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目標導航】通過了解遼宋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這一時期在經濟、社會、思想與文學藝術方面的新變化。【重點】:掌握宋朝開始種植棉花、在遼夏金元統治下邊疆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元朝重新開通大運河等有關內容【難點】:經濟重心的南移、遼宋夏金元時期社會經濟與社會、思想、文學藝術方面的新變化知識導航一、經濟之變(一)農業1、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已經相當普及,有的地方還可以一年三熟。2、出現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3、宋朝內地開始種植棉花,元朝推廣,南方逐漸普及。(二)手工業1、制瓷業(1)宋朝出現五大名窯:定汝哥官鈞(2)元朝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3)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2、礦冶業: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3、印刷業:畢昇(活字印刷術)(三)商業1、商業活動突破坊市時空限制,基層市場蓬勃涌現。2、城市經濟職能增強(城市興盛——東京、臨安、元大都)3、貨幣需求量劇增,紙幣(交子)開始出現4、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貿易,邊境貿易活躍。5、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經濟重心南移1、過程:魏晉南北朝(奠基)——唐安史之亂后(開始)——宋朝(完成南移)2、原因: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北方人口南遷,帶去先進工具和生產技術;政府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南方自然條件好;南方各族人民的辛勤勞動。3、影響:(1)交通貿易: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發展,海上交通和運輸也有了很大的改善。(2)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脹,我國南部、東南部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不斷增長。(3)文化:人才教育的相應變化,促進南方地區教育文化的發展。(科舉南北分卷制度)(4)民族關系:北民南遷,促進了民族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發展。二、社會之變1、門第觀念淡化,社會流動加快2、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3、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三、文化之變1.程朱理學:程顥、程頤、朱熹(1)目的: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2)主要觀點:①“理”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②“格物致知”;③“存天理(三綱五常),滅人欲”。(3)地位: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宋代文化高度發展的原因:(1)政治: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使中原和南方出現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文化的發展。(2)經濟:經濟的高度發展為科技、文化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3)政策:統治者重文輕武政策,兩宋政府重視教育。私人講學的書院興起,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宋朝科舉取士條件放寬,也推動了教育和文化的發展。(4)民族關系:各民族之間相互交融、相互學習和交流日益頻繁,促進了少數民族的進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5)市民階層: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對文化的需求增加。(6)科技:印刷技術的進步,書籍增多,便宜易得,促進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2.文學(1)宋詞: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和婉約派柳永、李清照詞作最為突出。(2)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雜劇標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成熟,關漢卿與王實甫。(3)話本:說書演出,早期的白話小說。(市民階層對文化的需求增加,文化通俗化和平民化)3.書畫(1)書法:追求個性,不拘法度。(2)繪畫:山水畫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4.科技(1)印刷術(畢昇活字)、火藥(用于軍事)、指南針(航海)三小發明宋朝基本成熟。促進人類文明進步。(2)沈括《夢溪筆談》;郭守敬《授時歷》,天文觀測儀器。(科技重實用)王楨《農書》,集南北方農業技術于一體。5.少數民族文字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成吉思汗命人創造畏兀體蒙古文,撰寫《蒙古秘史》。忽必烈命八思巴創藏體蒙古文,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習題鞏固1.兩宋時期,江北的粟、麥、黍、豆等品種推廣到江南、福建、廣東等地,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也推廣到江淮一帶,并逐漸推廣到北方。北方人大量南遷后,大批優秀的文化人也來到了南方,帶來了北方的各種文化和風俗。這反映了當時A.農民生活與市場聯系密切B.農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C.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D.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2.宋代書籍出版業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手工業生產部門,由此形成了許多印刷出版的手工作坊和工場。出版業中各類書店集編輯、印刷加工、成品銷售于一體。據此可知()A.印刷技術發展推動經營方式變革B.商業資本主導城市手工業發展C.理學傳播促進文化教育走向興盛D.商人成為知識的主要生產和傳播者3.北宋初年,地方官員薛奎在管理興州鐵監時,曾"發調兵三百人采鐵,而歲入不償費"。之后薛奎上奏朝廷,改變做法:"聽民自采,而所輸輒倍之。"因此,多地官府開始效仿這一做法,冶鐵收入大增。材料反映了宋代()A政府調整了手工業經營結構B.民營手工業超越官營手工業C.地方政府財政自主性的提升D.官營手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4.(2023.南通模擬)南宋紹興初年,小麥一時成為緊銷食品,麥一斛至一萬二千錢。為了滿足需求,南宋朝廷多次下詔勸民種麥,出現種麥之后"農獲其利,倍于種稻"。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當時()A.經濟作物廣泛種植B.稻麥復種制尚未出現C.北方人口大量南遷D.紹興和議的負擔沉重5.斡脫是蒙古語合伙人的音譯,從成吉思汗開始,蒙古貴族就提供本金,委托中亞商人為斡脫,經營商業,發放高利貸。元朝建立后,蒙古貴族的斡脫不斷發展,官方還成立斡脫總管府管理斡脫事務,斡脫貿易還發展到遠洋海外。據此可知,斡脫貿易()A.為早期全球化注入雄厚資金B.適應了元代社會發展的需要C.突破了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D.不利于元代商業的健康發展6.宋代蔡襄說:"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司馬光也直言:"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這反映了宋代()A.商業的興起瓦解了傳統的倫理B.經濟發展沖擊了舊的婚俗觀念C.政府對商人的態度發生了變化D財富成為宋代擇偶的唯一條件7.[2024黑龍江大慶實驗中學高一期中]據史書記載,宋代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僅辦理法律手續,繳納交易稅即可。這表明,宋代()A.科舉制度沖擊門第觀念B.社會成員身份實現了平等C.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D.國家對社會控制相對松弛8.[2024江蘇鹽城一中高一期中]漢唐制定土地法規,限制私有大土地的發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據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權弱化B.流民問題嚴重C.土地兼并緩和D.租佃關系發展9.[2023江蘇揚州中學高一期中]唐律規定"奴婢比之資財""律比畜產",奴婢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數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訂立契約,約以時限,付以雇值,又稱"女使"。這反映了宋代()A.宗法等級觀念淡薄B.人身依附關系弱化C.女性政治地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