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課后習題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課后篇鞏固探究一、選擇題1.“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帷幕……社會主義在遭遇嚴峻挫折之后起先在這里重新煥發朝氣。”材料中的“這里”是指()A.“文化大革命”的結束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鄧小平復原領導工作 D.中共十二大成功召開解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起點,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均與題干材料中“起先……重新煥發朝氣”等信息不符。答案B2.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文初稿作者在聽到贊譽聲的同時,也因看到一些報刊指責該文“違反中心精神和反對毛澤東思想”,轉而支配“后事”:“我已經有思想打算了,我打算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當時()A.社會輿論呈“百花齊放”之勢B.“左”傾束縛亟待突破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漸入人心D.“兩個凡是”名存實亡解析本題材料提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初稿作者因看到一些報刊指責該文“違反中心精神和反對毛澤東思想”,轉而支配“后事”。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反映了“左”傾束縛亟待突破,故選B項。A、C、D三項均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學學問,解除。答案B3.1984年1月,80歲高齡的鄧小平視察珠海,他登上了羅三妹山,俯瞰珠海的變更。由于山路不好走,下山時警衛建議原路返回,鄧小平意味深長地說:“我從來不走回頭路。”這突出反映了他怎樣的思想()A.堅持實事求是的路途 B.提倡開拓創新的精神C.確定經濟特區的閱歷 D.堅決改革開放的信念解析依據題干中的時間信息,可知此時改革開放已綻開,凡是改革,必有阻力,為此,鄧小平“不走回頭路”可謂一語雙關,顯示了對改革開放的堅決信念。故選D項。答案D4.《中共黨史的“黃金時代”:延安13年改革開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與改革開放30年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兩個扭轉乾坤的“黃金時代”。這兩個時代的共同標記是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這兩個時期中國共產黨“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現,分別是()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新時期黨的基本路途形成B.全面抗戰路途的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提出C.毛澤東思想日益成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發展D.確定“和平”“民主”方針/確立“依法治國”方略解析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標記是毛澤東思想體系的日益成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發展。故選C項。答案C5.鄧小平說,我們的同志就是怕引來壞的東西,最擔憂的是會不會變成資本主義……無論怎么樣開放,公有制經濟始終還是主體,得好處的大頭是國家,是人民,不會是資本主義。這一講話應當出現于()A.改革開放大幕拉開之際 B.浦東開發與開放之時C.“南方談話”發表之后 D.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之初解析本題考查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依據材料“我們的同志就是怕引來壞的東西,最擔憂的是會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可知這是對改革開放大幕拉開之際的擔憂,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發生在改革開放新階段,均解除。答案A6.在1990年之前,鄧小平事無巨細,管理范圍特別之大,他要為小崗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定性,要為首鋼與地方政府的糾紛排解,要為松下公司進入中國牽線,要為榮毅仁的中信公司護航。在做出這些確定的時候,鄧小平的主要考量標準是()A.是否有利于中國經濟的進步B.姓“資”還是姓“社”問題C.市場主體“法無禁止皆可為”D.是否符合黨的四項基本原則解析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鄧小平在小崗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定性上,在處理首鋼與地方政府的糾紛上,在松下公司進入中國問題上,以及榮毅仁的中信公司市場準入上,都是從它們是否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的須要動身,這和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目標是一樣的。聯系后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不難理解鄧小平理解問題的標準和方式,故A項正確。答案A7.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南方并發表了重要講話。下列屬于報道這一事務的文章標題是()A.《標準只有一個》《邁向科學發展的春天》B.《要敢闖》《扭住中心不放》C.《必需堅持多快好省的建設方針》《力爭高速度》D.《評“左”比右好》《汲取無產階級的簇新血液》解析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說明只要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就可以試,就可以闖,B項的兩篇文章符合題意。《標準只有一個》,明顯與1978年的真理標準探討有關,A項不正確;C項與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途及“大躍進”運動有關;D項屬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章標題,故解除C、D兩項。答案B8.“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從“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到鄧小平“南方談話”,我國出現了兩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這兩次思想解放()A.結束了“左”傾錯誤,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破除了對領袖個人和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崇拜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識D.標記著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解析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沒有涉及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內容,故A項錯誤;“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破除了對領袖個人的盲目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鄧小平“南方談話”破除了對支配經濟模式的崇拜,故B項正確;C項明顯錯誤;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記,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故D項錯誤。答案B9.曾有人用下列表格形象地概括了鄧小平理論的內容:內容內涵一塊“石頭”摸著石頭過河兩只“貓”白貓黑貓論三條“魚”四只“雞”四項基本原則那么空白處的內容應為()A.“三個有利于”的檢驗標準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C.改革開放的基本路途一百年不動搖D.科學發展觀解析“三條魚”指的是“三個有利于”的檢驗標準。故選A項。答案A10.毛澤東:“為人民服務。”鄧小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的一切都是為了我的祖國和人民。”江澤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必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闊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體現的共同本質思想是()A.提高黨和國家的執政實力B.代表最廣闊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國共產黨集體才智的結晶D.一脈相承而且與時俱進解析A項只符合江澤民的談話;C項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相識;D項是三大理論成果的內在聯系,只有B項是三者共同的本質思想。答案B11.20世紀20年頭起先,列寧在蘇維埃俄國提出“新經濟政策”;毛澤東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政權”的中國民主革命道路;20世紀30年頭,羅斯福在美國推行“新政”;20世紀90年頭,鄧小平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人類思想文明角度思索,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處,其共同點表明()A.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優劣之分B.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可以相互學習借鑒C.歷史的發展主要是由歷史巨人推動的D.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解析“新經濟政策”“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羅斯福“新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都是針對當時特定的狀況(特定的國情或者特定的背景與形勢)而實行的政策,都強調了“一切從實際動身去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答案為D項。答案D1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其發展主要體現在()A.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B.強調黨要代表最廣闊人民的根本利益C.創建性回答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D.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解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故C項符合題意;A項是鄧小平理論的內容之一,B項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之一,D項是鄧小平理論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答案C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羅馬之亡,民族主義興,而歐洲各國以獨立。洎自帝其國,威行專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則民權主義起。十八世紀之末,十九世紀之初,專制仆而立憲政體殖焉。世界開化,人智益蒸,物質發舒,百年銳于千載,經濟問題繼政治問題之后,則民生主義躍躍然動,二十世紀不得不為民生主義之擅場時代也。——孫中山《民報·發刊詞》材料二中國共產黨誕辰28周年的紀念郵票。材料三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需從中國的實際動身。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留意學習和借鑒外國閱歷。但是,照抄照搬別國閱歷、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詳細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閱歷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開幕詞》(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學問,概括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緣由。并指出三民主義的核心,分析其歷史影響。(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這一時期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理論建設的主要貢獻。(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論成果?這一理論的精髓是什么?參考答案(1)緣由:鴉片斗爭后各種變法救國主見的失敗;借鑒歐美國家的閱歷。核心:民權主義。影響: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中華民國,指導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答出隨意兩點即可)(2)革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理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3)成果:鄧小平理論。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14.近代以來,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艱辛探究,走上了民族復興之路。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國初期,陳嘉庚說:“今日國力危如累卵,所賴以維持者,惟此方興之教化與未死之民心耳。”黃炎培也說:“今吾中國至重要,至困難問題,厥惟生計;曰求根本上解決生計問題,厥惟教化。”——朱英《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材料二從現在起,起先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宏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革命是宏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宏大,更艱苦。——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國民生產總值指數圖(1952年=100)——摘編自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編《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材料四鄧小平在向外賓介紹中國改革開放的由來時說:“我們現在的路途、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閱歷、失敗時期的閱歷和遭遇挫折時期的閱歷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1)依據材料一,概括兩人共同的救國主見。聯系所學學問,指出此類主見的主動意義和無法實現的緣由。(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鄉村”“城市領導鄉村”的時代背景和基本內涵。(3)依據材料三,概括20世紀五六十年頭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變更,分別分析其主要緣由。(4)依據材料四,分析改革開放與鄧小平所闡述的歷史閱歷之間的關系。參考答案(1)主見:教化救國。意義:有利于提高國民素養,是進步的愛國的。緣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變更,此類救國主見無法實現。(2)背景:三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