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1T 216-2024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的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_第1頁
DB2301T 216-2024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的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_第2頁
DB2301T 216-2024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的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_第3頁
DB2301T 216-2024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的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_第4頁
DB2301T 216-2024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的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23012024-12-30發布IDB2301/T216—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哈爾濱市農業農村局提出。本文件由哈爾濱市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哈爾濱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黑龍江省專用通信局、珠海市測繪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鄒文秀、李華朋、韓曉增、黃鉅建、陸欣春、王崇生、陳旭、嚴君、朱園辰、魏紫薇、秦玉濤。1DB2301/T216—2024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的適宜性評價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價的術語和定義、技術流程和評價結果。本文件適用于黑土地旱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價。2規范性應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適宜性評價評定區域生態環境條件和土壤類型是否適宜及適宜的程度,結合自然與環境因素、社會與經濟因素的農業技術適宜性評估方法。4技術流程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價流程如圖1所示。圖1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估流程圖4.1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分類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分為:a)肥力提升型,是指通過秸稈、有機肥和土壤改良劑施用能夠直接提高黑土耕地質量的技術,包括秸稈還田技術、有機肥還田技術、土壤改良劑應用技術。b)坡面治理型,是指通過改變地形地貌,或利用相關技術減少水土流失的技術,包括坡面蓄水保墑保土技術與坡面防蝕導水技術。2DB2301/T216—2024c)病蟲草害類型,是指通過農藥或種子處理等方法,降低作物病蟲草害發生率,從而提高土壤質量的技術。d)品種提升型,是指通過特異型品種應用,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及土壤質量的技術。4.2基礎數據采集利用Landset、MODIS等遙感衛星數據,以及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中心數據,制作自然與環境因素本底數據。結合區域內近五年的統計年鑒,計算相關指標,并制作社會與經濟因素本底數據。基礎數據集及其來源與計算方式見表1。表1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價的基礎數據集ASTERGDEMV3(30m)數4.3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價標準各項基礎數據評價標準和權重見表2~表11。3DB2301/T216—2024表2五年內重茬次數評價標準和權重4033251709表3土壤質量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1357913579/15913579表4坡度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134DB2301/T216—2024表4坡度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續)579表5作物長勢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13579表6土壤質量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13579量%11335575DB2301/T216—2024表6土壤質量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續)79%13579天13579表7農民收入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13579136DB2301/T216—2024表7農民收入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續)579表8政府經濟水平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13579表9單位化肥施用量因素評價標準和權重kg/667m13579表10技術推廣難度因素評估標準7DB2301/T216—2024表10技術推廣難度因素評估標準(續)/13579/13579/135798DB2301/T216—20244.4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估模型根據技術類型特點,確定不同因素的權重比例,開展層次分析,生產技術適宜性推廣評估圖。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價各項評估因子見圖2,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肥力提升型、坡面治理型、病害治理型、品種提升型適宜性評價使用的基礎數據集見表11,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肥力提升型層次分析各項因子權重見圖3,坡面治理型、病害治理型、品種提升型層次分析各項因子權重見圖4。圖2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適宜性評價各項評估因子分析流程圖9DB2301/T216—2024表11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評價使用的基礎數據集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機碳含量,土壤類型,土壤厚積溫,6月~9月平均土壤含水量,6月~9月平均環境大連續降雨天數,五年內輪作次數,坡度,7月~8物單位產量,人均生產總值,文盲率,60歲人口以用量,單位耕地產值,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受益作土壤類型,土體厚度,6月~9月最大連續降雨天數值,文盲率,60歲人口以上占比,人均地方財政收比,農林水財政支出占比,耕地面積占比,土壤類型,全年10℃以上積溫,6月~9月平均環境濕連續降雨天數,五年內重茬次數,7月~8月作物長文盲率,60歲人口以上占比,單位耕地產值,人均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機碳含量,全年10℃以上積量,文盲率,60歲人口以上占比,單位耕地產值,農業生產總值占比,農林水財政支出占比,DB2301/T216—2024圖3肥力提升型層次分析各項因子權重DB23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