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湘師大新版必修2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據1937年的一份調查顯示,貴州省各縣主要農產品市場的價格差最高達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為7—15倍。這種懸殊的農產品價格差主要體現了A.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B.工業原料的強勁需求C.傳統自然經濟的特點D.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化2、《中國經濟改革30年(政府轉型卷)》指出,新時期中國政府轉型的歷程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經濟建設型政府階段、經濟調節型政府階段、公共服務型政府階段。這表明新時期的中國政府轉型A.以增強企業的活力為中心任務B.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D.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3、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土棉、土紗生產量大為減少;制茶、繅絲等手工業則獲得較快發展。這反映了當時的中國A.生產領域發生革命性的變化B.行業發展區域不平衡C.與世界市場聯系加強D.家庭手工業已不復存在4、“暇蟆對我說,使君休怨嗟。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換一年。休怨嗟,休怨嗟。明年此日君見我,不知又是誰田蛙。”《田蛙歌》形象地反映出A.抑制土地兼并B.農民流離失所C.租佃經濟活躍D.地權轉移頻繁5、下列對古代灌溉工具出現的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翻車②筒車③風力水車④高轉筒車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6、宋朝負責絲織的綾錦院,在宋太宗端拱元年有兵匠(織工)1034人,宋真宗戚平年間擁有錦綺機400余張。宋徽宗崇寧三年建造了文繡院,招收刺工300人。東京還有與紡織緊密相關的西內、東內染院,西內染院有工匠613人。這表明當時A.已出現從事紡織業的專業戶B.官營和民營手工業發展都很快C.官營手工業生產效率較高D.官營手工業規模大,分工細7、下表為1950—1952年江西省國家糧食采購量占產量及上市量比重(單位:萬公斤)
。年度。
糧食產量(原糧)
采購量折合原糧。
數量。
占產量(%)
占上市量(%)
占產量(%)
占上市量(%)
1950
449057.5
20398.5
4.5
24.6
1951
428382.5
28413.0
6.6
55
1952
575071.5
70146.5
122
85
A.“一五”計劃得到了有效推進B.城鄉一體化逐步實現C.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加強D.合作化運動蓬勃開展8、哥倫布船隊的航海路線是下圖中的。
A.①B.②C.③D.④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9、請正確選擇對應的選項。
(1)青銅時代。A.戰國時期。
(2)鐵器時代B.商周時期。
(3)蒸汽時代C.第二次工業革命。
(4)電氣時代D.第一次工業革命。
(5)危機時代E.美國“大蕭條”10、古都長安是漢、唐陸上“絲綢之路”的東端,泉州則是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們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右圖中長安和泉州的位置編號分別是___和_____。
11、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縣何公社)成為我國第一個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2、連線。
(1)漢A晉商。
(2)唐B紙幣。
(3)宋C曲轅犁。
(4)明D青瓷A.正確B.錯誤13、古代的揚州屬于沿海城市。A.正確B.錯誤14、19世紀40-6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給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A.正確B.錯誤15、20世紀80年代,戈爾巴喬夫上臺進行改革,政治改革困難重重,轉而將重心轉向經濟領域,最終葬送了社會主義。A.正確B.錯誤1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構成了戰后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三大支柱。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16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國人喬·尼爾森總結了一套焦點討論法;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更深入的思考,為學習注入現實生活的意義,并且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有效的邏輯框架,幫助他們厘清自己的思考。該方法依次涉及四個思維層面:
客觀性層面:處理信息和感官的察覺;即為了得出事實;
反應性層面:與個人感受;情緒;記憶、聯想有關的個人反應;
詮釋性層面:有意義的聯系;整合、理解、領悟;
決定性層面:討論問題的影響;結果和新方向;探索知識在日常世界中的應用。
材料二1945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要求國會批準《布雷頓森林協定》的咨文中說:“我們必須把和平機構堅實的放在經濟合作的牢固基礎之上國際經濟合作的基礎就是布雷頓森林關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建議書。
請運用焦點討論法的四個思維層面解讀材料二。(要求:史論結合,表述合理)18、武漢作為中國的中部重鎮;見證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1904年商部開始勸辦商會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設立商會24個。工商業者在擁護政府“振興工商”政策的同時,強烈反對政府的害商行為,要求“速開國會”;分享政權。商會參與了收回利權抵制美貨、地方自治、國會請愿等維護自身利益的民主運動,還出面維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教育變革。
——摘編自王春雷《辛亥革命前夕武漢工商業的早期現代化》材料二在近代中國的大變局中;武漢成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年底,革命浪潮從珠江席卷到長江中游。轟動世界的大革命在這里進入高潮,繼而大革命在這里徹底失敗,繼而土地革命又從這里開始。
——摘編自田子渝《武漢曾是赤都》(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湖北商會建立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轟動世界的大革命”能夠在武漢進入“高潮”的歷史條件。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2題,共10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購物方式(商品種類)的變化
從材料中提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清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20、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開啟了世界歷史的新時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問題一:偶然與必然。
有人認為;哥倫布是因為“迷路了”,才偶然“發現”了美洲。也有人認為,當時即使沒有哥倫布,也必然會有別人“發現”美洲。
(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問題二:發現與相遇。
15;16世紀以來;人們通常使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提法,“發現”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歐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學者倡議改稱“美洲發現——兩個文明匯合”。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張以“兩個大陸相遇500年”為主題,舉行哥倫布航抵美洲紀念活動。
(2)“發現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場上看待哥倫布遠航美洲的?“兩個文明匯合”和“兩個大陸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問題三:交流與發展。
哥倫布明清時期的中國世界市場歷史機遇。
(3)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以上四個詞語,以“交流與發展”為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
要求:①緊扣主題;觀點合理;
②史實準確;史論結合;
③條理清晰;合乎邏輯;
④字數在120字左右。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12分)21、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
1845-1848年;馬克思在布魯塞爾生活期間實現了向共產主義者的重變。1893年,列寧在圣彼得堡參加馬克思主義小組。1920年,毛澤東在北平開始轉變為共產主義者;1922年,鄧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以下兩題任選一題作答。
①簡述列寧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探索。
②結合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概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22、世界歷史不是各民族、各國家、各地區歷史的堆積,而是人類自孤立和分散的狀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的過程。(1)寫出地圖上A、B兩處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自1500年起,人類開始走出分散狀態,到20世紀初世界已連成一體。敘述這一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統一的價格是統一市場形成的直觀標志;懸殊的農產品價格差表明,當時貴州的農業仍被封閉在擴大了的自然經濟圈即地方小市場中,說明這種懸殊的農產品價格差體現的是傳統自然經濟的特點。故答案為C項。這種懸殊的價格差與國際市場無關、與工業原料的需求狀況無關,排除A、B項;題干沒有涉及農村產業結構變化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2、C【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中新時期中國政府轉型的歷程劃分的三個階段可以看出,新時期中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政府轉型適應了這一轉變趨勢,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故答案為C項。A項屬于第一階段,B、D項屬于第二階段,均不是對新時期中國政府轉型的總體評價,排除。3、C【分析】【分析】
【詳解】
茶葉、蠶絲是中國的對外出口商品,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鴉片戰爭后制茶、繅絲等手工業的發展是由于中國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農產品出口增多,與世界市場聯系加強,故選C;當時中國生產領域沒有發生革命性變化,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行業發展區域不平衡,排除B;D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C。4、D【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換一年”“明年此日君見我,不知又是誰田蛙”可知,體現了土地頻繁易主的現象,說明地權轉移頻繁,D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了地權轉移頻繁,沒有體現抑制土地兼并,A項錯誤;材料強調了土地的流轉,而不是農民的流離失所,B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了地權的頻繁轉移,沒有體現租佃經濟,C項錯誤。5、C【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汲水工具的改進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三國時期即開始使用翻車①,唐朝時創制了②筒車,宋朝時出現了利用水力的④高轉筒車,明清時期出現了③風力水車,按時間先后為序應該是①②④③,答案選C。
考點: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進步。
點評:農業生產工具進步是推動中國古代農業發展最為最重要的因素,生產工具本身即是生產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產工具的革新尤其是農業生產工具的進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識點,就農業生產工具的種類應關注以下幾種:耒耜,耬車、犁壁、耦犁,曲轅犁,翻車和筒車。6、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有兵匠(織工)1034人,宋真宗戚平年間擁有錦綺機400余張”‘“招收刺工300人.,東京還有與紡織緊密相關的西內、東內染院,西內染院有工匠613人”可得出其反映了官營手工業的工匠人數多,規模大,分工細,所以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到專業戶,排除A;題干“宋朝負責絲織的綾錦院”“宋徽宗崇寧三年建文了文繡院”反映的是政府主導的官營手工業,所以排除BC。7、C【分析】【詳解】
根據“1950—1952年江西省國家糧食采購量占產量及上市量比重”兩項指標都呈現增長趨勢,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了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增強,C項正確;一五計劃開始于1953年,A項錯誤;建國初期,國民經濟逐步恢復發展,國家采購糧食不等同于“城鄉一體化”,B項錯誤;合作化運動是在一五計劃期間,D項錯誤。8、B【分析】【詳解】
根據圖示和所學知識可知,迪亞士船隊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①是迪亞士船隊,與題意不符,排除A。哥倫布船隊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②符合題意,所以選B。③是達·伽馬船隊實現了從歐洲繞好望角到達印度,與題意不符,排除C。④是麥哲倫船隊實現了環球航行,與題意不符,排除D。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青銅時代是指商周時期,鐵器時代是指戰國時期,蒸汽時代是指第一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是指第二次工業革命,危機時代是指美國“大蕭條”。【解析】(1)B(2)A(3)D(4)C(5)E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聯系地理知識,可以知道在①處是長安,在④處是泉州,要求學生能夠史地結合,有一定的難度。【解析】①.①②.④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試題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80年,四川省廣漢縣向陽公社在全國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四川廣漢縣向陽公社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2、B【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晉商是明朝時期;紙幣出現于北宋時期;曲轅犁是唐朝時期;青瓷是漢代出現。13、B【分析】【分析】
【詳解】
古代揚州屬于大運河沿岸的城市,不是沿海城市。故本題說法錯誤。14、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使自然經濟開始瓦解,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創造條件,故題干說法正確。15、B【分析】戈爾巴喬夫上臺進行改革,先從經濟領域改革開始,改革困難重重,轉而將重心轉向政治領域,最終導致蘇聯解體,本題說法錯誤。16、A【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根據1944年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成立的,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世界銀行是根據1944年美國布雷頓森林會議上通過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成立的,其職責是協助成員國經濟的復興與建設;“關貿總協定”于1947年在日內瓦簽訂,它的宗旨是通過削減關稅和其它貿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三者共同構成了二戰后支撐世界經貿關系的三大支柱。故本題說法正確。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16分)17、略
【分析】該題考查考生的再學習能力;題干材料中給出了“焦點討論法”這一概念,而且從客觀性層面;反應性層面、詮釋性層面、決定性層面多層次解釋了對這一概念的具體思維過程和理解。考生需要在理解這一概念的前提下,對材料二中羅斯福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觀點進行焦點討論法的分析,考生需要從上述四個層面來解讀,只要是套用了上述四個層面而且準確表達即可。
點睛:首先弄清材料二中的羅斯福的觀點是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就屬于焦點討論法的第一層面;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所學知識來判定上述羅斯福的觀點是否合理,即反應性層面;第三步是對第二步自己得出的判斷結合所學知識來進行論證,從而說明自己的判斷是有道理的,這是詮釋性層面;決定性層面是根據前面的論證和判斷,來決定自己面對這一形勢應該怎么辦,也就是推斷面對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這一潮流,中國應該如何應對。【解析】示例:
客觀性層面:羅斯福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反應性層面:羅斯福的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
詮釋性層面:經濟大危機和兩次世界大戰都與國際經濟惡性競爭有關系;二戰即將結束;世界需要和平發展;美國以超群的綜合國力有能力主導世界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有利于美國謀求世界霸權,也有利于穩定世界經濟秩序。
決定性層面:全球化是大勢所趨,當今中國應該積極融入并推動經濟全球化,促進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18、略
【分析】【詳解】
(1)歷史背景:根據“從1904年商部開始勸辦商會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設立商會24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湖北商會建立的歷史背景是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清末新政鼓勵工商業發展;根據“收回利權抵制美貨”得出收回利權運動;根據“振興工商”得出實業救國思潮影響。
(2)歷史條件:根據“從1904年商部開始勸辦商會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設立商會24個”得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較為充分提供了物質條件;根據“商會參與了收回利權抵制美貨、地方自治、國會請愿等維護自身利益的民主運動”得出民族資產階級注重反帝和民主斗爭提供了政治基礎;根據“商會參與了收回利權抵制美貨、地方自治、國會請愿等維護自身利益的民主運動,還出面維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教育變革”得出作為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革命基礎較好;根據“革命浪潮從珠江席卷到長江中游”得出北伐勝利進軍。【解析】(1)歷史背景: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清末新政鼓勵工商業發展(或:設立商埠,獎勵工商);收回利權運動;實業救國思潮影響。
(2)歷史條件: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較為充分提供了物質條件;民族資產階級注重反帝和民主斗爭提供了政治基礎;作為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武昌起義發生地)革命基礎較好;北伐勝利進軍。五、論述題(共2題,共10分)19、略
【分析】【詳解】
從材料信息來看,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購物方式比較單一,改革開放后購買方式多樣化,因此可以確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購物方式的多元化發展”的論題。然后根據材料信息并聯系所學,從改革開放前后所發生的變化和原因等方面來論述說明。根據材料信息反映的購物方式、購買對象的變化,還可以看出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可以確定“改革開放以來購買對象的變化體現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的論題,然后根據材料信息并聯系所學有關內容來說明。對于本題的解答首先必須根據材料信息確定論題,然后任選一個論題進行闡述。論述過程必須要有史實依據,做到論從史出。【解析】示例一。
論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購物方式的多元化發展。
闡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的購物方式逐漸呈多元化趨勢發展。20世紀50年代,受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人們僅從貨郎手中購買或者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極少數商品,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人們僅憑票購物,購物方式十分單一。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以及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人們不僅可以通過貨幣在百貨公司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還可以通過電視購物;網絡購物等方式購買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購物方式逐漸向多元化發展。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共同影響著人們購物方式的變化。
示例二。
論題:改革開放以來購買對象的變化體現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
闡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市場流通的商品種類數量的增多直接影響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20世紀50年代,小孩子僅能從貨郎手中購買到自己想要的甜食或玩具,吃飽穿暖是最大的幸福。20世紀70年代,菜市場內的種類很簡單,水產、肉類基本沒有,人民生活水平較低。20世紀90年代以后,百貨公司“為所有人提供所有商品”,廚電開始標配手勢功能、冰箱搭載售賣食品終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綜上所述,經濟發展水平與商品結構的多元化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20、略
【分析】【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開辟及影響。第(1)問是一個觀點論證題,首先要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觀點可從標題“偶然與必然”得出。然后闡述理由,偶然性主要是從美洲大陸是其偶然發現,不是主觀故意角度考慮;必然性主要是從他發現新大陸的背景,也就是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去考慮。第(2)問中,第一小問問其角度,從歐洲人的角度出發分析;第二小問,設問主要是強調了兩個文明或大陸,這是從平等的角度來看待這兩個文明或大陸,從全球化的角度看,這是合理的。第(3)問是一個短文寫作題,但要注意實際上題目中給出的關鍵詞,已限制了范圍。本題的關鍵是把這四個關鍵詞重新排列下,如哥倫布——世界市場,可從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市場的影響來理解。而另一組明清時期的中國——歷史機遇,要注意與哥倫布代表的西方對比,聯系當時中國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可以得出導致的后果。【解析】(1)答案一:考生將哥倫布首航的結果作為一個孤立的事件來思考。
觀點:是偶然的。
理由:哥倫布遠航的目的地是東方(或印度;中國);結果卻到了美洲。
答案二:考生能將哥倫布遠航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思考。
觀點:是必然的。
理由:當時已經具備了“發現”美洲的歷史條件。具體要點:商品經濟的發展;尋金熱;陸上商路受阻;傳播天主教;科技條件具備等。
答案三:考生能將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結合;全面思考問題。
觀點: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參見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參見答案二。
(觀點3分;理由5分。以上三種答案任選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2)以歐洲為中心(或“歐洲人的立場”)。(3分)
(若從“歐洲是主動的;優越的、先進的;美洲是被動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種文明;尊重各種文明;平等對待各種文明。(4分)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3)(10分)
評分標準:
寫作思路示例: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打破了東西兩半球之間的隔絕狀態,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之間的交流,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而明清時期的中國,沒有順應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逐漸走向封閉,喪失了發展的歷史機遇。六、簡答題(共2題,共12分)21、略
【分析】【詳解】
①探索:需要結合十月革命的過程及革命勝利后的措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分析。
②歷程:需要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設(三大政治制度)、新時期民主與法制建設的表現、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年探索的表現、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對外開放的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解析】選答①列寧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1917年,發表《四月提綱》,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俄國問題,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蘇維埃政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金屬材料及熱加工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典籍翻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炎黃職業技術學院《海洋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市級名校2025年初三第四次調研診斷考試數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吉林職業技術學院《土壤科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商學院《舞蹈與形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攀枝花學院《高速鐵路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宜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植物保健與和諧植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外籍工作人員聘用合同范例
- 2022年四川省阿壩州中考數學試卷
- 【年產20萬噸丙烯酸工藝設計13000字(論文)】
- 分布式光伏經濟評價規范
- 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研究
- 乾坤未定吾皆黑馬+高考沖刺百日誓師主題班會
-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屆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查數學試卷及答案
- 2024年四川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廣東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實施細則(2023年修訂版)
- 《非稅收入征收管理》課件
- 與小三分手的協議書
- 羊水過少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