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2024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_第1頁
四川巴中2024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_第2頁
四川巴中2024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_第3頁
四川巴中2024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_第4頁
四川巴中2024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巴中2024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真題中國新能源產業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系列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對這些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這為我們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指明了方向。在新征程上建設能源強國,保障能源安全,必須立足國內多元供應,堅持推進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材料二: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相關國際合作加速推進。中國新能源產業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重要助力。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1.5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幫助有關國家和地區獲得了清潔、可靠、用得起的能源。202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超28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中國新能源產品順應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趨勢,且普遍具有較高的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因此在許多國家特別是渴望實現能源轉型的發展中國家供不應求。(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材料三:①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優勢是靠真本事獲得的。中國新能源產業擁有完善的產供鏈體系。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組織能力和供應鏈韌性強,在新能源產業擁有涵蓋材料研發、工程設計到制造管理、總裝集成的全產業鏈。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源于扎實推進科技創新。經過多年實踐,中國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不斷進步,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領先。從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行,中國以科技創新形成的優質產能推動全球新能源產業的變革,讓世界各國受益于綠色產能。②中國新能源產業將繼續向“新”而行、以“質”求變,為更多國家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助力。(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9.下列關于中國新能源產業說法與材料一致的是()A.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完成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B.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1.5億千瓦,中國貢獻將近一半,為全球作出了巨大貢獻。C.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組織能力和供應鏈韌性強。D.經過實踐,中國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不斷進步,中國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全球領先。10.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理解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當前我國新能源產品已大量出口國外,表明我國能源已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B.材料二列舉數據時多次出現“約”字,充分體現了說明語言的生動性、真實性。C.材料二運用了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具體準確地說明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D.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既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也能為更多國家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助力。11.結合材料二、材料三,簡要概括中國新能源發展的優勢。【參考答案】9.C10.D11.①中國新能源產品普遍具有較高的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②擁有完善的產供鏈體系。③扎實推進科技創新。(或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全球領先。)【解析】【9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材料內容。A.結合材料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可知,選項“新型能源體系完成構建”與原文表述不符;B.結合材料二“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1.5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可知,選項“將近一半”與原文表述不符;D.結合材料三“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源于扎實推進科技創新。經過多年實踐,中國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不斷進步,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領先”可知,原文講述的是“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領先”,選項“中國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全球領先”與原文表述不符;故選C。【10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材料內容。A.結合材料一“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系列挑戰”可知,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系列挑戰,選項“表明我國能源已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表述過于絕對化;B.“約”指大約。如材料二“約22.6億噸”“約5.73億噸”中的“約”表示的是概數,這里如果沒有“約”,則與實際情況不符,因此“約”用在這里體現了語言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嚴謹性,選項“生動性”不正確;C.結合材料二“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1.5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幫助有關國家和地區獲得了清潔、可靠、用得起的能源。202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超28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可知,這里主要運用了舉例子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舉了2022年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出口的例子,以及通過具體的出口數據和減排二氧化碳的數據,具體準確地說明了我國新能源產業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選項“打比方”表述不正確;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材料內容。結合材料二“中國新能源產品順應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趨勢,且普遍具有較高的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因此在許多國家特別是渴望實現能源轉型的發展中國家供不應求”可知,中國新能源產品順應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趨勢,且普遍具有較高的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由此可知,中國新能源產品普遍具有較高的質量和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優勢;結合材料三“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優勢是靠真本事獲得的。中國新能源產業擁有完善的產供鏈體系。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組織能力和供應鏈韌性強,在新能源產業擁有涵蓋材料研發、工程設計到制造管理、總裝集成的全產業鏈”可知,中國新能源產業擁有完善的產供鏈體系,產業組織能力和供應鏈韌性強,在新能源產業擁有涵蓋材料研發、工程設計到制造管理、總裝集成的全產業鏈,由此可知,擁有完善的產供鏈體系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優勢;結合材料三“經過多年實踐,中國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不斷進步,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領先”,第②段“中國新能源產業將繼續向‘新’而行、以‘質’求變,為更多國家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助力”可知,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領先,而且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不斷進步,新能源產業追求創新,追求高質量,由此可知,中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全球領先,扎實推進科技創新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優勢。(2024年四川巴中)讀書的門道張凡①“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讀書讓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啟發,涵養浩然之氣。讀書需有門道,若能得其法,方不致“入寶山而空返”。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揚‘擠’和‘鉆’的精神,多讀書,讀好書,從書本中汲取智慧和營養。”“擠”和“鉆”,就是讀書的重要方法。③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一些人感嘆沒有時間讀書,一些人習慣于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對大部頭、經典著作等望而卻步。我國古人把讀書稱為“攻書”,蘊含的正是“鉆深研透”的方法。毛澤東同志曾生動比喻:“忙可以‘擠’,這是個辦法;看不懂也有一個辦法,叫做‘鉆’,如木匠鉆木頭一樣地‘鉆’進去……非把這東西搞通不止”。讀書需要付出辛勞,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利用好點滴時間,拿出攻書到底的勁頭,堅持不懈、悉心鉆研,讀懂弄通吃透,才能讓書本知識真正為我所有。④善讀書,要把握“薄”與“厚”的關系。1985年冬天,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結識了廈門大學經濟系的張宏樑。一見面,便同他討論起《資本論》課程的相關內容,分享自己的研讀體會:“要反復讀,用心讀,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把書“讀薄”,就是要不斷過濾、不斷凝練,領悟要義精華,實現去粗取精;把書“讀厚”,就是要涉獵與書籍內容相關的各種知識,由點到面,向廣處延展。這樣就能不斷增加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因此,讀書應由“厚”而“薄”,再由“薄”而“厚”,就像樹根一樣,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這棵樹才能蓬勃生長、枝繁葉茂。⑤善讀書,還要做到“知”與“行”的統一。馮其庸先生在讀《三藏法師傳》時,對玄奘歸國的路徑存疑,于是他76歲再登高原,成功找到玄奘取經東歸的入境處。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與實踐的結合,一方面是證之于實踐,給書本上的知識“擠擠水”,得到知識“干貨”,實現去偽存真;另一方面是用之于實踐,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在實踐中有所創造,達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的目的。⑥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而每一天都是讀書時。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不畏難、不怕苦,必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學有所成。(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2.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論述話題是“讀書的門道”。B.本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邏輯嚴謹,層次分明。C.本文作者認為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就不致“入寶山而空返”。D.本文語言準確,文中多處引用名人名言,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13.文中第④段畫線句子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14.以下A、B兩句話,你認為哪一句適合作為第⑤段的論據,請選擇并闡述理由。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參考答案】12.C13.比喻論證。把“由‘厚’而‘薄’,再由‘薄’而‘厚’”的讀書方法比作樹根生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蔓延,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讀書要把握“薄”與“厚”的關系,才能增加閱讀的廣度和深度的觀點。14.我選(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表明從書本得到的知識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論證了“善讀書,還要做到‘知’與‘行’的統一。”的觀點,符合第⑤段論述中心內容,故選A。【解析】【12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C.結合第①段“讀書需有門道,若能得其法,方不致‘入寶山而空返’”可知,選項“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就不致‘入寶山而空返’”這種說法過于絕對。讀書是否能有收獲不僅僅取決于讀書方法是否適合自己,還與讀書的態度、閱讀的環境、個人的領悟能力等諸多因素相關。即使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方法,也不能絕對保證有收獲;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結合第④段畫線句“因此,讀書應由‘厚’而‘薄’,再由‘薄’而‘厚’,就像樹根一樣,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這棵樹才能蓬勃生長、枝繁葉茂”可知,這里使用了比喻論證方法。把讀書的過程由“厚”而“薄”,再由“薄”而“厚”比作樹根的生長,既向地心深扎,也向四周土壤蔓延,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讀書需要有深入鉆研的過程以及向外拓展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書讀好,通過比喻論證,將較深的道理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更有說服力。【14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論據以及論據的補充。第⑤段的論點是“善讀書,還要做到‘知’與‘行’的統一”,這個論點強調了讀書與實踐要相結合,既包括通過實踐檢驗書本知識,也包括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A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要真正理解還需親身實踐;此句重點突出了實踐對于深化書本知識理解的重要性,直接體現了讀書與實踐結合的必要性,與第⑤段的論點相符,因此可作為第⑤段的論據;B句“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的意思是:在應該有疑問的地方而不產生疑問,就算不上是學習;學習就必須有疑問。該句主要強調的是學習過程中要有懷疑精神,側重于學”與“疑”的關系,而沒有直接涉及到讀書與實踐的結合,與論點中“知”與“行”統一的核心聯系不緊密。因此不能作為第⑤段的論據。(2024年四川巴中)又見榆錢飄夢野①故鄉的那棵老榆樹,不論怎樣老,我總叫它小榆樹。這樣叫它,我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童年。②小榆樹個子不高,但我更小過它,小多少,不好來形容,它像一個大哥哥。春風拍著它的頭,我總是癡望著。③望著,望著,小榆樹赤身的枝條,綻放著青色的笑容,醬紫色的小骨朵,一串一串的,一串比一串俏艷。那是什么?那是榆錢。我童年的美味,就從爬樹中獲得了。④榆錢一圈圈膨脹著,一串和另一串,有著相同的表情,但有著不同的姿容,和我們這群孩子是那樣的相似。看不到枝條,看不到空隙,好似春風鉆不過去時,那就是滿樹的榆錢了。⑤水嫩嫩的、油綠綠的、壯樸樸的,小榆樹冒高了一些,也變胖了許多。感覺那個粗巴巴的樹干,喘著氣,快要支撐不住了。⑥每年春天,我是巴望著小榆樹變“胖”的。它胖得很體面,那形象、那表情、那味道,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誘人。⑦第一個爬上樹的人,絕不是我。小伙伴們,有的是力氣,如果不早行動,和他們相隨,我是擠不到樹干旁邊的。他們上去了,在嬉笑中“哦啊”著,腮幫子鼓鼓的。在我仰望的眼神里,“呼”的一聲,一小枝榆錢就飄來了。⑧我突然感到了小榆樹的疼痛,不由得叫了起來。⑨“不要折了,不要折枝子了。”⑩“沒事,沒事。”?他們還在聽著我怎么回應時,我已爬上了樹。不在高處,但總還是可以的,畢竟我也包裹在榆錢中,包著,包著,我也是榆錢了。?回去的路上,我也鼓起了肚子,在肚子上鼓起的,是小帆布袋,在小帆布袋上鼓起的,是我握著榆錢的小手。?手松開了,我就見到了母親。?“明天,媽給你做了吃。”?“吃什么?”?“榆錢窩窩。”?我激奮地跳了起來。?“媽,我不念書了,咱們一起種地吧。”?“不用你種,你不要操這個心。”?母親似乎有點不情愿了,榆錢在水里泡著,水在盆里晃蕩著,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頭:“你好好念書就是了。”?榆樹,像個旅行者,儼然喜歡把腳落在少雨的陜北大地上。在我的故鄉,它猶如布陣,遍及高坡、溝壑,守衛著鄉親。?那么多榆樹,不論在哪里,我和小伙伴們,都是要爬的,直到把春天爬走。光陰在夜里逃走,不論我在哪里,我的嘴邊還是老家的榆錢,還是那粗粗的、甜甜的、黏黏的感覺。?“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每年春天,榆樹“胖”了的時候,我就會回到村子,看看這個胖子,瞧瞧那個胖子,嗅著那個甜膩的味道。小伙伴們一個個圍攏過來,頓時,我覺得我就是一棵榆樹了。?小村每年都在變化著,鄉親每年都在變化著。我住過的石窯院頂土墻上面的那棵小榆樹,奇跡般的,也彎下腰來了,而且是向著路的那一邊,守候著路人。?在我有點上火、不想吃飯、睡得不怎么好時,我更多地想到了榆錢,它是一個醫者,一直在我的心頭。可我不能再爬樹了,有點像那棵小榆樹的我,只能在每年的春天里,站在路邊,望那榆錢飄飄……?那里正好有個轉彎,還陡陡的。陡陡的,有我懷鄉的人生。(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5.分析文章標題“又見榆錢飄”的妙處。16.賞析文中畫線句子。(1)水嫩嫩的、油綠綠的、壯樸樸的,小榆樹冒高了一些,也變胖了許多。(詞語運用或修辭手法角度)(2)母親似乎有點不情愿了,榆錢在水里泡著,水在盆里晃蕩著,她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頭:“你好好念書就是了。”(人物描寫角度)17.作者在第?段寫道“站在路邊,望那榆錢飄飄……”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發揮想象,以第一人稱補寫出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18.作者在文中多次表達出“我”是一棵榆樹的意思,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其作用。【參考答案】15.①激發讀者閱讀興趣;②是貫穿全文的線索;③寫出了榆錢靈動優美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榆錢的惦念和喜愛之情。16.(1)示例一:作者連用“水嫩嫩”“油綠綠”“壯樸樸”三個疊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榆錢的質地、顏色和形態,生機與活力,表達了作者對榆錢的喜愛之情。示例二:作者運用“冒”這個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榆樹生長的姿態及速度之快,寫出了榆樹的生機與活力,表達了榆樹生長給作者帶來的驚喜、愉悅。示例三: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榆錢人格化,賦予榆錢人的姿態,寫出了榆錢的繁茂,表達了作者對榆錢的喜愛之情。(2)示例:運用了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及語言描寫,寫出了母親在聽到我說出不讀書時不情愿的神情變化及動作,表達了母親對我的愛和期望。17.示例:“我親愛的伙伴們啊,一棵棵榆樹長大了,我們也長大了,歲月流逝,不變的是我們的真情,無論何地何時,我們依然是最親密的伙伴!”18.示例:①榆樹見證了我的成長,也是我們在艱難歲月中期待的食糧,表達了我對童年的追憶。②榆樹和我都像旅行者一樣,無論身在何處,但根始終在故鄉。③榆樹是我的情感寄托,文章物我交融,表現我對榆樹的喜愛及對故鄉的熱愛懷念之情。【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分析。“又見榆錢飄”直接描述了一個場景,即再次看到榆錢在空中飄動的畫面,引起讀者的興趣;這一畫面感能讓讀者迅速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榆錢飄落的景象,表現出了榆錢靈動優美的姿態,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對榆錢的惦念和喜愛之情;文中從開始對榆錢飄的描寫,到中間回憶與榆錢相關的往事,再到最后“又見”榆錢飄時的感慨,整個文章圍繞“又見榆錢飄”這一線索展開敘述,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條理清晰,因而標題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16題詳解】(1)本題考查從詞語運用的角度或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詞語運用角度:“水嫩嫩”“油綠綠”“壯樸樸”這三個詞語都是疊詞,疊詞的使用能夠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從表達效果上來看,“水嫩嫩”描繪出榆錢鮮嫩多汁的質感;“油綠綠”呈現出榆錢色澤光亮的樣子,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視覺感受;“壯樸樸”則體現出榆錢飽滿、質樸的形態。這些疊詞從不同方面細致地描繪了榆錢的特點,使榆錢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讓讀者仿佛能夠直接觸摸到、看到這些榆錢。“冒”的本意有向外透或往上升等意思。在“小榆樹冒高了一些”這個語境中,它形象地描繪出小榆樹在生長過程中,高度逐漸增加的狀態,仿佛是從原來的高度中努力地向上“冒出”,給人一種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感覺,通過這樣一個富有動態感的詞語,作者把小榆樹生長的細節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對小榆樹的關注與喜愛,以及對它茁壯成長這一景象的欣賞。修辭手法的角度:此句把榆錢掛滿樹枝的小榆樹賦予了人的形態,說它“冒高了”“變胖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擬人,使小榆樹具有了人的動作和形態變化。這樣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榆錢生長茂盛的景象,讓小榆樹和榆錢的形象更加鮮活,仿佛具有了生命力,能夠讓讀者更容易產生聯想,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春天里小榆樹蓬勃生長的活力,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榆錢的喜愛之情。(2)本題考查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句子。“擦干了手,摸了一下我的頭”是對母親的動作描寫,屬于動作描寫,“你好好念書就是了”是母親說的話,屬于語言描寫,母親“擦干手”“摸頭”的動作,展現出她對孩子的溫柔與關愛。這一系列動作是自然而然的親情流露,通過這些細微的動作,可以讓讀者感受到母親對孩子的疼愛之情。母親的語言“你好好念書就是了”簡潔明了。一方面,它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把精力放在讀書學習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母親對于孩子提出“不念書”想法的否定態度,在她看來,孩子應該以學業為重,而不是被一時的物質誘惑榆錢所左右。語言描寫簡潔而有力地揭示了母親的內心想法和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從這些描寫中表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與期望。【17題詳解】本題考查補寫人物心理。從全文來看,文章圍繞故鄉的榆樹和榆錢展開,回憶了童年爬樹摘榆錢、母親做榆錢窩窩等場景,充滿了對故鄉、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這種懷念是深沉且帶著淡淡的惆悵的,因為時光流逝,故鄉和人都在變化。作者此時站在路邊望著榆錢飄飄,不能再像童年那樣爬樹。他看到榆錢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