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O一二年十月目錄一、典型地質災害確實定二、地質災害勘查主要方法
主要勘查方法有:遙感圖像解譯地質測繪地球物理勘探鉆探山地工程室內試驗及現場試驗、模型試驗和模擬試驗動態監測等二、地質災害勘查主要方法
地質災害勘查工作根本程序〔12〕接受任務——現場踏勘——編寫設計——設計審批——開展野外工作〔——變更設計并報批〕——接受監督——野外驗收——編寫報告及圖件——成果評審——資料歸檔——主管部門驗收二、地質災害勘查主要方法
勘查階段劃分對應于防治工程的立項、可行性論證、設計和施工等階段,將地質災害勘查劃分為地質災害調查、可行性論證階段勘查、設計階段勘查〔包括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兩階段〕、施工階段勘查四個階段。對于規模較小的或現有資料說明滑體及其周邊地質條件較簡單的滑坡,可根據實際情況合并勘查階段,簡化勘查程序1、滑坡勘查根本要求〔1〕立項階段滑坡調查應以資料、地面調查為主,適當結合測繪與勘查手段,初步查明滑坡的分布滑圍、規模、結構特征、影響及誘發因素等,并對其穩定性初步評估〔2〕可研階段:應根本了解滑坡所處地質環境條件,初步查明滑坡的巖(土)體結構、空間幾何特征和體積、水文地質條件,提供滑坡根本物理力學參數,分析滑坡成因,進行穩定性評價,滿足制定防治工程方案的地質要求1、滑坡勘查根本要求〔3〕設計階段應結合防治工程部署,充分利用可研階段的勘查成果,進行重點勘查重點查明滑坡巖(土)體結構、空間幾何特征和體積、水文地質條件,提供工程設計需要的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進行穩定性評價和推力計算,滿足工程設計圖的地質要求2、立項階段的滑坡調查〔1〕根本要求〔標準〕初步查清滑坡區地形地貌特征,地質構造特征查清滑坡邊界特征、表部特征、內部特征與變形活動特征查清滑坡周邊地區人類工程經濟活動根本了解滑坡類型、形態與規模、運動形式、形成年代與穩定程度根本了解地下水性質、入滲情況及產流條件對滑坡影響范圍,承災體的易損性及滑坡的危險性進行初步評估重點:確定滑坡是否存在,初步判斷其規模的大小、穩定性和可能的經濟損失滑坡調查應以資料收集、地面調查為主,適當結合測繪與勘查手段2、立項階段的滑坡調查通過地形地貌及裂縫調查來判斷滑坡的周界宏觀地形地貌:地面坡度與相對高差、溝谷與平臺、鼓丘與洼地、階地及堆積體等微觀地形地貌:滑坡后壁的位置、產狀、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兩側界線的位置與性狀;前緣出露位置、形態、臨空面特征及剪出情況;后緣洼地、反坡、臺坎、前緣鼓脹、側緣翻邊埂等2、立項階段的滑坡調查滑坡裂縫調查裂縫的分布、長度、寬度、形狀、力學屬性及組合形態;通過裂縫的組合形態來判斷滑坡的周界對建筑物開裂、鼓脹或壓縮變形進行調查,現場作出與滑坡的關系判斷滑坡剪出口以下的各種建筑物及其他〔經濟林、農作物等〕,以此判斷滑坡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3、工程地質測繪〔1〕測繪范圍:應包括后緣壁至前緣剪出口及兩側緣壁之間的整個滑坡,并外延到滑坡可能影響的一定范圍。當采用排水工程進行滑坡防治時應對滑坡外圍擬設置的地面排水溝或地下廊道洞口等防治工程所在的地區進行工程地質測繪當滑坡危及剪出口下部建筑物或可能對下部河流堵江,測繪應包括危害區的縱向控制性剖面〔2〕測繪比例〔3〕測繪精度要求①實測地質體的最小寬度一般為相應圖上的2mm。對于重要的地質現象可放大或以花紋符號表示;各種界線應在實地結合航片解澤資料勾劃,其誤差在圖上不應>2mm。②觀測路線或觀測點的數置可參照同等比例尺地質—工程地質調查的定額。觀測路線在圖上的間距一般為2~3cm,觀測點的間距一般1-3cm,或圖面0.25-1個點/Cm2,其密度不要均勻分布,應按復雜程度適應加密或減稀〔4〕工程地質測繪內容地形地貌(宏觀和微觀)、巖(土)體工程地質結構特征、滑坡裂縫、植被類型、人類工程活動、地表水體調查施工條件調查:場地、工地住房、道路、天然建材、水源等到設計階段的工程地質測繪,主要根據可行性論證推薦的防治方案,開展工程部署區大比例尺測繪地面排水工程:應沿排水溝工程軸線追索進行,內容包括:地形、坡度、巖(土)體結構。以縱剖面圖測繪為主,比例尺宜為1:100~1:500。地下排水工程:應沿廊道工程軸線追索進行,結合鉆探、井探、物探等,測繪縱向剖面圖,比例尺宜為1:100~1:500。對廊道口應提交進硐工程地質立面圖,比例尺宜為1:20~1:100抗滑樁和錨固工程:沿工程布置軸線進行,內容包括地形、坡度、巖(土)體結構的測繪。結合鉆探、井探和物探等,提交沿工程布置方向的地質剖面圖,可測繪工程布置立面圖(展示圖),并提交工程區軸向工程地質剖面圖,比例尺宜為1:200~1:500擋墻工程:應沿工程布置軸線進行,包括地形、坡度、滑體結構、滑帶的測繪,比例尺宜為1:250~1:1000。并提交工程區縱向的工程地質剖面圖,比例尺宜為1:50~1:100
4、勘探與測試勘探線的布置:勘探線采用主—輔剖面法,主勘探線控制主滑軸,在其兩側布置輔助勘探線,不同滑坡單元均應有主勘探線,橫向勘探線垂直滑動方向布置且宜布置在滑坡中部至前緣剪出口之間。勘探線上的勘工程由鉆探、井探、槽探及物探等點構成〔1〕可研階段的勘探點、線間距主勘探線與輔勘探線間距40~100m,縱向勘探線距應小于80m,每條縱勘探線上勘探點不得少于3個,且控制性鉆孔不得少于鉆孔總數的1/3。主勘探線勘探點一般不宜少于3個,點間距可為40~80m。輔勘探線勘探點間距一般為40~160m〔2〕設計階段的勘探和測試應結合地質條件和防治工程方案,對初步勘查階段的勘探線進行加密勘查勘探點、線間距縱向主勘探線勘探點間距宜加密為40~60m,并對縱向輔勘探線適度加密,勘探點間距宜為80~120m。橫向勘探線重點布置在工程實施部位,勘探點間距宜為40~120m勘探孔深度勘探孔的深度應穿過最下一層滑面,并進入滑床3—5m,擬布設抗滑樁或錨索部位的控制性鉆孔進入滑床的深度宜大于滑體厚度的1/2,并不小于5m測試應采取滑帶與滑體巖土試樣,測試其物理、水理與力學性質指標。在探井、探槽或探硐中,對滑帶土應取原狀土樣。當無法采取原狀土樣時,可取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擾動土樣進行重塑樣試驗
在設計階段,選擇代表性鉆孔應進行注(抽)水試驗,以判定滑體的浸濕深度、滲透性變化以及滑坡穩定性當滑坡滑床巖體強度條件復雜,采用錨固工程且參數難以進行類比時,應進行現場拉拔試驗,獲取可靠的抗拉拔力和注漿參數當滑坡體結構破碎,注漿量和注漿參數難以進行類比時,宜進行現場注漿試驗,提供可靠的注漿參數5、滑坡勘查報告可研階段文本:序言、地質環境條件、滑坡區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滑坡體結構特征、滑帶特征、滑坡變形破壞特征及穩定性評價、推力分析、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議等圖件:提供相應的平面圖、剖面圖、專題圖、鉆孔柱狀圖、豎井和探硐展示圖、滑體等厚線、地下水等水位線附件:巖(土)體物理力學測試報告、地下水動態監測報告、滑坡變形監測報告、地球物理勘探報告等3、設計階段勘查報告文本:序言、滑坡區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滑坡體結構特征、滑帶特征、滑坡變形破壞及穩定性評價、推力分析等。并提供巖〔土〕體物理力學測試、原位巖士力學試驗、設計參數試驗、地下水動態監測、滑坡變形監測等原始報告和附件附圖:結合滑坡防治工程,應專門提交供設計圖使用的工程地質圖冊,包括:各防治單元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鉆孔柱狀圖、探井和探硐展示圖及綜合工程地質圖等圖件附件:并提供巖(土)體物理力學測試、原位巖土力學試驗、設計參數試驗、地下水動態監測、滑坡變形監測等原始報告和附件實例〔目前,沒有專門的“巖溶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勘查〞標準可參考〕勘查工作的根本要求巖溶塌陷勘查是為巖溶塌陷防治效勞的,勘查成果應滿足巖溶塌陷防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的需要。通過勘查,查明巖溶塌陷的發育歷史和現狀、成因、類型及其形成條件,調查研究其發育的機制和影響因素、分布規律與動態特征,預測其開展趨勢,為巖溶塌陷防治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地質依據巖溶地質條件測繪⑴測繪范圍測繪范圍應包括巖溶塌陷現象分布及影響的全部區域,以及塌陷發生的動力因素影響的范圍⑵測繪比例尺測繪比例尺綜合考慮塌陷區的規模(I)、塌陷發育的復雜程度(A、B)及其危害性的輕重(C)等因素來確定,一般為1:1000~1:50000
在實際工作中,測繪比例尺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對于塌陷區規模較大,如特大型(I1)或大型(I2)塌陷區中局部有塌陷密集危害嚴重的重點地段,也可考慮在全區采用1:25000~1:50000,而在重點地段采用1:1000-1:5000的測繪比例尺
測繪工作內容
(1)自然地理與地質環境組成要素氣象要素、水文要素、
(2)地質環境要素地形和地貌類地層巖性:側重對碳酸鹽巖及其他可溶巖和第四系松散沉積物的調查研究(3)地質構造及新構造運動與地震(4)巖溶水文地質條件巖溶地下水的類型及其特征、巖溶含水層結構、埋藏和分布條件、富水性及水化學特征、巖溶水系統的補給、徑流、排泄動態變化特征(5)巖溶塌陷調查巖溶塌陷的形態特征與分布、巖溶塌陷的形成條件、巖溶塌陷的動力因素、歷次塌陷的災害情況、以往塌陷的治理措施、治理費用及其效果等地球物理勘探鉆探(2)鉆孔布置原那么鉆孔一般按勘探線布置,勘探線應垂直于地形地貌和構造線的方向,并控制不同的地貌單元,巖、土體類型及巖溶發育區〔段〕勘探線的間距考慮勘查的實際需要和地區的復雜程度,對重點地段一般50—200m,對一般地段l00—1000m。鉆孔間距一般50—200m,并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加密或減稀鉆探(3)鉆孔深度確實定①控制性鉆孔中占總數10~30%,孔深一般100~150m,以揭露主要巖溶發育帶②一般性鉆孔深度,當第四系覆蓋層厚度<30m時,應到達基巖面以下20—30m,當第四系覆蓋層厚度>30m時,那么應鉆入新鮮、完整基巖5m③對于進行電磁波CT的鉆孔,其深度應滿足探測基巖面以下不小于20m的范圍為準④當鉆孔揭露規模較大的溶洞或地下河管道,且上述孔深不能滿足時,鉆孔應加深進入洞底完整基巖3m3.2.5孔內巖、土、水樣的采集⑴巖樣對于主要巖性類型不小于3組,軟弱巖體不少于6組⑵土樣不同工程地質類型應分層采樣,采樣間隔2~5m采樣孔數應占鉆孔總數的1/5—1/3每個主要的工程地質類型應有6組以上土樣,對于厚度較薄、采樣困難但有特殊意義的土層,其采樣數量亦不應少于3組⑶水樣②當鉆孔揭露不同含水層時,應在同一鉆孔或鄰近鉆孔中對其分別采樣,注意防止采取混含水樣③水樣點的布置,應能反映巖溶地下水運動的方向上的水質變化及與其它類型地下水和地表水交替發生的水質變異野外測試〔1〕原位測試原位測試的布置每一工程地質分層測試數據不少于6個,對防治的重點地段要增加適當數量的原位測試〔2〕示蹤試驗示蹤試驗主要用來查明巖溶洞隙管道之間或不同水點之間的連通情況,有單元示蹤和多元示蹤,可以在泉與泉〔包含地下河進、出口〕、泉與鉆孔、鉆孔與鉆孔之間進行,示蹤劑有鹽類、染料、浮游物類、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微生物類等〔3〕抽水試驗抽水試驗主要布置在以下地段;塌陷密集地段。巖溶地下水主徑流帶。巖溶水與蓋層地下水組成雙層含水結構分布的地段。淺層巖溶強烈發育的地段。規模較大的斷層破碎帶〔4〕鉆孔壓〔注〕水試驗為了探查巖〔土〕體的滲透性和裂隙性,取得單位吸水量ω值等參斂,為評價巖〔土〕體的滲漏量及滲透穩定性提供依據壓〔注〕水試驗數據具有統計規津,因此,對重點地段〔如塌陷密集地段,已有或可能受地表水滲漏影響引起塌陷地段、水工建筑地段等〕的主要巖〔土〕類型,其數量不少于6組,一般也不宜少于3組〔5〕長期觀測及監測預警長觀內容降雨量觀測、地下水位觀測、巖溶泉〔地下河口〕流量觀測、地表水位的觀測、抽、排水點觀測、地表水集中滲漏點觀測、塌陷和地面變形的觀測、建筑物下沉、開裂變形位移觀測報告書提綱第2章巖溶塌陷的發育現狀及危害性(1)巖溶塌陷的成因與類型(2)巖溶塌陷的發育過程與分布現狀(3)巖溶塌陷的形態特征(4)巖溶塌陷的時空動態特征(5)巖溶塌陷的危害性:包括人員傷亡、直接與間接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等。第3章巖溶塌陷的形成條件與典型實例解剖(1)巖溶發育特征與巖溶發育程度分區(2)第四系巖性結構特征與第四系厚度變化(3)巖溶水文地質結構與補逕排條件:包括水文地質單元及巖溶水系統分布,主逕流帶位置及水動力特征,巖溶地下水位及其與基巖面關系,第四系“天窗〞發育與分布特征及其與巖溶地下水的水力聯系(4)巖溶塌陷的地質模式及其分布(5)典型實例解剖
報告書提綱第4章巖溶塌陷的動力因素
(1)自然動力因素對塌陷的影響,包括氣候、水文等因素。
(2)人為動力因索的影響,包括抽、排水、人為滲漏、爆破振動等因素。
第5章巖溶塌陷的模擬試驗及塌陷機理分析
(1)巖溶塌陷的模擬試驗。
(2)土層的滲透變形試驗。
(3)塌陷的機理及臨界條件。
第6章巖溶塌陷的評價和預測
(1)地質分析的定性評價。
(2)半定量評價.如有條件可應用GIS方法。
(3)綜合評價預測報告書提綱第7章巖溶塌陷的監測預報和預警系統
(1)監測預報系統
(2)預警系統第8章巖溶塌陷防治方案的可行性論證及防治措施建議
(1)防治方案及其可行性
(2)防治措施建議
(3)結論與建議主要附圖件(1)基巖地質圖(2)第四系巖性結構及厚度分布圖(3)巖溶水文地質圖(4)巖溶塌陷發育現狀圖(5)碳酸鹽巖層組類型及巖溶發育程度分區圖(6)地貌及巖溶塌陷〔包括土洞〕分布圖(7)巖溶地下水及第四系潛水不同季節等水位線圖.(8)地下水開發利用及降落漏斗分布圖。(9)巖溶塌陷評價預測分區圖(10)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規劃圖(11)巖溶塌陷形成條件分區圖或形成模式分布圖(12)巖溶塌陷與第四系巖性結構、厚度、巖溶發育深度,構造、地下水位、含水層結構等關系的單因素分析圖〔表〕等等上述內容圖件可根據具體情況增減或歸并巖溶地面塌陷勘查實例
湖南寧鄉大成橋地區地面塌陷地質勘查泥石流勘查目的泥石流勘查的目的是查明泥石流發育的自然環境、形成條件,泥石流的根本特征和危害,為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選擇和防治工程的設計提供根底資料。〔摸清環境條件、算好水沙賬、提出防治方案〕對于泥石流勘查與其他地質災害勘查略有不同,泥石流勘查首先一般進行進行泥石流調查,初步判斷泥石流溝〔含潛在泥石流溝〕是否須進行工程治理,假設不希進行治理,那么只進行到泥石流調查階段就結束;對經調查確認需進行工程治理的泥石流溝,那么進行泥石流勘查勘查工作階段劃分泥石流勘查分為調查、可行性論證、設計、施工等4個階段勘查。必要時,進行應急治理勘查工作(一〕泥石流調查自然地理調查地形:量測流域形狀、流域面積、主溝長度、溝床比降、流域高差、谷〔山〕坡坡度、溝谷縱橫斷面形狀、水系結構和溝谷密度等地形要素氣象、水文植被與土壤地質、水文地質調查不良地質體與松散固體物質〔調查流域內不良地質體與松散固體物源的位置、儲量和補給形式〕人為活動調查人類活動、水土流失、棄土棄渣、水利工程泥石流活動性、險情、災情調查①泥石流特征②引發因素③既有防治工程④危害性⑤危害形式⑥危害程度
可研階段泥石流勘查1、工程地質測繪〔1〕遙感解譯:從衛星圖象和航空象片解譯泥石流的區域性宏觀分布、地貌和地質條件、新構造活動條件及不良物理地質現象、植被情況、人文現象及其它2、地質地貌測繪對全流域及溝口以下可能受泥石流影響的地段,調繪與泥石流形成和活動有關的地質地貌要素測繪方法以沿溝追索、實測和填繪剖面為主對選出的泥石流防護壩適宜壩址,進行詳細勘查對高壩(格柵壩10—15m,攔砂壩15—30m),勘查范圍以壩軸線為中線,上下游各100m;對低壩〔格柵壩<10m,攔砂壩<15m〕及丁壩,勘查范圍以壩軸線為中線,上游50—100m,下游20—50m。測繪比例尺1:100—1:200,假設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應視具體情況,適當擴大范圍。對可能擬建的堤、渠、槽等線性工程,勘查范圍為軸線兩側各100m。勘查比例尺要求:平面圖比例尺1:500-1:1000,斷面圖比例尺1:50-1:100水文測繪暴雨洪水、潰決洪水、冰雪消融洪水泥石流體勘查泥痕測繪、泥石流流體試驗(漿體重度測定、粒度分析)泥石流動力學參數計算流速流量〔形態調查法、雨洪法〕Qc=Wc·Vc————————————————————形態調查法式中:Wc——泥石流過流斷面面積〔m2〕Vc——泥石流斷面平均流速〔m/s〕QC=〔1十Φ〕QB·DC————————————————雨洪法式中:QC——頻率為P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QB——頻率為P的暴雨洪水設計流量〔m3/s〕;〔1十Φ〕—泥石流中由含沙量變化而引起的流量修正系數Φ=〔γC-γB〕/〔γH–γc〕…〔2—2—5〕γC——泥石流重度〔t/m3〕;γB——清水的重度〔t/m3〕;γH——泥石流中固體物質比重〔t/m3〕;Dc——泥石流堵塞系數,可查經驗表沖擊力計算泥石流體整體沖擊壓力計算公式F=λ·γc/g·Vc2·sinα)式中:F——泥石流體整體沖擊壓力〔Pa〕γc——泥石流重度〔t/m3〕g——重力加速度〔m/s2〕α——建筑物受力面與泥石流沖擊力方向的夾角〔°〕λ——建筑物形狀系數:圓形建筑物λ=1.0,矩形建筑物λ=1.33,方形建筑物:λ=1.47泥石流的彎道超高Δh1=2.3·Vc2/g·lg(R2/R1)式中:Δh1——彎道超高〔m〕Vc——泥石流流速(m/s)R2——凹岸曲率半徑〔m〕R1——凸岸曲率半徑〔m〕堆積物試驗:通過調查、實驗,確定泥石流堆積物的固體顆粒比重、土體重度、顆粒級配、天然含水量、界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壓縮系數、滲透系數、抗剪強度和抗壓強度等參數,供治理工程比選和設計使用泥石流的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測繪工程治理區實測剖面至少按一縱三橫控制重點區應有1-3個探槽或探坑〔井〕控制〔二〕勘探試驗鉆探主勘探線孔距以能控制溝槽起伏和基巖構造線,間距一般30-50m。假設松散堆積層深厚不必揭穿其厚度時,孔深應是設計建筑物最大高度的倍;基巖淺埋時,孔深應進入基巖弱風化層不小于5m物探在施工條件較差、難以布置或不必布置鉆探工程的泥石流形成區、流通區、堆積區,可布置1-2條物探剖面,對松散堆積層的巖性、厚度、分層、基巖面深度及起伏進行推斷坑槽探結合鉆探和物探工程,在重點地段布置一定探坑或探槽,揭露泥石流在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不同部位的物質沉積規律和粒度級配變化;了解松散層巖性、結構、厚度和基巖巖性、結構、風化程度及節理裂隙發育狀況;現場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原狀巖、土試樣試驗對壩高超過10m以上的實體攔擋工程宜進行抽水或注水試驗,獲取相關水文地質參數在孔內或坑槽內采取巖樣、土樣和水樣,進行分析測試,獲取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參數;水樣一般只做簡分析,為擬建防治工程那么應增加侵蝕性測定內容設計階段的勘查設計階段勘查主要結合防治工程方案,有針對性地進行定點勘查或補充勘查,提供工程設計所需的泥石流特征參數和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勘查范圍:對高壩〔格柵壩10-15m,攔沙壩15-30m〕,勘查范圍以壩軸線為中線,上下游各100m;低壩〔格柵壩<10m,攔沙壩<15m〕及丁壩,勘查至上游50-100m,下游20-50m。對堤、渠、槽等線性排導工程,勘查范圍為軸線兩側最高洪水位以上5~10m工程地質測繪〔1〕根據選定的防治工程方案,開展工程部署區大比例尺測繪〔2〕攔擋工程及堤、渠、槽等線性排導工程測繪應沿軸線進行。攔擋工程的測繪比例尺為1:100-1:200,排導工程的比例尺為1:500-1:1000。為滿足庫容計算的需要,攔擋工程尚須測制淤積區1:1000的地形圖〔3〕測繪內容主要是防治工程區域及其外圍的地形地貌、巖性結構、松散堆積層成因類型、厚度及斜坡穩定性等。同時結合鉆探、物探和坑槽探成果,沿工程軸線實測工程地質剖面對于較長的排導工程,尚應提供不同地段的橫剖面圖〔4〕停淤場的測繪重點是停淤場形態特征、面積及最大可能停淤量、地表水系等。另應結合勘探資料,實測縱橫剖面〔1:200-1:500〕勘探試驗〔1〕勘探線沿防治工程主軸線布置,原那么上孔距20-30m,每條勘探線的鉆孔、探坑數不低于2個。遇特殊情況可作適當調整〔3〕試驗采取巖土試樣,測定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施工鉆孔應進行注〔抽〕水試驗,提供相關水文地質參數,布設為水位動態觀測孔,并延續至工程竣工后可研階段泥石流勘查報告正文:序言,泥石流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泥石流形成區、流通區、堆積區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特征,泥石流的成因、類型、規模、活動特征、危害程度及開展趨勢,泥石流特征值確實定方法和計算結果,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比選及建議圖件:平面圖、剖面圖、鉆孔柱狀圖、坑槽探展示圖、附件:巖土物理力學測試報告、地球物理勘探報告和泥石流監測成果等設計階段泥石流勘查報告正文:序言,泥石流流域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泥石流活動特征、危害程度及開展趨勢,泥石流治理工程區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治理工程地基及邊坡的穩定性,泥石流特征值確實定及其確定方法等圖件:結合泥石流治理工程,提交供設計使用的工程地質圖冊,包括各治理單元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鉆孔柱狀圖及坑槽探展示圖等附件:并提供巖〔土〕體物理力學測試、原位測試、設計參數和各種監測的資料及附件四、地質災害勘查現場管理1編制工程施工組織方案書對于大型地質災害勘察工程,在接受任務后,在正式開展工作前應編制工程施工組織方案書,對于沒有提交正式設計書的還應提交設計文件。編制完成后,應報委托單位、監理單位及上級主管部門〔如當地國土局〕四、地質災害勘查現場管理施工組織方案書一般包括以下內容:工程概況、設計方案及設計工作量、勘查外業實施方案〔資料收集整理、地形測量、水工環測繪、物探、勘探、抽水試驗、地表與地下水水動態監測、試驗與測試〕勘查組織機構及人員安排〔組織機構設置、人員安排方案〕、儀器設備配備方案、總體工作進度方案等附圖:xxx地質災害勘查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圖四、地質災害勘查現場管理四、地質災害勘查現場管理〔2〕設備管理〔準備好擬投入的儀器設備〕一般災害勘查工程須投入的儀器有許多,應根據勘查內容來確定,具體可有:地形測量儀器地質測繪儀器物探儀器鉆探設備現場測試設備抽水試驗設備交通工具:后備設備:如發電機四、地質災害勘查現場管理四、地質災害勘查現場管理〔6〕組織協調包括:人際關系協調組織關系協調供求關系協調配合關系協調約束關系的協調四、地質災害勘查現場管理四、地質災害勘查現場管理〔8〕施工現場管理合理規劃施工用地科學地進行施工總平面設計按施工階段及時合理調整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加強對施工現場使用的檢查建立文明的施工現場及時清場轉移五、地質災害勘查報告編制
地質災害勘查報告編寫的主要程序1、資料驗收對于中型以地質災害勘查工程,野外工作結束后,必須對其工作程度和主要工作成果進行全面檢查或現場驗收,經過檢查合格后,才能進入編寫勘查報告的程序。野外工作結束前的地質成果檢查驗收,分為自檢和野外驗收。自檢:由勘查單位自行組織進行。自檢包括自檢、互檢和抽檢,自檢和互檢的數量為100%,抽檢的數量不得少于30%。野外驗收:由任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陽城建職業學院《機器學習與知識發現》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瀟湘職業學院《現代通信前沿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運城市永濟涑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第四次四校聯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揚州高郵市2024-2025學年高三TOP300七月尖子生聯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江西省紅色七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大聯考卷Ⅰ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天津廣播影視職業學院《網站開發(PHP)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宜興市洑東中學2025年初三第一次適應性測試自選模塊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學2025屆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考試(1月)歷史試題含解析
-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科學社會主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遼源市鼎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英語試題理)一模試題含解析
- 北京市昌平區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政治試題
- 建筑用砂石料采購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0-2021學年天津市河西區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附答案詳解)
- 人教版初中化學實驗目錄(總表)
- 監控工程驗收單-范本模板
- DLT 5175-2021 火力發電廠熱工開關量和模擬量控制系統設計規程-PDF解密
- 公路工程設計方案設計工作量及計劃安排
- 5G+“三早”糖尿病管理2024課件
- 財稅代理公司客服培訓課件
- 足球必修課課程教學大綱
- 玻璃鋼錨桿生產工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