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知識精研】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知識精研】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知識精研】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知識精研】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知識精研】高三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一、政權的更替(一)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頁考點(單):三足鼎立

的相關戰爭和結果。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曹操VS孫劉

劉備VS孫權三足鼎立

局面奠定三足鼎立

局面明朗222年孫權稱王曹操基本

統一北方221年劉備稱帝220年

曹丕稱帝曹操VS袁紹魏蜀吳黃巾起義一、政權的更替(二)西晉的短暫統一

☆魏明帝之后政局發生重大變化,

世家大族的

代表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逐漸

控制了軍政大權。263

年,

司馬昭派兵攻蜀,

后主劉禪投降,蜀亡。265

年,司馬昭之子

司馬炎逼魏元帝禪位,自己稱帝,即晉武帝,

國號晉,

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79

年,西

晉大舉伐吳。280

年,孫皓向晉軍投降,吳

亡。至此,中國又重新實現統

一。本頁考點(單):了解西晉

統一和滅亡的相關典故。一、政權的更替(二)西晉的短暫統一

☆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290

年,晉

武帝去世,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由于惠帝毫無執政能力,多名皇族諸侯王紛紛起

兵爭奪中央政權,史稱“八王之亂”。這場動

亂嚴重削弱了西晉統治者自身的力量。

311

年,

匈奴貴族與羯族等聯軍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

史稱“永嘉之亂”。316

年,匈奴族軍隊圍長

安,晉愍帝(懷帝之侄)

出降,

西晉滅亡。本頁考點(單):了解西晉

統一和滅亡的相關典故。西晉滅亡后,皇族司馬睿于317

年在江南重建,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

司馬睿即晉元帝。司馬睿得以稱帝,王導及其族兄王敦功勞最大。司馬睿舉行即位大典時,居然邀請王導共坐御床,時人稱之為“王與馬,

共天下”。這反映出瑯玡王氏在東晉初的特殊地位,從此開創了東晉時期“祭則司馬、政在士族”的政治格局。東晉政權是在南北士族支持下建立

起來的偏安政權,因而也是西晉門閥士族統治的繼續和發展。

門閥政治是東晉政治最顯著

的特點。一、政權的更替(三)東晉的建立和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1.

東晉的建立本頁考點(單):

了解門閥政治的

基本情況。一、政權的更替(三)東晉的建立和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門閥士族:魏晉南北朝時期具有特殊身份地位的地主階層。東漢的豪強世族是門閥的前身,曹魏實行的九品中正制使

其取得政治特權,西晉又使其勢力進

步發展,于是形成了典型的門閥政治。

東晉時期,士族長期掌握朝政,

門閥政

治發展到頂峰。本頁考點(單):了解門閥

政治的基本情況。門閥政治的影響,體現在東晉社會的方方面面。政治上,世家大族按門第高低分享

特權,

世代擔任重要官職。經濟上,士族

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

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生活上,

士族不與

庶族通婚,

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士族

生活優越,爭做名士,占據高級文官職位,

崇尚清談。東晉四大家族:王庾桓謝一、政權的更替(三)東晉的建立和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本頁考點(單):了解門閥

政治的基本情況。田余慶先生與《東晉門閥政治》西晉滅亡后,從劉淵建國到北魏統一北方的130

多年時間里,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

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

總稱為“十六國”。351

年,氐族首領苻健自稱天王,國號秦,定都長安,

史稱前秦。苻健死后,

其子苻生繼位,殘暴不仁。不久,苻健的侄子苻堅在漢、氐族大臣的支持下殺了苻生,取得前秦政權。

前秦

王苻堅重用漢人王猛為丞相,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他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

撫流民,還大力興辦學校,提倡儒學。通過一系列改革,前秦迅速強大,

陸續消滅了其他割

據政權,統一了北方。一、政權的更替(三)東晉的建立和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2.

前秦統一北方本頁考點(單):了解前秦

苻堅統一黃河流域。一、政權的更替(三)東晉的建立和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3.

淝水之戰前秦統一黃河流域后,

383

年,苻堅強征各族人民,組

成約90

萬軍隊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國。東晉團結一致,從容應對,最終在淝水之戰中秦軍大敗。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淝水之戰以后,前秦政權很快瓦解。

385

年,苻堅被殺,

從這之后的半個多世紀里,各族上層分子先后在北方建

立了

13

個政權,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亂。本頁考點(單):了解淝水

之戰。一、政權的更替(四)南北朝對峙

本頁考點(單):了解政權

更替情況。隋朝北周西魏陳宋東魏北魏梁北齊齊北周

滅北齊隋滅陳東漢末年,

一方面,

察舉制度已經流于形式,充滿弄虛作假的情況;另

一方面,由于天下大亂、人才流失,察舉制度已經不能正常運行

。220

年,曹操死后,

曹丕代漢稱帝,開始推行九品中正制(或

稱九品官人法)。2.

內容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內容是由中央政府選擇“賢有識鑒”的中央官員兼任本州、郡、縣的大小中正官。

而這些中正官的主要職責就是根據家世、才德,將自己轄區內的人才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

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央政府根據中正官的評定,按照人才的等級將他們

安排到各級政府中去做官。二、政治(一)九品中正制1.

背景本頁主觀題:簡述九品

中正制的背景及內容。(一)九品中正制

3.

影響在制度推行的初期,中正官素質較高,

較好地履行

了選才之責,

選拔了一些有用的人才。到曹魏后期,

這一制度逐漸被門閥士族把持。

豪門大族世代為官,

把持高官顯職,各級中正官由他們擔任或任命,

第出身成為品評士人的唯一標準,出現了“上品無

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蛻變成為

士族門閥壟斷仕途的工具。本頁主觀題:簡述九品

中正制的歷史影響。二、魏晉南北朝的政治二、魏晉南北朝的政治(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

背景北魏自建國以后,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努

力,對北方的統治逐漸鞏固,但是仍然有

許多問題影響著北魏的發展。為緩和階級

矛盾,消除民族敵對情緒,北魏孝文帝采

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本頁考點(單):了解北魏建國

背景。措施內容意義均田制將國家控制的土地,根據

人口等標準分配

給農民,

同時,以戶為單位收取田

租,征

派戶調和徭役(租調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保

證了政府

財政收入和勞役需要,

促進了北魏經濟的

恢復和發展整頓吏治實行俸祿制

,依據政績決定官吏任期,制

定懲治貪污的辦法緩和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減

輕了官吏

對百姓的掠奪,鞏固了

政權三長制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

里長,五里立

黨長。職責是檢查戶口,監督耕作,征收

租調,征發徭役和兵役健全了縣以下地方基層政權,保

證了國家對人民的有效控制二、魏晉南北朝的政治(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2.

措施本頁主觀題:簡述北魏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措施內容意義遷都洛陽494

年遷都洛陽政治上,加強了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經濟

上,滿足了日益增長的人口對

糧食的需求;

軍事上,

遠離了北方

強敵柔然的騷擾,鞏固了政權,更

便于

經略南方革除舊俗易胡服、講漢話、改漢姓、

通婚姻、改籍

貫;

學習漢

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

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促進了北魏的封建化,推動了北方

民族大融合,

為隋唐大一統和經濟、

文化的高度

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本頁主觀題:簡述北魏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簡述孝文帝遷都洛陽的

意義。簡述北魏孝文帝革除舊

俗的主要內容和意義(二)北魏孝文帝改革2.

措施二、魏晉南北朝的政治二、魏晉南北朝的政治(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

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數民族統治者自上而

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并且影響深遠的一次

封建化改革。這些改革措施順應了北方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

民族矛盾,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

繁榮,為以后北方統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

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本頁主觀題:

簡述北魏孝

文帝改革的

歷史影響。1.

南方農業的發展(1)原因。①南朝歷代統治者比較重視農業,注重發展生產。②北方人口大量南遷,補充了勞動力,

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③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本頁考點(單):了

解江南開發的原因。三、魏晉南北朝的經濟(一)農業

☆(2)表現。江南地區的農業普遍得到了發展,其中三吳地區最為發達。《宋書》

記載:“地廣野豐,

民勤本業,

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廣州糧食交易“多萬箱之詠”。由此可見,農業在東晉南朝時有了長足的發展。江南經濟的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

移奠定了基礎。三、魏晉南北朝的經濟(一)農業

☆1.

南方農業的發展本頁考點(單):了

解江南開發的表現。(1)政策鼓勵。從戰亂中先后統一北方地區的曹魏和北魏政權,各自采取了重視農業的措施。例如,曹魏時期大力推行屯田制,北魏時期推行均田制,這些政策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2)研制新農具,推廣新技術。曹魏時,馬鈞改進翻車,

用于農業灌溉。西北嘉峪關一帶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

方式。深耕細作、積糞肥田的技術得到推廣,

后來還傳播到南方地區。(3)興修水利。曹魏興建和修復了許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處都要通渠灌溉。三、魏晉南北朝的經濟(一)農業

☆2.

北方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本頁考點(單):了解魏晉

時期統治者鼓勵農業的措施。三、魏晉南北朝的經濟(一)農業

☆3.

農業著作《齊民要術》:北朝賈思勰著,

是有關農業生產

技術的總結性著作,反映了當時我國北方的農業

生產技術水平。書中系統地總結了6

世紀以前黃

河中下游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集先秦至東魏

農業生產知識之大成。全書內容十分豐富,包括

土壤整治、精耕細作、因地制宜等,

是我國現存

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本頁考點(單):知道《齊

民要術》

的作者和地位。(1)紡織業:曹魏在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

吳國的八輩之蠶,質

量很高;

蜀國的蜀錦行銷吳、魏。(2)冶煉業:北魏相州以制作軍刀著稱;“百煉鋼”技術已相當成熟,又發明了把生鐵與熟

鐵合煉成鋼的灌鋼法。(3)制瓷業:

南方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要代表,

北方的瓷器以白瓷為主要代表。(4)造紙業:紙張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當時北方的洛陽、長安,南方的建業、揚州,都是

有名的造紙中心。本頁考點(單):知道幾種

手工業技術。三、魏晉南北朝的經濟(二)手工業人物朝代著作主要科技成就劉徽曹魏《九章算術注》運用極限理論,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正

確方法祖沖之南朝《綴術》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地計

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裴秀西晉《禹貢地域圖》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酈道元北魏《水經注》綜合性地理學專著,以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江河

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

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四、文化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

☆本頁考點(單):知道科技

方面的作品和地位。(1)

建安文學:風格蒼涼又富有生氣。代表作是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

《七哀詩》

和蔡文姬的《悲憤詩》

等。(2)

陶淵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