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耳部疾病操作規范(2025版)第一節先天性耳前瘺管先天性耳前瘺管是一種胚胎鰓弓結節融合缺損或第一鰓裂發育障礙所致的常見的先天性耳科疾病。發病率約1.2%,男多于女,單側多于雙側。【診斷】一、瘺管口位于耳輪角前約90%,少數開口于耳輪,甚至耳垂處。管口很小,或為凹陷,擠壓時可有稀薄粘液或乳酪物從管口溢出,微臭,時有癢感,繼發感染時可出現局部紅腫。二、瘺管是一種盲管,可有分枝而彎曲。管內壁為復層鱗狀上皮,上皮及上皮下組織也可因慢性炎癥而致纖維化。三、局部可因感染而產生紅腫、痛、溢膿。可反復急性發作。四、反復感染者,瘺管口附近皮膚可發生潰爛、疤痕、肉芽,甚至膿瘺。五、瘺管長的可向遠處伸展,發生深部感染者可在外耳道或乳突部形成膿腫,這需謹防。【治療】一、無繼發感染者,不需要治療。二、時有感染者經消炎后行瘺管切除術。(一)成人局麻,兒童應全麻。(二)在瘺管口周圍作一梭形切口,分離瘺管,注意勿將痿管分破,或撕斷,以免內容物溢出污染手術野或不能徹底切除干凈。分離時,用淚囊探針插入瘺管,以助追尋,直達盲端連同分枝一并切除。(三)因感染而致皮膚潰爛較大者,痿管切除后創面難以縫合者,可考慮植皮或轉移皮瓣縫合,術后有復發者亦可在手術顯微鏡下切除。第二節耳廓假性囊腫耳廓假性囊腫,亦稱為軟骨間積液或漿液性軟骨膜炎。病因未明,是一種軟骨膜無菌性炎性反應。其積液不在軟骨膜下,而是在耳廓軟骨間。【診斷】一、多無自覺癥狀,時有局部癢、麻、脹感。或觸痛。二、發生于耳廓前外側上部,如三角窩、舟狀窩或耳甲腔處,一般單發,偶有多發者。三、腫物常呈半球型隆起,界限清楚,表面皮膚色澤正常,腫物較小時觸之較硬,較大者有液體波動感。四、穿刺可抽出黃色液體,細菌培養陰性。其液體蛋白質含量較高,內無紅細胞或炎細胞。液體抽盡后,囊腫可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形成。五、透照試驗,囊腫可透光,這可與實質性腫物及血腫相鑒別。【治療】一、理療:對少量積液者,可用超短波或紫外線治療,以制止滲液和促使吸收,隔日一次。有效者,腫脹消退后,僅留皮膚增厚。也可用磁療、冷凍療法。二、穿刺抽液:積液較多者多用此法,抽出液體后,用石膏或牙模膠固定壓迫兩側,然后加壓包扎之,療效較好。本病預后良好,可遺有局部增厚,如有繼發感染引起化膿性軟骨膜炎,需抗炎治療以減輕耳廓畸形。第三節化膿性耳廓軟骨膜炎急性化膿性軟骨膜炎是一嚴重的外耳疾病,多由外傷,手術針灸等使致病菌侵入所致進行性軟骨壞死。致病菌以綠膿桿菌及葡萄菌居多。【診斷】一、早期有耳灼熱感,繼而局部腫脹、疼痛,井迅速加劇,呈持續性痛,用一般止痛藥物也難以制止,全身不適,并有發熱。二、見耳廓紅腫、增厚、觸之堅實而缺乏彈性、觸痛明顯。有膿腫形成時,耳廓表面呈暗紅色,或有局限性隆起,或有波動感。膿腫破潰后,疼痛減輕,可形成瘺管長期不愈。【治療】一、及時、足量使用抗生素藥物。多為綠膿桿菌感染,應選用有效抗生素,也可根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選用藥物。二、早期可局部熱敷,改善血液循環。可用紫外線、超短波照射等,以減輕局部炎癥。三、膿液形成時,應立即切開引流。術中在嚴格無菌條件下清創將耳廓軟骨壞死部分切除或刮除,以免感染波及全部軟骨,造成嚴重畸形。四、愈合可對耳部畸形行成形術。第四節外耳道癤外耳道癤也稱局限性外耳道炎,發生于外耳道外1/3的外耳道軟骨部。【診斷】一、臨床表現(一)主要癥狀是跳動性耳痛,張口、咀嚼、打呵欠時疼痛加重,常放射到頭部,影響睡眠。嬰兒不會說,表現為哭鬧不安,觸患耳更甚。(二)癤腫位于外耳道后壁者炎癥可向耳后擴散而腫脹,使耳后溝消失,或乳突皮膚紅腫,可誤認為急性乳突炎。(三)發病5~6日后,癤腫潰破,外耳道流出少許血膿,耳痛隨之減輕。二、檢查要點(一)見外耳道軟骨部有單個或多個小癤,初起皮膚局限性紅腫,觸痛明顯,牽拉耳廓后耳屏疼痛更加明顯。此點可與急性中耳炎鑒別,中耳炎無耳廓牽拉痛。(二)外耳道癤并發耳后膿腫,系耳后淋巴結化膿所致,其位置在乳突骨膜下,應與急性乳突炎引起乳突骨膜下膿腫鑒別。X線攝片可見乳突炎時乳突氣房明顯混濁或有骨質破壞,而外耳道癤乳突片正常。【治療】一、耳部熱敷、理療,如紫外線等。二、選用敏感抗生素。三、75%紗條填塞外耳道,每日更換1—2次。四、對疼痛劇烈者給予止痛藥,也可用3%酚甘油滴耳。五、癤腫自行潰破時,周圍清潔消毒,取出膿栓,置棉條引流。如破口小時,也可用刀尖擴大創口。注意切口應沿外耳道長軸方向切開,以免外耳道狹窄。第五節外耳濕疹外耳濕疹多見于小兒,好發于耳甲腔,耳廓后溝。也可發生于耳周皮膚。可出現外耳皮膚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等。按病程長短分急性、慢性兩類。【診斷】一、臨床表現耳癢感,嬰兒因癢而煩躁不安,急性期有灼熱感,若有繼發感染可有疼痛,甚至發熱。侵及外耳道時,有耳鳴或聽力減退。二、檢查要點(一)急性期:皮膚呈紅斑或粟粒狀小丘疹,多見半透明的小水皰,若有繼發感染則形成膿皰。水皰破后,水分蒸發而形成黃褐色如松香狀半透明痂皮,將痂皮去除流少量血水。(二)慢性期:表皮皸裂為主要表現,表皮脫屑、結痂、增厚,甚至形成外耳道狹窄,發生耳鳴或聽力減退。有的鼓膜可充血或增厚。【治療】去除病因,避免過敏物質或因素,加強營養及保持胃腸機能的正常等。局部治療:以清潔、干燥、消炎為主。(一)比較干燥,無滲液者:可用抗生素、可的松軟膏。(二)滲液較多者: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液濕敷1~2天。待滲液減少后,再用上述藥物治療。三、全身性治療(一)皮質類固醇藥物如強的松等,可減輕癥狀,促進濕疹好轉。(二)抗組胺藥物、撲爾敏等可減輕刺激、止癢。(三)有繼發性感染時,可內服或注射抗生素。第六節大皰性鼓膜炎大皰性鼓膜炎,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急性炎癥,病變局限于鼓膜及外耳道近鼓膜皮膚。本病好發于兒童及青年人。【診斷】臨床表現(—)多突然發生耳深部疼痛,呈持續性刺痛或脹痛,可有同側頭痛,小兒則有哭鬧不安。(二)耳內悶脹阻塞感,輕度聽力障礙和耳鳴,眩暈等。(三)大皰破裂后,外耳道流出血性或漿液性分泌物,此耳疼痛可緩解。(四)全身癥狀不重,體溫微升或正常。二、檢查要點(一)外耳道深部皮膚充血或腫脹,可有耳屏壓痛或耳廓牽拉痛,偶有乳突部壓痛。(二)鼓膜紅腫,以鼓膜松弛部明顯。鼓膜皰疹為表皮下組織間隙積液所形成,形狀大小、數目和顏色不一,常呈圓形或橢圓形,皰壁菲薄而柔軟,也可呈一個大血皰在鼓膜表面。(三)皰疹潰破后,鼓膜或鄰近外耳道皮膚上呈暗紅色淺表潰瘍或有瘀血、血痂。如無細菌繼發性感染,中耳一般不受侵犯。【治療】一、本病有自愈傾向。主要治療措施是清潔外耳道,減少污染,防止繼發感染,全身用抗生素。耳痛嚴重者服鎮靜劑藥物。二、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每日3次。三、血皰不吸收或疼痛甚者,將大皰用鼓膜刀切開、疼痛可緩解。注意切大皰時勿傷及鼓膜全層,以免發生中耳急性感染。四、注意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全身并發癥。第七節咽鼓管阻塞系指吞咽、呵欠、噴嚏及捏鼻鼓氣時,不能使咽鼓管腔開放者。【診斷】一、臨床表現(一)耳阻塞感、耳悶感。(二)低調耳鳴,持續性。(三)聽力減退。二、檢查要點(一)耳鏡檢查:鼓膜混濁內陷,活動度減低或消失。(二)聽力檢查:為傳音性聾。早期為低頻下降型,晚期呈平坦型。(三)聲阻抗檢查:鼓室功能曲線呈B型(平坦型)。(四)咽鼓管功能檢查:顯示咽鼓管狹窄或閉鎖。三、鑒別診斷需與咽鼓管異常開放作鑒別。若是一側性者應注意鼻咽部腫瘤。【治療】一、去除致病原因(如抗炎、脫敏等)。二、1%麻黃素滴鼻,減輕粘膜充血腫脹。三、咽鼓管吹張術。四、必要時手術治療(如咽鼓管成形術、鼓膜置管術等)。第八節咽鼓管異常開放由于咽鼓管過分通暢或經常處于開放狀態而引起癥狀。【診斷】一、臨床表現(一)自聽增強,指可聽到自身的聲音增強,如說話、呼吸聲等。(二)耳鳴,為低頻吹風樣耳鳴。(三)耳悶脹、耳痛或鼻咽部有活瓣感。(四)可有頭痛、失眠、多夢、心悸等神經衰弱癥狀。二、檢查要點(一)耳鏡檢查:鼓膜可隨呼吸運動,吸氣時向內凹陷,呼氣時向外膨出。(二)聽診管檢查:可聽到呼吸音及說話聲。(三)聽力檢查:正常或輕度傳音性聾。(四)聲阻抗檢查:鼓室功能曲線呈波動型,且與呼吸一致。【治療】一、原則:使咽鼓管腔或咽口狹窄,以減少其通暢度。二、方法(一)藥物燒灼法:以10%~20%硝酸銀、5%~10%三氯醋酸等的卷棉子,經咽鼓管導管涂擦咽鼓管咽口或管腔。燒灼后觀察3周,必要時可重復進行。(二)具體制作方法:(1)以1%地卡因麻醉咽鼓管咽口。(2)以粗的金屬咽鼓管導管,按導管吹張法準確置于咽口處。(3)用鋼絲卷棉子卷少量棉花,蘸少許燒灼藥物,經咽鼓管導管插入咽口,并向前推進置入管腔約0.2~0.5cm持留片刻后退出。第九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本病是由各種因素引起咽鼓管粘膜腫脹,管腔急性阻塞致中耳通氣引流不暢,氣壓降低、負壓吸引而形成中耳粘膜充血、水腫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診斷】一、臨床表現(一)耳內有異物堵塞感及悶脹感。(二)聽力減退,可隨頭位變動而變化,且于打呵欠或擤鼻時可暫時好轉。(三)自聽增強。(四)兒童常無主訴,但可存在對聲音的反應遲鈍等現象要加以細心觀察。二、檢查要點(一)鼓膜內陷為本病主要特點。典型表現為(1)錘骨短突突出;(2)錘骨柄向后上移位縮短;(3)光錐變形或消失。(二)中耳腔內積液,可見鼓膜色淡黃,有液平面或水泡,隨頭位而變動。(三)聽力檢查,一般呈傳音性聾,初為低頻,后可轉為高頻。(四)聲阻抗檢查,鼓室壓曲線早期為C型(負壓型),積液時呈B型(平坦型)。(六)鼓膜穿刺能抽出中耳腔內的滲出液。(五)鼻腔及鼻咽部檢查,特別對一側病變的患者,鼻咽部檢查應作為常規,警惕腺樣體肥大及鼻咽部癌腫的可能。(六)X線攝片,包括乳突、鼻咽和鼻竇X線平片或CT掃描,常可發現乳突氣房模糊,或鼻咽、鼻竇內病變。(七)中年以上患者該病應檢測EB病毒抗體。【治療】一、病因治療,控制感染病灶和去除阻塞性病變。二、中耳無滲液時,以使咽鼓管通暢為主。(一)對鼻、咽等處有急性化膿性炎癥者,需用適當和足量抗生素治療。(二)全身使用抗組織胺或激素等藥物,如撲爾敏、酮替芬、地塞米松等。(三)1%麻黃素滴鼻。注意滴藥后頭后仰使之流向鼻咽部,并隨即側臥5—10分鐘,使咽鼓管粘膜收縮,以利中耳通氣。(四)咽鼓管吹張術或鼓膜按摩。適于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三、中耳有滲液時,除上述促使咽鼓管通暢的方法外,以經鼓膜向外耳道通氣引流為主。(一)鼓膜穿刺抽液。抽出滲液并注入藥液。(二)鼓膜切開術,滲液粘稠不易經穿刺抽出者,可采用鼓膜切開吸出。(三)鼓膜放置通氣引流管。適于分泌物粘稠,或經反復穿刺抽液無效者。(四)必要時行乳突和鼓室探查術。置管及手術禁忌證:1.初患分泌性中耳炎,可先行鼓膜穿刺。2.鼓室型頸靜脈體瘤。3.嚴重心臟病或血液病者。預后:一般較好,常于1周內炎癥消退,聽力恢復。如處理不當或中耳積液粘稠不易排除,可轉變為慢性,甚而形成粘連性中耳炎,遺留難以恢復的耳聾。第十節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本病為中耳粘膜非化膿性慢性炎癥,其名稱與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相似。兒童多見,且為兒童致聾的常見原因之一。【診斷】一、臨床表現(一)聽力漸進性減退,一般為傳音性聾,重者可呈混合性聾(二)耳鳴,為低音調持續性。(三)自聽增強。二、檢查要點(一)耳鏡檢查:鼓膜明顯內陷,部分增厚有鈣化斑或萎縮變薄。有粘連者可呈局限性內陷。(二)鼓膜活動度減低,部分可完全不活動。(三)鼓膜穿刺抽液,常因積液粘稠不能抽出。(四)聽力檢查,多為傳音性聾,晚期可呈混合性聾。(五)聲阻抗檢查,鼓室功能曲線較平坦,無顯著頂峰。鐙骨肌反射可消失。(六)咽鼓管功能檢查,可閉塞或狹窄。(七)X線檢查,乳突氣化不良或呈硬化型乳突。三、鑒別診斷(一)耳硬化癥。(二)一側性者必須特別注意鼻咽部腫瘤(如鼻咽癌)及與中耳癌鑒別。[治療]一、病因治療。二、中耳無滲液時應注意使咽鼓管通暢。第十一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中耳粘膜由化膿性致病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癥稱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因嬰幼兒咽鼓管短、寬而平直,增殖體常肥大,又易患傳染病,故好發本病。發病率占本科初診的2.1%。本病常見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次為草綠色鏈球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等。感染途徑有三:一、咽鼓管途徑致病菌經咽鼓管粘膜下淋巴或因擤鼻不當隨炎性分泌物進入鼓室。二、外耳道途徑致病菌經外傷破裂的鼓膜,或置于鼓膜上的通氣管等進入鼓室,外耳道異物阻塞伴感染。三、血路感染致病菌經血液循環進入鼓室,此途徑已少見。【診斷】一、臨床表現(一)急性咽鼓管阻塞期,此期時間短暫,易被忽略。表現為耳內堵塞感,輕度聽力減退和自聽增強。(二)急性鼓室化膿期1.鼓膜穿孔前,有(1)搏動性耳痛,(2)聽力減退明顯為傳音性聾,(3)全身發熱,嬰幼兒更明顯,常伴嘔吐、腹瀉等胃腸炎表現。2.鼓膜穿孔后,有(1)有流膿,初為漿液性,后變為帶血粘膿或膿性;(2)耳痛減輕,以至消失。(三)炎癥恢復期或乳突炎期,視致病菌毒力、患者抵抗力和治療情況而定。1.恢復期:(1)耳內分泌物由膿性變為粘液性,然后逐漸停止流膿;(2)聽力減退多可恢復正常。2.乳突炎期(乳突氣房內積膿):此時全身癥狀加重,乳突區疼痛,且有明顯腫脹壓痛。二、檢查要點(一)耳鏡檢查,示(1)鼓膜內陷、充血、腫脹和膨隆。初期僅見鼓膜內陷,于急性化膿期則鼓膜充血腫脹,且逐漸加重而向外膨隆;(2)鼓膜穿孔,至急性化膿后期鼓膜出現穿孔,多位于鼓膜緊張部,穿孔小者常見閃爍亮點,分泌物呈搏動狀溢出,如為伴發于急性傳染病者,則常為緊張部大穿孔;(3)如發展為乳突氣房積膿,則外耳道后上壁腫脹、塌陷,常不易窺清鼓膜;(4)外耳道膿液,初為漿液或帶血性,漸變為粘膿或膿性。(二)乳突鼓竇區壓痛,早期僅有短暫壓痛,隨耳流膿而消退。如為乳突炎期,則該區腫脹壓痛持久明顯。(三)聽力檢查,為傳音性聾。程度視鼓室病變輕重而異。(四)乳突X線檢查,如發展至乳突炎期,則乳突氣房消失,呈云霧狀混濁改變。【治療】一、對癥處理:如休息;鎮靜止痛:局部熱敷或理療。二、全身性抗感染:早期給予足量消炎抗菌藥物,首選者仍為青霉素或慶大霉素。膿液作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以選擇合適的抗生素。三、局部治療:當鼓膜穿孔前,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和0.5%-1%麻黃素滴鼻。經抗炎治療癥狀未減,耳痛劇烈,鼓膜明顯膨出或雖有穿孔,但孔小引流不暢時,宜及時行切開引流。當鼓膜穿孔后,以清洗膿液,通暢引流為主。一般采用3%雙氧水洗耳,抗炎藥物滴耳,常用水劑,有氧氟沙星滴耳液。忌用粉劑,以免阻礙引流。鼓膜愈合1周后,及早行咽鼓管吹張術或鼓膜按摩,防止鼓膜與內壁粘連。四、治療致病原因及預防并發癥。五、急性中耳炎行鼓膜切開術適應證:(一)急性鼓膜充血、水腫、膨隆或突起;(二)鼓膜穿孔小,引流不暢,疼痛加劇。禁忌證:(一)頸靜脈球體瘤;(二)嚴重心臟病,血液病。六、急性乳突炎治療,除全身和局部抗炎治療外,應立即行乳突鑿開術,以消除病灶,通暢引流。七、急性乳突炎行乳突鑿開術適應證:(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抗生素及鼓膜切開術3周后仍有耳流膿不止;(二)耳后痛、發熱、乳突壓痛、X線攝片或CT片示乳突氣房模糊,白細胞增高;(三)出現耳后骨膜下膿腫,面癱及貝佐爾德膿腫。禁忌證:(一)未經保守治療的急性中耳炎;(二)各種熱性病期間不宜手術。第十二節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本病是中耳粘膜、骨膜或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癥。患急性炎癥后2-3個月以上,耳流膿持續不愈則轉為慢性。以兒童發病率高,約為0.5%~4.3%。【診斷】一、臨床分類及病理根據病變性質和程度,可分為粘膜型、骨瘍型和膽脂瘤型。(一)粘膜型(單純型):最為常見,病變局限于中耳粘膜,以粘膜增厚、圓細胞浸潤為主。如有過敏因素,可有肉芽或息肉形成。(二)骨瘍型:除粘膜、聽骨病變外,常侵蝕骨質或鼓環,可發生肉芽或息肉。(三)膽脂瘤型:此并非真正腫瘤。由于鼓膜及外耳道表皮長入鼓室后,上皮反復脫落并層層堆積而成,稱此為繼發性膽脂瘤;如因松弛部內陷成袋而形成者為原發性膽脂瘤。膽脂瘤通過對周圍骨質的壓迫性破壞和蛋白分解酶對骨質溶解的方式逐漸擴展嚴重甚至致命的并發癥。二、臨床表現具有耳流膿、聽力減退和鼓膜穿孔三大特征,因病變類型不同而異。(一)粘膜型:間歇流膿,粘性或粘膿性,無臭味,往往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膿量增多。聽力減退多為輕度傳音性聾。(二)骨瘍型:持續流膿,為膿性,有臭味。聽力減退早期為傳音性聾,晚期可為混合性聾。(三)膽脂瘤型:持續流膿,量少而腐臭。聽力減退早期為傳音性聾,晚期為混合性聾。可有輕度耳鳴及眩暈感。三、檢查要點(一)外耳道積膿液,性質按不同類型而異。如為骨瘍型或膽脂瘤型尚可見肉芽或息肉。(二)鼓膜穿孔部位、大小,依不同類型而異。粘膜型多為緊張部中央大穿孔,呈圓形或腎形,不累及鼓環;骨瘍型為緊張部邊緣性或中央性大穿孔,常累及鼓環和骨壁;膽脂瘤型為松弛部或緊張部后上邊緣穿孔。切記對松弛部有痂皮覆蓋者,應細心清除痂皮后始可見穿孔。(三)鼓室粘膜改變:通過鼓膜穿孔觀察。1.粘膜型:鼓室粘膜呈慢性充血(或蒼白),腫脹或增厚,但表面光滑。2.骨瘍型:鼓室內有肉芽或息肉。3.膽脂瘤型:鼓室粘膜可呈鱗狀上皮化,色灰白,時有肉芽,并有灰白色腐臭膽脂瘤樣物,光鏡下可見鱗狀上皮和膽固醇結晶。(四)聽力檢查,一般多呈傳音性聾。長期炎癥患者伴耳蝸變性者,可為混合性聾。(五)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有利于正確選擇抗炎藥物,提高療效。(六)乳突X線或乳突CT檢查:(1)粘膜型:乳突為硬化型,無骨質破壞。(2)骨瘍型:乳突呈硬化型或板障型,因乳突氣房骨隔及骨質破壞,可見骨瘍性透光區。(3)膽脂瘤型:乳突內可見邊緣整齊的圓形透光區,為膽脂瘤腔。四、鑒別診斷(一)三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應認真鑒別,因治療原則和方法不同。(二)慢性外耳道炎。(三)結核性中耳炎:兒童多見,長期耳流膿,聽力損失迅速加重,易發生面癱等并發癥,乳突X線可有死骨形成,可以分泌物涂片,結核桿菌培養或活組織檢查確診。(四)慢性肉芽性鼓膜炎。(五)中耳癌。【治療】一、治療原則:(一)病因處理,通暢引流,以防并發癥,清除鄰近病灶,對過敏患者予以抗過敏處理;(二)控制感染,停止流膿;(三)徹底清除病變,重建聽力。二、粘膜型:以局部治療為主。(一)清除膿液:可采用干拭、濕洗或吸引等法。常用者為3%雙氧水清洗,拭干后滴藥。(二)局部用藥: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以下藥物,必要時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藥物。水劑:適用于鼓膜穿孔較小者,有過敏者加用可的松液。(三)防復發,恢復聽力。粘膜型炎癥消退后遺留的鼓膜穿孔,經2-3個月以上不流膿者,可施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三、骨瘍型:在清除中耳肉芽和息肉的基礎上,按粘膜型的治療方法處理。如無效,則需行手術治療。四、膽脂瘤型:宜早期施行手術清除病變,以防發生并發癥。根據鼓室結構和內耳功能破壞的情況,可行改良乳突根治術或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術以增進聽力,或行乳突根治術。第十三節中耳膽固醇肉芽腫中耳膽固醇肉芽腫是一種含膽固醇結晶的巨細胞肉芽組織,是一種不太多見而又好發于青少年的一種疾病。【診斷】一、緩慢發展的傳音性聾。二、耳部檢查見鼓膜的后上或后下有橢圓形膨隆,穿刺可抽吸出褐色粘稠的分泌物,鼓膜多完整,呈藍色。三、X線攝片示乳突氣房模糊,必要時行CT、MRI檢查。四、手術時要取病變組織,送病理檢查。五、鑒別診斷:要與頸靜脈球體瘤相鑒別。第十四節急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是繼發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乳突氣房急性化膿性炎癥,多發生于乳突氣化者,自抗生素廣泛應用以來,發病已明顯減少,但由于細菌毒力、宿主免疫力、及耐藥菌株感染,以及某些患者對多種抗生素過敏影響藥物應用等因素,此病發生似又有增加趨勢,兒童及成人均可發病,致病菌可為β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溶血性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桿菌、綠膿桿菌、以及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中耳感染加重,致鼓竇入口引流受阻,引起乳突氣房鼓膜炎、骨炎,氣房內積膿,使壓力增加,加之炎癥致骨質脫鈣,氣房骨壁迅速溶解壞死,骨隔破壞消失,形成融合性乳突炎,并可破壞周圍骨壁,形成骨膜下膿腫,或破壞鼓室蓋骨板及乙狀竇骨板發生并發癥。【診斷】一、病史及癥狀(一)早期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癥狀,經治療后癥狀持續不愈,或好轉后又加重,應考慮并發急性乳突炎之可能。(二)耳痛重,常為跳痛,此為乳突內積膿造成氣房內壓力增加所致,且常伴有頭痛,體溫升高,小兒常有高熱,全身中毒癥狀,精神食欲不振等。(三)耳流膿量增多,但如引流不暢,也可膿量減少。二、體征及各項檢查(一)耳后鼓竇區壓痛明顯,感染到達皮質出現乳突部軟組織腫脹,皮膚水腫,耳廓向前下外側移位,由于膿腫形成位于骨膜下,多無波動感。(二)耳鏡檢查可見外耳道骨部后上壁下塌,此為急性乳突炎的重要指征,有時與腫脹的鼓膜后上象限很難分辨。(三)鼓膜充血、肥厚、后上部膨隆,可見穿孔,多較小,但可由于外耳道后上壁及鼓膜后上部腫脹膨隆而影響鼓膜穿孔觀察,耳道內常有多量粘膿性或膿性分泌物,且有搏動。(四)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五)其他檢查可呈現體溫高,白血球總數增加,核左移。(六)X線攝片:對急性乳突炎有診斷價值,應拍雙側乳突進行比較,早期患側乳突氣房模糊,透明度減低呈云霧狀,至融合期呈現氣房間隔消失,并應注意觀察周圍骨伴有無破壞不完整。【治療】一、全身抗感染治療急性乳突炎早期治療的關鍵是全身應用抗生素,根據病情可選用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紅霉素、或其他廣譜抗生素,如先鋒霉素等。待膿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回報后,可再考慮更換敏感藥物,日用藥量及總用藥時間要充足,用藥期應至癥狀消退后一周左右。二、局部治療鼓膜已穿孔流膿者,注意清理外耳道膿液,可每日一次用吸引器輕輕吸引,但注意負壓勿過大,以免將水腫粘膜脫出妨礙引流,未穿孔或穿孔過小引流不暢者,應行鼓膜切開引流,然后以抗生素滴耳液滴耳。三、乳突單純鑿開術抗生素治療及鼓膜切開反應不佳,且病情繼續進展,全身癥狀重,并有并發癥發生趨勢或已發生者,應行手術治療。采用耳后進路乳突單純鑿開,目的在于清除全部病變氣房,恢復乳突鼓室通氣,建立充分引流。術中注意探查鼓竇入口處,應避免造成砧骨移位,井注意探查有無鼓室蓋胃板或乙狀竇骨板侵蝕破壞,術腔可放硅膠管引流,或充填紗條,切口不予縫合,術后換藥,至術腔完全封閉愈合。禁忌證:(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早期,應先保守治療或行鼓膜切開以利引流,不宜在炎癥未局限化而過早行單純乳突鑿開術。(二)在各種熱性病期間不宜手術。
第十五節耳源性并發癥為由中耳的化膿性炎癥所引起的各種并發癥的統稱。按部位不同分為三類。一、顱外并發癥,有(—)耳后骨膜下膿腫;(二)耳前骨膜下膿腫;(三)耳源性頸深部膿腫。二、顳骨內并發癥,有(一)迷路炎;(二)巖部炎;(三)耳源性面神經麻痹。三、顱內并發癥,有(一)耳源性硬腦膜外膿腫;(二)耳源性硬腦膜下膿腫;(三)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四)耳源性腦膜炎;(五)耳源性腦膿腫;(六)耳源性腦積水。【診斷】如臨床上出現各種耳源性并發癥的癥狀和體征,首先要確定是否為“耳源性”。需根據以下幾點:一、耳流膿病史,特別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骨瘍型或膽脂瘤型)的急性發作史。耳內流膿如突然增多,減少或停止,均屬可疑的癥狀。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如出現明顯耳痛、頭痛,或體溫升高、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如已使用過抗生素等治療,典型癥狀常可被掩蓋,但并發癥的主要特征常可存在,應注意全面分析。三、應仔細檢查鼓膜,常見鼓膜松弛部或緊張部邊緣穿孔,或因有肉芽、息肉堵塞致引流不暢。四、乳突X線攝片,鼓室或鼓竇天蓋或乙狀竇骨壁有骨質破壞,或乳突腔有膽脂瘤影像。五、超聲波、腦血管造影、CT或MRI等檢查,可顯示迷路瘺管、顱內膿腫等影像。六、乳突手術中可發現鼓室蓋、鼓竇蓋或乙狀竇等骨壁有骨質破壞,應進一步跟蹤追查,必要時行診斷性穿刺。【治療】一、手術治療:為本癥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乳突鑿開或根治術,以及針對不同種類并發癥的對癥手術(如腦膿腫引流或摘除術等)。二、積極抗炎治療:早期使用足量抗生素、磺胺等抗炎藥物控制感染,對有長期使用抗生素者,最好取膿液作細菌和霉菌培養并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且應注意藥物能通過血腦屏蔽者,如氨芐青霉素、氯霉素等。三、其他對癥治療:全身支持療法,輸液、輸血、維持水電平衡等。
第十六節突發性耳聾突發性耳聾是指突然發生、原因不明的一種感音性聾。近20年發病率有明顯上升,多為單側性,雙側者少見。其病因不明,目前公認與病毒感染和(或)內耳血循環障礙有關,疲勞、精神緊張等可作為誘因,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循環系統疾患易導致內耳供血障礙,也可誘發本病。【診斷】一、病情發展迅速,耳聾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最長于1~2天內發生,病人常可訴及確切日期、時間、耳聾一般多較重,且多為單側性。二、80%患者伴有耳鳴,且多于耳聾前數分鐘或數小時出現,耳鳴多強烈,常為噪聲或潮水聲,使患者難以忍受。三、耳內可有脹滿感或壓迫感,約1/3患者伴有眩暈,發生于疾病初期或呈持續性。四、耳鏡檢查無異常所見,伴眩暈患者可有自發眼震。五、聽力檢查純音聽閾示典型感音神經聾,多為中、重度或重度以上聽力損失,聽力曲線以平坦型及下降型多見,言語測聽、聲導抗測試、耳聲發射以及聽性誘發電位測試符合耳蝸性耳聾,但如聽力損失較重,則難以測試。七、內耳道X線片或CT掃描以除外聽神經瘤或其他顱內占位病變所致突聾。八、應注意與窗膜破裂、梅尼埃病、聽神經瘤、自身免疫性聾、功能性聾等相鑒別。【治療】根據臨床資料分析,本病治療開始愈早效果愈好,超過一周者效果常不滿意,因此應作為急癥處理,治療目的主要在于擴血管、改善內耳微循環,促進細胞代謝,以及應用激素和維生素類輔助治療。一、擴血管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管理師證書考試的案例分析及試題答案
- 提升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口語表達能力的建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心理建設建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分析推理試題及答案
- 就業課題申報書
- 項目風險評估與響應的結合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分析工具試題及答案
- Module 3 Unit 2 Reading and vocabulary-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外研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律師給公司提供培訓服務實操指引
- 小班幼兒綜合素質提升方案計劃
- 寵物醫院安樂協議書范文模板
- 鄉村振興大數據基礎數據元與代碼集
- 五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復習課件
- 布置我們的家(課件)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滬科黔科版
- 畢業論文(設計)多功能臺燈設計
- 三級動火安全技術措施方案
- 化工基礎知識題庫
- 前程無憂國企招聘筆試題庫
- 2024年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第13屆“玉燕杯”小學數學六年級競賽試卷
- 名人-魏源-人物介紹
- “小小科學家”廣東省少年兒童科學教育體驗活動+生物試題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