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蚌埠市A層高中第二次聯考高二語文試卷命題單位:固鎮縣第一中學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先秦諸子處于政局大動蕩、社會大沖突的時代,他們對于如何維持人間的和諧十分關切,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智慧之談。提到人類的和睦,人們總是會首先想到孔門“和為貴”的名言,無論是個體間的矛盾、族群間的沖突,還是國際間的糾紛,當和解的曙光出現時,總是以“和為貴”作為解決紛爭的最高原則。孔門的這句名言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講的:“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在這里,“和為貴”是“禮”的運用,用現在的話講,主要是以社會規范為制約,無論大小事體都要做得合適恰當(“小大由之”)。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和同的問題,本來就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公共論題,“和”作為認識論的一個概念,最早是由西周史伯提出的(“和實生物,同則不濟”),春秋時的晏嬰用“和”指不同事物相成相濟的詞義,引申而指“可”與“否”的相互統一,明確提出言論開放的主張。不過,孔子認為“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他與晏嬰在這個問題上持著不同的看法,將“和”的相成相濟的概念納入到自己的禮制體系中來,認為君子求和,是在一定的原則“禮”之下,而小人的“知和而和”,是為和而和,“不以禮節之”,是君子所不取的(“有所不行”)。孔子主“仁”而言“和”,但都是在周代禮制的大前提下。而墨子是周代禮制文化的反對者,他對宗法制度在政治上的弊端有敏銳的觀察,指出“親親”的政治體制是造成“骨肉之親,無故而富貴”的根源;他反對世襲制,主張“官無常貴,民無常賤”。墨子同樣十分重視人際關系的和諧,“和”字在《墨子》中約三十見,超過《論語》《孟子》的總和。墨子提倡兼愛,認為如果人人都能推廣愛心,“上下調和”,則小至父子兄弟可以齊心協力建立美好生活,大則形成上不凌下、官不欺民的政治氣候,這樣社會才能維持和睦穩定。墨子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社會哲學家,在當時的割據戰亂局勢下,他不僅迫切地期望著一國的安定,“刑政治,萬民和,國家富,財用足”,而且期待四海之內都能再現升平,“天下和,庶民阜”,“一天下之和,總四海之內”。同時,他還反對霸權,指斥大國借用各種說辭干涉、侵略他國的行徑(《非攻》“必反大國之說”)。韓非子與墨子一樣用“上下調和”來描述理想社會,但他的視角與各家不同,強調“刑名參同”才能“上下調和”;強調法治的重要性,認為法治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這一主張在當今社會仍具有現實意義。縱觀諸子,無不在人文社會的基礎上重視“人和”的重要意義,而道家對“和”的重視則更具豐富的含義。道家的“和”不僅討論人際的和諧,還外延到宇宙的秩序與和諧。《老子》一書言“和”凡八見,同于《論語》,但比《論語》內容上更為哲理化。首先老子在宇宙生成論提到“和”的重要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對這一章的哲學含義,歷來有多種解釋,但將萬物負陰而抱陽釋為道或萬物本身即蘊含著兩種對立的原質或勢能(陰、陽),則是道家各派以及承襲道家這一觀點的儒家學派都共同接受的說法:陰陽本來是相互對立的,但它們相互交通之后,則形成了一個新生的和諧體。這也是老子相反相成思想的體現,老子的這一思想,兩千年來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歷史文化數千年的發展,民族生命力的綿延實有賴于文化的凝聚力。諸子的和諧觀,是促進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內涵。——(摘編自陳鼓應《道家的和諧觀》)材料二: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就把“和”看作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完美秩序,和平、和睦、和諧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理想狀態。《中庸》有言,“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是天下最為根本的法則。“和”是世間共同遵循的規律,達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能和諧運行、各安其位,萬物就能生長發育、并生不悖。這段話中包含著深刻的“守中致和”思想:“守中”不是一成不變、靜止不動,而是以“中”的立場守住大本大源的主體性原則,然后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外部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差異的運動轉化,最終達致和諧統一的完美狀態。當然,和平、和睦、和諧的狀態也不是固定不變、一勞永逸的,隨著事物和形勢的發展變化,又會出現新的矛盾沖突,打破原有的平衡穩定,我們又需要運用智慧和力量推動秩序回到和諧統一的狀態。如此不斷調適,循環往復,現實世界就在人的努力創造中,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實現了發展進步。這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體現,深深印刻在中華文明的基因和血脈中,塑造了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形成了中國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國家、國家與國家等一系列人我關系的基本法則。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世界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我們堅定相信,不同文明之間的平等交流、互學互鑒,將打破“西方中心論”主導的文化霸權,跨越“文明沖突”的理論陷阱,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維,為人類破解時代難題、推動人類和平發展事業提供強大的精神指引。——(摘編自田嵩燕《中華文明和平性的時代價值》)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處于政局大動蕩、社會大沖突的時代,先秦諸子為維持人間和諧,留下了許多智慧,其中“和為貴”成為人們解決紛爭的最高原則。B.墨子認為只有推廣愛心,“上下調和”,才能形成“上不凌下、官不欺民”的政治氣候,進而才能使社會和睦穩定。C.與墨子“兼愛”觀點不同,韓非子主張只有重視法治,才能形成“上下調和”的理想社會。D.《中庸》中所強調的“守中致和”思想,主張在守住大本大源的基礎上,徹底解決外部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差異,最終達到和諧統一的完美狀態。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和”問題上,孔子與晏嬰主張言論自由的觀念不同,他將“和”的相成相濟的概念納入到自己的禮制體系中來,反映了孔子對于“禮制”的重視。B.“和”字在《墨子》中約三十見,超過《論語》《孟子》的總和,說明墨子十分重視人際關系的和諧。C.道家既討論人際和諧,還外延到宇宙的秩序與和諧,說明道家對“和”的內涵理解比其他諸子更加豐富。D.傳統文化中“和”的觀念,深深影響著我國一系列的外交政策,我們堅信中國必將打破“西方中心論”主導的文化霸權,成為人類和平事業發展的精神指引。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守中致和”觀點的一項是()A.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B.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C.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D.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內容側重點有何不同。5.當今世界動蕩加劇,沖突不斷,中華文明中“和”的理念可以為人類解決這一時代難題提供哪些有益借鑒?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理解。(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井岡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帕男《菜根譚》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淺顯地說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懼和害怕。有誰敢說來井岡山是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在我的意念里,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到井岡山一游。此次學習,可謂是“命”,我當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卻在暗示自己。但“井岡山”三個字一直縈繞在了我的心里,30年揮之不去。首先讀的是袁鷹的《井岡山的翠竹》,開篇第一句至今仍記得:“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接著又有這樣的一段描寫:“從遠處看,郁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家鄉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岡山的并無二致,對竹子的交情可謂深遠,甚至可以說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樣。但井岡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鐵骨錚錚的偉大戰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種精神。亦如袁鷹所寫:“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到井岡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盡頭。其形高挺,接天摩日,葉葉交疊,尾尾相銜,連陽光都難潑進來一點,小澗清流,霧氣氤氳,這氣場,突然令我肅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觸碰一棵竹子,腦海里老裝著袁鷹的那段文字:“用它搭過帳篷;用它做過梭鏢;用它當罐盛過水,當碗蒸過飯;用它做過扁擔和吹火筒;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嚎。”我不忍更不敢觸碰他們,不忍的是怕這些竹子就是當年紅軍戰士的化身,就該讓他們靜靜地站在那里,不染塵埃;不敢是怕驚擾了他們早已安靜的靈魂。竹子是“節”與“潔”的象征。誰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綠,而且“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云處尚虛心”,這種君子之風,不正是我們景仰的。故而鄭板橋大為贊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此刻,我還想起了宋人蘇軾的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可見竹子的高潔備受文人青睞。在參觀完小井紅軍醫院,我們來到了離醫院不遠的烈士墓憑吊。就在繞紀念碑行告別禮時,我看到路旁的樹林里有一塊伏臥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歸井岡——老紅軍戰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為這與小井烈士墓相鄰,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樹葬墓是鄉下過世的某位老人。實際上她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井岡山普普通通的老戰士,這與鄉下普通的老人何異?可曾志畢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實的中國革命老人。據說有“瀟湘美女”之稱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縣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4月上井岡山,任紅四軍后方總醫院黨總支書記,紅四軍組織科干事,紅四軍前委工農運動委員會民運股股長、婦女組組長。她參加過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建國后,任廣州市委書記、中組部副部長等職。曾志是從槍林彈雨、炮火硝煙、敵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過來的人,不可不謂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卻堅如磐石。在培訓班互動課時,我又聽了曾志在井岡山的孫子石金龍講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讓我高山仰止。原來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產下了一名男嬰,但迫于戰爭形勢,她不得不將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給了當時留守井岡山王佐部隊一個叫石禮保的副連長代為撫養,這名男嬰也就是石金龍的父親石來發。丟下孩子,曾志就隨著部隊,告別了井岡山。新中國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岡山尋找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廣州市委書記的曾志才終于得以母子相見。別以為兒子找到當市委書記的母親,就再也不用當農民了。可是曾志把石來發留在身邊住了一段時間后,就讓他重新回到井岡山當農民,直到老死井岡山。我在房間里,面對毛主席“重上井岡山”的匾牌,嘗試朗讀袁鷹《井岡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還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翠竹。”頓時,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來井岡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須。記得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個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來井岡山,除了敬畏你還敢生什么奢想?6.下列對作品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家鄉云南楚雄的竹子和井岡山的竹子外形相似,但作者對它們的情感內涵理解不同。B.“此次學習,可謂是‘命’”以及“不是宿命,而是必須”的表述,表明作者對來井岡山學習這件事的態度是矛盾的。C.曾志讓兒子石來發回到井岡山當農民,體現了她雖身居高位卻不徇私情的品質。D.文中引用鄭板橋和蘇軾的詩文,意在強調竹子的美好品質,同時也襯托出井岡山紅軍戰士的高尚精神。7.下列對作品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引用《菜根譚》的句子,點明“敬畏”主題,為后文描述對井岡山的敬畏之情做了鋪墊。B.作者對井岡山竹子的描寫,從外形和神韻兩個角度入手,展現了竹子的獨特魅力和帶給作者的震撼。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樹葬墓是鄉下過世的某位老人”,這句話通過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曾志的樹葬墓。D.文章以作者在井岡山行蹤為線索,記錄了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內容豐富,中心明確。8.文章從描寫井岡山的竹子過渡到講述曾志的故事,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9.請分析“井岡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這個標題的意蘊。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凡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故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兵之所加者,農不離其田業,賈不離其肆宅,士大夫不離其官府,由其武議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親焉。武王伐紂,師渡盟津,死士三百,戰士三萬。紂之陳億萬,蜚廉、惡來,身先戟斧,陳開百里。武王不罷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誅紂。無祥異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節選自《尉繚子·武議》)材料二:傳語稱:“紂力能索鐵伸鉤,撫梁易柱。”言其多力也。“蜚廉、惡來之徒,并幸受寵。”言好技力之主致技力之士也。或言“武王伐紂,兵不血刃。”夫以索鐵伸鉤之力,輔以蜚廉、惡來之徒,與周軍相當,武王德雖盛不能奪紂素所厚之心紂雖惡亦不失所與同行之意。雖為武王所擒,時亦宜殺傷十百人。今言“不血刃”,非紂多力之效,蜚廉、惡來助紂之驗也。案武王之符瑞,不過高祖。武王有白魚、赤烏之佑,高祖有斷大蛇、老嫗哭于道之瑞。武王有八百諸侯之助,高祖有天下義兵之佐;天下畔秦,宜多于紂。高祖伐秦,還破項羽,戰場流血,暴尸萬數,失軍亡眾,幾死一再,然后得天下,用兵苦,誅亂劇。獨云周兵不血刃,非其實也。言其易,可也;言不血刃,增之也。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損,考察前后,效驗自列,是非之實有所定矣。世稱紂力能索鐵伸鉤,又稱武王伐之兵不血刃。夫以索鐵伸鉤之力當人,則是孟賁、夏育之匹也;以不血刃之德取人,則是三皇、五帝之屬也。以索鐵之力,不宜受服;以不血刃之德,不宜鈍兵。今稱紂力,則武王德貶;譽武王,則紂力少。索鐵、不血刃,不得兩立;殷、周之稱,不得二全。不得二全,則必一非。(節選自《論衡·語增篇》)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武王德A雖盛B不能奪C紂D素所厚之心E紂雖惡F亦不失G所與H同行之意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伐,討伐,與《<老子>四章》中“自伐者無功”的“伐”意思不同。B.克,克制、約束,與《<論語>十二章》中“克己復禮為仁”的“克”意思相同。C.幸,指受到君王寵信,與《六國論》中“洎牧以讒誅”的“誅”用法相同。D.當,指抵擋,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人君當神器之重”的“當”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用兵不是為盜,目的只在于懲罰禍首一人而不傷害無辜,兵不血刃就能贏得天下人的親附。武王伐紂就是如此。B.傳言紂王力大無比,又寵信蜚廉、惡來等猛士。材料二推斷,商周對戰之時,即便紂王被擒住,武王也不能做到“不血刃”。C.材料二認為事情不能隨意夸大或縮小,仔細考察,真相才會得到判定。紂王力大無窮與武王兵不血刃不能同時成立,必有一個說法錯誤。D.材料一以武王在與商紂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卻能輕易克敵的事例,論證了修行人事的重要性;材料二則通過具體分析推斷,否定了這一觀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故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2)今稱紂力,則武王德貶;譽武王,則紂力少。14.請根據材料二第2段,用自己的話將下面的推理過程補充完整。前提:(1)相比武王,高祖的祥瑞更加明顯;(2)相比武王,①______;(3)即便如此,②______。推斷:③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歸朝歡·題晉臣敷文積翠巖①辛棄疾我笑共工緣底怒②,觸斷峨峨天一柱。補天又笑女媧忙,卻將此石投閑處。野煙荒草路,先生拄杖來看汝。倚蒼苔,摩挲試問:千古幾風雨?長被兒童敲火苦,時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巖屏,鏘然一滴甘泉乳。結亭三四五,會相暖熱攜歌舞。細思量: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注]①趙不遇,辛棄疾的朋友,字晉臣,曾為敷文閣學士。此時與辛棄疾均去職賦閑。②緣底,為什么。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詞起筆迭用兩則神話傳說,把積翠巖想象為折斷的天柱、補天的神石。B.詞人不辭辛苦,拄杖來到積翠巖,只是為了盡情欣賞積翠巖秀美的風光C.牧童擊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積翠巖不幸流落山谷中,為了表明巖石不僅飽受風雨侵蝕,更遭牧童敲擊,牛羊磨角,不勝騷擾之苦。其辛酸遭遇與作者及友人有相通之處。D.此詞托物寄意,既想象奇特浪漫,又植根現實,感情深厚。16.請結合全詞談談你對“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寫(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黨員同志要向先進典型學習,加強自身修養,而對于反面典型要對照反省,引以為戒。正如《論語》中孔子所說的“______,______”。(2)實踐證明:成功的路上離不開不斷的積累和努力。荀子和老子都表達出相同意思,《勸學》中的“______,______”和《老子》中的“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共題5小題,18分)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山西是一個歷史和未來握手的地方,是一個虛擬和現實雙向奔赴的地方。在《黑神話:悟空》游戲受到玩家追捧的同時,游戲中的眾多取景地也受到玩家關注。游戲中精心構建的諸多場景與建筑,更是汲取了山西豐富古建筑與文化遺址的精髓,成為了連接虛擬世界與現實景觀的橋梁。為了能再現原著中的古寺,游戲科學的技術人員不辭辛勞,足跡遍布華夏大地,遍訪名山大川,力求將每一座歷史古剎的精髓、每一卷文物古籍的韻味都還原進游戲世界之中。《黑神話:悟空》的美術團隊在渲染的過程中,更是展現出了(A)的非凡追求。他們對待每一處細節,都如同對待稀世珍寶,即便是細微的灰塵顆粒,也不愿意抹去,力求在虛擬世界中原汁原味地保留東方建筑的古樸韻味與歲月痕跡,讓玩家仿佛穿越時空,親身體驗那份沉淀千年的東方美學。甲,是因為它代表著國產游戲在技術領域的飛躍性突破,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結果。它獨具匠心地編織出一個既虛幻又真實的東方美學殿堂,每一幀畫面都流淌著文化的血脈,每一幕場景都閃耀著文化自信的光芒,真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聯招聘】2024城市新質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簡版
- 人教新目標 (Go for it) 版七年級上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Section A教案配套
- 二年級體育上冊 2.25接力跑活動教學設計
- 消防控制室硬件設備詳解及保養措施
-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Section A 3a~3c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2025年度幼兒園教師編制考試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共五套)
- 市場調研委托合同范文
- 2025標準知識產權許可合同范本
- 軟件服務合同模板
- 個人承包種植合同范本
-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課件-
- 2023年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好書推薦-《三毛流浪記》77955課件
-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
- 自動控制原理全套ppt課件(完整版)
- 手衛生相關知識考核試題與答案
-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課件人教新課標
- 產業經濟學第三版(蘇東水)課后習題及答案完整版
- 初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
- 首件檢驗記錄表(標準樣版)
- 中建六局建設發展公司責任目標管理考核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