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與金融(第二版)課件 第九章 國際金融_第1頁
財政與金融(第二版)課件 第九章 國際金融_第2頁
財政與金融(第二版)課件 第九章 國際金融_第3頁
財政與金融(第二版)課件 第九章 國際金融_第4頁
財政與金融(第二版)課件 第九章 國際金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金融財政與金融—第九章PPT模板下載:/moban/行業PPT模板:/hangye/節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載:/sucai/PPT背景圖片:/beijing/PPT圖表下載:/tubiao/優秀PPT下載:/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資料下載:/ziliao/PPT課件下載:/kejian/范文下載:/fanwen/試卷下載:/shiti/教案下載:/jiaoan/

目錄頁CONTENTSPAGE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國際收支外匯與匯率國際金融機構1.時間性須指明是哪一段時間的國際收支。2.交易性而非支付性不僅包括對外貨幣收支,而且還包括不涉及對外貨幣收支的國際經濟關系。3.居民性而非國籍性經濟交易必須是在該國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發生的。

9.1.1國際收支的概念國際收支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各種對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0102身在國外且代表本國政府的個人,包括軍隊,一般認作本國的居民。比如,各國駐外使館人員身在國外而不代表政府的個人屬于哪一國居民,依“利益中心”所在國確定。0304所有政府機構,無論在國內還是派駐國外的,無論在國外時間的長短都屬于本國居民。就法人組織而言,在哪國成立、注冊就是哪國的居民。居民: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政府機構或法人組織。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什么是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理國際收支平衡表是系統地記錄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全部對外經濟交易項目及其金額的統計報表。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按復式簿記原理編制的。一切收入項目或負債增加、資產減少的項目都列入貸方或稱“正號項目”;一切支出項目或資產增加、負債減少的項目列入借方或稱“負號項目”。9.1.2識讀國際收支平衡表——含義、編制原理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2識讀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經常賬戶資本賬戶金融賬戶錯誤和遺漏賬戶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金融衍生品和雇員認股權其他投資儲備資產貨物與服務初次收入二次收入資本轉移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或放棄。人為設置的抵消賬戶《國際收支與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2015.5.12始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1)經常賬戶—貨物與服務(屬于生產活動成果的交易項目。)貨物即有形貿易。分為兩大類一般商品其他商品(轉手買賣貨物、非貨幣黃金等)貸方記錄貨物出口,借方記錄貨物進口,出口與進口貨物價格均以離岸價格(FOB)為準。服務即無形貿易。對他人擁有的實物投入的制造服務(加工貿易)維護和維修服務運輸、旅游、建筑服務保險和養老金服務、金融服務(除保險外)專利費和手續費電信以及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個人以及文化和娛樂服務、政府服務等。貸方記錄服務輸出值,借方記錄服務輸入值。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1)經常賬戶—初次收入雇員報酬利息股息再投資收益租金指因對生產過程的貢獻或向他人提供金融資產與出租自然資源而獲得的收益。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1)經常賬戶—二次收入政府單方轉移債務豁免、政府間經濟和軍事援助、戰爭賠款、捐款等.私人單方轉移僑民匯款、年金、贈與等.指通過當期轉移支付(如政府或慈善機構)的收入再分配而獲得的收入。主要記錄居民與非居民間的不發生對等償付的單方面支付,即經常轉移。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2)資本賬戶資本轉移指一個經濟體的居民向非居民無償提供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包括債務減免和投資捐贈等。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或放棄指各種無形資產如專利、版權、商標、經銷權、租賃及其他轉移。資本賬戶反映了資產所有權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的轉移,即國際資本流動。資本賬戶的貸方記錄的是資本流入,借方記錄的是資本流出。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3)金融賬戶A直接投資BC證券投資金融衍生品和雇員認股權其他投資D儲備資產E指一個經濟體對外資產和負債所有權變更的所有權交易。若擁有非居民企業股權達到一定比例時(IMF規定10%以上,我國規定25%以上),就視作直接投資。僅僅是統計期間儲備資產的增減變化額。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01貨幣黃金特別提款權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外匯資產其它債權020304即國際儲備(或稱官方儲備),是指貨幣當局隨時可以動用并控制在手的外部資產。儲備資產的增加額記入借方,減少額則記入貸方。儲備資產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4)錯誤和遺漏賬戶一個人為設置的抵消賬戶,以實現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平衡。01數目余額與國際收支平衡表凈的借方或貸方余額相等而方向相反。02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一)國際收支平衡與否的標準兩種不同性質的交易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transaction)也稱事前交易,指經濟實體或個人(如:金融機構、進出口商、國際投資者等)出自某種經濟目的(如:追求利潤、減少風險、資產保值、逃稅避稅、逃避管制或投機等)自主進行的交易活動。自主性交易具有自發性和分散性,因而交易的結果必然是不平衡的,若出現平衡則一定是偶然現象。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2.調節性交易(regulativetransaction)也稱事后交易,指為了彌補自主性交易出現的差額,由政府或貨幣當局進行的交易活動,又稱彌補性交易。調節性交易具有集中性和被動性的特點,只是在自主性交易項目出現不平衡后,由貨幣當局或政府被動進行的一種事后彌補性對等交易,是為了彌補自主性交易的缺口而人為做出的努力,交易數量取決于自主性交易的結果。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一般認為:經常賬戶、資本賬戶、金融賬戶中的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所代表的交易屬于自主性交易,而官方儲備及部分金融賬戶所代表的交易則屬于調節性交易。但這并非絕對,如:我國政府為平衡巨額國際收支順差而從美國進口飛機以及大量磷肥、大豆等產品,這屬于經常賬戶,但又是調節性交易。國際收支平衡與否的標準

——是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達到平衡。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二)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類型1.經濟周期——周期性不平衡一國經濟發展一般呈現周期性波動,由于國際間各國經濟周期所處階段的不同,會造成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如本國處于繁榮階段,而貿易伙伴國處于衰退階段,由于繁榮階段時,國內需求旺盛,進口增加,通脹率上升,出口下降。因此本國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就較外國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旺盛,可能造成本國貿易逆差。戰后,西方主要國家經濟周期呈現同步性,因而這一類型的失衡在西方主要國家有所減輕,其經濟周期的波動影響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收支。當發達國家處于衰退階段,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需求減弱,會造成發展中國家出口下降,從而導致發展中國家出現周期性國際收支失衡。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2.經濟結構——結構性不平衡一國經濟結構不能適應世界市場的需求變化,會造成國際收支(貿易收支)不平衡。經濟結構失衡可分為產品供求結構失衡和生產要素價格結構失衡兩類。產品供求結構失衡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老化,指生產條件、技術水平不能隨世界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調整,產品失去國際競爭力產業結構單一,指出口產品單一,易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某些產品因無法生產,完全依賴進口。產業結構落后,指以低技術水平的初級產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出口產品以低價取勝,難以提高出口收入。生產要素價格結構失衡是指由于勞動者工資增長率與生產增長率不同步,主要表現為工資增長率快于生產率的提高速度,這將導致該國生產成本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逐漸喪失,原有的比較優勢將不復存在,可能導致該國國際收支逆差。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3.國民收入——收入性不平衡國民收入的變化,一種是經濟周期變化導致,屬于周期性不平衡。另一種是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所致。如果一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期,則隨著該國國民收入增加,國內個人消費需求和企業投資需求將增加,進口的增長將超過出口增長,外匯支出增加,國際收支容易發生逆差。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4.貨幣價值——貨幣性不平衡在匯率一定的條件下,因貨幣對內價值的變化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一國貨幣發行量過多,則該國物價水平普遍上漲,商品成本提高,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下降,出口減少,而進口商品的價格相對降低,刺激進口增加,這兩方面原因將導致貿易收支和經常項目收支逆差。由于貨幣發行過多,市場利率下降,資本流出增加、流入減少,從而資本與金融賬戶出現赤字。因此,貨幣性不平衡不僅與經常項目有關,也與資本項目有關。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5.偶發性因素——偶發性不平衡由于國內外突發性事件(如:自然災害、政局動蕩、戰爭等)導致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如由于氣候的異常變化,一國的谷物產量下降,則出口供給減少,進口需求增加,貿易收支出現逆差。在上述因素中,由于結構變動和經濟增長率的改變而導致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具有長期、持久性質,被稱為持久性不平衡;其他因素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僅具有短期性,被稱為暫時性不平衡。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三)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措施1.外匯緩沖政策即當一國持有充足的官方儲備時,可直接動用官方儲備,或動員和集中國內居民持有的外匯來滿足對外支付的需要。利用外匯緩沖政策進行融資產生的影響僅限于外匯儲備的增減,不會導致匯率的急劇變動和進一步影響本國經濟。但由于一國外匯儲備是有限的,外匯緩沖政策不適于對付長期、巨額的國際收支赤字,因此,適時調整政策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調整期間,可將外匯緩沖政策作為輔助手段,緩和調整速度和強度,為調整政策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避免由于調整過度對國內經濟造成過大的沖擊。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2.財政政策逆差緊縮的財政政策投資與消費總需求物價出口進口平衡逆差3.貨幣政策逆差貨幣供應量緊縮的貨幣政策市場利率資本輸入平衡逆差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需注意:1.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彈性。2.受“時滯”因素影響。(J曲線效應)3.預期對政策效應的抵消。4.他國的報復。(外匯傾銷)4.匯率政策逆差本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出口進口逆差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舉例:假如人民幣對美元原匯率為:USD1=CNY5.700

現匯率為:USD1=CNY8.700

我國某企業出口至美國的襯衫價格為1美元一件,數量為1000件。情形1:外匯收入不變,僅利于企業原匯率下出口額為1000美元,合人民幣5700元?,F匯率下出口額為1000美元,合人民幣8700元。情形2:創匯增加,企業利潤增加(進出口商品有較大彈性)——雙贏(本國企業與政府)現匯率下襯衫價格降為0.9美元,出口量增加200件,則出口額為1080美元,增加80美元。情形3:外匯收入減少,僅利于企業(進出口商品缺乏彈性)現匯率下襯衫價格降為0.9美元,出口量增加100件,則出口額為990美元,減少10美元。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5.直接管制外匯管制:對外匯買賣實行控制外貿管制:對商品輸出入的控制進口許可證制度進口配額制度出口許可證制度出口補貼出口退稅等。

國際金融第一節正文9.1認知國際收支9.1.3國際收支調節6.利用國際信貸7.實行國際經濟合作我國2008年8月l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1)外幣現鈔,包括紙幣、鑄幣;(2)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權;⑤其他外匯資產。1、動態意義上的外匯——國際結算2、靜態意義上的外匯廣義的靜態外匯是指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9.2.1認知外匯——概念狹義的靜態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和工具。根據狹義外匯的定義,外國貨幣(現鈔)、外幣有價證券、黃金等不能視為外匯,只有在國外銀行的外幣存款,以及索取這些存款的外幣票據和外幣憑證(如匯票、支票、本票和電匯憑證)等才是外匯。狹義的外匯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外匯,國外銀行存款是狹義外匯的主體。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9.2.1認知外匯——概念1.相對性3.普遍接受性2.可自由兌換性任何以本國貨幣表示的信用工具、支付手段、有價證券等對本國人來說都不能稱其為外匯。一種外幣要成為外匯必須能自由兌換成其他貨幣或以其表示的資產或支付手段。只有為各國所普遍接受的,并能在外匯市場上自由買賣的外幣及外幣支付手段,才能兌換成各國貨幣,滿足復雜的清償要求,才能稱作外匯。9.2.1認知外匯——特點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自由外匯記賬外匯無需貨幣發行國批準,可以自由換成其他貨幣或向第三國辦理支付的外匯。也叫雙邊外匯或清算外匯。它是指是經兩國政府協商在雙方銀行各自開立專門賬戶記載使用的外匯。9.2.1認知外匯——外匯的分類1、按照可否向其他國家支付,外匯可分為自由外匯和記賬外匯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2、按交割期限的不同,外匯可分為即期外匯和遠期外匯即期外匯又稱現匯或外匯現貨,是指在外匯買賣成交后立即交割或在兩個營業日內完成交割的外匯。遠期外匯又稱期匯或遠期匯兌,是指在外匯買賣成交后,買賣雙方到約定日期依照合同規定的匯率進行交割的外匯。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由商品輸出輸入引起收付的外匯。由非貿易往來引起收付的外匯。3、按來源和用途的不同,外匯可分為貿易外匯和非貿易外匯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假設中國某公司從德國進口一臺設備,雙方約定用美元支付,但中方只有人民幣,為解決支付問題,中方先用人民幣向中國銀行兌換美元,取得美元匯票付給德方,德方持票向當地銀行兌換歐元,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得以清償。在這一債務清償過程中,發生了人民幣與美元、美元與歐元的兌換,從而引出了外匯匯率問題。9.2.2匯率(一)匯率的定義問題導入匯率又稱匯價、外匯行市,是一國貨幣同另一國貨幣兌換的比率,也可以說成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美元標價法又稱應付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折算應付若干單位本國貨幣的標價方法。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采用直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世界上采用間接標價法的有英、美、澳等國及歐元區。又稱紐約標價法,即以一定單位的美元為標準表示的其它國家貨幣的價格。美元標價法目的是為了簡化報價并廣泛地比較各種貨幣的匯價。(二)匯率的標價方法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1美元7.1216人民幣1歐元7.9616人民幣100日元4.9516人民幣1港元0.91278人民幣1英鎊9.4416人民幣匯率標價法示例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2024-08-28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直接標價法與間接標價法比較直接標價法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多于前期,則說明外幣升值或本幣貶值,稱作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反之則相反。間接標價法若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則表明外幣升值,本幣貶值,即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反之則相反。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三)匯率分類1、從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買入匯率(BuyingRate)也稱買入價,是銀行從同業或客戶處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賣出匯率(SellingRate)又稱賣出價,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買入價在前,賣出價在后;在間接標價法下則相反。例如,某日中國銀行英鎊兌人民幣的報價為9.2842/9.3667,即GBP1=CNY9.2842為買入價,GBP1=CNY9.3667為賣出價。又如,某日紐約某銀行美元兌加拿大元報價為1.3942/1.3992,即USD1=CAD1.3942為賣出價,USD1=CAD1.3992為買入價。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價是銀行經營外匯買賣的收益,兩者的差價一般在1‰一5‰之間。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中間匯率(MiddleRate)又稱中間價,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中間數。即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各種新聞媒體在報道外匯行情時大多采用中間匯率;人們在了解和研究匯率變化時也往往參照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中間匯率不適用于客戶。現鈔匯率(BankNoteRate)又稱現鈔價,是銀行從客戶那里買賣外幣現鈔時使用的匯率。外幣現鈔的價格又分現鈔買入價和現鈔賣出價?,F鈔買入價要低于現匯買入價;賣出現鈔時的匯率和現匯賣出價相同。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2、按外匯交易的對象不同劃分,有銀行間匯率和商業匯率銀行間匯率(InterBankRate)也叫同業匯率。是指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銀行間的外匯交易是整個外匯交易的中心,故銀行間匯率又稱為市場匯率。銀行間匯率由外匯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買賣差價很小。商業匯率(CommercialRate)是指銀行與客戶之間買賣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商業匯率是根據銀行同業匯率適當增(賣出價)減(買入價)而形成的,所以,買賣差價要大于同業匯率。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3、按外匯交易中支付方式的不同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電匯匯率(TelegraphicTransferRate),也稱電匯價,是指用電訊方式通知付款的外匯價格。在電匯方式下,銀行一般用電傳、傳真等方式通知國外分支行或代理行支付款項,外匯付出迅速,銀行很少占用客戶的資金,因此,電匯匯率較高。目前,外匯交易大多采用電匯方式,電匯匯率成為外匯市場的基準匯率,其他匯率都是以電匯匯率為基礎計算出來的。各國公布的外匯匯率,一般都是指電匯匯率。信匯匯率(MailTransferRate),也稱信匯價,是指用信函方式通知付款的外匯匯率。由于航郵比電訊通知需要的時間長,銀行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占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一些。票匯匯率(DemandDraftRate)是以匯票作為支付工具的外匯交易所使用的匯率。同信匯匯率一樣,由于票匯從賣出到支付外匯有時間間隔,票匯匯率也比電匯匯率要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長期票匯匯率比短期票匯要低,其原因是銀行可以更長時間的占用客戶資金。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4、按外匯交易的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即期匯率(SpotRate)也叫現匯匯率,是指在外匯買賣成交后的兩個營業日內辦理交割的匯率。外匯市場匯率和官方匯率未注明遠期字樣者,都是指即期匯率。遠期匯率(ForwardRate)也叫期匯匯率。是指外匯買賣成交后,買賣雙方不是立即,而是約定在將來某一時間進行交割時所使用的匯率。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5、按外匯市場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開盤匯率(OpeningRate)又稱開盤價,是指銀行在每一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的首筆外匯買賣的匯率。開盤匯率通常是由報價銀行根據正在營業的異地外匯市場的匯率報出。收盤匯率(ClosingRate)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終了,最后進行外匯買賣時使用的匯率。在營業日將要結束前,市場上某種貨幣可能有幾種價格,把這幾種價格加權平均后成為收盤價格。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6、按外匯管制情況的不同劃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官方匯率(OfficialRate)又稱法定匯率,是指在外匯管制比較嚴格的國家,由政府授權的官方機構(如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等)制定并公布的匯率。在這些國家,一切外匯收入必須按官方匯率結售給銀行,所需外匯必須向國家指定的銀行申請購買。官方匯率一般比較穩定,但缺乏彈性。市場匯率(MarketRate)是指在外匯管制比較松的國家,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市場匯率受外匯供求關系影響而自發地、經常地變化,官方機構只能通過參與外匯市場活動來干預匯率的變化。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7、按匯率是否適用于不同的外匯來源與用途劃分,有單一匯率和多重匯率單一匯率(SingleRate)指一國貨幣兌某一外國貨幣的匯率只有一個。各種不同來源和用途的外匯收付都按此匯率計算。西方發達國家往往采用單一匯率。多重匯率(MultipleRate)又稱為復匯率,指一國貨幣兌某一外國貨幣的匯率因外匯用途或交易項目不同而規定兩種或兩種以上。在某些外匯管制較為嚴格的國家,常常對進口、出口及非貿易收支規定不同的匯率。在實行復匯率的國家中,因外匯用途不同又可分為貿易匯率和金融匯率等。貿易匯率(CommercialRate)是指用于進出口貿易及其從屬費用計價結算的匯率。金融匯率(FinancialRate)是指用于非貿易往來(如勞務、資本流動等)的結算匯率。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8、按匯率制度的不同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固定匯率(FixedExchangeRate)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與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匯率基本固定,匯率僅在一定的幅度內波動。浮動匯率(FloatingExchangeRate)是指一國貨幣當局不規定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官方匯率,而聽任外匯匯率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上下波動。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9、按匯率制定方法不同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基本匯率(BaseRate)是根據一國貨幣與其關鍵貨幣的對比制定出來的匯率。關鍵貨幣(KeyCurrency)是指在本國的國際收支中使用最多、在本國外匯儲備中所占比重較大,并且是可以自由兌換、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貨幣,如美元。套算匯率(CrossRate)又稱交叉匯率,是根據基本匯率和國際外匯市場行市套算出來的匯率。各國通常都以本國貨幣同關鍵貨幣所確定的基本匯率為依據,再套算出與其他貨幣的匯率。我國所公布的人民幣匯率,就是先確定人民幣對美元的基本匯率,然后再套算出與其他貨幣的匯率。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2、通貨膨脹的差異3、經濟增長率的差異4、利率的差異5、中央銀行干預(四)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1、國際收支狀況6、預期與投機因素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1、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化產生直接的長期的影響。例如,1976-1979年間,日本的經常項目收支曾出現先順差后逆差的格局,與此同時,日元匯率也出現了先上升后下跌的情形。又如,持續多年的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使我國人民幣面臨著巨大的升值壓力。一般而言,暫時的、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可以比較容易地被國際資本流動等有關因素抵消或調整,只有巨額的、長期存在的國際收支差額才會影響本國匯率。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2、通貨膨脹的差異若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說明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減少,購買力減弱,則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則外匯匯率下跌。但在各國普遍存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結果,要看該國通貨膨脹與其它國家通貨膨脹程度的比較。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較高,則會導致該國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國際競爭能力下降,使出口減少,同時,較高的通貨膨脹使該國的實際利息率降低,引起資本外流,從而使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外匯匯率上漲。反之,則外匯匯率下跌。例如,假定我國某貿易公司以每臺600元人民幣的價格在國內購進彩電出口到國外,出口價格為100美元,又假定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USD100=CNY682,出口完成后,該公司每臺銷售收入100美元,折合人民幣682元,盈利82元人民幣(其他成本忽略不計);由于通貨膨脹,我國國內彩電價格由每臺600元人民幣上升為700元人民幣,若出口價格、匯率保持不變,該企業就要虧損18元人民幣。要使每臺仍然盈利82元人民幣,國際市場價格就必須高于100美元,這必然影響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造成出口下降。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影響國際收支而實現的,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示出來。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3、經濟增長率的差異一國與他國經濟增長率的差異對匯率變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較高意味著國民經濟的擴張,從而會引起進口急劇擴大,外匯支出大幅增加,造成外匯匯率上升的壓力。二是一國經濟增長率較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所以可通過成本的降低,改善本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擴大出口,抑制進口,有利于穩定匯率。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較高,意味著投資的預期利潤率高,由此可吸引外資流入,從而改善資本和金融賬戶收支。一般說來,一國經濟增長率高于別國,在短期內往往不利于本幣在外匯市場的行市,但從長期看,卻能有力地支撐本幣的強勁勢頭。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4、利率的差異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國際資本流動來實現的。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相對高于其他國家,就有可能引起大量資本流入,從而使外匯供給增加,在外匯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就會使外匯匯率下降。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相對低于其他國家,就有可能引起大量資本流出,從而使外匯供給減少,外匯匯率上漲。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5、中央銀行干預浮動匯率制下,中央銀行沒有義務一定要保持本幣匯率的穩定。但為了實現某種經濟政策目標,或屈服于國際壓力,都會主動或被動地對外匯市場進行直接干預。中央銀行的這種干預活動,雖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匯率的長期走勢,但對匯率的短期走向卻會產生一定影響。進入70年代以后,特別是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貨幣當局的聯合干預,更使直接干預成為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例如,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1998年5、6月間,日元匯率大幅跌宕,日元兌美元匯率于6月15日跌破146日元大關,跌至146.75日元,為1990年8月以來最低點。在國際外匯市場一片恐慌之際,6月16日,美國和日本中央銀行聯手大舉干預日元匯率,一天之內拋出約60億美元,一舉將日元匯率抬升至136.95日元。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6、預期與投機因素心理預期是人們對將來事物發展變化情況的預計。當外匯市場的參與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后有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進而引起該種貨幣匯率下跌。反之,則會使該種貨幣匯率真的上漲。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上,投機資本以萬億美元計算,這對匯率的變動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就源于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在外匯市場上對泰銖與美元匯率的打擊。此外,一些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也會對匯率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發生后,造成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美元對其它貨幣匯率大幅下挫。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五)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1、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匯率變動對國際貿易收支的影響一般而言,外匯匯率上升,利于出口而不利于進口。反之,則利于進口而不利于出口。例如,從1985年至1994年1月1日,我國先后幾次實行人民幣對外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1美元兌換人民幣2.8元下跌到8.7元,貶值200%以上。這在當時對改善我國貿易收支狀況起到了積極作用。又比如,1995年年初日元兌美元匯率從USDl=JPYl20左右,變化到USDl=JPY85左右,即日元大幅度升值,結果造成日本家電行業第一季度出口額比1994年同期減少約30%。國際金融第二節正文9.2外匯與匯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