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廣東省廣州市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1.考證“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河姆渡遺址的稻谷遺存B.神農氏畫像石刻C.半坡居民的房屋復原圖D.東漢《四民月令》(★★★)2.許倬云曾說:周代社會的上層是“君統與宗統疊合,政治倫理與親族倫理合一”。這表明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A.權力實現高度集中B.具有延續性和穩定性C.神權與王權相結合D.族權與政權緊密結合(★★★)3.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領主強迫庶民和奴隸集體耕種,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材料所描述的土地制度()

A.自然經濟在逐步形成B.收獲全部上繳貴族C.土地國有是基本原則D.私田可以進行買賣(★★★)4.《后漢書》記載,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楚人商議謚號,說“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這可以印證,當時的楚國()

A.宗法制度加強B.已有華夏認同觀念C.分封制度破壞D.成為各諸侯國之主(★★)5.如表所示為戰國時期韓國申不害變法期間實施的部分措施。這些措施()

變法內容具體措施整頓強族褫奪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強族的特權,沒收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整頓吏治加強對官吏的整頓、考核與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整編軍隊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統一的國家軍隊,并對其進行嚴格訓練

A.推動了社會全面轉型B.根除了貴族階層特權C.順應了君主集權要求D.穩固了韓國霸主地位(★★)6.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界出現了諸子并起、學派林立、百家爭鳴的繁榮氣象,揭開了中國文化史上光彩奪目的新篇章。下列主張屬于道家學派思想的是()

A.仁者愛人B.民貴君輕C.“尚賢”“節用”D.順應自然(★★)7.秦朝統一后,不斷動用民力,修長城、修馳道、戍五嶺、造阿房宮、建驪山墓等,動輒征用勞力數百萬人。這主要()

A.得力于秦朝擁有遼闊的疆域B.得力于秦始皇個人的統治魅力C.為了滿足秦統治者的享樂需要D.得力于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8.秦滅六國后,原東方六國的不少民眾仍自認身份為楚人、趙人、燕人、魏人、韓人和齊人。這種感情一時難以消弭,同時這種心理動因也使社會潛伏著不安定的因素。這反映出秦朝()

A.實行無為而治的政策B.軍事征服激化了社會矛盾C.對地方控制較為松弛D.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沖突(★★)9.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這表明他認為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A.大興土木B.征發繁重C.統治者的暴政D.刑法嚴苛(★★)10.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的事件是()

A.河西四郡設立B.北庭都元帥府設立C.安西都護府設立D.西域都護府設立(★★)11.如表為漢武帝時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政治頒布“推恩令”、設置刺史經濟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思想尊崇儒術軍事反擊匈奴襲擾

A.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B.政權的更迭與民族交融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D.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展(★★★)12.據史書記載,漢初出現“極權丞相”現象,皇帝見丞相時,要為之起立行禮,而且“丞相有病,皇帝親至問病,從西門進入。”為改變此局面,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三公九卿制B.實行察舉制C.實行三省六部制D.實行中朝制(★★)13.如表所示是漢武帝時期在北部新設郡及向其移民人數,漢武帝這一做法()

郡名戶數/戶人口數/人郡名戶數/分人口數/人朔方34338136628安定42725143294西河136390698836天水60370261348酒泉1813776726張掖2435288731武威1758176419敦煌1120038335定襄38559163144合計3836521683461

A.促進了各地人口自由流動B.保證了陸上絲綢之路暢通C.消除了匈奴對北部的侵擾D.強化了國家對邊疆的治理(★★)14.下圖為魏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示意圖。與圖中數字①②③④對應正確的是()

A.北齊、北周、梁、陳B.北周、北齊、梁、陳C.北齊、北周、陳、梁D.北周、北齊、梁、唐(★★★)15.如圖是西晉頒給內遷少數民族酋長的“晉歸義羌侯”印文。據此可知,當時()

A.羌族完成了內遷的歷史進程B.西晉時期民族交融趨勢加強C.內遷少數民族取代西晉政權D.氐族建立的前秦統一了北方(★★★)16.東晉建立前后約有100萬中原人移民江南,他們多以村落或宗族為單位遷徙,在江南形成獨立的聚落,并將新的聚居地冠以原籍州縣之名。這一現象()

A.導致南方割據政權林立B.加劇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C.促進江南社會經濟發展D.推動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17.公元5世紀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遷都洛陽、以漢族服飾取代鮮卑服飾、改鮮卑姓為漢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是()

A.加強了中央集權B.加強了民族交融C.促進了江南經濟開發D.鞏固了國家統一(★★★)18.如圖為確立于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此后歷朝基本沿襲了這種制度。這主要在于該制度()

A.避免了統治階層傾軋B.適應了中央集權要求C.順應了皇權加強需要D.保障了決策的合理性(★★)19.唐玄宗時.因對外戰爭和有軍事行動需要,掌管地方監察事務的十道采訪使多由軍使兼領。安史之亂后,采訪使職務也是多由節度使兼任。肅宗時,詔停來訪使,又先后在全間設立35個方鎮,增設四十余觀察使道。這一系列舉措表明()

A.地方監察權與行政權合并B.地方藩鎮勢力進一步發展C.地方行政級制設置發生改變D.中央力圖強化對地方的集權(★★★)20.唐朝曾經強盛一時,8世紀中期之后開始出現衰落的跡象。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

A.武則天當政B.農民起義C.安史之亂D.藩鎮割據(★★)21.魏晉時期,實行租調制,“計丁授田”,以田納稅,成年男子負擔一定的徭役。到唐初,除租、調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這一變化()

A.簡化了稅收名目B.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控制C.擴大了收稅對象D.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22.唐玄宗時,長安的富商大賈層出不窮,楊崇義“家富數世,服玩之屬,僭于王公”。王元寶亦為“都中巨豪”,“常以金銀疊為屋,壁上以紅泥泥之”,時人稱之為“王家富窟”。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政府下令沒收長安富商任令方資財60余萬貫。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

A.階層分化嚴重B.“重農抑商”政策被廢止C.商品經濟活躍D.農業和手工業規模較大(★★)23.據史書記載:“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據此可知()

A.科舉成為官員主要來源B.世家大族政治地位鞏固C.科舉制度日益受到重視D.官員素質得到顯著提升(★★)24.中國人對蓮花的喜愛古已有之,《楚辭》中有“集芙蓉以為裳”的詩句,佛經中亦將蓮花作為“出塵離染”的凈土的象征。魏晉南北朝時期,蓮花紋被廣泛應用在陶瓷器上,呈現出豐富的變化(下圖所示)。蓮花紋器皿的大量出現一定程度上緣于此時期()

南朝青釉瓣紋蓋罐北朝青釉蓮花尊

A.陶瓷器的生活化B.佛教的廣泛傳播C.政府的積極提倡D.民族的頻繁遷徙(★★)25.唐代是中國文學發展的高峰,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以下唐朝各個時期的詩歌成就()

時期特征初唐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田園”詩派等。盛唐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中唐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晚唐溫詩綺麗柔糜,李詩晦澀。

A.表明唐詩由最初繁盛逐漸走向沒落B.推動了唐朝科舉取士重視詩詞歌賦C.凸顯了唐朝在科技領域的巨大成就D.反映唐代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狀況(★★)26.北宋統治者鑒于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維護政權穩定的措施。下列屬于其中主要的措施之一的是()

A.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B.中央正式確立了三省六部制C.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D.加強皇權,廢除宰相制度,設立內閣(★★)27.北宋與遼簽訂“澶淵之盟”,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向遼送“歲幣”;后北宋又與西夏簽訂“慶歷和議”,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北宋每年向西夏送“歲賜”。導致北宋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

A.放棄以戰爭手段解決邊患B.改革失敗導致的財政困難C.貫徹崇文抑武的統治方針D.奉行守內虛外的治國理念(★★)28.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正式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負責變法事宜。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統籌財政;遣三司察諸路農田、水利、賦役情況。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

A.整頓官僚機構B.加強中央集權C.對抗金兵南下D.實現富國強兵(★★★★)29.如表所示是兩宋部分學者的言論記載。據表可知,兩宋時期()

記述出處“士勤于學業,則可以取爵祿;農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于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貿易,則可以積財貨。此四者,皆百姓之本業。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易之者也”鄭至道《琴堂諭俗編》卷上,《重本業》“國家四民,士、農、工、商”“同是一等齊民”黃震《貴氏日抄》卷78,《訶訴約束》“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興,抑末厚本,非正論也”“至于蒸逃髦士,則古人蓋曰無關,雖工商不敢絕也”葉通《習學紀言序目》卷19.《史記一》

A.傳統擇業觀念根深蒂固B.貨物流通渠道多元并進C.傳統四民思想受到沖擊D.朝廷有意放松經濟管控(★★)30.“契丹……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其中“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指的是哪一制度()

A.南、北面官B.猛安謀克C.四等人制D.四季捺缽(★★★)31.急遞鋪屬于元代官方郵驛系統,10-15里或10-25里設一鋪,設專人傳遞文書或軍事情報。傳遞速度按一晝夜計算,一晝夜400-500里,加急時可以達到一晝夜700-800里。元朝這一制度的設立主要是為了()

A.鞏固帝國統一B.維持地方治安C.運輸官府物資D.加強邊境管理(★★★)32.近年來,山西侯馬金墓出土了“蠻牌(盾)木刀”磚雕(如下圖)。“蠻牌(盾)木刀”是一種樂舞表演,在宋、金時期許多城市非常流行。這種樂舞表演()

A.反映了統治者奉行尚武政策B.適應了社會文化娛樂的需求C.助推宋金政權間關系的緩和D.表明政府放松對社會的控制(★★★)33.宋代理學家普遍倡導“存理去欲”的修養論,“格物”和“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齊家平天下”的功名論。他們的根本出發點是()

A.修身養性,提高個人修養B.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C.規范社會秩序,實現社會和諧D.樹立理學的統治地位(★★★)34.北宋蔡襄言:“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南宋鄭樵在其所著《通志》中載宋代“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這反映了宋代()

A.商業的興起瓦解了傳統的倫理B.經濟發展沖擊了舊的世俗觀念C.財富成為宋代擇偶的首選條件D.科舉取士制度出現了重大變化(★★)35.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關于四大發明的表述,正確的是()

A.造紙術發明于東漢時期B.火藥在唐朝時期開始應用于軍事C.指南針是由波斯人傳入歐洲的D.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畢昇二、材料題(★★★)3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嬴政建立統一國家后,把戰國時期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中央集權制度加以系統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國。這一制度主要有三個環節構成。一是建立國家元首制度,稱“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機構,以協助皇帝領導全國軍政事務;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兩千多年歷代王朝統治的基本模式。——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材料二西漢初年的王,勢力很大。王國官吏,除丞相外,都由王未任免,王國的封地,多者一百多城,少者有三四十城,漢初七個異姓王封地的總面積,比朝廷直轄的還要多……漢武帝實際上貫徹了當年貫誼的建議,規定諸王死后,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諸王子分割原來封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