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6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9課辛亥革命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6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9課辛亥革命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6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9課辛亥革命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6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9課辛亥革命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第19課辛亥革命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1907年,浙江巡撫張曾揚以革命黨罪名捕殺秋瑾,輿論大嘩,認為官府未按“文明國對于國事犯之方法,而是無供無證,欲殺則殺,不必按律,人權盡為侵削”。張聲名狼藉,后雖調離浙江仍難平民憤。張憂懼成疾,辭官回籍。材料說明(A)A.清末時民權意識漸醒 B.清政府重視民眾輿論C.巡撫張曾揚徇私枉法 D.西方國家憐憫革命黨解析:材料中,張曾揚受到輿論指責不是因為捕殺革命黨人,而是因為他的捕殺“無供無證,欲殺則殺”,沒有“按律”,侵擾了人權,這體現了清末時民權意識漸醒,A項正確。2.1902年,戶部奏議說:“和議既成,賠款已定,無論如何窘急,必需竭力支持。”方法就是向人民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結果導致1910年秋至1911年春“民變”此起彼伏。這些“民變”(A)A.客觀上造成革命形勢的成熟B.表明清朝財政危機逐步加深C.刺激了清政府著手政治改革D.為辛亥革命奠定了群眾基礎解析:題干中的“民變”包括了辛亥革命前一系列武裝起義,它們推動了辛亥革命的到來,故A項正確。3.“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此聯反映的歷史事務是(C)A.鎮南關起義 B.武昌起義C.黃花崗起義 D.皖浙起義解析:這是黃興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聯。1910年,革命黨人在廣州發動起義,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此聯表達了死難烈士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和國內同胞對烈士的深切懷念。4.武昌起義后,舊官僚黎元洪被推舉為湖北軍政府的都督。導致這種局面出現的根源在于(A)A.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懦弱性和妥協性B.起義士兵的無趣與無知C.革命黨人借黎元洪的資格號召群眾D.在特定條件下,革命黨人群龍無首解析:武昌起義成功后,革命黨人不敢單獨駕馭自己取得的成功果實,從而暴露了他們的懦弱性和妥協性。5.“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那個歷史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當然是不完全的、有缺點的,但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A)A.規定“主權在民”“三權分立”B.形式上具備了現代憲法的雛形C.規定了當時國家的根本任務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權利解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革命性”指的是反對封建專制,體現“主權在民”的思想,“民主性”指的是采納“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故A項正確。6.南京臨時政府頒布《臨時約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凱的權力,體現這一目的的主要規定是(D)A.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B.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C.實行總統制 D.實行責任內閣制解析:1912年春,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臨時約法》特殊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總理對總統要辦的事情如不同意,可以駁回,總統頒布吩咐須由內閣總理副署才能生效,因此,D項表述正確。7.在下列《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諸條內容中,最能體現約法本質的是(A)A.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B.國民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結社等自由C.國民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D.實行責任內閣制解析:首先理解“約法本質”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有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性質。然后據此分析選項可知:A項所述的內容實質就是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最能體現約法的資產階級性質。8.“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行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化人心。”這一結論是基于辛亥革命(D)A.結束了被奴役的歷史B.動搖了儒家正統地位C.建立了一個民主共和國D.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解析:據材料中“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治上、思想上的解放作用”可知從政治上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思想上民主共和觀念深化人心。9.《辛亥革命時的鄉居記聞》中寫道:“最滑稽的是,我們這窮鄉僻壤里也鬧什么民主黨、共和黨。很多秀才、舉人、紳士老爺、鄉下的讀書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參與民主黨,有的參與共和黨,還有的來了個雙保險,民主黨、共和黨都參與了。”這反映了(B)A.辛亥革命得到了廣闊民眾支持B.辛亥革命失敗有其必定性C.地方鄉紳成為革命的中堅力氣D.政治革命促進農村大變革解析:據材料可知,農村里的“很多秀才、舉人、紳士老爺、鄉下的讀書人”投機革命,使辛亥革命潛藏著失敗的危機,故B項正確。10.黃炎培在《我親自經驗的辛亥革命》中說:“社會風俗人心,從某些部分看來,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變更了。全部卑賤、頹廢……行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殲滅了……總之,辛亥革命多數頭顱換來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廣闊民眾的體格、品行相當提高了。”文中黃炎培認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義是(D)A.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中國社會制度發生重大變更C.促進中國教化的近代化D.社會生活領域出現重大變更解析:材料圍繞“社會風俗人心”,強調“民眾的體格、品行……提高了”,這屬于社會生活領域的重大變更,D項正確。11.辛亥革命后,時人感嘆道:“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造成這種現象的干脆緣由在于(C)A.未能建立民主共和政體B.南京臨時政府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C.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D.中國無產階級力氣不夠強大解析:“購得假共和”說明辛亥革命的成功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中國社會的性質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并沒有實現,干脆緣由是C項。12.多數史學家認為,就歷史任務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是指(D)A.未能推翻清朝的統治B.未能徹底結束君主專制制度C.未能使中國走向富強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解析:辛亥革命擔當的歷史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其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徹底變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未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6分,第14題26分,共52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參政熱忱日益高漲,同時經濟新政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物欲,促進了興辦實業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鑄幣、路權上的新政舉措卻使地方相關群體非常不滿……辛亥革命要在全國取得成功,單靠孫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領導的中國同盟會起義是遠遠不夠的,它須要社會大背景的協作,而清末新政在教化與輿論等方面的改革為辛亥革命供應了有利的文化環境。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過一朝一姓之變革而已。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變更,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張謇《張謇全集·追悼孫中山演說》(1)依據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與辛亥革命的關系。(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學問,說明“孫中山之革命”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區分。答案:(1)關系:清末新政在肯定程度上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末新政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創建了條件)。(2)區分: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主權在民。解析:第(1)題,依據題干信息及材料一的關鍵信息“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參政熱忱日益高漲”“清末新政在教化與輿論等方面的改革為辛亥革命供應了有利的文化環境”進行分析。第(2)題,依據材料中“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變更,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以及所學辛亥革命學問可分析答案。14.辛亥革命是20世紀初的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回首百年前那激烈人心的歷史大變局,給我們很多啟示與感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我們考察19世紀末葉以來華中出現的新的經濟結構、新的社會階級和社會思潮,追溯湖北革命黨人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遵循孫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綱領,在鄉邦所作的英勇而堅實的努力,便會發覺:辛亥首義絕非一只從云端掉下來的幸運之果。——馮天瑜《辛亥武昌起義是現代文明所賜》材料二:在1910到1911年,他們(注:指各省立憲黨人,主見清政府馬上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堅持新的要求,當不能得到滿意時,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滿和更為廣泛的反清大聯合。——[美]費正清《劍橋晚清史》其(各省立憲黨人)第三次請愿書中,措辭則甚激揚……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諭,勒令代表等出京還里。各代表聞此亂命,亦極生氣……秘議“……吾輩公決密謀革命……日后遇有可以發難之問題,則各省同志應即竭力響應救濟起義獨立”云云。——徐佛蘇在《梁任公先生逸事》(1)據材料一分析,為什么說“武昌首義絕非一只從云端掉下來的幸運之果”?(2)據材料二,分析當時革命斗爭有哪些客觀有利條件。答案:(1)湖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的壯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