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形體切挖
教學目標:
1.學習在泥做的六面體或圓柱體上進行切挖。
2.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是由哪些基本形體切挖的。
教學難點:
各個形體的切挖變化及整體的把握。
教學具準備:
師:范圖實例制作材料。
生:蘿卜橘子蘋果肥皂花泥小刀。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復習幾何形體,回顧圓柱體六面體圓錐體球體等造型: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
的幾何形體,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生答師問:我把他們稱為圓柱形六面
形圓錐形球形,對不對?為什么?因為它們都是有長寬高的三度空間的立體
實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你們在下面的圖片中看到了它們當中誰的身影?(課件)
師:立方體和圓柱體是我們最熟悉的形體之一,它們看似簡單,可千萬別小
瞧了它,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車,不管是造型簡單或者繁
雜的,都是從六面體和圓柱體的基本形變化而來的。今天我們學習用單個六
面體或圓柱體進行形體切挖的練習。(欣賞課本范圖,講解結構)
二、發展階段。
欣賞課本圖片,加深形體感受,了解草圖畫法。
請大家根據課本范圖嘗試制作一個凱旋門,留意小結制作方法,師總結。
欣賞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
想像。
三、本課練習。
根據草圖,在帶來的材料上進行切挖練習
四、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五、作品展示。
作品擺在展示臺上,生評價,師總結
六、拓展。
紙雖然是一種平面的材料?,但在紙上進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為
立體的形體,也能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大家可以回家嘗試著制作
2、點的集合
教學目標:
1、了解美術中點的概念,知道點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學會用點構成精
彩的畫面。
2、認識"點彩派”的繪畫典型特征。嘗試體驗點的不同排列規律、疏密變化,
注意整體畫面色彩和諧關系。
3、感受點的藝術魅力。利用兒童的個性特征,通過欣賞、分析、創作、指
導、評價,激發其探究、創造、表現的欲望,提高藝術修養。
教學重點:
明白點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類畫種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合理利用點的組合規律、疏密變化,使畫面呈現和諧的色彩。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作畫工具。
學生:水粉或水彩顏料、彩筆、畫紙
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請你猜猜我是誰?
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嗎?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種顏色的點)
再退遠一點,現在看到什么了嗎?(是人物畫)
點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大家先來欣賞幾張世界名畫。
欣賞比較:
1、《大碗島的塞納河之春》修拉法國新印象派(點彩派)畫家。
2、《納蒂布港》西涅克法國新印象派(點彩派)創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國現實主義畫家
學生比較欣賞,分析不同作品中畫面效果的不同之處。
學生回答:點彩派不經調和的顏色經過重疊形成豐富的色彩,畫面給人朦朧
的效果,與現實主義繪畫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實的畫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點點的奧秘,出示課題一一《點的集合》
二、發展階段
1、解讀圖形,講述概念。
通過欣賞教材和學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錢豹的身上有斑點紋;彩色的鵝卵石
可以拼成火車的點;馬賽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點;花園里開放的小花是點;
樹葉是點;夜空中的星星也是點;距離足夠遠的話人是點,汽車是點,甚至
房屋也是點??????
出示圖片,清學生再次辨析點。
通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點的分析,可以看出:點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只要
在相對空間中比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點。
欣賞圖片,看看色點在繪畫作品中的表現。
欣賞圖片,了解點的排列方法與效果。
2、欣賞作品,感受點的魅力。
1)《殉教者》希臘馬賽克鑲嵌壁畫
小塊的馬賽克由點及面,追求繪畫的效果。
2)《蠟染》苗族民間工藝
民間工藝中利用點的組合作為自己畫種的表現手法,生動靈活。
3)《黑屋頂》吳冠中中國當代藝術大師
把房屋屋頂、窗戶概括成不同形狀的點,組成一幅形式感很強的畫面。
《山水》黃賓虹中國當代國畫大師
中國畫中的點點墨跡不僅墨色變化萬千,還概括的表現了各種物象。
4)《構成》維克托?瓦薩里法國
由圓圈圓點組成具有驚人視錯覺的瞬間效果。
5)《星月夜》梵?高法國后印象派畫家
用點進行方向組合,形成線化的感覺,增強流動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鶯的歌聲》法國米羅
通過點的奇妙形狀產生有趣的畫面效果。
3、學生創作練習
用點的集合創作一張作品。以不同的點為造型元素,采取各種工具和材料,
完成一幅有創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現不同的點。
欣賞課本P4技法點擊,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用合適的材料進行創作,
題材不限。
作業要求:用點的畫法進行臨摹或創作。
注意整體效果的變化,把握色彩的關系。
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三、展示與評價
1、將完成的作品按小組張貼到展示板上。
2、小組內自評互評,選出優秀作品
3、各小組優秀作品大比拼。優秀作品的作者說說自己的創意與繪制過程中
的感受。
4、評出最佳作品
四、下節課準備
第二、三課時
(第二課時欣賞制作,第三課時繼續完成作品,并展示評價)
一、欣賞圖片
欣賞一組馬賽克鑲嵌壁畫
西方美術史學家認識最早的鑲嵌畫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亞的美索布
達亞平原上,蘇美爾人是這種藝術的始祖。但是鑲嵌工藝真正得到廣泛發展
是古代歐洲的意大利半島。公元313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蘭頒布基督教合
法以后,各地開始大興教堂,幾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頂、墻上布滿了基督教壁
畫,由于鑲嵌藝術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其成為基督教教堂壁畫的首選。
點是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元素,點的形式多樣,色彩各異。
每一塊馬賽克都是一個漂亮的色點,成千上萬個馬賽克組成了色點的海洋,
成千上萬的色點構成氣勢宏大的鑲嵌壁畫,讓人贊嘆!
我們能不能做出這種效果的裝飾畫,用來美化我們的居室,美化我們的校園
呢?
同學們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想法,我們身邊有沒有可用的材料?
彩紙剪貼、植物種子粘貼、蛋殼粘貼、彩色石子粘貼......
教師總結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搜集身邊常見的可用來制作色點裝飾畫物品.
點的形式表現點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發現、去創造新的點
畫方法。
三、步驟方法
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蛋殼畫。先了解制作的步驟、技巧。
1、蛋殼要先洗凈晾干,特別是蛋殼內的薄膜要撕去。在白紙上畫出喜歡的
圖案。然后把圖形拷貝到彩色卡紙上,卡紙的顏色要深一些。
2、用小毛筆蘸膠水涂在卡紙上,膠水要涂的厚,但不要涂太大面積。然后
掰一小塊蛋殼放在膠水上。用鏡子把蛋殼壓碎,把蛋殼按照設計的圖形排好。
蛋殼的裂紋可大可小,關鍵是邊緣一定要對齊。
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顏色的蛋殼粘貼。
衣服上蛋殼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蛋殼鑲在中間。
4、為了使畫面色彩效果更豐富,我們還可以用彩色水筆勾邊,按著蛋殼碎
片的形狀上色。用彩色水筆整理畫面,嘴巴處可以用深淺的紅色涂出豐富的
層次。
教師多媒體課件展示制作步驟,學生觀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
四、學生練習
練習要求:
1、利用點的不同排列規律、疏密變化來表現作品。
2、運用合理的色彩關系使畫面豐富、和諧。
學生可以單獨完成練習,也可以兩人合作完成。
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
五、作業展示
1、學生將完成的作業張貼在展示板上,組內自評互評,選出優勝作品。
2、組間對優勝作品互評。選出最佳作品若干幅,作者談談創意,感受。
3、教師點評
六、收拾整理,保持環境衛生,布置下節課任務及所需物品。
萬物都可以是一個點,關鍵取決于人眼看它的距離和方法。
3、遠去的路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
(2)、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硬質線材的表現手法,學會用曲卷、折疊、連接等手法進行線造型的創
作。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造型能力和多維空間想像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覺線造型的藝術特點,體會線造型結構帶來的審美趣味,培養學生合理用
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教學重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
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于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教學難點: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
本技能,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準備:范圖、學生作業用紙繪畫工具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桿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簡單
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討論學生們的簡易畫,從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近大遠小。
二、講授新課
⑴、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去的路》的基
本規律。(出示課題:遠去的路)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么現象?近
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視呢?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
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
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
失點。
⑶、說說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⑷、欣賞課本上的范圖,讓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⑸、師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點。
②畫出主要的的透視線,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④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三、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范圖,生作業,師巡視輔導,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
個別輔導。
四、課后作業:
觀察:生活中近大遠小的現象;
嘗試:繪畫或拼貼一副有路的風景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掌握繪畫創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視變化。
教學重點:了解和掌握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教學難點:透視規律的理解和在實踐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名家美術作品、建筑風景照片等
教學過程:
一、講評上節課作業
⑴透視現象是否準確
⑵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有沒有運用在畫中?
二、在繪畫上色時注意哪些問題?近的鮮明一些、遠的灰暗一些。
三、學生繼續完成作練習,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示
師生共同評價。
4、線與造型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初步認識線造型的藝術特點,并能運用正確的技法進
行線造型的創作,鍛煉學生手腦協調能力,使健康和諧地發展。
2.能力目的:掌握硬質線材的表現手法,學會用曲卷、折疊、連接等手法進
行線造型的創作。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造型能力和多維空間想像能力。
3.感覺線造型的藝術特點,體會線造型結構帶來的審美趣味,培養學生合理
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學會用金屬線材創作一個藝術造型。
難點:線造型的創意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軟材與硬材。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上課所備的工具材料情況。
2.教師從教學知識說起,引導學生認識"線"。線:兩點之間作連接,便是線。
3.教師拿實物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軟材,什么是硬材。點明本課學習硬線造型。
導入本課,板書課題。
二、欣賞認識線造型
1.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上的線造型作品和學生作品中,認識線造型的表現形式
和藝術特色。
2.引導學生線造型作品。
三、學習線造型的表現方法。
四、實踐操作,練習創作線造型。
五、作業展示,共享創作成果。
5、風景寫生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培養表現力
2、大膽運用顏色作畫
3、掌握風景寫生的布局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全理構圖
2、大膽用色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范畫數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風景寫和生(一)
二、講授新課
1、風景畫的透視
作畫時要先用合理的構圖,把透視關系畫準確。(近大遠小的透視)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表現空間感,一般來講,中景
主要用來刻畫主體物,畫得比較實,而遠景是為了襯托中景,畫得比較虛.
掌握得好,有了虛實,也就塑造了空間感。
2、欣賞范畫
3、講解繪畫步驟
(1)構圖
(2)畫鉛筆稿,用線要輕
掌握好近景、中景、遠景
(3)著重刻畫
4、體會怎么樣從平凡景物中去發現美。
城市和鄉村,都有美麗的景色。一塊草地,一片樹林,一道河灣,一
條小徑......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學生繪制,教師巡回指導
(1)用鋼筆、鉛筆或色彩畫一幅風景寫生
(2)可以外出寫生,也可以臨摹
(3)可用多種方法
6、作業評價
(1)作業展評(2)學生互評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培養觀察能力
2、進一步學習風景的有關知識
3、掌握色彩畫知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構圖
2、取景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范畫數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風景寫生(二)
二、講授新課
1>取景
風景寫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決構圖的問題。
怎樣取景: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來選擇景物的一部分,
對于自然景物,根據畫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
在取景構圖中,視平線在畫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畫面"上視
平線低,就產生開闊的感覺;視平線高,則近景顯得更為具體充實。這是根
據需要來決定的。
在畫風景寫生時,還要注意近、中、遠景三個層次,表現出空間距離。
2、教師帶領學生實地寫生,講解構圖
(1)從不同的角度看一自然風景,先仔細觀察,確定主體物并可作
適當移動,將別處的景移到自己的畫上。
(2)落筆時,注意留"天"、留"地",整體飽滿,切忌散亂,不管在
哪個角度,主體物要突出。
(3)打好輪廓,可上一些明暗。
3、學生寫生,教師巡回指導
(1)用水粉畫一幅風景寫生,注意畫面的氣氛和色彩相協調。
(2)可以用油畫棒、彩色鉛筆等工具材料結合水粉色進行作業。
4、作業講評。
1、認識線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范畫請同學們欣賞一下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在這幅范畫中都畫了哪些景物?生:有小橋、亭子、房
屋和樹。師:這幅線描風景畫用的什么樣的繪畫語言?生:用的線的方式描
繪的。師:都用的什么樣的線?生:有直線、曲線、弧線、折線還有許多不
規則的線。師:下面再請同學們看一看線與線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變化,誰能
說一說?學生找變化,師總結:線與線有長短、粗細、曲直、疏密的變化。
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不同的線在線描風景畫中的運用。出示圖片:
師:這是一幅建筑物屋頂的圖片,它是由什么形組成的?
生:是由三角形組成的。師:描繪三角形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線?
生:折線。
師:這是一幅沙丘的圖片,描繪沙丘可以用什么樣的線?
生:弧線。
師:對,用弧線就能描繪出沙丘的形狀以及前后遮擋的關系。如果在一幅
畫面當中出現幾種不同的線,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師:這幅畫畫的是鐵軌主要運用了哪些線?生:直線和斜線師:兩條斜線
相交于地平線上的一點,給人的感覺鐵軌很長,橫線代表的是枕木這些直線
有什么特點?生:一條比一條短。師:畫枕木的方法就運用了美術當中的近
寬遠窄的透視變化,這樣的直線和斜線組合到一起就會產生一種空間感。
師:這幅畫畫的是兩個草垛,用到了線的疏密、輕重的變化產生一種立體感。
學會取景出示一幅風景照片
師:請同學們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生:我覺得照片上的景物很多。師:如
果用我們剛才學習的線描風景畫的繪畫方法把這幅風景圖片畫下來你們覺
得容易嗎?生:不容易,景物太多了,不好畫。師:當我們遇到像這樣繁雜
景物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對景物進行取舍。會用到一種工具一取景框。
介紹取景框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多媒體進行取景演示。當我們在野外寫生的
時候我們來不及制作取景框怎么辦,我們就可以利用我們的雙手制作一個簡
易的取景框,下面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左手一個八右手一個八雙手一交叉,
這就形成了一個取景框,我們就可以用我們的雙手進行取景了。
3,學習線描風景畫的繪畫方法
師:我們認識了線描風景畫并學習了各種線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進行取景,
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線描風景畫的繪畫方法。
還是以老師出示的這幅線描風景畫為例,這幅線描風景畫是按照這幅風景圖
片描繪的
我們把照片上的景物分為三部分包括:近景、中景、遠景。近景是木橋、中
景是房屋、遠景是大樹。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線描風景寫生畫的繪畫步驟(教
師在黑板前示范)
先確定每個物體大致的位置
然后勾畫大輪廓
3、對每個物體進行細致刻畫(畫細節)
4、教師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關于北辰風景照片,畫一幅你心目中的那
一處美麗的風景。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作品展示,并互相說一說每幅作品的優缺點。
師總結: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今后我們要更
加熱愛我們的家鄉,要多拿起我們手中的畫筆把我們家鄉的美景都畫出來。
六、板書設計:
6、讓剪影動起來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黑色卡紙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準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
內容和情節應簡單、易懂。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
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
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
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過程,
想一想皮影該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二、發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劇目或故事,分成8組,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作。(提示
學生要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未完成的可以在課后接著制作。
4、準備下節課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樣表演。
第二課時
剪影表演
課前準備:布置環境
一、8個小組將自己制作的剪影,輪流進行表演、展示。體驗民間皮影藝
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總結、點評。
三、總結:激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膠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試著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課
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7、漂浮的畫
教學目標:
1、了解流色轉印的的常用方法,學習利用水與油不相溶的特性,轉印出不
同肌理的畫面。
2、通過自覺教材及老師的演示講解,掌握流色轉印的方法并展開聯想再創
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表現能力。
3、制作過程中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培養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裝著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顏色,水粉紙等。
學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紙張(水彩紙、生宣紙等)裝著清水的敞口容
器、汽油。
重點:利用水與油的不相溶的性質,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練習。
難點:根據制作過程中沒水變化的節奏及畫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開合理
的想象和聯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同學們,你們知道都有什么東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嗎?你們猜猜看,這
節美術課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畫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
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賞作品:說一說,你們感覺欣賞的作品像什么?有何感受?
二、發展階段
1、自學教材,嘗試探究
小組內討論,嘗試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隨后滾入和滴油漆,
讓學生觀察油漆和水之間的變化。
小結:
(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還有的在
水中漂浮。
(2)總結制作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
2、作品展示,匯報交流
學生提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師生討論解決。
3、深入探究,講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淺)一一快速攪拌一一把紙平放在水面進行吸附
印制。
三、創作階段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選用任意顏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
品。
四、評價階段
1、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評或互評的方式進行交流評價活動。
2、學生針對自己喜愛的作品異形豐富的聯想與想象。
五、課后拓展
干透后,壓平,根據肌理圖案運用刮線或剪圖形等方法,創作一幅有主題意
義的作品。
8、山山水水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特點,感受山水畫的藝術魅力。
2、能用中國畫的方法,大膽表現出有遠近層次的中國山水畫。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用中國畫的表現形式,畫出有遠近層次的山水畫。
教學難點:如何控制水墨的濃淡,表現出遠近層次的景色。
課前準備:
毛筆、墨汁、顏料、學生用紙、調色盤、水桶等。
教學活動:
一、欣賞導入:自然風光與中國山水畫的結合欣賞,感受中國山水畫的獨
特藝術魅力,導入課題并板書《山水畫》。
二、新課講授:
1、名家作品對比欣賞.
感受畫家的不同表現技法帶給人不同藝術視覺效果。
2、賞析畫家作品找變化。
①感知發現近景、中景、遠景不同表現方法。
學生欣賞,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尚〗M討論分析。
小結:近景畫得具體,遠景簡略;近景墨色濃,遠景墨色淡些。
②了解墨色濃淡、深淺變化。學生結合范畫分析討論,如何表現畫中的
濃淡干濕?
濃淡干濕主要是通過筆中水和墨的多少來控制的,需要多嘗試,多練習???/p>
多媒體圖片,看教師示范,嘗試跟老師一起來做,體驗一下。3、實踐、探
究:
①學習中國畫用筆方法。看教師示范,什么是中鋒,什么是側鋒,效果
有何不同。跟教師一起做,嘗試,體驗。②體驗墨色濃淡的變化。
4、教師示范并講解:
(1)學會概括表現山水畫的近景、中景、遠景。
(2)掌握中國畫中表現山水景物的幾種基本技法:勾、皴、點、染。
(3)教師示范山石的畫法畫石頭時要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間。注意勾、
皴、點、染幾個步驟。
三、學生練習,教師輔導練習步驟:
1、先勾出山石的外輪廓,注意大小相間,前后關系明確。
2、根據山石的結構,皴山石,表現其結構和體積。
3、在前一步的基礎上擦出山石的結構,使其三面分明,表現出質感和體
積感。
4、根據需要點苔,在淡墨皴擦基礎上渲染出石頭的結構,然后罩染赭石
色,根據需要用花青分染石頭。
五、作業展示,小結
六.欣賞中國傳統山水畫皴法范例
9、彩墨家園
教學目標:
復習、鞏固水墨畫的基礎知識。即,工具材料,用筆用墨。學習幾種動物的
畫法。
教學重、難點:
訓練學生的用筆、用墨。用筆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動物的造型。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幾張小動物的照片。準備好筆、墨、宣紙等。教師準備幾幅小動物
的圖片。教師準備范圖。
教學過程:
1.簡要地復習國畫的基礎知識和用筆用墨等作畫技巧。
2.教師出示幾幅動物的水墨畫,并結合課本的范圖,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a.欣賞靈活多變的用筆,加深中鋒、側鋒以及點筆的了解。
b.欣賞用墨焦、濃、重、淡、輕五色,加深學生對墨色的了解。
c.構圖以及動物的造型。
d.欣賞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風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幾位畫壇大師,激
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3.教師現場示范,讓學生直觀了解作畫的全過程,并歸納出步驟:
a.講解歸納動物的大形體。
b.講述調墨、調色。
c.分步作畫,講解畫動物的先后順序。
d.修改調整完成。
4.布置作業,畫兩幅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一一麻雀、蝦。
5.老師巡回指導,主要是用筆、用墨以及動物的造型。
6.征集作業、講評,提高審美能力。
(三)課后拓展
收集徐悲鴻、齊白石等畫家的資料,了解馬和蝦的畫法。
10、我做的樂器
教材分析:
從一年級就開始的"能......的玩具"系列到五年級就結束了。但是,與這個系
列"含有科學原理”一脈相承的課程仍然存在。本課所設計的"樂器”就不能僅
僅創作出外形,還需要比較"誰制作的樂器更美觀、更實用,誰的樂器能發
出更美妙的聲音?”這其中包含的科學道理不言而喻。所以在"搜集:各種樂
器的圖文資料”的同時,必須"了解:樂器發聲原理",接下來就可以按自己
的理解進行設計制作了。其實,在"了解"之后,設計是關鍵,而制作并不一
定"高難度"。這從"學生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來。但是,作為美術課,"美觀"
千萬不能忽視!
教學思路:
采用"感知一體驗一探索一實踐"的教學策略。即:首先引導學生聽一聽不同
類型樂器的聲音特征,看一看樂器的外形特征,再鼓勵學生嘗試探究各類樂
器的發聲原理,最后展開想象,合理設計樂器,體會設計與物品功能之間的
聯系。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探究各種樂器的發生原理,了解樂器的基本組合和制作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設計草圖來制作一件樂器,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動手制作的
能力。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體會制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探究樂器的發聲原理,并設計制作一件樂器。
教學難點:將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設計,使樂器聲音動聽,外觀精美。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自制樂器。
學生:能制作樂器的鐵盒,竹筒紙等多種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看視頻"另類樂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看了這段視頻,你想不想自己也動手做一件樂器呢?出示課題《我做的樂
器》。
二、發展階段
1.選擇材料
(1)聽一聽
引導學生聽打擊樂演奏。樂曲中出現的樂器你認識嗎?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
稱。
(2)看一看
圖示打擊樂器。老師出示自制樂器,一邊出示一邊演示演奏方法。像這樣能
打.、敲、搖、刮響的樂器都是打擊樂器。
(3)選一選
你覺得什么材料適合做打擊樂器?并說明理由。
現在老師再添加幾種新的材料:網線、顆粒狀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
鈴鐺、鐵環等),你能不能再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剛才的材料組合構成一件打
擊樂器?
(4)試一試
嘗試組合,并在小組內交流組合方式。
小結: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樂器音質是不同的。選擇材料時,先敲一敲、打一
打、聽一聽音質,再根據需要選擇材料。還可以嘗試把幾種材料組合到一起
制作樂器。
2.外形設計
樂器王國里除了節奏明快的打擊樂家族,還有一個重要分支,那就是聲音柔
美、動聽的弦樂家族。
(1)聽一聽
引導學生聽弦樂曲。視頻中出現的樂器你認識嗎?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
(2)看一看
圖示弦樂器。老師出示自制樂器一一豎琴。請學生觀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
樣繃上的。還可以怎樣繃弦?
(3)想一想
①弦樂的音質和什么有關呢?
②弦樂的外形與它的發聲有沒有聯系呢?
(4)試一試
①嘗試撥響幾件粗細、多少、松緊不同的弦板,體會弦樂音質的變化。
②嘗試撥響帶回音箱和不帶回音箱的弦樂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樂,體會音
質的變化
小結:各種樂器獨有的外形并不是隨便設計出來的,樂器的外形是為了發出
更動聽的聲音而精心設計的。弦樂是通過改變弦的粗細、多少使音質產生變
化。弦樂還通過改變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狀來改變音質。
3.排列組合
(1)聽一聽
管樂是利用嘴唇把氣流吹入,引起樂器的發聲部分產生振動而發聲的樂器.
教師演示吹瓶子口,但這個瓶子還不能稱為樂器,現在把形狀相同、大小不
同的幾個瓶子組合在一起,吹奏起來有音階的變化,就成為一件樂器了。
(2)看一看
欣賞利用排列組合的方式形成的樂器。學生觀察排列組合的方法。
小結:把形狀、質地相同的物體按大小相接,順序排列就能組合成一件樂器
了。
(3)試一試
收集挑選形狀、材質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組合,并試著演奏。
4.裝飾
(1)欣賞各類裝飾獨特的樂器,啟發學生思維。
(2)裝飾的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樂器的材料選擇適合的裝飾方法。
三、創意制作
1.設計草圖。
2.根據草圖選材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四、展示評價
L獨奏并請學生介紹為了使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做了哪些設計。
2.組織學生按不同種類樂器分組合奏。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各種工具、材料。
11、廢舊物的"新生命”
教學目標:
1、認識廢舊物品再利用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
2、嘗試廢舊物品利用,用多種廢舊物品進行有意義的制作,讓學生養成保
護環境、愛惜資源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動手與探究能力。
3、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有創意的制作,感受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根據廢舊物用品的外形、材質等特點,展開聯想。
教學難點:用各種廢舊物品制作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圖片,了解我國險峻的環保狀態,垃圾山,河面漂浮物、景點垃圾......
嚴重破壞環境衛生,這里面有易拉罐,包裝盒,飲料、礦泉水瓶,舊衣服,
舊畫報......
想一想,這些東西真的毫無用處,只能走進垃圾場嗎?
2、欣賞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創作的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出示課題一一《廢舊物的"新生命”》
二、新課教學
1、出示課件,欣賞廢棄物制作的簡單工藝品。
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說說它們是用哪些廢舊材料創作出來的?欣賞時思考:這
些廢棄物變成藝術品用了哪些方法?
2、小組討論廢棄物的加工方法及使用工具
方法:剪,卷,貼......工具:剪刀,雙面膠......
3、廢舊材料分類
想一想,該如何給我們帶來的廢舊材料進行分類呢?
學生歸納回答,說說各種廢棄物自身的材質。
(1)紙質類:紙盒、紙板……色彩豐富易加工
(2)金屬類:鐵絲、易拉罐件......規整光潔
(3)塑料類:飲料瓶、光盤......透明美觀
4、出示制作要求
以瓶、杯、盒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體特征,通過聯想,制作
一件特征突出的工藝品。
5、各小組討論制作方案。
6、領取材料,進行制作
7、作品展示,學生自評和互評。
提供評價建議:
(1)作品是否有創意(2)是否把廢棄物的最佳價值體現出來.
(3)色彩搭配是否和諧(4)做工是否細致
(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搭檔獎、最佳色彩獎、最佳細心獎各一名,讓學生
體會到成功的快樂?。?/p>
8、教師小結
三、課后延伸
1、同樣的材料你還能創作什么?
2、能用其他廢棄物制作有特色的造型藝術。
12、保護文物
教學目標:
1、調查、了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學會欣賞,繪制文物。
3、了解保護文物的意義,增強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護文物是我們的責任。
教學難點:繪制文物,制作宣傳小報。
教具:
教師:課件和圖片
學生:鉛筆,水彩筆,油畫棒,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圖片中央電視臺鑒寶現場,人頭攢動、人山人海。
俗話說盛世藏寶,亂世藏金。現在國家安定、人民富足,喜歡收藏的人
也多了起來。有人說現在是全民收藏的時代,全國有七千多萬藏友,電視上
也有眾多的鑒寶節目,這里說的寶大多數時候指的都是歷朝歷代的文物,文
物,是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民族的文物。引出課題
一一《保護文物》
二、講授新課:
說到保護文物,你們知道什么是文物嗎?
閱讀課本P26第一、二兩節。了解文物的范圍。
1、欣賞收集到的文物圖片資料?,教師邊引導看圖,邊講解。
(1)中共一大會址1920年和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重要人物有關
的,具有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建筑物、遺址紀念物等。誰能舉一下我們自
己身邊的例子?繪畫大師李可染的故居,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
(2)五彩魚藻紋瓷罐明
(3)黃花梨圈椅明
(4)玉鳳商各個時代有價值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5)龍門石窟大佛唐
(6)齊景帝陵墓麒麟南北朝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物遺
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舉個身邊的例子:獅子山漢墓兵馬俑,楚王山千佛洞,東坡黃樓,云龍山放
鶴亭,興化寺北魏佛像,徐州漢畫像石......
2、小組討論,感受文物的美感
3、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4、教師作適當小結
5、講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過程和成就,讓學生了解祖先創造的優秀文化。
三、課堂小結資料
徐州,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十二,堯封彭祖于此,稱大彭氏國,春秋
有彭城邑,戰國時為宋都,項羽亦曾在此建都,三國時為徐州州治,清代為
府治。自古兵家必爭,是有名的軍事戰略要地。文物古跡有漢代戲馬臺遺址、
興化寺、大土巖、淮海戰役烈士陵園,還有漢墓多處,出土有漢畫象石、兵
馬俑、銀鏤玉衣等。所轄沛縣有元代摹刻。
13、古建筑的保護
教材分析:
《古建筑的保護》一課是《保護文物》一課的延續學習。
按"文物"概念,很多古建筑現在不一定是文物,但是成為文物的可能性都極
大,而能否成為文物絕對離不開合理的保護。但是,不管身邊的古建筑是不
是文物,它們都有一個重要的功能------"不僅會將它的歷史寫在書上,還
會將它的歷史通過古建筑告訴世人,并流傳后世"。所以"歷史”是本課的一
個關鍵詞。本課的"學習要求"之一就是“寫調查報告”,課本中給出了文本模
板。
學習領域:欣賞.評述綜合.探索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了解古建筑,正確認識古建筑的價值,整理本地區古建筑資料,用自己
喜歡的方法表現古建筑。
培養學生分析、探索、總結問題及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熱愛家鄉的自豪感,樹立保護身邊古建筑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古建筑模型、圖片文字資料、制作材料、繪畫工具材料。
學生:搜集到的古建筑圖文資料、各種制作材料、繪畫工具材料
教學重點:認識古建筑的價值,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古建筑。
教學難點:能比較準確地畫出古建筑的外形,思考保護古建筑的措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保護文物》一課,誰還能記得文物有哪些分類?(生答)
古建筑物不僅僅是文物的一個簡單的分類,它與當地人們的歷史風俗、生活
習慣和文明息息相關,中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各地的古建筑都有自己的風
格,有很多還被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進入《古建筑的保護》
一課,來探究一下我們身邊的古建筑,并學習保護古建筑。板書課題。
二、新授階段
1.欣賞感知
欣賞圖片?:中國古代建筑欣賞一一北京故宮、貴州地坪風雨橋、北京四合院、
江南水鄉等。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說出這些古建筑的名稱、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筑風貌
及藝術價值。
2.結合圖片了解古建筑的分類
宮殿是皇帝的居所,建筑面積龐大。宮殿的建筑有嚴格的法則,里面雕梁畫
棟,精美至極。
壇是中國古代用來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地方。主體建筑四周要筑一至
二重低矮的圍墻,四面開門。
中國園林中水榭的形式是在水邊架起平臺,平臺一部份架在岸上,一部份凌
空伸八水面,平臺跨水部份以梁,柱凌空架^於水面之上。
塔是佛教建筑中獨特的一種形式,用來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經等,
是高聳型點式建筑。塔身每層都砌出額,門,窗的形式。
坊是中閾古代具有表彰,紀念,標志等作用的建筑物。在單排立柱上加額防
等而不加屋頂的成為牌坊。
三、整理交流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古建筑資料或相關故事。
談談自己對于親身游歷過的古建筑的認識、感想。
欣賞課件中展示的家鄉古建筑,感受家鄉古建筑的藝術美,如日照革命烈士
陵園,丁肇中故居,五蓮山和九仙山上的古建筑等。
四、保護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古建筑的保護方法,并以多種形式展現:宣傳畫、手抄
報、古建筑模型等?;驀L試撰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五、展示賞評
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展示、賞評保護古建筑的作品。
六、總結交流
建筑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一旦毀壞就不可能復
原,我們要重視對古建筑的保護,因為它們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見證,我們有
責任將它們盡可能完整地保存下來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
七、拓展延伸
與家人旅游時注意觀察古建筑,將本課的保護方法應用于實踐,愛護古建筑。
你對于在古建筑上寫字的行為如何評判?遇到這種行為我們該如何做?
14、電腦美術-漫畫肖像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應知:通過了解電腦繪畫,創作的特點和優勢,掌握電腦軟件的
特定功能,以及創作漫畫肖像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隱性目標:認識電腦繪畫創作對人們的積極影響
重點:
啟發和引導學生認識電腦濾鏡的獨特魅力,靈活運用掌握的素材和手段進行
大膽的創作
難點:
恰當的選擇和運用電腦濾鏡,將自己的奇思妙想順利的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
欣賞觀察法、比較法、小組學習法、嘗試法、談話法、交流討論法、
講解法等。
教學準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課前作業:
準備一兩支你喜歡或者認為特別的筆。
學生準備。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穩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二、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漫畫作品《三毛流浪記》片段。
學生欣賞,感受漫畫的魅力。
三、比較與發現
教師:下面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肖像漫畫。
1、出示比爾?蓋茲的照片和漫畫作比較:
問:"這是誰?"
“有何區別?”
2、出示羅丹、凡高、畢加索的肖像漫畫。
小結:夸張與變形是漫畫的重要表現手法。
學生介紹
鼻子大、頭發亂、身體小
因為夸張了某一特征,所以整個比例變了,就是變形了
四、欣賞感悟
1.學生欣賞其它漫畫肖像。(如:成龍、陳佩斯等)
結論:肖像漫畫是強調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動作、表情來夸張表現。
2.展示教師漫畫
教師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photoshop中濾鏡扭曲的功能進行變形引起
學生的興趣。
學生交流感受。
問:"這是誰?""老師是怎么畫出來的?”
學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嘗試各種功能的不同效果。
學生回答。
四、探究技法
1.出示步驟:
1)臉型(出示各種臉型的變化)有?!骺诘?。
2)五官,畫在形狀的中間。
3)頭發
2.表情
出示:喜、怒、哀、驚等漫畫肖像
問:“影響表情的因素有哪些?"
所選表情也是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3.教師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進行變形,然后找合適的圖案利用拼貼模糊
的效過,創造出新的圖片。
學生補充作畫。
五官的變化
觀察作畫步驟與方法。
五、實踐創作
對你感受最深的一個人設計一幅肖像漫畫。
學生作畫。
六、總結評價
評價要點:幽默夸張,突出個性,表現手法多樣。
教師小結
15、中國畫與油畫欣賞
教材分析:
本課建議課時為2課時,重在讓學生感受中西方兩種不同的繪畫風格帶給人
不同的藝術享受。中西方繪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受政治、宗教、審
美等因素的影響,加之工具材料的明顯不同,因此在各自文化傳統的背景下,
形成了不同的表現形式。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傳統中國畫和承載西方文化靈
魂的傳統油畫是傳達東西方審美情結的兩大體系,是世界范圍內繪畫藝術的
兩最主要形式。中國畫對六年的孩子來說并不陌生,三年級以來他們就開始
接觸了水墨畫,如《水墨游戲》、《鳥語花香》等,本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中
國畫和油畫的欣賞方法,并能運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對美術作品的的感
受與理解。
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中國畫和油畫表現技法的差異,感受中國畫的藝術境界以及油
畫的寫實、浪漫,學會鑒賞作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
2.通過創設意境,利用對比的形式帶領學生欣賞中外繪畫名作,提高學生的
審美能力。
3.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去感受藝術魅力,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審
美情趣,了解西方繪畫和中國繪畫的特點,從而激發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懷。
教學重點:了解中國畫與油畫的各自特點。
教學難點:感受中國畫的藝術境界,以及油畫寫實、浪漫風格,掌握欣賞中
國畫與油畫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中國畫與油畫的繪制工具、相關的圖片、課件介紹中國畫與油畫的視
頻短片。
學生:自己收集的有關中國畫、油畫作品及畫家的相關信息。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播放《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視頻片段,如果有你熟悉的形象就請你大聲的
說出來。在這部片子里,有兩個國家要相遇:當法國遇見中國;有兩座宮殿
要相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有兩個皇帝要相遇:當拿破侖遇見乾隆;今
天,在我們的課堂上有兩種繪畫形式要相遇:當中國畫遇見油畫。你會不會
對我們這節課的結局有所好奇?這些不同的事物相遇,會遇見什么呢?今天
我們一起走進東西方兩種不同的藝術領域,體會中國畫和油畫的魅力!
板書課題一一中國畫與油畫欣賞
二、中國畫與油畫工具比較
1.圖片分類游戲。(課前將圖片貼到黑板上)從盧浮宮組和紫禁城組各選兩
個代表,憑感覺商量一下怎樣把這些畫分別歸到國畫類和油畫類去。
2.認識工具材料(課件演示)
紫禁城組代表介紹毛筆、墨汁、宣紙、國畫色、調色盤、筆洗氈毯、印章印
泥等。教師演示:中國畫是用水來調和的,一筆就能分出濃淡,筆墨變化微
妙,畫面效果輕靈。定義:中國畫是我國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繪畫藝術,
它是用剛才我們看到這些工具繪制出來的,是東方繪畫的主要畫種。
盧浮宮組介紹油畫布、油畫筆、油畫顏料、調色板、調色油。教師演示:油
畫是用調色油來調和的,油畫顏料很鮮艷,可以反復疊加,色彩變化豐富,
畫面厚重。定義:油畫是用油質顏料繪制的畫,能較充分地表現對象的復雜
色調和豐富的層次,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就是用來繪制油畫的主要工
具。
三、中國畫與油畫不同內涵與特點及欣賞評價方法
1.辨別畫種。中國畫《壽桃》和油畫《有桃子和蘋果的景物》。
欣賞和評述一幅繪畫作品是可以按照一定方法來操作,我們可以先描述一下
畫面,分析這種畫種是中國畫還是油畫,對比中國畫和油畫畫面的效果有什
么異同點,最后談談看法和感受。請紫禁城組的同學來欣賞和評述《壽桃》
這幅作品,再請盧浮宮組的同學欣賞和評述《有桃子和蘋果的靜物》這幅畫。
教師小結:《壽桃》這幅畫是齊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這幅畫氣韻生動,
用筆考究,詩情畫意,款式簡潔,給人無限遐想。
《有桃子和蘋果的靜物》是法國畫家塞尚的經典作品,他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口算練習試題 全套
- 金屬熱處理考試題(含參考答案)
- 石油產品購銷合同范本
- 電路理論模擬考試題(含參考答案)
- 網絡安全服務合同
- 生豬養殖合同生豬采購合同
- 人力資源部門勞動合同協議
- 面料訂購合同模板
- 原料供應居間合同
- 胃造瘺管病人護理查房
- 汽車吊起重吊裝方案
- 從0到1開播指導抖音本地生活商家直播培訓
- 產房助產士進修匯報
- 大型綜合樓新建工程技術方案、施工方案投標文件(投標方案)
- GB/T 16439-2024交流伺服系統通用技術規范
- 2024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
- 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 (下)Unit 6 Weather Part A 教學設計
- 鐵粉銷售合同
- 初中語文修改病句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獲獎課件
- 世界《結核病日》主題班會課件
- 高考數學微專題集專題6圓錐曲線硬解定理微點1圓錐曲線硬解定理(原卷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