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土地的誓言》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第8課《土地的誓言》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第8課《土地的誓言》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第8課《土地的誓言》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4頁
第8課《土地的誓言》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8課

統編版(2024)導入新課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有這樣一片土地,它承載著無盡的歷史與情感。當我們目睹土地被侵略者踐踏,心中涌起無限悲憤。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土地的誓言》,去感受作者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誓言,在充滿激情的文字中,喚醒我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去捍衛屬于我們的土地。學習目標1、聯系時代背景,理解“土地的誓言”。

2、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簡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遼寧昌圖人,作家。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是東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等。寫作背景

此文寫于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10周年之際,原載于1941年9月18日《華商報》。作者19歲時經歷了“九·一八”事變。1941年,作者29歲時,“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整整十年,東北三省淪陷近十年,抗日戰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感情寫下了這篇文章。文體知識

抒情散文以抒發主觀情感為出發點,以空靈飄逸見長,著力點在準確表達感情的語言的運用上,往往借助寫景狀物來抒發主觀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將所要抒發的情感具象化,運用比興、象征、擬人等手法,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以達到抒情的目的。字詞積累

嗥鳴()默契()

山澗()污穢()

亙古()

斑斕()

háoqìjiànhuìlángèn成語解釋怪誕:

污穢:讕語:嗥鳴:泛濫:

荒誕離奇,古怪。骯臟的東西。沒有根據的話。(野獸)大聲嚎叫。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處流淌。常比喻壞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1、細讀課文,把課文分為兩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思憶故鄉。“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之熱血沸騰。整體感知

第二部分(2):發出誓言。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牽夢繞,“我”發誓要為故鄉的解放而戰斗。2、文章主要圍繞哪些事物展開描寫?

文章圍繞故鄉的土地、河流、森林、原野等事物展開描寫。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等,通過對這些事物的描寫,展現了故鄉的美麗與富饒。整體感知3、作者為什么要發出“土地的誓言”?

作者對故鄉土地有著深深的眷戀和熱愛,故鄉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踐踏,人民生活困苦。作者要為故鄉的解放而奮斗,為了讓故鄉重新煥發生機,所以發出誓言,表達對故鄉深深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強烈憤恨。整體感知4、文中“土地的誓言”具體指什么?

“土地的誓言”指作者對故鄉土地發出的誓言,包括對故鄉土地的熱愛、對故鄉的眷戀以及為故鄉解放而奮斗的決心。“如”我永不能忘記那激烈的號角聲“”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等,作者承諾要回到故鄉,為故鄉的解放和建設貢獻力量。整體感知5、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作者表達了對故鄉土地深深的熱愛、眷戀,對故鄉遭受侵略的悲痛、憤怒,以及對故鄉解放和建設的堅定決心。如”我必須回去,我從來沒聽過比這更美麗的聲音“,體現了作者對故鄉土地的深厚情感;”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她“,表達了作者對故鄉解放而奮斗的堅定信念。整體感知6、文章結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結尾一段呼應前文,再次強調了“我要回到故鄉去”的決心,強化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同時,以省略號結尾,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使文章的情感更加深沉、濃烈,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整體感知課文賞析(一)

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

擬人手法,移情于物。寫故鄉對自己的召喚,實際上作者想表達自己思念家鄉,故鄉令自己魂牽夢縈,深刻揭示出故鄉和自己的默契。這樣寫可以使得感情更加濃烈真摯。課文賞析(二)

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這聲音便是從那里來的。

比喻手法,把“紅熟的漿液”比作作者沸騰的熱血,表達了作者與故鄉密不可分的親密之情,這感情須臾不可分割。課文賞析(三)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棵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有我的手印。

運用排比的手法將回憶的片段連在一起,情感逐漸增強,表現了作者對故土的思念之情。課文賞析(四)

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運用排比的手法將回憶的片段連在一起,情感逐漸增強,表現了作者對故土的思念之情。深入探究

1.文中“土地”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土地象征著故鄉以及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它是故鄉的根基,承載著人們的生活、回憶和情感。在這片土地上,有著獨特的文化、歷史和傳統,是民族精神的寄托。作者對土地的誓言,也是對民族精神的捍衛,體現了對故鄉和民族的深深熱愛與忠誠。深入探究

2.文章的語言風格對表達情感有何影響?

文章語言風格激昂、熱烈,充滿了激情。作者通過大量的富有感染力的語句,如“我必須回去,我從來沒聽過比這更美麗的聲音”“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她”,直抒胸臆,強烈地表達了對故鄉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這種語言風格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共鳴。深入探究

3.作者在描寫故鄉土地時,為什么要選取多種景物?

選取多種景物能全面地展現故鄉的風貌,使故鄉的形象更加豐滿。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特點和象征意義,如白樺林代表著故鄉的堅強不屈,河流象征著生命的流動和延續,原野展現出故鄉的廣袤與富饒。通過對這些景物的描寫,從不同角度表現了故鄉的美好以及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同時也為下文發出誓言做了鋪墊。深入探究

4.文章中多次出現“我”“我們”,這對表達情感有什么作用?“我”“我們”的使用增強了情感的真實感和親切感。“我”是作者情感的直接表達者,通過“我”的所見所感,展現了對故鄉土地的熱愛和眷戀。“我們”則代表了全體人民,體現了大家共同的情感和愿望。作者通過“我們”的視角,將個人的情感上升到集體的情感,使情感更加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強調了對故鄉土地的共同責任和擔當。課堂小結

《土地的誓言》這篇抒情散文充滿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人民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日本侵略強占了關東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園,對國人來說,她是祖國完整版圖上淪喪的土地,文章對關東原野的懷念,正體現中華民族驅逐民族侵略者,收復東北失地的激情。當堂檢測1、《土地的誓言》一文中,作者對土地發出誓言的原因是(

)A、土地十分肥沃,物產豐富。B、對故鄉土地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C、土地上有美麗的風景,值得贊美。D、想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描繪家鄉。B當堂檢測2、在《土地的誓言》中,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的是()A.文章開頭大量描寫東北土地的美麗富饒,是為了與后文土地被侵略者踐踏后的凄慘形成對比。B.作者通過回憶故鄉的土地、河流、樹木等事物來抒發自己的思張之情,沒有其他深層含義。C.文中的語言風格富有激情,作者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