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常見疾病的護理(幼兒保健與護理)_第1頁
學齡前兒童常見疾病的護理(幼兒保健與護理)_第2頁
學齡前兒童常見疾病的護理(幼兒保健與護理)_第3頁
學齡前兒童常見疾病的護理(幼兒保健與護理)_第4頁
學齡前兒童常見疾病的護理(幼兒保健與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患兒的護理

新生兒常見疾病與護理(一)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其特點為:①一般情況良好;②足月兒生后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黃疸多于生后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4周;③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umol/L(5mg/d1);④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1/~mol/L(12.9mg/d1),早產兒<257t~mol/L(15mg/d1)。(二)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具備其中任何一項者即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①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②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lumol/L(12.9mg/d1)、早產兒>257umol/L(15mg/d1),或每日上升超過85umol/L(5mg/d1);③黃疸持續時間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④黃疸退而復現;⑤血清結合膽紅素>34umol/L(2mg/d1)。預防措施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后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灑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孕婦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現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嬰兒出生后應密切觀察其項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并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貢疸的進退。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委靡、嗜睡、吸乳困難、驚恐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以使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二)新生兒敗血癥是指病原體侵入新生兒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反應。常見的病原體為細菌,也可為霉菌、病毒或原蟲等。新生兒敗血癥分型根據發病時間分早發型和晚發型早發型:①生后7天內起??;

②感染發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時,與圍生因素有關,常由母親垂直傳播引起,病原菌以大腸桿菌等G—桿菌為主;

③常呈暴發性多器官受累,病死率高。晚發型:①出生7天后起病;

②感染發生在出生時或出生后,由水平傳播引起,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機會致病菌為主;

③常有臍炎、肺炎或腦膜炎等局灶性感染,病死率較早發型低。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癥狀早期癥狀、體征常不典型一般表現為反應差、嗜睡、發熱或體溫不升、不吃、不哭、體重不增等癥狀。出現以下表現時應高度懷疑敗血癥:①黃疸:有時是敗血癥的唯一表現,表現為黃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復現;②肝脾腫大:出現較晚,一般為輕至中度腫大;③出血傾向:皮膚粘膜瘀點、瘀斑、針眼處滲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④休克:面色蒼灰,皮膚呈大理石樣花紋,血壓下降,尿少或無尿,硬腫癥出現常提示預后不良;⑤其他:嘔吐、腹脹、中毒性腸麻痹、呼吸窘迫或暫停、青紫;⑥可合并肺炎、腦膜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化膿性關節炎和骨髓炎等。新生兒敗血癥的預防措施任何與新生兒接觸的東西,如奶瓶等必須消毒。護理新生兒前一定要用肥皂洗手。母親在生產后患感染性疾病時,要與新生兒短期隔離,以避免傳染給新生兒。做新生兒護理工作應特別注意保護皮膚粘膜、臍部免受感染或損傷,并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吸、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保持口腔、臍部皮膚粘膜的清潔,如有感染性疾病,應及時下理。(三)尿布疹嬰兒的皮膚極為嬌嫩,若長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風而潮濕,臀部常會出現經色的小疹子或使皮膚變得比較粗糙,這種癥稱做“尿布疹”或“紅屁股”如果長時間裹在濕尿布中,皮膚就會受到刺激,形成尿布疹。常見癥狀新生兒患尿布疹常見癥狀是在尿布覆蓋的位置中皮膚出現脫屑、發紅、糜爛,甚至惡臭,有時會出現紅色皮疹、結節狀潰瘍。預防措施最好的辦法是使嬰兒的屁股保持干爽。每次換尿布時徹底清洗嬰兒的生殖器區域。每次換尿布時,給他的小屁股技法一層薄薄的防護霜。不要使用滑石粉質地的爽身粉,因為如果嬰兒吸放入它的粉塵,會對肺部造成傷害。不要把尿褲系得太緊,寬松的衣服能夠證嬰兒的小屁股呼吸。不要給嬰兒穿塑料套褲或其他不透氣材料制成的衣物。不要用含有芳香成分的洗滌先寶寶的棉質尿布,以防皮膚產生過敏反應。(四)新生兒皮膚病

皮膚是全身最大的器官,嬰兒出生后皮膚光滑細嫩,便即使是正常嬰兒也常有許多異常,雖無害但令家長們擔心。常見癥狀

米粟疹:多發生在面頰、額部及鼻部,多在一個月內自然消失。汗液疹:可因汗液出口阻塞而形成細小水痘,或形成紅色的小丘疹。新生兒痤瘡:像青春痘的病癥,多在鼻部及面頰,大部分在6個月內自然消失。毒性紅斑:這種紅斑是無害而且短暫存在的,多發生在出生后前幾天,開始為紅斑,很快變成小丘疹,爾后消失。脂溢性皮炎:常在出生地后1-2周發生,在嬰兒胸前、眉毛處引起的黃色脫屑,尤其多發生在頭皮。蒙古斑:多發生在背部、臀部、灰藍色斑塊,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預防措施平時多注意嬰兒的皮膚護理,盡量少用或不用激素類的外用藥。對患有濕疹的乳兒,平時最好穿純棉制品衣服,以減少過敏原。洗澡時不要用香皂或肥皂,以免刺激皮膚。調整乳兒的飲食,可適當早上些添加輔食,減少牛奶量,減輕濕疹。平時要注意剪孩子的指甲,防止抓破皮膚,引起感染。不要讓孩子在陽光下暴曬,注意保持皮膚干燥,避免奶汁、菜汁沾到臉上。(五)新生兒猝死癥

新生兒猝死癥的發病年齡以1-6個月最為常見,多發生在男嬰,男女比例為3:2,多發生在冬天,午夜與清晨6時之間?!境R姲Y狀】感染;嬰兒患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多發生于3個月以上的嬰兒,而且39%嬰兒死后可培養出病毒。特別是呼吸合成病毒。呼吸功能異常:早產兒呼吸暫停,陣發性呼吸都可能引起心跳漸緩,動脈血中含氧減少,組織缺氧等。上呼吸道阻塞:因塵埃或牛奶過敏而引起咽喉痙攣及支氣管收縮,引起呼吸阻塞。心臟傳導系統和舉報陳代謝及內分泌異常,心律不齊預防措施嬰兒猝死癥是一種突發事件,因其原因不明,很難預防,以下只是幾種合理的預防建議。嬰兒喂完奶須排完氣后再放下睡覺,若嬰兒容易吐奶,最好是右側臥位,也可以喂濃縮奶以減輕牛奶逆流發生。冬天時,房間不要封閉太久,要空氣流通,頭6個月的最好采用仰睡的姿勢,被子不可蓋得太厚,以避免壓迫其呼吸道,造成察看死亡。不要讓6個月前的嬰兒獨自一個人睡得太久,必須經常到醫院檢查。。(六)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重要病因。據統計,圍生期感染性肺炎病死率約為5%~20%。可發生在宮內、分娩過程中或生后,由細菌、病毒、霉菌等不同的病原體引起。新生兒肺炎分類1.宮內感染性肺炎(又稱先天性肺炎)主要的病原體為病毒,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常由母親妊娠期間原發感染或潛伏感染復燃,病原體經血行通過胎盤感染胎兒。2.分娩過程中感染性肺炎①胎膜早破24小時以上或孕母產道內病原體上行感染羊膜,引起羊膜絨毛膜炎,胎兒吸人污染的羊水,發生感染性肺炎。②胎兒分娩時通過產道吸入污染的羊水或母親的宮頸分泌物。3.出生后感染性肺炎①呼吸道途徑:與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②血行感染:常為敗血癥的一部分;③醫源性途徑:由于醫用器械如吸痰器、霧化器、供氧面罩、氣管插管等消毒不嚴,或呼吸機使用時間過長,或通過醫務人員手傳播等引起感染性肺炎。臨床表現1.宮內感染性肺炎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多在生后24小時內發病,出生時常有窒息史,復蘇后可有氣促、呻吟、呼吸困難,體溫不穩定,反應差。肺部聽診呼吸音可為粗糙、減低或聞及濕羅音。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或持續肺動脈高壓。血行感染者常缺乏肺部體征,而表現為黃疸、肝脾大和腦膜炎等多系統受累。2.分娩過程中感染性肺炎發病時間因不同病原體而異,一般在出生數日至數周后發病,細菌性感染在生后3—5天發病,II型皰疹病毒感染多在生后5—10天,而衣原體感染潛伏期則長達3~12周。3.產后感染性肺炎表現為發熱或體溫不升、氣促、鼻翼扇動、發紺、吐沫、三凹征象;肺部體征早期常不明顯,病程中可出現雙肺細濕羅音。新生兒肺炎預防措施要加強新生兒保健,居室空氣流通、新鮮、并避免與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觸。有異常分娩或臨產感染者,新生兒應隔離觀察,必要時應早用抗菌素。羊水或胎糞吸入性肺炎,預防的關鍵是防止胎兒發生胎兒宮內缺氧。對于感染引起的新生兒肺炎,懷孕的母親要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更要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嬰兒出生后,要給嬰兒布置一個潔凈舒適的生活空間。嬰兒所用的衣服、尿布應柔軟、干凈、哺乳的用具應消毒?;几忻暗某扇艘M量避免接觸新生兒,若母親感冒、應戴口罩照顧孩子和孩子和喂奶?;几忻暗某扇艘M量避免接觸新生兒,若母親感冒,應立即去醫院治療,防止病菌擴散。新生兒肺炎的護理首先要密切觀察寶玉的體溫的變化、精神狀態、呼吸情況。室內空氣要新鮮,太悶太熱對肺炎患兒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變稠、呼吸更為困難。室內溫度也要適宜,地上應經常灑些水,使室內不要太干燥。新生兒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應該注意補充足夠的液體和熱量,除注意喂奶處,可輸葡萄糖液?;純阂虬l熱、出汗、呼吸快而失去水分較多,要多喂水,這樣也可以使咽喉部濕潤,使稠痰變稀,呼吸道通暢。由于吃奶時可以加重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應改用小勺喂。要注意寶寶鼻腔內有無干痂,如有可用棉簽蘸水后輕輕取出,以解決因鼻腔陰塞而引起的呼吸不暢。新生兒意外傷害防范及緊急處理

燙傷

嗆奶窒息

燙傷燙傷是新生兒意外傷害中很常見的一種。新生兒時期發生燙傷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長不懂得新生兒時期體溫中樞調節特殊,盲目地給小孩進行體溫保護造成,如用熱水袋或瓶子給小兒保暖,不加保護措施,或者洗澡時水溫過熱。月嫂新生兒一定要注意加強各種操作,以避免新生兒燙傷的發生。燙傷的分度燙傷可分三度:I度表現為皮膚紅、腫、痛,但無水泡出現;II度表現為局紅、腫、痛明顯,有明顯水泡;III度表現為皮膚發焦或蒼白干燥,可無痛感,深度可達皮上組織、肌肉和骨骼。燙傷的護理輕度燙傷可在局部涂一些燒傷膏,無須包扎,一般2-3天后皮膚干燥,顏色自然消退。II度、III度燙傷要協助產婦或其家屬用干毛巾或床單將小兒傷處蓋好,盡快送往醫院診治。洗澡燙傷的防范

(1)給嬰兒洗澡時,如果使用流動水,一定要控制好水溫,40并左右即可,,先用手肘內側測水溫,感覺不涼,不燙傷才可。(2)如果使用澡盆洗澡,放水時應該先放涼水后放熱水,等調好了水溫,現抱小兒洗澡,一定不要一手抱小兒,一手拿熱水壺。(3)讓小兒遠離熱水壺,熱水壺等容易發生燙傷的環境.溫奶燙傷的防范(1)人工喂養時,當新生兒吃奶中發現奶涼,需要溫奶,一般是將奶瓶放在大熱水杯里。溫奶過程中,注意千萬不要抱著孩子拿熱水壺倒熱水,一定先放下孩子再去溫奶。(2)溫奶后,抱著孩子喂奶時,注意避免小兒的腳踢到熱水杯。熱水袋燙傷的防范

原則上,新生不必使用熱水袋取暖。因為新生皮膚嬌嫩,水溫稍微掌握不好就可能發生燙傷,萬一必須使用熱水袋時,要按正確的方法操作。水壺中盛一半涼水再兌一半熱水,水溫調至50-60度,以成人手背不燙為宜)一手握住熱水袋頸部,將水灌入熱水袋中,水量為1/2-2/3,把熱水袋斜放在桌子上,將氣排出,再擰緊塞子,用布擦干熱水袋表面的水。將熱水帶倒提起來抖動,檢查無漏水后,裝入布袋中或用布包裹好,放在小兒所需的部位,切記不可直接接觸寶寶的皮膚。給孩子使用熱水袋后,要隨時觀察局部皮膚的變化,發現有潮紅時,要停止使用,以防燙傷。熱水袋使用后將水倒凈,倒掛晾干預、往袋內吹入空氣后擰緊塞子,存放在陰涼處,防止兩層粘在一起。燙傷緊急處理措施

迅速將受傷的部位浸泡于冷水內,或用大流量的流動的自來水沖洗,沖水是間長短燙傷的情況而定,輕微燙傷部的時間短,嚴重燙傷則沖洗時間長。充分泡濕后,再小心除去新生兒身上的衣物,心要時用剪刀剪開衣服,但有粘連處不可勉強除去,且注意千萬不可弄破水泡,于冷水中浸泡約30秒鐘。用清潔的紗布、布單或大布條覆蓋受傷部位,切記勿涂抹任何東西。受到較嚴重燙傷的小兒必須立即送往醫院做時一步的治療。嗆奶嗆奶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生理現象,與新生兒消化道結構與生理特點相關,新生兒的胃呈水平狀橫位,與食道相接的口是賁門,賁門括約肌發育差,下口發育比較好,入口松,出口緊,因此乳汁容易發生反流引起吐奶,乳汁嗆入氣管就造成嗆奶。嗆奶的預防新生兒嗆奶多為生理性的,因此在新生兒喂養過程中應按照防止溢奶的護理原則進行。人工喂奶的奶嘴開孔要適度,選擇仿母乳的奶嘴,一次喂奶量不宜過大,喂奶時奶瓶中的奶應完完全充滿奶嘴,避免同時吃進空氣。喂奶后不宜過多變動新生兒的體位,以免發生吐奶。喂奶后注意拍嗝。參照溢奶護理內容。窒息新生兒在出生后,由于血液循環氣體交換發生障礙,造成新生兒血氧供應不足,以至大腦損傷,甚至永久的不可逆轉性的損傷,這種情況稱為新生兒窒息。窒息的發生,會危及新生兒的生命,因此要提高警惕,嚴加防范。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患兒的護理

學習目標1.掌握各種新生兒的定義及足月兒、早產兒的特點。2.熟悉各種新生兒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3.了解足月兒常見的幾種特殊生理狀態及早產兒的護理要點。4.能陳述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正確區別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5.會運用所學知識提出新生兒常見疾病的護理診斷。

新生兒分類方法

新生兒分類

根據胎齡分類根據出生體重分類根據出生體重和胎齡的關系分類根據出生后周齡分類高危兒(highriskinfant)

胎齡(gestationalage,GA):從最后1次正常月經第1天起至分娩時止,通常以周表示

根據胎齡分類

足月兒(fullterminfant)37周≤GA<42周(259~293天)早產兒(preterminfant)GA<37周(<259天)過期產兒(postterminfant)GA≥42周(≥294天)

早產兒足月兒過期產兒

根據出生體重分類出生體重(birthweight,BW)出生1h內的體重正常出生體重兒(normalbirthweight,NBW)BW≥2500g和≤4000g巨大兒(macrosomia)BW>4000g

低出生體重(lowbirthweight,LBW)兒

BW<2500g,大多是早產兒也有足月或過期小于胎齡兒BW<1500g稱極低出生體重(verylowbirthweight,VLBW)兒BW<1000g稱超低出生體重(extremelylowbirthweight,ELBW)兒其中巨大兒正常體重兒極低出生體重兒超低出生體重兒

根據出生體重和胎齡的關系分類小于胎齡兒(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

BW

<同胎齡兒體重第10個百分位適于胎齡兒(appropriateforgestationalage,AGA)

BW在同胎齡兒體重第10~90個百分位大于胎齡兒(largeforgestationalage,LGA)

BW

>同胎齡兒體重90個百分位

500

750

1000

1250

15001750

2000

22502500

2750

30003250

3500

3750

40004250

4500

470050002426283032343638404244早產足月產過期產胎齡(周)出生體重(克)第90百分位第50百分位第10百分位大于胎齡適于胎齡小于胎齡新生兒胎齡與出生體重的百分位曲線

根據出生后周齡分類早期新生兒(earlynewborn)

生后1周以內的新生兒,也屬于圍生兒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整個新生兒期最高,需要加強監護和護理

晚期新生兒(latenewborn)

出生后第2周至第4周末的新生兒

母親疾病史

母有各種急、慢性疾病吸煙、吸毒或酗酒史過去有死胎、死產或性傳播病史等高危兒(highriskinfant)

已發生或可能發生危重疾病而需監護的新生兒

常見于以下情況分娩史

難產、手術產、急產、產程延長分娩過程中使用鎮靜和止痛藥物史等新生兒

窒息、多胎兒、早產兒、小于胎齡兒、巨大兒、宮內感染和先天畸形等母孕史

母年齡過大或過小孕期有陰道流血、高血壓、先兆子癇、子癇、羊膜早破、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的特點與護理

重點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外觀特點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生理特點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外觀特點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生理特點足月兒及早產兒護理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的特點與護理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的外觀特點正常足月兒(normalterminfant)胎齡≥37周和<42周出生體重≥2500克和≤4000克無畸形或疾病的活產嬰兒

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preterminfant)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約7.76%(2002~2003)死亡率約12.7%~20.8%胎齡愈小,體重愈輕,死亡率愈高足月兒與早產兒外觀特點

早產兒足月兒皮膚頭頭發耳殼乳腺外生殖器男嬰女嬰指、趾甲跖紋絳紅、水腫和毳毛多頭更大,占全身比例1/3細而亂軟、缺乏軟骨、耳舟不清楚無結節或結節<4mm睪丸未降或未全降,大陰唇不能遮蓋小陰唇未達指、趾端足底紋理少紅潤、皮下脂肪豐滿毳毛少頭大,占全身比例1/4分條清楚軟骨發育好、耳舟成形、直挺結節>4mm,平均7mm睪丸已降至陰囊,大陰唇遮蓋小陰唇達到或超過指、趾端足紋遍及整個足底四肢屈曲狀

肌張力差足月兒早產兒外表

紅潤,皮下脂肪豐富,毳毛少足月兒絳紅,水腫,發亮,毳毛多早產兒皮膚耳軟骨發育不良,耳舟不清早產兒耳軟骨發育好,耳舟成形、直挺足月兒耳殼早產兒乳腺無結節或結節<4mm足月兒乳腺結節>4mm,平均7mm乳腺足月兒睪丸已降,陰囊多皺摺早產兒睪丸未降、陰囊少皺摺外生殖器(男)早產兒大陰唇不能遮蓋小陰唇足月兒大陰唇遮蓋小陰唇外生殖器(女)早產兒跖紋少足月兒跖紋遍及整個足底跖紋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外觀特點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生理特點足月兒及早產兒護理正常足月兒和早產兒生理特點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體溫能量及體液代謝免疫系統常見的幾種特殊生理狀態

呼吸系統

足月兒肺內液30~35ml/kg(分娩前)產道擠壓1/3~1/2由口鼻排出建立呼吸后1/2~2/3肺間質內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肺液吸收延遲—

濕肺肺液從肺中清除

胸廓呈圓桶狀,肋間肌薄弱、呼吸靠隔肌升降→腹式呼吸

呼吸道狹窄、粘膜血管豐富、纖毛運動差→呼吸困難

呼吸頻率安靜40次/分呼吸急促>60~70次/分

PS正常呼氣時呼氣時PS含量不足/功能異常

呼吸中樞及呼吸器官發育不成熟

表面活性物質(Surfactant)缺乏

→肺透明膜病早產兒

紅細胞內缺少碳酸酐酶

→CO2↓→刺激呼吸中樞↓

肺泡數量少,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呈扁平立方形,毛細血管與肺泡間距離大,氣體交換率低早產兒

呼吸肌發育不全,咳嗽反射弱,呼吸淺快不規則易出現→

→呼吸暫停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發紺早產兒

周期性呼吸呼吸暫停循環系統

出生后血液循環動力學發生重大變化胎盤-臍血循環終止

肺循環阻力↓↓

肺血流↑

回流至左心血量↑↑

體循環壓力↑

卵圓孔、動脈導管功能上關閉胎兒血液循環生后血液循環

持續胎兒循環(persistentfetalcirculation,PFC)

又稱持續肺動脈高壓

(persistentpulmonaryhypertension,PPH)

嚴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癥

肺血管壓力↑

≥體循環

↓卵圓孔、動脈導管重新開放

右向左分流

嚴重紫紺、低氧血癥,吸入高濃度氧紫紺不能減輕

正常循環持續胎兒循環PDA

心率波動范圍大90~160次∕分

>160次→過速早產兒偏快

血壓足月兒50~80/30~50mmHg

早產兒偏低

部分早產兒可伴有動脈導管開放

消化系統

足月兒

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有利于營養物質吸收腸腔內毒素和消化不全產物易進入血循環引起中毒癥狀食管下部括約肌松弛,

胃呈水平位幽門括約肌較發達,

易溢乳、嘔吐

除淀粉酶外,消化酶已成熟不宜過早喂淀粉類食物

肝內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

對多種藥物處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生理性黃疸藥物中毒胎便生后24h排,2~3天排完延遲應排除消化道畸形

胎便母乳喂養兒糞便過渡大便早產兒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哺乳困難

→吸入性肺炎膽酸分泌少→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肝功能不完善凝血因子不足→顱內出血蛋白質合成不足→低蛋白血癥、水腫肝糖元儲備少→低血糖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低

→黃疸持續時間長、程度重、

→易發生核黃疸

泌尿系統腎結構發育已完成,功能不成熟腎稀釋功能與成人相似,濃縮功能差生后24h內排尿,一周內每日20次

足月兒腎濃縮功能更差,腎小管對醛固酮反應低下

→葡萄糖閾值低→碳酸氫根閾值極低,腎小管排酸能力差→人工喂養的早產兒應采用早產兒配方奶粉

早產兒低鈉血癥糖尿晚期代謝性酸中毒血液系統

血紅蛋白(Hb)

出生時170g/L(140~200g/L),生后24h最高,第一周末恢復至出生時水平新生兒貧血生后2周內靜脈血血紅蛋白≤130g/L

或毛血管血紅蛋白≤145g/L血容量

85~l00ml/kg,與臍帶結扎時間有關血容量早產兒“生理性貧血”出現早,且與胎齡相關白細胞生后第1天(15~20)x109/L,中性粒細胞為主,

4~6天后淋巴細胞占優勢凝血因子

Ⅱ、Ⅶ、Ⅸ、X活性較低網織紅細胞初生3天內為0.04~0.06,4~7天↓至0.005~0.015,4~6周↑至0.02~0.08

初生時中性粒細胞占60%~65%;淋巴細胞占30%~35%生后4~6天兩者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以后中性粒細胞漸↑,淋巴細胞漸↓4~6歲兩者比例又相等→第二次交叉

4d6d4y6y年齡百分比%

80

604020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分類比例圖神經系統

胎齡越小,腦相對越大頭圍生長速率:1.1cm/月,40周后減緩脊髓末端約在第3、4腰椎下緣

腰穿在L4、5椎間隙進針覓食反射(rootingreflex)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握持反射(graspreflex)擁抱反射(Mororeflex)

早產兒上述反射常引不出

臨床常用的原始反射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體溫

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易散熱棕色脂肪(brownfat)產熱早產兒棕色脂肪少,無寒戰反應低體溫、或寒冷損傷

棕色脂肪分布

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中性溫度

出生體重(kg)中性溫度

35℃34℃33℃32℃1.0出生10天內10天以后3周以后5周以后1.5—

出生10天內10天以后4周以后2.0—

出生2天內2天以后3周以后>2.5—

出生2天內2天以后

中性溫度(neutraltemperature)

機體維持體溫正常所需的代謝率和耗氧量最低時的環境溫度,與出生體重和出生日齡密切相關

基礎熱量50kcal/(kg.d)總熱量100~120kcal/(kg.d)早產兒生后數周內常需腸道外營養生理性體重下降生后1周末體重降至最低點(約BW的10%)10d左右恢復到出生時體重早產兒體重下降程度重(BW的10%~20%)

恢復速度較足月兒慢

能量及體液代謝

新生兒不同日齡每天液體需要量

(ml/(kg.d))

出生體重出生日期<1000g~1500g~2500g>2500g

第1天70~10070~10060~8060~80

第2天100~120100~12080~10080~100第3~7天120~180120~180110~140100~140第8~28天140~180140~180120~160120~160

(體內含水量占體重的70%~80%)鈉

足月兒需要量1~2mmol/(kg.d)

<32周早產兒3~4mmol/(kg.d)鉀

初生嬰兒10天內一般不需補以后1~2mmol/(kg.d)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屏障功能皮膚粘膜薄臍殘端未完全閉合呼吸道纖毛運動差胃酸、膽酸少血腦屏障發育未完善

免疫系統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補體系統

血漿補體水平低,調理素活性低細胞吞噬系統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產生及儲備均少吞噬能力低下特異性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低、IgA和IgM不能通過胎盤

→感染(尤其革蘭陰性桿菌)T細胞免疫功能低下

→新生兒免疫應答無能早產兒上述功能更差

常見的幾種特殊生理狀態

生理性黃疸

(見新生兒黃疸節)

部位口腔上腭中線和齒齦形狀黃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顆粒原因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積留形成數周后可自然消退

“馬牙”

男女新生兒生后4~7天乳腺如蠶豆或核桃大小

2~3周消退切忌擠壓→感染!母體雌激素中斷所致

乳腺腫大

女嬰生后5~7天陰道流出少許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膿性分泌物可持續1周來自母體的雌激素中斷所致

假月經生后1~2天頭部、軀干及四肢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1~2天后自然消失

新生兒紅斑

鼻尖、鼻翼、顏面部皮脂腺堆積形成小米粒大小、黃白色皮疹脫皮后自然消失

粟粒疹足月兒及早產兒護理

保暖喂養呼吸管理預防感染皮膚粘膜預防接種新生兒篩查

足月兒預熱開放式搶救臺設定腹壁溫度為36.5C保持新生兒皮溫36.5C

室溫24~25℃

空氣濕度

50%~60%移至普通嬰兒床保暖

置于溫箱

BW<2000g、低體溫根據BW、日齡選擇中性溫度無條件者采取其他保暖措施

早產兒溫箱

母乳生后半小時哺乳提倡按需哺乳

喂養

正常足月兒配方乳無母乳者方法3小時1次,每日7~8次奶量根據所需熱量及嬰兒耐受情況計算,從小量漸增標準奶后安靜、無腹脹體重增長理想(15~30g∕d,

生理性體重↓期除外)喂奶拍背

早產兒方式母乳早產兒配方乳←無母乳者方法哺乳經口管飼←吸吮力差、吞咽功能不協調的小早產兒

乳量

因人而異胎齡愈小,BW愈低每次哺乳量愈少,間隔時間愈短標準奶后無腹脹、嘔吐、胃內殘留(管飼喂養)及體重增長理想(每天增長10~15g/kg)哺乳量不足所需熱量者輔以靜脈營養

維生素K1足月兒生后肌注1次0.5~1mg

早產兒連用3天維生素C生后4天50~100mg∕d維生素A10天后加500~1000IU∕d維生素D400~1000IU∕d

補充維生素

鐵4周后添加足月兒元素鐵2mg∕(kg.d)

極低出生體重兒3~4mg∕(kg.d)維生素E25U和葉酸2.5mg,每周2次重組人類紅細胞生成素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后給每周600~750IU∕kg,皮下注射,分3次預防“生理性貧血”仰臥時可在肩下放置軟墊,避免頸部彎曲

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在不同的呼吸支持水平,以最低氧濃度維持動脈PaO250~80mmHg,TcSO290~95%氧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FiO2、PaO2和TcSO2切忌給早產兒常規吸氧、以防

ROP(retinopathyofprematurity)、

BPD(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低氧血癥時吸氧注意事項

呼吸暫停(apnea)

彈、拍打足底或托背

刺激呼吸氨茶堿靜滴負荷量4~6mg∕kg,12h后維持量2~4mg/(kg·d),分2~4次給藥反復發作→鼻塞CPAP或機械通氣繼發性呼吸暫停病因治療

刺激呼吸鼻塞CPAP機械通氣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接觸新生兒前應嚴格洗手護理和操作時應注意無菌工作人員或新生兒如患感染性疾病應立即隔離避免過分擁擠防止空氣污染杜絕乳制品污染預防感染皮膚粘膜護理

勤洗澡,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勤換尿布,防止紅臀或尿布疹發生保持臍帶殘端清潔和干燥口腔黏膜不宜擦洗衣服宜寬大,質軟,不用鈕扣選用柔軟、吸水性強的尿布紅臀(尿布皮炎)沐浴示意圖浴前準備脫去衣物清洗頭部擦拭身體全身清洗擦干打包臍部護理

保持臍帶殘端清潔和干燥粘液或滲血肉芽組織化膿感染碘伏消毒或重新結扎硝酸銀燒灼局部雙氧水或碘酒消毒

時間生后3天方法皮上劃痕或皮內注射暫緩接種早產兒、有皮膚病變、或發熱等其他疾病者絕對禁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發生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

預防接種

卡介苗

時間生后第1天、1個月、6個月劑量重組乙肝病毒疫苗,每次5μg

母親為乙肝病毒攜帶或患者嬰兒出生后立即肌注高價乙肝免疫球蛋白0.5ml,同時換部位注射重組乙肝疫苗10μg

乙肝疫苗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苯丙酮尿癥

新生兒篩查

嬰幼兒及學齡前期兒童

常見疾病的護理學習目標1了解學前兒童常見疾病的典型癥狀2熟悉學前兒童常見病的病因及預防3熟悉學前兒童常見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點4掌握學前兒童常見傳染病的管理及預防方法5熟悉兒童計劃免疫程序第一節學前兒童疾病的早發現及處理一、疾病的病因與分類1按照致病原因: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性疾病2按照患病部位,分為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道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口腔五官疾病等。3按照疾病的又無傳染性,分為常見病和傳染病等。

二疾病的早期癥狀(一)精神狀況(二)體溫及皮膚(三)飲食(四)睡眠(五)大小便(六)腹痛三常用護理技術(一)體溫測量及降溫1體溫測量腋溫測量、口溫測量、肛溫測量2退燒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敷(二)驚厥處理(三)熱敷及冷敷(四)服藥第二節學前兒童常見疾病及預防一、常見呼吸道疾病普通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支氣管炎哮喘性支氣管炎肺炎

(一)普通感冒1病因2癥狀3護理4預防(二)急性扁桃腺炎1病因2癥狀3護理(三)急性支氣管炎1病因2癥狀3護理(一)病因:呼吸道疾病由病毒、細菌引起。(二)預防:

1、加強兒童體格鍛煉;

2、呼吸道感染流行季節不去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戴口罩;3、不去病人家串門;

4、加強營養,注意休息;

5、服用預防藥。二、常見消化系統疾病——腹瀉

喂養不當1、病因感染其它疾病2、癥狀:3、護理:腹部保暖、調節飲食4、預防:合理喂養衛生飲食隔離消毒

(一)急性腸炎1病因2癥狀3護理4預防(二)便秘1病因2癥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