫理是“行為事實如何的規律”的涵義
作為“行為事實如何的規律”的倫理,是指人的行為所固有的具有利害人己的屬性的規律。
這里所說的“行為”,是指“倫理行為”,是具有利害效用的行為。“倫理行為事實如何”,也
就是人生而固有的各種倫理行為之本性,也就是道德哲學家所說的“人性”。它是“行為應
該如何”的道德規范產生和推導出來的根據,因為只有客觀上存在“事實如何”的某種行為
類型,才會談到“應該如何”的道德規范,如果某種行為事實上就不可能存在,那么,提出
對這種行為“應該如何”的道德規范,就是無稽之談。
(二)道德(倫理)的類型
1、按照應用的領域,道德可以分為如下四種類型。
(1)社會道德
社會道德是應用于社會領域中,涉及的是社會上的人與人以及其他社會主體之間的關系。這
是道德最重要的類型,因為人是道德動物,社會性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質屬性。道德是社會
的產物,由于與他人交往的需要,才有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社會關系的形成;當人們意
識到自己作為社會成員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意識到自己與他人或其它社會主體的關系及如何
調整這些關系時,才有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在社會發展的
過程中,生產實踐把道德產生的主、客觀條件連接起來,最終形成了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
道德在協調社會主體關系中顯示出其最重要的價值,實際上我們通常講的道德就是社會道
德。
(2)宗教道德
宗教道德應用于宗教領域,涉及的是信仰者(人)與信仰物(超自然存在物)之間的關系。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有這方面的規定,例如:《圣經?舊約全書?出埃及記》中的'‘摩西十戒”
中的前三戒就屬于宗教道德:“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別的神”;“不可褻瀆上帝之名;“謹
守安息日。”這三戒規定了人與上帝之間關系應該如何,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根據上
述宗教道德規范,一個人(信仰者)只要違背了這三戒中的任何一戒,就是對上帝的不道德。
(3)自然道德
自然道德應用于自然領域,涉及的是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自然道德在原始文化中都非常
盛行,因為人們通過直觀經驗認識到大臼然對自己生存的重大意義:人的一切可以說都是大
自然給予的;近年來“生態倫理學”的興起,自然道德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有些人認為自
然界對人類的善大有價值,有些人把自然界本身視為最大的善,能夠進行倫理評價。自然道
德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根據自然道德,一個人破壞大自然,就是不道德。
(4)個人道德
個人道德應用于每個人自身,涉及的是人與其自身之間的關系。人應該善待自身,善待自己
的生命、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名譽等自己的一切。根據個人道德,一個人如果虐待自己,就
是不道德.
2、根據人們社會生活的結構,社會道德分為有三大領域的道德。
(1)戀愛婚姻家庭道德
戀愛婚姻家庭道德是用來協調戀愛婚姻家庭社會關系的。愛情是婚姻的感情基礎,婚姻是形
成家庭的社會條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戀愛婚姻家庭道德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道德形
式,對每一個人都意義重大。
(2)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又叫公共場合道德,是用來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的。生活在一定社會中的人們,
要保持一定的社會有序狀態,就必須確立和遵循簡單的、最起碼的社會公德。社會公德反映
的是社會生活中最一般、最簡單和最基本的道德關系,是所有社會成員都應該遵守的。
(3)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用來協調職業活動與社會需求、不同職業之間以及職業活動內部的各種社會關系
的。人類社會就是有不同的職'也組成的,職業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生活
不可缺少的部分;職業活動是每一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最有價值的人生就是他
的職業人生。所以,職業道德對每一個社會和對于每一個人意義具有特殊的意義。
二、醫學道德
(-)涵義
醫學道德是在醫學領域中形成的人們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和規范在人們身上形成的心理自
我——品德。醫學道德是社會在醫學領域中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應該
如何的非權力規范;是在醫務人員的道德人格,是醫務人員在長期的道德行為中所形成和表
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狀態。
(二)類型
1、醫德
醫德屬于醫務職業道德,是醫務人員用來協調與服務對象以及相互之間關系的。醫德是醫學
倫理學研究的古老和永恒的課題。在相當的歷史時期,都是醫務人員和醫學行業的自律道德,
今天的醫德已經屬于社會治理道德。
2、醫學科學道德
醫學科學道德屬于科技道德,是醫學科技倫理研究的對象,醫學科技倫理研究醫學科技引起
大量倫理難題及其道德對策,而道德對策就是醫學科學道德。其道德行為的主體盡管離不開
醫學科研人員,但更多的并不是具體個體的人,而是抽象的。醫學科研道德是醫學科學''應
該如何發展”,醫學科學界“應該怎樣行為”的道德規范。
3、衛生管理道德
衛生管理道德研究衛生管理倫理研究的對象問題,醫學管理倫理當然要研究衛生管理者的道
德問題(實際上屬于衛生管理者的醫德),但更多的研究衛生政策制定和實施倫理,衛生資
源分配和使用倫理一一衛生資源的國際、政府和社會控制的道德。衛生管理者作為道德行為
的主體屬于具體的人,但衛生政策和衛生資源的控制的道德行為主體,就不是具體的個人,
而是國際社會、政府和具體的衛生單位。盡管其行為的最終決定者可以歸結為具體的個體人,
但這些道德行為直接表現為一種社會行為、政府行為或單位的行為。
4、患者道德
患者道德屬于社會公德,作為社會控制與治理的當今的醫學倫理學,其中一個重要的使命是
在調整醫患之間關系的時候,不能再停留在醫學美德倫理和義務倫理階段,僅僅從醫務人員
自律的角度加以研究,而應從社會治理的角度。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研究醫學倫理學,就必須
研究患者的道德以及其在建立友好合作醫患關系中的作用。
第三節醫學倫理學的任務
一、描述醫學道德
描述醫學道德就是揭示醫學倫理行為之事實如何。醫學倫理學對醫學道德的研究,就其性質
來講,是評價研究或價值研究,但就其內容來講,卻主要是描述。傳統的醫學倫理學以醫德
(規范)為研究對象,其實對行為規范的研究應該是價值研究,但卻往往運用描述的方法,
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探討醫務人員的醫德規范;生命倫理學則大量地運用了價值研究的方
法,對生命醫學帶來的社會、倫理、法律問題進行探討,但對醫學道德的事實如何缺乏明確
細致的研究。
二、確立醫學道德
確立醫學道德是揭示醫學倫理(道德)行為應該如何。醫學倫理學作為應用倫理學,無疑更
應該注重醫學道德(規范)的研究和確定,以作為醫務人員醫學活動的出發點,作為評價醫
學行為道德與否的倫理標準。傳統的醫學倫理學主要是從歷史與現實中,用“描述”的方法
確定醫德規范,當代的生命倫理學注重對醫學行為的價值分析,但并不注重醫學(倫理)道
德(規范)的確定,有人認為生命倫理的討論無所謂正確與錯誤,并不在于尋找唯一正確的
答案,而在于討論過程本身。我們認為醫學倫理學必須注意醫學倫理道德規范的確定,問題
的關鍵是如何確定規范和確定怎樣的規范,才適應醫學倫理學的發展和需要。
(-)醫學倫理道德規范的確定方法
倫理學原理指出,優良道德不能隨意制定、約定,只能通過社會制定道德規范的目的、亦即
道德終極標準,從人的倫理行為事實如何的客觀本性中推導、制定出來。所以,必然要明確
兩個基本的問題:道德目的和人性。
(-)確定醫學倫理規范的內容
我們根據醫學道德的普遍性與多樣性關系,將醫學道德分為醫學普遍道德和醫學特殊道德,
而醫學普遍道德和醫學特殊道德包括具體而固定的兩種:醫學共同道德與醫學特定道德;醫
學道德原則與醫學道德規則。
本書我們由于主要是基礎階段的醫學倫理學,沒有涉及到具體的臨床實踐內容的醫學倫理,
所以主要列舉國內外重要的醫學倫理規范,提出、論證了共同的醫學倫理原則和幾個特殊領
域中醫學倫理原則。
共同的醫學倫理原則主要有八個:行善原則、有利原則、無傷原則、人道原則、重生原則、
自主原則、公正原則、保密原則。
兒個特殊領域主要是器官移植、生育、死亡、基因技術和衛生管理。
三、實現醫學道德
實現醫學道德,就是使社會確定的醫學道德在醫務人員身上得以實現,形成優良的醫學美德。
醫學道德規范是外在的、客觀的社會要求,其價值得以體現和實現,必須轉化為醫務人員內
在的、主觀的自身信念。這個任務是個復雜的、具體的、豐富的,主要通過醫學倫理實踐活
動完成。本書主要闡述醫學倫理難題、醫學倫理決策、醫學倫理教育、醫學倫理修養、醫學
倫理評價和醫學倫理組織內容。
第四節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和學習方法
一、歷史的方法
所謂歷史的方法,就是用歷史的眼光去觀察和分析醫學道德的對醫學倫理學加以研究和進行
學習的方法,是基于歷史上的醫學倫理研究和學習醫學倫理學的方法。
二、比較的方法
比較的方法是現代眾多學科研究和學習大量使用的方法,是探求研究對象與他物的共同點和
不同點的有效的方法,有縱比、橫比、同比、異比、交比等內容。所謂醫學倫理學比較的方
法,主要是與國際醫學倫理思想進行比較研究和學習的方法。
三、實踐的方法
所謂實踐的方法,就是結合醫學科學發展和臨床運用實踐對醫學倫理學進行研究和學習的方
法。
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種具體的醫學倫理學實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是提取典型的醫學倫理案例
(分為進行文字概括和具體的實際案例),基于已有的醫學倫理價值觀和醫學倫理規范,發
現、分析其中倫理問題,提出醫學倫理解決方案的醫學倫理學研究和學習的方法。結合具體
的案例可以檢驗醫學倫理的優劣,深化對醫學倫理的認識,甚至突破已有的醫學倫理成果。
四、系統的方法
所謂系統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具有的系統性把研究對象放在系統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
法。系統的特征有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
五、實證的方法
所謂實證的方法,就是對醫學道德這種社會現象進行客觀解糅、靜態和數量分析的方法。
通過實證研究,找出醫學道德產生和變化的外部原因;通過對大量樣本的調查和數量分析揭
示醫學道德的內在聯系。一個時期,人們注重了對醫學道德現象的定性研究,認為不能運用
定量方法研究醫學道德。隨著對醫學道德研究內容深入,為了滿足對醫學道德的客觀研究需
要,醫學道德研究方法也應該豐富,實證的方法就顯得非常必要。例如,醫學倫理學不滿足
對安樂死的支持和反對理由分析,而且還要通過社會輿論調查:對不同的普通社會公眾、不
同的醫務人員、不同的病人等不同的社會人群進行“同意、理解與否”的調查,然后進行數
據分析,以反映人們對安樂死的醫學倫理認識狀況。
除了上述研究和學習方法外,歸納與演繹的方法、思辨反省法、直覺體驗法等也是醫學倫理
學的研究和學習方法。
一、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醫學美德的涵義、構成要素和內容,醫學義務論的基本內容,醫德義
務與法律義務的不同,醫學效果論是制定、檢驗和協調醫學道德規范的理論基礎,生命神圣、
質量、價值論的內容,醫學人道主義的涵義和倫理意義;熟悉醫學倫理學三個基本理論之間
的關系,生命神圣論、生命質量論、生命價值論的理論內容,熟悉歷史和現實中的醫學人道
主義;了解醫學美德論、醫學義務論和的意義和醫學后果論的意義和局限性,了解人道主義
的涵義和歷史淵源。
二、講授學時
4學時
三、講授的內容綱要及重點、難點
(一)內容綱要
1、醫學美德論的內容,醫德品質的涵義、醫德品質的構成要素和內容。
2、醫學美德論的意義和局限性。
3、醫學義務論的內容和醫德義務的含義、特點和內容。
4、醫學義務論的意義和局限性。
5、醫學后果論的內容,醫學后果的利益內容以及醫學后果論在醫學倫理學中的運用。
6、醫學后果論的意義和局限性。
7、醫學美德論、醫學義務論和醫學后果論之間的關系。
8、生命神圣論的概念、意義和局限性;生命質量論和生命價值論的概念和意義。
9、生命神圣、質量、價值論的內容。
10、人道主義的涵義和歷史淵源。
II、醫學人道主義的涵義、歷史與現實以及根源、倫理意義。
(-)教學重點
1、醫德品質的涵義、醫德品質的構成要素和內容。
2、醫德義務的含義、特點和內容。
3、醫學后果論的內容。
4、生命神圣、質量、價值論的內容。
5、醫學人道主義的涵義、歷史與現實以及根源、倫理意義。
(三)教學難點
1、生命神圣論的局限性。
2、醫學美德論、醫學義務論和醫學后果論之間的關系。
3、醫學后果論在醫學倫理學中的運用
四、教學設計
第一節醫學美德論
一、概述
(一)美德論
美德論是美德倫理學的理論體系,又被稱為德行論或品德論。它以品德、美德和行為者為中
心,研究和探討人應該具有一個什么樣的人,有道德的人是什么樣的人,人應該具有什么樣
的品德或品格?
(二)醫學美德論
醫學美德論是傳統的醫德學的理論,它以醫學品德、醫學美德和醫務人員為中心,研究和探
討醫務人員應該具有一個什么樣的人,有道德的醫務人員是什么樣的人,醫務人員應該具有
什么樣的品德或品格?
二、醫學美德(醫德品質)
(-)醫德品質的涵義
所謂醫德品質、即醫學品德,是醫務人員在長期的醫德行為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
狀態。為了準確地把握醫德品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二)醫德品質的構成要素
1、醫德認識
所謂醫德認識,就是醫務人員對醫學道德的所得。它包括對社會的醫學道德要求、即醫學道
德規范的所得和對個人的醫學道德品德的所得。醫德認識與醫學倫理實踐關系密切。
2、醫德情感
所謂醫德情感,就是醫務人員具有的或所得的引發醫學道德行為的情感。包括先天具有的和
后天習得的,后者又包括對社會醫學道德要求的情感和對于自己或他人的醫學道德行為的情
感。
3、醫德意志
所謂醫德意志,就是醫務人員在醫德行為中,克服困難從行為的思想確定到實際實現的整個
心理過程。
3醫德認識、醫德情感和醫德意志之間的關系
一個人的醫德情感形成于他的醫德認識等活動;醫德意志形成于他的醫德情感和醫德認識等
活動;醫德認識則形成于醫學道德實踐等活動。一個人的醫德品質就是醫德認識、醫德情感、
醫德意志之和。
(三.)醫德品質內容
在批判地繼承古今中外醫德品質的基礎上,人們形成了在當今社會和醫學背景之下的優良醫
學品質體系。在這里我們主要闡述五個方面的內容:仁慈、誠摯、嚴謹、公正和節操。
1、仁慈
仁慈,就是仁愛慈善,具體說來就是醫務人員具有人道精神的品德。醫務人員是仁慈的化身,
仁慈是醫務人員的人格特征,仁慈最能體現醫學人道主義思想和道德要求,仁慈是長期一貫
遵守“醫學人道”道德要求所形成的醫德品質。
2、誠摯
誠摯,就是醫務人員具有的堅持真理、忠誠醫學科學;誠心誠意對待病人的品德。
3、嚴謹
嚴謹就是醫務人員具有的對待醫學和醫術嚴肅謹慎的品德。
4、公正
公正就是醫務人員具有的公平合理地協調醫學倫理關系的品德。具體地講,主要是具有的按
照社會醫學道德要求合情合理地對待服務對象、人己關系、公私關系的品德。
5、節操
節操是醫務人員揚善抑惡、堅定遵循醫學道德規范的品德。
在醫學史上,涌現出許多“富貴不能淫、貧富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具有節操的醫德典
范。如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不為權貴所屈服,一心為民除疾,寧死不屈;宋代名醫何澄醫
不貪色:明代名醫嚴樂善見利思義,堅決制止利用醫學害人。
(四)醫學美德的養成
1、進行醫學道德教育
如上所述,醫德品質與醫學道德規范體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醫德品質是醫務人員在長期
遵守或違背醫學道德規范的行為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心理自我。醫學道德規范是個人醫德
品質的社會內容,醫德品質是醫德規范在醫務人員身上的積淀。既然醫德品質是在一定的醫
學道德規范的指導和制約下養成的,對醫務人員進行醫學道德教育,讓他們把握在當今醫學
和社會背景下的醫學道德規范體系,就是醫務人員養成良好醫學美德的前提和基礎。
2、加強醫學道德修養
醫學道德教育僅僅是醫務人員養成良好醫學美德的外在條件,而醫德品質是醫務人員個體內
在的穩定的心理狀態,這就決定著在醫學美德的養成中,起決定作用的根本條件,是醫務人
員的醫學道德修養。在醫學美德養成中,醫學道德教育是外因,而醫學道德修養是內因,外
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只有醫務人員自身加強醫學道德修養,把外在的醫學道德規范轉化
為內在的醫學道德規范,由醫學道德認識開始,經過醫學道德情感、醫學道德意志中介,最
后樹立醫學道德信念、形成醫學道德行為習慣后,醫學美德才能形成。
三、醫學美德論的意義和局限性
(一)醫學美德論的意義
醫學美德論在醫學倫理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醫務人員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
義。
1、醫學美德論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醫學倫理學是關于醫學道德的理論體系,是由如下三者組成醫學倫理學的完整體系——元醫
學倫理:醫學道德制定之方法;規范醫學倫理:優良醫學道德之制定;美德倫理:優良醫學
道德之實現組成。這樣,優良醫學道德的實現——醫務人員養成良好的醫學美德無疑是醫學
倫理學的歸宿和目的,醫學美德倫理無疑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2、醫學美德論有利于醫務人員塑造完美人格
醫務人員的完美人格,除了具有健康的體魄外,無疑是德才兼備:一方面,具有精湛的醫術,
另一方面,具有高尚的醫德。“大醫精誠”、“醫乃仁術”,古人早已認識到這一點。醫學美
德論為醫學界提出的優良美德的德目,就成為醫務人員醫德修養的目標和方向。醫學美德論
有利于醫務人員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
(二)醫學美德論的局限性
醫學美德論是醫學倫理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僅僅反映美德醫學倫理,它是醫學倫理學
發展的初始的知識積累階段,人們首先認識到的是醫學美德這樣直觀的具體的醫學道德現
象,并對此進行了理論概括。但是,如上所述,醫學道德規范是醫學美德的前提和基礎,對
人類醫學道德需要進一步認識,需要對醫學美德背后的醫學道德規范進行揭示和研究,研究
醫學道德規范的內容,并使之發揮作用。
但醫學美德論在這里就顯示出其局限性,醫學義務論是對此研究的理論,醫學義務論彌補了
醫學美德論在醫學倫理體系建構中的這個缺陷。
第二節醫學義務論
一、概述
(-)義務論
義務論是關于道德義務和責任的理論體系,又被稱為非結果論或道義論。它以道德義務和責
任為中心,研究和探討人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即人應該遵守怎樣的道德規范,并對
人的行為動機和意向進行研究,以保證人的行為合乎道德。
(-)醫學義務論
醫學義務論是規范醫學倫理學的理論體系,它以醫德義務和責任為中心,研究和探討醫務人
員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即醫務人員應該遵守怎樣的醫學道德規范,并對醫務人員的
行為動機和意向進行研究,以保證醫務人員的行為合乎道德。
二、醫德義務
醫學義務論的核心內容是醫德義務,把握醫德義務是把握醫學義務論的關鍵。
(-)醫德義務概述
醫德義務即醫學道德義務,是醫學界的職業道德責任。
醫德義務的責任主體是整個醫學界,基本的責任主體是醫務人員;責任客體是服務對象,基
本的是病人。
(二)醫德義務的特點
醫德義務與醫學法律義務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醫德義務依靠非權力強制力量維系
醫學法律義務依靠國家暴力機器作為后盾,是一種權力強制義務;不同于醫學法律義務,醫
德義務的形成、維系依靠醫學界乃至整個社會的輿論、傳統習慣、內心信念等非權力強制力
量維系。
2、醫德義務的履行不以獲取權利為前提。
通過?定程序形成的醫學法律規定了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法律上規定的行為主體的義務
總是與權利對■應的。作為規范治理醫療衛生事業的醫學道德,在為醫學行為主體提出醫德義
務的同時,當然也賦予了其醫德權利;但作為醫學道德行為主體本身在承擔、履行醫學道德
義務的時候,為了完善自己醫學美德的時候,不以獲取道德權利為前提(盡管客觀上他們在
履行醫德義務的同時,實際上已經而且應該獲取道德權利),而且往往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犧
牲為前提。
3、醫德義務涉及的范圍廣泛
醫學法律義務涉及的僅僅是在醫學領域中具有重大效用的行為,社會認為必須通過法律程序
加以規范,往往是對醫學界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而由于醫學道德規范的領域是廣泛的,凡是
存在利益關系的醫學領域,都需要而且已經為醫學道德所規范,醫德義務涉及的是醫學領域
中所有具有效用的行為,涉及的范圍比醫學法律義務的范圍廣泛。而且與醫學法律義務的合
法與違法境界比較單一相比,醫德義務存在違背醫學道德、合乎醫學道德和醫學道德高尚等
層次不同的境界,醫德義務的要求的境界范圍也大。
(三)醫德義務的內容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醫學界的職業責任會發生一些變化,當今無非就是救死扶傷、
防病治病、維護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等幾個基本方面。醫德義務是社會對醫學界的職業責任
要求,其具體內容就是社會的醫學道德體系所規定的。
三、醫學義務論的意義和局限性
醫學義務論也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理論,對于醫學倫理體系的建構和醫學界職業責任的確
定,具有重要意義。人們曾經以“醫德義務”為中心建構自己的醫學倫理體系,但僅僅依靠
醫學義務論建構醫學倫理學體系,就顯示出其局限性。
(--)醫學義務論的意義
醫學義務論在醫學倫理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非常明確地提出對醫學界的道德要求,為醫學
界的醫學行為具有道德指導意義。
1、醫學義務論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上所述,醫學倫理學是關于醫學道德的理論體系,是由如下三者組成醫學倫理學的完整體
系——元醫學倫理:醫學道德制定之方法;規范醫學倫理:優良醫學道德之制定:美德倫理:
優良醫學道德之實現組成。這樣,規范醫學倫理是醫學倫理學的主體部分,醫學義務論非常
注重提出具體的醫德義務,即醫學道德規范,醫德義務成為醫學道德規范的理論內容,因此
成為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2、醫學義務論有利于醫務人員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
醫學義務論注重揭示醫德義務,提出社會對醫學界的職業道德要求。這樣就非常有利于醫務
人員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非常直接地明確自己應該作什么,不應該作什么,?個合乎道德
的醫務人員應該遵循哪些醫學道德規范。直接明了、便于把握。
(-)局限性
醫學義務論注重提出社會醫學道德要求,但認為這些道德要求是絕對的,而往往不管行為的
結果對社會、對病人、對自己是禍還是福,其精神實質一言蔽之,就是“即使天塌下來,也
要行‘正義'之事”。不注重這些道德要求是怎樣提出、形成、論證和研究,不注重這些規
范在豐富復雜的現實醫學實際中的靈活運用。尤其是當今,在進行醫學倫理決策的時候,所
依據的道德規范(醫德義務)之間本身會發生矛盾;在對許多醫學行為進行道德評價的時候,
已有的道德規范(醫德義務)之間本身發生矛盾.,此時醫學義務論的缺陷就暴露得更加突出。
醫學后果論是對醫學道德規范提出、形成、論證和研究的理論,醫學后果論彌補了醫學美德
論在醫學倫理體系建構中的這個缺陷。確定醫學義務即制定醫學道德規范體系不能依靠醫學
義務論本身,必須依靠醫學后果論。
第三節醫學后果論
-■、概述
(-)后果論
后果論是倫理學的重要理論,又被稱為目的論或效果論,是以道德行為后果作為確定道德規
范的最終依據的倫理學理論。它認為確定道德規范的目的是調整人們的利益,道德所規范的
就是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使道德行為取得好的行為結果。根據道德效用的主體(道德有
利的主體)不同,后果論發展到今天主要包括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和公益論。
利己主義就是根據行為是否以自身利益為直接目的而確定道德規范的后果論。利己主義又分
為極端利己主義和合理利己主義。前者認為確立的道德規范必須直接有利于實現自身利益,
不考慮別人的利益,即使傷害他人利益也不顧。如德國的施蒂納提出了“我就是一切”的極
端利己主義理論。后者是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損害他人利益。“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大家。”如
法國的愛爾維修,德國的費爾巴哈,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等持這種觀點。
功利主義就是根據行為是否以相關者的最大利益為直接目的而確定道德規范的后果論。功利
主義的著名原則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義認為確定的道德規范必須直接有利
于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如英國的休謨、亞當?斯密、邊沁、穆勒等持這種觀點。
公益論就是根據行為是否以社會公共利益為直接目的而確定道德規范的后果論。隨著人類的
不斷社會化,不同群體、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有著共同的、長遠的利益,這些公益與每個人的
利益息息相關。公益思想自古就有,當今世界人們共同面臨的環境污染、資源短缺、人口猛
增、貧富差距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使人們的公益意識空前強烈。公益論認為確定的道德規范
必須直接有利于人類的共同利益。
(-)醫學后果論
醫學后果論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理論,是以醫學道德行為后果作為確定醫學道德規范的最終
依據的醫學倫理學理論。它認為確定醫學道德規范的目的是調整人們的利益,醫學道德所規
范的就是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使醫學道德行為取得好的行為結果。
醫學后果論同樣是醫學倫理學古老而永恒的理論之一,醫學后果論是后果論在醫學領域中的
貫徹。最早的醫學后果論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的醫學倫理思想,他提出的“有利于病人”、
“不傷害病人”原則,就具有醫學道德終極目的意義,成為醫學行為和醫學道德規范的出發
點。此后醫學史上的大量醫學道德規范(醫學道德義務)如:保密、仁愛、忠誠醫術、和藹
端莊、認真務實等,其最終依據無非就是希氏所揭示的兩個基本原則,它體現了醫學道德的
終極目的。
隨著醫學的社會化,尤其是醫療機構的誕生,醫患關系由過去的個別醫生面對單個病人,轉
變為許多醫務人員(不僅僅醫生)面對許多服務對象(不僅僅是病人本人),醫學界面對著
服務對象及其他“相關者”的利益調節問題,同樣需要考慮相關者的利益,需要功利主義(功
利論)的指導。例如,當代生命倫理學提出“公正原則”,就是要求在救治病人的時候(滿
足病人利益)的同時,考慮相關者——其他病人的是否更需要救治。
醫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社會公益事業。整個人類、不同的民族、國家、群體有著自己的
共同的長遠利益,同樣需要考慮社會公益,需要公益論的指導。1973年,在美國召開了“保
護健康和變化中的價值討論會”,在會上加利弗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約翰遜教授、喬治城大學
人類生殖和生物倫理研究所所長赫尼格斯提出了公益理論。隨著人們對生殖技術、基因技術
等醫學高技術會影響到人類公共、長遠和后代的健康利益認識的加深,公益論越來越引起人
們的關注和推崇。
二、醫學后果論的利益內容
(-)服務對象的利益
1、病人的利益
醫學的服務對象,一般是病人,但隨著醫學科學和醫療衛生實踐的發展,許多健康者也成為
醫學界的服務對象。
這里“病人的利益”,主要指病人的痛苦的消除、疾病的救治等健康利益,同時,還包括病
人與此相聯系的物質利益。
2、相關者的利益
隨著醫學的不斷社會化,醫學界面對著不僅僅是一個病人,而且包括其他病人;不僅僅是病
人本人,而且還包括病人的親屬。醫學界面對的利益關系已經復雜化,醫學后果論要求確定
醫學道德規范的時候,不僅僅把病人的健康和物質利益放在首位,而且,還要考慮其他服務
對象,甚至病人親屬的利益。
3、醫學公益
醫學中的公益是群體、社會的利益和人類長遠利益。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新的醫學模式的
出現,醫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項社會性事業,醫學活動與某一群體、全社會乃至全人類的利益
密切相關,不僅與當前利益密切相關,而且與長遠利益相關;不僅僅與當代的人們利益密切
相關,而且與子孫后代的利益密切相關。醫學界的公益領域主要有: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
口素質、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保護性別比例協調、維持人類種系的延續及其純潔性等。
(-)醫學界利益
傳統醫學倫理學側重維護患方利益,回避醫學界的利益。實際上,醫患關系是醫學倫理學的
基本倫理關系,醫學倫理學最基本的使命就是合理調整醫學界與服務對象的利益關系。醫學
界的利益顯然是醫學后果論的重要內容。
當醫學科學研究和醫療衛生實踐成為醫務人員的?種職業的時候,醫學界的利益就是回避不
了的問題,醫學職業成為醫學科學研究人員和醫療衛生工作者賴以生存的條件。在市場經濟
條件下,盡管我國衛生事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但醫療衛生事業必須
面對市場,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醫療衛生單位同樣也是市場主體,其提供的服務同樣
參與社會的交換,市場機制同樣在該領域內部以及與社會之間發揮社會資源的配置作用。只
不過這些市場主體是得到國家和社會的特殊對待,這些資源配置更多受到國家和社會的特殊
干預而已。
醫學界的利益必須得到維護,這是醫學倫理“社會”主體的責任,醫學倫理學發展到今天,
已經突破醫學界自律的醫德學階段,制定醫學道德規范的主體是整個社會。從社會道德治理
的高度,不僅僅應該維護服務對象的個體、整體利益,當前、長遠利益,而且,醫學界的利
益同樣應該維護,只有這樣才能既維護了病人的利益,又保證醫學界的正常發展,從而更好
地維護病人的利益。
三、醫學后果論在醫學倫理學中的運用
醫學后果論是制定、檢驗和協調醫學道德規范的理論基礎,“對醫學后果的獲得是否有利”
是醫學道德規范制定、檢驗和協調的依據,也是醫學道德規范的終極標準。
(-)在制定醫學道德規范中的作用
醫學倫理學的元倫理告訴我們,優良醫學道德只能通過社會創造醫學道德的目的,即醫學道
德終極標準,從行為事實中推導、制定出來。而醫學道德的目的就是“對醫學效果的獲得是
否有利”,即為了更好地維護服務對象的利益和醫學界的利益。由醫學道德目的,可以推導
出醫學道德的終極標準:一個總原則——增加服務對象和醫學界的利益總量,兩個分原則一
一當人們的利益不發生沖突可以兩全的情況下,“增加服務對象和醫學界的利益總量”,即不
損害一方地增加利益總量原則;當人們的利益發生沖突不能兩全的時候,“最大限度地增加
服務對象和醫學界的利益”,即最大利益凈余額原則:當醫學界之間、服務對象之間的利益
發生了沖突時,表現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而當服務對象的利益與醫學界的利
益發生沖突時,表現為“服務對象利益至上”原則。在此基礎上,可以制定一系列的醫學道
德規范。
(-)在檢驗醫學道德規范中的作用
在人類醫學發展和實踐的歷史與現實中,提出了大量的醫學道德規范,這些道德規范的優劣,
“對醫學效果的獲得是否有利”是檢驗的最終標準。凡是有利于醫學效果的醫學道德規范,
就是優良的;凡是不利于醫學效果的醫學道德規范,就是惡劣的。例如,尸體解剖在中國相
當長的歷史時期,人們認為是不道德的,但在今天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例如:“對病人及
其家屬知情同意、尊重尸體、醫學和司法目的”等進行尸體解剖,有利于醫學科學發展、有
利于醫學教育,從而最終有利于“服務對象和醫學界的利益”,因而是道德的。通過醫學后
果論,檢驗了古代的“禁止尸體解剖”的道德規范是惡劣的;而今天尸體解剖是道德的,其
中的“對病人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尊重尸體、醫學和司法目的”醫學道德規范就是優良的。
(三)在協調醫學道德規范中的作用
在醫學科學和醫療衛生具體實踐中,大量的醫學道德規范時常會發生矛盾和沖突,“對醫學
效果的獲得是否有利”就是協調這些醫學道德規范的最終標準。例如,當診斷出病人患有癌
癥等不治之癥的時候,醫務人員是遵守“尊重病人的知情權”,告知病人實情,還是“對病
人保密以避免對其不良刺激”不告訴病人?當病人得了性病,是遵守“尊重病人的隱私權”,
為病人保密,還是遵守“不傷害無辜者”告訴病人的配偶?顯然醫學道德規范“尊重病人的
知情權”與“對病人保密”之間、“尊重病人的隱私權”與“不傷害無辜者”之間,在這些
道德情境中發生了矛盾。
醫學后果論認為,應從醫學道德目的,以“對醫學效果的獲得是否有利”即醫學道德終極標
準”?總兩分原則”為更高原則,進行協調。知情權與不良刺激可能傷害“生命權”相比,
首先應該避免不必要的生命傷害,所以,應該首先遵守“對病人保密以避免對其不良刺激”
道德規范,在此基礎上,尋求“尊重病人的知情權”的途徑,比如尋找恰當時機、采取最好
方式、選擇合適場合告知病人。“隱私權”與“不傷害無辜者”相比,“不傷害無辜者”更有
利于“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原則,所以,應該先告知其配偶,以避免對其傷害,
但同時應該對無關者保密。
四、醫學后果論的意義和局限性
(-)醫學后果論的意義
醫學后果論也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后果論是制定醫學道德規范的醫學倫理學
根本理論。
如上所述,醫學倫理學是關于醫學道德的理論體系,是由如下三者組成醫學倫理學的完整體
系——元醫學倫理:醫學道德制定之方法;規范醫學倫理:優良醫學道德之制定;美德倫理:
優良醫學道德之實現組成。醫學后果論依據元醫學倫理,從醫學道德目的和醫學終極道德標
準開始,建構醫學道德體系。因此成為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局限性
醫學后果論盡管在制定醫學道德規范過程中,發揮著根本的理論指導作用,但提出大量的醫
學道德規范還需要醫學義務論,而提出大量醫學品德的德目和使醫務人員養成良好的醫德品
質還需要醫學美德論。
五、醫學美德論、醫學義務論(道義論)和醫學后果論之間的關系
醫學美德論是有關醫學美德(醫德品質)的理論體系;醫學義務論是關于醫學界道德義務和
責任(這些義務和責任是絕對的)的理論;醫學后果論是以醫學行為后果作為醫學行為道德
與否標準的理論。人們往往過分強調絕對地從某一理論出發,闡述其醫學倫理思想,建構其
醫學倫理學體系。實際上,三個理論是醫學倫理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構成醫學倫理學的
完整體系。
醫學美德論揭示了醫學界應該養成良好醫學品德,使醫務人員養成良好的醫學品德,是醫學
倫理學的歸宿。但良好醫學品德養成的前提,是社會制定了良好的令醫學界認可的醫學道德
規范,醫務人員自覺遵循這些,并一貫地按照這些道德規范去實踐,以致于養成一種習慣,
就形成了心理自我——醫學品德。因此,僅僅由醫學美德論不能獨立成為醫學倫理學的完整
體系,醫學倫理學必須有“提出醫學道德規范”的理論—醫學義務論。
醫學義務論通過“義務和責任”的形式提出醫學界的醫學道德規范——醫學道德原則和規則,
這些規范反映了人類對道德生活的認識,為人們解決醫學道德難題提供依據。醫學義務論的
意義在于非常明確地提出醫務人員遵循的醫學道德規范的內容,使醫務人員每一次醫學行為
都能夠有“矩”可循,不必在每次行為前都要重新思考、確定“應該怎樣做?”的規范問題,
大大提高了醫學道德行為的效率。可見,醫學義務論也與醫學美德論一樣,不能獨立成為醫
學倫理學完整體系,醫學倫理學必須有“確定、論證、辯護醫學義務——醫學道德規范一
醫學道德原則和準則”的理論一一醫學后果論。
醫學后果論把“醫學行為后果的效用”,作為制定醫學道德規范的依據和判斷具體醫學行為
道德與否的標準。醫學道德是社會制定的,其目的在于規范人們醫學倫理行為的,使人們的
醫學倫理行為產生好的后果。
所以,最根本的醫學倫理學理論是醫學后果論;根據醫學后果論證、辯護醫學義務論提出的
醫學道德規范;醫務人員一貫地遵循醫學道德規范,以致于形成心理自我,就是醫學美德論
的內容—醫學品德。
第四節生命論
一、生命神圣論
(一)概述
生命神圣論是認為人的生命具有最高道德價值的倫理觀,認為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至
高無上、極其重要的。
(二)生命神圣論的意義
1、使人們珍重生命,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在人類社會早期,人們意識到生存的艱難,產生了生命極其寶貴的生命神圣思想。生命對于
人是第一重要的,生命與世界上的其他事物相比具有至高無上性,離開了生命,世界上萬事
萬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2、促使醫學科學和職業的產生并促進其發展。
生命神圣論是醫學科學和醫學職業產生的基礎。生命寶貴,所以當生命受到傷害、受到疾病
折磨的時候,就需要一種學問予以研究和解決,就需要有一種職業、一部分人專門為這些傷
害、受到疾病折磨的人們提供幫助。這門學問就是醫學,這種職業就是醫療衛生職業,這些
專業人員就是醫務人員。生命神圣思想,激勵人們探索生命的奧秘,發現診治疾病的新方法,
建立維護人類健康的完善醫療衛生制度,也大大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
(三)生命神圣論的局限性
1、生命神圣論具有抽象性,缺乏辨證性
(1)從歷史上考察,人的生命并不是絕對神圣不可侵犯的
(2)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人的生命也不是絕對神圣不可侵犯的。
2、生命神圣論在現實中導致大量醫學倫理難題。
(1)能否控制人口數量
(2)能否實施生育控制措施
(3)能否停止對病人的搶救
(4)能否對生命進行研究
(5)能否摘取人體器官進行移植
二、生命質量論和生命價值論
(-)生命質量論
1、概述
所謂生命質量論,是指根據人的自然素質的優劣,而采取不同對待的生命倫理觀。
2“生命質量”種類
(1)主要質量
主要質量指個體生命的身體或智力狀態。根據這一生命質量標準,生命質量論認為,諸如嚴
重的先天心臟畸形和無腦兒,其主要質量已經非常低,因此,已經沒有必要進行生命維持。
(2)根本質量
根本質量是與他人在社會和道德上相互作用上的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根據這?生命質量標
準,生命質量論認為,諸如極度痛苦的晚期腫瘤病人、不可逆的昏迷病人已經失去了與他人
在社會和道德上的關系,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因此,已經沒有必要進行生命維持。
(3)操作質量
操作質量是利用智商或診斷學的標準來測定智力和生理狀況。根據這一生命質量標準,有的
生命質量論者認為,智商高于140的人是高生命質量的天才,智商在70以下的人屬于心理
缺陷,智商在30以下者是智力缺陷較為嚴重的人,智商在20以下的就不算是人。
(-)生命價值論
1、概述
所謂生命價值論,是指根據生命對自身和他人、社會的效用如何,而采取不同對待的生命倫
理觀。
2“生命價值”的種類
(1)根據生命價值主體的不同,生命價值分為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
內在價值就是生命具有的對自身具有效用的屬性,是生命具有的對自身的效用;外在價值就
是生命具有的對他人、社會具有效用的屬性,是生命具有的對他人、社會的效用。
(2)根據生命價值是否已經體現出來,生命價值分為現實的生命價值(現實價值)和潛在
的生命價值(潛在價值)。
現實價值指已經顯現出生命對自身、他人和社會具有效用;潛在價值指生命目前尚未顯現、
將來才能顯現出對自身、他人和社會的效用。
(3)根據生命價值的性質,生命價值分為正生命價值、負生命價值和零生命價值。
正生命價值是指生命有利于自身、他人和社會的效用的實現,即對自身、他人和社會有積極
效用;負生命價值是指生命洋害于自身、他人和社會的效用的實現,即對自身、他人和社會
有消極效用;零生命價值(無生命價值)是指生命無利無害于自身、他人和社會的效用的實
現,即對自身、他人和社會既沒有積極效用又沒有消極效用。
3、生命價值量的確定
生命價值論,要求根據生命對自身和他人、社會的效用如何,采取不同對待。可見,確定生
命價值量是極其重要的。
(三)生命質量論和生命價值論的意義
1、生命質量論和生命價值論完善了人類對于生命的醫學倫理理論
2生命質量論和生命價值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為我國的人口政策提供了倫理依據
(2)為人類的生育控制措施提供了倫理依據
(3)為人類停止對不可救治病人的搶救提供倫理辯護
(4)為對生命進行研究提供了倫理依據
(5)為摘取人體器官進行移植提供倫理依據
三、生命神圣、質量、價值論
在生命神圣論的基礎上,人們提出了生命質量論和生命價值論,形成了人類對自身生命的完
善認識——生命神圣、質量、價值論。
所謂生命神圣、質量、價值論,是指人的生命是極其寶貴的、具有一定的質量、能夠創造價
值。所以,人類應該珍重、救治、完善自身生命,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根據其生命質量
和價值,采取相應的措施分別對待。
第五節醫學人道論
一、人道主義概述
人道主義(Humanism)是種認為人具有最高價值從而應該善待每一個人的思想體系。
人道主義具有兩個基本的涵義:一方面指人本身具有最高價值,另一方面指應該善待每一個
廣義的人道主義則指一切維護人的尊嚴、尊重人的權利、重視人的價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的“以人為本”思想。可以說這種思想貫穿于人類社會的自始至終。中國古代孔子的“仁者
愛人”、墨子的“兼愛”、中世紀的基督教的人道主義、革命的人道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
等都屬于廣義的人道主義。醫學人道主義屬于廣義的人道主義范疇。
二、醫學人道主義
(一)醫學人道主義的涵義
醫學人道主義是指認為人具有最高價值,因此醫學界應該尊重、同情、關心、救助服務對象
的思想。
(-)醫學人道主義的歷史與現實
1、古代的醫學人道主義
古代醫學人道主義,一般認為,從醫學發展線索是指經驗醫學時期,從社會發展線索是指奴
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這一時期的醫學人道主義表現出如下特點:
(1)具有樸素性
(2)水平有限
(3)帶有宗教迷信色彩
2、近、現代的醫學人道主義
(1)崇尚科學、擺脫神學束縛
(2)實行的范圍和程度得到了擴展
3、當代的醫學人道主義
(1)具有國際性
(2)得到更加具體細致的貫徹
(3)指導理論更加科學
三、醫學人道主義的倫理意義
(-)醫學人道主義倫理價值的根源
1、是由人的基本需求決定的。
2、是由醫學的目的決定的。
(-)醫學人道主義的倫理意義
1、體現著醫學的道德價值
2、規定者醫學界的基本道德要求
3、代表著人類的共同價值
醫學倫理學——第三章歷史上的醫學倫理
1、掌握各個歷史時期醫學倫理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2、熟悉當今醫學倫理學的發展動態與面臨的問題。
3、了解中外醫學倫理的發展脈絡與概況。
二、講授學時2學時
三、講授的內容綱要及重點、難點
(―)內容綱要
1、古代社會的醫學倫理概況:中國、國外。
2、中國古代醫學道德的基本內容:忠于醫業、仁愛救人,博施濟眾、一心赴救,精勤不倦、
深究醫術,寬和端莊、不貪財色,尊重同道、謙和不矜。
3、對中國古代醫學倫理的評價:特點、局限性。
4、近代社會的醫學倫理概況
5、近代社會醫學倫理的基本內容:對醫學美德的強調;注重調節醫際關系;產生預防醫學
道德;提出公民的健康權利。
6、對近代醫學倫理的評價:特點、局限性。
7、現代醫學倫理概況。
8、現代醫學倫理的基本內容:誕生系列國際性的醫學倫理規范;形成社會主義醫學道德;
出現生命倫理學。
9、對現代醫學倫理的評價:特點、面臨的新課題。
(二)教學重點
1、中國古代醫學道德的基本內容
2、近代社會醫學倫理的基本內容
3、現代醫學倫理的基本內容
(三)教學難點
1、對中國古代醫學倫理的評價
2、對近代醫學倫理的評價
3、對現代醫學倫理的評價
四、教學設計
第一節古代醫學倫理
古代醫學倫理,主要是指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的醫學倫理:這?時期的醫學基本屬于經驗醫
學階段。
一、古代社會的醫學倫理概況
(-)中國古代醫學倫理概況(注意運用豐富的歷史事實來講解)
1、古代醫學倫理的萌芽時期
“神農嘗百草”
《周禮》
2、古代醫學倫理的初步發展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
《黃帝內經》
名醫扁鵲“六不治”的行醫準則
3、古代醫學倫理的完善時期
東漢杰出的醫學家張仲景(150—219年)《傷寒雜病論》
東漢末年的名醫華倫
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孫思邈(581—682年)《備急千金要方》(重點講解)
兩宋時期:法學家宋慈(1186—1249年)《洗冤集錄》
金元時期:劉完素、張從正、李杲和朱震亨
明代:陳實功(1555—1636年)所著的《外科正宗?醫家五戒十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清代:喻昌(1585—1664年)《醫門法律》
(-)國外古代醫學倫理概況(注意交代國外的文化背景)
1、古希臘醫學倫理: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
(1)在處理醫患之間關系方面
(2)在處理師徒(同行之間關系方面)
2、古羅馬醫學道德
醫學家蓋侖(Galen,約130—200年)
3、古阿拉伯醫學道德
邁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年)
4、古印度醫學道德
印度外科鼻祖”妙聞(Susruta)著有《妙聞集》
閻羅迦的《闔羅迦集》中
二、中國古代醫學道德的基本內容(重點講解)
(-)忠于醫業、仁愛救人
(二)博施濟眾、一心赴救
(三)精勤不倦、深究醫術
(四)寬和端莊、不貪財色
(五)尊重同道、謙和不矜
三、對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同范本】簡易租房合同協議書
- 2025房地產代理銷售合同范本
- 合伙人退出合作協議書
- 停車場綠化工程合同標準文本
- 二零二五股票與股權分配協議
- 2025年糧食、棉花、化肥等農產品倉儲服務項目合作計劃書
- 辦理協議離婚經過的程序
- 業務員協議書
- 聘用主播的合同范例
- 房地產銷售代理合同樣本
- 【工程項目施工階段造價的控制與管理8100字(論文)】
- XX學校推廣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工作實施方案
- 非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課件全套 第1-5章 概述- 非遺文創產品設計案例解析
- 法律盡職調查所需資料清單
-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育活動《緊急電話的用途》
- 118種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 英語四線三格Word版
- 幼兒園行政工作制度
- 廣州新華學院
-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道法期中試卷1
- 知識圖譜-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