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漢代儒學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漢代儒學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漢代儒學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二漢代儒學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二漢代儒學課后篇鞏固探究一、選擇題1.漢興之初,劉邦崇尚黃老之學,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而70多年后漢武帝劉徹強行罷黜“黃老、刑名百家之言”。這種文化政策的變更事實上反映了()A.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此消彼長的殘酷性B.從立國安邦到皇權專制的現實變更與須要C.道學理論的缺陷和新儒學的博大精深D.統治集團內部權力爭奪與利益安排的沖突解析漢初推行了幾十年的養精蓄銳政策,國家實力增加,但仍面臨著嚴峻的社會危機。如王國力力日益膨脹,土地兼并嚴峻,匈奴為患,這些都威逼著西漢的穩定。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需加強中心集權,實行主動有為的政策。故選B項。答案B2.《漢書·儒林傳》中載:“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百有余年,傳業者浸盛,支葉蕃滋,一經說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余人,蓋祿利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漢代儒學地位的快速提高主要得益于()A.漢政府的大力提倡B.儒家學者對儒學的發展C.儒家學派重視教化D.研習儒學的學問分子增多解析依據材料“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可知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儒學的社會地位提高,故A項正確;儒家學者對儒學的發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B項錯誤;儒家學派重視教化是通過政府的提倡和支持實現的,故C項錯誤;研習儒學的學問分子增多是儒學發展的表現,不是緣由,故D項錯誤。答案A3.自漢朝“獨尊儒術”后,孟子本應在孔子之后,享盡尊崇。但是孟子卻始終得不到統治者的重視。漢武帝、唐太宗等幾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孔子,孟子則如空氣般被忽視掉了。這主要是因為孟子的思想()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場B.不利于君主專制的加強C.批判和否定君主專制D.提出了“仁政”學說解析孟子的思想,如“仁政”學說,雖然在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維護民眾的利益,但其代表的是統治者的立場與利益,也沒有否定君主專制,故解除A、C、D三項。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終,這不利于君主專制的加強,故B項正確。答案B4.董仲舒曰:“大富則驕,大貧則憂。憂則為盜,驕則為暴,此眾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于驕,貧者足以養生而不至于憂,以此為度而調均之,是以財不匱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論表明董仲舒主見()A.平均安排財寶以克服貧富分化B.消退等級制度以實現社會同等C.強化禮樂制度以穩定社會秩序D.削減貧富差距以維護國家穩定解析依據材料信息“以此為度而調均之,是以財不匱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強調減小貧富差距,故選D項。答案D5.《春秋繁露》中載:“由此觀之,正朔(帝王新頒歷法)服色之改,受命應天,制禮作樂之異,人心之動也,二者離而復合,所為一也。”該主見的主要目的是()A.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觀規律B.強調綱常名教維護等級秩序C.宣揚“天人感應”加強君主專制D.主見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答案C6.除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外,漢代皇帝都以“孝”為謚號,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這表明漢代()A.皇室宗法觀念根深蒂固 B.孝道擴展成為社會倫理C.儒學正統地位得以鞏固 D.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漢代儒學的影響。漢代皇帝幾乎都以“孝”為謚號,這表明當時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以鞏固統治,D項正確;宗法觀念是指等級觀念、繼承規則、宗族法規等,而材料沒有體現這些信息,A項錯誤;材料主題是皇帝謚號而非社會倫理,解除B項;東漢末年的戰亂以及佛、道學說興起,使得儒學的權威性被嚴峻減弱,C項錯誤。答案D7.漢朝統治者提倡引經決獄,以儒家的思想原則來指導司法實施,甚至干脆將儒家經義上升為法律。漢代盛行的引經決獄()A.是對先秦以來以法治國理念的根本否定B.是儒家獨尊的封建正統地位確立的標記C.使法律丟失調整社會沖突的基本作用D.有利于發揮以法弘德的社會教化功能解析依據材料信息“以儒家的思想原則來指導司法實施”,可知漢朝統治者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強調道德教化。A、C兩項說法過于肯定,解除;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獨尊的封建正統地位起先確立,B項不正確,解除。答案D8.《漢書·地理志》中載:“漢興以來,魯東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時期到西漢末年,歷代丞相中,齊、魯、東海人多達11—12人,人數約占52.38%。這說明()A.加強君權而分散相權B.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C.賢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學對政治生活影響深刻解析漢代時儒學漸漸被統治者確定為正統思想,齊魯為儒學發源地,漢代丞相多出于齊魯,這反映了儒學對政治生活影響深刻,故D項為最佳選項。A、C兩項與材料信息無關,B項在秦朝已經實現轉變,故解除A、B、C三項。答案D9.有人認為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繼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這一觀點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C.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行動搖D.認為人君要愛惜百姓,假如殘暴,天將降災禍于他解析A項是孟子的思想,B項是荀子的思想,C、D兩項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C項體現的是“君權神授”思想,故A、B、C三項錯誤。D項體現了“天人感應”思想:假如人君無道,天就會降下災異來指責和威懾。假如人君面對災異而不思悔改,就會出現“傷敗”,因此人君必需仿效天道,實行“仁政”。答案D10.董仲舒新儒學的基礎是“天人感應”,認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見“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選項中對董仲舒新儒學的理解最佳的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與政治思想應當是統一的B.新儒學融合陰陽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強化君權神授的同時也主見限制君權過度膨脹D.新儒學融合陰陽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解析“道之大原出于天”指道(規律)來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與政治秩序是統一的;“屈民而伸君”是指臣民要肯定聽從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說君主要肯定聽從“天”的意志,假如君主有錯誤,上天就會降災難來警戒,C項能完整地反映董仲舒的思想主見。答案C11.西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增置五經博士,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起先創辦太學,為五經博士置弟子員五十人。宣帝時,五經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員也有增加,到東漢質帝(公元146年)時,太學生已經達到三萬多人。太學大量擴充的社會根源是()A.中心集權制度最終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廣泛傳播C.儒家政治勢力日益膨脹D.儒學教化發展快速解析漢武帝時期確立儒學獨尊的地位并增設太學,以四書五經為主要課程,這使儒家弟子在朝廷做官的越來越多。故選C項。答案C12.《劍橋中國隋唐史》寫道:“在唐代,科舉考試不過產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中大部分人……都來自書香門第。在唐朝滅亡以前,這種狀況沒有變更。”這一現象反映了()A.唐代沒有實行過科舉制B.科舉制有利于選拔人才C.察舉制的影響依舊存在D.應試士人熟知儒家經典解析科舉考試選拔的“官僚精英分子”“來自書香門第”,說明科舉制吸納了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士人從政,故B項符合題意;A、C兩項均與史實不符,D項與題干材料無關。答案B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董仲舒看來,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義禮智信,皇帝是天的兒子。人間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依據自己的模樣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長出了身體,這就是人符天數。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節;天有十二個月,人骨有十二大節;天有五行,人有五臟;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晝夜,人有視瞑。天地有上下之別,人間有尊卑之別。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是合于天道的倫理范疇。材料二日變修德,月變省刑,星變結和。凡天變,過度乃占。國君強大,有德者昌;弱小,飾詐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無之。——《史記·天官書》材料三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荀子·天論》(1)材料一論述了什么思想?請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談談董仲舒為什么要提出這種思想。(2)結合材料二、材料三,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種學說的主動性?參考答案(1)思想:“天人合一”或“天人感應”。緣由:西漢社會經濟復原后,黃老之學不能適應現實政治的須要;董仲舒整合新儒學為封建君主專制中心集權的加強供應理論依據。(2)勇于探究天人關系;追求天人和諧;在歷史上曾經對統治者的殘暴和奢侈起過限制作用。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強,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種主見。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這些主見出現的政治經濟背景。材料二以教化為大務……正法度之宜……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漢書·董仲舒傳》(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