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五區域比較類1.(2024·廣東茂名一模)(12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顆粒有機碳(POC)是指不溶于水的有機顆粒物質,主要源于生物體。拉普捷夫海位于大陸架,近年來拉普捷夫海POC濃度在陸源輸入和海洋初級生產的影響下呈上升趨勢。上圖為拉普捷夫海及周邊地區示意圖,研究發現,圖中M處POC濃度明顯高于P處。(1)簡述拉普捷夫海POC的主要來源。(2)解釋M處POC濃度明顯高于P處的原因。答案(1)河流從陸地帶來;海水侵蝕海岸線帶來;拉普捷夫海大陸架浮游生物產生。(2)勒拿河流量大,帶來大量顆粒有機碳(POC);西伯利亞沿岸流將河口附近的顆粒有機碳(POC)向東擴散。解析第(1)題,據材料可知,近年來拉普捷夫海POC濃度在陸源輸入和海洋初級生產的影響下呈上升趨勢,勒拿河注入拉普捷夫海,河流挾帶顆粒有機碳(POC)流入海洋;拉普捷夫海位于大陸架,大陸架浮游生物產生;海水侵蝕海岸線帶來。第(2)題,據圖可知,M處距離勒拿河較近,河流挾帶POC流入海洋,帶來大量顆粒有機碳(POC);受西伯利亞沿岸流的影響,洋流自西向東流動,將勒拿河河口附近的顆粒有機碳(POC)向東擴散,M處濃度較高。2.(2024·廣東肇慶二模)(12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三江平原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交匯處,屬地塹式盆地發育形成的沖—洪積平原。自中生代以來,受地質作用影響,三江平原形成巨厚松散沉積層,且表層土壤具有“西砂、東黏”的分布特征。近年來,三江平原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地下水資源西部地區基本保持平衡,東部地區水位下降明顯。下圖示意三江平原區域概況。(1)從內、外力角度,說明三江平原巨厚沉積層的形成過程。(2)根據水循環原理,推測三江平原東、西部地下水位差異變化的原因。答案(1)受地殼運動的影響,三江平原地區斷裂下沉,形成盆地;河流挾帶大量泥沙,在盆地內沉積;經過較長時間沉積,形成巨厚沉積層。(2)三江平原發展種植業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西部以砂土為主,透水性強,有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滲,地下水補給充足(及時);東部以黏土為主,透水性差,阻礙雨水和地表水下滲,地下水補給較少。解析第(1)題,從內力作用分析,由于地殼運動的影響,三江平原地區斷裂下沉,形成地塹式盆地。從外力作用分析,該地降水量較多,地表徑流量大,河流侵蝕、搬運大量泥沙,在盆地內逐漸沉積;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形成巨厚沉積層。第(2)題,據材料可知,三江平原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灌溉面積增大,農業用水量增加,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據材料可知,三江平原表層土壤具有“西砂、東黏”的分布特征,西部以砂土為主,透水性強,夏季降水量大,有利于雨水和地表水的下滲,地下水補給及時;東部以黏土為主,透水性較差,不利于下滲,阻礙雨水和地表水下滲,地下水補給較少。3.(2024·山東聊城一模)(12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洱海地處云南省九理白族自治州境內,隸屬橫斷山脈尾部,山脊呈南北走向,山勢雄偉,區域內既有蜿蜒高聳的山脈,也有峰巒環抱的盆地和湖泊。洱海地區的鄉村聚落按空間格局可分為山地型村莊、平壩型村落和濱海型村落。圖1、圖2分別為2020年洱海地區鄉村聚落建成區示意圖和洱海地區鄉村聚落分布格局示意圖。圖1圖2(1)說明山地型村莊、平壩型村落和濱海型村落主要的分布特點和形態特征,并分析平壩型村落分布特點的成因。(2)在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和新農村發展形勢下,請你為洱海地區的新農村發展提出合理建議。答案(1)山地型村莊主要分布在山腳下,坡地處,房屋院落布局較靈活、自由,呈散點狀;平壩型村落分布在壩子、盆地地區,聚落分布密集、規模較大,呈團塊狀;濱海型村落分布緊臨洱海,其村莊沿岸線呈帶狀分布。成因:平壩型村落降水豐富;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鄉村農業發展,人口聚落密集。(2)保護洱海,實施湖泊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合理管控環湖周邊現有村莊的規模與數量,降低村莊密度,優化布局,逐步恢復濱湖緩沖帶的生態環境功能;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優化農業生產空間,科學調控農業用地與生態空間的平衡,保障生態用地;保護傳統村落的景觀價值和鄉土建筑風貌,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解析第(1)題,據洱海地區鄉村聚落分布格局示意圖可知,山地型村莊主要分布在山腳下,坡地處,據圖可知,房屋院落布局較靈活、自由,呈散點狀,較為分散;平壩型村落分布在壩子、盆地地區,由于地形相對平坦,聚落分布密集、規模較大,呈團塊狀分布;濱海型村落分布緊臨洱海,受洱海湖岸線影響,其村莊沿岸線呈帶狀分布。云南洱海地區屬于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大,氣候濕潤,且位于壩子和盆地地區,地形相對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臨近河流,水源充足,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發展農業,導致大量人口和聚落集聚。第(2)題,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保護洱海流域生態環境,并對已有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洱海知名度高,周圍的建筑越來越多,導致出現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此應合理管控環湖周邊現有村莊的規模與數量,降低村莊密度,優化布局,通過自然生態恢復濱湖緩沖帶的生態環境功能;農村地區的傳統農業生產效益低,對生態破壞影響大,為此應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優化農業生產空間,科學調控農業用地與生態空間的平衡,保障生態用地;洱海周圍地區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應保護傳統村落的景觀價值和鄉土建筑風貌,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4.(2024·廣東梅州一模)(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四周高山環抱,常年盛行偏北風。湖北岸發育有許多沖積扇,其中泉吉河沖積扇、沙柳河沖積扇兩處扇緣發育完整。研究表明,受熱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鹽量等因素影響,沙柳河沿岸物種豐富度整體隨湖泊距離的增加呈先增后減的趨勢。下圖示意青海湖北部沖積扇分布,下表示意泉吉河、沙柳河和爛泥灣河流域特征比較。河流名稱河流落差/m長度/km流域面積/km2泉吉河1108665567沙柳河1500105.81442爛泥灣河(已廢棄)69527154(1)指出圖示青海湖北岸規模最小的沖積扇,并分析原因。(2)對青海湖北岸兩處沖積扇緣發育完整的現象,做出合理解釋。(3)分析沙柳河沿岸物種豐富度空間變化的原因。答案(1)爛泥灣河沖積扇。爛泥灣河長度最短,流域范圍最小,挾帶泥沙物質少;爛泥灣河河道落差最小,徑流量較小,水流緩慢,泥沙搬運能力較差;爛泥灣河目前已經廢棄。因此爛泥灣河沖積扇規模最小。(2)泉吉河、沙柳河兩河道較長、流域面積較大,河道比降較大,可提供足夠的堆積物質條件;扇緣處受偏北風離岸風影響,風速小,湖水波浪作用弱,對扇緣的破壞作用小。(3)青海湖為咸水湖,離湖較近的地帶,土壤含鹽量較高,只適宜少量耐鹽堿物種生存,物種豐富度低;隨距湖泊距離增加,土壤含鹽量降低,土壤含水量適宜,是水熱等條件最佳區域,物種最豐富;高海拔地區熱量降低,土壤含水量有所減少,水熱條件變差,物種豐富度減小。解析第(1)題,對比三條河流,爛泥灣河的長度、流域面積都是最小的,因此挾帶泥沙物質少,形成沖積扇物質來源少;爛泥灣河河道落差最小,徑流量較小,水流緩慢,泥沙搬運能力較差,較少的泥沙才能到達出山口位置;爛泥灣河現在已經廢棄,在出山口不可能形成新的沖積扇,因此爛泥灣河沖積扇規模最小。第(2)題,青海湖北岸兩處沖積扇是泉吉河、沙柳河沖積扇,泉吉河、沙柳河兩河道較長、流域面積較大,河道比降較大,可提供足夠的堆積物質條件,且由于流速較快,挾沙能力強,有大量沙粒會在出山口沉積形成沖積扇;扇緣處受偏北風離岸風影響,湖水波浪作用弱,對扇緣的破壞作用小,偏北風受四周地形阻擋,風力較小,風力侵蝕作用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供貨合同范本:涂料產品供應協議
- 起重機械行車安全培訓
- 鐵道供電技術培訓課件
- 推動城鄉協同發展新策略與實踐路徑
- DB1311T 082-2025 電梯安全使用管理規范
- 石墨烯行業發展動態與未來市場機遇分析
- 科學城項目未來發展潛力分析
- 海洋能規模化發展路徑探索
- 低空經濟驅動下的空域管理政策創新與優化
- 產業園區廠房建設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
- 2025中煤鄂爾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9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基金應知應會考試試題
-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
- 電路原理圖設計評審檢查要素表
- 屋面頂板堵漏注漿工程技術施工方案
- 留守兒童家訪記錄表(共19頁)
- 工商銀行大額提現審批表
- 基于PLC的電梯控制系統設計畢業論文
- 2021年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特許經營用)
- 湖州地方志類文獻
- 材料合同結清證明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