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課時作業3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課時作業3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課時作業3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一單元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課時作業3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含解析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時作業3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平安一、選擇題1.某學者在論文中提到:“1873年美國人帕爾文制成第一臺履帶式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拖拉機,1892年內燃拖拉機在美國首先探討勝利……1930年上升到93臺,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據此,材料反映了()A.工業革命引發農業領域的變革接著深化B.其次次工業革命帶來農業生產方式巨大變革C.農業機械化推動了農業產量的提高D.工業發展推動了鋼鐵制造業的發展2.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間機器進口的狀況。材料說明這一時期中國()每5年機器和工具年平均進口值(單位:1000海關兩)年頭各種機器和工具(A)農機具(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A.農業傳統技術占主導地位B.農夫購買力有較大提升C.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發展D.農村商品經濟發展快速3.1971年,對唐代洛陽的含嘉倉進行考古發掘發覺其全面積有42萬平方米,其中一個窯穴還存有唐代貯存但已碳化的谷子(據估算,這些谷子在唐儲放時約25萬公斤)。與此同時,糧價越來越便宜,“斗米十五錢”。對此,最合理的說明是()A.封建剝削的殘酷B.濫發貨幣的影響C.墾田面積的擴大D.唐代農業的發達4.下表是英國一般工人食物消費狀況改變統計,此表反映了兩次工業革命期間()時間19世紀60、70年頭19世紀末20世紀初食物很少有肉類,馬鈴薯為主,水果消費很少馬鈴薯削減,家庭蔬菜量增加香蕉消費普及,罐頭、冷凍肉大量增加A.工人工資水平普遍較低B.加工食品超過了農業食品C.工人家庭支出水平提高D.英國人注意食物的多樣化5.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09年全世界有10億人口在挨餓,今年下降為9.2億左右。要解決這一世界性的難題,首要的途徑是()A.縮小貧富國差距,提高貧困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B.加強生物科技探討,培育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產量C.加強人口管理,限制人口無限制增長D.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農業投資,擴大農業生產6.從三聚氰胺事務的重擊、瘦肉精事務的炸雷、上海染色饅頭的熱鬧,到如今的塑化劑事務,食品平安問題已經成為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而這一系列食品平安問題的出現,背后都有化學添加劑的陰影。這類問題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A.新航路的開拓B.第一次工業革命C.其次次工業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二、非選擇題7.美國農業現代化起步于19世紀60年頭,而蘇聯農業現代化的起步則始于列寧時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60年頭,美國頒布《農業組織法》,賜予人民以合法的土地產權,通過《宅地法》向那些在當地居住并耕種5年以上、年滿21歲的個人或戶主免費供應160英畝的公有土地,確立和鞏固了美國的家庭農場制度。1862年美國設立了農業部,配備農業科學技術人員從事探討工作。美國駐各國的使館也都設農業參贊,負責搜集和引進外國的先進農業技術和良種。《莫里爾法》規定各州政府可拍賣聯邦公有土地籌集資金,舉辦至少一所設有農業和機械課程的學院,用以發展農業教化。隨后,各州政府逐步成立了很多農學院,一些高校也起先設置農業專業和學院。除了設立正規的農業學院,政府還撥款資助各州開辦職業學校,對成年人普及農業職業教化。材料二蘇維埃政權成立后,通過《土地法令》《土地社會化法令》等法令,確立了土地國有制和平均安排土地的政策,將地主的土地和生產工具平均安排給農夫。1919年國內斗爭爆發后,蘇維埃政府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農業上實行余糧征集制和強制勞動。進一步加強對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的建設。但這種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的集體化運動并沒有促進農業的現代化。1921年3月起先實行新經濟政策。實行按勞安排,以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夫自己支配,為農夫供應小額貸款,有限度的允許農夫租佃土地和雇傭勞工。1922年11月又通過《土地法典》,允許農夫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土地運用的形式,重新復原小農經濟。1924年由糧食稅改為貨幣稅。——以上材料依據鄒書源《美國和蘇聯農業現代化比較探討》整理(1)依據材料一、二,比較美國、蘇聯農業現代化起步階段的異同。(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別簡評美國、蘇聯兩國農業現代化起步的作用。(3)據以上材料,我們可以從中得出哪些啟示?課時作業3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平安1.解析:內燃拖拉機屬于其次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故A項錯誤;依據“1892年內燃拖拉機在美國首先探討勝利……1930年上升到93臺,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可知,內燃機的運用促進了農業機械化,帶來農業生產方式巨大變革,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農業產量狀況,故C項錯誤;材料主要反映其次次工業革命帶來農業生產方式巨大變革,未突出鋼鐵制造業,故D項錯誤。答案:B2.解析:通過對1912年到1931的進口機器的分析發覺,“農機具”雖然略有上升,但總體比例很低,可見傳統農業技術占主導地位,故A項正確;“農機具”的少量進口不能體現農夫整體購買力的狀況,故B項錯誤;在表格中,“農機具”所占比重從0.74到2.03,然后又跌到0.91可見并不穩定,故C項錯誤;表格所記載的農機具的購買狀況與農村的商品經濟狀態沒有干脆關聯,故D項錯誤。答案:A3.解析:唐朝時期屬于我國封建社會的盛世,經濟發展,糧價越來越便宜,“斗米十五錢”說明當時農業發展,D正確;其他信息材料沒有體現,解除。答案:D4.解析:從材料反映的19世紀60、70年頭“很少有肉類,馬鈴薯為主,水果消費很少”,到20世紀初“香蕉消費普及,罐頭、冷凍肉大量增加”來看,兩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人家庭支出水平提高,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反映工人的工資水平,解除A項;材料沒有比較加工食品和農業食品的改變,解除B項;D項材料不能反映,解除。答案:C5.解析:材料中說明人口挨餓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培育優良品種提高糧食產量動身,B正確;縮小貧富國差距不是材料主旨,A錯誤;人口限制和調整經濟結構不是首要的解決方法,C、D兩項錯誤。答案:B6.解析:題干信息“最早”“化學添加劑”,結合所學,這是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化學工業的建立帶來的結果,C正確;A、B兩項時期沒有出現化學添加劑,解除;D項不符合“最早”,解除。故選C。答案:C7.解析:(1)第一小問,由材料“賜予人民以合法的土地產權”“將地主的土地和生產工具平均安排給農夫”,可見都解決了農夫的土地問題;由材料“《農業組織法》”“《土地法令》《土地社會化法令》”,可見通過立法保障農業發展;材料表明過程具有漸進性;由材料“1862年美國設立了農業部”“1921年3月起先實行新經濟政策”,可見政府作用突出。其次小問,可以從土地全部制、政府職能、科學技術和市場機制等因素方面作答。(2)要一分為二地評價美國、蘇聯兩國農業現代化起步的作用。就美國而言,美國多管齊下的措施促進了美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有利于推動農村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由材料“1862年”,結合所學,美國的措施適應了南北斗爭后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為其次次工業革命供應勞動力條件和市場條件;但是,當時流行自由主義經濟理論,這種放任發展模式易產生危機和壟斷。就蘇聯而言,政治上,有利于鞏固蘇維埃政權;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是蘇俄探究在落后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農業現代化也為蘇聯工業化供應了必要的原材料和資金條件。但是,蘇聯新經濟政策沒有長期堅持,即利用市場的發展模式沒有被沿用,最終會影響蘇聯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3)就美國與蘇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閱歷和教訓來看,推動農業現代化,可以從政府職能、產權制度、農夫主動性和市場機制等角度分析歸納。答案:(1)相同:都解決了農夫的土地問題;通過立法保障農業發展;過程具有漸進性;政府作用突出。不同:美國:土地私有;政策持續;增設農業部,調整政府職能;引進外國的先進農業技術和良種;重視農業相關專業教化;重視成人教化,提高農夫職業技能。蘇聯:進行土地全部制改造;為農夫供應金融支持;經驗了由排斥市場到利用市場的轉變。(2)美國:促進了美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推動了農村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