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_第1頁
七年級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_第2頁
七年級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_第3頁
七年級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_第4頁
七年級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

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

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第一章(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6.難度系數:0.7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

目要求。

2019年春節期間,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在我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在未來,

太陽將毀滅,地表冰封,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不料在地球推進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據

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地球在向木星推進的過程中,需要穿越()

A.水星軌道B.小行星帶C.土星軌道D.天王星軌道

2.與地球相比,木星()

A.生命存在條件好B.表面溫度高

C.公轉的周期短D.體積、質量大

【答案】1.B2.D

第1頁共14頁.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由內向外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其中火星和木星之間有小行星帶,因此地球在向木星推進的過程中,需要穿越小行星帶,

不需要穿越水星、土星、天王星軌道,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

2.與地球相比,木星離太陽的距離比日地距離遠,獲得的太陽輻射強度小,表面溫度較低,因此木星的生

命存在條件較差,排除AB;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離太陽越遠,公轉周期越長,因此與地球相比,木星的公

轉周期長,排除C;木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的體積也遠遠大于地球,木星因體積質量大而劃分為巨

行星,D符合題意。故選D。

2024年7月3日22時51分,經過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八號乘組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

廣蘇密切協同,完成了艙外巡檢任務,這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中國空間站完成的第二次出艙活動。

如圖為此次出艙活動照片。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3.此次出艙活動時,中國空間站()

A.一直在地月系B.飛離了地月系

C.飛離了太陽系D.飛離了銀河系

4.在太空中航行的中國空間站屬于()

A.行星B.衛星C.非天體D.恒星

5.為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艙外航天服應具備的功能有()

①供給氧氣②調節溫度③防止失重④防強輻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3.A4.B5.B

【解析】3.航天員的出艙活動是進入軌道之后,天宮空間站是繞地球運行,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始終在地

月系,A正確;沒有飛離地月系;更沒有脫離太陽系,也沒有飛離銀河系進入河外星系,BCD錯誤。故選

A。

4.在太空中航行的中國空間站屬于人造衛星,屬于天體。故選B。

5.宇宙空間的特點: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因此為給航天員提供在艙外活動的生命保障功能,艙外航天

第2頁共14頁.

服需要具備提供氧氣、恒定氣壓、溫度、防強輻射的功能,①②④正確;航天員出艙活動是在太空環境中,

是處于失重的狀態,艙外航天服也處于失重的狀態,艙外航天服不具有防止失重的功能,③錯誤,故選B。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下圖示意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據此

完成下面小題。

6.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認識過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①③④②

7.下列能夠反映地球形狀的詩句是()

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C.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D.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答案】6.C7.B

【解析】6.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先是人們提出的③天圓地方,再是根據④太陽、

月球的形狀猜測地球形狀的渾天說,直到近代②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首次證明了地球是球體形狀,直到現代

以后,人們利用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能清晰地看出地球的形狀,C正確,故選C。

7.地球是個球體,所以站的高、看的遠,因此“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能夠證明地球是個球體,B正確;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還不復回”與地形有關,A、C錯誤;“隨風

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與天氣有關,D錯誤。故選B。

小暢對七年級新開設的地理課十分感興趣,為了幫助學習,他自己用泡沫球和鐵絲制作了一個地球儀。

圖為小暢制作的簡易地球儀模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圖中虛線ab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赤道B.地軸C.本初子午線D.地球公轉中心

第3頁共14頁.

9.圖中虛線穿過泡沫球的點b,叫做()

A.地心B.北極C.南極D.直射點

【答案】8.B9.C

【解析】8.由圖示信息可知,圖中虛線ab穿過地球的球心,并與桌面保持66.5°的夾角,是地軸,在地球

上并不真實存在。赤道與地軸垂直,本初子午線連接南北兩極點,本初子午線不是虛線,是弧形的線,地

球公轉的中心是太陽,排除ACD,故選B。

9.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兩極。其中,北極表示地球的最北端,與北極對應的點叫南極,它表示

地球的最南端。圖中虛線穿過泡沫球的點b,代表的是南極,排除ABD,故選C。

經緯網可以精確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它在軍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處。結合相關知識

完成下面小題。

10.關于圖中經線兩側東經、西經的標注,正確的是()

A.B.

C.D.

11.關于緯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半球緯度數從南向北逐漸增大.B.北半球緯度數從北向南逐漸增大

C.緯度的最大值為90度D.緯度的最大值為180度

12.有關經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緯線指示南北方向B.經線的形狀是圓形

C.所有緯線長度都相等D.赤道是最長的緯線

【答案】10.B11.C12.D

【解析】10.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0°以東是西經,以西是東經,A錯誤;0°以東是東經度,以西是西經度,

B正確;160°經線兩側經度東西經與160°經線相同,同理,20°經線兩側經度東西經與20°經線相同,CD錯

誤。故選B。

1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半球緯度數從南向北逐漸遞減,A錯誤;北半球緯度數從北向南逐漸遞減,B

錯誤;緯度數的最大值為90度,C正確、D錯誤。故選C。

第4頁共14頁.

1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緯線指示東西方向,A錯誤;經線的形狀是半圓,B錯誤;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

C錯誤;赤道是最長的緯線,D正確。故選D。

我國漁民某日在南海某海域(118°E,15°N)進行海上捕撈作業時,受到某鄰國軍艦的干擾。為保護

我國漁民的合法權益,我國漁政船從甲地出發立即前往事發海域維權。結合圖,完成下面小題。

13.為了盡快抵達事發地點,漁政船選擇的前進方向大致是()

A.東北方向B.西北方向C.正南方向D.東南方向

14.在地球儀表面,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所有經線等長。據此推斷,圖中①~④各點之間的實

地距離最短的是()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答案】13.D14.B

【解析】13.讀圖分析可知,甲地經緯度約為(111°E,19°N),事發地點為(118°E,15°N);根據在經

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知,事發地位于甲地的東南方向。

所以漁政船選擇的前進方向大致是東南方向,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4.同一經線上相隔緯度1°代表實地距離約110千米;同一緯線上相隔經度1°代表實地距離隨緯度而變化,

赤道上距離最大,代表實地距離約110千米,越往兩極距離越短。讀圖可得,圖中①~④各點之間的實地

距離最短的是①→②。故選B。

下圖是世界局部區域海陸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第5頁共14頁.

15.圖中①點的地理坐標是()

A.105°E,0°B.105°W,30°NC.75°E,0°D.75°W,30°S

16.下列關于圖中各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點位于中緯度B.②點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C.③點位于東半球D.②點位于③點西北方向

17.圖中②點位于()

A.北寒帶B.北溫帶C.南溫帶D.熱帶

【答案】15.C16.D17.B

【解析】15.讀圖可知,圖中①點的地理坐標是(75°E,0°),故選C。

16.讀圖可知,①點地處赤道,位于低緯度,A錯誤。②點位于60°N,沒有極晝和極夜現象,有極晝極夜

的地區緯度在66.5°-90°之間,B錯誤。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東到160°E是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③點的經度是165°E,位于西半球,C錯誤。

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②點位于③點西北方向,D正確。故選D。

17.②點位于60°N,北極圈(66.5°N)以南、北回歸線(23.5°N)以北,為北溫帶。故選B。

如圖是一個地球儀演示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問題。

18.用手推動地球儀自西向東旋轉,演示內容是()

A.地球公轉B.地球自轉C.四季變化D.天氣變化

19.圖中P點地區,此時()

A.太陽直射B.處在半夜C.早晨日出D.夕陽日落

【答案】18.B19.D

【解析】18.由圖所示,用手推動地球儀自西向東轉動,演示內容是地球繞著地軸不停的自西向東運動,

這是地球的自轉運動。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9.由圖可知,圖中P地位于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線上,即P地在昏線上。地球不停的在自西向東的自轉,

第6頁共14頁.

圖中P地由白天進入黑夜,即正值日落。ABC錯誤,D正確。故選D。

在我國古代,人們利用太陽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一天的時刻制作了日晷,如圖1所示。圖2為日晷

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0.晷針投影長度最短的時刻是()

A.日出B.正午C.下午D.日落

21.利用日晷測定時間,主要運用的地理規律是()

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月球公轉D.月球自轉

【答案】20.B21.A

【解析】20.在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晷針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著,影子的長短在改變,早晨的影

子最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逐漸變短,正午影子最短,一過中午它又重新變長。故選B。

21.日晷,利用太陽在天空中轉動一天的規律來測定時間,這是地球自轉造成的,A正確,與地球公轉、

月球公轉、月球自轉無關,BCD錯誤。故選A。

地球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某同學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見下圖,十字架代表太陽光線),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2.該同學在進行地球公轉演示的過程中,需注意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方向都是()

A.逆時針B.自東向西C.順時針D.自西向東

23.下列地理現象的形成,主要與地球公轉有關的是()

A.晝夜更替B.太陽東升西落C.四季的變化D.時差的形成

第7頁共14頁.

【答案】22.D23.C

【解析】22.讀圖可知,地球在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還要繞著地軸不停地自轉,公轉和自轉的方向都是

自西向東的,B錯誤、D正確。站在北極上空看,都是逆時針方向,站在南極上空看,都是順時針方向,

AC錯誤。故選D。

23.地球的公轉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和五帶等地理現象;地球的自轉產生晝

夜交替、時間差異和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故選C。

第19屆亞洲運動會(后簡稱“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舉行。讀地球公轉

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4.本屆亞運會舉行期間,地球運行在()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25.第19屆亞運會召開期間,太陽直射點()

A.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且向北移動

B.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且向南移動

C.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且向北移動

D.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且向南移動

【答案】24.A25.D

【解析】24.本屆亞運會舉行期間是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9月23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

時,這一天為①秋分日,全球晝夜等分;12月22日前后,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為②冬至

日,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以內出現極夜現象;故本屆亞運會舉行期間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

運行在①秋分日附近,A正確,故選A。

25.本屆亞運會舉行期間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公轉位置處在圖中①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和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間,太陽直射南半球,介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且繼續向南移動,排除

第8頁共14頁.

ABC,故選D。

第Ⅱ卷

二、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26.【聚焦航天助推強國】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

國是我國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隨著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

遠。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攬星九天”(下圖)。讀圖,完成下列問

題。(10分)

(1)從圖上看,地球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排第______位,位于金星和______之間,______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

球最遠的行星。(6分)

(2)將下列我國重要的太空探索成就按時間順序排列_______________。(2分)

①“祝融號”火星車②“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③“神舟五號”飛船

④“東方紅一號”衛星⑤“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⑥“天宮”空間站

(3)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成就巨大,結合材料,描述我國進行太空探索及其空間站建設的意義:____________。

(2分)

【答案】(1)三火星海王(6分)

第9頁共14頁.

(2)④③②⑤①⑥(2分)

(3)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新資源的開發;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認識宇宙環境對

地球的影響等(任答1點)(2分)

【分析】本大題以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為材料,涉及地球的位置、太陽系中的行星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

所學知識掌握程度,培養學生地理思維素養。

【詳解】(1)讀圖可知,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排第三位,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間,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行星。

(2)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我

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007年,我國成功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2016年,我國在貴州平塘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2021年,我國“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2022

年,我國“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故我國重要的太空探索成就按時間順序排列應是④③②⑤①⑥。

(3)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新資源的開發;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

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通過太空探索,人類能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

27.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讀圖完成各題。(16分)

(1)北回歸線的緯度是_________________,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____________。(4分)

(2)A點的經度是____________,緯度是____________。(4分)

(3)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地,位于低緯度地區的是____________地。(4分)

(4)③地在④地的____________方向,②地在④地的____________方向。(4分)

【答案】(1)23.5oN0o(4分)

(2)90oE60oN(4分)

(3)①④(4分)

(4)正北西北(4分)

第10頁共14頁.

【分析】本大題以經緯網為材料,涉及經緯網的判讀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綜合思

維的地理素養。

【詳解】(1)北回歸線的緯度是23.5oN,是太陽直射點的北界。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o,是東西經度的分

界。

(2)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

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

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所以,讀圖可知,A點的經度是90°E,緯度是

60°N。

(3)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到160°E是東半球,

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緯度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讀圖并據此

判斷,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①地,位于低緯度地區的是④地。

(4)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有的用經緯網確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

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讀圖,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以判斷,③地在④

地的正北方向,②地在④地的西北方向。

28.益陽市某中學地理老師為了和同學們一起探究“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特設計了如下地理演示實驗

方案(見下表),請根據地理演示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2分)

實驗目的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實驗原理地球自轉規律

實驗方法演示法、觀察法、比較法

實驗器材地球儀、透明球體、集束手電筒

實驗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現象實驗結果

步驟1光線從一個側面照射透明球體,分工合作,一人拿手電筒,一人

透明球體轉動或不轉動,觀察晝半球拿透明球體或地球儀,其他人觀①

和夜半球的分布。察并做好記錄。

第11頁共14頁.

步驟2光線從一個側面照射地球儀,

地球儀不轉動,觀察晝半球和夜半球②

的分布。

步驟3光線從一個側面照射地球儀,

并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觀察晝半球③

和夜半球的分布與變化。

實驗結論

(1)請寫出每個實驗步驟的實驗結果:

①②③(6分)

(2)請寫出實驗結論(本演示實驗所揭示的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2分)

(3)道路照明系統啟閉的規律是什么?為什么?(4分)

【答案】(1)只有白晝產生了晝夜現象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6分)

(2)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且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2分)

(3)白天關閉,晚上開啟;因為白天有太陽光,不需要照明系統照明,晚上沒有太陽光,需要照明。(4分)

【分析】本題以某中學地理老師一起探究“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為材料,涉及地球自轉的原因及意義,

考查學生對地球自轉的掌握程度。

【詳解】(1)根據題中的演示實驗可知,當光線照到透明球體上,整個球體都是亮的,沒有晝半球和夜半

球之分,只有白晝。而當光線照到地球儀上,在照射面會很亮,但背面是黑暗的,即會出現晝半球和夜半

球之分。如果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會觀察到晝半球與夜半球交替出現。

(2)根據這個實驗可以得出,只有地球自西向東轉動,才會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

(3)人類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設計照明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