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 生物 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 生物 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 生物 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 生物 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 生物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測試卷高二生物學考生須知: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所有試題的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答在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碳中和”是指一定時間區域內CO2排放量和吸收量實現“收支平衡”的新型環保形式。下列人類活動不利于早日實現“碳中和”的是()A.開發新能源 B.圍湖造田C.秸稈“過腹還田” D.公共交通出行2.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卵磷脂,還有膽固醇、氨基酸、維生素和鐵、鉀等礦物質元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雞蛋煮熟后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B.雞蛋中的氨基酸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C.雞蛋中的礦物質元素主要以復雜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雞蛋中的膽固醇和磷脂均含C、H、O、P四種元素3.甲基丙二酸血癥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一對表型正常的夫妻曾育有一患病女兒,現通過對該對夫婦的多個早期胚胎進行基因檢測、挑選、胚胎移植等過程,生育了一個健康的孩子。該孩子是我國首例“阻斷甲基丙二酸血癥”試管寶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屬于“治療性克隆”B.基因檢測時需要進行性別鑒定C.該孩子屬于“設計試管嬰兒”D.上述過程利用了核移植技術4.細胞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其內部各結構的有序協調配合。下列關于吞噬細胞處理、呈遞抗原的過程,敘述正確的是()A.吞噬細胞攝取抗原的過程利用了細胞膜的功能特點B.吞噬細胞攝取、呈遞抗原的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C.處理抗原所需的溶酶體由內質網斷裂形成D.溶酶體中的水解酶在游離核糖體中合成5.馬來王豬籠草葉片頂端有如圖所示的捕蟲籠,籠邊沿較寬且粗糙,樹鼩等小動物能穩穩地蹲在上面,一邊舔舐籠蓋上分泌的糖漿一邊排泄,糞便就落入籠身被其中的微生物分解。下列關于馬來王豬籠草的敘述,錯誤的是()A.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B.與樹鼩屬于互利共生的種間關系C.籠蓋上分泌的糖漿屬于化學信息D.具有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作用6.某地區長期使用一種殺蟲劑后,發現其殺蟲效果逐漸降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殺蟲劑誘導該昆蟲產生耐藥性突變B.該昆蟲耐藥性的增強是人工選擇的結果C.耐藥性的增強說明該昆蟲種群發生了進化D.殺蟲劑的頻繁使用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7.將65℃左右的牛奶與榨好的姜汁混合后靜置,姜汁中的凝乳酶會將牛奶凝固成為一道特色甜品——姜撞奶,但用90℃以上的牛奶無法成功制作姜撞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凝乳酶為牛奶的凝固提供了活化能B.姜汁應在65℃左右存放,以方便制備姜撞奶C.牛奶凝固所需時間越久,說明凝乳酶的活性越強D.90℃以上的牛奶無法制作姜撞奶是由于高溫破壞了凝乳酶的空間結構8.塑料克星黃粉蟲,其腸道微生物中存在能夠降解塑料(聚乙烯)的菌株。科學家提取其腸內容物后進行培養,再通過平板劃線的方法接種于以聚乙烯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上,獲得目的菌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培養基從功能來看屬于鑒別培養基B.只有在劃線區域4才會出現單菌落C.上述劃線過程,接種環至少需要灼燒滅菌5次D.應選用蒸餾水溶解腸內容物制成菌液后進行接種9.為研制流感疫苗,科研人員從甲、乙兩地提取了m型、n型病毒樣本,并在某哺乳動物體內進行注射實驗,定期測量抗體水平的變化,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屬于被動免疫B.第二次注射的抗原與第一次注射的抗原相同C.第三次注射后,曲線的差異說明機體對n型病毒的免疫更強烈D.若同種抗原注射間隔的時間過短,可能會造成新注射的抗原失效10.與M型枯草桿菌相比,N型枯草桿菌無法合成組氨酸。將從M型菌中提取的某種物質加入到培養基培養N型枯草桿菌,獲得了活的能合成組氨酸的枯草桿菌。這種物質可能是()A.多肽 B.多糖 C.組氨酸 D.DNA11.科學家研制的“人造葉綠體”如圖所示,它需要保存于油溶液中,其內部為水溶液環境,包含了來自菠菜的類囊體膜,以及CETCH循環所需要的多種酶,最終能將CO2轉化為有機物乙醇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推測人造葉綠體膜由2層磷脂分子組成B.人造葉綠體與菠菜葉綠體光合產物不同的原因是酶不相同C.物質A與菠菜葉綠體中的五碳糖相似,不斷地被消耗和再生D.若固定CO2的量相同,人造葉綠體有機物積累量大于天然菠菜12.為有效控制蝗蟲數量,某研究小組在試驗田放養了鴨子。下表為某段時間內試驗田植物和蝗蟲的部分能量值(單位:104KJ/(cm2·a)假設鴨子僅捕食蝗蟲和試驗田中植物,蝗蟲僅被鴨子捕食,且該時間段內系統無有機物的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項目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能量未利用植物108752158蝗蟲71013A.鴨子的同化能量值是12B.植物固定的能量直接流入鴨子和蝗蟲的比值為12:17C.蝗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其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D.與鴨子相比,蝗蟲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更大13.雄蜂是天然的單倍體,其精母細胞進行的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假減數分裂”,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初級精母細胞中可形成8個四分體B.雄蜂的一個精原細胞最終獲得2個精子C.若不發生突變,一只雄蜂可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D.假減數分裂過程中的第二次分裂會發生著絲粒的分裂14.葡萄是長日照植物,其果實從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各種植物激素含量會發生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通過在暗期閃光,可延遲葡萄開花的時間B葡萄采摘后噴施適宜濃度脫落酸可以保鮮C.適時噴施適宜濃度生長素,可促進葡萄的成熟D.適時噴施適宜濃度赤霉素,可誘導獲得無籽葡萄15.為解決糖尿病患者治療時胰島素劑量難控制的困境,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智能胰島素”(IA)。如圖所示,IA由甲、乙兩部分組成,甲為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能與組織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結合。乙為胰島素,能與胰島素受體結合,且在體內每個IA分子選擇其中一個部分發揮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IA中的甲部分對血糖的降低有促進作用B.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與胰島素受體結合的IA比例上升C.與普通的胰島素相比,IA可有效避免低血糖現象的發生D.IA對胰島素受體異常的糖尿病患者效果不明顯KIF20B基因是控制肝癌細胞分裂的關鍵基因。我國科學家研發了新型肝癌治療藥物shKIF20B,又稱為靶向KIF20B短發夾RNA,它能與KIF20B基因的mRNA堿基互補配對,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16.上圖是正常肝細胞增殖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所處的時期,細胞核內主要完成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B.乙所處的時期,著絲粒整齊地排列在細胞板上C.丙所處的時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并拉向兩極D.丁所處的時期,細胞膜向內凹陷細胞縊裂17.根據資料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KIF20B基因表達的產物具有促進肝癌細胞分裂的效果B.藥物shKIF20B通過影響KIF20B基因的轉錄影響其表達C.藥物shKIF20B通過在宿主細胞內編碼相應蛋白實現功能D.藥物shKIF20B對KIF20B基因的作用效果類似于乙酰化18.癲癇是谷氨酸釋放異常引起的大腦神經元異常性疾病。常見的抗癲癇藥物有噻加賓和拉莫三嗪,其作用機理如下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癲癇是谷氨酸釋放過多導致的B.GAB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C.噻加賓可促進GABA轉運體發揮作用D.拉莫三嗪能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某植物的花色由D/d基因控制,存在D基因時開紅花,否則開白花。為培育新花色,研究人員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1個控制藍色色素合成的B基因(藍色疊加紅色呈紫色,藍色疊加白色呈淡藍色)導入到D/d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并獲得轉基因幼苗若干。為提前篩選轉基因幼苗的花色,用某一限制酶分別對未轉基因植株和轉基因幼苗甲、乙、丙、丁的D/d基因酶切,凝膠電泳結果如圖2所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19.關于培育甲、乙、丙、丁轉基因幼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對B基因酶切時,斷裂2個磷酸二酯鍵B.構建重組質粒需用限制酶和DNA聚合酶C.農桿菌擬核基因與該植物基因發生了重組D.B基因會隨T-DNA整合到該植物染色體DNA中20.關于電泳鑒定的相關操作及結果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應將正極插在靠近加樣孔的一端B.開花后,幼苗乙、丙花色可能相同C.幼苗丁轉基因失敗,未導入B基因D.B基因中含有圖1所用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1.高原旅游是人們假期出游的常見選擇。當人體急進高原時,短期低氧可誘發機體產生低氧性應激反應,從而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和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回答下列問題:(1)短期低氧時,人體產生的過量活性氧積累會損傷___等生物大分子,嚴重損傷的細胞可通過___途徑而被清除。(2)低氧刺激時,交感神經釋放的乙酰膽堿能與腎上腺髓質細胞質膜上的___結合,結合后___,細胞膜去極化,進而引起腎上腺素含量升高,產生一系列變化來增強機體的抵抗、適應能力:例如___加強,使得血糖濃度增加,促進___,有利于機體供能等。(3)HPA軸的中樞位于___,該調控軸體現了激素調節的___調節機制。(4)研究表明:低氧應激時,小鼠內臟神經對脾臟淋巴細胞正常增殖起抑制作用,請以正常小鼠為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一結論。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并將預期結果用柱形圖表示(提示:飼喂藥物A可以抑制相應內臟神經作用)。實驗思路:①正常小鼠隨機平均分成三組,編號甲、乙、丙②甲組在___條件下飼養作對照;乙組在___條件下飼養,丙組在___條件下飼養。③一段時間后分別取三組小鼠的脾臟,測定每組小鼠淋巴細胞的平均數目。預期結果:___。22.為探究鉀肥對油菜抗旱能力的影響,以油菜品種川油36和油研57為材料,采用水培試驗,設置缺鉀(0.01mmol/LK2SO4)和正常鉀肥(1.0mmol/LK2SO4)兩個梯度,分別記為LK和NK處理,并加入PEG模擬干旱條件,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MDA含量油菜品種umolCO2·m-2·s-1mol·m-2·s-1umolCO2·mol-1umol·g-1LKNKCKLKNKCKLKNKCKLKNKCK川油364.812.012.20.110.550.68348370380403425油研57811.412.00.310.480.79375375385313028注:CK是對照組;MDA是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的最終產物之一。(1)CK組的實驗處理為___。實驗結果表明,干旱缺鉀處理組凈光合速率的降低___(填“是”或“不是”)主要由氣孔限制因素所致,依據是___。(2)鉀是植物體內的___(大量/微量)元素,據實驗分析,增施鉀肥可___干旱對植物生長影響。川油36和油研57兩個品種中,___更適合在干旱地區種植。(3)干旱脅迫下,植物體內的脫落酸和___含量升高。其中,脫落酸調節___,從而增強抗旱性,同時大量脫落酸的合成還會促進葉片衰老,使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___。(4)據表分析,干旱缺鉀條件下光合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___。23.下渚湖是我國原生狀態保持最完整的濕地之一,湖泊港灣星羅棋布,形成了水網交錯的特色景觀。濕地中生活著的朱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瀕臨滅絕。當地政府以在陜西發現的野生小種群為基礎對朱鹮種群規模進行了恢復。回答下列問題:(1)濕地湖泊中各種浮游生物、底棲生物、魚類、湖水等共同構建了一個復雜而穩定的___,通過調查下渚湖生物的類群和數量,可反映其___。(2)下渚湖地勢高處生長有樟、楓楊、桑、竹等植物,地勢低處蘆葦飄蕩,荻花泛光,這體現了群落的___結構。蘆葦能為各種鳥類和小動物提供___,此外蘆葦還能___,有助于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秋風下蘆葦翩翩而舞,伴隨湖中荷花、蓮蓬輕輕搖曳,波光粼粼,令人流連忘返,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價值。(3)下渚湖濕地有記錄的魚類有51種,可用___法調查某種魚的種群密度,該種魚在下渚湖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___。(4)當地政府以陜西野生朱鹮種群為基礎開啟了人工繁育和種群重建工作,目前已形成全國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種群,這屬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中的___。在人工繁育過程中,近親繁殖導致___多樣性降低以及有害基因的積累。為了降低近親繁殖的概率,提高種群總體素質,可采取的措施是:___。24.玉米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也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蟲害是造成玉米產量損失的主要原因,傳統抗蟲玉米育種耗時長、效率低,因而轉抗蟲基因玉米成為解決蟲害的有效途徑之一。回答下列問題:(1)目的基因的獲取與改造:抗蟲基因CrylAb的原始序列來自GenBank,分析發現CrylAb基因序列AT含量高,在植物中不能高效表達,這是因為不同種生物對控制同一種氨基酸的密碼子使用具有偏好性。在不改變___的前提下,根據植物密碼子偏好原則,改變密碼子的組成,增加GC含量,設計___,利用___法獲得目的基因。(2)擴增目的基因: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設計引物時,可在引物的5’端添加___序列以便于目的基因插入Ti質粒中。PCR擴增時,溫度上升到90℃以上的目的是___,PCR體系中需要加入___酶。(3)構建目的基因表達載體:構建表達載體時,為使目的基因穩定、高效表達,必須要選擇合適的___;除此之外還需要有___以便于篩選含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4)玉米遺傳轉化:將表達載體導入農桿菌,篩選后將農桿菌與玉米愈傷組織混合培養,完成轉化。將轉化后的胚性愈傷組織轉移到___上進行篩選,然后依次轉入發芽培養基與生根培養基,兩者的主要區別是___不同。(5)下列檢測能說明轉基因玉米培育成功的是___。A.通過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到較高含量的CrylAb蛋白B.以轉基因玉米葉片細胞中DNA為模板擴增出CrylAb基因C.通過核酸分子雜交技術,檢測到CrylAb基因轉錄出的mRNAD.與普通玉米相比,玉米螟啃食轉基因玉米的葉片后死亡率增加(6)與施用殺蟲劑相比,轉基因玉米抗蟲的優點是___。在大規模種植的轉基因玉米田中,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避難所種植普通玉米,目的是___。25.某XY型性別決定的昆蟲,其相關性狀遺傳見材料:材料一:該昆蟲眼睛為復眼,由許多小眼組成。該昆蟲X染色體上的16A區段對復眼中小眼數量有一定的影響,1條X染色體上含有2個16A區段的雄果蠅表現為棒眼,在雌果蠅中,兩者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材料二:野生型眼色為紅褐色,由兩類色素組成:紅色素和褐色素。褐色素由色氨酸經多步酶促反應合成。研究人員培育出紅眼突變體,其體內紅色素含量與野生型差異不顯著,褐色素不能合成。回答下列問題:(1)從細胞水平分析,該昆蟲眼形變異是由于___而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___。據圖分析,X染色體上16A區段可能具有___作用。(2)基因與眼色這一性狀的數量對應關系為___。研究發現,紅眼突變體M’M’個體中,控制褐色素前體轉運蛋白的基因M內因插入一段DNA片段而突變為基因M’,其控制合成轉運蛋白時,翻譯提前終止,原因可能是___。進一步研究發現MM’個體體內表達正常蛋白和異常蛋白,表型為紅褐眼,其原因是___,由此判斷M對M’基因為___。(3)已知M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X染色體上某一隱性基因具有純合致死效應。研究人員利用紅眼棒眼雌蟲和紅褐眼正常眼雄蟲雜交,得到F1的表型為紅褐眼棒眼雌:紅褐眼正常眼雌:紅褐眼正常眼雄=1:1:1,由此推知該隱性基因___(“位于”或“不位于”)16A區段發生重復的X染色體上。F1隨機交配得到的F2中,紅褐眼正常眼雌占___。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測試卷高二生物學考生須知: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所有試題的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答在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碳中和”是指一定時間區域內CO2排放量和吸收量實現“收支平衡”的新型環保形式。下列人類活動不利于早日實現“碳中和”的是()A.開發新能源 B.圍湖造田C.秸稈“過腹還田” D.公共交通出行【答案】B【解析】【分析】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循環”是實現“碳中和”的科學途徑之一。【詳解】A、新能源開發可減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實現“碳中和”,A正確;B、圍湖造田會破壞該區域內CO2排放量和吸收量的“收支平衡”,B錯誤;C、秸稈“過腹還田”是指將秸稈作為豬、牛、馬等牲畜的飼料,經禽畜消化吸收后變成糞、尿,以畜糞尿施入土壤還田,能減少碳排放,有利于實現“碳中和”,C正確;D、倡導公共交通出行,能夠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實現“碳中和”,D正確。故選B。2.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卵磷脂,還有膽固醇、氨基酸、維生素和鐵、鉀等礦物質元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雞蛋煮熟后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B.雞蛋中的氨基酸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C.雞蛋中的礦物質元素主要以復雜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雞蛋中的膽固醇和磷脂均含C、H、O、P四種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質變性后結構變得松散,有利于人體消化;與雙縮脲試劑發生紫色反應的是肽鍵。【詳解】A、雞蛋煮熟后蛋白質變性,肽鏈變得松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A正確;B、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的是肽鍵,B錯誤;C、礦物質元素在機體內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C錯誤;D、膽固醇不含P,D錯誤。故選A。3.甲基丙二酸血癥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一對表型正常夫妻曾育有一患病女兒,現通過對該對夫婦的多個早期胚胎進行基因檢測、挑選、胚胎移植等過程,生育了一個健康的孩子。該孩子是我國首例“阻斷甲基丙二酸血癥”試管寶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屬于“治療性克隆”B.基因檢測時需要進行性別鑒定C.該孩子屬于“設計試管嬰兒”D.上述過程利用了核移植技術【答案】C【解析】【分析】1、試管嬰兒技術是指通過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體外條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過培養發育為早期胚胎后,再經移植后產生后代的技術。2、設計試管嬰兒技術是通過體外受精獲得許多胚胎,然后從中選擇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經移植后產生后代的技術。【詳解】A、設計試管嬰兒屬于生殖克隆,A錯誤;B、基因檢測時不一定需要進行性別鑒定,B錯誤;C、設計試管嬰兒技術是通過體外受精獲得許多胚胎,然后從中選擇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經移植后產生后代的技術,因此該孩子屬于“設計試管嬰兒”,C正確;D、“設計試管嬰兒”沒有應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D錯誤。故選C。4.細胞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其內部各結構的有序協調配合。下列關于吞噬細胞處理、呈遞抗原的過程,敘述正確的是()A.吞噬細胞攝取抗原的過程利用了細胞膜的功能特點B.吞噬細胞攝取、呈遞抗原的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C.處理抗原所需的溶酶體由內質網斷裂形成D.溶酶體中的水解酶在游離核糖體中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維持著細胞的形態,錨定并支撐著許多細胞器,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化、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詳解】A、吞噬細胞攝取抗原的過程利用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A錯誤;B、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維持著細胞的形態,錨定并支撐著許多細胞器,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化、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吞噬細胞攝取、呈遞抗原的過程與細胞骨架有關,B正確;C、處理抗原所需的溶酶體由高爾基體斷裂形成,C錯誤;D、溶酶體中的水解酶在核糖體中合成,D錯誤。故選B。5.馬來王豬籠草葉片頂端有如圖所示的捕蟲籠,籠邊沿較寬且粗糙,樹鼩等小動物能穩穩地蹲在上面,一邊舔舐籠蓋上分泌的糖漿一邊排泄,糞便就落入籠身被其中的微生物分解。下列關于馬來王豬籠草的敘述,錯誤的是()A.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B.與樹鼩屬于互利共生的種間關系C.籠蓋上分泌的糖漿屬于化學信息D.具有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1)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成分),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2)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3)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詳解】A、馬來王豬籠草既屬于生產者(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也可能屬于消費者(可以捕食昆蟲)和分解者(能夠分解糞便),A錯誤;B、互利共生是指兩種生物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樹鼩舔舐馬來王豬籠草分泌的糖漿,樹鼩糞便被馬來王豬籠草其中的微生物分解提供能量,馬來王豬籠草與樹鼩屬于互利共生的種間關系,B正確;C、籠蓋上分泌的糖漿屬于化學信息,體現了信息可以調節種間關系的作用,C正確;D、豬籠草可以捕食昆蟲,屬于消費者,消費者具有加快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作用,D正確。故選A。6.某地區長期使用一種殺蟲劑后,發現其殺蟲效果逐漸降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殺蟲劑誘導該昆蟲產生耐藥性突變B.該昆蟲耐藥性的增強是人工選擇的結果C.耐藥性的增強說明該昆蟲種群發生了進化D.殺蟲劑的頻繁使用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害蟲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解答時可以從自然選擇和抗藥性形成的過程方面來切入。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農藥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農藥時,又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使用同等劑量的農藥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農藥的滅蟲的效果越來越差。因此農業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是殺蟲劑對害蟲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強的害蟲被保留了下來。【詳解】A、害蟲的群體本身就有一些個體因為突變而具有抗藥性,故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不是殺蟲劑誘發的結果,是本來就存在的,A錯誤;B、該昆蟲耐藥性的增強是殺蟲劑選擇的結果,B錯誤;C、耐藥性的增強說明該種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增加,則昆蟲種群發生了進化,C正確;D、長期使用殺蟲劑使種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增加,D錯誤;故選C。7.將65℃左右的牛奶與榨好的姜汁混合后靜置,姜汁中的凝乳酶會將牛奶凝固成為一道特色甜品——姜撞奶,但用90℃以上的牛奶無法成功制作姜撞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凝乳酶為牛奶的凝固提供了活化能B.姜汁應在65℃左右存放,以方便制備姜撞奶C.牛奶凝固所需時間越久,說明凝乳酶的活性越強D.90℃以上的牛奶無法制作姜撞奶是由于高溫破壞了凝乳酶的空間結構【答案】D【解析】【分析】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能力稱為酶活性。酶活性可用在一定條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學反應的速率表示。【詳解】A、凝乳酶的作用機理為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并不會為化學反應提供活化能,A錯誤;B、根據題意,制作姜撞奶的實質是利用姜汁里的凝乳酶,酶的存放條件應為低溫保存,B錯誤;C、酶的活性越強,催化的化學反應速率越快,因此牛奶凝固所需時間越久,該化學反應速率越慢,凝乳酶的活性越低,C錯誤;D、凝乳酶的本質為蛋白質,制作姜撞奶的原理為凝乳酶催化牛奶凝固,90℃以上溫度太高,破壞了凝乳酶的空間結構導致其失活,因此90℃以上的牛奶無法制作姜撞奶,D正確。故選D。8.塑料克星黃粉蟲,其腸道微生物中存在能夠降解塑料(聚乙烯)的菌株。科學家提取其腸內容物后進行培養,再通過平板劃線的方法接種于以聚乙烯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上,獲得目的菌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培養基從功能來看屬于鑒別培養基B.只有在劃線區域4才會出現單菌落C.上述劃線過程,接種環至少需要灼燒滅菌5次D.應選用蒸餾水溶解腸內容物制成菌液后進行接種【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研究通常包含微生物的獲得、分離純化、培養以及保存等。單菌落分離法包含劃線分離法和涂布分離法,常用于分離獲得單菌落。劃線分離法是用接種環以無菌操作沾取少許待分離的材料,在無菌平板表面進行平行劃線、扇形劃線或其他形式的連續劃線,微生物細胞數量將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減少,并逐步分散開來。培養基,是指供給微生物、植物或動物(或組織)生長繁殖的,由不同營養物質組合配制而成的營養基質。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質、無機鹽(包括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等幾大類物質。【詳解】A、該實驗將黃粉蟲腸內容物接種在以聚乙烯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上,以篩選出能夠降解塑料(聚乙烯)的菌株,從功能來看屬于選擇培養基,A錯誤;B、在劃線區域1、2、3、4均可出現單菌落,B錯誤;C、分析圖可知,該平板劃了四個區域,接種環至少需要灼燒滅菌5次,C正確;D、應選用無菌水溶解腸內容物制成菌液后進行接種,D錯誤。故選C。9.為研制流感疫苗,科研人員從甲、乙兩地提取了m型、n型病毒樣本,并在某哺乳動物體內進行注射實驗,定期測量抗體水平的變化,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屬于被動免疫B.第二次注射的抗原與第一次注射的抗原相同C.第三次注射后,曲線的差異說明機體對n型病毒的免疫更強烈D.若同種抗原注射間隔的時間過短,可能會造成新注射的抗原失效【答案】D【解析】【分析】1、B細胞活化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此外,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當B細胞活化后,就開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分化為記憶B細胞。隨后漿細胞產生并分泌抗體。在多數情況下,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后會發生進一步的變化,如形成沉淀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產生大量抗體。2、二次免疫的特點:比初次反應快,也比初次反應強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將它們消滅,從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詳解】A、將病毒注射到人體后,能引發特異性免疫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屬于主動免疫,A錯誤;B、由圖可知,第二次注射后,抗m抗體濃度迅速增加,抗n抗體也增加,說明第二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B錯誤;C、實驗中第三次注射后,曲線的差異不能說明機體對哪種流感病毒的免疫反應更加強烈,因為抗m抗體的產生屬于三次免疫反應,抗n抗體的產生屬于二次免疫反應,C錯誤;D、若同種抗原注射間隔的時間過短,機體還未產生記憶細胞,會影響機體對第2次抗原刺激的免疫應答,D正確。故選D。10.與M型枯草桿菌相比,N型枯草桿菌無法合成組氨酸。將從M型菌中提取的某種物質加入到培養基培養N型枯草桿菌,獲得了活的能合成組氨酸的枯草桿菌。這種物質可能是()A.多肽 B.多糖 C.組氨酸 D.DNA【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詳解】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狀,而基因位于DNA分子上。將從M型菌中提取的某種物質,加入到培養基中,培養不能合成組氨酸的N型枯草桿菌,結果獲得了活的能合成組氨酸的枯草桿菌。這說明獲得的枯草桿菌中含有能夠控制合成組氨酸的基因,所以該物質可能為DNA。綜上所述,ABC錯誤,D正確。故選D。11.科學家研制的“人造葉綠體”如圖所示,它需要保存于油溶液中,其內部為水溶液環境,包含了來自菠菜的類囊體膜,以及CETCH循環所需要的多種酶,最終能將CO2轉化為有機物乙醇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推測人造葉綠體膜由2層磷脂分子組成B.人造葉綠體與菠菜葉綠體光合產物不同的原因是酶不相同C.物質A與菠菜葉綠體中的五碳糖相似,不斷地被消耗和再生D.若固定CO2的量相同,人造葉綠體有機物積累量大于天然菠菜【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其中光反應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應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等。【詳解】A、人造葉綠體膜外側是油,內側是水,因此其外膜是由一層磷脂分子組成,A錯誤;B、酶可催化生化反應的進行,人造葉綠體與菠菜葉綠體光合產物不同的原因是酶不相同,B正確;C、物質A與菠菜葉綠體中的五碳糖相似,不斷地被消耗和再生,以保證物質的平衡,C正確;D、在光合作用固定CO2量相等的情況下,該人工葉綠體合成的有機物不會通過細胞呼吸消耗,因而有機物的積累量大于天然菠菜,D正確。故選A。12.為有效控制蝗蟲數量,某研究小組在試驗田放養了鴨子。下表為某段時間內試驗田植物和蝗蟲的部分能量值(單位:104KJ/(cm2·a)假設鴨子僅捕食蝗蟲和試驗田中植物,蝗蟲僅被鴨子捕食,且該時間段內系統無有機物的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項目生長、發育和繁殖能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植物108752158蝗蟲71013A.鴨子的同化能量值是12B.植物固定的能量直接流入鴨子和蝗蟲的比值為12:17C.蝗蟲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其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D.與鴨子相比,蝗蟲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更大【答案】B【解析】【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某一營養級同化的總能量=該營養級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該營養級呼吸消耗量=該營養級呼吸消耗量+被下一營養級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量。【詳解】A、根據題意可構建兩條食物鏈:植物→鴨子;植物→蝗蟲→鴨子。根據公式某一營養級同化的總能量=該營養級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該營養級呼吸消耗量=該營養級呼吸消耗量+被下一營養級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量計算:①蝗蟲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去路為流向分解者、未利用以及被鴨子同化的能量,根據表中數據可計算出鴨子從蝗蟲同化的能量為蝗蟲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蝗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地能量=7-1-3=3;②鴨子從植物同化的能量=植物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植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蝗蟲從植物同化的能量=108-21-58-(7+10)=12,因此鴨子同化的能量值是12+3=15,A錯誤;B、根據A選項得知植物固定的能量直接流入鴨子的能量值為12,植物固定的能量直接流入蝗蟲的能量為蝗蟲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加蝗蟲呼吸消耗量,即17,因此植物固定的能量直接流入鴨子和蝗蟲的比值為12:17,B正確;C、蝗蟲糞便屬于食物殘渣,沒有被蝗蟲消化吸收至內環境,因此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蝗蟲,屬于蝗蟲的上一營養級植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錯誤;D、根據表中數據可計算蝗蟲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無法計算鴨子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因此無法比較,D錯誤。故選B。13.雄蜂是天然的單倍體,其精母細胞進行的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假減數分裂”,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初級精母細胞中可形成8個四分體B.雄蜂的一個精原細胞最終獲得2個精子C.若不發生突變,一只雄蜂可產生兩種類型的精子D.假減數分裂過程中的第二次分裂會發生著絲粒的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由題意和題圖可知,雄蜂精子的形成過程是:精原細胞經過染色體復制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此時一條染色體上含有2個染色單體、2個DNA分子,減數第一次分裂時,16條染色體移向細胞的同一極,進入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內,該次級精母細胞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一個精子細胞,另一個細胞退化消失;另一個次級精母細胞沒有染色體,退化消失。【詳解】A、雄蜂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染色體復制不改變染色體的數目,但雄蜂是單倍體,因此不含有四分體,A錯誤;B、雄蜂的一個精原細胞最終獲得1個精子,因為還有一個退化消失了,B錯誤;C、雄蜂產生精子的的結果類似有絲分裂,若不考慮突變,一只雄蜂只能產生一種類型的精子,C錯誤;D、在精子形成過程中,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D正確。故選D。14.葡萄是長日照植物,其果實從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各種植物激素含量會發生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通過在暗期閃光,可延遲葡萄開花的時間B.葡萄采摘后噴施適宜濃度脫落酸可以保鮮C.適時噴施適宜濃度生長素,可促進葡萄的成熟D.適時噴施適宜濃度赤霉素,可誘導獲得無籽葡萄【答案】D【解析】【分析】脫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葉片中合成較多,在將要脫落和進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較多。脫落酸是植物生長抑制劑,它能夠抑制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還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促進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詳解】A、通過在暗期閃光,可提高光合速率,不能延遲葡萄上市時間,A錯誤;B、脫落酸能夠抑制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還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促進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噴施適宜濃度脫落酸不能起到保鮮的作用,B錯誤;C、乙烯利能促進果實成熟,應用一定濃度乙烯利處理采摘后未成熟的葡萄,可促其成熟,C錯誤;D、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進種子的萌發和果實的發育,在生產上通常赤霉素用處理獲得無籽葡萄,D正確。故選D。15.為解決糖尿病患者治療時胰島素劑量難控制的困境,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智能胰島素”(IA)。如圖所示,IA由甲、乙兩部分組成,甲為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能與組織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結合。乙為胰島素,能與胰島素受體結合,且在體內每個IA分子選擇其中一個部分發揮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IA中的甲部分對血糖的降低有促進作用B.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與胰島素受體結合的IA比例上升C.與普通的胰島素相比,IA可有效避免低血糖現象的發生D.IA對胰島素受體異常的糖尿病患者效果不明顯【答案】A【解析】【分析】當血糖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胰島B細胞的活動增強,胰島素分泌量明顯增加。體內胰島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進行氧化分解,進入肝、肌肉合成糖原,進入脂肪組織細胞轉變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變葡萄糖。當血糖濃度降低時,胰島A細胞的活動增強,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進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促進非糖物質轉變為糖,使血糖濃度回升正常水平。【詳解】A、IA中的甲是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能抑制組織細胞攝取、利用葡萄糖的速率,對血糖的降低有抑制作用,A錯誤;B、當血糖濃度升高時,需要降血糖,與胰島素受體結合的IA比例上升,B正確;C、體內IA分子發揮作用時只選擇甲、乙其中一個部分起作用,IA的乙部分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后,會使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增多,促進細胞攝取葡萄糖,與普通外源胰島素相比,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風險,C正確;D、IA能與胰島素受體結合,若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受體異常,IA的作用效果不明顯,D正確。故選A。KIF20B基因是控制肝癌細胞分裂的關鍵基因。我國科學家研發了新型肝癌治療藥物shKIF20B,又稱為靶向KIF20B短發夾RNA,它能與KIF20B基因的mRNA堿基互補配對,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16.上圖是正常肝細胞的增殖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甲所處的時期,細胞核內主要完成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B.乙所處的時期,著絲粒整齊地排列在細胞板上C.丙所處的時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并拉向兩極D.丁所處的時期,細胞膜向內凹陷細胞縊裂17.根據資料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KIF20B基因表達產物具有促進肝癌細胞分裂的效果B.藥物shKIF20B通過影響KIF20B基因的轉錄影響其表達C.藥物shKIF20B通過在宿主細胞內編碼相應蛋白實現功能D.藥物shKIF20B對KIF20B基因的作用效果類似于乙酰化【答案】16.D17.A【解析】【分析】題圖分析,甲為有絲分裂前的間期,乙為中期,丙為后期,丁為末期。【16題詳解】A、甲所處的時期為有絲分裂前的間期,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DNA復制的主要場所在細胞核,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上,A錯誤;B、乙所處的時期為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錯誤;C、丙所處的時期為有絲分裂后期,主要特點是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同源染色體未分離,C錯誤;D、丁所處的時期為有絲分裂末期,細胞膜向內凹陷縊裂,形成兩個細胞,D正確。故選D。【17題詳解】A、結合題干信息分析,肝癌治療藥物shKIF20B能與KIF20B基因的mRNA堿基互補配對,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由此推測KIF20B基因表達的產物具有促進肝癌細胞分裂的效果,A正確;B、藥物shKIF20B與KIF20B基因的mRNA堿基互補配對,mRNA是翻譯的模板,抑制KIF20B基因的翻譯影響其表達,B錯誤;C、藥物shKIF20B只是與KIF20B基因的mRNA堿基互補配對抑制KIF20B基因的表達,但自身并未表達出蛋白質,C錯誤;D、乙酰化是一種翻譯后修飾過程,涉及到蛋白質上某些氨基酸殘基的乙酰化,而藥物shKIF20B對KIF20B基因的作用是結合到KIF20B基因的mRNA上,作用效果與乙酰化不同,D錯誤。故選A。18.癲癇是谷氨酸釋放異常引起的大腦神經元異常性疾病。常見的抗癲癇藥物有噻加賓和拉莫三嗪,其作用機理如下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癲癇是谷氨酸釋放過多導致的B.GAB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C.噻加賓可促進GABA轉運體發揮作用D.拉莫三嗪能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答案】C【解析】【分析】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①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②突觸小泡釋放的遞質:乙酰膽堿、單胺類物質等。③信號轉換: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④興奮傳遞特點:單向性(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⑤神經遞質作用效果有兩種:興奮或抑制。【詳解】A、谷氨酸作為神經遞質釋放后,與突觸后膜受體上谷氨酸位點結合,使Na+通道打開,Na+內流,從而使突觸后神經元興奮,故癲癇使谷氨酸釋放過多導致,A正確;B、GABA作為神經遞質和GABA受體上的特異性位點結合,使Cl-通道打開,使Cl-內流,從而抑制突觸后膜興奮。由此可見,GAB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B正確;C、癲癇是由于突觸后神經元過度興奮導致的,噻加賓是常見的抗癲癇藥物,噻加賓通過抑制GABA轉運體將GABA運回突觸前膜,增大GABA的作用效果,從而抑制突觸后膜興奮來治療癲癇,C錯誤;D、拉莫三嗪能能抑制Na+通道打開,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D正確。故選C。某植物的花色由D/d基因控制,存在D基因時開紅花,否則開白花。為培育新花色,研究人員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1個控制藍色色素合成的B基因(藍色疊加紅色呈紫色,藍色疊加白色呈淡藍色)導入到D/d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并獲得轉基因幼苗若干。為提前篩選轉基因幼苗的花色,用某一限制酶分別對未轉基因植株和轉基因幼苗甲、乙、丙、丁的D/d基因酶切,凝膠電泳結果如圖2所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19.關于培育甲、乙、丙、丁轉基因幼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對B基因酶切時,斷裂2個磷酸二酯鍵B.構建重組質粒需用限制酶和DNA聚合酶C.農桿菌擬核基因與該植物基因發生了重組D.B基因會隨T-DNA整合到該植物染色體DNA中20.關于電泳鑒定的相關操作及結果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應將正極插在靠近加樣孔的一端B.開花后,幼苗乙、丙花色可能相同C.幼苗丁轉基因失敗,未導入B基因D.B基因中含有圖1所用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答案】19.D20.B【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包括限制酶和DNA連接酶。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①目的基因的篩選與獲取;②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③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④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19題詳解】A、對B基因酶切時,需要在B基因兩端各切一刀,斷開4個磷酸二酯鍵,A錯誤;B、構建重組質粒需用限制酶和DNA連接酶,B錯誤;C、農桿菌擬核基因不會與該植物基因發生重組,和該植物基因發生重組的是農桿菌Ti質粒上的T-DNA,C錯誤;D、B基因會隨Ti質粒上的T-DNA整合到該植物染色體DNA中,D正確。故選D。【20題詳解】A、DNA分子通常帶負電荷,會向其攜帶電荷相反的電極遷移,應將負極插在靠近加樣孔的一端,使DNA分子向正極遷移,A錯誤;B、分析圖2可知,D、d基因片段大小為1200bp,D基因被限制酶切割后形成300bp和900bp兩個片段,由此推測,幼苗甲的B基因插到d基因片段上,B基因片段大小為1400-1200=200bp,幼苗甲呈現淡藍色;幼苗乙的B基因插到D基因酶切后形成的300bp的片段上,幼苗乙呈現紫色;幼苗丙的B基因插到D基因酶切后形成的900bp的片段上,幼苗丙呈現紫色,B正確;C、幼苗丁的電泳結果與未轉基因植株相同,說明B基因可能未導入到D/d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上,C錯誤;D、分析凝膠電泳結果,如幼苗甲,幼苗甲的B基因插到d基因片段上,形成1200+200=1400bp片段,并未被切割,說明B基因不含圖1所用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D錯誤。故選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1.高原旅游是人們假期出游的常見選擇。當人體急進高原時,短期低氧可誘發機體產生低氧性應激反應,從而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和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回答下列問題:(1)短期低氧時,人體產生的過量活性氧積累會損傷___等生物大分子,嚴重損傷的細胞可通過___途徑而被清除。(2)低氧刺激時,交感神經釋放的乙酰膽堿能與腎上腺髓質細胞質膜上的___結合,結合后___,細胞膜去極化,進而引起腎上腺素含量升高,產生一系列變化來增強機體的抵抗、適應能力:例如___加強,使得血糖濃度增加,促進___,有利于機體供能等。(3)HPA軸的中樞位于___,該調控軸體現了激素調節的___調節機制。(4)研究表明:低氧應激時,小鼠內臟神經對脾臟淋巴細胞的正常增殖起抑制作用,請以正常小鼠為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一結論。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并將預期結果用柱形圖表示(提示:飼喂藥物A可以抑制相應內臟神經作用)。實驗思路:①正常小鼠隨機平均分成三組,編號甲、乙、丙。②甲組在___條件下飼養作對照;乙組在___條件下飼養,丙組在___條件下飼養。③一段時間后分別取三組小鼠的脾臟,測定每組小鼠淋巴細胞的平均數目。預期結果:___。【答案】(1)①.蛋白質、核酸②.細胞凋亡(2)①.乙酰膽堿受體②.Na+內流③.肝糖原分解(或非糖物質轉化)④.新陳代謝(或細胞呼吸或物質氧化分解)(3)①.下丘腦②.分級(4)①.正常②.低氧③.飼喂藥物A的同時低氧④.三個小組淋巴細胞的平均數目是甲組和丙組的基本一致都大于乙組的【解析】【分析】人們將下丘腦、垂體和靶腺體之間存在的這種分層調控,稱為分級調節。分級調節可以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形成多級反饋調節,有利于精細調控,從而維持機體的穩態。人和高等動物體內的分級調節系統有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等。【小問1詳解】短期低氧時,人體產生的過量活性氧積累會損傷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嚴重損傷的細胞可通過細胞凋亡途徑而被清除。【小問2詳解】低氧刺激時,交感神經釋放的乙酰膽堿能與腎上腺髓質細胞質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結合,結合后Na+內流,細胞膜去極化,進而引起腎上腺素含量升高,產生一系列變化來增強機體的抵抗、適應能力:例如肝糖原分解(或非糖物質轉化)加強,使得血糖濃度增加,促進新陳代謝(或細胞呼吸或物質的氧化分解),有利于機體供能等。【小問3詳解】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所以HPA軸的中樞位于下丘腦,該調控軸體現了激素調節的分級調節機制。【小問4詳解】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目的為“驗證低氧應激時小鼠內臟神經對脾臟淋巴細胞的正常增殖有抑制作用”,則實驗的自變量為氧氣的含量高低,因變量為脾臟淋巴細胞的數量,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與單一變量原則,實驗思路:①正常小鼠隨機平均分成三組,編號甲、乙、丙。②甲組在正常條件飼養作對照;乙組置于低氧條件飼養,丙組飼喂藥物A的同時在低氧條件飼養;③一段時間后分別取三個小組的脾臟,測定每組小鼠淋巴細胞的平均數目。由于實驗假設為低氧應激時小鼠內臟神經對脾臟淋巴細胞的正常增殖有抑制作用,本實驗中乙組為低氧條件,故預期結果為,三個小組淋巴細胞的平均數目是甲組和丙組的基本一致都大于乙組的。22.為探究鉀肥對油菜抗旱能力的影響,以油菜品種川油36和油研57為材料,采用水培試驗,設置缺鉀(0.01mmol/LK2SO4)和正常鉀肥(1.0mmol/LK2SO4)兩個梯度,分別記為LK和NK處理,并加入PEG模擬干旱條件,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MDA含量油菜品種umolCO2·m-2·s-1mol·m-2·s-1umolCO2·mol-1umol·g-1LKNKCKLKNKCKLKNKCKLKNKCK川油364.812.012.20.110.550.68348370380403425油研57811.412.00.310.480.79375375385313028注:CK是對照組;MDA是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的最終產物之一。(1)CK組的實驗處理為___。實驗結果表明,干旱缺鉀處理組凈光合速率的降低___(填“是”或“不是”)主要由氣孔限制因素所致,依據是___。(2)鉀是植物體內的___(大量/微量)元素,據實驗分析,增施鉀肥可___干旱對植物生長影響。川油36和油研57兩個品種中,___更適合在干旱地區種植。(3)干旱脅迫下,植物體內的脫落酸和___含量升高。其中,脫落酸調節___,從而增強抗旱性,同時大量脫落酸的合成還會促進葉片衰老,使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___。(4)據表分析,干旱缺鉀條件下光合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___。【答案】(1)①.1.0mmol/LK2SO4營養液,不添加PEG②.不是③.雖然氣孔導度在干旱缺鉀條件下急劇下降,但葉片胞間CO2濃度在各處理間變化較小(2)①.大量②.緩解③.油研57(3)①.乙烯②.葉片氣孔關閉,以減少水分散失③.下降(4)類囊體膜的結構和功能損傷,光反應減弱/細胞膜結構和功能損傷,改變膜結構的通透性【解析】【分析】本實驗是探究鉀肥對油菜抗旱能力的影響,由表可知,自變量是油菜品種、鉀肥和干旱條件,因變量是油菜的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以及MDA含量。由表可知,NK組的凈光合速率明顯高于LK組,且與CK組相差不大,說明增施鉀肥可緩解干旱對植物生長影響。【小問1詳解】本實驗是探究鉀肥對油菜抗旱能力的影響,由表可知,自變量是油菜品種、鉀肥和干旱條件,因此,CK組的實驗處理為1.0mmol/LK2SO4營養液,不添加PEG。與其他組相比,干旱缺鉀處理組凈光合速率明顯降低,該組氣孔導度在干旱缺鉀條件下急劇下降,CO2吸收減少,但葉片胞間CO2濃度在各處理間變化較小,說明干旱缺鉀處理組凈光合速率明顯降低不是主要由氣孔限制因素所致。【小問2詳解】大量元素主要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主要有Fe、Mn、B、Zn、Mo、Cu。由表可知,NK組的凈光合速率明顯高于LK組,且與CK組相差不大,說明增施鉀肥可緩解干旱對植物生長影響。川油36和油研57兩個品種中,油研57更適合在干旱地區種植。【小問3詳解】干旱脅迫下,植物體內的脫落酸和乙烯含量升高。其中,脫落酸調節葉片氣孔關閉,以減少水分散失,從而增強抗旱性,同時大量脫落酸的合成還會促進葉片衰老,使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下降。【小問4詳解】由(1)可知,干旱缺鉀處理組凈光合速率明顯降低不是主要由氣孔限制因素所致,即不是由CO2濃度限制的,由圖表可知,LK組的MDA含量高于NK組和CK組,MDA含量越高,脂質被破壞的程度越高,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之一是脂質,由此可推測,干旱缺鉀條件下光合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類囊體膜的結構和功能損傷,光反應減弱。23.下渚湖是我國原生狀態保持最完整的濕地之一,湖泊港灣星羅棋布,形成了水網交錯的特色景觀。濕地中生活著的朱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瀕臨滅絕。當地政府以在陜西發現的野生小種群為基礎對朱鹮種群規模進行了恢復。回答下列問題:(1)濕地湖泊中各種浮游生物、底棲生物、魚類、湖水等共同構建了一個復雜而穩定的___,通過調查下渚湖生物的類群和數量,可反映其___。(2)下渚湖地勢高處生長有樟、楓楊、桑、竹等植物,地勢低處蘆葦飄蕩,荻花泛光,這體現了群落的___結構。蘆葦能為各種鳥類和小動物提供___,此外蘆葦還能___,有助于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秋風下蘆葦翩翩而舞,伴隨湖中荷花、蓮蓬輕輕搖曳,波光粼粼,令人流連忘返,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價值。(3)下渚湖濕地有記錄的魚類有51種,可用___法調查某種魚的種群密度,該種魚在下渚湖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___。(4)當地政府以陜西野生朱鹮種群為基礎開啟了人工繁育和種群重建工作,目前已形成全國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種群,這屬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中的___。在人工繁育過程中,近親繁殖導致___多樣性降低以及有害基因的積累。為了降低近親繁殖的概率,提高種群總體素質,可采取的措施是:___。【答案】(1)①.生態系統②.物種豐富度/豐度(2)①.水平②.棲息地和覓食地/食物③.吸收和儲存大量碳/固定CO2④.直接(3)①.標志重捕法/標記重捕法②.K值或環境容納量(4)①.易地保護②.遺傳/基因③.將部分個體放飛至其他棲息地,并適當引入其他種群個體【解析】【分析】1、群落的結構主要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1)垂直結構:①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②原因: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層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與不同層次的環境有關。(2)水平結構: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布。②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人與動物的影響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異,它們常呈鑲嵌分布。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小問1詳解】在一定空間內,由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作生態系統,濕地湖泊中各種浮游生物、底棲生物、魚類、湖水等共同構建了一個復雜而穩定的生態系統;一個群落中的物種數目,叫作物種豐富度,通過調查下渚湖生物的類群和數量,可反映其物種豐富度。【小問2詳解】水平結構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布,下渚湖地勢高處生長有樟、楓楊、桑、竹等植物,地勢低處蘆葦飄蕩,荻花泛光,這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蘆葦能為各種鳥類和小動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此外蘆葦還能固定CO2,有助于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秋風下蘆葦翩翩而舞,伴隨湖中荷花、蓮蓬輕輕搖曳,波光粼粼,令人流連忘返,屬于觀賞價值,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小問3詳解】調查動物種群密度可以用標記重捕法,該種魚在下渚湖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小問4詳解】易地保護是指把保護對象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朱鹮人工繁育種群屬于易地保護,在人工繁育過程中,近親繁殖導致基因多樣性降低以及有害基因的積累。為了降低近親繁殖的概率,提高種群總體素質,可采取的措施是:將部分個體放飛至其他棲息地,并適當引入其他種群個體。24.玉米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也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蟲害是造成玉米產量損失的主要原因,傳統抗蟲玉米育種耗時長、效率低,因而轉抗蟲基因玉米成為解決蟲害的有效途徑之一。回答下列問題:(1)目的基因的獲取與改造:抗蟲基因CrylAb的原始序列來自GenBank,分析發現CrylAb基因序列AT含量高,在植物中不能高效表達,這是因為不同種生物對控制同一種氨基酸的密碼子使用具有偏好性。在不改變___的前提下,根據植物密碼子偏好原則,改變密碼子的組成,增加GC含量,設計___,利用___法獲得目的基因。(2)擴增目的基因: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設計引物時,可在引物的5’端添加___序列以便于目的基因插入Ti質粒中。PCR擴增時,溫度上升到90℃以上的目的是___,PCR體系中需要加入___酶。(3)構建目的基因表達載體:構建表達載體時,為使目的基因穩定、高效表達,必須要選擇合適的___;除此之外還需要有___以便于篩選含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4)玉米遺傳轉化:將表達載體導入農桿菌,篩選后將農桿菌與玉米愈傷組織混合培養,完成轉化。將轉化后的胚性愈傷組織轉移到___上進行篩選,然后依次轉入發芽培養基與生根培養基,兩者的主要區別是___不同。(5)下列檢測能說明轉基因玉米培育成功的是___。A.通過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到較高含量的CrylAb蛋白B.以轉基因玉米葉片細胞中DNA為模板擴增出CrylAb基因C.通過核酸分子雜交技術,檢測到CrylAb基因轉錄出的mRNAD.與普通玉米相比,玉米螟啃食轉基因玉米的葉片后死亡率增加(6)與施用殺蟲劑相比,轉基因玉米抗蟲的優點是___。在大規模種植的轉基因玉米田中,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避難所種植普通玉米,目的是___。【答案】(1)①.氨基酸序列②.基因核苷酸序列③.化學合成方法(2)①.限制酶識別②.使目的基因受熱后解旋為單鏈③.耐高溫的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3)①.啟動子(和終止子)②.標記基因(4)①.選擇培養基②.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和配比(5)AD(6)①.能夠有效減少化學藥劑的施用,降低人工成本,減少環境污染②.延緩抗毒蛋白的玉米螟出現/或減緩害蟲抗性基因頻率增加的速度【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細胞法。(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