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卷(人教陜西版 2025年春)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卷(人教陜西版 2025年春)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卷(人教陜西版 2025年春)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卷(人教陜西版 2025年春)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卷(人教陜西版 2025年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單元測試卷(人教陜西版2025年春)一、積累和運用(共9小題,計24分)學校開展以“探尋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準備制作一期宣傳冊,請你完成任務。【扉頁】第一小組打算用下面這段話作為宣傳冊扉頁,請解決其中的語言文字問題。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造并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化。魯迅記憶里那流水潺潺的村落中蒙著狡潔月色的社戲,賀敬之心中那永不變味的糜子、油饃和米酒,劉成章筆下那氣勢磅礴的安塞腰鼓,吳伯簫文字里那靜穆的、暖融融的燈籠,無一不是民俗風情畫卷中色彩濃重的一筆,訖立在我們的記憶中,永不褪色。1.請確認扉頁內容中加點字的讀音。(2分)(1)潺潺(A.chánB.càn)(2)糜子(A.míB.méi)2.校對扉頁內容時發現其中有錯別字,請改正。(2分)(1)狡潔()(2)訖立()【元宵篇】3.自古以來,正月十五賞花燈是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第二小組在宣傳冊中設計了下面的內容,請根據花燈上的文字猜詩文原句,將句子寫在下面。(8分)花燈一:青青子佩,____________。花燈二:參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燈三:______________,兒女共沾巾。花燈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燈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節篇】第三小組為宣傳冊的制作搜集了下面資料,請你修改完善。①春節文化,是深厚斑斕的。②它蘊含著三個最為關鍵的主題□團圓□祈福和迎春。③春節是標志著生命消長的節日,人們對團圓的心理需求就來得分外深切。④“福”字是最有代表性的春節符號,大門上貼的,吊錢上刻的,窗花上剪的,禮盒上印的,處處都是“福”字。⑤廣義的“春”是新生活的開始,____________,祈福的內容也包含著迎春的意味。⑥迎春,體現中國人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哲學精神。⑦春節的這三個主題,寄托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情感基因。4.請在第②句□中填入恰當的標點符號。(2分)5.請在第⑤句的橫線上填寫一個關聯詞,使語句通順。(1分)6.請提取第⑦句的句子主干,寫在下面。(2分)【端午篇】7.第四小組同學搜集了關于端午的宣傳海報,下面對畫面主要內容、書體特點和人文內涵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海報一解說:遠山如黛,一把青銅古劍躍然其上,配以瘦勁挺拔的篆書,既展現了端午日打造正陽之劍的習俗,也寓意著君子的剛正氣節。B.海報二解說:一把打開的折扇,扇面上角粽晶瑩,扇下是行云流水的行書,端午贈扇既有驅邪避暑的意義,也有仁風清揚的美好寓意。C.海報三解說:龍舟劃手齊心協力,奮楫向前,配以縱任奔逸的隸書,既表現了端午賽龍舟的習俗,也讓人感受到奮發向上的昂揚精神。D.海報四解說:愛國詩人屈原涉江而上,配以端莊方正的楷書,既能讓人感受到詩人的高尚人格,也能表現端午深厚的家國情懷。【推薦資料】8.選擇性閱讀是一種理性的閱讀方式,它往往與閱讀者的興趣、目的等密不可分。為了解傳統經典著作中有關“民俗文化”的記載情況,請參考《經典常談》的目錄,分別推薦相關的章節閱讀。(3分)《經典常談》目錄《說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書》第三《詩經》第四“三禮”第五 “春秋三傳”第六(《國語》附)“四書”第七《戰國策》第八《史記》《漢書》第九諸子第十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1)想了解八卦崇拜的習俗,可以推薦閱讀____________。(2)想了解周代先民的生活習俗,可以推薦閱讀____________。(3)想了解戰國時期各種禮儀風俗,可以推薦閱讀____________。【總結篇】9.宣傳冊制作完成后,同學們對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請根據材料中同學們的對話,補全所缺內容。(2分)小秦:從臘八到忙年,再到元宵,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春節的民俗也演變出了新的形式。小語:是的。比如祭灶的儀式很難見到了,但在年貨中,灶王爺的形象被做成了冰箱貼,直接“坐鎮”廚房。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華:雖然民俗的形式在變,但人們過年的心理需求卻始終不變。二、閱讀(共14小題,計46分)【現代文閱讀】(共8小題,計30分)(一)春風和煦,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風箏飛舞……春日怎么少得了人們喜愛的活動——放風箏呢?同學們在快樂的放飛中,對風箏的前世今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搜集了一些資料,進行探究。請你一起參與他們的活動,完成10-12題。(9分)材料一: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風箏①風箏在南方被稱為“鷂子”,在北方被稱為“紙鳶”。“風箏”最早出現在五代,《詢芻錄·風箏》中寫道:“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風箏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長春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②宋代之所以成為發展階段,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經濟的繁榮和民間手工業的興起;二是宋代提倡傳統的節日風俗,這就為風箏的發展和進入節日的娛樂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③明清時代是中國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清風箏在大小、樣式、扎制技術、裝飾和放飛技藝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進步。當時的文人親手扎繪風箏,除自己放飛外,還贈送親友,并認為這是一種極為風雅的活動。④如今,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⑤風箏有它獨特的季節性,適宜春秋兩季,清明節和重陽節是與風箏關系最密切的時節。在清明時節,放風箏已經和掃墓、踏青等活動一樣成為一種風俗。古人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很多,如登高遠眺、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而關于重陽節放風箏習俗的記載出現得較晚些。清代的《廣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記載:“登高嶺在縣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嶺放風箏為樂。”⑥風箏作為飛行器物被發明之后,它作為人們向天傾訴情感、表達愿望的工具,反映著民間信仰觀念。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材料二:吉祥圖案:民族的旨趣吉祥圖案是指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其創造方法主要有諧音法、象征法、文字法等,這些方法可互相結合。諧音法即用音同或音近漢字相互轉借,表達特定的吉祥寓意。如蝙蝠,“蝠”與“福”諧音,寄寓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象征法即兩個事物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內涵,由此進行替代,用來表達它們共有的內涵,如石榴籽多,象征著多子多孫。文字法即直接用文字來表現吉祥寓意,這些文字已經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作為圖案,代表著吉祥與美好。如“百福圖”,就是用一百多種不同的福字寫成。材料三:風箏的傳說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響(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在正史《資治通鑒》中也有關于風箏的記載:“高州刺史李遷仕、天門太守樊文皎將援兵萬余人至城下。臺城與援軍信命久絕,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鴟,系以長繩,寫敕于內,放以從風,冀達眾軍,題云:‘得鴟送援軍,賞銀百兩。’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為厭勝①,射而下之。”【注釋】①厭勝:以巫術制勝。10.根據同學們整理的資料,選出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2分)A.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出現的“風箏”。B.《資治通鑒》里記載有一個放風箏向外求援并成功的例子。C.材料一中“清代的《廣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記載:‘登高嶺在縣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嶺放風箏為樂。’”,通過舉例子來補充說明重陽節放風箏習俗的記載出現得較晚。D.為了使風箏在空中產生更大的升力,并穩定地飛行,風箏的設計一定要包括一個凸起的中央部分和突出的邊緣。11.如果請你在風箏上畫一幅寓意美好的畫,你會選哪一幅?請參考材料二,在甲乙兩圖中任選一幅寫出它的寓意。(3分)我選____________圖,它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請細讀文本,思考:風箏除了有祈福避災(人們認為放風箏可以帶來福氣,放風箏就是“放晦氣”“放災”“放病根”)的功能外,還有哪些功能?結合材料整理。(4分)(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題。(21分)人勤春來早喬忠延①今年春來早。龍年緊著腳步往前趕,仍然落在立春節氣的后面。迎著飛雪,頂著寒風,不少人構思著春天的藍圖,擘畫著新一年的美景。而且,不是今年如此,年年都如此,代代都如此。人勤春來早,不只是掛在嘴上的俗諺,而是祖祖輩輩的傳統。②在我的記憶里,每逢臘月,奶奶都要去趕集,去置辦年貨。年貨的多少,要看衣袋里錢的多少而定。錢多就多買,錢少就少買。但有一樣,錢再少也必須買,那便是一張《春牛圖》。《春牛圖》是幅年畫,但又不是普通的年畫。這幅年畫分為兩個板塊,上面畫著一頭高大的黃牛。黃牛邁著從容的步子,走在綠茵茵的草地上。頭上是飛舞的燕子,臉前是曲繞的小溪。溪水潺潺流過,不再是冰封雪蓋的寒瘦模樣,綻露出初春的靈動。畫的下面是日歷,一年的日子和二十四節氣都標示得清清楚楚。③兒時的我幼稚得很,總覺得《春牛圖》沒有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年畫熱鬧好看,為什么還要年年買《春牛圖》回家?爸爸給我講,農家過日子離不開《春牛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時令都在上面。屋里貼上這張畫,啥時候該種,啥時候該收,心中就有了數。家家便會早準備,早動手,不至于耽誤農時。我又問,那為啥不畫別的稀奇物,只畫個看煩了的大黃牛?爸爸告訴我,黃牛能犁地,能拉車,春天播種,秋天收獲,都要靠它賣力氣。最有趣的是,這幅畫還隱藏著打春牛的風俗。④往昔立春這日,天色剛剛泛亮,鄉親們已經集聚在村東的田間。暖融融的太陽一露頭,就有身穿錦袍的“春官”下令:“開打!”于是,身著武士裝的“句芒神”①手持長鞭快步上場,左蹦右跳,啪啪的鞭炮聲隨之炸響。當然,這里的春官和句芒神都是村人扮演的。眾人正看得眼花繚亂,就見句芒神旋舞到了“春牛”的身邊,使勁抽打了一鞭。嘩嚓一聲響,“春牛”的肚子炸裂了,里面裝的核桃、紅棗、花生、炒豆,瞬間迸濺出來,散落一地。⑤頓時,圍觀的人群歡聲雷動,早有眼疾手快者飛身上前撿拾,拾到了,馬上就吃。自然跑得最快、搶得最多、吃得最香的都是孩童。老輩人說,吃了“春牛”肚子里的食物,五谷能豐登,家業能興旺。因而,老老少少都在搶,搶得歡天喜地,搶得紅紅火火。兒時聽說打春牛,只覺得好玩、有趣味,長大了才明白,看似在打牛,實際是鞭策自己。打春牛寄寓著鄉親們早行動、早發力、把握初春時光的美好心愿。⑥別看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我的故鄉卻得益于龍祠泉源,被譽為北國江南。從泉源流出來的多條河水,灌溉著十萬畝良田,年年五谷豐登。⑦躍入新時代,鄉親們不僅要讓良田長小麥,還要借助道道清泉,種水稻、栽蓮藕,鋪展觀光游學的田園畫卷。⑧這邊談笑風生謀劃新一年的光景,那頭忽有威風鑼鼓敲打起來。威風鑼鼓就是威風,氣勢雄渾,驚天動地。我以為是有什么歡慶儀式,一問才知道,是過大年時要出門獻藝,抓緊排練。這聞名神州的威風鑼鼓,早就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如今文化消費不斷增長,每逢節慶,多地爭相請去助威添彩,春節當然是生意最火爆的時候。原先只是一枝紅杏鬧春意,幾個鼓,幾個鈸,幾張鑼,就打得滿堂喝彩。但一支隊伍哪能應對得了多地邀請,于是再發展,再訓練。如今,已經是十支、幾十支隊伍,仍然無法滿足需求。于是順勢而為,來他個“百般紅紫斗芳菲”。這鏗鏘的鑼鼓聲,便來自拓展訓練的場地上。⑨威風鑼鼓訓練完一個曲牌,暫作歇息,就聽見一陣歡聲笑語飄過來。這是干啥?悄悄抽身,循聲走去,寬闊的大廳里聚滿了男男女女。有的扎龍燈,有的糊旱船,有的綁竹馬。這不稀奇,都是為年節鬧社火做準備。稀奇的是,龍燈、旱船和竹馬,樣樣都已擺下一大攤,滿大廳的人還在忙個不停。一村一隊鬧社火,哪能用得上這么多!更令人新奇的是,還有人在裱糊社火隊伍中從未見過的“黃牛”,莫非是要來個別出心裁,拔個頭籌?問出口來,才知道自己早已落在時代后邊。這些都是新開發的商品,見到訂單才制作。那幾頭“黃牛”也一樣,而且是我從未見過的春牛。如今傳承了打春牛的民俗,再現傳統風情,增添文化樂趣,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娛樂中感受傳統民俗的深厚精神內涵……我禁不住咂嘴吐舌,何曾想到鄉村形成了節慶展演非遺的產業鏈!⑩走出制作非遺文創產品的場館,我背后仍然回蕩著鄉親們的陣陣笑聲。此時,威風鑼鼓又敲響了,歡笑聲、鑼鼓聲融為一體,像是滾滾春潮激蕩著鄉村大地。人勤春來早,新時代,爭朝夕,和著鼓樂聲、歡笑聲,加快了節奏,加快了步履——?春天,熱熱鬧鬧地來臨了!(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2月5日,有刪改)【注釋】①句芒神: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春神、東方之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13.閱讀選文,仿照示例,簡要概括選文寫到的家鄉民俗。(2分)eq\x(貼《春牛圖》)——eq\x(①)——eq\x(②)——eq\x(鬧社火)14.請結合語境,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1)選文第②段畫線部分能否刪去?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2)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賞析第④段畫線句的妙處。(3分)15.選文第⑩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意蘊豐富,說說你的理解。(4分)16.根據【鏈接材料】,概括選文中哪些內容體現了當地“依托自身優勢”來拓展農業功能。(4分)【鏈接材料】趙坤宇委員建議:將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要依托自身優勢……強化農旅融合,建設田園綜合體,打造創意農業,不斷拓展農業功能。——摘自《人民日報》17.小秦認為可將選文作為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拓展閱讀篇目,你贊同嗎?請結合選文內容,聯系下面的單元導語和課文目錄,發表你的觀點。(5分)單元導語目錄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造并世代傳承的民間文化。本單元的課文,或表現各地風土人情,或展示傳統文化習俗。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風情畫卷,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1社戲/魯迅2回延安/賀敬之3*安塞腰鼓/劉成章4*燈籠/吳伯簫【古詩文閱讀】(共6小題,計16分)(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12分)王大將軍既為逆,頓軍姑孰。晉明帝以英武之才,猶相猜憚,乃著戎服,騎巴馬,赍①一金馬鞭,陰察軍形勢。未至十余里,有一客姥居店賣食,帝過愒②之,謂姥曰:“王敦舉兵圖逆,猜害忠良,朝廷駭懼,社稷是憂。故劬勞③晨夕,用相覘察。恐形跡危露,或致狼狽,追迫之日,姥其匿之!”便與客姥馬鞭而去,行敦營匝而出。軍士覺,曰:“此非常人也!”敦臥心動,曰:“此必黃須鮮卑奴來!”命騎追之。已覺多許里,追士因問向姥:“不見一黃須人騎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復及。”于是騎人息意而反。(選自《世說新語》)【注釋】①赍(jī):攜帶。②愒(qì):休息。③劬(qú)勞:辛苦,勞累。1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陰察軍形勢__________________(2)行敦營匝而出__________________(3)去已久矣__________________(4)于是騎人息意而反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各項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晉明帝以英武之才可以為師矣B.姥其匿之其如土石何C.便與客姥馬鞭而去學而不思則罔D.命騎追之春冬之時20.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王敦舉兵圖逆,猜害忠良,朝廷駭懼,社稷是憂。(2)去已久矣,不可復及。21.你認為晉明帝可以成功脫險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2分)(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22—23題。(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22.首聯“城闕輔三秦”的“輔”改為“依”好不好?請談談你的看法。(2分)23.“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中,“無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詩句表現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作文(50分)24.民風民俗、民間技藝、名勝古跡、節慶禮儀……世代相傳的民風民俗是智慧和情感的結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結合親身體驗,記錄你與“民風民俗”的故事,不少于600字。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

答案一、1.(1)A(2)B2.(1)皎(2)屹3.悠悠我思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無為在歧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4.:、5.示例:所以6.主題寄托著基因。7.C點撥:C.海報三中的“端午”二字筆畫相連,縱任奔逸,字體為草書,并非隸書。隸書的特點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筆蠶頭,收筆雁尾。本項“配以縱任奔逸的隸書”有誤。8.(1)《〈周易〉第二》(2)《〈詩經〉第四》(3)《“三禮”第五》9.示例:張貼年畫的或許少了,但“福”字依然是家家戶戶都有的二、10.C點撥:A.材料一提到“風箏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選項說法過于絕對,與原文不符。B.結合材料三“賊怪之,以為厭勝,射而下之”可知,《資治通鑒》里記載的這個放風箏向外求援的例子并未成功。D.選項說法在文中并未體現,于文無據。11.示例一:甲(1分)“瓶”音同“平”,代表平安之意;花是美的化身。這個花卉插瓶的圖案,寄寓了人們對生活幸福、平安美好的期盼。(2分)示例二:乙(1分)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是富貴的象征,美麗的化身。這個牡丹花開的圖案,寓意富貴吉祥,繁榮昌盛,幸福美滿。(2分)12.①娛樂功能;②測量距離;③傳遞消息;④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游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每點1分)13.①打春牛②敲威風鑼鼓14.(1)不能刪掉。(1分)畫線部分詳細描寫了《春牛圖》的內容,表明《春牛圖》不是普通的年畫,表現了人們對春的期盼,(1分)為后文寫“打春牛”的風俗做鋪墊。(1分)(2)運用了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村人扮演的句芒神打春牛的過程,(1分)寫出村人的剛健有力,表現出勞動人民對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熱烈期盼。(1分)表達出作者對村民們打春牛民俗的喜愛和贊美。(1分)15.人們勤勞,在春天剛到時就早行動,早發力;在新時代,人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惜時努力,熱愛生活,富裕幸福的生活也會早早到來。(每點2分)16.示例:鄉親們不僅讓良田長小麥,還利用多條河水流經的天然優勢,種水稻、栽蓮藕,開展觀光游學;借助文化消費增長,再發展、再訓練威風鑼鼓,節慶生意火爆;新開發商品,傳承打春牛的傳統民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