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行業培訓教程系列手冊TOC\o"1-2"\h\u27160第一章三農基礎知識 3304371.1三農概述 497271.1.1三農定義 455351.1.2三農地位 460531.1.3三農作用 420011.2三農政策解讀 4229751.2.1農業支持政策 4115371.2.2農村改革政策 416551.2.3農民福祉政策 5133461.3三農發展趨勢 586381.3.1農業現代化 5185601.3.2農村產業融合 5192401.3.3農村社會治理創新 5197971.3.4農民素質提升 57060第二章農業生產技術 563872.1作物栽培技術 5300022.1.1概述 5320772.1.2選種 61692.1.3播種 633292.1.4施肥 6103382.1.5灌溉 6189322.1.6病蟲害防治 6110832.2畜牧養殖技術 644982.2.1概述 7272742.2.2品種選擇 7317812.2.3飼養管理 7291812.2.4繁殖技術 7204582.2.5疫病防治 7310952.3農業機械化技術 7281062.3.1概述 7197302.3.2農業機械選型 732992.3.3農業機械操作 8156502.3.4農業機械維護保養 8833第三章農村經濟管理 8313553.1農村經濟組織形式 834493.1.1家庭農場 8107943.1.2農民專業合作社 8215093.1.3農業企業 850863.1.4農村集體經濟 893563.2農村財務管理 9103703.2.1財務管理制度 9180583.2.2資金管理 9191763.2.3成本控制 9199383.2.4財務監督 9210953.3農村市場與營銷 990643.3.1農村市場分析 9163553.3.2農產品營銷策略 9313403.3.3農產品品牌建設 980863.3.4農村市場體系建設 925532第四章農村基礎設施 998674.1農村基礎設施概述 9291304.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 10206674.2.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0160754.2.2農村基礎設施管理 10115494.3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融資 10279204.3.1農村基礎設施投資 10120764.3.2農村基礎設施融資 1115081第五章農村社會事業 11229625.1農村教育 11201715.1.1農村教育現狀 11299115.1.2農村教育改革 11178185.1.3農村教育發展策略 11209395.2農村衛生 1272315.2.1農村衛生現狀 12287945.2.2農村衛生改革 1258785.2.3農村衛生發展策略 12164295.3農村文化事業 1271555.3.1農村文化事業現狀 12148665.3.2農村文化事業改革 12256825.3.3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策略 1219695第六章農村生態環境 13157286.1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1329656.1.1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1397566.1.2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13235056.1.3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解決策略 13118456.2農村環境治理 1345796.2.1農村環境治理內容 14299596.2.2農村環境治理方法 1412316.2.3農村環境治理實施策略 14164626.3生態農業發展 14189386.3.1生態農業內涵 14170006.3.2生態農業發展現狀 14314786.3.3生態農業推進策略 151334第七章農村產業發展 15159787.1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15286407.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15218797.3農村產業扶貧 1517211第八章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16146028.1農村基層組織概述 1626208.2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管理 16284108.3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與創新 1710033第九章農村扶貧開發 17155929.1農村扶貧政策 17111619.1.1財政扶貧政策 17202769.1.2金融扶貧政策 18224749.1.3產業扶貧政策 18236869.1.4教育扶貧政策 18186369.1.5健康扶貧政策 18211809.2農村扶貧措施 18199889.2.1發展特色產業 18164519.2.2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18281619.2.3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1813069.2.4開展就業扶貧 1859559.2.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9289519.3農村扶貧成果與展望 19119379.3.1農村扶貧成果 19248659.3.2農村扶貧展望 1925521第十章農村改革與發展 191523510.1農村改革歷程 191957810.1.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2752010.1.2鄉鎮企業崛起 19182710.1.3農村稅費改革 191607210.1.4新農村建設 192306610.2農村改革政策 202344310.2.1農村土地政策 202004610.2.2農業支持政策 203183210.2.3農村金融服務政策 202367510.2.4農村社會保障政策 201804710.3農村發展策略與展望 201986610.3.1農業現代化 203162610.3.2農村產業融合 201226210.3.3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2012510.3.4農村綠色發展 20336510.3.5農村社會治理 20第一章三農基礎知識1.1三農概述“三農”是指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課題,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民福祉。本章將從三農的定義、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對三農進行概述。1.1.1三農定義農業:指以土地資源為基礎,以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漁業捕撈等為主要內容的產業。農村:指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以農民為主體,具有一定地域范圍的鄉村社區。農民:指從事農業生產、居住在農村的居民。1.1.2三農地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農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改革和發展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農民是我國農村的主體,農民問題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1.1.3三農作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保障糧食安全是農業的核心任務。我國擁有13億人口,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農民增收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農村產業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農村社會穩定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基礎。通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1.2三農政策解讀我國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制定了一系列三農政策,旨在促進農業發展、改善農村面貌和增進農民福祉。1.2.1農業支持政策農業補貼:對農民種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給予一定補貼,提高農民收入。農業科技推廣: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農業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保險:推動農業保險發展,降低農民自然災害風險。1.2.2農村改革政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可以自愿有償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實現土地流轉。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保障農民財產權益。農村金融改革: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1.2.3農民福祉政策農村社會保障: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農民基本生活。農村教育改革:提高農村教育水平,促進農村人才培養。農村醫療改革:改善農村醫療服務,保障農民基本醫療需求。1.3三農發展趨勢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三農問題日益受到廣泛關注。以下為未來三農發展趨勢:1.3.1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我國農業將朝著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方向發展。1.3.2農村產業融合農村產業融合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未來農村將形成以農業為核心,多種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1.3.3農村社會治理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創新是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未來農村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農村社會治理水平。1.3.4農民素質提升農民素質提升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未來我國將加大對農民培訓和教育投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第二章農業生產技術2.1作物栽培技術2.1.1概述作物栽培技術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對作物的生長環境、生育規律、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采取一系列科學的管理措施,以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技術。作物栽培技術包括選種、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環節。2.1.2選種選種是作物栽培的基礎,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選擇適應性強、抗病性好、產量高的優良品種。選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種子,保證種子質量;(2)了解品種特性,如生育期、抗病性、產量等;(3)結合當地實際,選擇適宜的品種。2.1.3播種播種是作物栽培的重要環節,關系到作物生長的整齊度和產量。播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保證作物生長季節;(2)合理密植,提高土地利用率;(3)保證種子質量,提高發芽率。2.1.4施肥施肥是作物栽培中提高產量的關鍵措施。施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根據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鉀等肥料;(2)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3)注意施肥時間,保證作物生長所需營養。2.1.5灌溉灌溉是作物栽培中調節土壤水分的重要手段。灌溉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根據土壤濕度、作物需水量和氣候條件進行適時灌溉;(2)采用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3)避免水分過多或過少,影響作物生長。2.1.6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是作物栽培中保障作物生長安全的重要措施。病蟲害防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采用綜合防治策略,降低病蟲害發生;(2)選擇高效、低毒、環保的農藥;(3)適時防治,減少病蟲害損失。2.2畜牧養殖技術2.2.1概述畜牧養殖技術是指在動物養殖過程中,通過對動物生理特性、生長規律等方面的研究,采取一系列科學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動物產量和品質的技術。畜牧養殖技術包括品種選擇、飼養管理、繁殖技術、疫病防治等環節。2.2.2品種選擇品種選擇是畜牧養殖的基礎,要根據養殖目的、市場需求和當地條件,選擇適應性強、生長快、肉質好的優良品種。2.2.3飼養管理飼養管理是畜牧養殖中提高產量的關鍵環節。飼養管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提供充足的飼料,滿足動物生長需求;(2)保持良好的飼養環境,保證動物健康成長;(3)加強疫病防治,降低養殖風險。2.2.4繁殖技術繁殖技術是畜牧養殖中提高種群質量和數量的重要手段。繁殖技術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術。2.2.5疫病防治疫病防治是畜牧養殖中保障動物生長安全的重要措施。疫病防治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日常管理,提高動物免疫力;(2)選擇高效、安全的疫苗;(3)適時防治,減少疫病損失。2.3農業機械化技術2.3.1概述農業機械化技術是指運用農業機械裝備,代替人力和畜力,完成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作業,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技術。農業機械化技術包括農業機械選型、操作、維護保養等環節。2.3.2農業機械選型農業機械選型要根據農業生產需求、地形地貌、作物種類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農業機械。2.3.3農業機械操作農業機械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了解機械功能,掌握操作方法;(2)保持機械清潔,避免故障;(3)注意安全,防止發生。2.3.4農業機械維護保養農業機械維護保養是保證機械正常運行的重要措施。維護保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定期檢查,發覺問題及時處理;(2)保持機械清潔,延長使用壽命;(3)適時更換磨損部件,保證機械功能。第三章農村經濟管理3.1農村經濟組織形式農村經濟組織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其形式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3.1.1家庭農場家庭農場是農村基本經濟單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家庭農場具有經營靈活、管理簡便、投資少、效益高等特點,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3.1.2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農民自愿組成,以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為紐帶,實行民主管理、互助合作的經濟組織。其主要任務是開展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服務,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3.1.3農業企業農業企業是指以農業生產為主要業務,實行企業化經營的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具有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等特點,有利于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附加值。3.1.4農村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是指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由全體成員共同經營、共享收益的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具有明顯的公有制特征,有利于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3.2農村財務管理農村財務管理是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2.1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包括財務預算、財務報告、財務審計等,保證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3.2.2資金管理合理籌集、使用和管理農村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2.3成本控制加強成本控制,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3.2.4財務監督加強財務監督,保證農村財務管理的透明度,防止腐敗現象發生。3.3農村市場與營銷農村市場與營銷是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農產品市場份額、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3.3.1農村市場分析分析農村市場供需狀況、市場潛力、競爭態勢等,為農產品營銷提供依據。3.3.2農產品營銷策略根據市場需求,制定農產品營銷策略,包括產品定位、價格策略、促銷策略等。3.3.3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市場競爭力。3.3.4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包括產地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等,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第四章農村基礎設施4.1農村基礎設施概述農村基礎設施是指在農村地區為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而建設的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對于促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農村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包括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農村電力等設施,為農業生產提供基本條件。(2)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包括農村供水、農村供電、農村燃料供應、農村交通、農村通信等設施,為農民生活提供便利。(3)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包括農村教育、農村衛生、農村文化、農村體育等設施,為農民提供公共服務。4.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4.2.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1)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根據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統籌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實施。(2)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根據不同地區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水平、農民需求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突出重點,保證效益。(3)主導,市場運作:充分發揮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同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4.2.2農村基礎設施管理農村基礎設施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明確產權,落實責任:明確農村基礎設施的產權歸屬,建立健全基礎設施管理責任制度,保證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2)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管理制度,規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提高基礎設施使用效率。(3)加強監管,保障安全: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的監管,保證基礎設施安全、可靠,為農民提供優質服務。4.3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融資4.3.1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農村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包括投資、企業投資和農民投資。(1)投資:應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重點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企業投資:鼓勵企業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企業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作用。(3)農民投資:引導農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4.3.2農村基礎設施融資農村基礎設施融資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財政資金:應加大財政支出,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2)金融信貸:金融機構應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3)社會資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4)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利用國際資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第五章農村社會事業5.1農村教育農村教育是我國農村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農村人口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本章主要從農村教育現狀、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策略三個方面展開論述。5.1.1農村教育現狀當前,我國農村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師資隊伍不穩定、農村學生輟學率較高等。5.1.2農村教育改革針對農村教育現狀,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優化教育資源分配、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推廣素質教育等。5.1.3農村教育發展策略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村教育發展,應采取以下策略:(1)完善農村教育政策體系,保障農村教育優先發展;(2)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育質量;(3)推進農村教育信息化,共享優質教育資源;(4)關注農村學生身心健康,降低輟學率。5.2農村衛生農村衛生事業關系到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是農村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章將從農村衛生現狀、農村衛生改革和發展策略三個方面進行闡述。5.2.1農村衛生現狀當前,我國農村衛生事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表現在:農村衛生設施不完善、衛生服務能力不足、農村居民健康素養較低等。5.2.2農村衛生改革為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我國積極推進農村衛生改革,包括: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能力、推廣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等。5.2.3農村衛生發展策略為進一步推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應采取以下策略:(1)加大農村衛生投入,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2)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衛生服務能力;(3)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提高農村居民健康素養;(4)加強農村衛生信息化建設,提高衛生服務效率。5.3農村文化事業農村文化事業是農村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豐富農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將從農村文化事業現狀、農村文化事業改革和發展策略三個方面進行論述。5.3.1農村文化事業現狀當前,我國農村文化事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不完善、文化活動形式單一、農村文化市場不夠成熟等。5.3.2農村文化事業改革為繁榮農村文化事業,我國積極推進農村文化事業改革,包括: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形式、培育農村文化市場等。5.3.3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策略為進一步推進農村文化事業發展,應采取以下策略:(1)加大農村文化事業投入,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2)培育農村文化人才,提高農村文化活動質量;(3)創新農村文化活動形式,滿足農村居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4)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促進農村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第六章農村生態環境6.1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這一節中,我們將探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問題及其解決策略。6.1.1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現狀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國家和地方加大了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使得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逐步改善。(2)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完善。國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監管。(3)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穩步推進。各地積極實施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改善農村生態環境。6.1.2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盡管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1)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嚴重。農藥、化肥、養殖廢棄物等污染源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壓力。(2)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資金投入不足。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資金需求較大,但現有資金投入尚不能滿足治理需求。(3)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有待提高。農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不足,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熱情有待提高。6.1.3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解決策略(1)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提高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2)加大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3)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等污染源。6.2農村環境治理農村環境治理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環節,本節將介紹農村環境治理的主要內容、方法及實施策略。6.2.1農村環境治理內容農村環境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減少農村生活污水排放。(3)農村生態環境修復。對受到污染的農村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恢復生態環境功能。6.2.2農村環境治理方法(1)政策引導。制定相關政策,引導農民參與農村環境治理。(2)技術支持。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農村環境治理效率。(3)社會參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農村環境治理。6.2.3農村環境治理實施策略(1)制定農村環境治理規劃,明確治理目標、任務和措施。(2)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治理能力。(3)建立農村環境治理長效機制,保證治理成果持續發揮。6.3生態農業發展生態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本節將探討生態農業的內涵、發展現狀及推進策略。6.3.1生態農業內涵生態農業是指遵循生態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6.3.2生態農業發展現狀我國生態農業發展取得了以下成果:(1)生態農業面積不斷擴大。全國生態農業面積已達到1億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2)生態農業技術不斷創新。生物防治、有機農業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3)生態農業產業體系逐步形成。生態農業產業鏈不斷完善,農民增收渠道拓寬。6.3.3生態農業推進策略(1)加強生態農業政策引導,完善生態農業支持政策。(2)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3)培育生態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4)加強生態農業宣傳,提高農民生態意識。第七章農村產業發展7.1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在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應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市場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2)發揮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農村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發展特色農業。(3)促進產業融合,加強農村產業間的協同發展,形成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4)注重生態保護,保障農村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7.2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農業與農村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提高農業產值。(2)農村產業集聚發展。引導農村產業向專業化、集群化方向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3)農村產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農村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等資源,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4)農村產業扶貧。發揮農村產業發展對貧困地區的帶動作用,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7.3農村產業扶貧農村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農村產業扶貧的主要任務包括:(1)加大扶貧產業培育力度。根據貧困地區的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貧產業。(2)優化扶貧產業布局。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合理布局扶貧產業,提高產業扶貧效果。(3)強化扶貧產業技術支撐。加強扶貧產業技術培訓和推廣,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科技水平。(4)完善扶貧產業政策體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扶貧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農村產業扶貧提供有力保障。(5)加強扶貧產業扶貧資金管理。保證扶貧資金安全、合規使用,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融合發展和產業扶貧,我國農村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在今后的發展中,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農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第八章農村基層組織建設8.1農村基層組織概述農村基層組織是我國農村社會的基本單元,主要包括村級組織和鄉鎮。村級組織包括村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鄉鎮是我國農村的基層政權機關,承擔著農村經濟社會管理的職責。農村基層組織在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保障農民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2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管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管理是農村工作的基礎和關鍵。以下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管理:(1)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村級組織是農村基層組織的核心,要加強村級組織建設,首先要加強村組織建設,發揮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還要加強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組織建設,提高村級組織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2)優化鄉鎮職能鄉鎮要聚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優化職能,提高服務農村的能力。,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另,要推動職能轉變,強化政策引導和公共服務,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3)創新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創新農村基層治理體系,關鍵是建立健全農村基層民主制度。要推進農村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農民依法參與農村事務管理。同時要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提高農村基層組織依法行政能力。8.3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與創新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與創新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下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與創新:(1)提升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能力農村基層組織要積極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升服務能力。首先要加強基層組織人才培養,提高干部隊伍素質;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要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滿足農民多元化需求。(2)推動農村產業創新發展農村基層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農村產業創新發展。要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要加強農村產業扶貧,助力農民增收致富;還要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3)深化農村改革農村基層組織要積極參與農村改革,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土地權益;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還要深化農村金融改革,促進農村金融服務農村發展。第九章農村扶貧開發9.1農村扶貧政策農村扶貧政策是我國為解決農村貧困問題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主要包括財政扶貧政策、金融扶貧政策、產業扶貧政策、教育扶貧政策、健康扶貧政策等。農村扶貧政策的目的是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推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9.1.1財政扶貧政策財政扶貧政策主要包括財政轉移支付、財政補貼、財政貼息等。這些政策通過資金的投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9.1.2金融扶貧政策金融扶貧政策主要包括農村信用社改革、農村小額信貸、扶貧小額信貸等。這些政策通過金融手段,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務,促進產業發展和就業。9.1.3產業扶貧政策產業扶貧政策主要包括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農民合作社、扶持龍頭企業等。這些政策通過發展產業,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9.1.4教育扶貧政策教育扶貧政策主要包括農村教育經費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等。這些政策通過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教育水平,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9.1.5健康扶貧政策健康扶貧政策主要包括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這些政策通過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提高其健康水平。9.2農村扶貧措施農村扶貧措施是指在農村扶貧政策指導下,針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農村扶貧措施:9.2.1發展特色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是農村扶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發揮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鄉村旅游等產業,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9.2.2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如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有助于提高貧困地區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豬場飼料代工合同協議
- 光纜遷移施工合同7篇
- 畜牧買賣合同協議書范本
- 電灌站出租合同協議
- 生物陶瓷與傳統衛生陶瓷材料對比-全面剖析
- 網購消費者情感體驗研究-全面剖析
- 勞務分包合同樣板模板
- 軟件訂購合同書與軟件購買合同5篇
- 黑膜氧化塘合同8篇
- 轉讓合同外商投資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7篇
- 排水管道非開挖預防性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
- 交通工程基礎習習題及參考答案
- 讀書知識競賽試題含答案
- 線路送出工程質量創優項目策劃書
- 企業全面戰略管理、年度經營計劃、預算管理、績效管理
- 100T汽車吊性能表
- SOP0420201潔凈空調系統清潔消毒預防性維護保養操作規程報告
- 試樣切取和加工制備作業指導書
- 中國民主同盟入盟申請表(樣表)
- 數學分析簡明教程答案尹小玲鄧東皋
- 壁球館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