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的形象與內容
專題02古詩中的意象
題型綜述:古代詩歌閱讀中的意象鑒賞
考點解讀:分析詩歌意象特點及情感
變式突破:1.對比分析詩歌意象內涵及表達技巧;2.分析描寫意象的手法;3.分析意象的構思作用
[?型1*述】
此類試題考查鑒賞詩歌形象的能力。需要明確古代詩歌中的人物、景物、事物的區別與聯系,能夠正
確理解“意象”,依據意象,體會意境,分析意蘊,體悟情感,進行賞析。
解題的步驟一般是:
依據題目明確題材、主旨,然后知人論世,聯系作者的經歷、遭遇、生平、背景等,
明確題文要求
根據設問思考。
分析詩歌意象分析詩句中的典型意象,明確意象的特點、特征,聯系全詩進行正確理解和分析。
注意詩句的各種藝術手法分析特征,注意景物、事物代表的普遍意義、內涵;在正
結合詩句分析
確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聯想。
規范組織答案分點分條,清晰明確地組織答案。注意設問的形式,要針對題目進行作答。
(考點?=]
分析詩歌意象特點及情感
一、送別類意象
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典型的意象包括楊柳、長亭、驛站、
南浦、寒蟬、行舟、酒等。
柳永的《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景物形象:這是寫景詩或
留戀處,蘭舟催發。"這里,"寒蟬"、"長亭"、"蘭舟"等意象共同營造了一種凄
雜詩中的景象,是詩歌中
清哀婉的送別氛圍,表達了詩人與戀人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
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
二、思鄉類意象
觀物象。
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對親人的牽掛。常見的意象有月亮、鴻雁、雙鯉、搗
衣、芳草等。
李白的《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詩人通過"明月"這一意象,寄托了對故鄉的深深思念。
三、愁苦類意象
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
杜鵑鳥、斜陽(夕陽、落日)、黍離等是此類意象的代表。
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里的"春花秋月"本應是美好的景象,但在詩人眼中卻
成了勾起往事、引發愁緒的觸媒,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深切懷念和無法排解的
愁苦。
四、抒懷類意象
多用于托物言志或抒發感慨。梅花、菊花、松柏、竹、冰雪、白云等是此
類意象的典型代表。
王安石的《梅花》中,"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
香來。"詩人通過贊美梅花不畏嚴寒、獨自綻放的品格,表達了自己堅韌不拔、
高潔自守的情懷。
五、愛情類意象
表達愛戀、相思之情。紅豆、蓮、連理枝、比翼鳥、秋水等是此類意象的
常用元素。
王維的《相思》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
思。"詩人以"紅豆"這一意象,寄托了對遠方愛人的深深思念。
六、戰爭類意象
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向往,或對家鄉的思念、渴望建功立業等情
感。投筆、長城、樓蘭、柳營、請纓、羌笛等是此類意象的代表。
王昌齡的《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
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人通過"明月"、"關"、"長征"等意象,表達了對邊
疆戰士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七、閑適類意象
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五
柳、東籬、三徑、漁樵、山林等是此類意象的典型代表。
陶淵明的《飲酒》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
與還。"詩人通過描繪自己隱居田園、采菊東籬的閑適生活,表達了對自然山
水的喜愛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事物形象:詠物詩或雜詩如詠物詩中的松、竹、梅、蘭、菊、柳、蟬、山泉、瀑布等。這些形象大多帶
中的物象。有詩人的主觀色彩,曲折地表現了詩人的品格節操和思想感情。
例題一練通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鵬塢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詞的上闋所寫的意象有什么寓意?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本詞題為《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作者辛棄疾。設題區域是上闋,設題的方
明確題文要求
向是“意象寓意”“意境特點”①。
先看意象的寓意。上闋第一、二句有"燈火""黃昏""浮云"三個意象,通過意象的組
合,描寫出了昏暗浮動的夜色、山頭飄來飄去的浮云,以此襯托出作者飄然不定的
心理狀態,這兩句筆法純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盤托出;第三句,在心理
分析詩歌意象
描寫上,比前兩句又深了一層②,古人認為,鵬鵑的叫聲,好似"行不得也哥哥",
令人心寒,作者在黃昏的山村,聽見"鵬鵑聲",是在表現他對前途的憂慮,襯托他
的凄涼心境。
再看意境的特點。山前燈火閃爍,快到黃昏,山頭上飄來飄去朵朵浮云,鵬鵑聲響
起的地方住著數戶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瀟湘道上喜逢故人。“欲黃昏”描繪出黃
昏將至未至、夜幕將降未降的瞬間景象,“山前燈火”表明此時天色已近昏暗,山
結合詩句分析③
頭的浮云飄飄然然,這兩句描繪出一幅黯然浮動的景象。“鵬鵲聲”一向給人以悲
涼之感。黃昏時分的山村,詞人聽到陣陣鵬鴿的叫聲,心中不禁頓生悲涼。結合這
些意象營造了昏暗、蕭瑟、凄涼的意境。
(1)上闋“燈火”“黃昏”寫出了夜幕將要降臨但還沒降臨的昏暗,“云”寫出
規范組織答案了作者飄然不定的凄苦,“鵬鵲”表明作者對前途的憂慮。
(2)作者通過這些意象營造了昏暗、蕭瑟、凄涼的意境。
①“意象”與“意境”的聯系:
意象是構建意境的基礎,意象通常被視為構建意境的基本元素,沒有具體的意象,意境就失去了依托,
成為空洞的情感表達;意境是意象的升華,意境是在意象的基礎上,通過藝術加工和情感注入,形成的具
有藝術感染力的整體情境。
單一的意象可能只能表達有限的情感,而意境則通過多個意象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更為豐富、立體
的情感空間。意象和意境在文學創作中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基礎元素,而意境則是意
象的升華和拓展。
②“又深了一層”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是眼前之景,“鵡塢聲里數家村”則是針對聲音的描寫,此處動靜
結合;再聯系“瀟湘逢故人”可知,此處自然有心理活動,即從刻畫自然轉變為描寫心情,加之黃昏的山
村聽聞鵡塢之聲,可想而知,情感是低落的;較之于觀景、賞景的心情,是“又深了一層”的。
【支式失■】
變式1對比分析詩歌意象內涵及表達技巧
區硬§
①結合詩句正確理解意象的內涵;②結合創作背景、作者風格,分析意象代表的深層含義;③結合情
感基調、主旨主題明確具體運用的技巧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效果。
意象是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感的結合,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為客觀之“象”,而借景所抒
之“情”、詠物所言之“志”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即構成意象。詩人往往通過多
個意象的組合與疊加,營造出更加復雜、豐富的意境。這些意象相互映襯、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
整的藝術世界。例如,在送別詩中,楊柳、長亭、南浦等意象常常組合在一起,共同表達離愁別緒之情。
I補充知識||
運用意象表達情感常見的表達技巧
古代詩歌中的意象是詩人情感與思想的載體,通過隱喻、象征、擬人、對比、排比以及意象的組合與
疊加等表達技巧,可以將抽象的情感轉化為具體的藝術形象。
①隱喻與象征:詩人常通過隱喻和象征手法,將抽象的情感或思想寄托于具體的意象之中。如以冰雪
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或以月亮象征對家鄉的思念。
②擬人:擬人手法也是意象表達中常用的一種技巧。詩人賦予非人類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為,使其更
加生動、形象。例如,將柳樹擬人化,以折柳表惜別之情。
③對比與排比:對比和排比手法在意象表達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比不同意象的特征,突出詩人
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而排比手法則能增強語言的韻律感和表現力,使意象更加鮮明、有力。
[j變式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南北朝詩,完成小題。
游東田①
戚戚苦無驚②,攜手共行樂。
尋云陟③累榭,隨山望菌閣久
遠樹曖阡阡⑤,生煙紛漠漠。
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注】①東田:當時建康的游覽勝地,位于臺城與鐘山、青龍山、秦淮河之間,中有雀湖,風景秀美,
齊武帝時文惠太子在此建有華麗的館閣。②驚:快樂。③陟:登。④菌閣:華美的樓閣。⑤阡阡:同“羊
羊”,茂盛的樣子。
這首詩與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都運用了"魚""鳥"兩個意象,但目的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描寫"魚""鳥"等意象,以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指自己懷念舊
居,表現詩人歸隱田園的愿望。②本詩寫"魚""鳥"等意象是為了表現大自然的美景,表現詩人流連于自然
美景的悠然恬靜的心情。
【解析】南北朝時期的《游東田》描繪了東田的美麗風光,表達了游覽之樂。詩人通過豐富生動的意象,
如"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生機盎然的景象,令人沉醉其間。詩中感慨透露對山水田
園的執著喜愛,尾句以青山結尾,余韻悠長。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①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是被關在籠子里失去自由的鳥,"池
魚''是被束縛在池子中的魚,"戀舊林""思故淵"寫出鳥兒對山林、魚兒對深淵的渴望,對自由的向往。對于
陶淵明來說,官場就是困住他的籠子,"舊林""故淵"就是他心心念念的田園生活。詩人同樣借物抒懷,借籠
子里的鳥兒、池子中的魚兒懷念以前生活的山林、深淵,抒發厭倦官場生活、向往田園生活的情感,表現
詩人歸隱田園的愿望。
②本詩中的“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描繪出魚游荷葉間和鳥兒騰躍花叢的動態畫面,寫"魚〃"鳥"等意象是
為了表現大自然的美景,體現了東田游樂時自然界的活力和生趣,主要是為了增添東田游覽的愉快氛圍,
表現詩人流連于自然美景的悠然恬靜的心情。
2.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感秋
杜荀鶴
年年名路謾辛勤,襟袖空多馬上塵。
畫戟門前難作客,釣魚船上易安身。
冷煙粘柳蟬聲老,寒渚澄星雁叫新。
自是儂家無住處,不關天地窄于人。
兩首詩中都出現了"舟”這一意象,詩人在其中寄托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1)同:兩首詩中的"舟"都含有"漂泊無依”的況味。
(2)異:《秋興》中的"舟"系住了"故園心”,因此還透露出對家國、故園的牽掛;《感秋》則是還有對自
身仕途艱辛的自嘲,甚至隱約透露出歸隱之志。
【解析】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通過深秋時節的蕭瑟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時局的憂慮。
壯麗的自然景觀與內心的凄涼交織,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與厚重的歷史感。杜荀鶴的《感秋》則通過描繪求
仕途中的困頓與自然之景,表現對仕途的不滿與退隱的歸宿感。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孤舟一系故園心",意為: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故園心”,
實即思念長安之心。"系"字亦雙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長安,系于故園。"舟"有漂泊無依的況
味。從云安到夔州苦苦掙扎了兩年,孤舟不發,見叢菊再開,不禁再度流淚,心總牽掛著家國、故園。
"釣魚船上易安身",意為:釣魚船上易安身。此句寫出了詩人在多次尋求出路仍無人賞識,面對自身仕途艱
辛,萌生出安身釣魚船,漂泊天涯的無奈之情和歸隱之志,"船”含有漂泊無依的況味。
因此相同之處是:兩首詩中的"舟"都含有"漂泊無依"的況味。
不同之處:《秋興》中的"舟"系住了"故園心”,因此還透露出對家國、故園的牽掛;《感秋》則是還有對自
身仕途艱辛的自嘲,甚至隱約透露出歸隱之志。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西江夜行
張九齡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同樣寫到“鶴"的意象,但《西江夜行》與下列詩句中的"鶴"在表情達意上有所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其一)
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韋應物《贈王侍御》
【答案】①張詩寫水中小洲"鶴"的一聲鳴叫打破了夜的寂靜,讓詩人心驚不已,倍感孤寂,加深了詩人的
思鄉之情。
②劉詩寫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沖霄直上,寄托了詩人奮發有為、昂揚向上之志,體現了詩人的樂觀
精神。
③韋詩寫“野鶴"生性孤高,遠離塵世,表現友人閑逸淡泊的高潔形象,象征超塵脫俗的隱逸情懷。
【解析】張九齡的《西江夜行》通過描繪夜行江上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孤獨思鄉的情懷。詩中澄澈的潭水、
皎潔的月光、天宇的空曠與靜謐的環境,襯托出悠遠綿長的思鄉之情。尤其是最后一鳴的鶴聲,更添清幽
與淡遠之感,整首詩意境深遠,格調高雅。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鑒賞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張詩中,詩人離家已久,懷著鄉愁坐在寂靜的夜里,任憑寒露漸生,打濕了衣襟。而那江中沙洲上的白
鶴,在這暗夜與黎明的分際突然長鳴,打破了夜的寂靜,讓人暗暗心驚,反襯出夜的寂靜與詩人的孤寂,
加深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②劉詩這兩句,抓住秋天"一鶴排云"這一別致景觀進行描繪,展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飄浮的開
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這鶴所呈現出來的氣勢,是非凡的。詩人
以"鶴"自喻,表現了一種奮發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體現了詩人的樂觀精神。
③韋詩中,這兩句的意思是,你的品德如同山野中的仙鶴,高潔超逸,不與世俗同流,你的詩作好像盛冰
的玉壺,清新晶瑩,明澈見底。韋詩以野鶴的生性孤高、遠離塵世,表現友人閑逸淡泊的高潔形象,象征
超塵脫俗的隱逸情懷。
4.閱讀下面的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孟浩然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淮上遇洛陽李主簿
韋應物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
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
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
日夕逢歸客,那能忘舊游!
"葉"與"樹”是古詩的常見意象,孟詩頷聯用了"葉”,韋詩頷聯中用了"樹”,請結合詩歌內容加以分析。
【答案】①孟詩頷聯"葉"的形象零散輕小,更符合詩人孤單、弱小、飄零的情感。因為風在"樹間"或"葉間"
吹出的聲音的具有不同效果,撼"樹”的風猛烈,而"葉"間的風更顯凄厲,葉間的凄厲之音更能烘托詩人內心
的凄楚。
②韋詩頷聯中"樹已秋"呈現枯樹的整體狀態,樹的整體感與前一句的"人"相襯,有互文效果,寫出人與樹
的生命都進入蕭瑟的衰老之境;門前樹高大直立,與人的孤獨境遇融為一體,傳達出復雜的人生況味。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孟詩頷聯用"葉","葉"的形象零散輕小,更符合詩人孤單、弱小、飄零的內心感受。寫"兩岸"的"葉",被"風"
吹得發出凄厲之聲,如同江水般急迫。如果用"樹",樹被風撼動,則更強調猛烈之感,沒有"葉"被風吹動帶
來的凄厲之感,同時,結合首句的"聞猿愁",則這風聲中夾雜著凄清的猿聲,構成了一個深遠清峭的意境,
更加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凄楚。
韋詩頷聯用"樹","樹已秋”呈現出枯樹的整體狀態,人與樹相互映襯,樹的整體感與前一句的"人"相襯,有
互文效果。樹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將老之人,面對著門前已衰之樹,聯想歲月流逝,壯志蹉花,人
何以堪?寫出人與樹的生命都進入蕭瑟的衰老之境;門前樹高大直立,孤獨更顯,傳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
頹的形象與凄涼的心境,寄寓著詩人自己悵然若失的情懷,與人的孤獨境遇融為一體,傳達出復雜的人生
況味。
5.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送小季之廬山①
李賀
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
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
長船倚云泊,石鏡②秋涼夜。
豈解有鄉情,弄月聊嗚啞。
【注釋】①詩歌作于元和八年。李賀因病辭官,家境窘迫,遂于洛陽尋找出路。時隔不久,他的弟弟
也離開故鄉前往廬山一帶謀生。②石鏡,即廬山山南石鏡峰。
詩中寫至「老馬"和"小雁",對表達送別之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以"老馬"自比,寫出自己因生活拮據無法很好地為小弟餞行的愧疚之情;把"小雁”比作遠行的弟弟,
想象他獨自奔波的飄零孤寂,表達詩人送別時的擔憂和難過。兩種意象的使用使送別時的心情更復雜。
【解析】李賀的《送小季之廬山》通過描寫送別弟弟的場景,表達了兄弟間的深厚情誼和對未來生活的憂
慮。詩中"老馬"和"小雁"象征著詩人和弟弟的漂泊無依,清冷的意象營造出凄涼孤寂的氛圍,抒發了對故鄉
的思念和對前途的迷茫。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意象作用的能力。
首二句極寫自己之貧困與狼狽,在洛陽郊外作別,無俎豆陳列以相送,所乘之馬既瘦又老,自感慚愧。以"老
馬"自比,寫出自己因生活拮據無法很好地為小弟餞行的愧疚之情;
后六句遙想小弟離別后的情景。把"小雁"比作遠行的弟弟,想象他獨自奔波的飄零孤寂,先想象小弟過香爐
峰時,身影落在鄱陽湖里,懷念小弟之情,蘊含在景物描寫之中。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鏡峰的景況和心緒,
長船倚云而停泊,四顧凄迷,又當石鏡秋涼之夜,倍感孤寂。小弟值此情境,豈能不動鄉情,無處傾訴,
只能對月悲啼。兩種意象的使用使送別時的心情更復雜。
變式2分析描寫意象的手法
①依據詩歌意思,明確意象特點和內涵;②分析塑造形象、描繪意象的具體手法;③區分易混淆手法,
準確辨識,按照要求回答問題。
古代詩歌描寫人物的方法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隱喻、象征、擬人:
隱喻是通過將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事物來傳達深層含義。在詩歌中,詩人常常利用隱喻來構建意象,
使讀者能夠通過聯想和想象理解詩歌的深層意蘊。
象征則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例如,冰雪常被用來象征心志的
忠貞和品格的高尚。
擬人手法賦予非人類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為,使其更加生動、形象。在詩歌中,詩人常常通過擬人化
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對比、襯托:
對比是通過將兩個或多個不同的事物進行對比,以突出它們之間的差異和特點。在詩歌中,對比手法
常用于增強意象的鮮明度和表現力。
襯托則是通過描述一個事物來突出另一個事物。它可以是正襯,即利用相似的事物來襯托主體;也可
以是反襯,即利用相反的事物來襯托主體。如,以動寫靜、以聲襯靜等。
3.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對環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在詩歌中,渲染手
法常用于描繪意象的氛圍和情境。
烘托則是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來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它通常與渲染手法結合使用,共同
構建詩歌的意境和氛圍。
4.比興、鋪陳:
比興是通過比喻和起興的手法來構建意象和表達情感。它可以使詩歌的描寫更加生動、形象,并增強
詩歌的韻律感和表現力。如,《氓》中的比興手法就巧妙地運用了桑樹和桑甚來比喻青春和愛情。
鋪陳則是通過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來構建意象和展現情境。它可以使詩歌的內容更加
豐富、詳盡,并增強詩歌的敘事性和描繪性。如,《孔雀東南飛》中的鋪陳手法就詳細地描繪了蘭芝的經
歷、教養和才干。
i變式訓練1|
1.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荒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成角悲
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荒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
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
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詞句意象分析運用意象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過春風十里,盡葬麥青青養麥與前句杜牧筆下的揚州形成對比;_____①。
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廢池、喬木將池塘和喬木擬人化:______②。
冷月無聲冷月運用通感:③____________
【答案】①昔日繁華熱鬧的揚州,如今成為野麥叢生的荒地,突出揚州城戰后的蕭條荒涼。
②賦予無生命的景物以人的情感,仿佛廢棄的池塘和高大的樹木在控訴對戰爭的厭倦,表達了對殘酷戰亂
的痛心與感傷。
③將視覺所見之月,化為觸感之凄冷、聽覺之沉寂,烘托出戰后揚州城的寂寥與悲涼。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手法的能力。
①“過春風十里,盡若麥青青","春風十里”概括昔日佳盛之景,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
珠簾總不如。""盡養麥青青"(一片荒野)一筆收盡。當走過從前春風十里繁華的舊道上,到處都是拜麥一
片青青。昔日繁華熱鬧的揚州,如今成為野麥叢生的荒地,突出揚州城戰后的蕭條荒涼。以反差強烈的畫
面寫出盛衰之變。
②"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形象地表現"胡馬窺江”的惡果:昔日"春風十里",今已荒無人煙,池塘廢棄,喬木
叢生,至今還怕提起當年兵災。"猶厭言兵"運用擬人手法,賦予無生命的景物以人的情感,仿佛廢棄的池塘
和高大的樹木在控訴對戰爭的厭倦,池塘樹木尚且如此,人又何堪?表達了對殘酷戰亂的痛心與感傷。
③用"無聲"和"冷"寫"月",月亮無所謂有聲無聲,也無所謂冷暖,這些都是人的情感的投射,此句將視覺所
見之月,化為觸感之凄冷、聽覺之沉寂,烘托出戰后揚州城的寂寥與悲涼。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過洞庭湖?
杜甫
鰥室圍青草②,龍堆③擁白沙。
護堤盤古木,迎耀舞神鴉久
破浪南風正,回橘畏日斜。
湖光與天遠,直欲泛仙槎⑤。
[注]①此詩為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杜甫自湖南歸襄陽時所作。②青草:與下一句中“白沙”都是
湖名。③龍堆:洲名。④耀:同“棹”。神鴉:逐舟覓食的烏鴉。⑤槎(ch臺):木筏。
在古代詩歌中,意象不僅是具體的事物,還是詩人傳情達意的重要載體。本詩中“神鴉"與辛棄疾《永遇樂?京
□北固亭懷古》中"神鴉"是否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不相同。①含義不同:本詩中"神鴉"指"逐舟覓食的烏鴉",辛詩中"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
②作用不同:本詩中采用擬人手法,描寫逐舟覓食的烏鴉好像在翩翩起舞迎接詩人到來,詩人以此烘托自
己回鄉途中的喜悅之情。"一片神鴉社鼓”描寫人們在佛貍祠祭祀的熱鬧景象,表達對淪陷區百姓安于現狀的
隱憂,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收復故土。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首先回答“不相同",理由從其含意和作用兩方面分析。
據注釋③可知,本詩中"迎耀舞神鴉"的"神鴉"是指"逐舟覓食的烏鴉"。"迎"是"迎接"的意思。句意:。"迎"
賦予烏鴉以人的動作行為,故該句運用擬人手法,描寫逐舟覓食的烏鴉好像在翩翩起舞,迎接詩人到來,
詩人以神鴉飛舞,迎接著歸帆來烘托回鄉途中的喜悅之情。
辛詩中"一片神鴉社鼓",意為:(拓跋煮的行宮下)神鴉叫聲應和著喧鬧的社鼓。其中"神鴉"是指"在廟里
吃祭品的烏鴉"。"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與"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形成對比,當年淪陷區
的人民與異族統治者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風平浪靜,淪陷區的人民已經安于異族的統
治,竟至于那么熱鬧地對異族君主頂禮膜拜,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百姓安于現狀的隱憂,提醒人們不要忘
記收復故土。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瑣窗寒?寒食?
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
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游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①。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僖侶②。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
展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③攜尊俎。
【注】①百五:指寒食節。②高陽傅侶:指酒徒、狂放少年。漢劉邦兵過高陽,酈食其求見,自稱“高
陽酒徒”。③客:詞人自指。
周邦彥《瑣窗寒?寒食》中多次出現花的意象,分別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①桐花:半畝桐花盛開在寒食節前后,在庭院中與愁雨交織,渲染出壓抑愁苦的氛圍。它暗示了
詞人內心的孤獨與落寞,讓抽象的愁思變得具體可感。
②桃李:桃李代表著美好的春日景象,引發詞人對故鄉東園及佳人的思念。同時,桃李依舊綻放,而人卻
不知是否如昔,強烈地暗示了物是人非的悲傷。
③殘英:殘英即落花,詞人想象歸鄉時盡管時光流逝,花朵凋零,但殘英尚存,既體現了時光的匆匆流逝,
也象征著家鄉還有熟悉的景象慰藉詞人。
【解析】周邦彥的《瑣窗寒?寒食》巧用意象營造了蕭瑟寒食節的孤寂氛圍。上片通過暗柳、啼鴉等意象抒
發離愁別緒,下片則轉入現實與回憶交錯的孤獨感。全詞情景交融,表達了羈旅客居的思鄉之情及人生遲
暮的感傷。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①桐花:桐花在寒食節前后盛開,詞中描繪的"桐花半畝"與"愁雨"交織,營造出一種濕暗、惆悵的氛圍。
桐花的意象寄托著詞人心中無盡的孤寂與落寞,讓詞人的抽象情感通過具體自然景象表現出來,加深了全
詞的憂愁情緒。桐花的開落仿佛在暗示心中憂傷的積聚,而“靜鎖一庭愁雨"更將詞人內心的愁苦具象化。
②桃李:桃李象征著春日的美好,是自然界中生命與繁榮的體現。在詞中,桃李引發了詞人對故鄉美好景
象與友人的思念,"想東園、桃李自春",他在想象中回憶著東園美景與往日好友的歡聚。然而,"小唇秀席
今在否"的設問,揭示出物是人非的傷感,盡管自然界的桃李依然如故,人卻可能已逝或變,這種對比透露
出詞人對物是人非的悲傷。
③殘英:殘英指落花,詞人想象自己歸鄉時迎接他的落花景象。"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表現了
這樣的情感:盡管花已凋零,但仍有殘存的落花等著他的歸來。詩人想象回到故鄉時,雖然時光已逝,花
朵凋零,但仍有殘留的花朵。詞人在想象中感受時光飛逝,但他仍希望家鄉有殘存的花景以慰藉他疲憊的
心靈。這種意象既表達出重歸故里的愿望,也讓詞人的孤寂得到了些許的安慰。
變式3分析意象的構思作用
|分析方法||
①明確意象內涵,②分析意象在具體詩句中的作用,③明確意象在全詩中的作用。
古代詩歌中意象的構思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L營造意境:
意象是構建詩詞意境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意象組合可以營造出各種獨特的意境,如寧靜、悠遠、凄涼、
壯美等。例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通過"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意象的組合,營造出
了雄渾壯闊的邊塞意境。
2.傳達情感:
意象往往承載著作者的情感。作者通過選擇特定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思念、憂愁等情感。
比如,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用"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傳達出離別后的凄涼和思念之情。
3.暗示主題:
意象可以暗示詩詞的主題。一些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意象,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詩詞的主題思想。
例如,梅花常常象征著高潔、堅韌的品質,當詩詞中出現梅花意象時,可能暗示著作者對高尚品格的追求
或贊美。
4.增強表現力:
意象能夠使詩詞更加生動形象,增強表現力。相比于直接的敘述和描寫,意象能夠以更加含蓄、委婉
的方式傳達信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用"綠肥紅瘦”的意象
生動地表現了暮春時節花朵凋零、綠葉繁茂的景象。
5.引發聯想:
意象能夠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使詩詞具有更廣闊的藝術空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
感體驗,對詩詞中的意象進行解讀和再創造,從而豐富詩詞的內涵。例如,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
上明月共潮生”,明月和潮水的意象容易引發讀者對浩瀚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6.貫穿全詩,成為線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出售私有住房合同標準文本
- 出口酒水合同標準文本
- 農村買宅子合同標準文本
- 書法購銷合同樣本
- 人工挖孔樁合同樣本
- 公司整體轉讓協議合同標準文本
- 鄉鎮化糞池清理合同樣本
- bt項目施工合同范例
- 出口包裝購銷合同標準文本
- 中天置地合同標準文本
- 實習協議書簡單模板
- 2025屆高三部分重點中學3月聯合測評(T8聯考)地理試卷(河北版含答案)
-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口算題卡
- 肝功能檢查的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考試題庫匯編
- DB32-T 339-2007中華絨螯蟹 一齡蟹種培育
- 排油煙管道施工方案
- 《頁巖氣 保壓取心技術規范 第1部分:取心作業》
- 2025年中國陜西省保險現狀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
- 七年級 人教版 地理 第八章《第二節 歐洲西部》課件 第三課時
- 電廠安全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