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482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在詩歌報論壇中傳閱著一首詩《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頭獸詠嘆》,詩中寫道:“十二生肖飛,強盜理不虧!猴牛虎豬賣,強盜做鬼肥!”詩中的“強盜”指A.英國B.英法聯軍C.日本D.八國聯軍2、【題文】懷化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山區城市,現有通道侗族自治縣、麻陽苗族自治縣等5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當年建立這些少數民族自治縣依據的是以下哪一基本國策?()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政治協商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3、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實行()A.自主自立的政策B.共同發展的政策C.互相支援的政策D.計劃管理的政策4、改革開放后,深圳從邊陲小鎮變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來,海南經濟迅速發展,正在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島。這兩地的發展都得益于()A.建立直轄市B.建立經濟特區C.實行“一國兩制”D.建立特別行政區5、仔細閱讀下表,它反映的是()A.百團大戰B.臺兒莊戰役C.遼沈戰役D.賀勝橋戰役6、票據是歷史的濃縮與見證。如圖票據所見證的歷史時期是()A.土地革命時期B.抗美援朝戰爭時期C.“一五計劃”時期D.“文化大革命”時期7、《辛丑條約》中最能說明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的是()A.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B.允許外國駐兵C.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D.拆毀大沽到北京飛炮臺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8、1976年周恩來逝世,首都百萬群眾聚集天安門廣場進行悼念活動,遭到“四人幫”鎮壓,被稱為“五四運動”,為后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奠定了群眾基礎。9、請列舉與下列信息相對應的人物:
(1)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的大臣是______。
(2)痛陳“如果不趕快禁煙,幾十年后,恐怕沒有能作戰的士兵”的大臣是______。
(3)對部下說;”我們從軍為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的大臣是______。
(4)“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愛國志士______。
(5)指出“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______。10、“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句話是維新志士康有為臨刑前說的,表達了他“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精神。11、【題文】1世紀時;佛教在巴勒斯坦地區產生。
錯誤:____訂正:____12、侯德榜發明的制堿工藝被化工界命名為“____”。13、1978年召開的中共八大;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錯誤____改正____14、新中國建立后,展開積極的外交活動,在建國的第一年里,就同美國、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______(判斷對錯)15、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做了《____》的政治報告,使中國共產黨在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發動___________,打響了三大戰役的第一槍。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6、一五計劃的完成,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17、公元前508年,羅馬共和國建立。()18、我國國企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19、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大肆搜捕維新派人士,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逃到了國外。20、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A.正確B.錯誤21、我國近代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馬關條約》。______(判斷對錯)22、一二九運動促進了民眾覺醒,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改錯題(共1題,共5分)23、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錯誤:______
改正:______評卷人得分五、材料題(共3題,共30分)24、圖四所示軍校為建立哪只軍隊奠定了基礎?該軍隊為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而進行的軍事行動是什么?25、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材料三“各國變法;都是經過流血才成功的,中國還沒有人流血。讓我來作第一個吧!”
請回答:
(1)這些話是誰說的?他是什么階級什么派別的代表人物?他參與的是什么政治運動?
(2)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殺害的?一同被殺害的還有其他幾個人;他們被稱為什么?
(3)“賊”指何人?為什么他“無力回天”?
(4)“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待?26、外交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政治活動。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近現代外交相關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的反動分子在外交上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周恩來
材料二中國代表團是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國家的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能為擴大和平區域和建立集體和平有所貢獻。——周恩來
材料三
材料四“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現代復興,它繼承和弘揚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它是中國全方位開放的結果,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標志著中國從參與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態勢轉變。——王義桅《論“一帶一路”的歷史超越與傳承》(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近代外交的特征。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2)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一系列外交活動中,發出強有力的“中國聲音”。材料二中周恩來發出的“中國聲音”是什么方針?該方針是在哪次會議中提出的?
(3)新中國成立以來,形成了1949、1972和1992年三次與外國建交的高峰。根據材料三,運用所學知識列舉我國第二次建交高峰的外交成就(至少三件)。
(4)材料四內容反映了我國新時期外交的哪一特征?中國近代、當代兩種截然不同外交局面給我們最大啟示是什么?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1題,共5分)27、【題文】搜集和整理材料.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請參照范例;完成卡片所缺內容。要求:每張卡片至少提供三條關鍵性信息。(8分)
范例:
。關于“侵略與反抗”戰役的卡片。
信息1:1840年6月。
信息2:《南京條約》
信息3: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它是:鴉片戰爭。
。關于“近代化的艱難探索”的卡片。
信息1:
信息2:
信息3::
它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B【分析】試題分析:結合所學,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侵華,攻入北京城,洗劫并火燒圓明園,材料中的十二生肖獸首就是那時被劫掠走的。故選B項。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解析】【答案】B2、C【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籌建新中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提出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解析】【答案】C3、B【分析】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共同締造了我們偉大的祖國.長期以來,我國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少數民族地區得到迅速發展.故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實行共同發展的政策.
故選B.
本題以共同發展的政策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實行的政策.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解析】【答案】B4、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島五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設立,有利于吸收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加快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由此分析,可以排除ACD,故選B。
【解析】B5、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百團大戰的準確認識。依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推斷出應該是百團大戰;聯系已學知識可知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105個團20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故選A。
【解析】A6、D【分析】圖中的票據的時間及口號都說明其誕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間;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文化大革命中強調階級斗爭,民主法制遭到破壞.A;B、C中史實都不發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教訓.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它成為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斷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化大革命等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文化大革命的時間、內容、危害及影響、教訓.【解析】D7、C【分析】據所學知;1901年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淪為了“洋人的朝廷”.
故選C.
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辛丑條約》.根據“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工具”可知本題考查的是《辛丑條約》相關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侵略和中國人民抗爭的史實.【解析】C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8、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四五運動”的相關史實。1976年周恩來逝世,首都百萬群眾聚集天安門廣場進行悼念活動,遭到“四人幫”鎮壓,被稱為“四五運動”,不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發生于1919年5月4日的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四五運動”為后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四人幫”)奠定了群眾基礎,而不是林彪反革命集團,林彪反革命集團在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中已被粉碎。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解析】【答案】(1)錯誤:被稱為“五四運動”,理由:“五四運動”是發生于1919年5月4日的一場青年愛國運動。(2)錯誤:為后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奠定了群眾基礎。理由:林彪反革命集團在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中已被粉碎。9、略
【分析】(1)隨著東南沿海和西北內陸的形式的緊張;清政府內部發生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爭論.直隸總督李鴻章強調“海防的重要性,同時認為“海防;西征力難兼顧”,主張放棄新疆.陜甘總督左宗棠提出“海防塞防并重”,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力主歸復新疆.清政府權衡利弊,在加強海防的同時,也接受了左宗棠的主張,于1875年4月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故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的大臣是左宗棠.
(2)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嚴重損害了中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白銀外流,在這種情況下,林則徐痛陳“如果不趕快禁煙,幾十年后,恐怕沒有能作戰的士兵”.
(3)對部下說;”我們從軍為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的大臣是鄧世昌.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艦沖鋒向前,激戰中,致遠艦多處中彈,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直沖敵艦,日艦躲避,同時施放魚雷,擊中致遠艦,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犧牲.
(4)1898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并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譚嗣同不肯逃走,甘愿為變法犧牲.不久,譚嗣同被捕.在獄中墻上,他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句.幾天后,譚嗣同等六人被押赴刑場,慷慨就義.
(5)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熱情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熱情宣傳“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
故答案為:
(1)左宗棠.
(2)林則徐.
(3)鄧世昌.
(4)譚嗣同.
(5)李大釗.
(1)本題主要考查左宗棠.
(2)本題主要考查林則徐.
(3)本題主要考查鄧世昌.
(4)本題主要考查譚嗣同.
(5)本題主要考查李大釗.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解析】左宗棠;林則徐;鄧世昌;譚嗣同;李大釗10、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史實。“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句話是維新志士譚嗣同臨刑前說的,表達了他“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精神。當時,人們勸他出逃,他卻斷然拒絕,而康有為在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戊戌變法【解析】【答案】錯誤:康有為訂正:譚嗣同11、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史實。1世紀時;在巴勒斯坦地區誕生的是基督教,佛教是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伊斯蘭教于公元7世紀誕生于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因此,本題要把佛教改為基督教。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解析】【答案】錯誤:____訂正:____12、侯氏制堿法【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眾志成城史實的識記。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9課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第三子目眾志成城中的內容:“侯德榜發明的制堿工藝被化工界命名為“侯氏制堿法”。”可知,故填侯氏制堿法。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眾志成城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眾志成城的概況和意義。13、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開的,大會主要分析了當時在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國內的主要矛盾。
【點評】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的歷史轉折14、略
【分析】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國展開積極的外交活動,在建國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以便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的相關史實。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的相關史實。【解析】×15、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共七大和遼沈戰役的相關內容。主要考查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報告》,提出: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使中國共產黨在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1945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對國民黨政權的三次戰略大決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從而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中國共產黨發動的遼沈戰役打響了三大戰役的第一槍。【解析】論聯合政府;遼沈戰役。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6、√【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一五計劃的意義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完成后,標志著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點評】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工業化的起步·第一個五年計劃17、×【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點評】學生對羅馬的了解。18、√【分析】【分析】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國有企業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邁進,對小型企業采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加快企業的改革步伐。故我國國企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國企改革的基本方向。19、×【分析】本題考查的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大肆搜捕維新派人士,康有為、梁啟超逃到了國外,譚嗣同被捕壯烈犧牲。所以此題表述錯誤,故選F。【解析】F20、×【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關知識。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綜上所述,此題錯誤,故選B。【解析】B21、×【分析】鴉片戰爭中國戰敗;1842年8月29日,中英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不是《馬關條約》。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南京條約》。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本題考查《南京條約》相關史實,要掌握這條約的簽訂、內容及影響。【解析】×22、√【分析】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因此說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的是一二?九運動。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一二?九運動。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本題考查一二?九運動,考查了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解析】√四、改錯題(共1題,共5分)23、團體政黨【分析】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故答案為:團體改為政黨。
本題主要考查孫中山的歷史功績的相關史實。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孫中山的歷史功績的相關史實。【解析】團體政黨五、材料題(共3題,共30分)24、(1)觀察題干圖片并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建黨同學想參觀”中共一大”會址;他應前往上海。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3)圖三會議--遵義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此次會議召開后;紅軍在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4)圖四所示軍校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該軍隊為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而進行的軍事行動是北伐戰爭。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后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1926年7月進行北伐戰爭,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故答案為:
(1)1919年;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上海;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
(3)毛澤東;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4)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五四運動;中共一大、遵義會議、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五四運動、中共一大、遵義會議、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的相關史實。【解析】【小題1】(1)觀察題干圖片并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一所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建黨同學想參觀”中共一大”會址;他應前往上海。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3)圖三會議--遵義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此次會議召開后;紅軍在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4)圖四所示軍校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該軍隊為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而進行的軍事行動是北伐戰爭。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后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1926年7月進行北伐戰爭,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故答案為:
(1)1919年;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上海;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
(3)毛澤東;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圍剿計劃;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4)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小題2】【小題3】【小題4】25、略
【分析】
本題以三段話語為依托;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內容、性質以及作用.【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譚嗣同的話語,譚嗣同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19世紀末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積極宣傳資產階級變法維新的思想,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的目的是通過變法改良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憲制,實現制度近代化和民族富強.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但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阻撓.1898年9月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發動戊戌政變,康有為逃亡國外,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因此被稱為“戊戌變法”,因這次變法僅歷時103天又稱它為“百日維新”.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賊”指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因為頑固派勢力強大,因而他“無力回天”.
(4)“死得其所”意思是死的有價值;有意義;可以從譚嗣同的獻身精神激勵后人繼續變法方面考慮;認為“死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